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第1页
    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第2页
    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知识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晕(yūn)倜傥(dǎnɡ)荫蔽(yīn)酝酿(niànɡ)
    B.反省(xǐnɡ)贮蓄(chù)应和(hé)一霎(shà)
    C.侍弄(shì)匿笑(nì)祷告(dǎ)着落(zhuó)
    D.徘徊(huái)逾矩(jū)莅临(lì)粗犷(ku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
    A.分岐 睫毛 瞭亮 人声鼎沸B.花苞 静默 稚气 喜出望外
    C.窠巢 博学 取诀 翻来复去D.云宵 留转 绅士 美不胜收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教学楼后面的生物园,在暑假期间人迹罕至,里面的各种花草长得格外茂盛。
    B.看到自己的满分成绩,小雨喜出望外地说:“真没想到!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C.展现成都魅力的视频短片全球播放量突破1 800万次,让成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一场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B.写作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而且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
    C.默读可以增强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地把握文章大意。
    D.我们学习《论语》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扶着一个老爷爷过马路,不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D.你喜欢读散文诗吗?你是喜欢泰戈尔的《金色花》?还是喜欢冰心的《荷叶·母亲》?
    6.七年级(1)班星期一举行“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解决以下问题。(8分)
    (1)下面是关于“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表,请你写出调查结论。
    (2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3%
    12%
    17%
    58%
    (2)请以“朋友是……”写一句赞美朋友或者友谊的句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3)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对网络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11分)
    以春为邻
    李军怀
    ①能够触摸到春的筋骨时,空气中就有了令人慌张的气息。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红梅粉色的花一树怒放,丝丝缕缕的幽香沁人心脾,清清浅浅,浅浅悠悠。
    ②夜里的雨,润物无声。草醒了,花醒了,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泥土的味,混合着草的香、花的味,一同氤氲在早晨的空气中。这是大地吐故纳新的呼吸。黄天厚土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酣睡醒来,酣畅地打着呵欠。暖暖的气息唤醒了花草的梦、鸟的梦,一起在一个清晨 醒来。
    ③一群麻雀在地上啄食,叽叽喳喳。它们在谈论着食物、雨水和春天。它们在地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原来,它们心中也居住着一个春天。
    ④阳光晴好,河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柔若无骨的春风撩拨着水,涟漪泛起。水中央的几只水鸟,叫不出名字,结伴嬉水。水流向东,浩浩荡荡。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河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好一个新的春天,活色生香在眼前,不是画卷,胜似画卷。柳树早已站成河岸边的新娘,长发飘飘,婀娜多姿,万种风情。湖水做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字了得。
    ⑤田园上,起身的麦苗做了绿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尽情渲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田间地头春耕的人星星点点,麦田锄草的,挑野菜的,种树的……人勤春早,他们才是春天最美的风景。
    ⑥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风筝越升越高,那些“蜈蚣”“老鹰”“青蛙”等越发活灵活现,天空生动热闹了起来。地上的人牵着线走,目光被高高飘扬的风筝牵着,欣喜的心放飞着,飘向远方……
    ⑦我常想,人人都喜爱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一切都在生长,而生长就意味着希望、收获。大自然竭尽全力地展现着它的色、味、形之美,而谁又能拒绝美呢?我们自然不自然地被这自然之美吸引着、熏陶着、引领着。我们与春而邻、与春同居、与春同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⑧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渐行渐深。
