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千米高空, 甲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双子座流星雨是由一颗名为法厄同(编号3200)的石质小行星引起的。法厄同并非普通的小行星,而是一颗近地小行星。一般的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运行,但总有一些“调皮分子”,会“越界”跑到地球附近,甚至会深入到地球轨道之内,这样的小行星统称为近地小行星。下图为双子座流星雨夜空图。2023年双子座流星雨的高峰出现在12月14日,非常壮观。完成下面小题。
1. 流星发光的原因是流星体( )
A. 自身发光发热 B. 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 摩擦地球大气 D. 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2. 图中的流星绝大部分都在大气中被燃烧掉,这种现象可( )
A. 使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B. 使地表升温
C. 减少小天体对地表的撞击 D. 减弱昼夜温差
【答案】1. C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与所学知识可知,流星的形成是由于流星体穿过地球大气层,与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C正确,据材料可知,流星体自身不会发光发热,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短波辐射无关,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流星绝大部分在大气中被燃烧掉了,从而减少了对地表的撞击,C正确;流星体的燃烧对减弱到达地表的紫外线作用不大,A错误;流星体在高空燃烧,对地表温度及温差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C。
极光是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的影响之一。2023年12月1日夜晚,我国东北、新疆等地均出现极光,甚至有摄影师在北京怀柔拍到极光。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地球上产生极光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色球层出现短时间突然增亮的斑块
B. 太阳活动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
C. 地球磁场的作用
D. 高能带电粒子与极地的平流层大气碰撞
4. 极光大爆发期间,地球上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我国东北出现极昼 B.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 各地洪涝灾害多发 D. 全球农业歉收
【答案】3. D 4. B
【解析】
【3题详解】
地球的极光是太阳活动释放大量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由此可知,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色球层出现短时间突然增亮的斑块,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会产生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A不符合题意。故选D。
【4题详解】
极光大爆发是太阳活动强烈的表现,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B正确;我国东北纬度低,不会出现极昼,A错误;洪涝灾害多发与气候异常有关,虽然太阳活动中的黑子可能影响地球气候,但洪涝灾害与极光大爆发无直接关系, C错误;极光大爆发期间可能会影响局部地区的降水,进而影响农业,但不会导致全球农业产量歉收,D错误。故选B。
气象气球携带探空仪器升空,就像是一个“CT扫描仪”,从低空到高空进行逐层扫描,把不同高度和经纬度的温度、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等数据通过信号发回地面。2022年5月,我国科考队在珠峰地区放飞的探空气球中,最高的升至39.1千米高空。下图为刚放飞的氦气探空气球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甲层大气的主要特点是( )
A. 水汽杂质少且能见度高 B. 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增温
C.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D. 厚度不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6. 探空气球升空过程中体积变化及原因是( )
A. 变小,大气压强升高 B. 变大,大气湿度升高
C. 变小,大气温度降低 D. 变大,大气密度降低
7. 探空气球飞升至最高处,主要是为了探测( )
A. 二氧化碳 B. 水汽 C. 臭氧 D. 电离层
【答案】5. C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由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可知,甲层大气的气温自地面向上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位于12km高度以内,甲层大气为对流层。根据所学知识,对流层的水汽和杂质含量相当丰富,多云雾,A错误 ;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因此对流层大气是直接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B错误;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正确;对流层厚度随纬度而异,低纬地区受热多,空气对流旺盛,低纬地区的对流层厚度大高纬度地区,受热少,空气对流弱,对流层厚度小,因此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且夏季厚度较大,冬季厚度较小,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的密度逐渐减小,气压逐渐降低,使得探空气球在上升的过程中,气球内的气压逐渐大于外界大气压,导致探空气球的体积会变大,D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最高的升至39.1千米高空,因此探空气球穿过了对流层(甲)和平流层(乙,位于对流层以上,12km高度至50km高度处),并未进入高层大气。根据所学知识,平流层的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很少,探空气球飞升至最高处并不是为了探测水汽和二氧化碳,AB错误;电离层存在于高层大气,D错误;平流层大气的气温虽然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然而平流层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将探空气球最高的升至39.1千米高空,正好可以探测臭氧层,以进一步分析臭氧的作用,C正确。故选C。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农民开始广泛使用一种银黑双色复合功能地膜,改善了传统地膜的不足,进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和银黑地膜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图中的( )
A. ④ B. ③ C. ② D. ①
9. 银黑双色膜的作用有( )
