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1页。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叙事”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汉语词语,而非近代以后才产生的新概念。它指按照一定的方位次序或时序叙述事件(由天文到人事), “叙”是其发生方式, “事”为其活动载体。深入考察,可知“叙(序) 事”最迟出现在《周礼》的有关记载中,经两汉时人评价《史记》而在曹魏时期形成史学领域的表意功能,并在唐代上升为一个理论术语。此后,经由历代学人的运用, “叙事”不断积累起丰富的内涵,并与小说诗文评点形成交叉,孕育了中国传统叙事理论体系。
    从史学自身的品格出发,就“叙事”一词的构成来看, “事”当为其根本,即有“事”可叙,方能称之为“叙事”。两汉时人评论司马迁《史记》 “善(述)序事理”,其具体表现是由“文直” “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支撑的“实录”,表明《史记》所揭示的“理”,也来源于真实的“事”。这些依真实之“事”而生成的道理、事义,是人们品读历史著作时所收获的最重要的启示,正由于此,人们才会对历史产生敬意,史学的致用才得以实现,史学的求真才有其价值。
    在中国传统史学语境中, “叙事”也作名词化理解,表示史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史书之中,有以叙事为重者,有以议论为重者,当然也存在考订、辞命、叙例等多种成分。由于朝代更迭而形成的周期性现象,运用编年、纪传两种体裁写成的朝代史构成了中国古代史书群体的主干,从中我们得以观察到中国古代史学具有重事、主人、寻美、用意四位一体的叙事风格。
    总之,由于“叙事”在史学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叙事”的探讨、反思不断拓展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范畴,推动了中国古代史学话语体系的生长。
    (摘编自朱露川《史学叙事研究与中国自主的叙事理论体系》)
    材料二:
    叙事是历史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而又与文学发生关联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学家虽不能像小说家那样虚构,但依然可以借助修辞、想象、文字编排、情节设置去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历史学家并不排斥叙事,反而会运用叙事拓展和深化作品的意义与内涵。
    自19世纪中期以来,叙事的历史开始式微。历史学家不再热衷于讲述一个故事,而是侧重历史
    在反映过去之真相时的证据问题,史料的甄别与考证被提到了日程之上,叙事的历史转向了以追求客观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为目的的科学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计量史学兴起,并迅速成为历史学家探知和把握过去的有效工具,史料被化约为各种数据和数学建模,各种可视化的曲线、图表和公式则取代了寓意于文字之中的叙述。21世纪初,叙事在这种以数学方式研究过去进而预测未来的实践中,显得更加无足轻重。不过,另一方面,叙事也没有远离历史。几乎就在计量史学风行欧洲和北美的同时,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于1979年发表了《叙事的复兴:对一种新的传统历史的反思》一文,对叙事历史的回归予以了深刻剖析。斯通认为,叙事的复兴其实是对历史研究中量化方法以及历史解释的经济决定论模式的不满甚至失望。
    在这种情况下,被冠以“微观史” “心态史” “历史人类学”等诸多称谓,但又可以被统合在“新文化史”这一标签之下的史学新范式迅速发展起来,它将视角转向底层、边缘以及那些支离破碎但又亟待被连贯起来的各种“小写的历史”。所有这些,最终被集中在对个体和单一事件的描述上,比如卡洛·金兹伯格描述的磨坊主、娜塔莉·戴维斯笔下的马丁·盖尔等。而对个体经验和事件史的描述,恰恰是叙事可以在其中大显身手之处。
    然而,进入21 世纪,尤其是最近十余年以来,新文化史及其所掀起的文化转向浪潮开始消退。但叙事并没有随之衰退,而是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在当下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确定性的时代,叙事或许仍是深入体察过去进而把握未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将过去塑造成一个连贯的叙事,这种追求不会从历史学家身上消失。
    当然,历史学家的叙事一定是以证据和史料为基础的,如果超出了这一限度,就有可能陷入真实性丧失的危险境地。比如一些新文化史的实践者,倾向于从心理和情感的层面叙述个体的故事,但因为缺乏史料的支撑,往往容易跨越历史叙事的界限,进入到文学创作的虚构之中。同时,考虑到时代之差异,即便史料和证据充足,今人对古人的理解也是有限的。
    或许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微观研究近年来愈发与宏观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将个人的经历融入诸如社会转型这样的大事件中,进而弥补因史料不足而导致的叙事断裂。由此可以看出,经由新文化史而复兴的叙事,只是一种有条件的叙事,但有助于人们理解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因而依然值得历史学家去追求。
