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02(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02(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章,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全册、选择性必修2第一、二章(人教版2019)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aCl2 B.BaCO3 C.Na3N D.H2SO4
2.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3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B.SO3的VSEPR模型:
C.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HCl的形成过程:
3.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4。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电负性: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4.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纸上,称得质量为10.3 g
B.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15.60 mL
C.用干燥的广泛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3.4
D.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氨水时可加入2~3滴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
5.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CaCO3发生分解反应:CaCO3(s)CaO(s)+ CO2(g) ΔH>0,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为p。当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CaCO3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重新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C.常温常压下CaCO3的分解反应不一定自发
D.扩大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O2的压强一定小于p
6.设NA的值为6.02×10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l·L-1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的数目为6.02×1023
B.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25 ℃时,pH=3的H2SO4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消耗酸和碱的体积之比为1∶10
D.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盐酸消耗的锌比较多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L2m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B.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N2(g)+3H2(g)2NH3(g),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C.反应CaCO3(s)CaO(s)+ CO2(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的体积缩小一半,则达到新平衡时CO2(g)的浓度将变大
D.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NO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减小
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其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25℃时,pH=4.7,浓度均为0.1 m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 c(OH-)> c(CH3COOH)+ c(H+)
C.氢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弱,则 NaHS溶液中:c(Na+)>c(HS—)>c(H+)>c(OH—)
D.①0.2 ml·L-1NH4Cl溶液、②0.1 ml·L-1 (NH4)2 Fe(SO4)2溶液、③0.2 ml·L-1NH4HSO4溶液 ④ 0.1 ml·L-1 (NH4)2 CO3溶液中,c(NH4+)大小:③>②>①>④
9.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6HCN+2K2CO3=K4[Fe(CN)6]+H2↑+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4[Fe(CN)6]的中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B.该反应中只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HCN、CO2、CO32-中碳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均相同
D.HCN 水溶液中存在 4 种氢键
10.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或Kb),水解常数(Kh),溶度积常数(Ksp),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地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就基本完全
B.比较Ksp与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C.K、Ka或Kb、Kh、Ksp、KW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常数值越大
D.弱酸HA的Ka与NaA的Kh、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三者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W=Ka·Kh
11.中国科学家研究在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应及活化能Ea(kJ·m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NH3的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B.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H3
C.决定NO生成NH3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H2NO→NHNOH
D.生成NH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5H22NH3+2H2O
12.科学家根据地康法制氯气原理,设计出一种利用电解原理的新型工业废气氯化氢的利用方案(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为惰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接电源负极,电极电势:Ac(ClO-)>c(CH3COO-)>c(OH-)>c(H+)
B. 向0.1 m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9∶5,此时溶液pH=5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 CO32-+Cl2+H2O=2 HCO3-+Cl-+ClO-