    (有删改)
    7.在作者笔下,春天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补全表格。(3分)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4分)
    9.朱自清的《春》同本文一样,也写到了风筝,都是写风筝,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选自朱自清《春》)
    春景
    特点
    红梅
    (1)
    春雨
    润物无声,空气清新。
    麻雀
    (2)
    河水
    (3)
    田园
    绿满天地,人勤春早。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8分)
    小油灯是坠落的星星
    刘玉林
    ①一条土街像扁担,一头挑着小学校,一头挑着村子里我们的家。我们背了书包三三两两往小学校跑,跑进校园,那口钟也像破锣一样响起了。其实挂在教室前大柳树上的那只铁疙瘩并非一口钟,而是某台机器上拆下来的旧缸套。老师每天都会敲响,声音像锅底被石头击碎时的尖厉与刺耳。
    ②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位老师就在这所小学校了。他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长辈。我的同学小伙伴当中有人喊他爷爷,有人喊他伯伯或老叔,这就跟我的小学同学当中很多人是我的姑姑或叔叔一样。他对我们很凶,如果钟声响起谁还没有走进教室,就会被他罚站,书包挂在脖子上,鼻涕拖得老长。
    ③七八岁讨狗嫌的年纪,他管教我们的方式有很多,最神奇的一点是,看见我们在课堂上不老实,他手指一弹,一截粉笔头就会飞过来正中你的眉心,生疼生疼的。我们有各种理由怕他,也有各种理由恨他,譬如晚自习。
    ④那时候乡村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房屋隐入黑暗,远山也只剩下剪影。北风卷着寒气,抽打着乡野间的杂草和石块,发出呜呜的声响。吃罢晚饭,在家长的催促下我们不情愿地背起书包,点起小油灯,费力地辨着土路向小学校走去,洒下一路星光。我们人手一只小油灯,因为那时电灯泡还像月亮一样太过遥远。我们端着小油灯走进校园的时候,
    教室往往锁着门,老师还没来。我们熄灭了小油灯,把它放在校园里的乒乓球台上,双手插进袖筒,为了取暖时不时还跺着脚。那个用砖头砌起的乒乓球台只是一块凹凸不平的水泥台面,下边是一个鸡窝。
    ⑤因为有晚自习,我们都变得更加苦大仇深。于是我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小川,在我们的眼神会意下,他找了几根小柴棍塞进了教室门上的锁眼里。这事他干得轻车熟路,神不知鬼不觉。我们向他保证,这一次再也不会把他供出来,或许老师打不开铁锁,就会把我们统统轰回家里的热炕头上。
    ⑥该上课了,老师的钥匙死活插不进锁眼,于是他回头冲我们咆哮起来,吼声把树上的许多鸟儿都惊飞了。那只被柴棍堵了无数遍的铁锁,终于让老师连门鼻子一块撬下来扔进了雪窝里,我们被赶进了教室……
    ⑦小油灯又一盏盏点了起来,教室里跳动起了许多豆粒大的光亮,像许多萤火虫停在了枝头,又像天上许多星星落了下来。这些小油灯多是老师用墨水瓶给我们制成的。那年月煤油需要供应,并不是家家都有,所以小油灯里多是生产队柴油机里的柴油,烟特别大。我们红着眼睛,盯着书本的字。小油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在了墙上,像山峦一样重叠起伏。那上边白灰正脱落出许多地图的形状,图案诡异而荒诞,在我们的心目中,外面的世界无非是这个样子。
    ⑧梦想被一盏盏星星般的小油灯点燃了。我们忽然觉得一些东西不再虚无缥缈,在煤油与柴油的燃烧中,一种工业化的味道在教室里蔓延,仿佛是大城市一座巨大的工业车间在向我们招手。小油灯正在
    引诱我们走出农村这片天地,让我们踏进工厂变成工人师傅,不会再像我们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许多在冬天布满了皴裂与雀斑的小脸蛋,这会儿在小油灯的映射下可爱了许多,都泛起蜡一样的光来。
    ⑨我们的老师端坐在讲台上,表情肃穆而庄严。我们无法得知他是什么样的心境。我们只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块钱,而生产队在没钱的时候会给他一棵树当酬劳。他是位“老三届”的高中生,他本来是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进大城市,但他还是为了家乡的孩子们回到了起点,做起了农民。穿行在一片小油灯的闪烁之间,他是否会感觉走进了一片庄稼地?那一盏盏闪烁的灯火和一只只小脑壳,不就是他的一季季的庄稼吗?我们红着眼睛,卖力地做题,他的身影则融在灯光里。
    ⑩那所小学校我们很快就毕业离开了,老师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还有学生。但他——一个民办教师——一直在留守,那些被他踩塌了多少次的讲台被他用砖头垒了又垒,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被他钉了又钉。他像是一位摆渡人,把许多人送到对岸,自己在原地静静地等新的客人,还有一缕黎明前的曙光……
    多年之后,小油灯和许多日子的艰辛被他付之一笑。在他弥留之际,许多人围在他面前泣不成声,但他脸上却充满笑意。那些人不明白他的手为什么总是在空中乱划,嘴里还不停地喃喃:“灯,灯……”
    我听说后立即明白了,他一定感觉自己又站在了黑板前,他又闻到粉笔屑飘入鼻腔的味道,身后一片小油灯的灯火在闪烁,如同天上坠落的星星。
    (有删改)
    10.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表格。(3分)
    1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们”在晚自习时“红着眼睛”的原因。
    (4分)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那一盏盏闪烁的灯火和一只只小脑壳,不就是他的一季季的庄 稼吗?
