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是人体肝脏组织中几种体液的关系示意图,其中丁中含有血红蛋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丁是血浆,含营养物质、激素、代谢废物
B. 乙、丙、戊的含量之和约占体液量的2/3
C. 甲可表示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的细胞内液
D. 与乙相比,丙、戊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丁中含有血红蛋白,在人体中含有血红蛋白的是红细胞内的液体,即细胞内液。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详解】A、丁中含有血红蛋白,在人体中含有血红蛋白的是红细胞内的液体,即细胞内液,A错误;
B、乙、丙、戊分别为组织液、淋巴、血浆,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约占体液量的 1/3,B错误;
C、乙为组织液,戊为血浆,因此甲可表示毛细血管壁上皮细胞的细胞内液,C正确;
D、乙、丙、戊分别为组织液、淋巴、血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比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故与戊相比,丙、乙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D错误。
故选C。
2. 某研究团队给小鼠饲喂15N标记的氨基酸,之后在尿液中检测到含15N的尿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消化液是消化道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 15N标记的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必须通过组织液
C. 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可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 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一般不能直接进入泌尿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详解】 A、消化液与外界相同,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因此15N标记的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必须通过组织液,B正确;
C、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进入血浆,最后被排出体外,因此可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正确;
D、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需要进入血浆再运输到泌尿系统,因此细胞代谢产生的尿素一般不能直接进入泌尿系统,D正确。
故选A。
3. 某药物X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其注射液的pH为4.8,渗透压与生理盐水相等。某研究小组给A、B、C三组小鼠分别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水杨酸(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等渗溶液和药物X注射液。一段时间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前A、B、C三组小鼠的数量、生长发育状况等无关变量应相同
B. A、B组小鼠注射的均为等渗溶液,故两组小鼠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
C. C组小鼠的血浆渗透压显著降低,因为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血浆蛋白
D. B组小鼠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升高,C组小鼠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排出出现障碍,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使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也会发生变化。
【详解】A、每组小鼠的数量、生长发育状况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A正确;
B、根据题意信息可知,A、B组小鼠注射的均为等渗溶液,因此两组小鼠的血浆渗透压基本不变,B正确;
C、根据题意信息可知,药物X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C组小鼠注射的药物X,因此,C组小鼠的血浆渗透压会显著降低,但是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无机盐和蛋白质,C错误;
D、B组小鼠注射的水杨酸等渗溶液,能够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排出较多CO2,可能会使B组小鼠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升高;C组小鼠注射的药物X溶液,其pH为4.8,所以C组小鼠血浆的pH可能会略有降低,D正确。
故选C。
4.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这种现象与手碰到火焰缩回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是永久存在的B. 都通过反射弧实现
C. 都是与生俱来的D. 都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详解】A、文中现象属于条件反射,手碰到火焰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前者条件反射可能消失,非条件反射永久存在的,A错误;
B、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通过反射弧实现,B正确;
C、手碰到火焰缩回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条件反射是后天学习而得,C错误;
D、文中现象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而非条件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错误。
故选B。
5. 人进行伸肘动作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下图为伸肘动作在脊髓水平的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肌梭是感受器,伸肌和屈肌是效应器
B. 若刺激A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不会兴奋
C. 刺激肌梭,会引起B处先发生Na+内流随后发生K+外流
D. 分别刺激A和B,观察伸肌反应可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射弧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
【详解】A、据题图分析可知,图中肌梭是感受器,伸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伸肌、屈肌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屈肌都是效应器,A错误;
B、若刺激A处,兴奋会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使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导致屈肌舒张,B错误;
C、刺激肌梭,兴奋会沿着传入神经传递到伸肌运动神经元,当兴奋传导到B处时,B处兴奋,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当兴奋传过B后,B处K+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正确;
D、分别刺激A和B,都能使伸肌做出伸肌反应,故无法证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D错误。
故选C。
6. 某同学因外伤出现了“尿床”现象,因此情绪低落、焦虑紧张、记忆力减退,并出现抑郁倾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因外伤出现了“尿床”现象,说明排尿中枢已损坏
B. 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 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不是大脑的高级功能
D. 抑郁不可能通过自我调适及心理咨询等得到缓解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低级中枢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
2、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受到大脑皮层中高级中枢的调控,因外伤出现了“尿床”现象,不能说明排尿中枢已损坏,A错误;
B、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有新突触的形成,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情绪是人对环境作出的反应,是大脑的高级功能,C错误;