①提高植物光合作用②抑制杂草生长③增加土壤昼夜温差④保持土壤墒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读图, ①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③大气逆辐射、④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通过地面辐射将热量传递给大气,故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读图,在使用银黑双色膜的时候,黑色面向下,银色面向上。正面银色可以起到反光作用,提高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①对;同时,可以降低高温时间土壤的温度,贴地面黑色减少透光,抑制杂草光合作用,可以减少杂草生长,②对;地膜起到保温作用,降低土壤的昼夜温差,③错;地膜的覆盖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嫡情,④对。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2年夏季,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多地发生山火。在消防、武警、群众等通力合作下,山火迅速被扑灭。若风力很小,人们会采用“以火攻火”的方法灭火。其原理是:在火场外围挖隔离带,并在隔离带内侧人为放火,与相向烧来的山火对接,致使可燃物烧光、氧气耗尽而失去燃烧条件(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以下能反映山火和隔离带之间热力环流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 “点倒火”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通过GPS对山火燃烧进行检测 B. 近地面火势由西向东蔓延
C. “倒火”会导致山火火势加大 D. “倒火”烧掉山火前进路上的易燃物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山火温度高,近地面形成低压,等压面向低处凸,气流在垂直方向上升,隔离带相对来讲气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等压面向高处凸,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隔离带向山火方向运动,环流呈顺时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遥感是对地面的感知和获取,应该通过遥感对山火燃烧进行检测,GPS是全球定位系统,不能进行检测,A错误;由于山火温度较高,呈现上升气流,隔离带一侧应为下沉气流,近地面风由隔离带吹向山火即风向导致火势自东向西蔓延,B错误;由材料“与相向烧来的山火对接,致使可燃物烧光、氧气耗尽而失去燃烧条件”可知,“倒火”会烧掉山火前进路上的易燃物,减少山火的火势,D正确,C错误。故选D。
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项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海洋潮汐能作为一种清洁新能源,备受关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我国钱塘江大潮总会如期而至,潮水形如立墙、势若冲天,号称“壮观天下无”(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钱塘江大潮壮观的独特原因是( )
A. 日地月近乎垂直,引潮力最大 B. 西南风吹拂,表层水体向北流
C. 喇叭口地形口大肚小,加大潮差 D. 海潮与河水运动方向相同
13. 如果在钱塘江口地区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之内能发电( )
A. 四次 B. 三次 C. 两次 D. 一次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钱塘江大潮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即接近农历十五)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而不是垂直,A错误;钱塘江大潮是受到东南风的影响,而不是西南风,B错误;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差可达10米,加大潮差,C正确;海潮与河水运动方向相反,相互顶托,增高水位,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白天海水的涨落称为潮,夜晚的海水涨落称为汐;海水的涨和落都可以进行发电,所以一天之内共能发电四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土壤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以及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区域( )
A. 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深厚
B. 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
C. 地下径流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D. 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
15. 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
A. 东北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
B. 纬度高,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 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D. 人口稀少,人类对土壤破坏较小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A错误;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成土母质,B正确;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植被的覆盖率、地面状况等影响大,C错误;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水下渗越多,地表径流量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水热条件较差,生物新陈代谢速度较慢,因此当地植被给土壤提供的有机质较少,A错误;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而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微生物活跃,土壤有机质不易积累,因此南方红壤有机质含量低,B正确;地形对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因此地形平坦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的主要原因,C错误;东北黑土和南方红壤是自然形成的土壤,人类活动可以一定程度改变耕作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但不是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 红壤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共3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多峰丛山地,降水丰富,雨季明显。“中国天眼”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由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组成的大窝凼中,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下图为贵州省年降水量及岩石分布图(下左图)和“中国天眼”及其所在区域地貌景观图(下右图)。
(1)从岩石和气候角度简析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2)描述大窝凼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
(3)有人认为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山区贫困,也有人认为喀斯特地貌是山区宝贵的财富,请你辩证地分析以上观点并提供依据。
【答案】(1)碳酸盐类岩石广布,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发生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2)地形崎岖,地表多峰丛、峰林,地下多溶洞、暗河;中间低,四周高;喀斯特地貌广泛。
