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3、世界地理至中亚地区。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23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李磊在美国西雅图(122°W,47°E)留学,他想观看神舟十六号发射实况转播,应该在当地区时( )
A. 5月30日17时31分B. 5月29日17时31分
C. 5月31日1时31分D. 5月30日17时23分
2. 神舟十六号发射至返回期间,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 重庆某中学操场旗杆正午影子位于正南方向
B. 开普敦昼短夜长
C. 哈尔滨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后增
D. 重庆日出方位为东北—正东—东南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西雅图(122°W,47°E)经纬度位置,求出位于西八区,而北京时间属于东八区的区时,根据东西时区的分布规律可知,东八区比西八区早(8+8)小时,因此用北京时间减去16个小时即为所求的西雅图区时,当地区时为5月30日9时31分-16时=5月29日17时31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重庆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神舟十六号5月30日发射至10月31日返回期间,正午太阳始终位于该地正南方,故正午日影在正北方,A错;开普敦位于非洲南部,在5月30日至9月23日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开普敦昼短夜长,从9月23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普敦昼长夜短,B错;哈尔滨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在6月21日前后,所以5月30至10月31日期间,哈尔滨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C错;5月30至9月23日(不含)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重庆日出方位为东北,9月23日那天日出正东,之后到10月31日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重庆日出东南,D正确,故选D。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硬玉,我国俗称“翡翠”,主要是由矿物在高温、高压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翠玉白菜”(图1)是用天然玉石雕出来的工艺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白菜”的形状,最著名的一棵现藏于台北古宫博物院。图2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这棵“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2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4. 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断层E左侧岩体相对上升,右侧岩体相对下降
B. a、b两处山地的成因一样
C. 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④
D. 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
5. 下列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说法,可信的是( )
A. a地地质构造的岩层里一定含有煤炭B. 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地适宜建坝修水库D. d地的岩石可能是石灰岩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翡翠属于变质岩,应该在侵入岩附近,选③;读图可知,①②为岩浆岩,③是变质岩,④是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根据地质构造示意图,④⑤沉积岩形成后才有断层,断层E左侧岩体相对上升,右侧岩体相对下降,A正确,C错误;a为背斜山,b为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火山,B错误;②为岩浆侵入下方的部分沉积岩,③为受到侵入的岩浆受高温、高压影响形成的变质岩,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a地质构造为背斜,不一定有煤炭,A错误;b地为喷出岩,以玄武岩和流纹岩为代表,不是优质石材,B错误;c处为断层线,容易被外力侵蚀,建坝修水库易渗漏,C错误;d处地下发育有溶洞(钟乳石),说明d为可溶性岩石,可能是石灰岩,D正确。故选D。
【点睛】岩层新老关系或地质作用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般而言,沉积岩是越向下层年龄越老;若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内部或岩浆通过沉积岩内部后喷出地表,则岩浆岩较沉积岩新;岩浆通道附近的变质岩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受高温作用变质而形成的,因此其形成时间晚于岩浆岩。地壳垂直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错位形成断层,因此出现断裂错位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反之,完整而上覆于断层之上的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后。同理,若地质构造中既有褶皱又有断层,也可依据切断关系判断,被切断的形成较早。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现象,一般来说,“回南天”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①有长时间的低温,日平均气温低于12℃要至少持续3天以上;②有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每年春季广东深受“回南天”影响,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广东春季特有的“回南天”现象,其直接成因是( )
A. 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量水汽
B. 冬季风南下带来的天气现象
C. 冷空气南下后遇到暖湿气流形成的凝结现象
D. 地形雨导致的连续阴雨天气
7. 下列哪项不是“回南天”期间广东可能出现的天气特征( )
A. 空气湿度极高,感觉闷热B. 墙壁、地板出现水珠,甚至滴水
C. 常常伴有强烈雷暴和狂风D. 能见度降低,可能出现雾
8. 广东“回南天”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A. 出行不便,道路湿滑B. 诱发呼吸道疾病、消化道和皮肤疾病
C. 衣物迅速晾干,晾晒无忧D. 室内温度降低,需增加取暖设备
【答案】6. C 7. C 8. A
【解析】
【6题详解】
热带气旋带来的大量水汽是夏、秋季节典型的天气现象,与材料中温度低于12℃不符,应该排除A;冬季风南下时不会在经历长时间低温后突然变得暖湿,应排除B;地形雨导致的连续阴雨天气与材料中“天气突变,长时间低温后要突然变得暖湿”不符,直接排除D;冷空气南下后遇到暖湿气流形成的凝结现象是“回南天”的直接成因,C正确,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上题及材料分析可知,“回南天”是受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天气现象,而强烈的雷暴和狂风通常是冷锋移动形成的天气,与材料不符,C符合题意;“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现象,可能出现的天气特征有空气湿度极高,感觉闷热、墙壁、地板出现水珠,甚至滴水、能见度降低,可能出现雾,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题详解】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的灾害性现象,会导致出行不便,道路湿滑,A正确;空气湿度大,易引发疾病,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是最大,B错误;空气湿度大,衣物不易晾干,C错误;此时天气暖湿,不需要增加取暖设备,D错误,故选A。
【点睛】回南天是对中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当“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回南天的结束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北方有较强冷空气南下,干冷空气使水汽迅速蒸发,回南天结束;另一种是气温持续上升,当室内外气温相差较大,室内的水汽向室外蒸发。
西班牙的兰萨罗特岛的地理位置在西经13°28ʹ-13°51ʹ、北纬28°52ʹ-29°14ʹ之间。这个火山岛以其独特的火山景观、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盛产优质烈性葡萄酒而闻名。这些葡萄酒品质卓越,部分原因得益于岛上独特的农业景观——鱼鳞坑和石墙。下图为兰萨罗岛鱼鳞坑和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下列与兰萨罗特岛的气候描述相符的是( )