D、抑郁可能通过自我调适及心理咨询等得到缓解,D错误。
故选B。
7.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神经中枢,对维持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有重要意义,下图是人体内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时,激素A的分泌增多,直接使机体产热增多
B. 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C.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D
D.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及免疫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下丘脑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相关示意图,其中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肾上腺素,D表示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
【详解】A、当环境温度突然下降时,此时散热量增加,则机体通过调节增加产热,因此促甲状腺激素A的分泌增多,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B分泌增多,进而促进机体代谢,使产热量增加,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当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引发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使尿量减少,B正确;
C、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可通过交感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D,即胰高血糖素,该激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进而起到升高血糖的作用,C正确;
D、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指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其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正确。
故选A。
8. 下列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和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 通常神经递质不能持续发挥作用,而抗体可以
C. 激素可以调节酶的数量,酶可以催化激素的合成
D. 激素和酶都不仅仅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激素调节的三个特点: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详解】A、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酶,都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正确;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酶解或者被回收到突触前膜,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后被免疫细胞消化掉,两种都不能持续发挥作用,B错误;
C、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可以调节酶的数量;激素的合成也需要酶的催化,C正确;
D、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需要到达细胞内才能和受体结合,某些酶在细胞内合成,留在细胞内催化细胞代谢,D正确。
故选B。
9. 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发现并证明了结核杆菌(可寄生在寄主细胞内)是人类结核病的病原菌,该菌可入侵全身各器官,以肺部感染最多见。下列有关结核杆菌及其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结核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DNA,但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B. 免疫系统清除结核杆菌的过程,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C. 结核杆菌侵入后,人体不能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消灭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结核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抗原呈递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细胞因子等,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免疫系统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详解】A、结核杆菌是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和DNA,无核膜包裹的细胞核,细菌不能进行有丝分裂,A正确;
B、结核杆菌属于外来的病原体,故免疫系统清除结核杆菌的过程,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B正确;
C、结核杆菌侵入后,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C正确;
D、寄生在人体细胞内的结核杆菌机体通过细胞免疫,释放病原体,然后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其结合,抗体不能直接和细胞内的病原体结合,D错误。
故选D。
10. 下图表示不同免疫细胞识别某种病毒抗原的方式,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类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①②③⑤均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B. 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②⑤
C. 细胞免疫中,②和④均参与了⑤的活化
D. 细胞②可通过接触①直接参与体液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①为B淋巴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③为树突状细胞(或抗原呈递细胞),④为靶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⑤细胞毒性T细胞不是抗原呈递细胞,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A错误;
B、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①B细胞,②辅助性T细胞,⑤为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
C、细胞免疫中,②代表的是辅助性T细胞,④为靶细胞,二者均均参与了⑤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C正确;
D、细胞②为辅助性T细胞,其可通过接触①传递抗原信息,同时会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①引起的体液免疫,D正确。
故选A。
11. 降钙素(CT)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可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尿中钙的排泄增加、血钙浓度下降;甲状旁腺激素(PTH)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可促进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使血钙浓度增加。两者共同调节血钙浓度的相对稳定。某实验犬注射药物X后血钙浓度降低,注射PTH后,血钙浓度恢复。下列关于药物X作用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损伤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B. 阻碍CT受体的合成
C. 阻碍或减少PTH的合成
D. 阻碍PTH受体的合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降钙素是多肽类激素,是由人体的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方式为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降钙素的作用是能够通过直接抑制骨钙溶解,以及抑制肾小管对钙离子的重吸收,从而降低血钙浓度。
【详解】A、若药物X损伤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会导致CT分泌减少,血钙浓度应升高而非降低,A错误;
B、若阻碍CT受体的合成,CT无法发挥作用,血钙浓度应升高而不是降低,B错误;
