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对太阳及其活动的探测从未停歇,下图为2018年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绕日飞行(计划6年绕日24圈)部分轨道示意图,四个大圆为近日行星轨道。图中金星有着主要由CO₃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表面温度高达460℃。完成下面小题。
    1. 对该探测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可穿过小行星带近距离拍摄照片B. 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
    C. 可探测黑子及整个太阳活动周期D. 能探测到日冕层的的太阳风活动
    2. 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是因为( )
    A. 气温过高B. 气温过低C. 体积过大D. 大气层过薄
    3. 以下属于类地行星的还有( )
    A. 月球B. 土星C. 水星D. 天王星
    【答案】1. D 2. A 3. C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风是指从太阳大气的日冕层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该宇宙飞船可以探测到日冕层的太阳风活动,D正确;该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而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公转轨道之间,A错误;同理,该探测器的飞行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以内,故不可能观测到地球从日面经过的情景,B错误;该探测器计划飞行6年,而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不能完整观测太阳活动周期,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金星表面的温度高达460℃,远高于地球,故可知金星表面温度过高就应是金星上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A正确,B错误;金星的体积并不小,与地球体积较为接近,C错误;金星有着主要由CO₃组成的浓密的大气和云层,金星的大气层较厚,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类地行星是指物理、化学性质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C正确;月球是卫星,土星为巨行星,天王星为远日行星,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
    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地内行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后“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4. “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 )
    A. 金星、木星B. 水星、金星C. 火星、木星D. 金星、火星
    5.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
    A. 温度相对较低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 出现在太阳内部D. 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凌日”现象是指地内行星圆面经过日面,且地内行星、地球、太阳处于同一直线,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就可以看到一个小黑洞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是地内行星,B正确;木星、火星均不是地内行星,AC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温度比太阳光球层的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看起来像一些暗色的斑点,A正确,C错误。太阳活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B错误。太阳活动一般以11年为一个周期,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太阳大气层,其结构主要有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对应出现的太阳活动类型有: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周期为11年。
    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
    A. 西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长三角地区D. 华北地区
    7. 下列现象与太阳对地球造成的影响相关的是( )
    ①岩浆喷发②“磁暴”现象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④水的运动⑤树木生长⑥干扰有线电话接听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②④⑤
    【答案】6. A 7. D
    【解析】
    【6题详解】
    太阳能光热电站主要需要充足太阳能资源,我国下列地区中,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最适宜建大型太阳能光热电站, A 正确。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华北地区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太阳辐射较西北地区少, BCD 错误,故选 A 。
    【7题详解】
    ②”磁暴”现象是由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磁场造成的,④水的运动是太阳辐射推动的,⑤树木生长是太阳光为树木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D 正确。①岩浆喷发和③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是由地球内能作用形成的,与太阳对地球影响关系不大,太阳活动干扰的是无线电短波通讯,不能干扰有线电话接听,⑥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宾市的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
    A. Ⅱ圈层B. Ⅳ圈层C. 莫霍界面以下D. 古登堡界面以下
    9.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 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 Ⅲ圈层空间分布不均
    C. Ⅱ圈层是地核D. Ⅳ圈层为液态物质
    【答案】8. A 9. D
    【解析】
    【8题详解】
    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陆地,震源深度为16千米,由此判断,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壳之中,II圈层属于地壳。故A项正确;图中IV圈层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B项错误;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C项错误;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D项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I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故A项错误;图中显示,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故B项错误;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故C项错误;图中显示,IV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波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往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