D.向浓度均为1×10-3 ml·L-1的K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 ml·L-1的AgNO3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15.溶洞水体中含有多种粒子,lgc(X)(X为H2CO3、HCO3-、CO32-或Ca2+)与pH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③代表Ca2+
B.随着pH增大,c(CO32-)/c(HCO3-)逐渐增大
C.pH=10时,c(CO32-)>c(HCO3-)>c(H2CO3)>c(Ca2+)
D.CaCO3(s)Ca2+(aq)+CO32- (aq) K=10-9
1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已知Ka、Kb、Kw、Kh、Ksp分别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温度为25℃时以下数据:Kw=1.0×10-14,Ka(CH3COOH)=1.8×10-5,Ka(HSCN)=0.13,Ka(HF)=4.0×10-4,Ksp[Mg(OH)2]=1.8×10-11
(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
B.所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和难溶电解质的Ksp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CH3COOH在水中的Ka大于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
D.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w=Ka·Kh
(2)25℃时,1.0 ml·L-1 HF溶液的pH约等于__________(已知lg2≈0.3)。将浓度相等的HF与NaF溶液等体积混合,判断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已知CH3COONH4溶液为中性,又知CH3COOH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现有25℃时等浓度的四种溶液:A.NH4Cl,B.NH4SCN,C.CH3COONH4,D.NH4HCO3。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推断NH4HCO3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或“=”);
②将四种溶液按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③NH4SCN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18.(10分)已知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___区。
(2)A、B、C三种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F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级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该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形。
(4)D、E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6)B、D形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9.(10分)据古文献《事物绀珠》记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说明宣德时期青花瓷使用的颜料是“苏勃泥青”,它是从一种进口钴毒矿(主要成分:(FeC)xAsS)中提取出来的。
(1)C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C3+)________r(C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C(NH3)6]3+是一种土黄色的配离子,形成该配离子的NH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________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下同)和________轨道杂化而成的。
(3)硝酸钴晶体[C(NO3)2·6H2O]是一种红色棱形晶体,形成该晶体的化学键除σ键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三元弱酸砷酸(H3AsO4)是一种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细小板状结晶,具有潮解性,剧毒。砷酸分子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杂化;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20.(10分)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模拟氯碱工业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
(1)A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电解NaCl溶液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在阴极产生448 mL气体(标准状况)后停止实验,测得阴极室中溶液的体积为400 mL,则常温下此溶液的pH=_______。
(3)经分析,饱和NaCl的作用有4个,①提供,参与电极反应:②通过定向移动,形成闭合网路;③生成NaOH;④_______。
(4)有同学认为,改从B处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改用阴离子交换膜也可实现氯碱生产。如此改变的不利之处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5)将所得通入下列装置,可观察到A、B处的棉花颜色均发生变化。
A处现象为_______。
②B处变红后又变黄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B处“变黄色”的原因:取出B处棉花,挤出溶液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滴加KSCN溶液,得红色溶液。查资料知电子式为,该同学猜想可能被氧化。根据电负性分析,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设计一筒约实验验证此猜想:取第二份样品溶液予试管中,_______,则证明此设想成立。
21.(12分)尿素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的有机态氮肥,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以CO2等为原料合成尿素能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的固定。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银(AgCNO)与NH4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CO(NH2)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反应分两步:
i.CO2(g)+2NH3(g)=H2NCOONH4(g) △H1=-272kJ/ml;
ii.H2NCOONH4(g)=CO(NH2)2(s)+H2O(l) △H2=+138kJ/ml;
①反应CO2(g)+2NH3(g)=CO(NH2)2(s)+H2O(l) △H3= kJ/ml,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低温”、“高温”、“任何温度”)。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2NH3(g)=CO(NH2)2(s)+H2O(l),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η=,n分别为1:1、2:1、3:1]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蒸气压)。
