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海珠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26,81, 11,57,94,31,5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
1 .(3 分) 身高 1.6m 的小明站在单杠下,如图所示,对单杠高度最合理的估计是 ()
A .1.8mB .2.0mC .2.4mD .3.0m 2 .(3 分) 以下镜片属于凹透镜的是 ()
A . B . C . D .
.(3 分) 如图所示,滑翔机与飞鸟在空中滑翔,飞行员坐在滑翔机上静止不动,以座椅为参照物,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鸟肯定是运动的
B .飞鸟肯定是静止的
C .飞行员肯定是运动的D .飞行员肯定是静止的
.(3分) 如图所示,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没有光屏,该像是虚像
B .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C .王亚平与她的像在水球的异侧
D .若王亚平逐渐远离水球,她的像会逐渐变小
.(3 分) 甲、乙、丙三个实心固体,其中 V 甲=V 乙 、V 丙=2V 甲 ,三者的质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密度等于丙的
B .乙的密度小于丙的
C . 甲和乙是不同物质做成的
D . 甲和丙是同种物质做成的
6.(3 分) 单独用UVC 紫外线直接照射 100 元人民币时,人民币上出现“100”字样的萤光, 再用UVC 紫外线灯照射石英玻璃,人民币上也出现“100”字样的萤光 (如图甲所示); 而将石英玻璃换成普通玻璃,还是用图甲的方式照射,人民币不会出现萤光,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 .普通玻璃可有效阻碍 UVC 紫外线的传播
B .UVC 紫外线能识别人民币的真伪
C .100 元人民币上有荧光物质
D .人民币发出的萤光是紫外线
7.(3分) 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下落时运动员的 v ﹣ t 图象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开伞前,运动员的速度不断在增大
B .开伞后,运动员的速度不断在减小
C .下落过程,任意相同时间内运动员运动的路程都不相等
D .下落过程,运动员最大速度不超过 60m/s
.(3 分) 质量相同的铅、铜分别制成体积相同的金属球 (已知: ρ铅>ρ铜 ) ,则 ()
A .铅球肯定是实心的B .铅球肯定是空心的
C .铜球肯定是实心的D .铜球肯定是空心的
.(3 分) 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泥地上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 月光看作平行光) 走,地面发亮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面发暗的是水。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
A .水面主要发生镜面反射
B .水面主要发生漫反射
C .泥地表面主要发生镜面反射
D .泥地表面没有反射光
10.(3 分) 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f 甲>f 乙>f 丙 ,如图所示,用乙透镜进行实验,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等于它两倍焦距时,光屏上成清晰的等大、倒立的像,用甲、丙透镜
进行实验时,只把透镜放在乙透镜原来的位置,不改变物距,前后移动光屏,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B .用甲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正立放大的像C .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缩小的像D .用丙透镜实验,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9 60
11 . ( 6 分 ) 如 图所示 , 示波器记录 了 甲 、 乙两物体振动发 出 的 响亮 的声音。
频率较大的是的声音 (选填“甲”、“乙”)。
) 人类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据此判断:人类能听到的声音 (选填“甲”、“乙”、“甲和乙”)。
12.(6 分) 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直杆 AB;光线 c 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它是一条射向平面镜的光线 a 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 b 再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光线 a、
b 在图中没有画出)。请画出:
) 直杆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B'。
两条光线 a 、b。
13.(6 分) 下表记录了空气中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声速数据,根据表格完成:
- 10
10
30
50
10%
325.05
337.26
347.64
356.81
30%
325.09
337.39
348. 11
358. 19
50%
325. 11
337.52
348.57
359.57
当空气湿度为 30% 、温度为 30℃时,声速 v =m/s 。当空气湿度为 70% 、温度为 20℃时,声速可能为m/s。
归纳“温度为 30℃时,空气中的声速与湿度的关系”:。
如图表示了温度均为 50℃ ,湿度在 70%和 9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 s ﹣ t 图象。其中: 甲图线表示所在环境的湿度为。
14.(6 分) 如图所示,水面下有灯 S ,a 是 S 发出的光线,b 是 a 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 SO 是另外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可能是(选填“1”、“2”), 判断的依据是:。图中垂直水面的入射光线 c 对应的入射角∠i=° ,请在图中画出光线 c 射出水面后的光路。
15.(3 分) 如图所示,一根放在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折断。小璟的操作可以判断这根筷子到底有没有折断,小璟的操作是:。
16.(8 分) 如图所示,小洁用凸透镜 (相当于眼球) 和光屏 (相当于视网膜) ,模拟出有某种眼疾的眼睛看近处物体 S 时的示意简图。