A. B.
C. D.
10. 下列关于兰萨罗特岛的葡萄酒及其农业景观,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 兰萨罗特岛的烈性葡萄酒品质好,主要是因为当地气候炎热,有利于葡萄的快速成熟和糖分的积累
B. 鱼鳞坑和石墙是岛上居民为了美观而建造的农业景观,与葡萄酒的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C. 鱼鳞坑和石墙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为葡萄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从而间接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D. 兰萨罗特岛的葡萄酒之所以优质,完全是因为岛上独特的土壤成分,与鱼鳞坑和石墙等农业景观无关
【答案】9. D 10. C
【解析】
【9题详解】
气候资料统计图中四地均位于北半球,其中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热带草原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根据兰萨罗特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可判断,该地区为地中海气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A选项虽然提到了气候炎热对葡萄成熟和糖分积累的影响,但并未涉及鱼鳞坑和石墙对葡萄酒品质的作用,A错误;B选项错误地认为鱼鳞坑和石墙只是为了美观而建造,忽略了它们在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中的实际作用,B错误;C选项正确地指出了鱼鳞坑和石墙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方面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为葡萄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从而间接提升了葡萄酒的品质,这与题目中提到的兰萨罗特岛盛产优质烈性葡萄酒的信息相符合,C正确;D选项错误地认为葡萄酒的品质完全取决于土壤成分,而忽略了其他重要因素(如农业景观)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鱼鳞坑是一种水土保持造林整地方法,在较陡的梁峁坡面和支离破碎的沟坡上沿等高线自上而下的挖半月型坑,呈品字形排列,形如鱼鳞,故称鱼鳞坑。鱼鳞坑具有一定蓄水能力,在坑内栽树,可保土保水保肥。可将树植在坑中。
清代《天经或问》中有如下记载:日为火主,照及下土,以吸动地上之热气。热气炎上,而水上之气随之,是水受阳嘘,渐近冷际,结而成云。云上隔日气下,隔火气冷湿之气,在云中旋专……而万雨生焉。雨既成质,必复于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 材料中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 )
A. 蒸发水汽输送B. 蒸发降水C. 降水地表径流D. 降水水汽输送
12. 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与材料中表述相近的是( )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C.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D.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答案】11. B 12. B
【解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原文的意思为:太阳是能量的来源,辐射到大地上,驱动地表气流上升。热气上升,水随之蒸发,水汽由于高空温度下降,凝结成云。水汽或受温度与冷热气流交替影响,在云中变化旋转,饱和,凝结成雨。凝结成水珠,就下落到地上。所以材料涉及的水循环环节应该为蒸发和降水环节,文中没有提到地表径流与水汽输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该句诗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与材料关系不大,A错误;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夏季的江村,雷雨很多,早上刚刚还是狂风暴雨,到了晚上又转晴了。诗句表达的是大气受热后的对流现象,与材料相近,B正确;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与材料关系不大,C错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反映了大气逆辐射原理,“秋阴不散”指云量增多,此时大气逆辐射更强,夜晚保温作用增强,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因此霜飞晚,与材料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的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近年来受暖湿化趋势的影响,青藏高原湖泊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据研究表明,卓乃湖曾为内流湖,2011年青藏高原气候波动导致强降水,卓乃湖发生溃堤事件导致湖泊与下游清水河联通成为外流湖。左图示意卓乃湖湖区位置,右图示意2000—2020年卓乃湖湖面变化与沙尘释放年际变化关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 卓乃湖2011年成为外流湖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抬升B. 湖泊下渗C. 气候暖湿D. 人工开渠
14. 关于2000—2020年卓乃湖湖面变化与沙尘释放年际变化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0—2011年湖泊面积显著下降
B. 2012—2019年湖泊面积波动上升
C. 2000—2010年湖泊沙尘释放变化趋势为波动上升
D. 2011—2019年湖泊沙尘释放变化趋势为显著上升
15. 2011年后沙尘释放率与湖泊面积关系发生改变的可能原因是( )
A. 蒸发加剧B. 风向突变C. 湖盆出露D. 植被破坏