    (摘编自张旭鹏《历史叙事的意义与限度》)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叙事”一词在有关《周礼》的记载中就出现过,直到唐代上升成为理论术语,其理论体系也经过了漫长的过程才发展起来。
    B. 在中国传统史学语境中“叙事”作动词看待,“叙”是手段、方式,“事”为对象; 叙事也可作名词看,表示史著的组成部分。
    C. 史学与文学中都有叙事,虽然二者的叙事有所区别,但史学在叙事时是可以借助部分文学中的叙事方式来讲述“故事”的。
    D. 史学叙事在近几个世纪中曲折前行,近代以来受到数学方式的冲击,虽然也出现了史学新范式,但叙
    事的式微不可避免。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在中国传统叙事理论体系的孕育和逐渐形成的过程之中,小说诗文评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
    B. 从运用编年、纪传两种体裁所写成的朝代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史学具有重事、主人、寻美、用意四位一体的叙事风格。
    C. 计量史学风行欧洲和北美之时,劳伦斯·斯通发表文章,对用此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表示了不满与失望。
    D. 史料和证据不充足、今人对古人的理解有限都会在由新文化史而复兴的历史叙事中造成其真实性的丧失。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二段“‘事’为其根本,即有‘事’可叙,方能称之为‘叙事’”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孟子评价孔子作《春秋》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意谓《春秋》叙述的是齐桓、晋文称霸这些历史事实。
    B. 公元941年,赵莹提出征集唐代史料的具体办法——发动“三京诸道,中外臣僚及名儒宿学”广泛搜罗专门史料。
    C. 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直接发表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D.《文心雕龙·史传》曰:“辞宗丘明,直归南董”所谓“直归南董”是指记事要像南史氏和董狐那样秉笔直书。
    4. 下面是明清之际评点家金圣叹的论述,根据材料对其进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A. “以文运事”表明史学叙事是以“事”为根本,其中的“事”是真实的。
    B. “因文生事”表明文学叙事追求“文”的目标,其中的“事”是虚构的。
    C. “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表明史学叙事需要史学家进行有条件的叙事补充。
    D. “削高补低都由我”表明可用文学叙事中的“削高补低”来解决历史叙事断裂的问题。
    5. 请结合材料二内容,概括说明叙事在“新文化史”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寂静的雪野
    杰克·伦敦
    寂静的雪野上,有一种森严可怕的气氛。大自然有很多办法使人类相信人生有限——例如川流不
    息的浪潮,猛烈的风暴,地震引起的震动——不过,最可怕、最让人失魂落魄的,还是这冷漠无情的寂静雪野。什么动静也没有。
    在荫蔽的坡底下,有一片密林,他们的路正从这里穿过。梅森弯下腰系鹿皮靴上松开了的带子,一辆辆雪橇都停了下来。周围安静得出奇,只听见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
    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听到这个声音,这不过是一种感觉。接着,一株大松树,在长久的岁月和积雪的重压之下,演出了生命悲剧中的最后一场戏。梅森听见了大树快倒下来的折裂声,正在打算跳开,不料他还没有完全站直,树干已经打中了他的肩膀。
    突然的危险,迅速的死亡——
    马尔穆特·基德已经见得太多了! 松树的针叶还在抖动,他就发出命令,投入行动中。露丝,这个印第安女人,既没有昏倒,也没有无益地高声啼哭。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一面注意听她丈夫的呻吟,马尔穆特·基德于是用斧头砍树。钢刃一砍进冻僵的树身,立即发出了清脆的响声,同时,随着斧声,还听得见这位樵夫费劲地“呼!呼!”喘息。
    最后,基德总算把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个人的可怜东西,放在雪里了。但是比他的伙伴的痛苦更令人难受的,是露丝脸上那种默默无言的悲伤,同她那交织着希望同绝望的问询眼光。在零下六十五度的气温里,一个人只要在雪里多躺几分钟,就活不了的。于是他们立刻割下雪橇上的皮带,用皮褥子把不幸的梅森裹好,放在树枝搭成的地铺上面,并在他面前升起一蓬火来。
    梅森给树压得很惨,即使马马虎虎地检查一下也看得出。他的右臂、右腿跟背脊都断了; 他的腿从屁股以下全麻木了。只有偶尔的一声呻吟,说明他还活着。
    没有希望,也没有办法。无情的黑夜慢慢地过去。
    第二天早晨,受伤的人清醒过来了,马尔穆特·基德俯身过去,倾听着他那悄悄的细语。
    “你还记得我们在塔纳纳见面的情形吗? 如果算到下一次冰消雪化的时候,就是整整四年了。她是我的好妻子,每逢遇到了困难,她总是跟我一块儿担当。你还记得那一回,她冒着像冰雹一样打在水面上的枪林弹雨,穿过麋鹿角急流,把你同我从岩石上拉下来的情形吗?
