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为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象台”复原图,该观象台以观测台为中心,13根夯土柱呈半圆形分布,古人利用柱子间的狭缝观测日出,并依据日影来推测季节与节气。该观象台的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所记述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由此可知( )
    A. 农业生产以天文学成就为基础
    B. 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初具规模
    C. 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多种史料的互联助推史学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观象台’复原图及其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象台的发现证实了《尚书·尧典》所记述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现实,说明多种史料的互联助推了史学发展,D项正确;农业生产并非以天文学成就为基础,而是先有农业生产实践,后产生了与农业相关的天文学观测等,排除A项;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与观象台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观象台的发现证实历史记载,而非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排除C项。故选D项。
    2. 据《田车谣》载:朝踏车,暮踏车,辘掉衔尾翻乌鸦,绕畴接岸声咿哑。自从五月天不雨,大河小河断鱼罟,中田日见稻秧焦,疲尽耕牛人力苦。骄阳炙背火云热,手足胼胝筋骨折,农夫滴泪不成泉,河水乾于眼中血。这里的田车( )
    A. 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变革
    B. 源于生产技术理论创新
    C. 促进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D. 使生产摆脱了自然限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据《田车谣》载:朝踏车,暮踏车,辘掉衔尾翻乌鸦,绕畴接岸声咿哑。自从五月天不雨,大河小河断鱼罟,中田日见稻秧焦,疲尽耕牛人力苦。骄阳炙背火云热,手足胼胝筋骨折,农夫滴泪不成泉,河水乾于眼中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田车(即耧车)是一种畜力播种工具,它的使用提高了播种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C项正确;田车的使用并未直接推动耕作方式的变革,而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一种补充,排除A项;田车不是源于生产技术理论创新,而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排除B项;田车的使用虽然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但并不能使生产完全摆脱自然限制,排除D项。故选C项。
    3. 唐太宗主张“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司马光主张“农乃天下之首务”;清康雍时期废除“人头税”,施行“摊丁入亩”。这些主张和举措体现了( )
    A. 和谐共生的自然观B. 天人合一的世界观
    C. 重农抑商的经济观D. 以民为本的治理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中“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农乃天下之首务”、废除“人头税”等都强调农业、民众在国家治理中的根本地位,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民众在国家政治的作用,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得出“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无法得出“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整体上强调以民为本,不能体现“抑商”,排除C项。故选D项。
    4. 熙宁八年(1075)夏,吴越大旱,赵师孟救灾,“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与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朱熹也曾几次劝谕上户借贷下户,以度灾荒,官府为债务的偿还作保证。这表明( )
    A. 官府保护债权人的正当权益
    B. 富民成社会救助的主体力量
    C.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自由流通
    D. 自然灾害抑制农业生产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材料中提到吴越大旱时,赵师孟救灾,让富人借钱给取息钱的民众,等庄稼成熟时,官府负责督促民众偿还。朱熹也劝谕上户借贷下户,官府为债务偿还作保证。这说明官府在民众借贷关系中,起到了保障债权人(富人)权益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有富人参与救助或者借贷,但主导的是官府,官府为债务偿还作保证,所以富民不是社会救助的主体力量,排除B项;材料重点是官府保障借贷关系中的债权人权益,没有体现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自由流通,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宋朝的借贷情况,未涉及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抑制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
    5. 明清允许运河(京杭运河)内运输漕粮(税粮)的漕船附带定量的免税商品。清前期,船载正耗米500石,可带“货”60石,雍正七年增为百石,此后带“货”量屡有增加,至嘉庆时增至150石。这些变化( )
    A. 源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B. 加速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促进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
    D. 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明清允许运河内漕船附带定量的免税商品,清朝漕船私带货物不断增多,促进了民间贸易发展需要,允许漕船开展南北商业贸易,促进了当时中国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增强了社会经济活力,D项正确;朝廷政策的转变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以及民间需求,并非缘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转移到南方,排除B项;隋唐时期运河沿岸城市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6. 1919年11月8日,《北华捷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劳工团》的文章,作者写道:现在有关这些中国人的故事相当多。据说一些人到达法国后发现自己是来做工而不是来打仗时颇为失望,还有传言说在1918年春德国的大攻势中,他们的确在战线上分担了一些火力。材料中的“这些中国人”( )
    A. 为欧美开发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B. 成为欧洲战场的重要军事力量
