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考查范围:教育科学出版社《物理》上,第一章~第四章第三节。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身高大约是170mmB. 脉搏每分钟跳动约120次
C. 体温大约为36.5℃D. 手掌的长度大约是10dm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17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脉搏大约每分钟跳60-70次,故B不符合题意;
C.人正常体温大约在36.5-37.2℃之间,故C符合题意;
D.手掌的长度大约为15-20cm之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2023年9月,华为发布的Mate60Pr手机被广大网友称为“争气机”,其所搭载的麒麟9000S芯片突破7nm工艺,称之为“中国芯”,下列关于数据换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纳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为,所以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鲜花怒放B. 行星转动
C. 骏马奔腾D. 车流滚滚
【答案】A
【解析】
【详解】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A.鲜花怒放是生物的一个生长过程,鲜花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CD.行星转动、骏马奔腾、车流滚滚都存在物体位置之间的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水中的旗鱼,每小时游100km,陆地上的猎豹,每秒可跑31m,空中飞行的雨燕,每分钟能飞行3km,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
A. 猎豹最大B. 旗鱼最大
C. 雨燕最大D. 三者一样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旗鱼的速度为100km/h,猎豹的速度
31m/s=31×3.6km/h=111.6km/h
雨燕的速度
所以,雨燕的速度最大。
故选C。
5. 某物理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学完速度后,提出了对速度的不同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得越快
B. 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一定越长
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就越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物体的速度越大,表示运动得越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时间一定时,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的路程越长,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可知,当物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可知,物体的速度越大,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就越少,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某同学唱歌时,歌声主要是因为嘴唇的振动
B. 图乙尺子露出桌面固定长度,手用相同大小力拨动尺子拨得越快,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 图丙将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看到乒乓球被反复弹起,说明音叉振动发声
D. 图丁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同样的力去敲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往右,逐渐变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某同学唱歌时,歌声主要是因为声带的振动,故A错误;
B.尺子露出桌面固定长度,手用相同大小力拨尺子,则尺子振动的幅度和频率都不变,则尺子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不变,故B错误;
C.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表明音叉正在振动,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故C正确;
D.敲击玻璃瓶时,声音是由玻璃瓶的振动产生的,装不同水量的玻璃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从左往右瓶内的水的质量在逐渐减小,瓶子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因此音调会越来越高,故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B. 水中的倒影
C. 铅笔“弯折”D. 利用激光掘进隧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日晷上呈现针的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铅笔“弯折”是由于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激光和普通光一样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激光比较集中,不容易发散,利用激光的直线传播,可以引导掘进机直线开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2024年9月25日8时44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向太平洋相关公海海域,成功发射1发携载训练模拟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准确落入预定海域。该导弹飞行时速度达到30马赫(1马赫=340.3m/s)采用的是钱学森弹道轨迹(导弹在大气层中以跳跃的方式前行,让对方失去了探测踪迹,无法计算出导弹的踪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相对于地面,飞行的洲际导弹是静止的
B. 洲际导弹飞行时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地面工作人员观察到导弹升空是通过燃料燃烧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眼
D. 洲际导弹发射时机械能转化内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对于地面,飞行的洲际导弹的位置是变化的,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洲际导弹飞行时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是变化的,不是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能够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地面工作人员观察到导弹升空是通过燃料燃烧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进入人眼,故C正确;
D.洲际导弹发射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导弹升空,燃气对导弹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
9. 下列有关声音的事例,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有( )
A.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
B. 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C. 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某些结石
D. 炸弹强烈的爆炸声震破了附近房屋的玻璃窗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利用超声波能清洗精密元件,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
B.铁路工人通过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某些结石,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炸弹的爆炸声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到“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而在纸窗上开一个小孔使莺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纸屏上,却观察到“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莺东则影西,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 图甲和图乙都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 图甲所成的像是一个虚像,图乙所成的像是一个实像