【答案】13. C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据材料“2011年青藏高原气候波动导致强降水,卓乃湖发生溃堤事件导致湖泊与下游清水河国;连通成为外流湖”可知,卓乃湖2011年成为外流湖的原因是湖泊溃堤连通了下游河道与外流河相连,而湖泊溃堤是气候波动强降水引起的,湖泊面积持续增加与气候持续暖湿化的大背景直接相关,C正确;短时期内地壳变化较小,A错误;与湖泊下渗关系较小,B错误;该地海拔高,人烟稀少,人工开渠可能性不大,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2000—2011年湖泊面积整体呈波动增长,2012—2019年湖泊面积整体呈波动下降,2000—2011年卓乃湖流域沙尘释放变化趋势为波动下降,2011—2019年湖泊沙尘释放变化趋势为显著上升,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2011年后湖泊面积呈波动下降而趋势沙尘释放率却呈明显上升趋势,结合区域背景,青藏高原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出露的湖盆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故可能为湖泊湖水外泄,湖盆出露所致,C正确,与蒸发、风向、植被破坏关系较小,ABD错误,故选C。
【点睛】风沙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干旱半干旱的环境、植被覆盖度低、多大风天气提供动力条件、有松散的堆积物提供沙源。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由此引发的高温天气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影响。据重庆市气象台发布的信息,重庆2024年7月以来超过37℃高温日数达70天,创下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新高(一年高温日数)。
左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活动示意图,右图为重庆地理位置及正常年份气候资料图。
(1)简述2024年重庆暑假期间高温异常且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2)分析高温天气对重庆中小学师生及社会的影响。
(3)针对高温天气,提出至少三项有效的应对措施,并解释其意义。
【答案】(1)重庆地形闭塞,热量难以散发;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受副热带高压持续影响,天气晴朗少云,加剧地面升温;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剧,导致极端天气增多。
(2)影响身体健康,降低学习效率,增加心理压力。影响生产活动,增加能源消耗,提高公共安全风险。
(3)推迟开学,可保障师生健康,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多准备时间。减少外出,合理安排户外作业和活动时间,加强防晒降温等措施可减少高温对人体的伤害。通过饮食调节和调节室内环境等方式减轻高温带来的影响。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做好高温天气下的应急准备,包括医疗救援、物资储备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重庆高温天气为材料,涉及极端高温干旱天气空间分布特征、出现原因、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周被高山环绕,热量难以散发,如同处在一个巨大的蒸笼之中;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重庆地区接收的太阳辐射强烈,气温高;副热带高压持续盘踞在重庆上空,带来稳定的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少云,加剧了地面的升温;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增多。
【小问2详解】
长期高温天气容易导致中暑等身体不适状况,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心理健康;学校的空气流通、教室温度以及校外活动的安全性在高温天气下受到考验;高温天气对户外作业、农业生产等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工人的健康风险;空调等降温设备的使用增加,导致能源消耗和电网负荷上升;高温天气增加了森林火灾、溺水等公共安全风险。
【小问3详解】
通过推迟开学,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更多准备时间,确保师生在高温天气下的健康和安全;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合理安排户外作业和活动时间,外出时穿轻便、宽松、浅色的衣服,使用防晒用品,携带防暑降温物品,加强防晒降温等措施可减少高温对人体的伤害;及时饮水,避免饮用含酒精、咖啡因及大量糖分的饮品,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通过饮食调节和调节室内环境等方式减轻高温带来的影响;使用降温设备降低室内温度,保持室内湿度适宜,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高温天气预警和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做好高温天气下的应急准备,包括医疗救援、物资储备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坐落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山体拔地而起,主峰海拔1473m,四周陡立。山上植被茂密,植被类型丰富。海拔1100m处的牯岭镇,地势却十分平坦,且面积较大。这里长期被云雾围绕,全年雾天近200日,被称为“云中之城”。
材料二左图为庐山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庐山构造示意图。
(1)根据图文材料推断庐山的地质构造,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简述牯岭镇地势平坦开阔的原因。
(3)说明庐山牯岭镇被称为“云中之城”原因。
【答案】(1)地质构造:地垒。形成过程:庐山所在岩层受到的压力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发生断裂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位移,形成断层,相对上升的岩层经风化侵蚀形成断块山。
(2)庐山牯岭镇在地质历史时期受外力作用,地势趋于平坦;后来在内力作用下随山体隆升,达到现在的高度。
