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作图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的高度约为3.0mB.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时间约1min
C.一名中学生走路的速度大约1.1km/hD.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5℃
2.下列有关温度和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B.“20℃”正确的读法是“摄氏20度”
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左右
D.温度计是根据玻璃泡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3.下列物质中,均属于晶体的一组是( )
A.塑料、沥青、蜂蜡B.固态水银、玻璃、海波
C.蜂蜡、铁、松香D.水晶、食盐、锡
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B.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
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擦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
D.深秋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5.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杯牛奶变凉B.从枪口射出的子弹
C.月亮绕着地球转D.从高空匀速下落的雨滴
6.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碎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
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岛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形成的
B.严冬,音乐公园的雪人变小是凝华现象
C.冰雪大世界的冰是汽化形成的
D.植物园树枝上的霜是凝固形成的
8.如图所示,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9.大型猫科动物,既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存在,而且个个都是捕猎高手,运动健将。狮子的最快速度可达60km/h;猎豹的最快速度可达30m/s;老虎的最快速度可达1500m/min。关于它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虎跑的最快B.猎豹和狮子的最快速度之比为1:2
C.猎豹以最快速度跑1min通过180mD.老虎以最快速度跑100m,用时4s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1.下面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B.教室里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12.如图是牛和蜜蜂的争论,根据图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牛的响度大,音调低B.牛的响度大,音调高
C.蜜蜂的响度小,音调低D.蜜蜂的响度大,音调高
二、实验题
13.小青选择蜂蜡、海波来探究“不同的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器材有:①温度计、②石棉网、③装水的烧杯、④酒精灯、⑤分别装有相同质量的蜂蜡和海波的试管,还缺少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若按照C的角度读数,会导致测量值偏______;
(4)丙图是小青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______(填“AB”“BC”或“CD”)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14.小明利用图中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表格: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实验时小车应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______自由滑下,应使斜面保持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目的是______。
(3)根据实验收集的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5.如图,小华和小兰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
(1)如图甲,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此过程用到的物理方法是______;
(2)如图乙,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如图丙,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______,进一步推理得出:______不能传声。
三、计算题
16.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4000m,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00s。()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时间为多少s;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汽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过程中向前面远处的大山鸣笛,汽车继续向山的方向匀速直线前进,4s听到回声,求鸣笛时离大山有多少m?
四、作图题
17.初温为50℃的某物质,加热10min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继续加热10min后升高到100℃,请在图中画出该物质从50℃上升到100℃的熔化图像。(该物质的熔点是80℃)
18.如图所示的是小明骑儿童电动车某时段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信息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图像。
五、填空题
19.如图甲、乙、丙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温度计示数为______℃,秒表读数为______s。
20.中央气象台播报,超强台风摩羯在海南文昌地区登陆,速度为70min,合______km/h,台风将路上的树木卷入天空,若说树木是运动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
21.如图是一款疗伤喷雾剂,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喷雾剂使用的材料是氯乙烷。它的装瓶是采用______的方法使其在常温下液化,这一过程要______热量,使用时,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液态的氯乙烷在皮肤表面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起到镇痛的作用。
22.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知道周围同学是谁在说话,她是根据声音的______知道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态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发生一个物态变化变成固态,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高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是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熔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在东北地区的冬天,受强冷空气影响,经常迎来大范围的降雪。为了应对大雪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第一时间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有一项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B.云层中水汽充足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D.云层下气温较高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选填“高”或“低”);
(4)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影响,冬季很容易下“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5)若雪在空中某段无风的情况下,140秒通过了700米,请计算雪在这140秒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A、塑料、沥青、蜂蜡都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B、玻璃是非晶体,固态水银和玻璃是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C、铁是晶体,蜂蜡和松香是非晶体,故C不符合题意D、水晶、食盐、锡都是晶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解析:A.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凝固放热,使菜窖里的温度不至于过低,故A错误,符合题意;B.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遇到冷的手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吸热变暖,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使人的温度降低,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深秋夜晚湖边的薄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答案:A
解析:
6.答案:C
解析: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在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为0℃,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能达到熔点0℃,但试管中的冰和烧杯中的冰的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选C。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A
解析:老牛的声音大,响度大,声音比较粗,音调低;蜜蜂的声音比较小,响度小,声音比较细,音调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答案:(1)秒表;(2)均匀受热;(3)B;小;(4)BC;吸收;不变
解析:(1)实验中要得出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温度,以及物质状态的变化,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还有秒表。
(2)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破碎,所以在做实验时把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3)读数时视线就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是俯视、C是仰视都会使读数不正确。只有B正确。
若按照C的角度读数,此时视线与液面的下方刻线相交,则导致测量值偏小。
(4)海波是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BC段是海波的熔化过程,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
14.答案:(1);(2)静止;较小;便于测量时间;(3)小于
解析:
15.答案:(1)振动;转换法;(2)空气;(3)小;真空
解析:(1)正在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着的乒乓球反复弹开,乒乓球是放大音叉的振动,是利用转换法,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敲响右边的音叉,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使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乒乓球弹起。
(3)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的过程中,罩内空气越来越少,罩内音乐芯片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可以推理,真空无空气,不能传声。
16.答案:(1);(2);(3)
解析:(1)由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时间.
(2)汽车在整个过程行驶
总路程.
总时间.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汽车在4s内行驶的路程.
声音在4s内传播的路程.
设鸣笛时离大山的距离为,则
则.
17.答案:
解析:物质初温是50℃,0~10min温度上升到80℃,10~25min温度保持80℃不变,25~35min后,温度上升到100℃,如图所示:
18.答案:
解析:由图可知,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小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据此在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图像如下:
19.答案:2.80;;92.3
解析:
20.答案:252;地面
解析:速度换算:已知速度为70m/s,换算成km/h,根据1m/s=3.6km/h,可得。
关于树木运动的参照物:若说树木是运动的,是因为地面为参照物,因为树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1.答案:压缩体积;放出;汽化
解析:
22.答案:不同;音色
解析:
23.答案:(1)凝华;放热;(2)D;(3)低;(4)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在0℃以上;(5)由得,雪花的平均速度
解析:
路程s(m)
时间t(s)
AB段
0.400
4
BC段
0.400
2
AC段
0.800
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docx、2024-2025年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北师版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文件包含8年级物理北师版期中试卷pdf、2024-2025年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北师版答题卡pdf、8年级物理北师版期中试卷答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物理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