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1页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2页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30小时往返1300公里、“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曾经备受年轻人青睐的“特种兵”旅游,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花销,打卡尽可能多的景点。现如今,不少游客做出了与之相反的选择。
    他们有的住进大理的小院,每天在古镇闲逛,坐在田埂边吹风;有的在成都的老巷子里漫步,感受地道的巴适生活……不考虑景点多少,不特意规划行程,追求随心和无计划的慢旅游为何吸引人?
    “现在生活节奏快,平时工作压力也较大,假期生活不踩刹车难道踩油门?”在桂林游玩的几天里,肖女士和朋友远离人群,不计划、不打卡,“主打一个随性而为”。肖女士说,选择慢节奏,是希望让脚步慢下来,让思想慢下来,让情绪舒缓下来,放松身心。
    让身体和心灵彻底松弛下来,是一些游客选择慢旅游的直接原因。另外,中国旅游研究院科研管理部负责人战冬梅认为,不少游客改变传统旅游观念,不再盲目追求景区景点数量,转而追求旅途中的深度体验,也是慢旅游兴起的重要原因。
    “逛逛市民公园,沿着明代的城墙走一走,坐在漓江边的咖啡馆和书店门口吹吹风,一切都太惬意了。”最近,肖女士结束了一周的桂林之旅,“慢”是她此行的关键词。
    肖女士告诉记者,这趟旅途有很多难忘的时刻,例如,在当地人指引下吃一碗美味的米粉,在雨中乘竹筏欣赏青山绿水。“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很治愈,这段旅程后感觉身上的‘班味儿’都少了许多。”
    战冬梅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与走马观花式的快节奏不同,慢旅游强调更加宽松自由的行程,游客以适宜的速度寻求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数量。
    “慢旅游,还包括对一个地域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游客可以选择在一个目的地停留较长时间,沉浸式参与当地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战冬梅说。
    (摘编自赵欢《追求随心和无计划的慢旅游为何吸引人?》)
    材料二:
    当“慢旅游”“反向游”“周边游”不断发力,对县域而言,首要加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不断推动与“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以县域为整体,布局各类餐饮、民宿乃至夜市摊点、民俗非遗展示等。此外,还要把景点串珠成链,以浙江为例,近年来布局乡村博物馆建设,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对应一个个文化地标,以之为公共文化普及载体,在乡村感受家园美好,去乡村博物馆探寻乡愁记忆,“文化近郊游”越发成为新时尚。更要在公交线路安排等公共服务上着力,这对当下一些偏远县域而言,往往又是一个最大的“痛点”。
    其实,当下的“慢旅游”仍不失为一种“奢侈游”,既有经济因素层面,更有时间层面。也因此,紧紧抓住这一轮“风口”,持续推动其成为公众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各地要以“快节拍”来着力推动:一方面,当然还是要加快补齐前述各类软硬件设施短板;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层面发力,比如,继续推动落实好带薪休假等。文旅业要实现“快”增长,也须不断适应各类“慢”需求。
    (摘编自涂建敏《推动“慢旅游”,还要“快节拍”》)
    材料三:
    近年来,“慢生活”的度假游、慢旅游、溯溪、写生、徒步、登山等,越来越受到青睐。
    游客对“深度游”的需求与时俱进,慢旅游应运而生,这也促进旅游经济逐渐转型升级。如一些旅游景区及时转型,重视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更重视文化内涵的开掘,完善文旅产业链,探索“旅游+”模式;一些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也发展起了乡村游,建起了农家乐,吸引了众多城市游客前往,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对农村旅游旺盛的消费需求,还盘活了农村的闲置资源,还有利于解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游客的脚步“慢”了,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不能“慢”。比如要摒弃过去的“门票依赖症”,不再玩“圈地收费”“捆绑收费”的把戏,也不能任由一些无良商家、无良旅行社欺诈消费者。类似问题在不少景区长期存在,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正当权益,也影响了旅游行业的长远发展。景区要真正以游客利益为中心,升级产业经济,让景区变得“耐看”“耐玩”,让游客有在自己景区“慢”下来的理由。
    “慢旅游”兴起,更加考验旅游目的地的“耐看度”。品质才是旅游业的灵魂,不管是什么旅游形式,只有重视品质,重视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者体验,才能留住游客,才能擦亮旅游名片,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站住脚跟。