    当地时间2020年1月3日,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一座火山爆发,喷发的灰烬直冲约6096米的高空,甚至可能达7315米,引发航飞警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下列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上部是软流层
    11. 火山灰满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为岩石圈,AB错误;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这四个密不可分的圈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C正确;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圈是制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A错误;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C错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圈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类型可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其中,岩浆岩、变质岩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 )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
    13. 地层④~①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 海生无脊椎——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
    B. 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
    C. 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鱼类、两栖类动物
    D. 爬行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海生无脊椎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恐龙主要在中生代时期活动,在古生代之后出现,古生代地层中不可能存在,①错误。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大量繁殖,②错误。鱼类在古生代中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古生代地层中可见其大量化石,③正确。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主要活动在元古宙和古生代早期,在古生代化石中也可看见三叶虫化石,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地层④~①为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裸子植物化石-恐龙化石,主要的地质时期经历了从古生代早期到中生代,在此时期动物所经历的演化过程为无脊椎动物时代(三叶虫)-鱼类时代-两栖类时代-爬行时代(裸子植物和恐龙), 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点睛】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以后又依次出现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14.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
    A. 总体比较寒冷B. 总体比较湿润C. 冷暖干湿交替D. 温暖干旱明显
    15. 在图示甲时期( )
    A. 被子植物繁盛B. 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 海平面高于现代D. 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答案】14. D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恐龙繁盛时期是中生代,由图可知,图示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全球降水较少,即全球温暖干旱明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被子植被繁盛的时代是新生代,A错误;结合图示可知,甲时期温度较低,降水较多,可能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甲时期温度比现代低,冰川面积大,海平面低于现代,C错误;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晚期,没有人类出现,不会出现农作物,D错误。故选B。
    【点睛】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中生代代表性的动物是恐龙,所以也称为恐龙的时代。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 )
    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
    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17. 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 )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
    【答案】16. A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图示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对河道两岸的冲刷与堆积。排除②③,选择①④,故选A。
    【17题详解】
    在河流弯曲处,受水流的冲刷,凹岸河床较深、较陡,而凸岸往往形成河漫滩,即河床较浅、较缓。由此可以推出T位于凹岸,P位于凸岸,因此排除②④,选择①③,故选C。
    【点睛】平直河段看地转偏向力,弯曲河段看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下图示意某地常见的地貌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形成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 )
    A. 风化作用B. 风力侵蚀C. 板块张裂D. 流水溶蚀
    19. 该地地面可能发育的地貌有( )
    ①洼地②峰林③石柱④石笋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0. 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②地表水丰富,生产生活供水充足
    ③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④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A. ①③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8. D 19. A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此处有钟乳石,钟乳石为典型的喀斯特景观。此天窗的形成过程:地表水沿岩层裂隙不断向下溶蚀、侵蚀形成落水洞,地下溶洞不断扩大,顶部不断坍塌,最终形此景观中的天窗。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石笋、石幔属于地下喀斯特景观。①②属于地面喀斯特,③④属于地下喀斯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题详解】
    该地貌地区处于石灰岩地区,地形起伏大,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适合发展种植业,①错;石灰岩分布区岩石裂隙发育,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易下渗,因此地表水缺乏,②错;地貌景观丰富独特,适合发展旅游业,③正确;地表破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④正确。C正确。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地表喀斯特景观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溶丘、峰丛、峰林、孤峰、溶蚀洼地、溶蚀平原等。地下喀斯特景观主要有:溶洞、地下暗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下面小题。