曲线a代表的投料比为 ;若T1℃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M点历时5min,测得M点对应的总压强为140kPa,则0~5min内,NH3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kPamin-1,M点对应条件下的分压平衡常数为 (kPa)-3(列出计算式即可)。
(3)尿素除了用作化肥外还有多种应用。一种用于发动机SCR系统的电解尿素混合装置如图所示,X、Y为石墨电极,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根据信息判断电极Y为 极,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化学式
AgCl
Ag2CrO4
CH3COOH
HClO
H2CO3
Ksp或Ka
Ksp=1.8×10-10
Ksp=2×10-12
Ka=1.8×10-5
Ka=3.0×10-8
Ka1=4.5×10-7;Ka2=4.7×10-11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18ml/L和0.1 ml/L H2SO4溶液的pH
比较不同浓度H2SO4的酸性强弱
C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
抑制Fe2+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
D
向10mL 0.2 m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
Ksp[Mg(OH)2]>Ksp[Fe(OH)3]
元素代号
相关信息
A
原子核外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B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为3个未成对电子
C
电负性为4.0
D
其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738kJ·ml−1,I2=1451kJ·ml−1,I3=7733kJ·ml−1,I4=10540kJ·ml−1
E
价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F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1npn+1
G
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能级上有电子,且能量最高的能级上有6个电子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02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选择性必修1全册、选择性必修2第一、二章(人教版2019)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 )
A.CaCl2 B.BaCO3 C.Na3N D.H2SO4
【答案】B
【解析】A项,CaCl2的电子式为,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只含有离子键,故A不符合题意;B项,BaCO3含有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存在离子键,碳酸根中存在共价键,故B符合题意;C项,Na3N含有Na+和N3−,只含有离子键,故C不符合题意;D项,H2SO4只含有共价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3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B.SO3的VSEPR模型:
C.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D.HCl的形成过程:
【答案】C
【解析】A项,3p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不是球形,故A错误;B项,三氧化硫分子中硫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对电子对数为0,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不是三角锥形,故B错误;C项,砷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3,核外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C正确;D项,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 ,故D错误;故选C。
3.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63s23p3;③1s22s22p3;④1s22s22p4。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电负性: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答案】A
【解析】由四种元素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2为Si元素;②1s22s22p63s23p3为P元素;③1s22s22p3为N元素;④1s22s22p4为O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所以电负性SiP,N>O, B错误;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N、P元素原子np能级容纳3个电子,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SiO,C错误;最高正化合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但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所以最高正化合价③=②>①,D错误。
4.下列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都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NaOH固体放在右盘内的纸上,称得质量为10.3 g
B.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15.60 mL
C.用干燥的广泛pH试纸测稀盐酸的pH=3.4
D.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氨水时可加入2~3滴甲基橙溶液作指示剂
【答案】D
【解析】A项,NaOH易潮解且具有腐蚀性,应该放在小烧杯中放在左盘上称量,故A错误;B项,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碱式滴定管的橡胶,要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故B错误;C项,广泛pH试纸的测定值是整数,所以不可能测出稀盐酸的pH=3.4,故C错误;D项,当盐酸与氨水恰好中和时,由于氯化铵的水解,溶液呈酸性,最好选择变色范围在酸性的指示剂,以减少误差,故用甲基橙,故D正确;故故选D。
5.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CaCO3发生分解反应:CaCO3(s)CaO(s)+ CO2(g) ΔH>0,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测得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为p。当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CaCO3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重新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增大
C.常温常压下CaCO3的分解反应不一定自发
D.扩大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CO2的压强一定小于p
【答案】D
