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2 分,共50分)
1. 下列繁殖过程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是( )
A. 同一株菊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B. “试管”婴儿的诞生
C. 细菌的分裂生殖D. “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B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CD.同一株菊花上绽放出不同的花朵、细菌的分裂生殖、“无心插柳柳成荫”,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故ACD不符合题意。
B.试管婴儿只是受精作用发生在体外,受精卵在体外培养3~5天,形成胚胎后移植回母体子宫,着床继续发育形成胎儿直至分娩,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试管婴儿的诞生是属于有性生殖,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2. 果农在一棵果树上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变异芽,不知它能否产生优良的新品种,为了验证其结果,果农设计了下列几套方案,你认为最不可取的是( )
A. 将变异芽小心取下进行“芽接”
B. 让它长成枝条后再进行扦插
C. 等它开花时进行套袋以利于自花传粉
D. 等它开花时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答案】D
【分析】植物的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其中无性生殖有利于保持亲本的性状,常用的无性生殖有:嫁接、扦插等,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详解】A.将变异芽小心取下进行“芽接”属于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保持母本植物优点,A不符合题意。
B.让它长成枝条后再进行扦插属于扦插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优势在于保持母本植物优点,B不符合题意。
C.等它开花时进行套袋以利于自花传粉,遗传物质一般不会发生改变,C不符合题意。
D.等它开花时进行人工异花传粉,后代不一定显示变异性状,无法确定是否优良,D符合题意。
故选D。
3. “月宫一号”是一个可实现宇航员长期在太空生活的“微型生物圈”。宇航员们对蛋白质的需求,除了自带的肉类等食物,主要靠舱内养殖的黄粉虫补给。如图是黄粉虫的幼虫和成虫,推测它与下列哪种动物的发育方式相同( )
A. 蝗虫B. 蝉C. 蝼蛄D. 蝇
【答案】D
【分析】昆虫的变态发育分为完全不同发育和不完全不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幼虫→蛹→成虫(例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蚊、蝇);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例如:蝗虫、螳螂、蝼蛄、蟋蟀)。
【详解】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黄粉虫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发育,蝇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都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蝉、蝼蛄的发育方式都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下列成语中,与昆虫生殖和发育无关的是( )
A. 金蝉脱壳B. 飞蛾扑火C. 蜻蜓点水D. 作茧自缚
【答案】B
【分析】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发育为成虫的过程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详解】A.“金蝉脱壳”,描述的是蝉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蜕皮现象即脱去外骨骼的现象,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A不符合题意。
B.“飞蛾扑火”,描述的是昆虫的趋光性,是对光的刺激作出反应的现象,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无关,B符合题意。
C.“蜻蜓点水”,描述的是蜻蜓生殖过程中的产卵现象,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C不符合题意。
D.“作茧自缚”,描述的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蛹期,与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特征之一。下列有关生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B. 有性生殖有利于保持亲代的遗传特性
C. 螳螂和蝴蝶的发育均属于变态发育
D. 西瓜的食用部分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
【答案】C
【分析】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如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
在被子植物中,受精卵发育形成胚,而不是果实的食用部分。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详解】A.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生物,发育起点不是受精卵,A错误。
B. 有性生殖通过基因的重组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变异性,而不是保持亲代的遗传特性,B错误。
C.螳螂和蝴蝶的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但方式不同。螳螂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其若虫与成虫形态相似,并经过若干次蜕皮逐渐发育成成虫;而蝴蝶则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毛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C正确。
D.西瓜的食用部分是果皮,主要由雌蕊的子房壁发育而成,而不是由受精卵直接发育来的,D错误。
故选C。
6.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唐代诗人牛峤的《忆江南·衔泥燕》形象地描绘出春燕筑巢的场景。下列有关鸟类繁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求偶、交配、孵卵是所有鸟类都有的繁殖行为
B. 亲鸟复杂的繁殖行为可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C. 受精卵从母体产出后在亲鸟的孵化下才开始发育
D. 春燕筑巢属于学习行为,而育雏属于先天性行为
【答案】B
【分析】鸟类繁殖需要经过求偶、筑巢、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六个过程,其中求偶、交配、产卵三个过程是所有鸟类繁殖都要经历的阶段。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