    14.请结合选文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4分)
    事件
    “我们”对老师的情感
    被老师严厉地管教
    (1)
    被要求上晚自习
    怨恨
    知道老师毅然返乡教书
    (2)
    听说老师坚持留守在小学校
    (3)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7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②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③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户启箧⑤取书,读之竟日⑥。及次日临政⑦,处决如流。既薨⑧,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注】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习:学习。③太祖:宋太祖赵匡胤。④私第:自己的住宅。⑤阖户启箧(qiè):关上门打开箱子。箧,箱子,书柜。⑥竟日:整天。⑦临政:处理政务。⑧薨(hōnɡ):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去世。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学而时习之 时年七岁
    B.读之竟日学而时习之
    C.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D.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16.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C.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D.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甲】文中曾子认为,人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B.【甲】文中孔子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乙】文中赵普读《论语》,一读就是一整天,手不释卷,把读书与治理国家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D.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可知,君子应该具有乐于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7分)
    筠溪晚望
    释德洪
    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
    新晴为不平,约束晚见还。
    银梭①时拨剌②,破碎波中山。
    整钩背落日,一叶③软红间。
    【注】 ①银梭:指鱼。②拨剌(là):同“泼剌”,鱼跃声。③一叶:代指如一叶的扁舟。
    1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前两联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小溪和新晴争夺钓月湾的情景,叙述新奇有趣。
    B.后两联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鱼跃水面、背日垂钓、扁舟漂流的画面,令人陶醉。
    C.诗歌语言生动活泼,表现了筠溪的动态美,富有趣味,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D.这首诗是以“望”字统领全篇,描写了诗人在春日的所见之景。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2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强欲登高去,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四、名著阅读(8分)
    22.下面是小优同学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笔记。请你补充两处横线上的内容。(4分)
    篇名
    内容
    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述了“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的经历。
    表达了希望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父亲的病》
    叙述了(1)
    揭露了庸医故弄玄虚、
    23.有评论说《朝花夕拾》“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请你写出这部作品中能够体现“慈爱的精神与情调”的两件事。(4分)
    五、写作(60分)
    (一)小作文(10分)
