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新泰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诗词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wù)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lèng)镜。
B.扫开一块雪,露(lù)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pǐ)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在无遮(zhē)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D.实在不能嗔(chēn)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dàn)不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读音。
A.棱(lèng)——棱(léng);
B.秕(pǐ)——秕(bǐ);
C.攲(jī)——攲(qī)。
2.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想那漂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绝别。
C.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骋织师”。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漂渺——缥缈;
B.绝别——诀别;
D.御骋——御聘。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取所需,终不愿意。
B.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C.趁这个机会,我不求甚解,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D.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繁花似锦,美不胜收。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各取所需:各自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本句用来形容每个人的愿望都得到满足,“各取所需”用词不当,可改为“各得其所”;
B.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不求甚解: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本句用来形容“我”从他那里追寻到实情,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繁花似锦: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本句用来形容世界变得美好,不符合语境,可改为“花团锦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不断深化。
B.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严重事故,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
C.长期吃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D.1月6日,哈尔滨第四十届公益冰雪集体婚礼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举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可在“对”之前加“人们”;
B.否定不当,删掉“不”;
C.句式杂糅,删掉“而造成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D.“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是完全引用,因此“说”后边要加冒号,句末的句号要移到后引号前面。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诗集《飞鸟集》等。
B.《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诗集《飞鸟集》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①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②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③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④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⑤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⑥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⑦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⑧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对文中“我”的评价错误的是( )
A.情绪化极强,多愁善感。
B.有正义感、同情心。
C.发现冤屈无辜后悔自责,表明其内心善良、严于自省。
D.凭表面现象判断是非,不可取。
8.对本文的主题思想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作者希望社会都能保护、关爱流浪猫的美好愿望。
B.表达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
C.表现了“我”莽撞急躁的性格特征。
D.表现了弱者悲惨的生活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9.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0.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答案】7.A 8.B
9.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的暴怒、肆虐的情绪比作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第三只猫的冤死而产生的强烈的悔恨和遗憾之情。
10.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我意识到光凭借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从文中可以看出,“我”确实因为对猫的误解而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反应,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情绪化或多愁善感的人。相反,这种情感反应更多地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对错误的深刻认识。文中并没有描写“我”经常情绪化或过度感伤,因此这个评价是不恰当的。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情感主旨。
A.有误,文章不仅仅是呼吁社会关爱流浪猫,更重要的是通过作者与猫之间的故事,反思人类在处理与动物关系时的弱点和误区。
B.正确,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对猫的误解和后来的后悔,表达了对动物的关爱和对弱小的同情。同时,通过作者的反思,也揭示了人类在判断和处理问题时可能存在的偏见和错误。
C.有误,文章的重点在于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而不是对“我”性格特征的描绘。
D.有误,文章并没有重点关注弱者的悲惨生活或他们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而是聚焦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态度和方式。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无抵抗的逃避”描绘了猫的无力与无助,进一步凸显了作者当时对猫的误解和虐待的严重性。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愧疚。“刺我良心的针”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刺痛感,也强调了这种痛苦是深深扎入良心的,具有难以言表的沉重和持久。这样的描述让读者对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他对于过去的错误和过失所持有的懊悔态度。总体而言,这个句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入的情感描绘,成功地展现了作者对于冤枉猫的深深懊悔,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对文本的理解也得以进一步加深。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责任在“我”。由于“我”的主观臆断,错误地认定是这只猫咬死了鸟,因此在暴怒之下用木棒打了它。然而,这只猫实际上是无辜的,它受到了冤屈却无法为自己辩诉,最终不幸死在了邻家的屋脊上。对于这一无法挽回的过失,“我”深感内疚和懊悔,认为这是“我”亲手造成的悲剧。其次,“我”意识到了自己对待第三只猫时的不公平和偏见。仅仅因为这只猫的外貌和习性不如前两只猫讨喜,就带着私人偏见去对待它,这是非常不公平的。这种偏见不仅导致了它的悲惨命运,也让“我”在事后深感自责和追悔。最后,“我”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我”无法容忍自己因为一时的偏见和冲动而犯下这样的错误。这种内心的痛苦和煎熬让“我”感到更加难过和痛苦。综上所述,“我”之所以在第三只猫亡失后感到“更难过得多”,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自己的过失和偏见,以及由此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深刻的反思和自责让“我”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痛苦。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乙】
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盖①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两弟如以为然,望常以此教诫子侄为要。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盖:大概,一般。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 _________
(3)不善作: ___________ (4)诫子侄: _________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限2处。
吾 见 家 中 后 辈 体 皆 虚 弱 读 书 不 甚 长 进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盖阅历一生深知之,深悔之者,今亦望家中诸侄力行之。
14.(1)甲文《诫子书》中,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哪几个条件?
