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六安一中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检测地理试卷时间:60分钟 满分:80分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60分)中国刷业基地潜山市源潭镇制刷业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些农户收集农村闲置的猪毛进行加工,做成半成品猪鬃和成品油漆刷,再由供销员到批发市场推销。本世纪初,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制刷产业,政府在镇区规划2平方公里设立特色产业园。目前,源潭镇从事刷业产品生产及贸易的各类企业624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年产值20亿元。完成下面小题。1. 源潭镇制刷业最初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劳动力廉价 B. 原材料丰富 C. 技艺先进 D. 市场广阔2. 近年来下列影响源潭镇制刷业的区位因素中,发生有利变化的有( )①市场规模②环保成本③集聚协作④劳动力成本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3. 潜山市源潭镇打造中国刷业基地,对潜山市的主要影响是( )A. 农业科技快速发展 B. 快递物流得到完善 C.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D. 人口流动率逐步降低【答案】1. A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源潭镇制刷业最初发展是一些农户收集农村闲置的猪毛进行加工,做成半成品猪鬃和成品油漆刷,劳动力为农户,劳动力廉价,A正确;用闲置的猪毛,原料并不丰富,B错误;农户没有制作毛刷的先进技术,C错误;需要由供销员到批发市场推销,市场并不广阔,D错误。故选A。【2题详解】政府在镇区规划2平方公里设立特色产业园。目前,源潭镇从事刷业产品生产及贸易的各类企业624家,集聚协作,有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③正确;制刷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市场规模扩大,①正确;近年来环保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应该是上升的,这不属于有利变化,②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3题详解】潜山市源潭镇打造中国刷业基地,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潜山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C正确;制刷业属于工业,不能促进农业科技快速发展,A错误;快递物流在移动上可以得到完善,但这不是主要的影响,B错误;制刷业发展需要劳动力,会促进人口的人口流动,D错误。故选C。【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产城融合即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二者功能融合、空间整合,以产兴城,以城聚产。如图示意产城融合发展的四个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产城”分离带来的现象可能有( )①职工上下班通勤时间长②主城区城市功能分区混乱③主城区居住功能减退④部分区域工业化领先城镇化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5. 下列有利于“产城”融合的措施有( )①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②优化城市功能布局③完善主城区居住功能 ④控制城市人口数量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4. D 5. A【解析】【4题详解】“产城”分离,工业园区位于主城区之外,职工上下班通勤时间长,①正确;主城区功能区以居住为主,②③错误;部分区域因为园区的发展会吸引人口迁入,造成领先城镇化,④正确;故选D。【5题详解】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主城区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使“产城”融合,①正确;读图可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可以使城区与产业园区融合,促进“产城”融合,②正确;完善主城区居住功能不能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不利于“产城”融合,③错误;控制城市人口数量不利于城市化发展,“产城”融合是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最终实现“产城人”融合,控制人口规模不利于促进“产城”融合,④错误;故选A。【点睛】“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 产业经济 ,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我国天山南坡某山地坡地与谷地植被存在着较大差异。山坡风化作用强烈,森林带以上有常年积雪带,山地表层以砂岩层为主,受地形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谷地较少有人类活动干扰。下图示意该山地地形剖面,Ⅰ、Ⅱ、Ⅲ为该山地的三个草甸区。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该山地的植被正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 图示中三个草甸区( )A Ⅰ区植被类型、数量较多 B. Ⅱ区范围受地表径流影响C. Ⅲ区植被稳定性较差 D. Ⅲ区水分条件最为优越7.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推测该地植被带的变化特点是( )A. 山地森林带下限持续降低 B. 山谷草甸带范围可能变大C. 山地森林带上限先升高后降低 D. 谷地生物数量先减少后增多【答案】6. B 7. C【解析】【6题详解】草甸区海拔较高,位于冰川季节性消融区,热量条件较差,且多砾石分布,植被的类型、数量较少,A错误;Ⅱ草甸区水分主要来自冰川融水,Ⅱ区下限范围受冰川融水地表径流长度影响,B正确;Ⅲ草甸主要受冰川融水地下径流量影响,补给水量少,但较为稳定,故Ⅲ草甸区植被稳定性较好,C错误;I草甸区临近冰川融水带,且蒸发弱,水分条件最好,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该山地位于天山南坡,气候干旱,降水少,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南坡山地冰川将持续融化,最终消失,因此,山地森林带的下限应先降低后上升,最后随着冰川消失,森林带可能消失,A错误;同理,山地森林带上限也应先升高后降低,C正确;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冰川融水增多,地下径流量增加,谷地中水分条件改善,山谷草甸带面积变大,但最终随着冰川消失,面积萎缩,B错误;谷地中部水分条件改善,生物数量应先增多,冰川融水减少,谷地生物量最终会减少,D错误。故选C。【点睛】整体性就是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关联性。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整体。