    C. 提升了一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D. 形成唐人街传播发展中国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据说一些人到达法国后发现自己是来做工而不是来打仗时颇为失望,还有传言说在1918年春德国的大攻势中,他们的确在战线上分担了一些火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到这些中国人指的是一战期间赴欧的劳工,这些劳工代表中国参与一战,为一战的胜利做出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一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C项正确;劳工赴欧主要是补充协约国的劳动力,为欧美的战争与后勤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不是为了欧美开发,排除A项;虽然劳工在战线上分担了一些火力,但不能说他们成为欧洲战场的重要军事力量,他们主要是劳工,军事作战并非其主要任务,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劳工形成唐人街传播中国文化的内容,“形成唐人街传播发展中国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 被学界称为“珍贵的形象化的民国历史资料”的《良友》画报,自1926年2月15日创刊至停刊共出版174期。其封面女性形象多为身穿中式旗袍、秀服的传统女性,或身穿西式洋裙、工装、泳装的时尚女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手持武器的女军人、白衣护士、女教师等新女性相继登上封面。该变化( )
    A. 彰显国家政治文化变革理念
    B. 体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C. 深受全民族抗战政策的影响
    D. 契合民众审美追求多元需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6年至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近代上海《良友》杂志创办初期女性形象多为身穿中式旗袍、秀服的传统女性,或身穿西式洋裙、工装、泳装的时尚女郎,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之后,杂志封面转变为女军人、女教师和护士等形象,既凸显女性在维护民族独立方面的贡献,也突出了女性的进步的时代性,从而得出这种变化体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B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是女性形象的变化,反映的是随着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而改变了画报中女性的形象,由传统女性到新女性,没有彰显国家政治文化变革的理念,排除A项;深受全民族抗战政策的影响,虽与20世纪30年代的时代背景相关,但材料未明确提及抗战政策与封面女性形象变化的关联,且全民族抗战是发生在1937年七七事变后,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不是社会审美的变化,而是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8. 如图为建国后至1957年上海市轻、重工业产值及占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可知上海( )
    A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基本完成
    B. 轻重工业产值实现持续增长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探索中前行
    D. 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上海作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其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和前进,与图表所呈现的情况相符,C项正确;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49 年到 1957 年期间,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占比确实在发生变化,但仅根据这几年的数据,不能得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已基本完成的结论,这个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时还处于探索阶段,排除A项;图表中显示的产值有起伏,并非一直持续增长,比如重工业产值在某些年份可能增长不明显,甚至有波动,排除B项;仅凭这几年上海轻、重工业的产值及占比变化,不能得出上海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的结论,这需要综合考虑更多的经济指标和全国的经济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9. 从中外历史发展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变,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 )
    A. 康梁广泛宣传维新思想
    B.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C. 三民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D. “中体西用思想”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通过思想领域广泛宣传,解放思想,达成共识,推动改革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并顺利实施内容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康梁维新思想广泛宣传虽进行,但未成功,排除A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但辛亥革命失败,也不是改革而是革命,排除C项;中体西用思想的兴起,虽然指导了洋务运动但未成功,排除D项。故选B项。
    10. 2024年4月24日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球“太空经济”已超过万亿美元,当前商业化航天应用已从传统的通讯、导航、遥感,拓展至载人航天、太空实验、空间探测等领域。这表明( )
    A 中国载人航天处于领先地位
    B. 现代科技发展呈多领域交叉
    C. 科技的创新推动经济全球化
    D. 现代科技孕育新经济增长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航天科技属于现代科技,全球“太空经济”已超过万亿美元等,说明太空经济发展潜力大,发展快,领域广,孕育新经济增长点,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中国航天技术和其他国家的比较,故不能看出其是否领先,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现代科技发展呈多领域交叉”,材料都在叙述航天科技,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的过程,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1. 古希腊奥运会的裁判由选举产生,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神坛前举行“就职宣誓”仪式后,才开始具体工作。他们的职责是:按照神的意志、祭神的程序,以认真、公正的准则来行使裁判大权。据此可知,古希腊奥运会( )
    A. 折射出人文精神的缺失
    B. 源于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
    C. 促进公正平等观念传播
    D. 注重提升公民的基本素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奥运会的裁判由选举产生,并且他们需要在神坛前举行“就职宣誓”仪式,以认真、公正的准则来行使裁判大权。这表明古希腊奥运会传播 了公正平等观念,C项正确;古希腊奥运会本身就是古希腊人重视体育、展示人体之美的活动,体现了人文精神,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奥运会与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之间的因果关系,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裁判的产生和裁判的职责等内容,与民主政治的发达程度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古希腊奥运会与提升公民基本素养之间的关系,材料重点在说裁判的相关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新航路开辟后,花生由南美洲传到旧大陆,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主要供种植者自己食用。1900年前后德国和美国科学家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因此大增。由此可见,花生的传播和种植( )
    A. 以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为基础
