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1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2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前,认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深入挖掘和阐发其中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是我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当努力做好的一件大事。这里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为而不争”的思想。
    为而不争,是蕴含于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可贵思想,若究其渊源,这一思想可以追溯至《老子》。《老子》最后一章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则是该书二十二章所言四个“不自”,即“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孔子也主张“君子无所争”,只是讲法略异于老子,说的是“矜而不争”,也就是说,不争的前提是“矜”。同一个“矜”字,老子作“夸饰、尊大”用,主张“不自矜”,孔子则作“庄敬持已”用,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已出发。唯其如此,也就有了孔子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正是弘扬先贤思想,孟子才会主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往今来,为而不争的思想若春雨润物,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然而近些年来,这样的思想被一些人渐渐淡忘了,许多人对无序竞争、损人利已之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更有甚者,为了谋求一已私利,竟然践踏道德底线,损害国家、民族利益,弄虚作假,伤天害理,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民族道德素质下降。
    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北宋张载执著追求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早成旷世箴言,不胫而走。清代学者顾炎武著《日知录》,用整整一卷篇幅集中探讨历代社会的人心风俗问题,发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呐喊。近世学人据以归纳,遂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之中。见贤思齐,亡羊补牢,当前学人似有必要多讲讲“为而不争”的道理,多谈谈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可贵思想。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经过较长一段时期努力,定然能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人心。
    (摘编自陈祖武(谈谈“循序渐进”与“为而不争”》,有删改)
    材料二:
    大千世界,熙熙攘攘,争或不争,都是自己的选择。争,既要念着自己,还要防着别人,必然掺杂许多不必要的情绪,心就安不下来。不争,如果是彻底不作为,那么心安就没有了支柱,即便暂时心安,也无法长久。那么,该怎样“不争”呢?
    古人说“为而不争”,意指处世之道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凡事可为,而不去争。我的理解就是不管别人是否要和你争,把你当对手,你自己都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而是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不求谁来认可,但求尽心尽力。在放下内心纷扰、屏蔽外界负面影响、保持内心平静的同时,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成功了自然高兴,不成功也不必太沮丧,相信自己,相信坚持,这样心就安稳许多。
    所以,“不争”不是“躺平”放任,而是指为而不争,自己要有所作为。如果把“不争”视作随波逐流或放弃,做事的标准降了,干劲减了,精气神没了,甚至把“不争”作为偷懒和放纵的理由,都是对“不争”的错误理解。不争,是不刻意地跟别人争,但不是不跟自己比。杨绛先生曾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颇有同感。对别人的争,我们不必在意,做人做事保持非功利心,但要有自我认定,要有内在的价值追求。与其与他人争,搅得心烦气躁,不如做好自己,不断进步。
    如果想做到为而不争,那么不妨下决心远离一些热闹的消遣,保持一些对应酬的疏离,让自己拥有更多独处的时间,提升自我。如此,心会获得安定和自在,读书、学习、工作、生活会更舒心和踏实,幸福指数自然也会上升。为而不争还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把盯住自己的对手剔除,把真心帮助自己的朋友和伙伴留下来。如此,静下心来,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点实事。在喧嚣里,为而不争尤为难得,它是宽容处世的姿态,是良好修养和人生智慧:“为”是超越过去的自己,只要尽全力努力过,即使没有成功,也没有遗憾。
    (摘自陈启银《为而不争心自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蕴含着丰富思想道德资源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B.《老子》最后一章提及“为而不争”,孔子主张“君子无所争”,这里说的“不争”,前提条件相同。
    C.为而不争,可以拥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可以提高幸福指数,也可以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奋斗。
    D.不管别人是否要和自己争,一个人只要自己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就会得到安稳的人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为而不争”的理解,材料一侧重分析《老子》书中的思想,材料二则侧重谈作者的主观解读。
    B.材料运用张载、顾炎武等古代学人的事例,证明中国学人一直将“为而不争”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社会责任。
    C.材料二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为而不争”进行了多角度解读,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
    D.材料一从当前不良社会风气写起,在指出危害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为而不争”思想。
    3.下列不符合材料一中“为而不争”思想的一项是()(3分)
    A.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清·车万育《增广贤文》)
    B.不与人争得失,唯求己有才能。(某网友)
    C.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德经》)
    D.勇者无惧,我们应该有一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某网友)
    4.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为而不争”内涵的具体阐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5.老子的籍贯历来争议颇多,尤以安徽省涡阳县和河南省鹿邑县争议较大。2022年1月1日,河南省盐洛高速鹿邑收费站更名为“老子故里”站,引发两地网友新轮“名人故里”之争。请结合材料,给两地网友写一段话劝说其停止争论。不写称呼。(5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选文一:
    说也奇怪,自从聂赫留朵夫认识到自己的卑鄙因而憎恨自已那时起,他就不再憎恨别人。