    “记得那回她怎么奔过流水,给我们带来消息的事吗? 真的,她真是我的好妻子。我本来打算赚一点儿钱,明年一块儿到‘外面’去——我跟露丝——现在已经太晚啦。
    “基德,我算是完啦,最多也拖不了两三天啦。你们一定得继续往前走! 你们必须继续往前走!记着,这儿还有我的妻子,我的孩子,你不能再守在我旁边了——我是个快死的人,我请求你,赶紧上路吧。”
    “让我等三天吧,”马尔穆特·基德恳求着,“你也许会好起来,可能会出现想不到的事。”
    “不行。”
    “只等三天。”
    “你必须赶紧走。”
    “两天。”
    “基德,这是为了我的妻子和我的孩子。你别再说了。”
    “那么一天。”
    “不行,不行! 我一定要你……”
    “只等一天。靠着这些干粮,我们会对付过去的,说不定我还会打到一只麋鹿哩。”
    “不行……好吧,就是一天,一分钟也不能超过。还有,基德,别……别让我孤零零地在这儿等死。只要一枪,扣一下扳机就行。你懂得的。想想看! 想想看! 我的亲骨肉,我今生可见不到他啦!”
    “叫露丝过来,我要跟她告别。我要告诉她,叫她想想肚子里的孩子,不能等到我断气。如果我不跟她说,也许她不肯跟你走。再会,老伙计,再会。”
    马尔穆特·基德穿上皮外套,套上雪鞋,把来复枪夹在腋下,让那女人去轻轻哭她的男人,就走到树林里去了。在北极一带的这种不幸的事,他不是没有遇见过,可是从来没有面对这样的难题。
    五年来,他们肩并肩,在河上、路上、帐幕里、矿山里,一块儿面对着旷野、洪水以及饥荒所造成的死亡的威胁,结成了患难之交。他们之间的友谊真是太亲密了。可是现在,这种友谊要由他亲手割断了。
    虽然他只祈求找到一只麋鹿,只要一只就够了,可是,所有的野兽似乎都离开了这一带,到了天黑的时候,这个累得精疲力竭的男人,只好两手空空,心情沉重地朝帐幕慢慢走去。可是,狗的狂吠和露丝的尖厉喊叫使他加快了脚步。
    他一冲进宿营地就看见露丝正在一群狂吠的雪橇犬当中抡舞着斧头。那群狗正在一拥而上地抢夺干粮。他立刻提着步枪,参加了这场战斗,于是,这出自然淘汰的老戏,就像在原始时代那样残酷地演起来了。步枪同板斧以单调的规律性上下飞舞。那些灵活的狗,睁着发狂的眼睛,露出流着口涎的狗牙,飞快地扑来躲去。接着,那群被打败了的狗就爬到火堆旁边,舐着自己的伤口,不时对着星星,哀号着诉说它们的苦难。
    全部的干鲑鱼都给狗吞掉了,前面还有两百多英里荒野,只剩下五磅左右的面粉。
    清晨,露丝瞧着他搭棚,这跟猎人有时为了免得让狼或狗吃掉储存的兽肉而搭的那种一样。
    他把梅森身上的皮褥子裹好捆紧,把绳子的两头分别捆在两侧弯倒的松树上。这样,只要用猎刀砍一下,就会让松树松开,把他的身体弹挂到半空中去。
    露丝顺从地接受了她丈夫的遗嘱。可怜的女人,她受的服从教育太深了。当时,她得到基德的允许,才痛哭了一场,吻别了她的丈夫。
    然后,基德领着她走到第一乘雪橇跟前,帮她套上雪鞋。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后来,等到早已看不见露丝的影子了,他还蹲在火堆旁边,等待着,祷告着,希望他的伙伴早点儿断气。
    一小时过去了——两小时——
    可是梅森仍旧没有死。到了正午,太阳在南方地平线下,连边儿也不露,只把一片火红的光照在天空里,表示了一下意思,就很快地收敛了。马尔穆特·基德惊醒了,拖着脚步走到他的伙伴旁边。他向周围扫了一眼。寂静的雪野好像在嘲笑他,他不禁毛发悚然。尖厉的枪声一响,梅森就给弹到他
    的空中坟墓里去了; 马尔穆特·基德于是鞭打得那些狗疯狂地奔腾起来,在雪野上飞驰而去。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基德他们听见的“空中有一声微微的叹息”只不过是“一种感觉”,写出三人在寂静的雪野中,因内心极度恐惧而出现幻觉。
    B. 基德凭借丰富的雪野生活经验为梅森建造空中坟墓,是想尽可能避免梅森被野兽吃掉,以维护好友最后的尊严。
    C. 狗疯狂抢夺干粮,与人产生激烈的冲突,可看出极度饥饿的狗群也对他们形成了威胁,写出了当时生存环境的残酷。
    D. 基德希望梅森“早点儿断气”,是无法带他走出这片雪野的无奈选择,也是不想让他孤零零等死或亲手打死挚友的善意祷告。
    7. 下列对文本相关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第一段“什么动静也没有”一句,文字冷静、简短且独立成句,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寂静雪野的可怕。
    B. 小说通过多次写人物的回忆,表现了三人共患难的深厚情义,既丰富了小说内容,也使情节发展自然合理。
    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既利于对三人艰难的求生经历进行冷静客观地叙述,也方便作者表达对人物精神的赞美。