    21. 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
    A. 氩气B. 臭氧C. 氧气D. 氮气
    22.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
    A. 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B. 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 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 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干洁空气中氮气(N2)约占78%,氧气(O2)约占21%,比例最大的是氮气,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A正确;臭氧层破坏主要与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有关,B错误;矿物燃料对于氮气增加作用不大,且大气的反射作用与云层和较大颗粒尘埃有关,与氮气较小,C错误;跟水汽含量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短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23. 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晴朗的天气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差,太阳辐射吸收快、散失快,所以昼夜温差大,A、C错误;海洋和陆地相比,海洋的比热容大,升温慢、降温慢,昼夜温差小,所以温差最小的是多云天气下的海洋表面。B错误,D项正确。故选D。
    【点睛】晴朗的陆地上空,云层少,太阳辐射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所以昼夜温差大,典型地区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所以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段的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24. 下列判断①地风向正确的是( )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25. 若该图表示的是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分布状况,则( )
    A. 甲形成阴雨天气B. 甲地气流上升,乙地下沉
    C. 甲气温比乙地高D. 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图中甲处气压高于乙处,水平气压梯度力从甲指向乙。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近地面风向有一个向右不超过45°夹角,结合图中指向标可判定①地风向为东北风。故C正确,A、B、D错误。
    【25题详解】
    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甲处为高压、乙处为低压。高压区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大;低压区,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A、B错误,D正确。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高压,反之近地面形成低压,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气温比乙地低,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如何利用等压面判定气压高低,牢记“相对于水平面,高压区等压面向上拱起,低压区等压面向下弯曲”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6. 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风向的箭头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风向判读。
    读图可知,风都是由高压指向低压,AB错误;南半球风往左偏,结合题中图可知C正确。
    下图示意植被对河流流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7. 与无植被的流域相比,有植被的流域( )
    A. 洪峰流量提前B. 洪峰流量推迟C. 洪水期流量大D. 枯水季节流量小
    28. 图中说明有植被覆盖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是( )
    A. 蒸发量不变B. 下渗量减少C. 地表径流减少D. 地下径流减少
    【答案】27. B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由图甲可知,植被可以调节洪峰,无植被的流域河流洪峰流量大,集中程度高,洪峰形成快、消退快,有植被的流域,河流洪峰流量小,洪峰形成和消退时间长,径流量变化较缓慢。由图乙可知,植被影响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植被可以削减洪水季节洪峰量,增大枯水季节径流量,从而使洪水期与枯水期流量差异变小,流量季节变化平缓等。洪峰流量推迟,A错误,B正确;洪水期流量小,C错误;枯水季节流量大,D错误。故选B。
    【28题详解】
    植被的蒸腾作用会使水汽蒸发量增加,A错误;植被枝叶和凋落物会截留部分降水,减缓汇水过程,使地表径流总量减少,C正确;植被会加大地表水的下渗,B错误;地表水的下渗加大,地下径流增加,D错误。故选C。
    【点睛】水循环环节包括:蒸腾、增发、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城市内涝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部分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城市产生内涝的原因有( )
    ①a过大②b变小③c增大④d受阻
    A. ①④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0. 下列能有效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措施有( )
    ①铺设透水砖②加强雨水回灌③保护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绿地面积
    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分析,图中a为降水,b为蒸发蒸腾,c为下渗,d为地表径流,e为地下径流。由材料可知,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现象,因此其原因应为a过大、d受阻,城市硬化地面多,下渗减少,蒸发对城市内涝形成影响不大,②③错误,①④正确,故选A。
    30题详解】
    采用透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①正确;加强雨水回灌,可以提高地下水位,但不能防御内涝,②错误;保护天然池塘、河道和扩大绿地面积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对径流的调节能力,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31. 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
    A. 密度、盐度、温度B. 密度、温度、盐度C. 温度、盐度、密度D. 盐度、温度、密度
    32. 大洋表层海水( )
    A. 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B. 温度随纬度升高而升高
    C. 密度与温度呈正相关D. 密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33. 受海水温度影响( )
    A. 渤海海域大力发展热带鱼类养殖B. 南海海域结冰期比东海长
    C. 三亚海滨浴场开放时间比大连长D. 潮汐发电量夏季大于冬季
    【答案】31. A 32. A 33. C
    【解析】