(2)乙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件关于“为学”的事?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你在“为学”上还有什么经验或收获?
【答案】11.(1)达到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擅长,善于 (4)告诫、劝勉
12.吾 见 家 中 后 辈/ 体 皆 虚 弱/ 读 书 不 甚 长 进
13.(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大概是经历一生才深刻知道的道理,深刻后悔的地方,(我)现在也希望家里各位子侄努力实行这四事。
14.(1)成才要具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第二个条件是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第三个条件是惜时(“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2)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二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练;三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四是创作文章应该苦苦地思索。
在学习上我的经验是“学而时习之”,学了只是一定要按时温习,这样才能加深印象,强化掌握。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3)句意:不善于写文章。善:擅长,善于。
(4)句意:希望常以这四事教育劝勉子侄为关键。诫:告诫、劝勉。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吾见家中后辈”中“吾”是主语,“见”是谓语,“家中后辈”是宾语,因此“吾见家中后辈”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体皆虚弱”中“体”是主语,“皆”是谓语,“虚弱”是宾语,因此“体皆虚弱”是完整的句子,其后应断开;句意:我见到家里后辈,身体都很虚弱,读书没有很大的长进。故断句为:吾见家中后辈/体皆虚弱/读书不甚长进。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1)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2)盖:表推测,大概。阅历一生:经历一生。深知:深刻知道。第一处“之”:代词,道理。深悔:深刻后悔。第二处“之”:助词,的。亦:也。望:希望。诸侄:各位子侄。力行:努力实行。第三处“之”:代词,指这四事。
【14题详解】
(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由此可知“立志”是成才的一个条件;
结合甲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可知,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由此可知“学习”是成才的一个条件;
结合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知,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就来不及了,由此可知“惜时”也是成才的一个条件。综合以上可知,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立志”“学习”“惜时”三个条件。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谈启示感悟。
由乙文“曾以为学四事勉儿辈:一曰看生书宜求速,不多读则太陋。一曰温旧书宜求熟,不背诵则易忘。一曰习字宜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则如人之哑不能言,马之肢不能行”可知,乙文主要介绍了关于“为学”的四件事: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二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练;三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四是创作文章应该苦苦地思索。
经验或收获:对于学过的知识,我们要及时温故,要把知识牢固地掌握,同时还应做到学以致用,学习上多动脑筋,勤思考。
参考译文:
【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我见到家里后辈,身体都很虚弱,读书没有很大的长进,曾经用为学四事勉励后辈:一是看新书应该追求速度,不多读就会浅薄。一是温习旧书应该追求熟练,不背诵就容易忘记。一是学习写字应该有恒心,不善于书写就好比身上没有衣服,山上没有树木。一是创作文章应该苦苦地思索,不善于写文章就像人哑了不能说话,马的四肢不能行走。这四个方面欠缺一个都不可以,大概是经历一生才深刻知道的道理,深刻后悔的地方,(我)现在也希望家里各位子侄努力实行这四事。两位弟弟如果认为(这四事)正确,希望常以这四事教育劝勉子侄为关键。
四、(7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5.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的画面。
16.诗人登山临海,看到了壮美的海景,同时又借助想象抒发了自己的情志。请你写出想象的诗句,并说一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情志?