    D. 小说结尾写基德在雪野上飞驰而去,正如《老人与海》中写老人驾驶绑着只剩鱼骨的小船驶向海岸,具有象征意味。
    8. 请结合下面两句中加点的词语,分析露丝在梅森受伤时和与梅森诀别时的不同表现。(4分)
    (1) 她一听到基德的命令,立刻把全身压在一根仓促做成的杠杆一端,来减轻树的压力。
    (2) 她盲目地、本能地握着雪橇舵杆和狗鞭,吆喝一声,就赶狗上路了。

    9. 有人评论本文说“爱使普通人成为超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 “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 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 “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 “何不杀张仪?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节选自《屈原列传》)
    材料二:
    秦人伐楚,取八城。秦王遣楚王书曰: “始寡人与王约为兄弟,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 ”楚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雎曰: “秦,虎狼也,有并诸候之心,不可信也! ”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王至则闭关劫之,与俱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王怒曰: “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 ”因不复许,秦人留之。楚大臣患之,乃相与谋曰: “吾王在秦不得还,要以割地,而太子为质于齐。齐、秦合谋,则楚无国矣! ”欲立王子之在国者。昭雎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召群臣谋之,或曰: “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齐相曰: “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 ”其人曰: “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 ‘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楚人立之。
    十八年,楚怀王亡归。秦人觉之,遮楚道,怀王从间道走赵。赵主父在代,赵人不敢受。怀王将走魏,秦人追及之,以归。十九年,楚怀王发病,薨于秦,秦人归其丧。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臣光曰: “甚哉秦之无道也,杀其父而劫其子; 楚之不竞也,忍其父而婚其仇。呜呼,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 故人主不务得道而广有其势,是其所以危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写在答题卡上。(3分)
    王与太子 A 俱困 B 于诸侯 C 而今又倍王 D 命 E 而立 F 其庶子 G 不宜 H 乃诈 I 赴于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绌,同“黜”,指罢免官职,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罢”“夺”“去”“迁”“出”“除”等词语。
    B. 竟,意为“终于,终究”,与下文“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的“竟”字意思不相同。
    C. 婚姻,指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的“婚姻”意思相同。
    D. 因,连词,意为“趁,趁机”,与材料一“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因”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秦昭王写信给楚怀王说明秦楚的关系,并希望和他相会。楚怀王看到信后,想赴会,但又不敢去,内心犹豫不决。
    B. 昭雎与子兰对楚怀王前去秦国一事的态度截然不同,但最终楚怀王听取了子兰的劝说,去了秦国,结果在秦国被扣留。