    B. 迅速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程度
    C. 主要源于工业革命进程推动
    D. 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题干“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大,主要供种植者自己食用”“发现了花生和花生油的几十种工业用途,印度、西非和中国的花生产量和出口量因此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花生由仅供食用到几十种工业用途,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由于用途增加,产量、出口量也大增,D项正确。结合所学,花生的传播和种植确实与世界市场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但是题干要强调的是花生用途的变化对传播和种植的影响,排除A项;花生的传播和种植促进了花生的商品化程度,但花生的商品化不能等同农业的商品化,排除B项;早在新航路开辟后花生已经开始传播,所以不能说主要源于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如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到的一张学习资料表,据此表推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国际贸易地位变化
    B. 世界城镇化水平趋向变化
    C. 德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
    D. 新兴国家服务业增长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题干资料表可知,这个曲线的发展趋势是持续不断发展的。从1800到2010年,世界城镇化从开始的几乎没有到缓慢发展,到20世纪初开始发展速度加快,此后一直持续发展,与题干的曲线趋势符合,B项正确;从1800到2010年英国国际贸易地位经历了从占据优势到受到挑战、再到恢复和相对稳定的过程,表现在曲线图上应该是有起有伏,与题干曲线趋势不符,排除A项;从1800到2010年德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较大,如在二战期间就业人口急剧下降,20世纪70年代是就业人口高峰期,与题干曲线趋势不符,排除C项;新兴国家服务业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特别是二战期间发展停滞甚至倒退,题干的曲线不能体现这一趋势,排除D项。故选B项。
    14. 越剧代表性剧目《天长地久》通过与莎(莎士比亚)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相互引用、模仿和改编,实现了形式的替换与转型,诠释了人文主义精神主题。从而将现代意识灌注于经典之中,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这主要说明了( )
    A. 文化变革的多元性B. 文化碰撞的互融性
    C. 文化交流的必要性D. 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题干“越剧代表性剧目《天长地久》通过与莎(莎士比亚)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互引用、模仿和改编实现了内容与形式、演出方式、戏剧观念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可知,通过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文化的碰撞、融合、创新,没有涉及文化的多元性、文化发展的时代性,排除A、D项;材料涉及了文化交流,但没有提及其必要性,排除C项。故选B项。
    15. 如图为某国际组织的徽标,它以麦穗稻谷为主要图形,FAO为其缩写。该组织( )
    A.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性贷款
    B. 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
    C. 致力于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
    D. 加快了国际金融的全球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该题图标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徽标,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B项正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性贷款,这通常是世界银行的职能,而非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排除A项;构建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并非该组织的主要工作重点,排除C项; 通常来说,在国际组织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在促进国际金融的全球化进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不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主要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6题13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通过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文化线路宪章》,首次明确了“文化线路”的概念,其定义为: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并且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可称为文化线路:(1)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2)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3)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
    ——许颖、马自亮《跨文化交流的历史层次及意义》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线路”自拟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线路。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唐中期以后,尤其是宋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丝绸之路为中西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世界各地,深受当地人喜爱。原产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椒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中医药知识、儒家思想也传播到西方;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祅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陆续传入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总之,丝绸之路沟通了几个文明区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首先,依据材料,确定主题。根据材料“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服务的目标特殊、确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确立论题: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线路。