【详解】A.鸟类繁殖需要经过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和育雏六个过程,其中求偶、交配、产卵三个过程是所有鸟类繁殖都要经历的阶段,A错误。
B.亲鸟复杂的繁殖行为,如构建巢穴、孵卵、哺育幼鸟等,可以显著提高后代的成活率。这些行为能够保护幼鸟免受捕食者的攻击和恶劣环境的影响,使幼鸟健康生长,B正确。
C.在鸟类中,受精卵在母体内已完成初步发育,仅需在体外的适宜环境下进一步发育。孵化主要提供了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C错误。
D.春燕筑巢、育雏都属于先天性行为,因为这种行为是其祖先通过遗传传递下来的,使它们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筑巢并抚育后代,D错误。
故选B。
7. 把两只母鸡养在笼子里,它们能生蛋并孵出小鸡吗( )
A. 能生蛋,该蛋也能孵出小鸡
B. 能生蛋,但该蛋不能孵出小鸡
C 不能生蛋,也不能孵出小鸡
D. 能生蛋,但该蛋只能孵出小母鸡
【答案】B
【分析】能够孵化成小鸟的卵必须是受精的卵,受精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详解】并不是每个鸟卵都能孵化出小鸟。要想孵化出小鸟,鸟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鸟卵是受精的卵;具备鸟卵孵化所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把两只母鸡养在笼子里,这两只母鸡能够生蛋,但由于鸡蛋都不是受精的鸡蛋,所以都不能孵化出小鸡,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 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 “将门出将子”B. “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 “老鼠儿子会打洞”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B“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老鼠生儿打地洞”都说明了生物的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是生物的遗传现象;A“将门出将子”表述的不是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即不是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不属于遗传现象。
故选A。
9. 正常情况下,下列几组细胞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一定相同的是( )
A. 同一片叶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
B. 成年同卵双胞胎兄弟产生的精子细胞
C. 同一个人的卵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
D. 同一个杏的果肉细胞与杏仁的子叶细胞
【答案】A
【分析】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也不会改变。
【详解】A.同一片叶的叶肉细胞与表皮细胞,本质上都是由胚芽细胞分裂分化而来,故这两种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A符合题意。
B.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 男性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Y”,那么男性产生的生殖细胞内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条+X或22条+Y。成年同卵双胞胎兄弟产生的精子细胞可能不相同,B不符合题意。
C.卵细胞是生殖细胞,染色体只有体细胞中的一半。因此,同一个人的卵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细胞核内遗传物质不相同,C不符合题意。
D.果肉细胞和子叶细胞来源于不同的发育过程。果肉是果实的果皮部分,由子房壁发育而来;而子叶是种子的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会表现出不同的遗传物质组合,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B. 乙、丙
C. 甲、丙D. 甲、乙、丙
【答案】B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
【详解】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同卵双胞胎的哥哥阳光照射皮肤较黑、弟弟阳光很少照射皮肤较白,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正确;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同样是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可能为AA或Aa,乙同学说法错误;丙: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也与基因有关,而不是无关,丙同学说法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生物性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只有两种表现形式
B. 生物的有些性状不是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C. 每个生物体都会有许多种不同的性状
D. 小明的单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A
【分析】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生物的相对性状可能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表现类型,如人血型的A型、B型、AB型和O型,A错误。
B.生物的性状并不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如人的血型,B正确。
C.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性状,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C正确。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小明和小丽都是人,眼皮的单双是人的性状,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不同的表现,因此,小明的单眼皮和小丽的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A。
12. 遗传信息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是( )
A. 性状B. 受精卵C. 生殖细胞D. 胚胎
【答案】C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
【详解】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精子和卵细胞统称为生殖细胞。
故选C。
13. 如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其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 )