D. 小孔成像时,物左右移动时,其像的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成像规律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影子和小孔成像都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鸢时在后面形成影子,遇见小孔,光从孔中直线穿过,形成倒立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图甲中的影子不是像,图乙所成的像能够在光屏上呈现,为实像,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时像是倒立的,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所示,小明透过平面镜看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描述( )
A. 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 如果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 如果将图中的平面镜截掉一部分,则蜡烛仍能在剩余的平面镜中成完整的像
D. 如果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而物体不动,像就不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物体大小不变,则所成的像始终是完整的,故C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被人眼接收,所以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所以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错误的是( )
A. 图中AB段的路程
B. 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则AC段的平均速度
C. 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D. 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为, 由图可知AC段的路程
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可知当路程一定时,计算所得的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3. 2023年10月5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如图)——黄岗山白灰蝶(拉丁名为Phengarischle),白灰蝶在习性上与其他蝴蝶存在巨大差异,且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请据此图文信息回答
(1)黄岗山白灰蝶双翅展开的宽度是_______cm;
(2)如图是小琳用停表测量的白灰蝶翅膀振动48次的时间是_______;这种声音是_______波(选填“超声”或“次生”),人耳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白灰蝶翅膀振动的声音。
【答案】(1)4.79
(2) ①. 8s ②. 次声 ③. 不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蝴蝶翅膀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7.79cm对齐,所以黄岗山白灰蝶双翅展开的宽度为
7.79cm-3.00cm=4.79cm
【小问2详解】
[1]如图,秒表的读数要先看小圆,小圆是分针,此时分针指在0和1之间并且没超过一半,即小于30s,所以大圆中的秒针指的示数就读8秒,而不能读38秒;所以小琳用停表测量的白灰蝶翅膀振动48次的时间是8s。
[2]白灰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
这种声音小于20Hz,是次声波。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次声波人耳听不到,所以人耳不能听到白灰蝶翅膀振动的声音。
14. 如图声音波形可以看出:除甲乙丙的音色相同外,甲乙的_______不同,乙丙的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丁图从波形上看是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答案】 ①. 响度 ②. 音调 ③. 噪声
【解析】
【详解】[1]甲、乙振动的振幅不相同,所以甲乙的响度不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振动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音调相同。
[2]相同时间内,乙、丙振动的次数不相同,频率不相同,所以乙丙的音调不相同。且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3]丁图从波形上看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属于噪声。
15.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明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1)小王站上学前在平面镜前正衣冠,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他在镜中像是_______像(“实”或“虚”);
(2)半路上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光很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在光滑玻璃表面发生_______反射;
(3)小王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m;晚上小王回到家里,通过平面镜又看到墙上挂的钟表如图所示,则此时真实的时间是_______。
【答案】(1) ①. 不变 ②. 虚
(2)镜面 (3) ①. 2.2 ②. 19∶25
【解析】
【小问1详解】
[1]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像与物大小相等,当他慢慢远离镜子时,他在平面镜的像大小不变。
[2]他在镜中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小问2详解】
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半路上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光很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在光滑玻璃表面发生镜面反射。
【小问3详解】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检查者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5m-2.8m=2.2m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过平面镜又看到墙上挂的钟表如图所示,则此时真实的时间是19∶25。
16. 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速度之比为,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
【答案】6∶1
【解析】
【详解】根据得甲、乙所用的时间之比
17. 如图所示的图像是某物体在40s内沿直线运动的s-t图像。分析图像信息,0~10s物体在_______(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静止”),10s~20s物体在_______(填“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物体0~20s的平均速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s~40s的平均速度。
【答案】 ①. 匀速直线运动 ②. 静止 ③. 等于
【解析】
【详解】[1]由图像读出0~10s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00m,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2]10s~20s,图像为一条水平线,物体位置不变,所以物体静止不动。
[3]在20s~40s内图像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 可知,20s~40s的速度为
物体0~20s的平均速度
则物体0~20s的速度等于20s~40s的速度。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18、19题每个作图2分,其余各题每空1分。共20分)
18. “坐井观天所见甚小”,假设P点为青蛙的眼睛,请画出青蛙看到天空范围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图中黑点P表示青蛙的位置,将P点分别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然后在直线上标出光线射向P点的箭头,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如图所示
19. 小张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烛焰上S点的像点,请在图乙中画出人眼E看到像点的一条光路。