    (摘编自戴先任《“慢旅游”兴起,旅游业转型升级不能“慢”》)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特种兵”旅游相反,现如今,不考虑景点多少,不特意规划行程,追求随心和无计划的“慢旅游”成了不少游客的选择。
    B.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青睐“慢生活”的度假游、慢旅游、溯溪、写生、徒步、登山等,想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彻底松弛下来。
    C.随着“慢旅游”的持续发力,如何加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是摆在县域部门的一个最大“痛点”。
    D.旅游景区要想让游客在自己景区“慢”下来,就要真正做到以游客利益为中心,升级产业经济,让景区变得“耐看”“耐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战冬梅认为,“慢旅游”具有行程宽松自由、游客以适宜的速度寻求旅途的质量、对一个地域可以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的特点。
    B.材料二指出,对县域而言,要持续推动“慢旅游”成为公众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既要加快补齐各类硬件设施,也要从制度层面发力。
    C.材料三指出,“慢旅游”兴起,如果想让景区变得“耐看”“耐玩”,那就要做到“三重视”:重视品质,重视消费者权益,重视消费者体验。
    D.材料一着重提到了慢旅游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材料二和材料三重点提到了“慢旅游”要以“快节拍”来着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慢旅游”观点的一项是( )
    A.在江西婺源,游客既可以游览茶园,又可以自摘自制茶叶,还有机会深入体验当地热闹的民俗活动、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体会古徽州传统文化的魅力。
    B.今年5月,张女士到青岛旅游,到了目的地才发现,这里不仅有农家宴和民宿,附近村子里还有能画画的咖啡馆,这样就可以采完樱桃去画画、品咖啡。
    C.在云南,我们全家游览了喀斯特奇观——石林,聆听每一块石头向您述说的故事,游览阿诗玛化身石、剑峰池、望峰亭、双鸟渡食、石林湖、石林等景点。
    D.家住北京的吴先生和妻子到西安旅游,他们在西安的5天时间里,到沿街菜市场买菜、做饭,和当地人聊天,还学说了西安话。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例证法,它们各自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5.小张同学打算寒假与父母来一次“慢旅游”。阅读材料后,你会给他们怎样的建议?请简要分析。
    【答案】1.C 2.B 3.C
    4.①材料一通过肖女士在桂林的旅游经历作为例证,论证了慢旅游为何吸引人的观点。②材料二通过浙江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作为例证,论证了推动慢旅游需要“快节拍”的观点。
    5.①目的地与行程规划: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深度体验和文化参与的地方。考虑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避免过度紧凑的行程,制定宽松自由的旅游计划,以适宜的速度享受旅途,追求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数量。②文化与体验: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如乡村博物馆参观、民俗非遗展示等,以增加旅行的文化内涵。注意目的地的公共服务,如交通、餐饮、住宿等,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这些因素对旅游体验有重要影响。③经济与安全:考虑到“慢旅游”可能是一种“奢侈游”,在经济和时间上做好规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慢节奏的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在参与户外活动如徒步、登山时。同时,警惕“门票依赖症”和“圈地收费”等问题,选择那些重视消费者权益和体验的景区。
    【解析】
    【导语】这三篇材料共同聚焦于“慢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材料一分析了慢旅游对缓解现代人压力、追求深度体验的吸引力,揭示了人们旅游观念的转变。材料二强调了发展慢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指出需要快速完善设施及政策支持以满足需求。材料三进一步指出,旅游业转型升级速度需跟上慢旅游需求,确保品质和消费者权益,以适应市场竞争。整体来看,它们探讨了慢旅游趋势背后的深层次社会及经济因素。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如何加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是摆在县域部门的一个最大‘痛点’”错。结合材料二“更要在公交线路安排等公共服务上着力,这对当下一些偏远县域而言,往往又是一个最大的‘痛点’”可知,“摆在县域部门的一个最大‘痛点’”是在当下一些偏远县域,在公交线路安排等公共服务上着力还有难度,而不是“如何加速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问题”。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既要加快补齐各类硬件设施”错。根据材料二“一方面,当然还是要加快补齐前述各类软硬件设施短板;另一方面,还要从制度层面发力”可知,是要加快补齐“前述各类软硬件设施短板”,并不是说“要加快补齐各类硬件设施”。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慢旅游”:不考虑景点多少,不特意规划行程,追求随心和无计划;不再盲目追求景区景点数量,转而追求旅途中的深度体验。