A. a、 b、 c
B. a、 b、 c、 X
C. 有多种情况
D. a、 a、 b、 c、 c、 X、 X
【答案】B
【分析】生物体内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详解】生物体内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如图所示为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故在形成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染色体(基因)要分开,则它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条,即a、b、c、X,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 一个家庭中成员眼睑的性状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祖父、祖母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一定不同
B. 儿子、儿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C. 祖父、祖母、儿子、儿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相同
D. 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50%
【答案】C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显性另一个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控制某种性状的两个基因都为显性基因时,表现为显性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
(3)儿子、儿媳是双眼皮,而孙子是单眼皮,单眼皮是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
【详解】A.双眼皮是显性性状,一个双眼皮的人可以是纯合子(AA)或杂合子(Aa)。因此,祖父和祖母都可能是AA或者Aa,基因组成可能相同,亦可能不同,A错误。
B.孙子单眼皮的基因组成aa是来自亲代,因此儿子、儿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相同都是Aa,B错误。
C.儿子、儿媳基因组成相同,都为Aa,儿子的a可能来自祖父,也可能来自祖母,祖父、祖母也可能是Aa,祖父、祖母、儿子、儿媳基因组成可能相同,C正确。
D.儿子、儿媳基因组成相同,都为Aa,亲代:Aa×Aa→子代:1AA、2Aa、1aa,子代基因型AA、Aa的表现型是双眼皮,概率是75%,故儿子、儿媳再生一个孩子,是双眼皮的机率为75%,D错误。
故选C。
15. 某初中学生对于遗传病和传染病总是混淆,请你帮他找出下列均为遗传病的一组是( )
A. 糖尿病、侏儒症B. 坏血病、佝偻病
C. 血友病、色盲症D. 流感、艾滋病
【答案】C
【分析】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色盲、先天性愚型病、先天性聋哑、白化病、血友病等。
【详解】A.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存在遗传因素,但并不完全是遗传病,II型糖尿病主要与生活方式相关;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够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A错误。
B.坏血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导致;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缺钙引起,B错误。
C.血友病和色盲症均为遗传病,由基因异常导致,C正确。
D.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艾滋病(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与遗传无关,由感染病毒传播造成,D错误。
故选C。
16. 下列关于正常男性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
B. 体细胞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
C. 精子中一定不含X染色体
D. 精子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一半
【答案】C
【分析】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①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人共22对常染色体。
②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人有一对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③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Y),产生的精子(生殖细胞)有两种:22条+X或22条+Y。
④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为: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产生的卵细胞(生殖细胞)只有一种:22条+X。
【详解】A.男性体细胞中有1对性染色体是XY,A正确。
B.男性体细胞中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亲,X染色体来自母亲,B正确。
C.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22条+X或22条+Y。故精子中可能含X染色体,C错误。
D.在形成精子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中。故精子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
故选C。
17. 在模拟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实验中,准备两个黑色纸盒,编号1号和2号,1号盒内装20枚黑棋子,2号盒内装10枚黑棋子和 10枚白棋子。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白色棋子表示含Y染色体的精子
B. 黑色棋子表示含 X 染色体卵细胞
C. 1号盒棋子代表卵细胞,2号盒棋子代表精子
D. 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必须放回原袋中
【答案】B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详解】ABC.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即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有X染色体。根据实验数据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2号纸盒中,表示精子;将20枚黑棋子放入1号纸盒中,表示卵细胞。因此黑色棋子表示X染色体,白色棋子表示Y染色体,黑白结合代表生出孩子的性别是男性,AC正确,B错误。
D.每次两枚棋子随机结合之后需放回袋中,以保证每次结合前含X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的比例是1:1,D正确。
故选B。
18. 袁隆平教授利用普通水稻和一种野生稻培育出了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这种育种方法主要应用了( )