【解析】A项,CaCO3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在建立平衡的过程中质量一直在变化,当CaCO3的质量不再变化时,表明该反应重新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A正确;B项,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即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B正确;C项,CaCO3的分解,ΔH>0,ΔS>0,由ΔG=ΔH-TΔS<0 能自发可知,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所以常温常压下不一定自发,C正确;D项,扩大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但温度不变,平衡常数K=cCO2不变,因此重新达到平衡时CO2的压强仍等于p,D错误;故选D。
6.设NA的值为6.02×10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L 1 ml·L-1CH3COONa溶液中含有的CH3COO-的数目为6.02×1023
B.常温下,浓度均为0.1 m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C.25 ℃时,pH=3的H2SO4溶液和pH=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消耗酸和碱的体积之比为1∶10
D.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盐酸消耗的锌比较多
【答案】C
【解析】A项,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易水解,CH3COO-的数目小于6.02×1023;B项,醋酸为弱酸,盐酸为强酸,浓度相同但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不同,从而导致水的电离程度不同;C项,pH=3的H2SO4溶液中c(H+)=10-3 ml·L-1,pH=10的NaOH溶液中c(OH-)=10-4 ml·L-1,两溶液恰好中和,则n(H+)=n(OH-),所以Vac(H+)=Vbc(OH-),所以Va∶Vb=c(OH-)∶c(H+)=10-4 ml·L-1∶10-3 ml·L-1=1∶10,正确;D项,同浓度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消耗的锌一样多。
7.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L2m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B.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N2(g)+3H2(g)2NH3(g),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C.反应CaCO3(s)CaO(s)+ CO2(g)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的体积缩小一半,则达到新平衡时CO2(g)的浓度将变大
D.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NO2,则再次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减小
【答案】D
【解析】A项,10.0mL2m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时,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A错误;B项,由题意可知,合成氨反应在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进行,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惰性气体,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B错误;C项,由方程式可知,碳酸钙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c(CO2),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反应的体积缩小一半,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故C错误;D项,二氧化氮转化为四氧化二氮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温度和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二氧化氮相当于增大气体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的百分含量减小,故D正确;故选D。
8.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其物质的量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 c(H+) + c(M+) = c(OH-) + c(A-)
B.25℃时,pH=4.7,浓度均为0.1 m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c(CH3COO-)+ c(OH-)> c(CH3COOH)+ c(H+)
C.氢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弱,则 NaHS溶液中:c(Na+)>c(HS—)>c(H+)>c(OH—)
D.①0.2 ml·L-1NH4Cl溶液、②0.1 ml·L-1 (NH4)2 Fe(SO4)2溶液、③0.2 ml·L-1NH4HSO4溶液 ④ 0.1 ml·L-1 (NH4)2 CO3溶液中,c(NH4+)大小:③>②>①>④
【答案】C
【解析】氢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弱,则 NaHS溶液中,HS—在溶液中以水解为主,显碱性,离子浓度应为c(Na+)>c(HS—)>c(OH—)>c(H+)。
9.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Fe+6HCN+2K2CO3=K4[Fe(CN)6]+H2↑+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4[Fe(CN)6]的中心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5
B.该反应中只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
C.HCN、CO2、CO32-中碳的杂化方式和空间构型均相同
D.HCN 水溶液中存在 4 种氢键
【答案】D
【解析】A项,K4[Fe(CN)6]的中心原子为Fe,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64S2,A错误;B项,反应存在离子键、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还有配位键的形成,B错误;C项,HCN为 sp杂化,CO2为 sp杂化,碳酸根离子中心原子属于sp2杂化,C错误;D项,HCN 水溶液中存在 4 种氢键,H-CN······H-CN、H2O········H-CN、H-CN·········H-O-H、H2O·······H-O-H ,D正确;故选D。
10.下列关于化学平衡常数(K),电离常数(Ka或Kb),水解常数(Kh),溶度积常数(Ksp),水的离子积常数(KW)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地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就基本完全
B.比较Ksp与离子积Qc的相对大小,可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C.K、Ka或Kb、Kh、Ksp、KW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常数值越大
D.弱酸HA的Ka与NaA的Kh、水的离子积常数KW三者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W=Ka·Kh
【答案】C
【解析】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一般地说,K>105时,该反应进行就基本完全,A正确;若Ksp大于Qc,则沉淀溶解,若Ksp小于Qc,则沉淀生成,B正确;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不正确;由表达式可知,三者间的关系可表示为KW=Ka·Kh,D正确。
