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说明:本试卷共10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正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 )
A. O2、CO2 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B. 呼吸酶、RNA 聚合酶、抗体、激素
C. 纤维蛋白原、Ca2+、 载体蛋白
D. H2O 、葡萄糖、氨基酸、乙酰胆碱
【答案】D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凡是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者是淋巴(液)中的物质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内环境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蛋白质、无机盐、血浆运输的营养物质、气体和代谢废物,以及细胞分泌物如激素。但位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和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
【详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呼吸酶、RNA 聚合酶是存在于细胞内的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载体蛋白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H2O、葡萄糖、氨基酸都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 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释放后存在于突触间隙中的组织液内,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故选D。
2. 人体内环境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和K+决定
B.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晶体渗透压
C. 组织液和淋巴液中没有胶体渗透压
D. 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升高会导致组织水肿
【答案】B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Na+和Cl-决定,A错误;
B、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因此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晶体渗透压,B正确;
C、组织液和淋巴液中有少量的蛋白质,故存在胶体渗透压,C错误;
D、血浆的胶体渗透压升高,使血浆从组织液吸收水分增加,不会导致组织水肿,D错误。
故选B。
3. 如图①、③表示人体血管,②表示某结构,箭头代表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②为小肠,③中CO2一定比①中多
B. 若②为胰岛,③中胰液一定比①中多
C. 若②为肝脏,③中葡萄糖一定比①中少
D. 若②为肺,③中氧气含量一定比①中少
【答案】A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
(1)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
(2)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
(3)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详解】A、若②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和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的场所。血液经过小肠后,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③中CO2一定比①中多,A正确;
B、胰岛分泌胰岛素等激素直接进入血液,而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不经过此血液循环路径,B错误;
C、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经血液运输进入肝脏合成糖原,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葡萄糖减少,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原水解成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流出肝脏的血液中葡萄糖增多,C错误;
D、血液流经肺时,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经呼气排出体外,吸入的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流出肺的血液中,氧气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A。
4. 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剧烈运动时会产生较多的乳酸,但内环境的pH维持相对稳定
B. 当有寄生虫堵塞淋巴管时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 镰状细胞贫血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
D. 中暑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答案】C
【分析】一、内环境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人剧烈运动时会产生较多的乳酸,由于内环境中有缓冲对,会调节内环境中的pH,故内环境的pH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
B、当淋巴管堵塞时,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会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
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红细胞形态异常,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C错误;
D、中暑是因为外界环境温度过高,超出了人体调节能力,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正确。
故选C。
5. 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逃生反应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逃生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B. 图中的神经中枢是脊髓
C. 反射过程中,有不同形式的信号转换
D. 若传入神经受损,则该同学听不到警报声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较强的刺激,人体也不会做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受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详解】A、逃生反应有脊髓、大脑皮层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属于条件反射,A正确;
B、逃生反应有脊髓、大脑皮层等多个神经中枢参与,B错误;
C、反射过程中,有不同形式的信号转换,如突触处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C正确;
D、若传入神经受损,兴奋无法传到大脑皮层,则该同学听不到警报声,D正确。
故选B。
6. 以下为某神经元和反射弧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图一中的②是神经末梢,其可分布于图二中的D处
C. 图二可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接受适宜刺激能产生兴奋
D. 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引起此处Na+内流产生兴奋,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树突,②为轴突末梢,③为细胞体,④为神经纤维,图2为反射弧的结构,其中E是感受器,A处于传入神经上,B、C是突触结构,F为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
【详解】A、图一所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表现为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A正确;
B、②是轴突末梢,神经元产生的兴奋能通过轴突向下一个神经元或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传递,即轴突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图二的D处为效应器,所以②可分布于D处,B正确;
C、图二所示反射弧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可以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E是感受器,给E处适宜刺激后,E能产生兴奋,C正确;
D、若切断图二A处,刺激F处,引起此处Na+内流产生兴奋,D有反应,但由于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能称为反射活动,D错误。
故选D。
7. 以枪乌贼神经元的巨轴突为实验材料,改变环境中离子浓度,测定其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状态时,K+外流不需要消耗能量
B. 若细胞外K+浓度突然降低,则会导致静息电位值下降
C. 当改变Na+浓度时,枪乌贼神经元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
D. 降低Na+浓度时,枪乌贼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之降低
【答案】B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大量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Na+大量内流造成的。