A. 克隆技术B. 杂交技术
C. 转基因技术D. 太空育种技术
【答案】B
【分析】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然后进行筛选,选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新品种。这种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来培育新品种的方法叫杂交育种。
【详解】袁隆平教授通过人工授粉,将野生水稻的花粉传播在普通水稻的柱头上,这样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就是杂交技术,从而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9.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产生耐药性属于有利变异
B. 变异一定会产生新的物种
C. 变异有利于物种的发展和进化
D. 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
【答案】B
【分析】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详解】A.昆虫产生耐药性,有利于昆虫个体的生存,属于有利变异,A正确。
B.变异可能产生新的物种,但并不一定每次变异都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例如,许多变异可能是中性的或有害的,而不是所有变异都会被自然选择固定下来成为新的物种,B错误。
C.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因此生物的遗传有利于生物进化,变异也利于物种的进化,C正确。
D.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D正确。
故选B。
20. 下列对米勒模拟实验(如图)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①模拟了闪电,且容器内没有氧气
B. ②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 ④内出现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D. 该实验证明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答案】D
【分析】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能量条件。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详解】A.①内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因为原始大气没有氧气,所以容器中也没有氧气,A正确。
B.②内模拟了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通过冷凝器,人水蒸气变成液态水“降落”下来,B正确。
C.④内分离出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相当于原始海洋中出现了小分子有机物,C正确。
D.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21. “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出( )
A. f一定最低等B. a的结构比d一定复杂
C. c一定是陆生生物D. 较b和a而言,b与c亲缘关系更近
【答案】A
【分析】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d和e在一个分支上。
【详解】A.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也最低等,A正确。
B.由进化树可知,d比a出现的晚,因此d的结构比a复杂,B错误。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而不是c一定是陆生生物,C错误。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较b和a而言,b与c亲缘关系更远,D错误。
故选A。
22. 下列对蚊、蝇产生抗药性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杀虫剂的使用导致蚊、蝇发生抗药性变异
B. 蚊、蝇群体中原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
C. 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蚊、蝇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
D. 蚊蝇群体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答案】A
【分析】害虫个体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杀虫剂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渐得到了选择和加强,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具有了更强的抗药性。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杀虫剂使抗药性强的害虫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
【详解】A.杀虫剂使用之前害虫就存在抗药性的变异,而不是杀虫剂使用之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变异。A错误。
B.蚊、蝇群体中存在两种变异个体:抗药性强的蚊、蝇与无抗药性的蚊、蝇。B正确。
C.随着杀虫剂的使用,蚊、蝇群体中抗药性差的减少,抗药性个体比例增加。C正确。
D.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杀虫剂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A。
23. 如图中1~4表示某些生物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不属于图中所示关系的是( )
A. 1脊椎动物、2鸟类、3哺乳动物、4信鸽
B. 1孢子植物、2苔藓植物、3 蕨类植物、4 卷柏
C. 1种子植物、2裸子植物、3 被子植物、4水杉
D. 1无脊椎动物、2节肢动物、3 扁形动物、4 蜈蚣
【答案】B
【分析】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3与2之间是并列关系。
【详解】A.4信鸽属于2鸟类,2包含4;2鸟类和3哺乳动物都是1脊椎动物,1包含2与3;2鸟类和3哺乳动物之间是并列关系,A正确。
B.4卷柏属于3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依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1孢子植物,孢子植物还包括3蕨类植物和2苔藓植物,与题干描述不符合,B错误。
C.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是种子植物,根据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3与2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知1是种子植物,2是裸子植物,3是被子植物,4是水杉,C正确。
D.蜈蚣是节肢动物,扁形动物和节肢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根据图示中1包含2与3、2包含4、3与2之间是并列关系,可知4是蜈蚣,2是节肢动物,3是扁形动物,1是无脊椎动物,D正确。