11.中国科学家研究在Pd/SVG催化剂上H2还原NO生成N2和NH3的路径,各基元反应及活化能Ea(kJ·ml-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NH3的各基元反应中,N元素均被还原
B.在Pd/SVG催化剂上,NO更容易被H2还原为NH3
C.决定NO生成NH3速率的基元反应为NH2NO→NHNOH
D.生成NH3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O+5H22NH3+2H2O
【答案】C
【解析】A项,图示可知,生成氨气的过程为:NO→HNO→NH2O→NH2OH→NH2→NH3,每步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均是降低,被还原,A正确;B项,NO被还原为N2的最大活化能明显大于还原生成NH3,故在该催化剂作用下,NO更容易被还原为NH3,B正确;C项,生成NH3的基元反应中,NH2O+H→NH2OH这一步活化能最大,相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慢,是决定NO生成NH3速率的基元反应,C错误;D项,由图可知,总反应为NO与H2反应生成NH3和H2O,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5H22NH3+2H2O,D正确;故选C。
12.科学家根据地康法制氯气原理,设计出一种利用电解原理的新型工业废气氯化氢的利用方案(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极为惰性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电极接电源负极,电极电势:Ac(ClO-)>c(CH3COO-)>c(OH-)>c(H+)
B. 向0.1 ml·L-1CH3COOH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c(CH3COOH)∶c(CH3COO-)=9∶5,此时溶液pH=5
C.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 CO32-+Cl2+H2O=2 HCO3-+Cl-+ClO-
D.向浓度均为1×10-3 ml·L-1的KCl和K2CrO4混合液中滴加1×10-3 ml·L-1的AgNO3溶液,CrO42-先形成沉淀
【答案】C
【解析】A项,次氯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所以c(CH3COO-)>c(ClO-);B项,Ka=c(H+)·c(CH3COO-)c(CH3COOH)=c(H+)×59,则c(H+)=95Ka=3.24×10-5,溶液中pH=5-lg3.24c(HCO3-)>c(H2CO3)>c(Ca2+)
D.CaCO3(s)Ca2+(aq)+CO32- (aq) K=10-9
【答案】C
【解析】A项,溶洞水体中存在平衡:CO2+H2OH2CO3HCO3-+H+,pH值增大,c(OH-)增大,c(H2CO3)减小,c(HCO3-) 、c(CO32-)增大,且pH值增大,(HCO3-转变为CO32-,因此①曲线为HCO3-,曲线②为CO32-,曲线③为Ca2+,故A正确;B项,电离平衡常数和离子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随着pH增大,c(OH -)增大,因此逐渐增大,故B正确;C项,pH=10时,根据题中的曲线图可得c(CO32-)=c(HCO3-)>c(H2CO3) >c(Ca2+),故C错误;D项,由图可知当pH=10时,lg(Ca2+)=-7.9,则c(Ca2+)=1×10−7.9ml∙L−1;lg(CO32-)=-1.1,c(CO32-)=1×10−1.1ml∙L−1,依据CaCO3(s)Ca2+(aq)+CO32- (aq) ,K= c(Ca2+) c(CO32-)=1×10−7.9×1×10−1.1=10−9,故D正确。故选C。
16.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答案】A
【解析】A项,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因碳酸根离子水解显碱性溶液变红,加入少量BaC12固体,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正确;B项,18ml/L的硫酸为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强氧化性,无法用pH试纸测定其pH,故B错误;C项,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应该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铁粉,否则会引进杂质铜离子,C错误;D项,氢氧化钠过量,不能证明溶解度大小,如加入足量氯化镁完全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后再加入氯化铁,能生成红褐色沉淀,则可证明,D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
17.(10分)已知Ka、Kb、Kw、Kh、Ksp分别表示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弱碱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盐的水解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温度为25℃时以下数据:Kw=1.0×10-14,Ka(CH3COOH)=1.8×10-5,Ka(HSCN)=0.13,Ka(HF)=4.0×10-4,Ksp[Mg(OH)2]=1.8×10-11
(1)有关上述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
B.所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和难溶电解质的Ksp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常温下,CH3COOH在水中的Ka大于在饱和CH3COONa溶液中的Ka
D.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Kw=Ka·Kh
(2)25℃时,1.0 ml·L-1 HF溶液的pH约等于__________(已知lg2≈0.3)。将浓度相等的HF与NaF溶液等体积混合,判断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
(3)已知CH3COONH4溶液为中性,又知CH3COOH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现有25℃时等浓度的四种溶液:A.NH4Cl,B.NH4SCN,C.CH3COONH4,D.NH4HCO3。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推断NH4HCO3溶液的pH__________7(填“>”、“<”或“=”);
②将四种溶液按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③NH4SCN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答案】(1)AD(2分)
(2)1.7(1分) 酸(1分)
(3) ①>(2分) ②A>B>C>D(2分) ③c(SCN-)> c(NH4+)> c(H+)> c(OH-) (2分)
【解析】(1)A项,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所以它们都能反映一定条件下对应变化进行的程度,A正确;B项,难溶电解质Ca(OH)2的Ksp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B错误;C项,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相同电离平衡常数相同,C错误;D项,一定温度下,在CH3COONa溶液中,==,所以KW=Ka⋅Kh,D正确;故选AD;(2)25℃时,1.0 ml·L-1 HF溶液中,Ka(HF)===4.0×10-4,c(H+)=2.0×10-2,pH≈7,HF和NaF的浓度相等,Ka(HF)=4.0×10-4,NaF溶液中Kh=Kw/Ka=2.5×10-9,所以HF电离程度大于NaF的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HF和NaF的浓度相等,Ka(HF)=4.0×10-4,NaF溶液中Kh=Kw/Ka=0.25×10-10,所以HF电离程度大于NaF的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3)①已知CH3COONH4溶液为中性,说明CH3COO-和NH4+水解程度相同,又知CH3COOH溶液加到Na2CO3溶液中有气体放出,说明酸性:CH3COOH>H2CO3,越弱越水解,可知HCO3-水解程度大于NH4+水解程度,所以NH4HCO3溶液显碱性,pH>7;②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酸性:HSCN> CH3COOH>H2CO3,越弱越水解,所以四种溶液按NH4+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A>B>C>D;③酸性:HSCN> CH3COOH ,CH3COO-和NH4+水解程度相同,所以NH4+水解程度大于SCN-水解程度,NH4SCN溶液显酸性,其所有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SCN-)> c(NH4+)> c(H+)> c(OH-)。