C、若阻碍或减少PTH的合成,会使血钙浓度降低,当注射PTH后血钙浓度能够恢复,C正确;
D、若阻碍PTH受体的合成,注射PTH后血钙浓度也不能恢复,D错误。
故选C。
12. 某同学去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当其头部向下疾驰时,会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并狂呼乱叫。血液检测发现,他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心脏和呼吸器官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
B. 题述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是体液调节的结果
C. 心跳、呼吸等活动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 题述神经调节的中枢有大脑、脑干和小脑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1、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2、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详解】A、肾上腺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其心跳加快,也可作用于呼吸器官使其呼吸急促,所以心脏和呼吸器官是肾上腺素作用的靶器官,A正确;
B、玩过山车时加速度的迅速变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释放增加,这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错误;
C、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双重调节,C正确;
D、大脑可产生兴奋等感觉,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小脑能维持身体平衡等,因此题述神经调节的中枢有大脑、脑干和小脑等,D正确。
故选B。
13. 用大剂量X射线照射去胸腺的小鼠后,小鼠几乎丧失全部的免疫功能,容易引发各种感染。向该小鼠回输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观察小鼠免疫功能的恢复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去胸腺小鼠几乎丧失全部免疫功能与辅助性T细胞缺失有关
B. 若仅回输巨噬细胞,则小鼠的感染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C. 若仅回输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则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恢复
D. 若仅回输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则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基本恢复
【答案】D
【解析】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详解】A、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去胸腺小鼠体内T细胞数量会大幅下降,包括辅助性T细胞,故去胸腺小鼠几乎丧失全部免疫功能与辅助性T细胞缺失有关,A正确;
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和消化病原体作用,即使在没有T细胞和B细胞的情况下,巨噬细胞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感染,故若仅回输巨噬细胞,则小鼠的感染症状会有一定程度的缓解,B正确;
C、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主要场所,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T细胞在细胞免疫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并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因此,若仅回输来自胸腺的淋巴细胞(即T细胞),则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基本恢复,C正确;
D、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的小鼠若仅回输来自骨髓的淋巴细胞,小鼠可以获得B淋巴细胞,这样其体液免疫功能得到部分恢复,D错误。
故选D。
14. 皮肤被蚊虫叮咬后,往往会发痒,皮肤痒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需经过脊髓中的背根神经节转导。薄荷是一种常见的中药,薄荷中的薄荷醇具有止痒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痒觉产生的部位是背根神经节和大脑皮层
B. 抓挠止痒的过程中,突触后膜处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C. 薄荷醇止痒的原理可能是薄荷醇引起的兴奋会抑制背根神经节兴奋
D. 阻断皮肤和背根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联系,痒觉正常产生但薄荷醇不能发挥止痒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详解】A、痒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抓挠止痒过程中,突触后膜处有 “化学信号→电信号” 的转换,B错误;
C、薄荷醇具有止痒功能,其原理可能是薄荷醇引起的兴奋会抑制背根神经节兴奋,从而达到止痒效果,C正确;
D、阻断皮肤和背根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联系,兴奋无法传导至大脑皮层,痒觉无法正常产生,D错误。
故选C。
15. 如下图所示,容器甲、乙内盛有任氏液(能保证蛙心脏正常生理功能),两容器之间通过管道相连。将两只生理状况完全相同的离体蛙心脏A、B(A心脏保留副交感神经,B心副交感神经完全去除)分别置于甲、乙容器中。刺激支配A心脏的副交感神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心脏跳动减慢,B心脏跳动随后也减慢
B. 副交感神经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主要是电信号
C. 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排除了副交感神经对B心脏的影响
D.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兴奋性增高,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多,有利于通气;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
【详解】A、A心脏保留副交感神经,心脏跳动减慢,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而B心脏副交感神经完全去除,由于A心脏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B心脏跳动减慢,A正确;
B、副交感神经与心肌细胞之间形成突触,传递的信号主要是化学信号,B错误;
C、该实验在设计上的巧妙之处是剔除了B蛙心的副交感神经,从而排除该神经对B的作用,C正确;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往往相反,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D正确。
故选B。
16. 生产上,貂农常采用夜间补充光照的方法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水貂繁殖,很少采用直接注射性激素的方法来促进水貂繁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B. 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存在分级调节
C. 注射性激素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D. 长期注射性激素有可能会使水貂失去生育的能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即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而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作用,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
【详解】A、采用夜间补充光照的方法调节性激素的分泌,从而促进水貂繁殖,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过程,即该过程中的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
B、夜间补充光照促进水貂繁殖的过程涉及性激素的分泌,而性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即存在分级调节,B正确;