【详解】A、因为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所以静息状态时,K+外流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神经细胞内钾离子外流造成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是膜内外钾离子的浓度差),若细胞外K+浓度突然降低,膜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大,外流的钾离子增加,会导致静息电位值增大,B错误;
C、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大量外流造成的,当改变Na+浓度时,枪乌贼神经元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C正确;
D、降低环境中的Na+浓度时,会使Na+内流减少,枪乌贼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之降低,D正确。
故选B。
8. 某饲养员长期给大熊猫喂食,大熊猫听到该饲养员的脚步声就会分泌唾液,若脚步声到了,但没有喂食,则脚步声引起的唾液分泌量减少,最后完全没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中枢神经把原先引起的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B. 此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的共同参与
C. 食物属于条件刺激,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非条件刺激
D.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条件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答案】C
【分析】一、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大熊猫看到该饲养员的身影就会分泌唾液,该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详解】A、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熊猫中枢神经系统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信号,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两个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A正确;
B、此过程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需要大脑皮层和低级中枢脊髓的共同参与,B正确;
C、饲养员的脚步声引起大熊猫分泌唾液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条件反射,饲养员的脚步声属于条件刺激,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C错误;
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都是动物学习的过程,都需大脑皮层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9.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a、d为两电极间的中点。各个位点的电位变化均可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刺激a点,电表①和②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 刺激e点,在a、b、c、d点均可检测到电位变化
C. 刺激d点,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但电表②不偏转
D. 刺激d点,c点比e点更晚检测到电位变化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
【详解】A、a为两电极间的中点,刺激a点兴奋同时到达电表①的两极,电表①不偏转,兴奋可以先后传递到电表②的左右两端,电表②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A错误;
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因此刺激e点,在a、b、c、d处均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B错误;
C、刺激d点,因d为两电极的中点,所以兴奋同时到达两电极,两电极同时发生膜电位的变化,因此电表②不偏转,C正确;
D、由于突触处有延迟,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快,所以刺激d点,c点比e点更早检测到电位变化,D错误。
故选C。
10. 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 寒冷环境中,健康人的产热量远大于散热量
C.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增加
D. 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完成的
【答案】C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
B、健康人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大致相等,B错误;
C、寒冷环境中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分泌会增加,C正确;
D、体温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调节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而实现的,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生理活动的“方向”,描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通过小脑、脊髓对肌肉的调节是双向的
B. 血浆与组织液中的水是单向流动的,只能由血浆流向组织液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 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且流动速率可能基本相同
【答案】D
【分析】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的变化,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二、水在血浆与组织液、组织液和组织细胞间的运输都是双向的。
【详解】A、大脑通过小脑、脊髓对肌肉的调节是单向的,A错误;
B、血浆与组织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血浆中的水可以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水也可以进入血浆,B错误;
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C错误;
D、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的水是双向流动的,例如细胞的渗透吸水和失水,并且流动速率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基本相同,D正确。
故选D。
12.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
B. 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
C. 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 给切除垂体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答案】D
【分析】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还可以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
【详解】A、若切除垂体,则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产热减少,A正确;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该提取液中含有促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
C、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故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让代谢恢复正常,D错误。
故选D。
13. 交感神经紊乱主要是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多注意休息,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导致机体的食欲减退、心跳减慢
C. 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占据优势
D. 机体精神紧张,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
【答案】B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A正确;
B、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导致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B错误;
C、机体处于压力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而交感神经是兴奋的,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因此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占据优势,C正确;
D、过度紧张的时候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的,通常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性反应,包括脸红出汗多心跳加速,甚至发抖等的表现,D正确。
故选B。
14. 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下列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保持身体平衡,但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 区——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 区——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答案】A