    其次,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根据材料“无论是陆地上、海上或其他形式的交流线路,只要是有明确界限,有自己独特的动态和历史功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唐中期以后,尤其是宋代起,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活跃;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为中西之间的物质、技术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根据材料“来自并反映人类的互动和跨越较长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地区或大陆间的多维、持续、互惠的货物、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的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远销世界各地,深受当地人喜爱。原产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汗血马、苜蓿、葡萄、胡桃、胡瓜、胡椒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根据材料“在时空上促进涉及的所有文化间的交流互惠,并反映在其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养蚕和缫丝技术、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尤其是中国的四大发明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根据材料“将相关联的历史关系与文化遗产有机融入一个动态系统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中医药知识、儒家思想也传播到西方;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祅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陆续传入中国,中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最后,总结归纳,深化论题:丝绸之路沟通了几个文明区域,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是一条重要的文化线路。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向,中国城市由于受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缺乏来自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群体或精英阶层的内部活动而产生的自发发展现代化的动力,直到19世纪中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才艰难的开启现代化,其它地区变化不大。这些口岸城市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摘编自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的特点与外力影响》
    材料二 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如天津,1902年设立了工程局、商务局、卫生局等市政机关,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开辟了新区,在新区拆迁大批民房与茔墓,建造商店、工厂、学校、公园、歌舞厅、博物馆、新式住宅,将一些政府机关迁到新区,跨海河修建铁桥及新火车站。批准比利时等外国商人开办发电厂、电灯公司、银行等。同时旧城的环城马路也逐步繁华,天津的近代城市风貌初步展现。
    ——摘编自杨大辛《天津向近代城市的转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特点,并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城市现代化对当时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1)特点:起步晚、发展慢;不平衡;与西方入侵同步;受多种因素制约。
    因素:西方冲击;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民族工商业发展;政府政策的转变;近代交通发展;通商口岸增多(任答四点)
    (2)影响:扩大城市规模;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丰富市民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素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中外交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直到19世纪中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才艰难的开启现代化,其它地区变化不大”可知,与西方入侵同步并且不平衡;根据材料一“直到19世纪中叶”“缺乏来自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群体或精英阶层的内部活动而产生的自发发展现代化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步晚、发展慢;根据材料一“城市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向,中国城市由于受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多种因素制约。
    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国城市由于受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根据材料一“缺乏来自国内经济发展、社会群体或精英阶层的内部活动而产生的自发发展现代化的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商业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转变;根据材料一“这些口岸城市成为中国连接世界的纽带,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可知,近代交通发展以及通商口岸增多;根据“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才艰难的开启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冲击。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二“如天津,1902年设立了工程局、商务局、卫生局等市政机关,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可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根据材料二“开辟了新区,在新区拆迁大批民房与茔墓,建造商店、工厂、学校、公园、歌舞厅、博物馆、新式住宅”可知,完善基础设施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材料二“将一些政府机关迁到新区,跨海河修建铁桥及新火车站”可知,扩大城市规模;根据材料二“批准比利时等外国商人开办发电厂、电灯公司、银行等。同时旧城的环城马路也逐步繁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经济发展以及加强中外交流;根据材料二“建造商店、工厂、学校、公园、歌舞厅、博物馆、新式住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市民精神生活以及提高民众素养。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能在较短时期发展起来并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得益于其体系化的创新发展路径。传统毛纺业在技术、组织和市场等方面形成丰富积累,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提供肥沃土壤,传统地主一农民式结构转变为地主一资本家一工资劳动者,有助于新的商业及模式发展。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引领并推动其他领域持续变革。强大的工业力量让英国快速成为世界霸主,棉纺织品贸易第一次整合了世界经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摘编自马映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在华开办的近代纺织企业获利颇丰,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遭到重创,在打击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部分乡绅、地主、商人和作坊主相继购置西方机器,引进、改进西方技术,投资开办近代纺织工厂,如:继昌隆缫丝厂、大生纱厂等,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也诞生了众多的民族品牌,这些品牌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摘编自张东刚《近代中国民族棉纺织业技术进步研究》