故选B。
24. 在下列各分类等级中,生物间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
A. 界B. 纲C. 科D. 种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详解】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因此,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中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 生态系统随着生物种类越丰富往往越稳定
C. 生态系统被破坏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丧失
D. 多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丰富生物的种类
【答案】D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详解】A.生物的性状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也有差异。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正确。
B.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调节能力越强,B正确。
C.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被破坏就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C正确。
D.不适当的引进外来物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本地的生态安全。多引进外来物种,不一定能丰富生物的种类,有可能还能威胁到当地的生物种类,D错误。
故选D。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 50分)
26.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某兴趣小组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进行了探索,据图甲~戊分析动物和植物的生殖发育相关问题:
(1)图示中,属于无性生殖的是_____,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_____(写一条)。
(2)图甲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克隆羊多莉的面部毛色为_____,这是因为_____。
(3)图乙和丁都表示的是_____的发育过程,其最主要的区别是图乙发育经历了_____四个阶段,比图丁多了一个_____(填图中字母)的发育阶段。
(4)葡萄一般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_____。为提高成活率,需要将枝条的下方切成斜面的,其原因是_____。
(5)图戊也是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植物繁殖方法,称作_____:这种繁殖方式成活的关键是使
①与②两部分的_____紧密结合。若①的基因组成为 hh,②的基因组成为 HH,按该方式繁殖,所结果实的果肉基因组成应为_____。
【答案】(1)①. 甲、丙、戊 ②. 有利于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写一条即可)
(2)①. 白色 ②. 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内,多莉羊的细胞核是由白面绵羊提供的
(3)①. 昆虫 ②. 卵、幼虫、蛹、成虫 ③. d
(4)①. 扦插 ②. 增加吸水的面积
(5)①. 嫁接 ②. 形成层 ③. hh
【分析】甲是克隆羊过程、乙是完全变态、丙是扦插、丁是不完全变态、戊是嫁接;a是成虫、b是受精卵、c是幼虫、d是蛹;A是受精卵、B是若虫、C是成虫;①接穗、②砧木,据此回答。
(1)克隆技术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无性生殖。丙扦插、戊嫁接,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乙、丁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2)克隆羊“多莉”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说明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够传递遗传信息,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克隆羊多莉的细胞核是由白面绵羊提供的,因此是白色,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内。
(3)图乙、图丁都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丁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乙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丁中昆虫的发育过程比图乙中昆虫缺少d蛹期。
(4)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葡萄一般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繁殖,这种繁殖方式是扦插。将枝条的下方切成斜面的,增加吸水的面积,能提高成活率。
(5)戊是嫁接,嫁接时应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形成层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使接穗和砧木生长到一起,以确保接穗成活。 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若①的基因组成为 hh,②的基因组成为 HH,按该方式繁殖,所结果实的应为接穗的性状,即基因组成是hh。
27. 如图,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观察鸡卵的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取一枚新鲜鸡蛋,用手掌适度用力握一下,体验卵壳对外力的承受能力,说明该结构具有_____作用;将鸡蛋放在盛有40℃-50℃温水中,会观察到鸡蛋的外壳上有许多气泡冒出,证实了卵壳表面有许多_____存在。
(2)用剪刀将开口处的外层卵壳膜剪破,再用镊子拨开,可以发现该处有小空腔,即图三中的[ ]_____,内有气体,可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用剪刀剪开小空腔下的内层卵壳膜,将卵壳内的物质轻轻倒入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如图二,可以发现卵黄悬浮于卵白中,卵黄的表面有一个小白点,该结构是图三中的[ ]_____,它里面包含着_____,该结构与卵黄膜和[ ]_____共同构成鸡卵的卵细胞。
(4)图三鸡卵中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的结构是_____(填数字)。
【答案】(1)①. 保护 ②. 气孔
(2)4 气室 (3)①. 2胚盘 ②. 细胞核 ③. 6卵黄 (4)1、6
【分析】观图可知:1卵白、2胚盘、3卵壳膜、4气室、5系带、6卵黄、7卵黄膜。