C、注射性激素使性激素含量上升,此时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水貂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即该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长期注射性激素,过多的性激素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水貂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功能,使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减少,由于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生长发育,因而最终使性腺退化,导致水貂失去生育的能力,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简图,其中A~D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或系统,①②③为体液组成成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血液在[ ]______中循环运动。既构成免疫防线,又与代谢废物排泄关系密切的是[ ]______。(“[ ]”中填字母,“______”上填名称)
(2)内环境稳态是指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内环境维持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随着_______和______的进行,内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_不断发生变化。
(3)图示体液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原因是____。
【答案】(1) ①. [B]循环系统 ②. [E]皮肤
(2) ①. 外界环境的变化 ②.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 ③. 各种化学成分 ④. 理化性质
(3) ①. ① ②. CO2是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细胞内液的CO2浓度最高 ③. 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流入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解析】
【分析】1、人体内环境也是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A是消化系统,B是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E是皮肤。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①为细胞内液,②为组织液,③为血浆,A是消化系统,B是循环系统,C是呼吸系统,D是泌尿系统,E是皮肤,因此血液在B循环系统中循环运动,E是皮肤,皮肤既构成免疫防线,又与代谢废物排泄关系密切。
【小问2详解】
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
【小问3详解】
CO2和O2运输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而且CO2是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所以CO2浓度最高的是①细胞内液,长期营养不良会使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液体流入组织液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18. 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该肢体的屈肌强烈收缩,伸肌舒张,使该肢体出现屈曲,这种反应称为屈肌反射。下表是某实验小组利用小鼠进行的关于屈肌反射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Ⅲ中,电极刺激引起的屈肌反射是通过______获得的,只响铃不用电极刺激后肢而发生的屈肌反射是通过______获得的。与前者相比,后者具有更强的预见性、______(答出两点),这对机体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
(2)上述实验说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关系是______。
(3)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______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______,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遗传 ②. 训练 ③. 灵活性和适应性 ④. 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2)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或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形成的
(3) ①. 非条件刺激 ②. 是 ③. 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或无关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解析】
【分析】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小问1详解】
在实验Ⅲ中,通过电极刺激后肢引发了屈肌反射,这是非条件反射,它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数量有限且形式固定的反射活动,其神经中枢主要位于脊髓,这样的反射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仅响铃不用电极刺激后肢就能引发屈肌反射,这表明已经建立了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动物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它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参与。与非条件反射相比,条件反射具有更强的预见性、适应性和灵活性,它能够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小问2详解】
上述实验说明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或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多次结合)形成的。
【小问3详解】
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还需要非条件反射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这是因为条件反射的消退使得动物获得了非条件刺激和条件刺激(或无关刺激)间新的联系,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19. 1849年,德国研究者发现,摘除公鸡的睾丸后,公鸡的雄性性征消失;将睾丸移植到切除卵巢的雌鸡中,一段时间后,雌鸡出现性反转,表现出鸡冠增大、羽毛鲜艳、好斗打鸣、追逐母鸡等雄性特征。经过不断实验,科学家从动物睾丸中提取出了睾酮,经证实,睾酮就是睾丸分泌的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说明,雄激素具有________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摘除睾丸后公鸡的雄性生殖器官停止发育,精子不能形成,这说明雄激素还能________。题述实验中,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分别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__________原理。
(2)请以性反转雌鸡中的雄激素为例,简要说明该激素的产生、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过程:_____(雄激素的具体作用不用详述)。
(3)若要研究运动和雄激素对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的综合影响,则可设置______组实验,分别为安静处理组、运动处理组、______。
【答案】(1) ①. 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②. 促进雄性生殖器官发育,促进精子的形成 ③. 减法原理和加法
(2)某些刺激会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引起雄激素分泌量增加。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机体的相关组织、器官,与靶细胞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靶细胞发生相关变化
(3) ①. 4 ②. 安静+雄激素处理组、运动+雄激素处理组
【解析】
【分析】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该过程称为分级调节,如果体内性激素含量过高,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小问1详解】
从公鸡摘除睾丸雄性性征消失、雌鸡移植睾丸后出现性反转等实验可知,雄激素具有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的作用。摘除睾丸后公鸡的雄性生殖器官停止发育,精子不能形成,这表明雄激素还能控制生殖器官发育和精子的形成。题述实验中,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是人为控制的变量因素,所以分别运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摘除睾丸使体内雄激素减少)和加法原理(移植睾丸使体内雄激素增加)。