    C. 楚怀王从秦逃跑却被发现,秦国人封锁通往楚国的路,怀王只好逃到赵国,但赵国人不敢接纳他,怀王最后被秦国人追上。
    D. 楚怀王发病去世后,楚人将他的灵柩接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对其死感到很悲伤。从此楚国不再尊重秦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4分)
    (2) 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4分)
    14. 司马光认为楚怀王没有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请从材料一概括具体事例。(4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
    刘长卿
    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
    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以写景入笔,进而写及“琴声”。夜阑时分,月色皎洁,美好的琴声与周围环境是相互融和的。
    B. 颔联“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清幽,极为形象;“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侧面烘托琴声之超妙。
    C. 尾联“向君投此曲”点明诗人写诗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知音难”,更突出了诗人此刻找到知音的喜悦和激动之情。
    D.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诗人通过咏“琴”,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及个人际遇的感伤。
    16. 后来刘长卿把此诗改为五绝“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弹琴》)。你认为原诗和改诗相比,哪一首更好? 请结合诗歌简要说明理由。(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红楼梦》中晴雯抱屈而死,死前喊了一夜的娘,读来令人唏嘘,让我们想起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 中所说的:“ , ”。
    (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 ”。
    (3)《锦瑟》以锦瑟起兴,表达聆听锦瑟之繁弦,勾起对年华往事的追思,音繁而绪乱,怅惘而难言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 小题。
    抛开思维惯性和权威,回到教育的本质,我们才能看清楚ChatGPT 到底对教育意味着什么。《乡村教师》借着外星人之口点出,作为无法在代际间遗传记忆的低级智能体,人类发明出教育这一替代方法,把前人归纳总结的经验教训和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传递给下一代。因此, ① ,乃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既然是传递知识与技能,当然应该欢迎并积极训练ChatGPT的使用方法。不然的话,难道学那些注定被 ChatGPT 所取代的技能,还没毕业就失业吗? 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应当具必须让ChatGPT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国与国,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
    但教育并不仅仅只有传授知识与技能这一个面向。按照教育的三重目标理论,在知识和技能之上,教育培养的还有过程与方法:除了知其然, ② 。费曼有句名言:“凡是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真正理解。”如果我们没有通过科学方法进行练习,同时缺乏思考的过程,就直接得到了一个结论,那说明我们事实上 ③ 。这就是为什么任何一个计算器都能完成各种科学计算,但小学生还是需要学手算乘除加减法。
    18. 下列句子中的“什么”和文中加点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 只要你足够认真,什么都能学会。