各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②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茶洛温泉群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支流曲戈河河谷地带,泉眼海拔3530-3570m。该地甲、乙两区域温泉水温差异较大。下图示意曲戈河河谷地形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 图中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 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 B. 花岗岩、石灰岩、卵石层C. 石灰岩、卵石层、花岗岩 D. 卵石层、石灰岩、花岗岩9. 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 )A. 低,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 B. 低,岩石透水性的差异造成C. 高,离河远近的差异造成 D. 高,离岩浆距离的差异造成【答案】8. A 9. B【解析】8题详解】由图可知,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之上,故卵石层较石灰岩形成晚,卵石层覆盖在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较花岗岩晚,形成的先后顺序是石灰岩、花岗岩、卵石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9题详解】卵石层孔隙大,地表冷水易下渗,石灰岩透水性好,利于地下冷水渗入温泉,乙区域为花岗岩,透水性差,使得甲区域温泉水温较乙区域低,B正确,C、D错误;甲乙海拔差异较小,且温泉为地下水喷出,海拔对水温影响较小,A错误。故选B。【点睛】沉积岩形成的顺序一般是下面的形成较早,上面的形成较晚。石灰岩地区易形成岩溶地貌,地表水易下渗。海砂是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的海洋第二大矿产资源,是分布于近岸及大陆架海域不同粒径的砂,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冲刷及搬运堆积、入海河流输砂。山东半岛多岩浆岩分布。下图示意渤海建筑海砂资源(粒径>0.125mm的含量大于50%)总体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某处海域的海砂主要由花岗岩发育而成,该地最可能是( )A. 莱州浅滩 B. 秦皇岛近岸 C. 曹妃甸 D. 兴城-绥中近岸11. 黄河口缺少建筑海砂是由于( )A. 渤海洋流作用强,粒径大的海砂被侵蚀搬运,难以形成海砂堆积B. 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搬运能力较弱,粒径大的颗粒物提前沉积C. 黄河口处向海洋突出,潮汐侵蚀作用强,海砂难于沉积D. 黄河口花岗岩埋藏深,难于被风化、侵蚀,缺少海砂堆积12. 近年来,由于建筑用砂市场日益火爆,引发了大量的非法盗采海砂行为,影响海洋生态环境,因为采砂( )A. 对海岸带基础设施产生破坏,如航运、管道缆线B. 导致海底环境破坏,海洋鱼类缺水大量减少C. 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导致部分海洋生物死亡D. 破坏海底地形地貌,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答案】10. A 11. B 12. D【解析】【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花岗岩是岩浆岩的一种,由材料可知,山东半岛多岩浆岩分布,读图可知,莱州浅滩靠近山东半岛,A正确;秦皇岛近岸、曹妃甸、兴城-绥中近岸距离岩浆岩分布区相对较远,BC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黄河下游地形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粒径大的颗粒物提前沉积,所以黄河口缺少粒径较大的建筑海砂,B正确;渤海洋流作用强可能会对海砂分布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黄河口缺少建筑海砂的主要原因,且题干强调的是粒径大的海砂情况,排除A;潮汐侵蚀作用不是黄河口缺少海砂的主要因素,C错误;黄河口缺少海砂主要是搬运和沉积的问题,而非花岗岩埋藏深,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采砂会破坏海底地形地貌,可能导致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问题,从而影响海洋生态环境,D正确;海岸带基础设施破坏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A错误;非法采砂不会造成海洋鱼类缺水,B错误;海洋鱼类减少不是最主要的影响;C 错误。故选D。【点睛】沙子的天然来源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河砂、海砂以及沙漠中的沙子。相比于后两者,河砂有很多突出的优势:经过河水的长期冲刷,河砂表面清洁圆润,杂质少、纯洁度高,级配度好;河砂粒径大小适宜,规格齐整,多在0.1mm~2mm之间,节省了水泥用量,是理想的建筑用砂;河砂不存在氯盐超标的问题,酸碱度适中,不会腐蚀建筑物,安全性高。“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2024年入选江苏省第三批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圩岸内部为居住和耕种的圩田。图为圩田纵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3. 江南建设“塘浦圩田”的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困难在于( )A. 土壤贫瘠 B. 土层浅薄 C. 地形崎岖 D. 地势低洼14. 江南地区早期建设的塘浦,其主要功能是( )A. 养殖 B. 航运 C. 供水 D. 排水15. 一般来说,圩田内宜居住的地区是( )A. 头进 B. 二进 C. 圩心 D. 内河【答案】13. D 14. D 15. A【解析】【13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由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且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灾问题严重,D正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地形崎岖不符合南方河流沉积地区的区域特征,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塘浦是人为在平地中开挖的河道,筑堤将农田与河水隔开,旱季灌溉,雨季排水,D正确;养殖、航运、供水不是主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15题详解】读图可知,圩田内头进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影响,适宜居住,内部地势较低,主要用于农业种植。故选A。【点睛】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准确判断地温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对永久冻土发育特征的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永久冻土区土壤湿度从地表向下呈“Y”字形的变化规律,T₁、T₂分别为全年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M界面、N界面分别代表永久冻土的上界和下界。