70%
325. 14
337.63
349.03
360.94
90%
325. 17
337.78
349.49
362.31
图 1 模拟的是眼 (选填“近视”、“远视”) 的成因。
图 2 模拟眼睛戴上 A 透镜 (图中用粗线表示) 后,S 能在光屏上成像,其中,光线
d 是光线 a 经过 A 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①A 透镜是(选填“凸”、“凹”) 透镜。
②图 2 已画出光线 c 到达光屏的光路图,请画出光线d 经过透镜后到达光屏的光路图。
通常把透镜焦距 f 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则Φ=(根据定义写出表达式),若某透镜焦度为 2m ﹣ 1 ,则其焦距 f=m。
17.(8 分) 苏炳添在奥运百米半决赛的跑道上,以 9.83s 的成绩创造新的国家记录。小张坐飞机从北京起飞, 以约 560km/h 的平均速度飞行约 3.5h 后,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求:
苏炳添在该场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飞机大约飞行的总路程。
18.(8 分) 如图所示,弯管内有一段体积为 0.2cm3 的水柱,水林哥把弯管的一端穿过胶塞, 塞紧在烧瓶中,使得空气不泄漏 (已知水的密度: ρ=1.0g/cm3 )。
(1) 1.0g/cm3 =kg/m3。(2) 求:管中水柱的质量。
) 把瓶子放在电梯中,当电梯匀速下行的过程中,水林哥发现弯管中的水柱慢慢向左
移动。由此判断:在此过程中,瓶中被密封空气的密度(选填“变小”、“不变”、“变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9.(9 分) 人的心脏与拳头大小相当,请你利用图中的器材以及一瓶足量的水,帮助小明设计一个实验:利用他的拳头粗略测量他心脏的体积。(已知水的密度为ρ)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 心脏体积 V 的表达式:V=(用已知条件和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021-2022
3
1.【解答】解:图中单杠的高度约是人身高的 1.5 倍,人身高约 1.6m ,故单杠高度约 2.4m。故 ABD 错误,C 正确。
故选:C。
.【解答】解:如图,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是 ABC ,即为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是 D, 即为凹透镜。
故选:D。
.【解答】解:AB 、滑翔机与飞鸟在空中滑翔,飞行员坐在滑翔机上静止不动,如果滑翔机与飞鸟的速度和方向相同,则以座椅为参照物,飞鸟是静止的;如果滑翔机与飞鸟的 速度和方向不同,则以座椅为参照物,飞鸟是运动的,故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故 AB 错误;
CD 、滑翔机与飞鸟在空中滑翔,飞行员坐在滑翔机上静止不动,以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飞行员肯定是静止的,故 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4.【解答】解: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 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 2 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与王亚平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其应用相当于照相机,如果王亚平距离水球更远一点,物距变大, 像距变小,像变小;综上所述,A 错误,BCD 正确。
故选:A。
5 .【解答】解:由图可知,质量关系 m 甲=2m 乙=m 丙 ,体积关系:V 甲=V 乙 、V 丙=2V 甲,
依据密度公式得:;,则ρ乙=ρ丙 ,
即乙和丙是同种物质做成的, 甲和乙是不同物质做成的。
可见,ABD 错误,C 正确。故选:C。
【解答】解:(1) 通过上面的探究可知紫外线照射可使荧光物质发光,当用普通玻璃挡住紫外线的传播路径时,另一侧的荧光物质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透过普通玻璃,故 A 说法正确;
)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故 B 说法正确;
钞票上的 100 字样上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它可以发光,故 C 说法正确; ( 4) 人眼可以看见 UVC 紫外线照射时人民币发出的萤光,但是人眼是看不见紫外线的, 所以人民币发出的萤光不是紫外线,故 D 说法不正确。
故选:D。
【解答】解:A 、由图像可知,大约在 15s~38s 时间内速度不变,运动员做匀速运动,故
A 错误;
B 、由图像可知,开伞后运动员速度减小,大约小于 10m/s 时匀速运动,故 B 错误;
C 、下落过程中有加速下落、匀速下落和减速下落,所以在相等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不相等,故 C 错误;
D 、由图像可知,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不超过 60m/s ,故 D 正确。
故选:D。
.【解答】解:两个球的密度关系是: ρ铜<ρ铅;
由ρ= 可知,两个球中铜、铅的体积关系为:V 铜>V 铅;
因为两球体积相等,则材料体积小的一定是空心的,则铅球一定空心。 故选:B。
.【解答】解:
) 当人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亮,而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眼睛的光较少,所 以地面看起来较暗。
) 当人背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的镜面反射,没有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水面看起来较暗,而地面反射的是漫反射,总有一部分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地面看起来较亮 ;综上所述,A 正确。
故选:A。
【解答】解:AB 、用甲透镜实验, 由于 f 甲>f 乙 ,此时的物距要小于二倍焦距;若物距
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物距等于一 倍焦距,此时凸透镜不成像;若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 在光屏上,故 AB 错误;
CD 、用丙透镜实验, 由于 f 乙>f 丙 ,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9 60