【答案】15.示例:海水波涛激荡,海中的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是葱茏茂密的树木,丰茂的花草。
16.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还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示例:在这水波激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更加神奇壮观;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情感主旨的把握。
首先从诗歌中找到想象的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然后理解诗句的含义,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天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这里运用了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暗含了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五、诗词默写(10分)
17.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
(2)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雨寄北》)
(5)子曰:“贫而无怨难,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夜读书示子聿》)
(7)千淘万漉虽辛苦,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沙》)
(8)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9)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必有近忧。”(《论语》)
(10)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勿施于人。”(《论语》)
【答案】(1)断肠人在天涯 (2)温故而知新 (3)夜阑卧听风吹雨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富而无骄易 (6)绝知此事要躬行 (7)吹尽狂沙始到金 (8)两情若是久长时 (9)人无远虑 (10)己所不欲
六、综合性学习(8分)
18.综合性学习。
为了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你参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对联主题:“孝亲敬老”,请对照已给上联,从备选词中选出合适的,搭配好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风尚好 国泰民安 孝亲敬老 脸上开 敬老如花 岁月新
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
下联: (7个字)
(2)为了更好地落实活动主题,请你再设计一个活动项目。
活动一: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
活动二: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孝”的内涵。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收集了关于“孝”的诗句,下列不符合“孝”的主题的一项是( )
A.父兮生我,母兮鞠我。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D.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4)孝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留下了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请你写出两个故事名称。
【答案】(1)敬老如花脸上开
(2)示例:开展“亲情伴你我”征文活动,记录“孝”的点滴;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作有关“中国孝文化”的主题讲座;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践行孝道;以主题活动为内容,布置宣传栏、黑板报,制作海报条幅等等。
(3)D
(4)示例:黄香温席、卧冰求鲤、拾椹供亲、单衣顺母、毛义养亲等
【解析】
(1)此题考查对联。
对联的特点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上联尾字是仄声,下联尾字是平声)。根据材料所给上联“孝心似籽心里种”可知,前半部分是名词+动词+名词,后半部分是名词+动词,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应填“敬老如花脸上开”。
(2)此题考查活动方案设计。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其次选择常见的活动形式,结合主题设计方案。常见的活动形式有:征文比赛,座谈会,辩论会,手抄报制作、海报制作比赛,演讲比赛,志愿者活动等。选择其中一个并就活动主题简述活动内容即可。
示例一:开展“孝亲敬老”辩论赛,正反方就“什么才是真正的孝亲敬老”阐述观点,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孝亲敬老”观念。
示例二:布置“我在家是如何孝亲敬老的”任务,让同学们身体力行,并分享感受。
(3)此题考查诗句理解。
A.句意为:爹爹呀你生下我,娘呀你喂养我。强调父母的生养之恩;
B.句意为: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强调母亲的恩情之重;
C.句意为:母亲十月怀胎的恩情太重,即使用三辈子来报答都觉得太轻。强调母亲的恩情之重;
D.句意为: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喻老当益壮,老有所为,积极进取。与“孝”的主题无关。
(4)此题考查文学常识。
写出有关孝道的故事名称即可。
示例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示例二:江革背母。江革,东汉时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示例三:拾椹供亲。汉朝的读书人蔡顺外出去采他母亲喜欢吃桑椹,他拿了两个篮子,一个装黑色的比较熟的,另外一个装比较红的还不是很熟的。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强盗。强盗们也很纳闷,把他抓起来,就问他:“你为什么采桑椹要分两边?”他说:“因为熟的比较甜,是留给我母亲吃的;这边不太熟的,是留给自己吃的。”强盗们听了很受感动,就把他放了。
七、名著阅读(6分)
19.小明将《西游记》中《孙行者一调芭蕉扇》改编成了课本剧,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行者:师父且请下马,兄弟们莫走,等我扇息了火,待风雨之后,地土冷些,再过山去!
行者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行者:(丢下扇子)不停当! 不停当!被那厮哄了!
沙僧: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
八戒: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唐僧:哪方无火?
八戒: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唐僧: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沙僧: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1)上面画横线的句子中“那厮”指谁?“被那厮哄了”指什么事情?
