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分)下列对厨房中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20℃
B.菜刀刀刃的厚度约为0.5cm
C.烧开一大锅水的时间约30s
D.餐桌高约80cm
【答案】D
【解析】解:A.冰箱冷藏室的温度约2~5℃,故A不符合实际;
B.菜刀刀刃的厚度约为4.5mm,故B不符合实际;
C.烧开一大锅水的时间约30min,故C不符合实际;
D.餐桌高约80cm,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2.(3分)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
A.兽脊B.船尾
C.河岸D.河岸边的树
【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即山在运动,船尾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ACD错误。
故选:B。
3.(3分)如图所示,先在鼓面上撒一些碎纸片,再用力敲击鼓面,同时看到碎纸片“翩翩起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鼓声是由于碎纸片振动产生的
B.鼓声是由碎纸片振动传播的
C.鼓声很大,属于超声波
D.鼓面振动是通过碎纸片“翩翩起舞”显示出来的
【答案】D
【解析】解:AB、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C、鼓声很大,故C错误;D,故D正确。
故选:D。
4.(3分)超声导盲手杖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在出行时探测前进路上的障碍物。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手杖会发出警报声,距障碍物越近警报声越尖锐。声音变尖锐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解: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手杖会发出警报声,说明振动频率越来越高,故A正确。
故选:A。
5.(3分)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纸板NOF可以向前或向后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B.入射光线靠近ON时,反射光线远离ON
C.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NO方向射到O点,这时没有反射光射出
D.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总等于90°
【答案】A
【解析】解:A、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当把两纸板折到同一平面上时,说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若把入射光线OA靠近ON,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所以反射光线OB也会靠近ON;
C、若使光束沿NO方向射向平面镜、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0°;
D、若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60°+60°=120°。
故选:A。
6.(3分)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在固态时是晶体
B.BC段温度不变,没有吸收热量
C.熔化过程从第15min开始
D.增大火力可提高DE段对应的温度
【答案】A
【解析】解:
ABC、分析图像可知,虽然吸收热量,所以该物质为晶体,故A正确;
D、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故D错误。
故选:A。
7.(3分)将热水、冰水和室温水(水温与室温相同)分别装入纸杯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 )
A.水珠出现在热水杯内壁,是汽化形成的
B.水珠出现在热杯水外壁,是液化形成的
C.水珠出现在冰水杯内壁,是汽化形成的
D.水珠出现在冰水杯外壁,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热水杯和冰水杯两只纸杯的杯壁上会有小水珠出现。因为热水汽化成水蒸气;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因此不会发生液化现象、D正确。
故选:D。
8.(3分)在一条细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如图甲所示。当摆动角度很小时(摆的周期)是一定的。测量周期的过程中,发现摆的周期较短,但可以测铁块来回摆动20次的时间再除以20作为周期就准确得多。这种测量方法与下面为使测量值更准确而采用的测量方法原理相同的是( )
A.用如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B.用如图丙所示的仪器测量圆环的外径
C.用图丁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D.三次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后取平均值作为铅笔长度的测量值
【答案】C
【解析】解:在一条细长绳的一端系一个小铁块,就做成了一个摆。当摆动角度很小时。测量周期的过程中,用秒表不易准确测量,即采用的是累积法。
A.用如图乙所示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采用的是直接测量法;
B.用如图丙所示的仪器测量圆环的外径,采用的是辅助法;
C.用图丁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采用的是累积法;
D.三次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后取平均值作为铅笔长度的测量值,它是为了减小误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16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正确的,选对的每小题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多选)9.(4分)某车沿着同一方向运动,它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前2s内该车做加速运动
B.2﹣4s该车处于静止状态
C.整个过程该车通过的路程是60m
D.整个过程该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答案】BC
【解析】解:AB、前2s内该车的s﹣t图像为倾斜直线,故A错误;
2﹣4s该车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
AB、整个过程该车通过的路程是60m==10m/s、D错误。
故选:BC。
(多选)10.(4分)下列场景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
A.用鼓声统一划船节奏
B.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C.蝙蝠觅食
D.超声波清洗眼镜
【答案】ABC
【解析】解:ABC、用鼓声统一划船节奏、蝙蝠觅食,故ABC符合题意;
D、超声波清洗眼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多选)11.(4分)如图所示,干冰(固态CO2) 常温下易升华,所以常被用来营造舞台上“烟雾”缭绕的仙境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烟雾是水蒸气