(3)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庐山位于鄱阳湖和长江之间,周围水域面积广阔,空气湿度大;该区域植被茂盛,蒸腾量大;山区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低,水汽易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江西庐山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质构造、云雾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庐山地质构造图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两侧岩块相对下降为地堑,中间上升的岩块为地垒。图中显示,庐山所在岩块相对于两侧岩块上升,应为地垒构造,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形成断块山,即目前庐山。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庐山牯岭镇位于多条河流源头,应在山顶附近,在地质时期,该处处于较低位置,受外力作用变得平缓,后来该处地壳整体隆升,形成平顶块状山地。
【小问3详解】
云雾的形成主要与水汽、降温条件相关。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天气多,空气水汽充足,空气湿度大,加上庐山临近长江、鄱阳湖,周围水域面积广阔,提供的水汽多,山区植被茂盛,蒸腾量大,水汽多,为凝结成雾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山区地形复杂,局部环流多,受山谷风影响,昼夜温差较大,夜晚温度低,提供降温条件,水汽易遇冷凝结,易形成云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姑河位于横断山区东部,四川省西南部,为金沙江的支流,柳红河段以下为河流下游。流域为低纬度高原性气候,雨季降水丰富。某科研团队对美姑河流域开展了研究。下图示意美姑河流域相关要素。
活动一科研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该河上游河谷形态呈“U”形,下游河谷则呈“V”形。干流河谷地势高差悬殊,落差从上游几百米到下游数千米以上,下游河段周围的岩层多为风化的红土层(岩性较软)。
(1)一般河流下游河谷形态为槽形,但美姑河下游河谷却呈“V”形,试分析其原因。
活动二科研团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发现流域因受地层挤压和地壳抬升,多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该河支流井叶特西河河谷地带分布有温泉。温泉除雨季外,其他季节水温、水质、水面基本不变。
(2)结合材料,推测该地温泉的补给来源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活动三科研团队通过沿途实地考察,发现一处聚落(基伟村)依山而居,建筑物沿河谷高低错落分布在台地上且靠近河谷向阳的位置。下图为该聚落分布示意图。
(3)结合图文材料,试分析该聚落布局的合理性。
【答案】(1)干流下游落差大,雨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侵蚀能力强,且该河段岩性较软,导致下切侵蚀作用强。
(2)地下水补给。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后沿裂隙向下渗透,深入到含水层,形成地下水。地下水遇下方地热而成热水,后经地下高压涌至地表出露,形成温泉。
(3)下游河谷成“V”形,谷底深切,谷坡陡峻,平地较少,选择台地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台地周围地势陡峻,利于聚落防御,安全性高;下游雨季水位陡涨,河水湍急且易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台地与河流有适当的距离,既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又能避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聚落选址在向阳的位置能够满足采光需求,获取更充足的光照。
【解析】
【分析】本题以美姑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系特征、地质作用、滑坡灾害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干流河谷地势高差悬殊,落差从上游几百米到下游数千米以上,下游河段周围的岩层多为风化的红土层(岩性较软)”“流域为低纬度高原性气候,雨季降水丰富”等信息可知,干流下游落差大,流速快,侵蚀能力强,雨季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且该河段岩性较软,导致下切侵蚀作用强,故形成“V”形河谷。
【小问2详解】
据材料“流域为低纬度高原性气候,雨季降水丰富”可知,该地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但温泉水面在全年基本不变,说明补给水源在全年比较稳定。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为地下水补给。结合材料“发现流域因受地层挤压和地壳抬升,多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可知,该地温泉的形成是因为大气降水降落到地表后沿裂隙向下渗透,深入到含水层,形成地下水。该地多断裂发育,地热资源丰富,地下水遇下方地热而成热水,后经地下高压涌至地表出露,形成温泉。
小问3详解】
据材料“美姑河位于横断山区东部”、流域内“地势高差悬殊”可知,该地地势起伏较大,下游河谷呈“V”形,谷底深切,谷坡陡峻,平地较少,台地比较平坦,选择台地能够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台地周围地势陡峻,易守难攻,利于聚落防御,安全性高;流域为低纬度高原性气候,雨季降水丰富,下游雨季水位陡涨,河水湍急且易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读图可知,台地与河流有适当的距离,既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又能避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沿河谷高低错落分布在台地上且靠近河谷向阳的位置,聚落选址在向阳的位置能够满足采光需求,获取更充足的光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重庆市铜梁中学江津中学等7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