    C.说的是游览了喀斯特奇观——石林的具体景点,没有个人的体验,因而与“慢旅游”无关,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慢旅游”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例证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持其观点。
    材料一“逛逛市民公园,沿着明代的城墙走一走,坐在漓江边的咖啡馆和书店门口吹吹风,一切都太惬意了”“肖女士告诉记者,这趟旅途有很多难忘的时刻,例如,在当地人指引下吃一碗美味的米粉,在雨中乘竹筏欣赏青山绿水”,通过肖女士的个人体验,展示了慢旅游的吸引力;
    材料二“以浙江为例,近年来布局乡村博物馆建设,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对应一个个文化地标,以之为公共文化普及载体,在乡村感受家园美好,去乡村博物馆探寻乡愁记忆”通过浙江乡村博物馆的建设,论证了推动慢旅游发展需要的“快节拍”行动。
    这两种例证法都有效地支持了各自的观点,使得论证更加有力和具体。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需要根据对“慢旅游”的理解,给出具体的旅游规划建议。这不仅涉及到对材料的深入理解,还涉及到创造性思考和规划能力,如考虑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文化体验、经济预算和安全健康等因素。
    ①目的地与行程规划:结合材料一“不再盲目追求景区景点数量,转而追求旅途中的深度体验”“慢旅游,还包括对一个地域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游客可以选择在一个目的地停留较长时间,沉浸式参与当地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可知,选择那些能够提供深度体验和文化参与的地方。考虑目的地的旅游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确保基本需求得到满足。避免过度紧凑的行程,制定宽松自由的旅游计划,以适宜的速度享受旅途,追求旅途的质量而非目的地数量。
    ②文化与体验:结合材料二“要不断推动与‘乡村振兴+’等相结合,以县域为整体,布局各类餐饮、民宿乃至夜市摊点、民俗非遗展示等”“近年来布局乡村博物馆建设,一座座乡村博物馆对应一个个文化地标,以之为公共文化普及载体,在乡村感受家园美好,去乡村博物馆探寻乡愁记忆,‘文化近郊游’越发成为新时尚”可知,积极参与当地文化活动,如乡村博物馆参观、民俗非遗展示等,以增加旅行的文化内涵。注意目的地的公共服务,如交通、餐饮、住宿等,尤其是对于偏远地区,这些因素对旅游体验有重要影响。
    ③经济与安全:结合材料二“当下的‘慢旅游’仍不失为一种‘奢侈游’,既有经济因素层面,更有时间层面”和材料三“要摒弃过去的‘门票依赖症’,不再玩‘圈地收费’‘捆绑收费’的把戏,也不能任由一些无良商家、无良旅行社欺诈消费者”可知,考虑到“慢旅游”可能是一种“奢侈游”,在经济和时间上做好规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慢节奏的旅行。在旅行过程中注意个人安全和健康,尤其是在参与户外活动如徒步、登山时。同时,警惕“门票依赖症”和“圈地收费”等问题,选择那些重视消费者权益和体验的景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猴天后
    欧阳华丽
    义章多奇人,孙如男算一个。
    孙如男人如其名,整天欢蹦乱跳,踢天弄井。她父亲是县京剧团的团长。在剧团,她最喜欢看戏。帷幕拉开,万音齐发,九曲绕梁,鼓点钹声清脆有致,演员们翻飞错落于舞台上盘旋,像磁铁般紧紧吸引着她的眼睛。她还喜欢看演员们排戏,在一旁一招一式地学,有模有样。
    有时团里演《美猴王》,舞台上的“小猴子”数目不够时,就把她拉到台上去。她倒也不怯场,抓耳挠腮,眉开眼笑,手舞足蹈,把小猴子演得活灵活现。
    也是,孙如男的家在莽山脚下,猴王寨旁。猴王寨的猴子数不胜数,从小就是她的乐园。她只要上山,就会在兜里带不少好吃的,分发给众猴儿。猴子怎么抓她手上的零食,抓住以后怎么吃,它们如何一蹿一跃、一抓一挠,她都熟稔于心,学得分毫不差。人人都笑她活脱脱是猴王寨跑出来的小猴子。
    只是谁也没想到,人长得心疼、声唱得中听的孙如男,长大后竟想学猴戏。
    父亲劝她,学猴戏可难,你看你挺漂亮一女孩儿,如果整天一副鹰眼、龙身、鸡脚的形象,表演抓耳挠腮、挤眼缩脖,有什么好。在旦角中选一个吧,青衣、花旦、武旦,都行。再说,从古至今哪有过女猴王?
    可孙如男振振有词,猴子都有母的!猴王怎么不能有女的?
    没办法,父亲只能送她到省艺校去深造。两年后,孙如男学成归来。第一次上台演《美猴王》,她身手灵动,念打得法,一炮而红。年年春节,剧团大演,初一没有《美猴王》,初一电影院人挤人。初二没有《美猴王》,初二的狮子、长龙舞得热闹。单等初三《美猴王》一登台,电影院、舞狮的、耍龙的、说书的,便收了场,他们知道,开场观众也是寥寥无几,何况自己的戏瘾也抑制不住,早发了作。孙如男幕后一叫板,掌声便响,千声锣,万声鼓,她借由道具弹板,飞身上台,在高空完成前空翻,继而稳稳落地,全场顿时爆发满堂彩。立定后亮相,手中的金箍棒如花棍般刹那间舞得上下翻飞随心所欲,就如金箍棒和她之间有磁铁一样,叫它走就走,让它回就回,让它黏在手心里就绝不让它上手背,让它往东它绝不敢往西,观众眼花缭乱,叫好声不断。
    一场戏下来,孙如男带着观众一起上天宫,闯地府,打妖精,斩狂魔,让人大呼过瘾!