【分析】一、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二、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
【详解】A 、大脑皮层受损,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A 正确;
B、小脑受损,身体不能维持平衡,但由于呼吸中枢在脑干,因此呼吸正常,B 错误;
C、言语区的V 区受损,能看到文字,但不能看懂文字,C 错误;
D、言语区的H 区受损,能听见别人说话的声音,但听不懂别人讲话的内容,D 错误。
故选A。
15. 器官移植容易失败与免疫排斥有关,高效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激素)等的陆续问世,器官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供者器官含有引发免疫排斥的抗原,是细胞毒性T细胞的靶器官
B. 供者与受者主要白细胞抗原要超过90%才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C. 类固醇激素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D. 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上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
【答案】B
【分析】移植器官对机体来说相当于抗原,机体一般对外来器官具有免疫排斥作用,主要通过细胞免疫实现。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
【详解】A、抗原是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异体移植的器官,会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而发生免疫排斥,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对于受者来讲,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A正确;
B、供者与受者的HLA只要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
C、类固醇激素是免疫抑制剂,使免疫能力降低,可能会抑制患者体内T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C正确;
D、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D正确。
故选B。
16.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FOXP3基因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具体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器官移植后,可通过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达来减弱排异反应
B. 某些严重过敏患者体内的FOXP3基因表达产物量高于健康人体内的
C. 当调节性T细胞数量过多时,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降低
D. 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缺乏时,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可能会增强
【答案】D
【分析】据题意可知,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表达,可分化形成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具有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的作用。如果造血干细胞中FOXP3基因不表达,可分化形成初始性T细胞,再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
【详解】A、注射药物抑制FOXP3基因的表达,调节性T细胞减少,不能抑制效应T细胞活化,效应T细胞增多,因此排异反应较强,A错误;
B、过敏反应是由于体内抗体异常引起的,与效应T细胞没有关系,B错误;
C、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过多时,效应T细胞不能活化,不能监控清除体内发生病变的肿瘤细胞,机体产生肿瘤的风险会增加,C错误;
D、当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缺乏时,效应T细胞活化,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可能会增强,D正确。
故选D。
17. 下列关于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巨噬细胞能将抗原信息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B. 胃液呈强酸性,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机体易被病原体感染
D. 机体依赖免疫监视功能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
【答案】B
【分析】人体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具有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及与机体其他系统相互协调,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生理平衡的功能。
【详解】A、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A正确;
B、胃酸为胃黏膜的分泌物,故胃酸杀死病原微生物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B错误;
C、清除侵入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故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机体易被病原体感染,C正确;
D、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识别并清除突变的细胞,从而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故识别并清除突变的肿瘤细胞依赖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
故选B。
18.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 过敏反应B. 艾滋病
C. 扁桃体发炎D. 系统性红斑狼疮
【答案】D
【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详解】A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A错误;
B、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不是自身免疫病,B错误;
C、扁桃体发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C错误;
D、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D正确。
故选D。
19. 若人在幼年时期生长激素(GH)分泌不足,则会导致生长停滞,引起侏儒症的发生。可通过及时补充GH进行治疗,使患者恢复生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GH是由垂体细胞分泌的
B. GH可以催化靶细胞进行相关化学反应
C. GH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D. GH是人体内微量、高效的有机物
【答案】B
【分析】一、生长激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多肽,人出生后促生长的最主要的激素。
二、生长激素的生理作用:刺激骨骺端软骨细胞分化、增殖,从而促进骨生长,使骨长度增加;可直接刺激成骨细胞代谢,并对维持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起重要作用;协同性激素及促钙化激素共同干预骨的重塑。
【详解】A、GH(生长激素)是由垂体细胞分泌产生的,A正确;
B、激素在生命活动中不起催化作用,而起到调节作用,B错误;
CD、GH是一种激素,根据激素作用的特点可知,激素是微量、高效的有机物,作用完会灭活,CD正确;
故选B。
20. 甲、乙两人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了确定病变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分别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测定二人注射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的垂体病变,乙的下丘脑病变
B. 健康人在这个检测中起到对照作用
C. 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两人的症状
D. 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之间存在分级调节
【答案】A
【分析】下丘脑分泌的TRH可以促进垂体分泌TSH,垂体分泌的TSH可影响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控,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恢复正常,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垂体正常,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垂体,下丘脑正常,A错误;
B、健康人不存在病变部位,在这个检测中起到对照作用,B正确;
C、甲、乙两人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TH)水平低下,TH化学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甲、乙两人可口服甲状腺激素可缓解相应症状,C正确;
D、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TSH,TSH促进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可见下丘脑通过垂体控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21-25,共5个小题,共60分)