B.烟雾是CO2气体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了热量
D.烟雾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CD
【解析】解:“烟雾”形成的原因是: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形成烟雾;故CD正确。
故选:CD。
(多选)12.(4分)检查视力时,规定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5m,现因房间两面墙间的距离为3m,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符合标准,人应靠近平面镜0.2m
B.为符合标准,人应远离平面镜0.3m
C.越靠近平面镜看得越清楚,因为像变大了
D.越靠近平面镜看得越清楚,因为像到人的距离变小了
【答案】AD
【解析】解:AB、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距离是2m,视力表在人身后1m.则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2m,人应靠近平面镜5.2m﹣2m=3.2m,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人若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
D、人若靠近平面镜,人的视角变大,故D正确。
故选:AD。
三、作图题(本题有2个小题,共6分)
13.(3分)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的夹角,某同学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请通过作图标出平面镜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答图。
【解析】解:过入射点作平行于隧道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之和,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平分线,再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
,
由图可知,∠AOP=50°,故反射角∠BOO'=×130°=65°。
14.(3分)如图甲所示是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患者牙齿背面时的情景,请在图乙中画出牙医通过平面镜观察到患者牙齿的光路图。
【答案】见解答图
【解析】解:先作出牙齿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即像的位置,即为入射点,OB为反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8分)
15.(10分)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小车的速度。
(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 40.0 cm,tBC= 2 s,vBC= 0.2 m/s;
(2)实验中要使测量时间更准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减小斜面的坡度 (写出一条即可);
(3)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B点开始释放,进行测量。这样测量是错误的 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 。
【答案】(1)40.0;2;0.2;(2)减小斜面的坡度;(3)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
【解析】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BC=40.0cm﹣3.4m,tBC=5s﹣7s=2s,vBC=;
(2)实验中要使测量时间更准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减小斜面的坡度;
(3)某同学想测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提出可以把小车从B点开始释放。这样测量是错误的,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
故答案为:(1)40.0;2;2.2;(3)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
16.(8分)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改造前,她通过制作模型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将一只闹钟放入其中,模拟乐器在房间中发声,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1)为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该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比较人听到两个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距隔音盒的距离
C.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处放置如图所示的分贝计(测量声音响度大小的仪器)。
进行测量评估后,她选用了第三种方案,理由是 借用仪器,可较准确测出数据,进行比较 。
(2)用声级计进行测试,得到如表的数据。
分析第 2 次和第 3 次数据可知材料隔音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3)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厚度相同时,下列材料隔音效果最好的是 D 。(填写序号)
A.波峰吸音棉
B.聚酯纤维吸音棉
C.隔音毡
D.白色阻尼隔音毡
(4)该同学发现,制作模型过程中,要将各处缝隙进行密封处理 B 。
A.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B.居民区多植树种草
C.戴耳塞
D.城市街头安装噪声监测仪
【答案】(1)借用仪器,可较准确测出数据,进行比较;(2)2;3;(3)D;(4)B。
【解析】解: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她通过制作模型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她用鞋盒充当“房间”,模拟乐器在房间中发声,制作隔音房间模型。
(1)为比较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该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A.人距隔音盒一定距离处,比较人听到两个隔音盒里发出声音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
C.在距离鞋盒相同距离处放置如图所示的分贝计(测量声音响度大小的仪器)。
进行测量评估后,她选用了第三种方案,可较准确测出数据。
(2)由控制变量法思想可知:分析第2次和第3次数据可知材料隔音性能与材料的厚度有关;
(3)进一步分析数据可知,厚度相同时。
(4)该同学发现,制作模型过程中,其方式与下列事例相同的是B.居民区多植树种草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喊声。