    24.校园里,体育大课间是学生们每天最充满活力与动感的时刻。请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体育大课间场景。(100字左右)
    (二)大作文(50分)
    25.季羡林先生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过你怎样的回答?回溯历史,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五猖会》
    叙述了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浇灭了“我”看会的兴致的事件。
    揭露了(2)
    要求:(1)自选角度;(2)文体明确(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少于600字。
    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黄晕(yūn)倜傥(dǎnɡ)荫蔽(yīn)酝酿(niànɡ)
    B.反省(xǐnɡ)贮蓄(chù)应和(hé)一霎(shà)
    C.侍弄(shì)匿笑(nì)祷告(dǎ)着落(zhuó)
    D.徘徊(huái)逾矩(jū)莅临(lì)粗犷(kuǎnɡ)
    导析:C A项,“晕”应读作“yùn”,“傥”应读作“tǎnɡ”;B项,“贮”应读作“zhù”,“和”应读作“hè”;D项,“矩”应读作“jǔ”,“犷”应读作“ɡuǎnɡ”。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B)
    A.分岐 睫毛 瞭亮 人声鼎沸B.花苞 静默 稚气 喜出望外
    C.窠巢 博学 取诀 翻来复去D.云宵 留转 绅士 美不胜收
    导析:B A项,“岐”应写作“歧”,“瞭”应写作“嘹”;C项,“诀”应写作“决”,“复”应写作“覆”;D项,“宵”应写作“霄”,“留”应写作“流”。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
    A.教学楼后面的生物园,在暑假期间人迹罕至,里面的各种花草长得格外茂盛。
    B.看到自己的满分成绩,小雨喜出望外地说:“真没想到!我要感谢我的老师。”
    C.展现成都魅力的视频短片全球播放量突破1 800万次,让成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D.这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一场小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导析:A “人迹罕至”指少有人来。句中与“教学楼后面的生物园”“各种花草长得格外茂盛”矛盾,不符合语境。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A.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B.写作不仅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而且是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
    C.默读可以增强阅读速度,有利于较快地把握文章大意。
    D.我们学习《论语》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
    导析:A B项,语序不当,应将“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和“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互换位置;C项,搭配不当,
    可将“增强”改为“提高”;D项,句式杂糅,可改为“我们学习《论语》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或“我们学习《论语》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礼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我看到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扶着一个老爷爷过马路,不禁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
    D.你喜欢读散文诗吗?你是喜欢泰戈尔的《金色花》?还是喜欢冰心的《荷叶·母亲》?
    导析:D 把《金色花》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6.七年级(1)班星期一举行“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解决以下问题。(8分)
    (1)下面是关于“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表,请你写出调查结论。
    (2分)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答案:(示例)大部分中学生结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2)请以“朋友是……”写一句赞美朋友或者友谊的句子,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选择的网友对象