    毫不夸张地说,那些年《美猴王》就是剧团的上座率。可惜的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剧团陷入困境,无戏可演,观众寥寥,再也无法支撑。剧团人员有的由剧团具体安排,有的四方奔走自找门路,有的改行另谋生路。孙如男还想演《美猴王》,她父亲便带着她来到省京剧院。
    省京剧院的领导和不少同仁听说过这个女“美猴王”,但没看过她的戏,便让她演一场试试。说是演一场,实则是折子戏《大闹天宫》。
    演出那天并不卖票,但剧院的领导和有些名望的演员都到了,孙如男知道,都是行家,要留下来只有豁出去了。
    一记大锣“苍”一声,孙如男踩着“登云步”上场,她身手矫健,打“飞脚”过桌子,按桌面翻“虎跳”到台中间,品御酒,尝蟠桃,一招一式入木三分,透露着一股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机灵劲儿。
    前面都很顺当,可当她拿过金箍棒时,心下一惊,这根棒不但长过她的身高,还很沉,根本不是舞台上正常的分量。但她什么也没说,咬紧牙关,和天兵天将开打。
    行家都知道,演美猴王是很不容易的,比如,美猴王身上的衣服,里面要穿上水袖、胖袄,再加护领,外面再加衬、大靠、金甲,一套行头下来,得十几斤重。头上还要戴紫金冠,上面还有猴王的翎子。戴着这一身装备,翻跟头、打斗,对女孩子的体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天再加上这根又长又沉的金箍棒,对身量纤纤的孙如男来说是内外交困。不过这一切并没有影响她的表演,跟那些武艺平平的天兵天将对打时,她儿戏一般地应付、过招,伸脖缩颈,颇有喜剧效果,当哪吒、二郎神等劲敌上场时,她就用了裹、翻、劈、砸、点、崩、挑、截、缠、绕等十余种棒法,耍出了“混元花”“车轮花”“倒提柳”“地躺棒”等花式技巧,威风凛凛,赢得下面一阵掌声。
    最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就在即将开场时,领导突然接到电话,说,舞台特效师因路上堵车,无法及时赶到剧场。没有特效师的烟雾效果,可台上美猴王的身上却自始至终都漾着一股袅袅仙气。人到哪,仙气便跟到哪,缥缥缈缈,若隐若现,若即若离,仿佛令观众置身于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
    最后随着一个筋斗云,美猴王扛着沉重无比的金箍棒,带着那一缕轻盈无比的仙气,又高又飘,一下翻进了后台。剧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院长一拍大腿,绝,这个人我们要定了!
    谢幕时,孙如男许久未出,父亲感觉不对劲,连忙赶到后台,却发现女儿脸色苍白,累倒在地。
    原来为了演出效果,孙如男每次上台都要吸一些吐烟花粉。吐烟花在莽山甚至是植物界都属特立独行的存在,每到花期,一缕缕的青烟,就会从一朵朵花蕾中喷洒出来,如“吞云吐雾”。孙如男每次上台都会将吐烟花特制的花粉,如吸烟般吸入一些,然后在表演时一点儿一点儿吐出,这是她的绝活。今天舞台特效师没来,她吸了平时的三倍,以至心力交瘁,差点儿窒息!
    京剧院的领导听说了缘由,百感交集,院里演美猴王的男演员更是抑制不住眼眶泛红。
    后来不知谁开了个头儿,戏迷们从此人前背后管孙如男叫“美猴天后”。孙如男听说了,也不喜,也不恼,干脆拿它当了自己的艺名。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如男在剧团看戏,看演员们排戏,自己就在一旁学戏,可见孙如男喜欢戏剧,当时树立学猴戏、演好《美猴王》的理想。
    B.孙如男从小就与猴王寨的猴子打成一片,平时像猴子似的一蹿一跃、一抓一挠,被人们说成是猴王寨跑出来的小猴子,怪有趣的。
    C.孙如男在省京剧院演折子戏《大闹天宫》时,面对剧院的领导和广大观众,做、念、唱、打,样样精通,表演得威风凛凛,赢得阵阵掌声。
    D.小说交代孙如男累倒后台的原因,因舞台特效师没来,她就过量吸入吐烟花粉再上台表演,这一举动表现了孙如男的敬业精神。
    7.关于文中父亲送孙如男到省艺校去深造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见孙如男想学猴戏之心不动摇,只能尊重女儿的决定,送她到省艺校去深造。
    B.电影院、舞狮的、耍龙的、说书的,便收了场,这从正面衬托出《美猴王》深受欢迎。
    C.孙如男从省艺校归来后,初次上台演《美猴王》就一炮而红,可知她学到了真本事
    D.排比修辞乎法的运用,表现了孙如男立定后亮相表演的精彩以及观众的痴迷。
    8.小说开篇说“义章多奇人,孙如男算一个”,请问孙如男奇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9.孙如男在省京剧院表演《大闹天宫》的场面具有感染力,文章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D 7.B
    8.①从古至今没有过女猴王,孙如男挺漂亮一女孩儿竟想学猴戏。②孙如男演技高超,特别是在演美猴王时有使观众置身于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的绝技。
    9.(1)正面描写:①动作和技巧:文章详细描述了孙如男的动作和技巧,如“踩着‘登云步’上场”,“打‘飞脚’过桌子”,“翻‘虎跳’到台中间”,以及使用“混元花”“车轮花”“倒提柳”“地躺棒”等花式技巧,这些描述展现了她高超的表演技艺和身手的矫健。②情感和神态:通过“品御酒,尝蟠桃,一招一式入木三分”等描述,传达了孙如男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投入。③服装和道具:描述了孙如男穿着的复杂和沉重的服装,以及使用超重的金箍棒,这些都增加了表演的难度和真实感。(2)侧面描写:①观众反应:通过“剧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来表现观众对孙如男表演的热烈反响和赞赏。②领导评价:院长的“绝,这个人我们要定了!”显示了领导对她表演的认可和赞赏。③同行反应:“院里演美猴王的男演员更是抑制不住眼眶泛红”渲染了情绪,增强感染力。
    【解析】
    【导语】这篇小说通过孙如男的成长与表演经历,展现出她对猴戏的热爱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文章以生动的描写表现了孙如男在传统艺术世界中的独特之处和创新精神:从小与猴子打交道,赋予她独特的表演天赋;通过剧院试演,展示其高超技艺和敬业精神,尤其是吸入吐烟花粉的细节,突显她创造仙气的技巧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小说通过细腻的情节设计,刻画出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当时树立……的理想”错,无中生有,原文是“长大后竟想学猴戏”。