(3)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山区贫困: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喀斯特地貌是山区宝贵的财富: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左图可知,贵州碳酸盐类岩石分布范围广,年降水总量大于1000mm,由此可知,碳酸盐类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容易被水溶解和侵蚀,形成峰丛、峰林、孤峰、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小问2详解】
读右图可知,大窝凼所在区域地形崎岖,以峰林、峰丛为主,由材料“岩溶漏斗、落水洞、天坑以及溶洞”可知,地下多溶洞、暗河;地势总体特点:中间低,四周高;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
【小问3详解】
喀斯特地貌导致贵州山区贫困的观点是基于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不利于经济发展。而喀斯特地貌是山区宝贵的财富的观点是基于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具有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形成独特的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旅游业;进而带动交通、餐饮、酒店、购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下图为渤海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分布图。
(1)描述图示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状况。
(2)分析渤海成为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
(3)(本小题9分)渤海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请将下列资源归类(在表中填代码):
①天然气②贝类③可燃冰④运输⑤砂矿⑥港口建设⑦小黄鱼⑧对虾⑨海底通信
【答案】(1)由低纬向高纬,盐度先增大后减小;由近岸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逐渐增大。
(2)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量较小;有多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降低海水盐度;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少。
(3)①③⑤ ②. ②⑦⑧ ③. ④⑥⑨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的等值线的分布规律,结合纬度的变化规律,低纬度的海水盐度较低, 到了渤海的中部,盐度较高,到了纬度高的海域,海水盐度低,所以由低纬向高纬,盐度先 增大后减小。综合渤海海域的海水盐度的等值线,由沿岸到外海,表层海水盐度会逐渐增大。
【小问2详解】
不同海域,影响盐度的因素不同。在外海或大洋,影响盐度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降水量与蒸发量等。在近岸地区,海水盐度通常还会受入海径流、洋流等因素的影响。结合中国地理知识,渤海的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因此海水的蒸发量较小,海水的盐度较低;有渤海附近有多条河流注入,会带来大量淡水,进一步降低海水盐度;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渤 海域较为封闭,海水交换少。
【小问3详解】
海洋矿产资源是指目前处于海洋环境下的除海水以外的矿物资源,包括分布在滨海、浅海、深海、洋盆和洋中脊的各类矿产资源,如①天然气、③可燃冰、⑤砂矿;海洋生物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如②贝类、⑦小黄鱼、⑧对虾;海洋空间资源是指海洋水体所占据的空间,也称海域,主要由水体、礁石、 海岛、海床(包括海底和底土)和海岸线、潮间滩涂等构成 。如④运输、⑥港口建设、⑨海底通信。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胡杨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的沙漠戈壁地带。胡杨属落叶中型天然乔木,高10-20米,木质纤细、柔软,叶片较厚且狭长如柳,表面有蜡质层,其根系可深入20米以下的地层中吸收水分,4-9月为其生长季节。它的生命力顽强,一般寿命可达百年以上甚至800年,因其“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被人们誉为“英雄树”。下图示意胡杨林景观及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
(1)据图描述胡杨林根质量密度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推测含水量最大的土壤深度。
(2)结合材料,说明胡杨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
(3)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推测胡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的原因。
【答案】(1)(1)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垂直分布总体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土壤深度为80—100cm。
(2)当地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少、光照强;叶片厚且狭长,表面有蜡质层,可减少水分蒸腾和散失; 胡杨根系发达,可从更深的地下吸收水分。
(3)胡杨树根系发达且扎根较深,抗风能力强;死亡后由于沙漠干旱少雨,分解缓慢,根、躯干难以腐烂。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见,在0-20cm深度到80-100cm深度,胡杨林根质量密度整体增加,100-120cm深度之后密度开始下降,说明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垂直分布总体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结合材料可知,胡杨适合生长在干旱环境中,地表水分少,胡杨为获取水分,根系深入土壤深处,由其根系密度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处可推断,该处土壤水分最为充足。
【小问2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当地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降水少、光照强,所以叶片较厚且细长,表面有蜡质层,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散失而形成的环境适应。当地降水稀少,土壤水分含量少,胡杨根系发达,可从更深的地下吸收水分。
【小问3详解】
该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降水稀少,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风强,胡杨树根系发达且扎根较深,抗风能力强;胡杨死亡后,由于沙漠干旱少雨,树干分解缓慢,根、躯干难以腐烂。因此“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烂”。
海洋矿产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空间资源
___
____
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6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