    凭感觉交网友
    看重才华
    看重外貌
    看重人品
    比例
    13%
    12%
    17%
    58%
    答案:(示例)朋友是一种缠绵的倾诉,是一种耐心的聆听,是一种幸福的分享。
    (3)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请你对网络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利。网上交友打破了地域的限制、空间的限制,可以广交四海和全世界的朋友。
    (示例二)我认为网络交友有弊。网上所说的跟现实世界总会有所差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上当受骗。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11分)
    以春为邻
    李军怀
    ①能够触摸到春的筋骨时,空气中就有了令人慌张的气息。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红梅粉色的花一树怒放,丝丝缕缕的幽香沁人心脾,清清浅浅,浅浅悠悠。
    ②夜里的雨,润物无声。草醒了,花醒了,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泥土的味,混合着草的香、花的味,一同氤氲在早晨的空气中。这是大地吐故纳新的呼吸。黄天厚土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酣睡醒来,酣畅地打着呵欠。暖暖的气息唤醒了花草的梦、鸟的梦,一起在一个清晨 醒来。
    ③一群麻雀在地上啄食,叽叽喳喳。它们在谈论着食物、雨水和春天。它们在地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原来,它们心中也居住着一个春天。
    ④阳光晴好,河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柔若无骨的春风撩拨着水,涟漪泛起。水中央的几只水鸟,叫不出名字,结伴嬉水。水流向东,浩浩荡荡。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河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好一个新的春天,活色生香在眼前,不是画卷,胜似画卷。柳树早已站成河岸边的新娘,长发飘飘,婀娜多姿,万种风情。湖水做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字了得。
    ⑤田园上,起身的麦苗做了绿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尽情渲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田间地头春耕的人星星点点,麦田锄草的,挑野菜的,种树的……人勤春早,他们才是春天最美的风景。
    ⑥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风筝越升越高,那些“蜈蚣”“老鹰”“青蛙”等越发活灵活现,天空生动热闹了起来。地上的人牵着线走,目光被高高飘扬的风筝牵着,欣喜的心放飞着,飘向远方……
    ⑦我常想,人人都喜爱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一切都在生长,而生长就意味着希望、收获。大自然竭尽全力地展现着它的色、味、形之美,而谁又能拒绝美呢?我们自然不自然地被这自然之美吸引着、熏陶着、引领着。我们与春而邻、与春同居、与春同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⑧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渐行渐深。
    (有删改)
    7.在作者笔下,春天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仿照示例,补全表格。(3分)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4分)
    柳树早已站成河岸边的新娘,长发飘飘,婀娜多姿,万种风情。
    答案:(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柳树比作河岸边的新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后柳树发芽长枝、婀娜多姿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朱自清的《春》同本文一样,也写到了风筝,都是写风筝,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选自朱自清《春》)
    春景
    特点
    红梅
    (1) 鲜艳怒放,沁人心脾。
    春雨
    润物无声,空气清新。
    麻雀
    (2) 啄食谈论,欢欣鼓舞。
    河水
    (3) 清清凉凉,水流浩荡。
    田园
    绿满天地,人勤春早。
    答案:相同点:都通过写风筝多来表现人多,表达了人们迎春的喜悦,春蕴含着希望。
    不同点:本文侧重写风筝的色彩斑斓,造型多样,表现了春天的多彩、热闹;朱自清的《春》借风筝之多,侧重于写人们迎春的热闹。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8分)