18.(10分)已知A、B、C、D、E、F、G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C元素位于周期表中__________区。
(2)A、B、C三种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F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级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该原子轨道呈___________形。
(4)D、E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为: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6)B、D形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P(1分) (2) C>N>F (1分) (3) 3(1分) 哑铃(1分)
(4) Mg>Al(2分)
(5) 1s22s22p63s23p63d6或 [Ar]3d6(2分)
(6) Mg3N2+6H2O=3Mg(OH)2↓+2NH3↑(2分)
【解析】根据题中信息,A、B、C、D、E、F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常见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外有6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则A为C元素;C的电负性为4.0,C为F元素;B的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为3个未成对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N元素;F的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1npn−1,n=3,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F为Si元素;由D的第二、第三电离能差异大,可知D最外层电子数为2,结合原子序数可知D为Mg元素;E的价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为Al元素;F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能级上有电子,且能量最高的能级上有6个电子,则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63d64s2,F为Fe元素。(1)C元素为F元素,最后填充2p电子,位于第ⅦA族p区;(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A、B、C三种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C>N>F;(3)F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级为3p,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3,该原子轨道呈哑铃形;(4)Mg的3s全满为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D、E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比较为Mg>Al;(5)G2+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或 [Ar]3d6;(6)B、D形成的化合物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19.(10分)据古文献《事物绀珠》记载:“宣窑之青,乃苏勃泥青”,说明宣德时期青花瓷使用的颜料是“苏勃泥青”,它是从一种进口钴毒矿(主要成分:(FeC)xAsS)中提取出来的。
(1)C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C3+)________r(C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C(NH3)6]3+是一种土黄色的配离子,形成该配离子的NH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是由________轨道(填轨道的名称和数目,下同)和________轨道杂化而成的。
(3)硝酸钴晶体[C(NO3)2·6H2O]是一种红色棱形晶体,形成该晶体的化学键除σ键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三元弱酸砷酸(H3AsO4)是一种无色透明斜方晶系细小板状结晶,具有潮解性,剧毒。砷酸分子中As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杂化;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答案】(1)3d74s2(2分) 小于(1分)
(2)1个2s(1分) 3个2p(1分)
(3)离子键和π键(2分)
(4)sp3(1分) 正四面体形(2分)
【解析】(1)C为27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7,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74s2,C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7 4s2;核电荷数相同的微粒,电子数越多,则半径越大:r(C3+)小于r(C2+)。(2)形成该配离子的NH3的中心原子的4个杂化轨道是由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杂化而成的。(3)硝酸钴晶体[C(NO3)2·6H2O]的化学键除σ键外,C2+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硝酸根离子中氮和氧之间形成σ键和π键。(4)砷酸分子中A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eq \f(5+3-2×4,2)=4,杂化方式为sp3杂化;砷酸根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20.(10分)某学习小组通过下列装置模拟氯碱工业进行实验探究。请回答:
(1)A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电解NaCl溶液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在阴极产生448 mL气体(标准状况)后停止实验,测得阴极室中溶液的体积为400 mL,则常温下此溶液的pH=_______。
(3)经分析,饱和NaCl的作用有4个,①提供,参与电极反应:②通过定向移动,形成闭合网路;③生成NaOH;④_______。
(4)有同学认为,改从B处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改用阴离子交换膜也可实现氯碱生产。如此改变的不利之处是_______(写一条即可)。
(5)将所得通入下列装置,可观察到A、B处的棉花颜色均发生变化。
A处现象为_______。
②B处变红后又变黄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B处“变黄色”的原因:取出B处棉花,挤出溶液分为两份,取其中一份滴加KSCN溶液,得红色溶液。查资料知电子式为,该同学猜想可能被氧化。根据电负性分析,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设计一筒约实验验证此猜想:取第二份样品溶液予试管中,_______,则证明此设想成立。