    B. 你需要什么? 就请明确地告诉我吧!
    C. 尊敬的读者啊,我必须在这里写点什么。
    D. 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他舒服地靠在椅背上,从烟斗里喷出一股浓厚的蓝烟:“举例来说,观察的结果说明,你今早曾到韦格摩尔街邮局去过,而通过推断,则知道了,你在那里发过一封电报。”
    我说:“对! 完全不错! 但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知道的。那是我一时突然的行动,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啊。”
    他看到我的惊讶,得意地笑道:“这个太简单了,简直用不着解释,但是解释一下可以分清观察和推断的范围。我观察到在你的鞋面上沾有一小块红泥,韦格摩尔街邮局对面正在修路,掘出的泥土堆积在人行道上,走进邮局的人很难不踏进里面。那里的泥有一种特殊的红色,据我了解,附近再没有那种颜色的泥土了。这是从观察上得来的,而其余的则都是凭借推断。”
    “那你是怎么推断到那封电报的呢? ”
    “今天整个上午我都坐在你的对面,并没有看见你写过一封信。在你的桌子上,我也注意到有一大整张的邮票和一捆明信片。那么你去邮局除了发电报还会做什么呢? 除去其他的因素,剩下的必然是事实了。”
    (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四签名》)
    21. 结合《逻辑的力量》单元知识,请判断上文福尔摩斯运用了哪种推理方法( )(3分)
    A. 归纳推理 B. 演绎推理 C. 假言推理 D. 类比推理
    22. 从逻辑推理的角度看,福尔摩斯的结论未必正确。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4分)
    四、写作 (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西游记》是400多年前中国明代的神话小说,以其为蓝本创作的国产3A(开发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产品质量精) 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当文学经典遇上现代游戏“黑科技”,全球玩家共享一本“赛博”真经。有的玩家特意选择中文版进行游戏,因为“中文语音演绎能让我更沉浸在中国神话世界中”。有的玩家为了更好理解游戏设定和故事背景,特地找来《西游记》原著“补课”,还萌生了实地打卡同款游戏场景的想法。这说明,各国民众都很喜欢悟空身上乐观勇敢、伸张正义、不畏强暴的优秀品质,都为中华文化底蕴丰厚、多姿多彩的独特魅力着迷、“上瘾”,都对推动文化交流合作、文明互学互鉴有着发自内心的渴望和呼唤。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认为游戏毕竟是游戏,妖魔鬼怪打打杀杀的情节与场景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柳州铁一中学高二年级2024-2025第一学期12月
    月考参考答案(语文)
    1.D
    2.C
    3.A
    4.D
    5.①将视角转向底层、边缘等各种“小写的历史”,对个体和单一事件进行描述。②将过去塑造成一个连贯的叙事,深入体察过去进而把握未来。③倾向于从心理和情感层面叙述个体的故事。
    6.A
    7.C
    8.(1)对丈夫深切的爱和多年荒野求生的经验让她冷静而迅速地解救丈夫。
    (2)不得不放弃丈夫的痛苦和绝望,让她几近麻木,行为不受控制。
    9.①露丝对丈夫的爱让她变得坚强而果敢,对孩子的爱让她承受着巨大的悲痛与丈夫诀别。②基德对朋友的爱让他更加机智、勇敢地救助、安顿梅森,不断挑战生存的极限,不轻言放弃,直至最后一刻,并作出理性的选择。③梅森对妻儿、朋友的爱让他坚决地放弃自己,坦然地面对死亡,让他们赶快离开。
    10.CGH
    11.C
    12.D
    13.(1)秦惠王担忧这件事,于是命令张仪假装离开秦国,拿着丰厚的礼物进献给楚国,表示愿意侍奉楚王。(“患”,担心,忧虑;“详”,同“佯”,假装;“委”,呈献,进献。)
    (2)太子欺凌杀死我的要臣,竟不道歉就逃走了,我确实愤怒之至,派军攻打您的边境。(“陵杀”,欺凌杀死;“谢”,道歉;“诚”,确实。)
    14.①贪图秦国六百里土地。②轻信张仪而与齐绝交。③怒而轻率发兵攻秦,以致楚将被擒,楚兵被斩首八万。④内惑于宠姬郑袖、宠臣靳尚,放走张仪。
    参考译文:
    材料二:
    秦人攻打楚国,夺取八座城池。秦王派人送信给楚王说道:“当初我与大王约为兄弟,在黄棘立盟,(您)派太子来(我国)做人质,(彼此)关系非常融洽,(谁知)太子凌辱杀害了我的重要的臣子,不道歉就逃走了,我实在气愤难忍,派兵攻打了您的边境。现在(我)听说大王让太子到齐国充当人质以求和解。我国与楚国相邻接壤,相互通婚结为姻亲的关系。如果今日秦国、楚国不能友好相处,就无法号令别的诸侯。我希望与大王在武关会面,当面相约,结盟后再离开,(这是)我的愿望。”楚怀王忧虑此事,想前往又担心被骗,想不去又担心秦国更加愤怒。昭雎说:“秦是虎狼之国,有吞并各诸侯的心思,不可以相信呀!”楚怀王的儿子子兰却劝怀王去赴约,楚怀王于是到了秦国。秦王让一位将军假扮为秦王,在武关伏下重兵,楚怀王一到便闭上关门,把他劫持到了西边的咸阳。又命令怀王朝拜秦国章台宫,行属国使臣的礼节,并逼迫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怀王要求举行盟誓,秦王却坚持楚国先交出割地。楚怀王十分愤怒地斥责说:“秦王欺骗了我,还强迫我割地!”于是不再答应,秦国便把他扣留下来。秦人把他扣留了下来。楚国的大臣们十分担忧,就一起商量说:“我们的君王(被扣留)在秦国不能回来,被用割地要挟,而太子又在齐国充当人质。(假如)齐国、秦国一起算计我们,那么楚国就要灭亡了!”于是打算拥立在国内的王子继承王位。昭雎说:“君王和太子都被困在别的诸侯国,现在我们又违背君王的意旨去拥立他的庶子,不合适。”于是假称楚怀王去世,到齐国去迎太子回国。齐湣王召集群臣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不如扣留太子来要求楚国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齐国的丞相说:“不可。楚国另立新王,这样我们就空有人质而又在世人面前做了不义的事。”那个主张扣留太子的人说:“不是这样。如果楚国拥立新王,我们就与他们的新王做交易说:‘让给我们下东国,我们替您杀太子。不这么做,(我们)将会联合三国一起立太子为楚王。’”齐湣王最后听取了丞相的意见送楚太子回国,楚国立太子为楚王。
    十八年,楚怀王逃跑回楚国。秦国人发现后,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楚怀王从小路逃到了赵国。(此时)赵主父在代郡,赵国人不敢接纳楚怀王。楚怀王准备逃往魏国,秦国人追上了他,抓回秦国。十九年,楚怀王生病,死在了秦国,秦人将他的灵柩送回楚国。楚国人都非常哀怜他,像是自己的亲人死了一样悲伤。各诸侯因此不再认为秦国有理。
    司马光说:秦国真是太无道了,害死楚怀王又威逼他的儿子;楚国不强,忍受杀父之仇而与自己的敌人通婚。唉,楚国的国君如果能掌握正确的治国之道,臣子如果能任用得当,秦国即使强大,又怎敢肆意凌辱楚国呢!所以君主不致力于治国之道而(只想)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正是国家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啊。
    15.C
    16.示例1:原诗更好。①原诗用皎洁的月色、月下的庭轩营造了清幽的意境,更能衬托琴声的清幽美好;②在情感表达方面,原诗不仅表达了自己不趋时尚的清高情怀,还有希望得到李侍郎赏识和提拔的愿望,情感更加丰富。
    示例2:改后更好。①改诗中的“泠泠”本指流水声,在表现琴声的清幽特点的同时,与后文“松风寒”的意境更为吻合,更加简明传神;②在情感表达方面,原诗尾联表明了希望得到赏识和提拔的愿望,情感过于直露,改后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耐人寻味。
    17.(1)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2)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3)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18.C
    19.①在代际间传递知识与技能②更需要知其所以然③并不真正理解这个结论
    20.作为最新版本的社会生存工具,ChatGPT应当且必须进入课堂,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内容,否则就是自绝于未来人与人,甚至国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
    21.B
    22.参考理由①:或许华生路过韦格摩尔街邮局,但没有进邮局。参考理由②:或许华生进邮局是为了会友。参考理由③:或许华生在邮局现写的信或现买现寄的明信片。
    23.审题:材料主要讲述了《西游记》这一文学经典与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结合所引发的反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关于游戏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讨论。
    参考立意:
    1.自主创新彰显文化自信。
    2.古代经典融通现代科技。
    3.社会正义促进文明互鉴。
    4.游戏童年谨防误伤明天。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高二(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南区柳州铁一中学高二(上)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共1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文件包含高一语pdf、柳州市高中2024级12月高一联考语文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