    小油灯是坠落的星星
    刘玉林
    ①一条土街像扁担,一头挑着小学校,一头挑着村子里我们的家。我们背了书包三三两两往小学校跑,跑进校园,那口钟也像破锣一样响起了。其实挂在教室前大柳树上的那只铁疙瘩并非一口钟,而是某台机器上拆下来的旧缸套。老师每天都会敲响,声音像锅底被石头击碎时的尖厉与刺耳。
    ②不知道从何时起这位老师就在这所小学校了。他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长辈。我的同学小伙伴当中有人喊他爷爷,有人喊他伯伯或老叔,这就跟我的小学同学当中很多人是我的姑姑或叔叔一样。他对我们很凶,如果钟声响起谁还没有走进教室,就会被他罚站,书包挂在脖子上,鼻涕拖得老长。
    ③七八岁讨狗嫌的年纪,他管教我们的方式有很多,最神奇的一点是,看见我们在课堂上不老实,他手指一弹,一截粉笔头就会飞过来正中你的眉心,生疼生疼的。我们有各种理由怕他,也有各种理由恨他,譬如晚自习。
    ④那时候乡村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房屋隐入黑暗,远山也只剩下剪影。北风卷着寒气,抽打着乡野间的杂草和石块,发出呜呜的声响。吃罢晚饭,在家长的催促下我们不情愿地背起书包,点起小油灯,费力地辨着土路向小学校走去,洒下一路星光。我们人手一只小油灯,因为那时电灯泡还像月亮一样太过遥远。我们端着小油灯走进校园的时候,教室往往锁着门,老师还没来。我们熄灭了小油灯,把它放在校园里的乒乓球台上,双手插进袖筒,为了取暖时不时还跺着脚。那个用砖头砌起的乒乓球台只是一块凹凸不平的水泥台面,下边是一个鸡窝。
    ⑤因为有晚自习,我们都变得更加苦大仇深。于是我们都把目光投向了小川,在我们的眼神会意下,他找了几根小柴棍塞进了教室门上的锁眼里。这事他干得轻车熟路,神不知鬼不觉。我们向他保证,这一次再也不会把他供出来,或许老师打不开铁锁,就会把我们统统轰回家里的热炕头上。
    ⑥该上课了,老师的钥匙死活插不进锁眼,于是他回头冲我们咆哮起来,吼声把树上的许多鸟儿都惊飞了。那只被柴棍堵了无数遍的铁锁,终于让老师连门鼻子一块撬下来扔进了雪窝里,我们被赶进了教室……
    ⑦小油灯又一盏盏点了起来,教室里跳动起了许多豆粒大的光亮,像许多萤火虫停在了枝头,又像天上许多星星落了下来。这些小油灯多是老师用墨水瓶给我们制成的。那年月煤油需要供应,并不是家家都有,所以小油灯里多是生产队柴油机里的柴油,烟特别大。我们红着眼睛,盯着书本的字。小油灯把我们的影子投在了墙上,像山峦一样重
    叠起伏。那上边白灰正脱落出许多地图的形状,图案诡异而荒诞,在我们的心目中,外面的世界无非是这个样子。
    ⑧梦想被一盏盏星星般的小油灯点燃了。我们忽然觉得一些东西不再虚无缥缈,在煤油与柴油的燃烧中,一种工业化的味道在教室里蔓延,仿佛是大城市一座巨大的工业车间在向我们招手。小油灯正在引诱我们走出农村这片天地,让我们踏进工厂变成工人师傅,不会再像我们的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许多在冬天布满了皴裂与雀斑的小脸蛋,这会儿在小油灯的映射下可爱了许多,都泛起蜡一样的光来。
    ⑨我们的老师端坐在讲台上,表情肃穆而庄严。我们无法得知他是什么样的心境。我们只知道他一个月的工资只有5块钱,而生产队在没钱的时候会给他一棵树当酬劳。他是位“老三届”的高中生,他本来是可以完成自己的梦想走进大城市,但他还是为了家乡的孩子们回到了起点,做起了农民。穿行在一片小油灯的闪烁之间,他是否会感觉走进了一片庄稼地?那一盏盏闪烁的灯火和一只只小脑壳,不就是他的一季季的庄稼吗?我们红着眼睛,卖力地做题,他的身影则融在灯光里。
    ⑩那所小学校我们很快就毕业离开了,老师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少的还有学生。但他——一个民办教师——一直在留守,那些被他踩塌了多少次的讲台被他用砖头垒了又垒,那些缺胳膊少腿的桌椅板凳被他钉了又钉。他像是一位摆渡人,把许多人送到对岸,自己在原地静静地等新的客人,还有一缕黎明前的曙光……
    多年之后,小油灯和许多日子的艰辛被他付之一笑。在他弥留之际,许多人围在他面前泣不成声,但他脸上却充满笑意。那些人不明白他的手为什么总是在空中乱划,嘴里还不停地喃喃:“灯,灯……”
    我听说后立即明白了,他一定感觉自己又站在了黑板前,他又闻到粉笔屑飘入鼻腔的味道,身后一片小油灯的灯火在闪烁,如同天上坠落的星星。
    (有删改)
    10.请结合选文内容补全表格。(3分)
    11.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自然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冬季夜晚的漆黑寒冷,为后文不愿上晚自习、堵锁眼做铺垫。
    1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我们”在晚自习时“红着眼睛”的原因。
    (4分)
    答案:①柴油燃烧的烟熏呛眼睛;②知道老师为“我们”付出后感动
    流泪。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事件
    “我们”对老师的情感
    被老师严厉地管教
    (1) 害怕
    被要求上晚自习
    怨恨
    知道老师毅然返乡教书
    (2) 感动
    听说老师坚持留守在小学校
    (3) 敬佩
    那一盏盏闪烁的灯火和一只只小脑壳,不就是他的一季季的庄 稼吗?