(2)精读就是鉴赏。阅读以上片段,完成下面名著精读卡。
【答案】(1)①罗刹女(或铁扇公主) ②被罗刹用假芭蕉扇骗了
(2)①取经意志不坚定,一贯“散伙”想法再次复燃 ②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③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理解。
①“那厮”在这里指的是铁扇公主,也被称为罗刹女。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为需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来熄灭火焰山的火,所以前去拜访她。然而,由于他们之间的旧怨,铁扇公主不愿意借出真扇,反而用假扇子欺骗孙悟空。因此,当孙悟空在台词中提到“那厮”时,他指的是铁扇公主。
②在剧本片段中,孙悟空尝试使用从铁扇公主那里借来的扇子灭火,但火势反而更加猛烈。这是因为铁扇公主故意给了他一把假扇子。孙悟空在意识到自己被欺骗后,愤怒地说“被那厮哄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他被铁扇公主用假扇子欺骗了,导致灭火失败。因此,“被那厮哄了”指的是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用假扇子欺骗的事情。
(2)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人物形象。
(1)根据文章内容“只拣无火处走便罢”可知,这句话反映了八戒在面对困难时常常选择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他的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取经任务的不坚定,以及他一贯想要“散伙”的想法再次浮现。这种心理与孙悟空的坚韧不拔和唐僧的执着形成了鲜明对比。
(2)根据文章内容“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可知,唐僧作为取经团队的领袖,始终保持着对取经任务的坚定信念。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曾动摇,始终朝着目标前进。这句话充分展示了他对取经的执着和决心,是唐僧性格中的一大特点。
(3)根据文章内容“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可知,沙僧这句话展现了他对取经任务的深刻思考和担忧。他意识到,完成取经任务并非易事,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危险。这种心理反映了沙僧在面对困境时的责任感和对取经前途的担忧,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团队一员的成熟和稳重。
八、(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石榴花开
纪明涛
①行走在初夏的早上,雨后的微凉令人神清气爽。忽然瞥见路边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仔细端详。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
②这偶遇的、灿若烟霞的石榴花,一下子唤醒了我对石榴甜蜜的记忆。我的思绪飘飞到老屋的那棵石榴树身上。
③记不清是哪一年,母亲在老屋院子里栽下了它,起初只有拇指粗细,我并没有怎么关注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长成,甜甜的果儿让我大饱口福,它才走进我儿时的记忆。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
④我家石榴树栽种的位置并不是很好,太靠墙了,它得歪着身子长,早几年间总是需要母亲精心地呵护。母亲经常培土护根,剪掉旁生的侧枝。石榴树是很容易生长侧枝的,侧枝长多了,主干就不容易长成了。枝干间有尖刺,常常划破母亲的手,但母亲并不在意,甩一甩又继续剪枝去了。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石榴树早已长过墙头,站直了身子,躯干已有碗口那么粗,扭转着树干向上攀援着,斑斑驳驳,疙疙瘩瘩,写满了岁月的沧桑。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母亲劳作的身影,它不就是我的母亲么?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而石榴树呢,不也默默地芬芳了小院几十年,甜蜜了我们几十年么?
⑤农历五月,是火红的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等到了盛夏,如伞一般的树冠下,更是成了乘凉休憩的好地方。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
⑥十月,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有时候,摘得晚了,一些石榴就会裂开口子,露出鲜红的籽,引得众多鸟儿争食。我要去赶,母亲总是阻止我,告诉我那是石榴树送给鸟儿的礼物。每年,母亲都会特意在枝头剩下几个火红的果儿,送给鸟儿,也留给树。
⑦采摘下来的石榴,母亲通常分成三份儿。一份儿注定是要甜我的嘴的;我想多吃时,母亲便过来捉了我的手,告诉我多食容易上火,事事不可贪多。一份儿是送给巷子里没有石榴树的乡邻的;吃了石榴的乡邻,有的向母亲讨要树苗,第二年春天,母亲通过压条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成活后,就慷慨相赠。还有一份儿母亲保存得特别仔细;先是将石榴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让石榴皮的水分蒸发,然后,母亲把果皮干燥好的石榴放到一种略显青色的、柔软的草纸上,一包一折,一滚一顿,尽量排出空气,让每一层纸都包裹严紧,最后把纸的一角掖进纸层中,便大功告成了。包好的石榴被放在透气的纸箱里,等到春节,母亲拿出来招待客人。客人们每每惊叹——这时节还能吃上如此鲜美的石榴!
