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襄阳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2024年10月24日
一、单选题(每小题各3分,共45分)
人口集中度指数(C表示)通常用来描述区域内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C值越大,说明区域人口分布越集中,越不均匀。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6市2015~2019年人口集中度指数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期间( )
A. 贵阳人口分布集中程度下降B. 昆明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C. 南昌人口分布向均衡化发展D. 南京人口老龄化减轻
2. 椎测上海市人口集中度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等级较高B. 落户政策严格C. 迁入成本较低D. 收入水平较高
3.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 )
A. 认识资源分布差异,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B. 改变人口迁移方向,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避免出现逆城镇化D. 预测人口增长趋势,指导区域协调发展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可以看出,贵阳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先上升后下降,但基本持平,A错误;南京市、南昌市、昆明市的人口集中度指数都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趋向均匀分布,C对;图示信息无法判定人口数量及老龄化问题,BD错;故选C。
【2题详解】
上海市人口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城市等级较高,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城市规划促进了人口向郊区的扩散、发达的交通系统使得人口在城市内部流动更为便捷,有助于人口在城市各区域之间的均匀分布,降低人口集中度指数,A对;落户政策严格限制的人落户人数,并非人口集中度,B错;上海的迁入成本较高,C错;上海收入水平较高,会促进人口集中分布,D错;故选A。
【3题详解】
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资源分布的差异,A错;人口迁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改变人口迁移方向,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当地资源和环境限制,故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不能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B错;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并不能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也无法避免出现逆城镇化,C错;通过研究人口空间分布变化,可以预测某地区人口增长趋势,从而指导区域协调发展,D对;故选D。
【点睛】人口分布的均匀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城市规划、经济发展、交通便利性、居住环境、教育资源等。
2024年4月30日上午,“强对流刺客”——飑线扫过福建,受其影响,福州出现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飑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气压和风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飑线多发生在春夏过渡季节冷锋前的暖区中,具有不同性质的两个气团相互碰撞,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飑线形成的必要条件。下图示意该日某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图中阴影区为飑线,粗线为锋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在垂直方向上,有利于飑线形成的气团分布是( )
A. 高空干冷,低空暖湿B. 高空暖湿,低空干冷
C. 高空干暖,低空冷湿D. 高空冷湿,低空干暖
5. 夏季午后“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减弱B. 热量加强C. 水汽得到补充D. 湖面摩擦力小
6. 图中飑线的移动方向是( )
A. 东南B. 西南C. 西北D. 东北
【答案】4 A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飑线属于强对流云带,气团在垂直方向上分布要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高空气团干冷,容易产生下沉运动,低空气团暖湿,容易形成上升运动,A正确,B错误;按照气温越低,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越少的原理,干冷和暖湿气团容易形成飑线,相反,干暖和冷湿的气团性质搭配不容易形成,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此时湖面温度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热量补充减少,"飑线"天气系统势力逐渐减弱,A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依据图中的天气形势(等压线分布)判断,锋面以北为一股强冷空气,气团中心气压高达1070hPa,高压脊在飑线的西北方向,南部高压的中心气压在1040hPa,在飑线的偏南侧,由于两个高气压之间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低气压带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向,受南部高气压的阻塞作用,飑线无法向南移动,且西北侧有明显的高压分布,所以飑线只能随低气压带向东北方向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飑线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飑线的产生多是由于冷空气行进至暖湿地区时造成了上冷下暖的格局,使对流层上下热力结构不同,产生高强度的强对流天气。飑线上的雷暴通常是由若干个需暴单体组成的,因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天气变化。飑线过境时的典型现象为风向突变、风速快速增加、气压骤然上升以及气温急剧变化,全盛阶段平均风力在10级以上,阵风超过12级。同时也可能伴有雷暴、暴雨、冰雹、强力的直线风、龙卷风和海龙卷风。
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图3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华南是我国出现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 锋面活动频繁B. 强对流天气多C. 地形较复杂D. 日照时数长
8. 暑假某日,小明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
A. 07:30-08:30,面向太阳B. 10:30-11:30,背向太阳
C. 14:30-15:30,面向太阳D. 16:30-17:30,背向太阳
9. 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
A. 白昼更长B. 降水更多C. 大气能见度更高D. 太阳高度角更大
【答案】7. B 8. D 9. A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涉及范围较大,难以形成局部降水,A错误;强对流天气一般发生在午后,此时太阳高度角较小,且空气中水汽多,适合彩虹的形成,B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区域性强降水,C错误;日照时数长与彩虹形成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C错误;10:30-11:30接近正午,武夷山纬度较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B错误;16:3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A正确;北方降雨少于南方,B错误;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C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组成的,当照射到水滴上时会出现第一次折射,由于这7种颜色光的波长不同,它们的偏向角度也会不同,这时太阳光就会分解为7种单色光;折射后的单色光到达水滴的背面后,会按照反射规律发生反射;反射后的单色光将回到入射水滴的这一面,这时将发生第二次折射,并仍然以单色光的形式射出水滴。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 基岩风化B. 流水搬运C. 冰川搬运D. 风力搬运