全球气候变化对永久冻土影响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 一般而言,地表不存在永久冻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地形 B. 植被 C. 水分 D. 太阳辐射17. 据图示信息可以推知( )A. 暖季地下热量往上传递 B. 地温随深度变大而降低C. 在一定深度地温全年恒定 D. 越接近地表地温年变化越小18.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变化及永久冻土变化的表现为( )A. Y线整体上移 B. M界面向下移C. N界面向下移 D. T₁变小、T₂变大【答案】16. D 17. C 18. B【解析】【16题详解】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地表冻土融化,所以一般而言地表不存在永久冻土,D正确,与地形、植被、水分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17题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暖季地表温度高于地下,地表热量往下传递,A错误;在一定深度地温为定值,B错误;越接近地表,地温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越大,年变化越大,D错误;在一定深度T₁、T₂重合,地温全年恒定,C正确,故选C。【18题详解】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气温升高,Y线整体右移,T₁、T₂皆变大,M界面向下移,N界面向上移,永久冻土层厚度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冻土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性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永久冻土。季节性冻土会随季节变化发生周期性冻融的,即冬季冻结,夏季融化。永久冻土,又叫多年冻土,指至少连续冻结两年以上的土层。多年冻土根据冻结情况,又可以分为活动层和永冻层。我国新疆、福建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下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 与福建相比,新疆“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A. 仰角变化幅度较大 B. 仰角变化幅度较小C. 冬半年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 夏半年水平转动角度较小20. 春分日,当福建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A. “花朵”朝向西南 B. “花朵”朝向东南C. 影子朝向正北 D. 影子将会变长【答案】19. B 20. B【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智能太阳花”可以智能追光。新疆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更小,“智能太阳花”仰角变化幅度较小,B正确,A错误;福建和新疆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但新疆纬度要比福建纬度更高。冬半年,由于新疆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短,“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角度更小,而夏半年,由于新疆纬度更高,其白昼时间更长,太阳视运动角度更大,“智能太阳花”水平转动的角度更大,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春分日,当福建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说明当地的地方时为12点,太阳位于浙江当地的正南方向,新疆位于我国的西部,此时还未到正午12点,太阳在新疆的东南,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影子朝向西北,“花朵”朝向东南,B正确,AC错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新疆太阳高度将继续变大,影子将会变短,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一天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偏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偏南)。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长江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3)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从顺直、宽阔的河道向弯曲、狭窄(或分叉、多沙洲)的河道转变。 (2)该河段地形平坦,长江水流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合并且东西延伸扩大;沙洲面积继续扩大与北岸并岸,最后与江岸相连 (3)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道通畅,航运条件变差;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危害沿线建筑设施【解析】【分析】本题以镇扬河段变迁为背景,涉及河道的形态变化特点描述、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河流地貌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图表信息的阅读与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对比19世纪中后期与19世纪初期沙洲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镇扬河段河道原来是顺直、宽阔,现今随着沙洲数量的增多,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叉转变。【小问2详解】该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形平坦,长江水流速减慢并淤积,形成多个小沙洲;淮河汇入长江后,与长江水流相互顶托,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量不断增加,沙洲数量不断增多,沙洲合并向东西延伸,出现北汊;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北岸沉积作用显著,沙洲面积继续扩大并向北并岸,导致北岸不断萎缩直至消亡,最后与江岸相连。【小问3详解】河道向弯曲、狭窄、多分叉转变,航道变窄变浅,影响长江航运通畅;河床泥沙不断淤积,沙洲增多、变大,水流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河道变迁,岸线不稳,影响沿线建筑设施,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