(1)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小气孔,为了证实所观察到的气孔的存在,将鸡卵放在盛有45℃-50℃温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气泡出现。
(2)用剪刀轻轻敲打图一所示鸡卵的钝端,将卵壳敲出裂纹,用镊子小心将敲碎的卵壳和外壳膜除去,会发现该处有气室,气室内有气体,可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3)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2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将来发育成胚胎。鸡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6卵黄、7卵黄膜、2胚盘。
(4)1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具有保护作用。6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28. 甲乙两图均为与染色体相关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 1]是一条染色体,由[2 ]_____和[ 3 ]_____组成,其中_____(填序号)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每条染色体上有_____个[ 3 ],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做_____。
(3)1990年,科研人员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男性性别决定基因,该基因能控制早期胚胎的性腺形成睾丸,从而发育成男性,这说明_____。
(4)图乙中①过程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精子、卵细胞和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_____。
【答案】(1)①. 蛋白质 ②. DNA ③. 3
(2)①. 1 ②. 基因
(3)人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4)①. 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 ②. 23条、23条、23对
【分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上有遗传信息,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图甲中,1表示染色体、2是蛋白质、3是DNA、4是基因。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图乙中①表示睾丸产生精子,②表示卵巢产生卵细胞,③表示受精。
(1)“图甲是染色体“的结构模式图”,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分子组成,DNA是最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放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做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故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3DNA ,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特征相关的片段叫做基因。
(4)图丙中①表示睾丸产生精子,②表示卵巢产生卵细胞,③表示受精,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22条常染色体+X或22条常染色体+Y。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是23对,形成精子和细胞时减半,是23条;当形成受精卵时,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还是23对,保证了子代和亲代遗传的稳定性。
29. 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研究人员用豌豆种子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亲代为圆粒豌豆,子代也有圆粒豌豆,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根据图表中_____组数据分析,可知显性性状是_____。如果用A、a表示控制种子性状的基因,则甲组子一代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
(2)将丙组子一代圆粒豌豆进行播种,经过自花传粉,则子二代胚的基因组成是_____。子二代中,圆粒豌豆所占比例为_____。
(3)豌豆的豆荚有黄色和绿色之分,在遗传学上,它们是一对_____;若豆荚的黄色(B)对绿色(b)为显性,现将豆荚黄色(BB)的花粉授到豆荚绿色(bb)的柱头上,该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是_____,其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_____。
【答案】(1)①. 遗传 ②. 乙、丙 ③. 圆粒 ④. Aa
(2)①. AA、Aa、aa ②. 75%##3/4##
(3)①. 相对性状 ②. 绿色 ③. Bb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子一代为显性杂合体。
(1)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亲代为圆粒豌豆,子代也有圆粒豌豆,这是遗传现象。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乙组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圆粒→子一代出现:皱粒),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皱粒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丙组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皱粒→子一代皱粒消失),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
甲组中,亲代和子一代都有隐性性状(皱粒aa),说明表现为圆粒的子代和亲代都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甲组子一代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Aa。
(2)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子一代为显性杂合体。丙组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皱粒→子一代皱粒消失),因此子一代中圆粒的基因组成是Aa。将丙组子一代圆粒豌豆进行播种,经过自花传粉,即亲一代:Aa×Aa→亲二代:1AA、2Aa、1aa,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可见,子二代胚的基因组成是AA、Aa、aa。子二代中,圆粒豌豆所占比例为75%(或3/4)。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可见,豌豆的豆荚有黄色和绿色之分,在遗传学上,它们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房壁发育成豆荚(属于果实)的果皮,故果皮的颜色由雌蕊的基因组成决定。所以,将豆荚黄色(BB)的花粉(B)授到豆荚绿色(bb)的柱头上,该植株所结豌豆的豆荚颜色与母本一致,是绿色。花粉(B)和子房胚珠中的卵细胞(b)结合形成受精卵(Bb),受精卵发育成胚(Bb)。可见,其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是Bb。