    B.“平时像猴子似一蹿一跃、一抓一挠”错,原文是说“它们如何一蹿一跃、一抓一挠,她都熟稔于心,学得分毫不差”,并不能证明她“平时像猴子似的一蹿一跃、一抓一挠”。
    C.“做、念、唱、打,样样精通”错,结合原文可知,孙如男在省京剧院演折子戏《大闹天宫)时,并没有“唱、念”两样表演;“广大观众”也错,原文“演出那天并不卖票”。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从正面衬托”错,这里应是“从侧面衬托”。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孙如男是奇人,不是说她本领有多大,而是要看她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过人之处。
    从“父亲劝她,学猴戏可难……从古至今哪有过女猴王”可知,孙如男奇在从古至今要当第一个女猴王。
    从“最令人拍案称奇的是……仿佛令观众置身于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可知,孙如男奇在她在演美猴王时能令观众置身于一个亦真亦幻的仙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
    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结合,文章全方位地展现了孙如男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成就。
    (1)正面描写:
    ①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表演的魅力。如动作和技巧描写,一招一式,棒法多样,样样精通;
    ②情感和神态描写一招一式入木三分,透露着一股似人非人、似猴非猴的机灵劲儿;
    ③服装和道具描写“里面要穿上水袖、胖袄,再加护领,外面再加衬、大靠、金甲,一套行头下来,得十几斤重。头上还要戴紫金冠,上面还有猴王的翎子”,真实地再现了表演的难度。
    (2)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反应和评价,增强了这种感受的真实性和深度。
    ①观众反应“剧院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②领导评价“院长一拍大腿,绝,这个人我们要定了!”;
    ③同行反应“院里演美猴王的男演员更是抑制不住眼眶泛红”等。这种写作手法有效地增强了文本的表现力和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想象和感受表演现场的氛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襄子攻翟而胜之,取尤人、终人。使者来谒之,襄子方将食,而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喜也。今君有忧色,何也?”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氏之德行无所积今一朝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劲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知。善持胜者,以强为弱。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材料二:
    问曰:“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无瑞,谓之太平,如何?”曰:夫帝王瑞应,前后不同,虽无物瑞,百姓宁集,风气调和,是亦瑞也。何以明之?帝王治平,升封太山,告安也。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变,治未平,气未和。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无云,太平之应也,治平气应。光武之时,气和人安,物瑞等至。人气已验,论者犹疑。孝宣皇帝元康二年,凤皇集于太山,后又集于新平。四年,神雀集于长乐宫,或集于上林,九真献麟。神爵二年,凤皇、甘露降集京师。四年,凤皇下社陵及上林。五凤三年,帝祭南郊,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耀斋宫,十有余刻。明年,祭后土,灵光复至,至如南郊之时。甘露、神雀降集延寿、万岁宫。其年三月,鸾凤集长乐宫东门中树上。甘露元年,黄龙至,见于新丰,醴泉滂流。彼风皇虽五六至,或时一鸟而数来,或时异鸟而各至,麒麟、神雀、黄龙、鸾鸟、甘露、醴泉,祭后土天地之时,神光灵耀,可谓繁盛累积矣。
    (节选自《论衡·宣汉篇第五十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日中不须臾A今赵氏之B德行无C所积D今一朝E两城F下G亡其H及我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闻名,出名,与《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闻”意思不同。
    B.服,佩服,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朝服衣冠”的“服”意思不同。
    C.明,证明,说明,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后一个“明”的意思不同。
    D.见,出现,与《论语》“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襄子率军攻打翟国,听说赵国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镇后露出忧虑的神色,孔子知道此事后却说赵氏将要昌盛了。
    B.孔子力气大但不愿意以力大而著称,墨子善于守御攻城但不愿意以善于用兵而出名,这是他们能够保持胜利的原因。
    C.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登上泰山封禅,遇到了雷雨的灾变,光武皇帝登泰山封禅,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这与天下治理是否太平无关。
    D.材料二指出汉宣帝执政时,凤凰停落在泰山、新平、京城长安、杜陵县及上林苑。凤凰来了五六次,可以说是祥瑞层出不穷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齐、楚、吴、越皆尝胜矣,然而卒取亡焉,不通乎持胜也。
    (2)文帝有瑞,可名太平,光武无瑞,谓之太平,如何?