【解答】解:(1) 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振动的次数多,则乙的频率较大;
(2) 甲在 0.02s 内振动了 2 次,频率为=100Hz;乙在 0.02s 内振动了 3 次,频率为 =150Hz;人类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z ﹣ 20000Hz ,这两类声音人都能听到。
故答案为:(1) 乙;(2) 甲和乙。
【解答】解:(1) 先作出端点 A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 ,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直杆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 2 ) 根据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画出反射光线b ,入射
光线 b 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反射点,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 a 。如图所示:
【解答】解:(1) 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当空气湿度为 30% 、温度为 30℃时,声速 v =
348. 11m/s ;当空气湿度为 70% ,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 20℃时,声速要介于 337.63m/s 和 349.03m/s 之间,声速可能为 340.00m/s;
) 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为 3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
观察图像可以发现甲图线对应的速度大,通过对比表格可以发现温度均为 50℃,湿度在 70%和 90%时,声速增加,所以甲图像对应的湿度为 90%。
故答案为:(1) 348. 11;340.00;(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3)
90%。
【解答】解: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 角的减小而减小。如图所示,a 是 S 发出的光线,b 是 a 射出水面后的折射光线,SO 是另外一条射向水面的光线, 由图可知,SO 光线的入射角小于 a 光线的入射角,所以 SO 光线折射后的折射角应该小于 b 光线的折射角,所以其对应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1;判断的依据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光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入射角为 0°,所以图中垂直水面的入射光线 c 对应的入射角∠i=0° ,经水面后传播方向不变,故光线 c 射出水面后的光路如下图所示:
【解答】解:水中筷子看起来在水面处向上“折断”是光的折射引起的;小璟的操作是: 把筷子从水中取出,观察筷子是否折断。
故答案为:把筷子从水中取出,观察筷子是否折断。
【解答】解:(1) 由图 1 可知,光线会聚到视网膜的后方,这应该是模拟远视眼的成因; (2) ①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折射能力弱,所以要配戴凸透镜;
②经 过 光 心 的 光 线 ,传 播 方 向 不 变 ,答 案 如 图 :
=
(3) 因为透镜焦距 f 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则Φ=,若某透镜焦度为 2m ﹣ 1 ,Φ=
2m ﹣ 1 ,则其焦距 f=0.5m。
故 答 案 为 :(1)远 视 ;(2)①凸 ;②
【解答】解:(1) 苏炳添在该场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v= =
;(3) 0.5。
≈10.2m/s;
(2) 已知飞机飞行的速度 v ′=560km/h ,飞行时间 t ′=3.5h,
由 v =可知飞机大约飞行的总路程为:s ′=v ′t ′=560km/h×3.5h=1960km。答:(1) 苏炳添在该场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10.2m/s;
) 飞机大约飞行的总路程为 1960km。18.【解答】解:(1) 1.0g/cm3=1.0×103kg/m3;
( 2) 管中水柱的质量为:m=ρV=1.0g/cm3 ×0.2cm3=0.2g;
把瓶子放在电梯中,当电梯匀速下行的过程中,由于随着海拔的降低,大气压升高, 弯管中的水柱慢慢向左移动,管内气体体积变小,而质量不变,由ρ= 可知,密度变大。
故答案为:(1) 1.0×103;(2) 0.2g;(3) 变大;弯管中的水柱慢慢向左移动,管内气体体积变小,而质量不变,由ρ= 可知,密度变大。
19.【解答】解:(1) 本题的目的是测出心脏的大小,但是因心脏大小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我们应当围绕“人的心脏与拳头大小相当”这一条件来间接求得。这样,我们就可以将 实验目的从不可行的“测量心脏大小”转化为“测量拳头的大小”。
) 由题中给出的器材可知,我们要利用排水法来求得拳头的大小,但是题中没有给出直接测量体积的器材,而是给出了测量质量的器材,所以我们要根据质量或力与体积 的关系来设计实验,具体过程为:在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 (保证淹没拳头时拳头不接触水槽底部且水不溢出);将水槽放在电子秤上测出水槽与水的总质量 m1;将拳头淹没与水中 (不要接触要水槽底部) ,读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 m2 ,然后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阿基米德原理列式:(m2 ﹣ m 1) g=ρ水 gV 排 ,即拳头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 。
因拳头全部浸在水中,则拳头的体积为 V=V 排 =。
故答案为:(1) 测量小明拳头的体积。(2) 在水槽中注入适量的水 (保证淹没拳头时拳头不接触水槽底部且水不溢出);将水槽放在电子秤上测出水槽与水的总质量 m1;将拳
头淹没与水中 (不要接触要水槽底部),读出此时电子秤的示数 m2 。(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越秀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天河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荔湾区】21-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