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试卷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语文试题.docx
    • 答案
      1_语文答案.docx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语文试题第1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语文试题第2页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语文试题第3页
    1_语文答案第1页
    1_语文答案第2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语文试题docx、1_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D【解析】A项,“是因为城里人认为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理解错误,“乡下人离不开泥土”,并非因为城里人这样说,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选项强加因果。B项,“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动,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理解错误,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C项,“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因而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因果倒置,因为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所以,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故选D。
    2. D【解析】D项,“陌生人在一个村子居住一段时间,就可以在当地血缘网中生根”错误,这不是乡土社会的特征,而是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解体之后才能实现。故选 D。
    3. C【解析】C项,“乡村环境美化起来,乡村就会……”错误,说法过于绝对,让乡村环境美化起来,才能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而要“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形成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故选C。
    4. ①第一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依靠“新”来助推这一观点。②第二、三、四段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进行分析。③第五段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共4分,一点一分,答三点得4分)
    【解析】材料三共有五个段落,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第1段总说,提出乡村振兴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第2、3、4段分说,分别从打造新农村,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三个角度进行条分缕析:“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第5段总结上文,“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改变,去推动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重申论点,照应开头。
    5. ①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进,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逐渐解体。②现代社会传宗接代的思想逐渐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③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乡村振兴,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共6分,每点2分)
    【解析】材料一结尾部分说“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一观点在材料二、材料三都有具体的体现。概括如下:
    在材料二中,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动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乡土中国强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在材料三中,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民看到只有不断的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掌握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没有“陌生人”的社会观念被打破。
    6. C(“后来是因为遵守与小鸟的约定”不准确,从原文“以后的每一天,我们会心地相约,琴声是我们的暗号。我失去父母的蚀骨的哀痛,似乎有了一个存放的地方”可知,后来“我”沉浸在这支曲子里主要是因为父母离世后的哀伤,小鸟的出现只是让这份哀伤有了一个存放的地方。)
    7. B(写“小安”听到琴声有反应,重点是体现“我”与小鸟之间特殊的情感联系,以及小鸟对琴声熟悉的那种灵性,并不是为了突出“我”弹的琴声美妙。)
    8. ①《秋日私语》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我”因父亲生病开始弹奏这首曲子,后来在与小鸟的互动中也一直弹奏这首曲子,最后在送别儿子后再次弹奏这首曲子。②《秋日私语》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作者通过弹奏这首曲子忘却父亲的病痛和对父亲的思念,在父母离世后,又将哀伤寄托其中。同时,这首曲子也表达了作者对儿子的期望和祝福。③多次出现这首曲子,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感染力。曲子的旋律与文章的情感相互交融,使读者更容易感受到“我”内心的情感变化。(共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4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①这句话是作者对生命的理解。生命就像四季更替一样,不断地轮回和生长,不断地延续和发展。②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周边人和事的感悟,作者经历了父母的离世和孩子们的成长,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和生生不息。③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挫折,生命都会继续前行。
    (共6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 C
    11. B;【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代汉语里,常见的活用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
    2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会归类。
    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③为意动用法,④为名词作状语,⑤为使动用法,⑥是名词作动词。 故选 B。
    12. C ①⑧/②⑥/③④⑦/⑤⑨/⑩
    13. A“此类纪日法依序还有朔、既望、望”错,依序应为“朔、望、既望”。
    14. 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能力。在古代汉语里,常见的活用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对于词类活用,平时复习要学会归类。
    ①中“于”意思是“在”。②中“于”意思是“被”。③中“夫”是指示代词“那”。④中“夫”为发语词,引起下文议论。故选D。
    15. (1) 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首尾相接长达千里,旌旗遮蔽天空,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如今又在哪里呢?
    (2) 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致敬的样子。
    16. 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意象的丰富内涵要系统整理,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上阙基调低沉。B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终有一天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不确切,“烟浪”“云帆”的意象是词人对自己与友人分别数十年宦海沉浮的总结,其实是暗喻自己几十年人生的波折。云帆意象可以表达”诗人对理想能够实现的坚定信念“,如”直挂云帆济沧海“,但要结合语境。
    17.①情感表达上:借故人相问,引发思乡之情,构思巧妙;
    ②手法运用上:借故乡的松杉这一意象,化抽象的思乡之情为具象,形象地表达了人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
    ③结构安排上:以对故土的思念为结,是对开篇他乡遇故知场景的呼应。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结构作用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表达极具特色,奇峰突起,收束全篇。“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流年”指流水般的光阴、年华,“穷途”喻路走到了尽头,“坐守”喻无所建树,坐视时光流逝,这就写出词人的“仕途失意”“人生困窘”之态。借助“松杉”这一意象,写出了身在官场的无可奈何之悲,结构
    3
    上与开头的“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形成照应,突出内心对故土的感慨。18(1)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2)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6) 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9. D;【解析】(1) 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此处指的是黄山的古代建筑很多,眼睛看不过来,故:目不暇接,排除BC。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 也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此处是说”黄山画派“在中国画坛上自成一家,故:独树一帜,排除A。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
    20. B;【解析】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黄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前后主语不一致,应: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C. “黄山继泰山之后成为第二个中国的”语序不当,应:成为中国继泰山之后的第二个。D. “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句式杂糅,应: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1. B;【解析】括号前的主语是“黄山的影响“,根据语境,括号内的句子应以”黄山的影响“为主语,即“它”,排除CD; 语境强调的是“黄山的影响”,“徽商故里、徽文化的发祥地”应是“徽州”的定语,排除A。
    22.略

    相关试卷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

    [语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山东省滕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共12页。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