    【31题详解】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故表层海水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③表示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受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副热带海域降水少、蒸发旺盛,盐度高,故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域向低纬和高纬方向递减,②表示海水盐度。表层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有关,其中表层海水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赤道附近的低纬度海域温度较高,密度较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海域,水温较低,密度较大,故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①表示海水密度。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③依次表示海水的密度、盐度、温度,故选A。
    【3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副热带海域盐度最高,A正确;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密度大致随纬度升高而增大,BCD错误。故选A。
    【33题详解】
    渤海海域地处温带海域,不适合发展热带鱼类养殖,A错误。南海海域位于热带地区,海水不结冰,B错;三亚海滨浴场所在纬度比大连低,海水温度更高且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更小,所以三亚开放时间比大连长,C正确;潮汐受日月地之间的引力影响,与季节关系不是很大,D错。故选C。
    【点睛】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冷热状况,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从垂直分布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从水平分布看,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相同纬度海洋表层的水温大致相同。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水盐度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35. 图示区域海水盐度特征说明长江入海径流( )
    A. 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B. 使入海口附近海水盐度整体降低
    C. 携带大量盐类入海提高海水盐度D. 使入海口附近盐度高于大洋平均
    【答案】34. D 35. B
    【解析】
    【分析】
    【34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该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海域夏季的表层海水盐度等值线分布图。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说明海水盐度越高,从图可以看出丁地数值最大,盐度最高,故选D。
    【35题详解】
    由图可知,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等值线向外凸出,说明长江入海径流量大,使入海口附近海域的盐度降低,B正确、C错误。搬运泥沙堆积在河口形成三角洲与图文信息无关,A错误。使入海口附近盐度低于大洋平均,D错误。故选B。
    【点睛】盐度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讲,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是海水有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1、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2、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3、河口地区陆地径流注入越多,盐度越低;4、暖流流经海区蒸发量偏,,盐的溶解度也偏大,则盐度偏高。当然,地理中的某些海区的盐度变化,需要将以上几条综合起来考虑。例如:盐度最高的海域并不在降水最少的极地地区,而是在降水偏少、蒸发偏大、河流注入也少的副热带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并不中降水最多的赤道附近,而在降水丰富、蒸发较小、河流注入较多的波罗的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
    A.黏土 砾石 粉砂 B.粉砂 黏土 砾石
    C.砾石 粉砂 黏土 D.砾石 黏土 粉砂
    (4)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____
    A. B.
    C. D.
    (5)上图所示地貌从成因上讲属于_____________地貌,从气候角度该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地区,图中迎风坡为_______。(填字母)
    【答案】 ①. 洪(冲)积扇 ②. 三角洲 ③. 堆积 ④. B ⑤. A ⑥. C ⑦. B ⑧. 沙丘 ⑨. 西北 ⑩. a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考查内容较为基础,属于识记内容,需要注意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1)根据图中的地貌形态以及位置可知,甲为冲积扇(或称洪积扇),乙为三角洲,两者均属于河流的堆积地貌。
    (2)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丙图中,B在河流出山口,A在河流入海口。
    (3)图甲中A位于冲积扇顶端,B位于冲积扇扇缘,自A到B,河流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就粒径粗细而言,砾石>粉砂>黏土,C正确。
    (4)冲积扇堆积地貌中间较两侧高,故从C到D,海拔先升高后降低,B正确。
    (5)读图可知,该地貌属于沙丘地貌,这种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故而a表示迎风坡。
    【点睛】对于沙丘而言,无论迎风坡还是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是由粗到细,但形成原因不同。迎风坡,从坡底到坡顶,风力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因此沙粒粒径逐渐变细;在背风坡,粒径大的颗粒,受重力因素影响容易滑落至坡底,因此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逐渐变细。
    37.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3示意夏季某日塔里木盆地某绿洲与沙漠气温日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大气的垂直分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____层(填文字),该层大气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如今,低碳生活逐渐在我国兴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
    (2)倡导低碳生活,可以使____(读图2选择填空)
    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增强D. ④减弱
    (3)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____(填图2中数字),大气温度升高,同时____(填图2中数字)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满足南方水果生长的热量条件。
    (4)图3中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是____,在下图中画出该时段的热力环流及高空等压面情况____。
    (5)塔里木盆地气温日较差大,请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答案】(1) ①. 对流 ②. 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D
    (3) ①. ③ ②. ④
    (4) ①. 6:00-21:00 ②.