21. 如图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的过程示意图,a、b、c、d、e为液体,①②为某种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_____(填图中字母);图示中e是指内环境成分中的_____,e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的含量不同。
(2)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____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引起毛细血管_____、增加毛细血管壁的_____,最终使图中_____(填图中字母)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3)稳态是指内环境的_____成分和_____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调节网络。
(4)在“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清洗,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
C. 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的pH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是缓冲液
D. 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以pH为横轴,绘制pH变化曲线时
【答案】(1)①. a、c ②. 淋巴液 ③. 蛋白质
(2)①. b ②. 舒张 ③. 通透性 ④. d
(3)①. 化学 ②. 理化 ③. 神经—体液—免疫
(4)D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小问1详解】图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液体是c,即细胞内液,a即肠腔。e是毛细淋巴管壁内的成分,属于淋巴液;e是淋巴液,b是血浆,两者主要的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
【小问2详解】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为了更流畅地吸血,会把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的唾液注入图中b血浆中;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导致血浆中的物质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最终使图中d组织液增加,造成被叮咬的地方出现又红又痒的包。
【小问3详解】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动态平衡,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小问4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以确保安全,A正确;
B、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
C、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
D、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22. 肉毒杆菌毒素(BTX)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BTX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毒的蛋白质之一。食用被BTX污染的食物,会导致肌肉麻痹。为了研究BTX引起肌肉麻痹的机制,研究人员分离蛙的腓肠肌及其相连的神经,获得生理状况一致的A、B、C三组腓肠肌标本,各组处理及记录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标本A的神经后,能引起乙酰胆碱与肌细胞膜上受体结合,_____(填“K+通道”或“Na+通道”)开放,引起肌肉收缩。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引起_____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_____方式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引发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先后变化情况是由_____变化为_____,该过程需要_____(细胞器)提供能量。
(2)分析B、C两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BTX不影响_____,影响/抑制_____。
(3)BTX导致肌肉麻痹的原因可能是BTX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也可能是BTX抑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为了证明上述猜测,需要增加D组,对标本D的处理是:在标本D的突触间隙处注射_____,再注射_____,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预测D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填“有”或“没有”)若标本D_____记录到肌肉收缩曲线,则BTX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若标本D_____记录到肌肉收缩曲线,则BTX抑制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答案】(1)①. Na+通道 ②. 突触小泡 ③. 胞吐 ④. 内负外正 ⑤. 内正外负 ⑥. 线粒体
(2)①.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②. 突触的兴奋传递
(3)①. 等量的BTX后 ②. 适量乙酰胆碱 ③. 有 ④. 没有
【分析】一、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恢复和维持与K+外流有关;
二、由表格内容可知,标本B神经处注射适量的BTX溶液,标本C的突触间隙处注射等量的BTX溶液,标本B记录到肌肉的收缩曲线,而标本C没有记录到肌肉的收缩曲线,说明BTX不影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但影响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小问1详解】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静息电位的恢复和维持与K+外流有关。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标本A的神经,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与肌细胞膜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Na+通道开放,引起肌肉收缩。当轴突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通过胞吐的方式将5-HT释放到突触间隙后,引发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先后变化情况是由内负外正变化为内正外负,该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小问2详解】由表格内容可知,标本B的神经处注射适量的BTX溶液,标本C的突触间隙处注射等量的BTX溶液,标本B记录到了肌肉的收缩曲线,而标本C没有记录到肌肉的收缩曲线,说明BTX不影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但影响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
【小问3详解】BTX导致肌肉麻痹的原因可能是BTX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也可能是BTX抑制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为了证明上述猜测,需要增加D组,D组的实验思路是:在标本D的突触处注射等量的BTX后,再注射适量乙酰胆碱,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预测D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若标本D有记录到肌肉收缩曲线,则BTX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若标本D没有记录到肌肉收缩曲线,则BTX抑制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23. 下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b、a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
(1)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降低时,通过①过程,胰岛中的_____分泌的[ ]_____增多,从而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分泌的[ ]_____增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这种激素在降低血糖的过程中具体作用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③④⑤等方式来加快_____;二是抑制_____。
(2)a激素和b激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
(3)糖尿病分为Ⅰ、Ⅱ型糖尿病等,具有多饮、多尿、多食、_____是其共同外在表现,常简称“三多一少”。Ⅱ型糖尿病人a激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请根据上图激素作用的机制分析Ⅱ型糖尿病人最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
【答案】(1)①. 胰岛A细胞 ②. [b]胰高血糖素 ③. [a]胰岛素 ④. 血糖的转化与利用和存储 ⑤. 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
(2)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3)①. 体重减少 ②. 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不正常