⑧“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此刻,眼前,石榴花开,活泼、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一片红彤彤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让我感到这个初夏的清晨是如此美好。老屋、古巷、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明艳艳地,点亮了我遥远的,香甜的记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根据选文中关于母亲的内容,填写表格。
(1)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21.“石榴”在文中多次出现,作用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它出现在①②段的作用。
2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
2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母亲把果皮干燥好的石榴放到一种略显青色的、柔软的草纸上,一包一折,一滚一顿,尽量排出空气,让每一层纸都包裹严紧,最后把纸的一角掖进纸层中,便大功告成了。
24.作者在心底可能会称石榴树为“我的石榴树”或“童年石榴树”。谈谈“石榴树”寄托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20.(1)勤劳质朴 (2)在树下纳凉吃饭、做活和给“我”讲故事等 (3)采摘石榴,并留下石榴给鸟儿与树 (4)慷慨善良
21.点明石榴这一描写对象,引出下文“我”回忆起老屋的石榴树,表达石榴与老屋、往事的关联,使行文富有变化,并为后文描写老屋院子的石榴树和我家与石榴树的故事作了铺垫。
22.热闹缤纷是指多彩热闹的场面,表达出庭院中的石榴花在农历五月盛开,使小庭院变得多彩热闹,映衬出家人在树下吃饭、做活和讲故事时的温馨氛围,体现了儿时的美好时光。
23.运用了动作描写,“放”“包”“滚”“掖”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保存石榴时的仔细和谨慎,也突出了母亲的耐心。
24.表达了对石榴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对质朴勤恳,甘于奉献,聪明能干的母亲的赞美之情;对快乐童年的留恋之情;对故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题干提示“精心地呵护石榴树,操持农活和家务”,找到第④段“早几年间总是需要母亲精心地呵护”“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根据题干提示“送乡邻成熟的石榴、成活的幼苗”,找到第⑦段“一份儿是送给巷子里没有石榴树的乡邻的;吃了石榴的乡邻,有的向母亲讨要树苗,第二年春天,母亲通过压条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成活后,就慷慨相赠”,可知,第②空与第③空应该分别对应第⑤段与第⑥段,且没有固定格式,只需注意从母亲的角度出发即可。至于第①空与第④空,根据“教子有方”“善待自然”可知,需要我们提取提取第④与第⑦段中母亲的形象特点,且答题格式是四字词语。
第①空:根据第④段“母亲经常培土护根,剪掉旁生的侧枝”“枝干间有尖刺,常常划破母亲的手,但母亲并不在意,甩一甩又继续剪枝去了”“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可知母亲除了精心呵护石榴树以外,还辛苦地为家庭付出,因此可提取出勤劳质朴的人物形象;
第②空:根据第⑤段“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可知,母亲在此段做的事是树下纳凉吃饭;根据“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可知母亲在此段做的事还有做针线活和给“我”讲故事。同时结合表格中“教子有方”的形象,因此第②空可概括成:在树下吃饭、做活,给“我”讲故事;
第③空:根据第⑥段“十月,是石榴的收获时节,细心的母亲总是按成熟的先后顺序采摘”“我要去赶,母亲总是阻止我”“母亲都会特意在枝头剩下几个火红的果儿,送给鸟儿,也留给树”,可知,母亲在此段中做的事是采摘石榴,阻止我赶鸟,留石榴给鸟儿与树。同时结合表格中“善待自然”的形象,因此第③空可概括成:采摘石榴,并留下石榴给鸟儿与树;
第④空:根据第⑦段“一份儿是送给巷子里没有石榴树的乡邻的;吃了石榴的乡邻,有的向母亲讨要树苗,第二年春天,母亲通过压条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成活后,就慷慨相赠”,可知,此段详细描写母亲将石榴赠予他人,表现出母亲慷慨善良的性格特点。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分析。