【小问2详解】
性反转雌鸡中的雄激素由移植的睾丸产生,通过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达靶器官(如鸡冠等)和靶细胞后发挥作用,引起相应雄性特征的出现,其作用过程遵循激素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一般原理,即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小问3详解】
要研究运动和雄激素对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的综合影响,则可设置4组实验;
安静处理组:既不施加运动干预也不额外给予雄激素,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正常状态下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情况。
运动处理组:仅进行运动处理,不额外给予雄激素,看单独运动对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的影响。
雄激素处理组:不进行运动干预,仅给予雄激素处理,探究单独雄激素对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的影响。
运动和雄激素联合处理组:同时进行运动和给予雄激素处理,以研究两者共同作用对大鼠腓肠肌蛋白含量的影响。
20. 世界卫生组织于近日宣布,猴痘疫情再次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下图是猴痘病毒侵入体液后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图中大写字母表示细胞,小写字母表示有关物质,序号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猴痘病毒入侵机体,首先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______,穿过该屏障的病毒一部分被______处理清除。
(2)图1中A、B表示的细胞分别是________,图2中F、G表示的细胞分别是______;图1中b的作用是______;当机体再次感染猴痘病毒时,图中______(填字母)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
(3)注射猴痘疫苗可预防猴痘病毒,但有人在接种猴痘疫苗后不久又患了猴痘,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可从病毒或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答案】(1) ①. 皮肤、黏膜 ②. 吞噬细胞
(2) ①.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 ②. 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③. 与猴痘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④. D、I
(3)猴痘病毒发生了变异;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不足
【解析】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其中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小问1详解】
猴痘病毒入侵机体,首先要穿过的身体屏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即皮肤、黏膜;穿过第一道防线以后,进入身体以后的被第二道防线即吞噬细胞处理清除。
【小问2详解】
根据图1中E细胞分泌b作用与猴痘病毒(抗原),可知E细胞为浆细胞,因此可知图1中A、B表示细胞分别是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图2应为细胞免疫,因此图2中F、G表示的细胞分别是靶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图1中b为抗体,其作用是与猴痘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当机体再次感染猴痘病毒时,则启动二次免疫,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即图中D、I。
【小问3详解】
注射猴痘疫苗可预防猴痘病毒,但有人在接种猴痘疫苗后不久又患了猴痘,其原因可能是猴痘病毒发生了变异或者疫苗的免疫强度不够,体内记忆细胞和抗体数量不足等。
21.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内一种复杂调节系统,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形成,它能够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维持身体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并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下图表示三者的关系,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表示抑制。回答下列相关素问题:
(1)神经系统中主要负责传出信息的结构是神经元的_____(填“树突”或“轴突”)部分,该结构可将信息传向_____(答出三点),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主要与_____有关。
(2)据图可知,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具有_____的特点。临床上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这是由于_____。
(3)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下丘脑,影响激素的分泌和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影响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过程。请分析病原体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的原因:_____。
(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方式相同,都是_____。通过这些信号分子,复杂的机体才能实现统一协调,稳态才能够得以维持。
【答案】(1) ①. 轴突 ②. 肌肉、腺体、其他神经元 ③. 突触数目
(2) ①. 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②. 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使糖皮质激素的含量升高,对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使得促糖皮质激素含量减少,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3)病原体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升高 (4)直接与受体接触
【解析】
【分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之间存在分级调节,糖皮质激素分泌后可以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作用。同时其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
【小问1详解】
神经系统感知外界刺激的结构是神经元的树突,负责传出信息的结构是轴突部分。轴突可将信息传向肌肉、腺体、其他神经元。神经元轴突的末端会与这些结构形成突触,从而传递信息。由于突触处存在电信号 - 化学信号 - 电信号的转换过程,因此在神经传导过程中,经过的突触越多,信号传递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主要与突触数目有关。
【小问2详解】
糖皮质激素的调节与下丘脑、垂体有关,属于分级调节,同时糖皮质激素会一直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属于反馈调节。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反馈调节作用,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垂体的功能,导致产生的促糖皮质激素减少,最终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小问3详解】
病原体感染会使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其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
【小问4详解】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产生的信号分子发挥作用的方式相同,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从而传递信息。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Ⅰ
响铃并用电极刺激后肢,发生屈肌反射
实验Ⅱ
只响铃,不用电极刺激后肢,不发生屈肌反射
实验Ⅲ
先响铃,2s后用电极刺激后肢,发生屈肌反射;重复多次后,只响铃不用电极刺激后肢,发生屈肌反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PDF版附解析),共13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北湖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