    14.为使国家昌盛、天下太平,君王应明白什么道理呢?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答案】10.ADG 11.D 12.C
    13.(1)齐、楚、吴、越四国都曾战胜过(诸侯),但最终都走向衰亡,这是因为四国君主都不懂如何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
    (2)汉文帝时有祥瑞出现,可以称为天下太平,光武皇帝时没有祥瑞出现,称之为天下太平,怎么行呢?
    14.①材料一认为君王应明白胜利后反而忧虑和反思,这样才会进一步取胜和昌盛。②材料二认为君王应明白老百姓安定,风调雨顺,天下才太平。
    【解析】
    【导语】本文探讨了成功和治理的根本要素。材料一借孔子之口指出,过分的喜悦可能导致败亡,真正的胜利在于能够持久不衰,强调贤主需谨慎省虑,保持清醒。材料二则通过帝王时期的天象和自然现象反映治国之道,指出太平的表征不仅仅是天降祥瑞,更在于气和民安。两者共同揭示了持胜和治平的奥秘在于深思熟虑和内在修养。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一天中也不过一小会儿。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而这么轻松夺取两座城镇,衰败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
    “须臾”是时间短语,表示时间的短暂,“日中不须臾”是主谓短语,“今”表示时间的状语,放在下句句首,故A处断开;
    “赵氏之德行”与“无所积”为主谓短语,不可拆开,故D处断开;
    “一朝两城”与“下”为主谓短语,不可拆开,故故G处断开。
    故选A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闻名,出名/学到、懂得。句意:但他却不愿意以力大而闻名。/如果在早上懂得了道理,那么在晚上死去也是可以的。
    B.正确。佩服/穿。句意:这种技术连公输般都佩服。/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
    C.正确。证明,说明/光明的、美好的。句意:用什么证明这一点呢?/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D.错误。意思不同。出现/看见。句意:在新丰这个地方出现。/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这与天下治理是否太平无关”错误,根据原文“秦始皇升封太山,遭雷雨之变,治未平,气未和。光武皇帝升封,天晏然无云,太平之应也,治平气应”“人气已验”可知,秦始皇遭雷雨之变,暗示治世未平,而光武帝则遇晴朗之天气,象征太平之应兆。“人安”“气和”已经应验。由此可见,材料中强调这些自然现象是治世安定的象征,说明了它们与治理好坏的关系。故说“无关”错误。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尝”,曾经;“卒”,最终;“通”,懂得,知道。
    (2)“瑞”,祥瑞;“名”,称为;“如何”,怎么行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可知,“以此持胜”的“此”指“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而如何保持胜利呢?“夫忧,所以为昌也”那就是取得胜利后反而忧虑、反思,才会进一步取胜和昌盛。
    ②根据材料二“夫帝王瑞应,前后不同,虽无物瑞,百姓宁集,风气调和,是亦瑞也”可知,这里的“瑞”指祥瑞,也就是帝王想达到的目的,即君王应明白的道理。帝王的“祥瑞”是“百姓宁集,风气调和”,也就是老百姓安定,风调雨顺。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襄子派兵攻打翟国获胜,夺取了尤人和终人两座城镇。使者前来报告赵襄子,赵襄子正准备吃饭,听后露出忧虑的神色。他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个早上就攻下两座城镇,这是人们所高兴的事。现在您反而显得忧愁,这是为什么呢?”赵襄子回答说:“长江黄河发大水,也不过三天就退下去了;狂风暴雨,一天中也不过一小会儿。现在我们赵氏的德行没有积累,而这么轻松夺取两座城镇,衰败也大概会接踵而来了吧?”孔子知道此事后说:“赵氏将要昌盛了!”忧虑,是昌盛的原因;而沾沾自喜,是灭亡的原因。取得胜利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保持胜利。贤明的君主知道这个道理,所以能保持胜利,并将所缔造的胜利果实传给后代。齐、楚、吴、越四国都曾战胜过(诸侯),但最终都走向表亡,这是因为四国君主都不懂如何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只有有“道”的君主才能保持胜利果实。孔子的力气大得能拉开城门的门栓,但他却不愿意以力大而闻名。墨子善于守御攻城,这种技术连公输般都佩服,但是墨子就是不愿意以善于用兵而出名。善于保持胜利的人,尽管处于强势,但却表现出柔弱。所以《老子》说:“道体虚空,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材料二:
    有人问:“汉文帝时有祥瑞出现,可以称为天下太平,光武皇帝时没有祥瑞出现,称之为天下太平,怎么行呢?”回答说;帝王的祥瑞,前后出现的不相同,虽然没有具体的事物表现祥瑞,但是老百姓安定,风调雨顺,这些也都是祥瑞。用什么证明这一点呢?帝王治理天下太平时,就要登上泰山封禅,这是向上天报告天下太平了。秦始皇登上泰山封禅,遇到了雷雨的灾变,是因为治理天下还没有太平,阴阳之气尚未调和。光武皇帝登泰山封禅,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天下太平的应验,天下太平了,和气就自然会同它应和。光武皇帝的时候,阴阳之气调和老百姓安定,物瑞等待出现。“人安”“气和”已经应验,然而论事的人却还不肯相信。汉宣帝元康二年,凤凰停落在泰山上,后来又停落在新平这个地方。元康四年,神雀停落在长乐宫,有时又停落在上林苑,同时九真郡进献了麒麟。神爵二年,凤凰、甘露降落在京城长安。神爵四年,凤凰飞下杜陵县及上林苑。五凤三年,汉宣帝在南郊祭天,神光一齐出现,有时出现在山谷中,照耀斋宫达十余刻。第二年,汉宣帝祭祀土地神,灵光再次出现,灵光出现时的情形和在南郊祭天时一样。同时,甘露、神雀降落在延寿宫和万岁宫。这年三月,鸾凤停落在长乐宫东门中的树上。甘露元年,黄龙来到,在新丰这个地方出现,同时,醴泉涌流不息。那些凤凰虽然来了五六次,或许是同一只凤凰来了几次,或许是不同的凤凰分别到来,麒麟、神雀、黄龙、鸾鸟、甘露、醴泉先后出现,祭祀土地神和天地的时候,神光显灵照耀,可以说是祥瑞繁盛层出不穷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①
    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②。
    思子台③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逐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注】①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夏,作者由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尉赴任途中。②关外心: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却被封为“关外侯”,他以之为耻。③思子台:汉武帝为冤死之戾太子于阕乡东筑思子宫,中有归来望思之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言风吹芦叶,夏天的景致正幽深,以芦叶兴起并点出时令,呼应诗题。