故答案为:(1)借用仪器,可较准确测出数据;(2)3;3;(4)B。
17.(10分)在做“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某同学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
(1)在组装装置甲时,要分别调节铁夹M和铁圈N的高度,应首先调节的是 N (填“M”或“N”)的高度,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96 ℃;
(2)由图乙可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97 ℃;
(3)在实验中发现如图丙A、B所示的两种情形,其中图 A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4)实验时,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减少水的质量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N;96;(2)97;(3)A;(4)减少水的质量。
【解析】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所以首先调节的是铁圈N的高度;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2)水在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由图像丙可知;
(3)A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A是沸腾时的情况,所以B是沸腾前的情况;
(4)根据公式Q=cmΔt,吸收一定的热量,可以从质量,所以可填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
故答案为:(1)N;96;(3)A。
18.(10分)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可以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玻璃板既可以像平面镜一样成像,又是透明的,从而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原因是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 ;
(3)该同学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次实验,分别确定了物与像的三组位置,如图丙所示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4)之后该同学又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了几次实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偶然性 。
(5)在实验中,用光屏并没有承接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B 。
A.虚像是人的幻觉,实际上并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C.虚像不清晰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未垂直桌面;(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得出普遍结论,避免偶然性;(5)B。
【解析】解:(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
(2)拿大小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
(3)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 、B' A、B、C 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且它们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都相等。
(4)换用长度不同的蜡烛,再做了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5)虚像是由不存在的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未垂直桌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避免偶然性。
五、计算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6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计算步骤,物理量要写明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
19.(7分)海面上有一艘大型轮船,为了探测某处海洋的深度,静止在海面上向海底发出超声波
(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
(2)探测处海洋的深度。
【答案】(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3s;
(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4500m。
【解析】解:(1)由题意可得,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为:t=×6s=3s;
(2)由v=得,探测处的海洋深度:
h=vt=1500m/s×3s=4500m。
答:(1)超声波探测海洋深度时到达海底所用时间3s;
(2)探测处的海洋深度4500m。
20.(9分)暑假期间某同学乘车沿北海路去海边游玩,所乘汽车的速度表如图甲所示,他看见路边一个交通标志牌,则:
(1)标志牌上“滨海 24km“表示的物理意义;
(2)所乘汽车的行驶速度;
(3)某次汽车以72km/h的速度向对面高山驶去,在司机鸣笛后4s听到了回声,求鸣笛之前汽车到高山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答案】(1)标志牌上“滨海 24km“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是24 km;
(2)所乘汽车的行驶速度为50km/h;
(3)鸣笛之前汽车到高山的距离是720m。
【解析】解:(1)标志牌上“滨海 24km“表示从交通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 s=24 km;
(2)由图甲可知,速度表的分度值为5km/h,故该车速度表所指的速度是50 km/h;
(3)由得s=vt车=72km/h=36m/s,s车=v车t=20m/s×4s=80m;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v声=340m/s,s声=v声t=340m/s×3s=1360m;
鸣笛之前汽车到高山的距离s=。
故答案为:(1)标志牌上“滨海 24km“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从交通标志牌到北海的路程是24 km;
(2)所乘汽车的行驶速度为50km/h;
(3)鸣笛之前汽车到高山的距离是720m。
次数
1
2
3
4
5
材料
2mm厚白色阻尼隔音毡
2mm厚隔音毡
3mm厚隔音毡
5cm厚波峰吸音棉
5cm厚聚酯纤维吸音棉
分贝计示数/dB
65.8
68.2
63.2
67.1
68.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八年级(下)4月期中物理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