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A4,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在回顾单元所学时,某同学列出了如下关键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你能帮这位同学提炼出这一单元的主题吗?( )
    A.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D. 中华文明的起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黄帝、尧舜禹”和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洞穴中,属于我国洞穴中的祖先。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子,半坡原始居民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子,他们都过定居生活,属于我国定居时代的祖先。黄帝、炎帝和尧舜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他们都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传说中的祖先,C项正确;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的代表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所以提炼主题不全面,排除A项;早期国家的产生为夏商周的建立,排除B项;中华文明的起源提炼出的单元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
    2. 在学习元谋人这一知识点时,某同学记住了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也记住了他们的发现地——云南省元谋县,但却想不起来他们的距今年代了,你能帮他一下吗?( )
    A. 距今300万年左右B. 距今约170万C. 距今约3万年D. 距今约1万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元谋人”和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项正确;元谋人距今约170万,A项时间为距今300万年左右,说法不正确,排除A项;题中问元谋人距今年代,元谋人距今约170万,C项时间不正确,排除C项;元谋人距今约170万,D项时间为距今约1万年,说法不正确,排除D项。故选B项。
    3. 在学习北京人这一知识点时,某同学非常好奇,为什么我们说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呢?你能从化石与考古发现的角度帮他解惑吗?( )
    A. 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烧石
    C.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了近10万件石器
    D.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灰烬堆积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为什么我们说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呢?”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灰烬堆积层”反映了北京人会长时间保存火种,D项正确;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反映了北京人的存在,排除A项;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烧骨和烧石,反映了北京人会使用火,不能反映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排除B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了近10万件石器,反映了北京人会使用石器,排除C项。故选D项。
    4. 化石发掘与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那么下面这件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A. 山顶洞人居住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B. 他们过集体生活
    C. 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已基本相同D. 他们有审美观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化石发掘与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和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故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的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D项正确;山顶洞人居住在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不符合遗址发掘的装饰品的题意,排除A项;他们过集体生活不符合遗址发掘的装饰品的题意,排除B项;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已基本相同不符合遗址发掘的装饰品的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5. 中国是农业大国,有悠久的农业生产史,那么你知道原始农业产生的重大意义吗?( )
    A. 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B. 远古先民开始定居生活
    C. 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D. 中国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出现后很快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生产部门。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的物质基础。因此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A项正确;定居生活是原始农业的产生的标志之一。排除B项;原始农业的产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因此并不能看做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排除C项;一般认为,金属工具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国家的形成是促使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三大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
    6. 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列出了如下关键词: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那么现在你知道他学习的人物了吗?( )
    A. 炎帝B. 黄帝C. 蚩尤D. 炎帝和黄帝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在阪泉之战中大败炎帝,战后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故他学习的人物是炎帝和黄帝,D项正确;炎帝属于某位同学学习的人物,过于片面,排除A项;黄帝属于某位同学学习的人物,过于片面,排除B项;蚩尤不属于人文初祖,排除C项。故选D项。
    7.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的事迹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 艰苦奋斗精神B. 无私奉献精神
    C. 爱国主义精神D. 民族主义精神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史记》记载大禹为了治水,曾13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从此他无私奉献,舍家为民的事迹为人所传颂,B项正确;ACD项与“三过家门而不入”不符,排除。故选B项。
    【点睛】
    8. 尧舜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尧帝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紧接着的舜帝制定刑法,完善制度,大禹更是贡献巨大,采用疏导的方法解决了水患。你知道这三位首领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承首领之位的吗?( )
    A. 禅让制B. 世袭制C. 战争夺取D. 联盟推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首领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承首领之位”和所学知识可知,舜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在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以贤能为标准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A项正确;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排除B项;战争的手段夺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禅让是自上而下让贤,联盟推举是自下而上推选,排除D项。故选A项。
    9.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你知道它的建立时间吗?( )
    A. 公元前770年B. 公元前1046年C. 约公元前1600年D. 约公元前2070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D项正确;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排除ABC项。故选D项。
    10.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中关于商朝的诗句。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是哪位商王把都城迁到殷地的吗?( )
    A. 汤B. 盘庚C. 商纣王D. 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政治动乱和水患,商朝前期多次迁都,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人把商朝又称为殷朝,B项正确;商汤为商朝第一任君王,排除A项;商纣王为商朝末代君王,排除C项;桀为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夏朝的末代国君残暴,商朝的首领吊民伐罪(古书中称之为革命);商朝的末代君主残害人民,周武王吊民伐罪,最终牧野决战,灭商建周。之后他定都于哪里?( )
    A. 阳城B. 亳C. 镐京D. 洛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周武王吊民伐罪,最终牧野决战,灭商建周”所学知识可知,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C项正确;大禹在阳城修建城池,传说中禹的都城,排除A项;商都城建立在亳,排除B项;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同学在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夏商西周的历史。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都以残暴统治著称,都属于暴君,故选B。
    13.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A. 公元前8世纪前期B. 公元前8世纪后期C. 公元前9世纪前期D. 公元前9世纪后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千百位数加1,十位数不变。公元前841年为公元前9世纪。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年代越早,而公元后的时间正好相反,十位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早,越大年代越晚。所以公元前841年是公元前9世纪后期,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 技术的进步,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原始社会属于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则属于青铜时代,从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青铜器为代表的灿烂文明,当时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下面这四幅图片所展示的青铜器中,哪个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A项正确;四羊方尊,巧夺天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排除B项;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排除C项;毛公鼎约重34.5kg公斤,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一件,排除D项。故选A项。