    答案:运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教室读书的情景,强调了老师对孩子们的关爱和重视。
    14.请结合选文内容理解题目的含义。(4分)
    答案:(示例)小油灯如星光照亮了“我们”的教室和上学的路;小油灯也点燃了“我们”的梦想,给“我们”以希望;老师也是一盏小油灯,教育“我们”成长,照亮了“我们”的人生。(答出两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7分)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选自《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②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③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④,阖户启箧⑤取书,读之竟日⑥。及次日临政⑦,处决如流。既薨⑧,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注】 ①普:赵普,北宋初年宰相。②习:学习。③太祖:宋太祖赵匡胤。④私第:自己的住宅。⑤阖户启箧(qiè):关上门打开箱子。箧,箱子,书柜。⑥竟日:整天。⑦临政:处理政务。⑧薨(hōnɡ):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等去世。
    1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D)
    A.学而时习之 时年七岁
    B.读之竟日学而时习之
    C.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D.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导析:D A项,按时/当时;B项,代词,指书/代词,指学过的知识;C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项,都是连词,表顺承。
    16.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B.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C.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D.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导析:B 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是:家人打开他的箱子查看,是《论语》二十篇。据意分析,朗读停顿划分应为: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D)
    A.【甲】文中曾子认为,人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B.【甲】文中孔子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思想境界会逐步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乙】文中赵普读《论语》,一读就是一整天,手不释卷,把读书与治理国家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D.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可知,君子应该具有乐于学习、坚持不懈的精神。
    导析:D 【乙】文并未体现“乐于学习”这一点。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译文: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
    参考译文:【乙】赵普年轻时学习为官之道,对系统的学问知道得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经常劝他多读书。他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家后,关上门打开箱子取出书来,阅读一整天。等到第二天处理政
    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他)去世以后,家人打开他的箱子查看,是《论语》二十篇。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7分)
    筠溪晚望
    释德洪
    小溪倚春涨,攘我钓月湾。
    新晴为不平,约束晚见还。
    银梭①时拨剌②,破碎波中山。
    整钩背落日,一叶③软红间。
    【注】 ①银梭:指鱼。②拨剌(là):同“泼剌”,鱼跃声。③一叶:代指如一叶的扁舟。
    19.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
    A.前两联用比喻手法,描绘了小溪和新晴争夺钓月湾的情景,叙述新奇有趣。
    B.后两联绘声绘色地描绘了鱼跃水面、背日垂钓、扁舟漂流的画面,令人陶醉。
    C.诗歌语言生动活泼,表现了筠溪的动态美,富有趣味,读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D.这首诗是以“望”字统领全篇,描写了诗人在春日的所见之景。
    导析:A “前两联用比喻手法”表述有误,首联的一个“攘”字恰似轻俏喜悦的调侃,写出溪水顽皮活泼的情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手法。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筠溪自然美景的喜爱,流露出诗人热爱自然、怡情山水的喜悦之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2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四、名著阅读(8分)
    22.下面是小优同学阅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笔记。请你补充两处横线上的内容。(4分)
    篇名
    内容
    主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叙述了“我”在百草园自由玩耍和在三味书屋读书求学的经历。
    表达了希望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
    《父亲的病》
    叙述了(1)
    揭露了庸医故弄玄虚、
    答案:(1)父亲经“名医”再三医治,导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 (2)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3.有评论说《朝花夕拾》“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请你写出这部作品中能够体现“慈爱的精神与情调”的两件事。(4分)
    答案:(示例)①《阿长与》中,鲁迅曾怀着真挚的感情为长妈妈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种刻骨铭心的人间挚爱,体现了“慈爱的精神与情调”。②《藤野先生》中,鲁迅将藤野严九郎尊为恩师,一直把藤野先生送给他的照片挂在墙上,用来怀念藤野先生,体现了“慈爱的精神与情调”。
    五、写作(60分)
    (一)小作文(10分)
    24.校园里,体育大课间是学生们每天最充满活力与动感的时刻。请描述一下你见到过的体育大课间场景。(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体育大课间,远远看向操场,那里队列整齐。近看,同学们如小兔一样蹦跳。绳子如快乐的精灵,一会儿溜过同学的脚后跟,一会儿闪过同学的头顶。有微风吹过,拂过同学们的脸庞,带来的是阵阵花香,带走的是阵阵欢笑。这快乐的大课间,让我难忘!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本质。
    《五猖会》
    叙述了父亲要求“我”在看五猖会前背书,浇灭了“我”看会的兴致的事件。
    揭露了(2)
    (二)大作文(50分)
    25.季羡林先生说:“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回首自己的成长,时间给过你怎样的回答?回溯历史,时间给出了怎样的答案?请以《时间的答案》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2)文体明确(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1页。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初级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全安初中2025级语文半期考试试卷答题卡A卷docx、全安初中2025级半期考试试卷答题卡B卷docx、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答案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市黄家镇桂花井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共29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