    (1)据材料一概况英国棉纺织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纺织业较英国纺织业的不同,并指出产生差异的根源。
    【答案】(1)驱动因素:毛纺织业的发展;稳定的政治制度;阶级结构的变动。
    影响:加速工业革命进程;助推英国成为霸主;密切世界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发展。
    (2)不同:被动诞生;地主、商人、作坊主为投资主体;引进技术;资金少、规模小;内部竞争激烈。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一“传统毛纺业在技术、组织和市场等方面形成丰富积累”可以得出,毛纺织业的发展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提供肥沃土壤”可知,稳定的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传统地主一农民式结构转变为地主一资本家一工资劳动者,有助于新的商业及模式发展。”可知,阶级结构的变动。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棉纺织业迅速发展使其成为早期工业化的核心产业,引领并推动其他领域持续变革。”可知,加速工业革命进程;根据材料一“强大的工业力量让英国快速成为世界霸主”可知,助推英国成为霸主;根据材料一“棉纺织品贸易第一次整合了世界经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可知密切世界联系;促进世界市场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英国。第一小问不同,可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分析。据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在华开办的近代纺织企业获利颇丰,中国传统的手工纺织业遭到重创,在打击和利润的双重刺激下”可知,从背景来说,英国是主动创新,中国是被动诞生;根据材料二“部分乡绅、地主、商人和作坊主相继购置西方机器,引进、改进西方技术,投资开办近代纺织工厂,”可知,从领导阶级来说,中国地主、商人、作坊主为投资主体;从技术来源看,中国是引进技术;根据材料二“这些品牌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彼此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可知,企业内部彼此之间竞争激烈;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第二小问根源,根据材料时间1世纪中后期,根据所学可知,根源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纳入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的专门卫生机构负责。80年代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但出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质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的现象,民众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出现“贫富差距”。另外,黑人等有色人种难以与白人享受同等的卫生服务权利,公共卫生服务不公的“顽疾”难以消除,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举步维艰。
    ——摘编自王聪悦《美国公共卫生治理:沿革、经验与困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确立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卫生工作,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改革开放后,完善医疗经营机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十八大后,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摘编自《健康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美国公共卫生服务的变化。
    (2)据材料二概况建国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说明其作用。
    【答案】(1)变化: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服务;突出市场作用。
    评析:积极: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减轻财政负担;提升公共管理效率。
    消极:公共服务功能会被削弱;激化社会矛盾;
    (2)经验: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中西医结合;防治结合;重视队伍建设;健全保障体系。作用:提升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人民的健康意识;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为民族复兴奠定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美国。首先根据材料找出变化,根据材料 一“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始纳入社会福利事业,由政府的专门卫生机构负责。80年代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得,二战后,美国的公共卫生服务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服务;突出市场作用;然后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评析,根据材料一“出现了公共卫生资源及服务质量与个人财富直接挂钩的现象,民众享受到的卫生服务出现‘贫富差距’,另外,黑人等有色人种难以与白人享受同等的卫生服务权利”可得,消极方面是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材料一“公共卫生服务不公的‘顽疾’难以消除,美国公共卫生治理举步维艰”可得,消极方面是公共服务的功能被削弱;根据材料一“进入多元服务时期,政府借助市场,引入多元力量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可得,积极方面是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减轻财政负担;结合所学可知,积极方面还有提升了公共管理效率。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经验:根据材料二“党和政府确定了‘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针”可分析得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根据材料二“完善医疗机构经营机制,持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并结合所学可得,健全保障体系,重视队伍建设。
    作用:根据材料二“有效遏制了恶性传染病的传播”可得,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了人民的体质;根据材料“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可得,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和谐稳定;根据材料二“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可分析得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结合所学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变化可得,增强了人民的健康意识。

    相关试卷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明清允许运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徐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期中考试历史docx、2025届期中摸底考试历史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6%和7,示例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