11. 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低B. 大气含氧量低C. 蒸发弱D. 太阳辐射强烈
12.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0. D 11. A 12. C
【解析】
【1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说明其来源不是基岩风化,A错误;冰川搬运不具备分选性,冰川沉积物的粒径大小为杂乱无章,C错误;流水搬运来的沉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而草毡层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B错误;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伏影响,所以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多来自风尘输入,其来源可能是附近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D正确。故答案选D。
【11题详解】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答案选A。
【12题详解】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缓解下部冻土融化,②正确,①错误;草毡层具有水分保蓄及调节地表径流作用,增加下渗量,增加地下水补给,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
【点睛】草毡层是联结成片的毡状草皮层,在青藏高原是一个常见但不寻常的现象。这一厚度仅约20 cm的土层,是高寒草甸土壤生产力、水分涵养、碳固定、气候调节等重要生态功能的主要载体,对维系高原草甸生态系统稳定及牧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m。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下图为恒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据图文资料推测,2万年以来恒河河口地貌的演变过程为( )
A. 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B. 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
C. 三角洲→河口湾→下切河谷D. 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
14. 2万年以来,影响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域面积B. 河流落差C. 季风强度D. 人类活动
15. 恒河入海输沙量最大的季节( )
A. 天山山脉雪线下降B. 德干高原草原一片枯黄
C. 恒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上升D. 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
【答案】13. B 14. C 15.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m”可知,恒河河口原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形成下切河谷;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因此其演变过程为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综上所述,B对,排除ACD。故选B。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可知,流域面积和河流落差变化不大,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基本不变,AB错;题干中时间为2万年以来,人类活动影响主要体现在近千年,D错;西南季风强度变化会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导致流水侵蚀和搬运作用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恒河年入海输沙量的大小,C对。故选C。
【15题详解】
恒河入海输沙量最大的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因北半球气温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较多,天山山脉的雪线应上升,A错;此时德干高原正值雨季,草原不会一片枯黄,B错;此时恒河流域降水量较多,为河流丰水期,入海径流量大,恒河河口附近海水盐度下降,C错;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北印度洋海水顺时针流动,D对。故选D。
【点睛】河流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河流流速呈正相关:流速越快,沉积物的颗粒越大;流速越慢,沉积物的颗粒越小。河流的沉积物数量与河流流量呈正相关:流量越大,沉积物数量越多;流量越小,沉积物数量越少。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近几年,南疆地区农民利用房前屋后自家庭院,搭建拱棚,种植蔬菜,足不出户,增收致富。这些大棚里生产出来的新鲜蔬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而且还跨越天山南北,被端上全疆千家万户的餐桌。目前,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得到快速发展,面积由过去占全疆的四成提高到近八成,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图示意该地区蔬菜大棚。
(1)描述南疆地区蔬菜种植面临的自然条件。
(2)自然条件不算优越的南疆缘何能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请说明理由。
(3)简述利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种植蔬菜对农民的好处。
【答案】(1)南疆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全年降水较少;土地面积广大,但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2)政策支持;冷藏保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户素质的提高,龙头企业的引领;市场需求量大。
(3)提高庭院土地利用率;庭院小拱棚投入小、生产灵活;满足自家蔬菜需求;足不出户就可以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南疆地区蔬菜大棚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南疆地区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有优势方面也有劣势方面,其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部分位于暖温带,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较低;地处干旱区,全年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当地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大。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结合材料可知,当地在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共同参与下,设施蔬菜种植快速发展,可以推测南疆成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有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引领和农户素质的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南疆的蔬菜销往新疆各地,可以推测其冷藏保鲜技术提升;市场的扩大也会推动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庭院设施农业的优势。在房前屋后搭建拱棚可以有效利用庭院士地;房前屋后拱棚较小,投入小,且随时可以管理拱棚中的农业生产,生产灵活;产出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应自家食用也可以出售,增加收入。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位于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充足;靠近供水主管道,便于淡水输送;靠近城市,淡水市场需求量大,科技发达,资金充足