    (5)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多晴天。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等为材料,主要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难度一般,主要以地理原理的考查为主,需要学生运用和理解地理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原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回答。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及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小问1详解】
    图1中的大气垂直分层,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为高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对流层,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因为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小问2详解】
    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弱大气逆辐射,从而减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可以使图2中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减弱,D正确,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其没有影响,故A错,②为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辐射应该减弱,故B错, ③为地面辐射,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故C错误,故选D。
    【小问3详解】
    利用温室大棚,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经过大棚进入内部而不受影响,大棚减弱了大棚内外的热量交换,使大气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图2中的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温度升高,使大气逆辐射(图2中的④)增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小问4详解】
    根据图3可看出,沙漠气温比绿洲高的时间段,也就是沙漠气温曲线在绿洲气温曲线之上的部分,为大约6:00—21:00;此时段沙漠气温高于绿洲,绿洲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近地面风由绿洲吹向沙漠,高空风由沙漠上空吹向绿洲上空,即可画出热力环流(如下图)。沙漠上空比绿洲上空气压高,因此等压面沙漠上空高,绿洲上空较低(如下图)。
    【小问5详解】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多晴天。白天晴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白天气温高高;夜晚晴天,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降温快,夜晚气温低,因此塔里木盆地的昼夜温差大。
    【点睛】
    38. 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为学习“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某班级分小组在教师带领下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请根据各小组提供的相关资料,帮助他们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实验组探究
    按照下图所示,准备好“模拟海陆间水循环”实验装置,将蒸馏瓶里水加热。
    (1)图b为未完成的模拟实验过程简图,请填写箭头旁的方框内数字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名称。
    1:____;2:____;3:____。
    (2)小组成员观察冷凝管的水滴落到沙板上,沙板上的沙堆可能产生哪些变化____?该现象能模拟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什么____?
    (3)小组成员指出实验并未完全准确展示海陆间水循环过程,请尝试指出此探究实验的一项缺陷:____。
    活动二:实践组探究
    小组成员利用所学水循环的相关原理,为建设“海绵社区”献计献策。小组成员收集相关资料,列举出建设“海绵社区”可以采取下图中所示各种措施。
    (4)请你选择上图c、d、e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环节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答案】(1) ①. 水汽输送 ②. 蒸发 ③. 降水
    (2) ①. 沙子发生运动,沙堆上留下水滴的痕迹 ②. 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3)没有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
    (4)c.人行道边沿留缺口,增强雨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d.铺设透水方孔砖,增强雨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e.开挖出低洼地,地表径流向低洼地带汇集聚。
    【解析】
    【分析】本题以“模拟海陆间水循环”实验为试题背景,涉及了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烧瓶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是蒸发,水蒸气从烧瓶上部到水槽上部是水汽输送,水蒸气经过冷却凝结形成液态水到达水槽是降水。
    【小问2详解】
    冷凝管的水滴落到沙板后,打击沙堆使沙子运动,在沙堆上留下水滴的痕迹,表示水循环过程能够使地表物质得以运动,并塑造地表形态。
    【小问3详解】
    从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看,以上实验缺少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的过程,所以实验缺陷是没有表示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环节,不能完全表示海陆间循环过程。
    【小问4详解】
    c.人行道边沿留缺口,在降雨时增强雨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以便通行。d.铺设透水方孔砖,在降雨时增强雨水下渗,减弱地表径流。e.开挖出低洼地,使得地表径流向低洼地带流动,起到聚水的作用。
    干洁空气
    氮气
    氧气
    氢气
    二氧化碳
    臭氧等其他气体
    体积(%)
    78.09
    20.95
    0.93
    0.03
    极少
    质量(%)
    75.52
    23.15
    1.28
    0.05
    极少

    相关试卷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原卷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4:

    这是一份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A4,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