    15. 1899年清代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这种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一下子把我国有文字的可考的历史上溯到了哪一朝代?( )
    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甲骨文出现在商朝,不是夏朝,排除A项;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但不是最早的,排除CD项。故选B项。
    16.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 《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再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冶炼工艺,排除A项;铁制农具是耕地的,排除B项;土地私有制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故选C项。
    17. 春秋时期,周天子衰微,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诸侯争霸的原因吗?( )
    A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B. 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西周制度遭到破坏D. 春秋时期民族间矛盾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涌现出齐桓公等霸主,B项正确;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势力崛起,竞相称霸,导致社会动荡不安,A项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A项;西周制度遭到破坏不是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诸侯争霸不是民族间的矛盾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18. “南蛮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这是春秋时期的史书对于当时中国情况的记载,意思是说周边的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迁徙,与中原的诸夏(汉族的前身)进行了长期的交往和争斗。学过历史后,你知道此事的后续吗?( )
    A. 齐桓公最先称霸B. 楚庄王问鼎中原
    C. 大规模民族交融D. 步兵成独立兵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春秋争霸的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C项正确;齐桓公、楚庄王的称霸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B项;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下图为兴修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它被誉为分疏治水的成功典范,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 )
    A. 长城B. 都江堰C. 灵渠D. 大运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示意图中的信息:“内江、外江、宝瓶口、飞沙堰”可知,这是都江堰的构成部分,都江堰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此项工程是一项大型综合水利工程,规模大,综合效益高,历史悠久,同时都江堰作为当时的先进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B项正确;A、C、D三项与“内江、外江、宝瓶口、飞沙堰”不符合,排除。故选B项。
    2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及时回顾总结,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好方法。某位同学经过这段历史学习后所做的总结如下:“大禹建夏国家立,商朝甲骨传文字,西周分封扩疆土,春秋诸侯争霸业”,你能帮他拟定一个总结的主题吗?( )
    A. 早期国家的建立B. 人类文明的起源
    C. 社会变革的发生D. 统一国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大禹建夏”是指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商朝甲骨文属于成熟的文字,“西周分封扩疆土”是指开创了成熟的政治制度,“春秋诸侯争霸”说明各争霸国多是相对强大的国家政权。综合以上分析,夏、商、周(包括西周、东周)都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人类文明的起源比材料中提到的朝代时间更早一些,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社会变革的信息,排除C项;夏、商、周、春秋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
    21.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话变迁】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原始居民:图一:北京人 图二:河姆渡居民
    制作方法:图一打制; 图二:磨制。
    (2)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人物: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4)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5)原因: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始居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石器,图二是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骨耜。
    制作方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的生产工具石器,是采用打制方法制作的;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工具骨耜,是采用磨制方法制作的
    【小问2详解】
    反映:根据图一和图二和所学知识可知,从打制工具到磨制工具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小问3详解】
    人物:根据图三和图四可知,图三碳化的稻种,反映了河姆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图四粟种,反映了半坡人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原始居民。所以,图三:河姆渡居民;图四:半坡居民。
    【小问4详解】
    说明:根据图三和图四和所学知识可知,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我国在半坡和河姆渡居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的农耕生活。
    【小问5详解】
    原因:根据《易经》中“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和所学知识可知,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包括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饲养家畜、建造房屋等。
    22. 历史学习有一些基本的方法,其中学会阅读至关重要。
    【阅读文本结构】
    (1)以上文字言简意赅地介绍了西周分封制。请将语句对应的序号分别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周王分封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
    周王分封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
    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受封者的“义务”是:______________。
    分封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下列哪个历史问题?( )
    A.周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
    B.早期国家是如何诞生的;
    C.周王如何加强皇权;
    材料:“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3)据材料,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答案】(1)周王分封的“对象”是:③;周王分封的“依据”是:②;受封者的“权利”体现在:④和⑥;受封者的“义务”是:⑤;分封的“目的”在于:①。
    (2)A。 (3)作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解析】
    【详解】(1)周王分封的“对象”: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故选③项;周王分封的“依据”: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分封是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进行分封,故选②项;受封者的“权利”:根据材料可知,周王授予受封者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故选④项和⑥项;受封者的“义务”:根据材料可知,受封者需要向周王进献佛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故选⑤项;分封的“目的”: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分封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故选①项。
    (2)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即周天子与诸侯国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并没有体现早期国家是如何诞生的,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西周的分封制并没有体现如何加强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A项。
    (3)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23.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答案】(1)技术:铁制农具和牛耕。
    阶级:地主阶级。
    (2)地理位置最东:齐国。
    最南:楚国。
    (3)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基础。(内容答出2条即可)
    (4)称为:百家争鸣。
    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解析】
    【小问1详解】
    技术:根据材料一图一“铁制农具”和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铁制农具和牛耕。
    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兴起。
    【小问2详解】
    地理位置最东、最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其中,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齐国。最南的是楚国。
    【小问3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记述的是商鞅变法。
    措施:根据材料三“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可知,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作用为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奠定基础。(内容答出2条即可)
    【小问4详解】
    称为:根据材料四“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和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百家争鸣”。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关试卷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A4,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