    同米西结婚,昨天他还觉得很称心,今天却觉得根本不可能。昨天他认为就自已的地位来说,她同他结婚无疑将得到幸福,今天他却觉得他不仅不配同她结婚,简直不配同她亲近。“只要她知道我是个怎样的人,就绝不会同我来往了。我却还要埋怨她向那位先生卖弄风情呢。不行,就算她现在嫁给我,而我知道那个女人关在本地监狱里,明后天就要同大批犯人流放出去服苦役,难道我能幸福吗?不仅不能幸福,而且内心也不能平静。那个被我糟蹋的女人去服苦役,我却在这里接受人家的祝贺,还要带着年轻的妻子出去拜客。或者,我瞒住首席贵族,同他的妻子无耻地勾搭,同时又同他一起出席会议,统计票数,看有多少人赞成、多少人反对,由地方自治会监督学校和类似的提案,事后又约她幽会,这是多么卑鄙呀!”他自言自语,由于内心发生的变化而暗自高兴。
    “首先得去找律师,”他想,“听听他的意见,然后……然后到监狱里来看她,看昨天那个女犯人,把全部真相都告诉她。”
    他一想到怎样跟她见面,怎样把心里话都讲给她听,怎样向她认罪,为了赎罪他什么都愿意做,甚至愿意同她结婚——他一想到这儿,心情异常激动,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有删改)
    选文二:
    “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
    “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
    “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她嚯地站起来,嚷道。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有删改)
    选文三: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的丫鬟走来笑说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被,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街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街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顰顰’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有删改)
    6.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糟蹋无辜少女玛丝洛娃到无耻地勾搭首席贵族的妻子,聂赫留朵夫这个贵族出身的纨绔子弟身上充满了贵族阶级的罪恶。
    B.文中两次写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是“一百卢布”,这既是她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尊严的激烈控诉,也是职业性的表达。
    C.玛丝洛娃眼睛发呆的表情是因为当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要跟她结婚的表白后,再次唤醒了她对肉体和情感遭受践踏的屈辱和恐惧。
    D.林黛玉拜见王夫人,看到的多是“半旧的”引枕、坐褥、椅袱等,这和那些家私全新的暴发户、全旧的破落户相比,更能显示贾府的贵族之气。
    7.下列对选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酒醉的状态下,表面上是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实际上是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
    B.从昨天与今天两种不同感觉的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C.王夫人让座时再四携黛玉上炕,黛玉再三推让的描写,表现出林黛玉进贾府后,“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这与她寄人篱下的处境有关。
    D.“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为下文《西江月》二词写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埋下了伏笔。
    8.选文二是聂赫留朵夫再次去监狱探访玛丝洛娃时与她的对话,试结合文本简述玛丝洛娃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选文一、二、三在表现男主人公人物形象时写法各有不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也,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0.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B.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C.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D.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D.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
    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14.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小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5.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诗歌,被称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C.诗人仰望明月,不由自主地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人的生存状态进行追问。这种追问是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使得诗的意境浑厚博大,深沉旷远。
    D.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明月”是统摄全诗的灵魂,该诗表现了诗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天各一方的惋惜。
    16.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和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大学之道》中的“”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4)《将进酒》“,”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5)《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__▲__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___▲__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___▲__,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瞰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稿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__▲__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项是()(3分)
    A.无法呼吸体验神魂颠倒统治B.无所适从体验手足无措杠杆
    C.无所适从验证神魂颠倒杠杆D.无法呼吸验证手足无措统治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
    A.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B.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开。
    C.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
    D.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政之要,惟在得人”B.“精骛八极,心游万切”
    C.“上古君王,为政好德”D.“君子之仕,行其义也”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21-22题。
    21.以下对联有两处不合理之处,请指出并改正。(2分)
    上联:宇宙赴征程,迢迢星汉中继凭。下联:嫦娥辞故里,寂静鹊桥通远天。
    22.下列句子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收到了怎样的语言效果?请简要说明。(6分)