    B.次句承接首句而来,写诗人的尘世俗念为此丛芦风叶之声所洗,消失殆尽。
    C.颔联以昔年的“江南客”与今日的“关外心”作对比,写出诗人复杂的情感。
    D.尾联说行人已远去,而丛芦清声不去,似水伴荒城夜砧,搅动着诗人的心。
    16.本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①孤独羁旅之愁:首联描绘了诗人在驿馆中的情景,通过对丛芦的描写,引发诗人对旅途孤独和烦闷的感慨。②仕途失意之感:颔联通过对比昔日的江南客与今日的关外心,展现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对未来的忧虑。③思念亲人之感:颈联通过对思子台和玉娘湖的描绘,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解析】
    【导语】李商隐的《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以芦叶描绘乡愁和仕途的困惑。诗中通过江南旧游与“关外心”的对比,表达调任途中复杂的情感。自然景物唤起思乡之情,而对未来的迷茫则在幽深的夏景中隐约流露,表现出诗人心中抑郁难平的无奈。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消失殆尽”理解有误,原句说的是“尘世俗念”暂时为丛芦风叶之声所洗,从后文来看,这种俗念并没有消失殆尽。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孤独羁旅之愁:首联“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芦叶萧萧作响,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写芦叶,写邮亭,既点明时令和驿馆,时逢深夏,地处荒僻,一路征尘,景物与行状的描写即透出内心的烦燥郁闷。
    ②仕途失意之感:颔联“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回顾自己漂泊流离一生。这联以昔年的“江南客”与今日的“关外心”作为鲜明对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气盛,充满自信,自然也洋溢着许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关,去从事微不足道的弘农尉之职,这才令人深深体会到汉代楼船将军杨仆何以耻为关外之民的心态,展现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失意和对未来的忧虑。
    ③思念亲人之感:颈联“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听思子台边晚风呼呼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风自急”与首句“梢梢”和下句“清声”呼应,渲染夕暮景色的凄凉。“玉娘湖上月应沉”,这句应是承三句“江南客”,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联想到远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生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并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__,________”。
    (2)遥对明月,李白《将进酒》中有“______________”名句,酒与月皆不可辜负;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__________”的名句,以人赏月来叹问人类源起。
    (3)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机见时,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2)莫使金樽空对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CT机、录像机等现代科技的产物,在中国古人的笔记小说中,都有类似的对应物,而且它们都与镜子有关。何以如此?和现代人一样,古人其实也有很多科技上的需求:要是能看到人体内部生病的地方就好了,要是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远方就好了,要是可以回看过去发生的事情就好了……
    如五代时的《开元天宝遗事》提到一种“照病镜”,身体哪里生病了,用此镜一照,就可看到,然后 A ,就可以治愈,这简直相当于我们现在的CT机。明代《五杂俎》说,前蜀高祖王建养子王宗寿的一面铁制的古镜可以把方圆百里的事物都反射在里面,人通过镜子看得 B 。受佛教影响,古代传说中有一种业镜。据说通过业镜可以观察人一生的 C ,这就相当于录像机了。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提到有人看见业镜,自,把自己以前干过的龌龊事都照出来了。
    总之,古人不仅把镜子当作日常用品,还把它想象成具有神奇力量的器物,通过它可以实现许多奇思妙想。关于镜子的有点“异想天开”的这些故事,激发了人们探索未知世界,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8.A:对症下药 B:一清二楚 C:所作所为
    19.将“这些”放在句首;在“未知世界”后面加上“的热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处语境是介绍“照病镜”能够照到身体发病部位,方便后续治疗,故此处可填“对症下药”。对症下药:喻针对事物的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
    B处语境是介绍古镜具有的神奇效果:能够照到远方,人们通过古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远方,故此处可填“一清二楚”。一清二楚:指十分清楚、明白。
    C处语境是介绍业镜具有录像机的功能,可以把人做的所有事情“录下来”,故此处可填“所作所为”。所作所为:指人所做的事。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语序不当,“这些”是指代词,作定语应放在句首;
    成分残缺,“激发”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未知世界”后面加上“的热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了,后来逐步传到民间。二说,中秋节的起源_①___。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三说,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自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 ② ,以此作纪念。