30. 亨廷顿氏舞蹈症是一种家族性遗传病,患者脑部神经细胞退化,导致动作失调,出现不可控制的颤搐,并能发展成痴呆,甚至死亡。研究发现该病的形成与4号常染色体上的HTT 基因有关。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由HTT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知,该基因疾病与性别有关吗?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2)根据亨廷顿氏舞蹈症遗传图谱判断:Ⅰ-1和Ⅰ-2患病,Ⅱ-5正常,说明表现正常是_____性状。
(3)法国医学家研究发现,脑细胞移植对亨廷顿氏舞蹈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治疗效果。你认为这种方法能不能永久性治疗该疾病?_____。
(4)若显性、隐性基因分别用D、d 表示,图中Ⅲ-8的基因组成为_____,若3 和4 再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_____。
(5)现有Ⅰ-1的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生殖细胞各一个,这些细胞中X染色体加起来最多有_____条。
【答案】(1)①. 无关 ②. HTT基因位于4号常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隐性 (3)不能
(4)①. Dd ②. 25%##
(5)3##三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由题干可知,HTT基因位于4号常染色体上,因此该基因疾病与性别无关,理由是HTT基因位于4号常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图可知,Ⅰ-1和Ⅰ-2患病,Ⅱ-5正常,说明表现正常是隐性性状,患病为显性性状,因此异常HTT基因为显性基因。
(3)脑细胞移植对亨廷顿氏舞蹈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这种方法不能永久性的治愈该病,因为脑细胞移植手术虽然给病人带来一个“改善和稳定”的时期,但在这之后,大脑中一些与运动控制相关的功能开始出现退化,这被医生们称为“二次恶化”。
(4)根据第二小题可知,表现正常是隐性性状,患病为显性性状,故Ⅱ-3表现正常,基因组成是bb,一定会将b基因传给Ⅲ-8,但Ⅲ-8患病,则其基因组成为Dd。
Ⅲ-9表现正常,其基因组成为dd,又因为Ⅱ-3是dd,Ⅲ-8基因组成为Dd,故Ⅱ-4的基因组成只能为Dd。若3和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即Dd×dd→Dd(患者):dd(正常)=1:1,即概率为50%。又因为每胎生男生女各为50%,故生一个健康男孩的概率为50%×50%=25%。
(5)I-1男性,性染色体,为XY型,其神经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为体细胞,各含有1条X染色体;其生殖细胞为精子,最多有1条X染色体,最少有0条X染色体。因此这些细胞中X染色体加起来最多有3条。
31. 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20粒花生种子平均分成A、B两组。
②将A、B两组分别种在装有等量的贫瘠土壤和肥沃土壤的大花盆中,然后将两个花盆放在同样的生存环境中,并给予相同的管理和条件。
③收获后观察,比较两个花盆中所结花生果实的大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本实验设计中的变量是_____。
(2)根据花生果实长度统计图分析可知,_____土壤组花生果实的长度平均值较大。
(3)实验过程中,在抽取20粒花生样品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保证花生果实的品种相同、果实长度相近,目的是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
(5)该同学进一步进行了实验,分别从甲品种花生袋和乙品种花生袋中各随机取出30粒花生,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正常培养。待花生成熟后,测定果实的长轴长度,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知,乙品种花生长度的平均值比甲品种花生长,这主要是由_____决定的,这种变异称为_____。
(6)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土壤的肥沃程度##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
(2)肥沃##B (3)保证变量唯一,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①. 遗传物质##基因 ②. 可遗传变异
(6)基因与环境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1)本实验的探究目的是“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是否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同学们“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肥沃程度。
(2)根据花生果实长度统计图分析可知,肥沃土壤或B土壤组花生果实的长度平均值较大。
(3)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过程中,在抽取20粒花生样品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保证花生果实的品种相同、果实长度相近,目的是保证变量唯一,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4)根据实验结果“与A花盆中的花生果实相比,B花盆中的花生果实大且较为饱满”,可以说明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5)该同学进一步分别从甲品种花生袋和乙品种花生袋中随机取出30粒花生,都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正常培养。待花生成熟后,测定果实的长轴长度。由表可知,乙品种花生长度的平均值比甲品种花生长,而不同的品种,其遗传物质会有不同。所以,这主要是由遗传物质(或基因)决定的,这种变异称为可遗传的变异。
(6)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通过以上实验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祖父
祖母
儿子
儿媳
孙子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组 别
甲
乙
丙
亲代性状
圆粒×皱粒
圆粒×圆粒
圆粒×皱粒
子一代性状
圆粒、皱粒
圆粒、皱粒
全部圆粒
品种
甲品种花生
乙品种花生
长轴长度(毫米)
15
14
16
18
22
24
26
28
样品个数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
约16毫米
约 24 毫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理解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