【答案】(1)H2(1分) 2Cl-+2H2OCl2↑+H2↑+2OH-(1分)
(2)13(2分)
(3)提供Cl-,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1分)
(4)无法阻止Cl2与OH- 反应;造成NaOH纯度下降(合理即可) (2分)
(5) 浅红色变无色(1分) +4(1分) 滴加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合理即可给分) (1分)
【解析】(1)在氯碱工业中,左侧电极上氯离子失电子产生氯气,为阳极,右侧水得电子产生A物质是H2,电解NaCl溶液产生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Cl2↑+H2↑+2OH-;(2)在阴极产生448 mL气体(标准状况)后停止实验,测得阴极室中溶液的体积为400 mL,则常温下此溶液的c(OH-)==0.1ml/L,故常温下此溶液的理论pH=13;(3)饱和NaCl的作用有4个,①提供Cl-,参与电极反应:②通过Na+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③生成NaOH;④Cl2在水中存在平衡Cl2+H2OH++Cl-+HClO,故提供Cl-,抑制Cl2在水中的溶解;(4)若改从B处加入饱和食盐水,并改用阴离子交换膜,无法阻止Cl2与OH-反应;造成NaOH纯度下降,不利于实现氯碱生产;(5)通电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A处现象为浅红色变无色;②SCN-中S为-2价,N为-3价,则C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设计一简约实验验证此猜想:取第二份样品溶液予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观察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此设想成立。
21.(12分)尿素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的有机态氮肥,是首个由无机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以CO2等为原料合成尿素能回收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的固定。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使用无机物质氰酸银(AgCNO)与NH4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CO(NH2)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反应分两步:
i.CO2(g)+2NH3(g)=H2NCOONH4(g) △H1=-272kJ/ml;
ii.H2NCOONH4(g)=CO(NH2)2(s)+H2O(l) △H2=+138kJ/ml;
①反应CO2(g)+2NH3(g)=CO(NH2)2(s)+H2O(l) △H3= kJ/ml,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填“低温”、“高温”、“任何温度”)。
②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2NH3(g)=CO(NH2)2(s)+H2O(l),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起始投料比[η=,n分别为1:1、2:1、3:1]和温度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蒸气压)。
曲线a代表的投料比为 ;若T1℃下,从反应开始至达到M点历时5min,测得M点对应的总压强为140kPa,则0~5min内,NH3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kPamin-1,M点对应条件下的分压平衡常数为 (kPa)-3(列出计算式即可)。
(3)尿素除了用作化肥外还有多种应用。一种用于发动机SCR系统的电解尿素混合装置如图所示,X、Y为石墨电极,隔膜仅阻止气体通过。根据信息判断电极Y为 极,X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AgCNO+NH4Cl=CO(NH2)2+AgCl(2分)
(2) -1342(2分) 低温(1分) 1:1(1分) 8(1分) (2分)
(3) 阴极(1分) CO(NH2)2+8OH--6e-=CO32-+N2↑+6H2O(2分)
【详解】(1)(AgCNO)与NH4Cl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CO(NH2)2和AgCl,方程式为AgCNO+NH4Cl=CO(NH2)2+AgCl;(2)目标反应=ⅰ+ⅱ,则△H3=△H1+△H2=(-272+138)kJ/ml=-134 kJ/ml;反应正向放热,体积减小熵减,则反应为低温自发;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时增大氨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转化率增大,则a代表投料比1:1;M点的投料比为3:1,则
M点二氧化碳转化率为40%且总压为140kPa,有,则P1=20kPa、P=50kPa、NH3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M点对应条件下的分压平衡常数为;(3)CO(NH2)2中N为-3价,在X被氧化生成氮气,则X为阳极,Y为阴极,X发生: CO(NH2)2+8OH--6e-=CO32-+N2↑+6H2O。
化学式
AgCl
Ag2CrO4
CH3COOH
HClO
H2CO3
Ksp或Ka
Ksp=1.8×10-10
Ksp=2×10-12
Ka=1.8×10-5
Ka=3.0×10-8
Ka1=4.5×10-7;Ka2=4.7×10-11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C12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18ml/L和0.1 ml/L H2SO4溶液的pH
比较不同浓度H2SO4的酸性强弱
C
配制FeCl2溶液时,先将FeCl2溶于适量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浓度,最后在试剂瓶中加入少量铜粉
抑制Fe2+水解,并防止Fe2+被氧化
D
向10mL 0.2 m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 ml/L 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 ml/L 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的
Ksp[Mg(OH)2]>Ksp[Fe(OH)3]
元素代号
相关信息
A
原子核外有6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
B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为3个未成对电子
C
电负性为4.0
D
其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I1=738kJ·ml−1,I2=1451kJ·ml−1,I3=7733kJ·ml−1,I4=10540kJ·ml−1
E
价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
F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n-1npn+1
G
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能级上有电子,且能量最高的能级上有6个电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模拟卷03(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6g,3kJ,2时,即c=10-11,4kJ/ml)-=+40,7>K4=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01(含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mL高锰酸钾溶液,4LHF含有的分子数为NA,6∶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上学期期末模拟卷02(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