    据史料记载,中秋节作为一个民俗节日大约形成于唐宋之际。唐代文人多沿袭前代仲秋望月吟诗的传统。中秋时节天气转凉,秋高气爽,碧空如洗,苍穹清澈,最宜赏月。此时很多诗人远在异乡,与亲朋好友分离,于是望月兴叹,_③_,抒发他们对亲朋好友的思念。
    “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在中秋。”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深切期盼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民俗民风的中秋节成为了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重要纽带。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下列与文中“中秋”一词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年第21号台风“康妮”将携风带雨影响我国。
    B.他的“聪明”,让大家都感到很无奈。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他在信中说:“我很想念家乡的亲人。”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0.①和农业生产有关 ②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 ③写下众多诗作
    21.A
    22.中秋节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深切期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民俗民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重要纽带。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横线,后面的语境是介绍中秋节起源的第二种说法,“农作物基本都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此说法强调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农业生产有关,故此处可填写“和农业生产有关”。
    第②处横线,前文说的故事强调中秋节起源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故此处可填写“将八月十五日定为中秋节”。
    第③处横线,前文说“很多诗人”,后文说“抒发他们对亲朋好友的思念”,故此处可填写“写下众多诗作”。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中秋”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反语;
    C.表示强调;
    D.表示引用。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主干句:中秋节成为了中华民族情感共鸣的重要纽带。
    然后分析修饰成分,“承载着人们对团圆美满的深切期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民俗民风”把这几个定语独立出来,以“中秋节”为主语,可以改写成句。
    最后组织答案即可。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山西大同,出租车司机接到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今年93岁,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司机当即决定不收老人车费,老人下车后还回了一个军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记叙了山西大同一位出租车司机与胸前挂满勋章的老志愿军战士的动人瞬间:挂满勋章的93岁抗美援朝老兵坐出租,司机得知老人的身份后当即决定不收老人车费,老人下车后给司机师傅敬了个军礼。我们被93岁老战士的军礼感动到了,也为暖心的司机师傅点赞。
    由此可以看出,共和国老前辈应得到所有人尊敬,共和国功臣理应受到优待,我们应懂得感恩英雄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要认识到不能忘记曾经为历史作出贡献的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英雄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希望,在困难中看到力量。这件事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铭记历史?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英雄精神?我们应该让英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它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和力量的源泉。
    写作时,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永远保持对英雄的敬畏之心。然后可运用对比论证展开论述,结合社会现实,人们往往容易被金钱所迷惑,而忘记了那些曾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过巨大牺牲的英雄们。司机的举动,不仅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更体现了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这种精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中间部分可以运用例证法论证英雄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意义,从而明确全社会都应该尊敬英雄,学习英雄。最后重申论点,强调让我们学习、传承英雄精神,让英雄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立意:
    1.致敬英雄,学习英雄。
    2.英雄模范是最亮的“星”。
    3.英雄的力量成就民族的精神。
    4.英雄的精神,成长的动力。

    相关试卷

    2025届河南省金科大联考高三(上)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河南省金科大联考高三(上)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

    2024~2025学年金科大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金科大联考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

    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金科大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