乙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连接眼睛和像点S',连线与玻璃板的交点为入射点,入射点与眼睛的连线为反射光线,再连接S点和入射点,作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0. 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丽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各种因素影响,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音调的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下表列出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控制琴弦的长短和______不变,改变琴弦的______。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所以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两根琴弦进行探究;
(2)选用编号为DE的琴弦进行探究,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
(3)选用编号为BC的琴弦能探究发出声音的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吗?______,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材料 ②. 横截面积 ③. 控制变量法 ④. AB ⑤. 3 ⑥. 不能 ⑦. 没有控制变量,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不相同
【解析】
【分析】本题是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时,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和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
(3)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
【详解】(1)[1][2][3][4]当研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时,应控制材料和长度相同,改变横截面积,所以应选A与B两根琴弦进行实验;像这种有多个变量影响实验,在探究其中一个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时,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5]编号为D、E琴弦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是为了验证猜想3。
(3)[6][7]因为编号为B、C琴弦的长度、材料、横截面积都不相同,变量不唯一,所以不能用编号B、C的琴弦能探究发出声音的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
21. 同学们利用图甲所示的器材(纸板F可绕ON翻折)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时,入射角大小为_______;再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反射光线_______(选填“仍存在”或“不存在”)纸板F上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反射光线,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_______;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发现反射角的大小始终和入射角一样,说明了_______,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
(3)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
(4)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减小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_______。
(5)探究得到的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_______。(列举一种)
【答案】(1) ①. 30° ②. 仍存在 ③. 没有 ④. 在同一个平面内
(2) ①.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②. 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3)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4)20° (5)潜望镜
【解析】
【小问1详解】
[1]图乙中,用激光笔沿AO方向入射,当入射光线与平面镜夹角为60°时,入射角为法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
90°-60°=30°
[2][3][4]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将纸板F绕ON向后折,反射光线不在纸板F上,但反射光线仍然存在,此时纸板上没有反射光线;该步骤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小问2详解】
[1][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发现反射角的大小始终和入射角一样,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本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小问3详解】
图乙中,若让另一束光线沿BO方向射向平面镜,反射光线沿OA方向射出,这一现象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问4详解】
图丙中,保持入射光线AO不变,将平面镜绕入射点旋转,使入射角减小10°,反射角也减小10°,则反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
10°+10°=20°
【小问5详解】
探究得到的光的反射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是:平面镜中的像、潜望镜等。
四、计算与应用(本大题共2个小题,22题5分,23题7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2. 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看到如图所示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120”表示汽车在高速公路的最高行驶的速度。问:
(1)若一辆旅游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到达上海的时间需要多少时间?
(2)上海到南京的路程约为450km,某驾驶员驾驶一辆轿车从上海到南京用了3h,设轿车在行驶过程中以匀速行驶。那么该驾驶员是否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计算回答)
【答案】(1)0.5h (2)见详解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交通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到上海的路程s=50km,由得,从标志牌到上海需要的时间
【小问2详解】
该轿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150km/h >120km/h
所以该驾驶员违反了交通规则。
23. 一列长为360m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108s。求:
(1)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3)穿过隧道后,列车继续前进,面对山崖鸣笛一声,2s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答案】(1)20m/s;(2)72s;(3)320m
【解析】
【详解】解:(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时行驶的路程
s1=L隧道+L车=1800m+360m=2160m
火车的运行速度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路程
s2=L隧道﹣L车=1800m﹣360m=1440m
所需的时间
(3)2s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2s=680m
鸣笛后火车通过的路程为
s车=v车t=20m/s×2s=40m
各距离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答:(1)火车的运行速度为20m/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为72s;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原卷版)-A4,共7页。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解析版)-A4,共15页。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A4,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