(2)保障海水氮化厂的用电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减少对进口煤炭的依赖,降低国内发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
(3)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以色列海水淡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域因素分析,能源开发和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以色列海水淡化工厂分布不均,主要分布于以色列西部沿海地区,位于沿海地区,海水资源充足,用于海水淡化原料丰富,西部沿海地区地处平原,地势低平,人口城市较为集中,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广阔;同时,该区域经济较为发达,管道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人才较多,科技发展水平较高,资金较为充足,有利于促进海水淡化工厂在此布局;同时,西部地区靠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体系。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然气发电厂为海水淡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保障海水氮化厂的用电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保障海水淡化稳定供应;本地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减少对煤炭的依赖,减少煤炭的进口量,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天然气发电厂和海水淡化工厂可以共用基础设施,减少建设成本;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小问3详解】
大量淡水如果不存储,则可能存在浪费,而存储淡水,也说明以色列对于海水淡化产出的淡水的销路有保障,这样可以增大淡水需求,保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以延长产业链,增加海水淡化产品或产业链的附加值,获得丰厚的利润。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蓄水库的存在能够改善生态环境,使得海水淡化还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保障国家用水安全的同时,使得在政策角度,国家对于该产业更加支持,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蓄水库”能够容纳较多的淡水资源,能够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保障。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间湖又称海冰穴,是指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南极大陆近岸的冰间湖是冬季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关键区域之一,受冬季离岸风、洋流和底层海水影响较大。冰间湖是南大洋的生物热点区,其平均浮游植物浓度是南极周围开放水域的两倍多。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会导致结冰析盐,从而加强海洋对流过程。图示意南极洲及其周边海域。
(1)推测冬季南极大陆近岸冰间湖出现的具体过程。
(2)分析冰间湖成为南大洋生物热点区域的原因。
(3)简述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对该区域海洋对流过程的影响。
【答案】(1)南极冬季盛行离岸风,且强风由高海拔南极内陆吹向低海拔边缘区;近岸表层新形成的薄冰,不断被风或海流推向更远的海洋;加之下层相对温暖的海水上升补充,同时强风促使浮冰分散,在大陆边缘和外海海冰之间形成近岸冰间湖。
(2)冰间湖没有冰雪覆盖,光照反射率较低;夏半年,冰间湖比南极其他地区接收到更多的太阳辐射,水温较高,利于生物生存;冬半年,冰间湖所在海域盛行上升流,从深层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且能保持水温。
(3)结冰析盐,表层海水密度增加,使得海洋对流过程加强,在局部海水下层形成高密度陆架水;此高密度陆架水沿陆坡下沉,形成新的南极底层水,驱动原底层水上升,促使海水上下对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南极冰间湖发育及影响为命题情境,考查冬季南极大陆近岸冰间湖出现的具体过程、冰间湖成为南大洋生物热点区域的原因、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对该区域海洋对流过程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冰间湖又称海冰穴,是指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由此可知冰间湖的出现需要具备气温降低、水域保持无冰或薄冰的状态。结合材料“南极大陆近岸的冰间湖是冬季海洋和大气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关键区域之一,受冬季离岸风、洋流和底层海水影响较大”,由此可知冰间湖的影响因素有冬季离岸风、洋流和底层海水等,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地冬季的盛行风是极地东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风向是东南风,对于近岸冰间湖而言是离岸风,且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温度较低,因此会将近岸的海冰吹向远岸地区,同时利于冰间湖表层形成薄冰。与此同时,在离岸风的作用下,海水容易对流,下层相对温暖的海水上升补充,促使浮冰分散甚至融化。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冰间湖是南大洋的生物热点区,其平均浮游植物浓度是南极周围开放水域的两倍多”,由此可知本题答题方向是将冰间湖的本质特征与周围开放水域对比思考原因,还可以从生物生存所需的条件入手。结合冰间湖的概念可知,冰间湖长期或较长时间处于无冰或薄冰的状态,因此冰间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较弱,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南半球夏半年时,冰间湖可以吸收更多太阳辐射,水温较高,利于生物生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南半球冬半年时,冰间湖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下层海水上升的温暖海水作用,因此上升补偿流在影响水温的同时,还会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给生物生存提供食物。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会导致结冰析盐,从而加强海洋对流过程”,由此可知冰间湖海表的降温过程对该区域海洋对流过程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密度变化对海洋对流的影响。由于冰间湖海表盐分析出,所以表层海水的盐度有所增加,进而影响表层海水的密度有所增加,在密度的影响下,海水对流过程增强。结合材料可知冰间湖位于南极大陆的近岸地区,结合海底地形的变化,由此海水对流会在海水下部形成局部高密度的陆架水,高密度陆架水会进一步驱使底部海水运动,促使海水发生对流。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邢台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①②③分别代表,当冷空气流经烟台北部海面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