【分析】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小问1详解】当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b]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体内血糖浓度升高。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的[a]胰岛素增加,一方面通过促进③肝糖原、④肌糖原的合成、促进⑤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加快血糖的转化与利用,另一方面通过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和肝糖原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小问2详解】a胰岛素和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结果反过来都会影响各自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
【小问3详解】糖尿病分为Ⅰ、Ⅱ型糖尿病等,具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少是其共同外在表现,常简称“三多一少”;胰岛素通过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Ⅱ型糖尿病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和正常人相差很小,甚至比正常人还高,可能的原因是胰岛素不能和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
24. 下丘脑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但下丘脑的某些细胞也能分泌激素来调节人体生命活动。雄激素睾酮分泌调节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GnRH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是黄体生成素。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睾酮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睾酮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_____,作为信号传递信息,在发挥作用后会_____,因此机体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睾酮。
(2)临床上,常常通过_____来检测相关激素的水平,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
(3)激素GnRH只能作用于垂体,不能作用于其他组织细胞,这是因为GnRH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_____相互识别发挥作用的,GnRH的受体只分布在垂体上。
(4)给健康状态的哺乳动物个体的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检测其血液中相关激素的含量,其中含量会降低的是_______。
【答案】(1)①. 微量和高效 ②. 失活
(2)①. 抽取血样 ②. 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3)特异性受体
(4)LH促进睾酮的分泌,酮含量较高时会通过反馈来抑制下丘脑分泌GnRH
【分析】一、激素调节的特点:
(1)量和高效: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微量化学物质,通过血液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产生显著生理效应;
(2)通过体液运输:激素弥散到血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具有特异性,调节靶细胞的代谢。作用时间缓慢但维持时间长。
二、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例如甲状腺;
三、反馈调节是一种系统自我调节的方式,指的是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两种方式。正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偏离平衡,负反馈调节使得系统回归平衡。生命系统的调节多数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例如排尿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正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睾酮激素调节的特点是:通过体液进行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微量和高效,作为信号传递信息,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因此机体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睾酮;
【小问2详解】激素由内分泌腺合成分泌后进入血液,随血液流到全身,因此临床上常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相关激素的水平;
【小问3详解】激素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由于GnRH只能作用于垂体细胞,是因为其受体只分布在垂体细胞上,所以GnRH是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互识别发挥作用的;
【小问4详解】LH(促黄体生成素)作用于性腺后会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后,LH促使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垂体分泌LH,所以血液中含量会降低的是GnRH。
25.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一种抗原呈递细胞(APC),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功能。下图表示DC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_____等组成的。其中胸腺和_____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程度的场所。
(2)APC数量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_____(填“会”或“不会”)受到影响,理由是APC可以呈递抗原至_____,使之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_____,从而产生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图中A细胞与B淋巴细胞结合后会释放_____,B淋巴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某些细胞因子、神经酰胺等物质会引起DC细胞功能缺陷及数量减少,甚至诱导DC细胞发生凋亡。DC细胞凋亡后会被免疫系统清除,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功能。
(5)因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_____白细胞抗原,简称_____。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所以在进行器官手术后,需要给患者长期服用_____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答案】(1)①. 免疫活性物质 ②. 骨髓
(2)①. 会 ②. 辅助性T细胞 ③. 增殖分化 ④. 细胞免疫
(3)①. 细胞因子 ②. 浆细胞 ③. 记忆B细胞
(4)免疫自稳
(5)①. HLA ②. 免疫 ③. 抑制剂
【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可知:DC细胞在免疫调节中能吞噬、处理并呈递抗原;T细胞能识别DC细胞表面的抗原,这个过程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细胞膜的功能之一。
【小问1详解】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溶菌酶、抗体)等组成的。其中胸腺和骨髓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程度的场所,其中胸腺
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小问2详解】APC可以呈递抗原至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从而使细胞毒性T细胞大量增殖分化,产生细胞免疫,所以APC减少后,细胞免疫效果会减弱;
【小问3详解】体液免疫中,A细胞(辅助性T细胞)与B细胞结合后会释放细胞因子,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加强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在接受刺激后会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小问4详解】免疫系统对凋亡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自稳功能;
【小问5详解】因每个人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HLA白细胞抗原,简称免疫。它们是标明细胞身份的标签物质,所以在进行器官手术后,需要给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组别
促甲状腺激素浓度/(mU•L-1)
注射前30min
注射后30min
健康人
9
30
甲
2
29
乙
1
2
组别
处理
肌肉的收缩曲线有无
A
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标本A的神经
有
B
在标本B的神经纤维处注射适量的BTX溶液,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
有
C
在标本C的突触间隙处注射等量的BTX溶液,用相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神经
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9页。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盟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深圳市深圳盟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台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台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台州市十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