根据第①段“行走在初夏的早上,雨后的微凉令人神清气爽。忽然瞥见路边有几株石榴树开花了。我不由得停下脚步,走近栅栏,仔细端详”,可知,石榴在此段出现的作用是点明石榴这一描写对象;
根据第②段“这偶遇的、灿若烟霞的石榴花,唤醒了我对石榴甜蜜的记忆”“思绪飘飞到老屋的那棵石榴树身上”,可知石榴在此段出现的作用是引出下文“我”回忆起老屋的石榴树,表达石榴与老屋、往事的关联,使行文富有变化;
再结合第③段“记不清是哪一年,母亲在老屋院子里栽下了它,起初只有拇指粗细,我并没有怎么关注它。直到几年后,石榴树长成,甜甜的果儿让我大饱口福,它才走进我儿时的记忆”、第⑤段“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等,可知该段为后文描写老屋院子的石榴树和我家与石榴树的故事作了铺垫。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按照词语赏析常规的“词本义+文中义+表达效果”,可完成答题。
“热闹缤纷”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结合第⑤段“农历五月,是火红的石榴花盛开的时节,故五月又称‘榴月’。盛开的石榴花将静谧的小庭院映衬得热闹缤纷”,可知“热闹缤纷”表达出庭院中的石榴花在农历五月盛开,使小庭院变得多彩热闹;再结合第⑤段“每到这个时候,母亲便在石榴树下摆上吃饭的方桌,一家人围坐在四周,迎着东南吹来的凉风,边吃饭边聊天,好不惬意。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树下吃饭、做活,给“我”讲故事,可知“热闹缤纷”一词映衬出家人在树下吃饭、做活和讲故事时的温馨,体现了儿时的美好时光。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从“放”“包”“滚”“掖”等,可以看出运用了动作描写,结合第⑦段“还有一份儿母亲保存得特别仔细”和句中“一包一折,一滚一顿,尽量排出空气,让每一层纸都包裹严紧”“最后把纸的一角掖进纸层中”,可知该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保存石榴时的仔细和谨慎,也突出了母亲的耐心。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主旨情感把握。
结合第①段“红红的石榴花,一树树,一簇簇,一团团,张力十足,灼热,烂漫,飞扬,充满了蓬勃的生命感”,可知“石榴树”表达了对石榴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结合第④段“每次看到那棵石榴树,我的眼前总会浮现母亲劳作的身影,它不就是我的母亲么?母亲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操持着农活和家务,日复一日地为家庭付出”、第⑦段“一份儿是送给巷子里没有石榴树的乡邻的;吃了石榴的乡邻,有的向母亲讨要树苗,第二年春天,母亲通过压条生根的方法培育幼苗,成活后,就慷慨相赠”,可知“石榴树”表达了对质朴勤恳,甘于奉献,聪明能干的母亲的赞美之情;
结合第③段“在零食匮乏的年代,那棵石榴树结出的果实,汁液饱满,甜而不酸,还未入口,已让我满口生津,成为我童年味蕾的一份留恋”、第⑤段“晚饭后,母亲在树下做一些诸如纳新鞋底之类的针线活,有时也会给我讲岳飞、海瑞的故事,教一些做人的道理”,可知“石榴树”表达了对快乐童年的留恋之情;
结合第②段“这偶遇的、灿若烟霞的石榴花,唤醒了我对石榴甜蜜的记忆。我的思绪飘飞到老屋的那棵石榴树身上”、第⑧段“老屋、古巷、石榴花,在今天的都市里似乎很难找到了,而眼前的这几株石榴树,明艳艳地,点亮了我遥远的,香甜的记忆”,可知“石榴树”表达了故乡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九、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家中有父母的陪伴,课堂有老师的陪伴,课间有同学的陪伴。学习时有书本的陪伴,休憩时有音乐的陪伴,旅途中有风景的陪伴……“陪伴”无处不在,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请以“陪伴”为话题,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书写端正,卷面整洁;③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班级、姓名、地名等),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答案】略。名著精读卡
人物
语言
心理
八戒
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①__________
唐僧
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
②__________
沙僧
③__________
深为取经前途担忧
内容概括
形象特点
精心地呵护石榴树,操持农活和家务。
(1)
(2)
教子有方
(3)
善待自然
送乡邻成熟的石榴、成活的幼苗。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