    齐高帝尝与王僧虔赌书毕,帝曰:“谁为第一?”僧虔对曰:“臣书人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1.C2.A3.D4.同:两则材料都认为“为”是“不争”的前提;“为”均有严格律己之意,需要做好自己。异:材料一认为还有对别人有利的含义,材料二无此含义;在“做好自己”层面,材料二更强调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同异每点各2分)
    5.示例:你们这样争完全不符合老子的思想,既是老子乡人,应懂“为而不争”。(表明态度2分)老子是凡事顺其自然,认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思想1分+引用原文1分)老子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做好老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既利己,也利他利国。何乐而不为呢?(结合现实表达具体应该怎么做1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偷换概念,材料一是“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指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前提条件相同”错。材料一中老子的“不争”“以‘为’作前提”;孔子的“不争”“前提是‘矜’”,可见二者前提条件不同。D.“一个人只要自己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就会得到安稳的人生”断章取义。材料二是“我的理解就是不管别人是否要和你争,把你当对手,你自己都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而是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不求谁来认可,但求尽心尽力。在放下内心纷扰、屏蔽外界负面影响、保持内心平静的同时,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成功了自然高兴,不成功也不必太沮丧,相信自己,相信坚持,这样心就安稳许多”,可见要想“安稳”,除了“自己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之外,还有“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等其他条件。选项表述不全面。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一直将‘为而不争’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和社会责任”偷换概念,原文是“凝聚人心、扶正风气,这是中国学人数千年一以贯之的社会责任意识”,选项将“凝聚人心、扶正风气”换成了“为而不争”。C.“正、反两个方面”错,材料二第二段“古人说‘为而不争’,意指处世之道是站在更高的层面,凡事可为,而不去争。我的理解就是……”是在古人“为而不争”的基础上谈了自己的理解,二者没有形成对比。D.“从当前不良社会风气写起”错,材料一首先明确话题是谈中华传统美德中“为而不争”的思想,然后分析了“为而不争”思想的渊源,再指出当前社会不良风气,因此不是从当前不良社会风气写起的。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老子的“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第二层即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孔子的“为而不争”意思是君子无所争,强调庄敬持己。A.意思是自身要多做义举,做好当下。符合“为而不争”思想。B.意思是不和他人去争名利上的得与失,只求自己能够具有智慧与才干。符合“为而不争”思想。C.意思是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正因为它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符合“为而不争”思想。D.强调勇敢、创新与突破。与“为而不争”无关。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同:结合材料一“这里说的‘不争’,以‘为’作前提”“虽讲法各异,但皆从严格律己出发”,及材料二“‘不争’不是‘躺平’放任,而是指为而不争,自己要有所作为”“对别人的争,我们不必在意,做人做事保持非功利心,但要有自我认定,要有内在的价值追求。与其与他人争,搅得心烦气躁,不如做好自己,不断进步”可知,两则材料都认为“为”是“不争”的前提;“为”均有严格律己之意,需要做好自己。异:结合材料一“为而不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所谓的‘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也就是说,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可知,材料一认为还有对别人有利的含义;材料二无此含义;结合材料二“不把别人当对手,而是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不求谁来认可,但求尽心尽力”可知,在“做好自己”层面,材料二更强调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注意题干中是安徽和河南两地“争”老子的籍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给两地网友写一段话劝说其停止争论。不写称呼”。“结合材料”就是利用材料一中老子的“为而不争”的含义领会老子的思想,从而找到劝说双方的着力点;“劝说其停止争论”是目的;注意“不写称呼”的要求。两地争的是老子的籍贯,而材料一中老子却恰恰主张“为而不争”,既是老子乡人,应懂“为而不争”。老子的“为而不争”中以“为”作前提,意思是“‘为’是‘为人’‘与人’,即有利他人、给予他人”“人生在世,既要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不要因‘争’损害了自己的人格、品性等,这才叫做‘为而不争’”。对于两地来讲,老子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做好老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既利己,也利他利国。何乐而不为呢?(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6.答案B解析这里提到的“价钱”只是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激烈控诉,与职业无关。
    7.答案B解析昨天与今天的对比让聂赫留朵夫意识到的并不是阶级地位的差别以及由此造成的苦难,而是他身上的丑陋与罪恶。
    8.答案①对话开始时,玛丝洛娃的心里是平静淡然的。②当聂赫留朵夫说要和她结婚时,她开始变得警惕而充满恐惧。③当被聂赫留朵夫误解时,玛丝洛娃以讥讽与嘲笑发泄自己压抑已久的痛苦和悲愤情感。④最后是彻底的控诉与痛斥,揭穿了聂赫留朵夫的自私与卑劣。(每点1分)
    9答案①选文一主要是心理描写,正面刻画男主人公进行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心灵挣扎与变化过程;②选文二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了聂赫留朵夫迫切自我救赎的心理;又从玛丝洛娃的角度,从侧面揭示了他的虚伪与自私;③选文三通过语言描写,正面刻画了贾宝玉不受正统思想束缚的性格;通过王夫人的描述、《西江月》判词、黛玉的心理活动,侧面体现了贾宝玉摒弃功名的叛逆性格。(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答案]D[解析]“故南面临官”,“南面”作“临官”的状语,不可断开;“贵而不骄”“富而能供”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ABC。译文: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故选:D。
    11[答案]D[解析]D.“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错误,原句意思是“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故应是第一个“百姓”之意。故选D。
    12[答案]C[解析]C.“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错误。原文所说的“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意思是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并非指“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故选C。
    13[答案](1)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2)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解析]得分点:(1)“莅”,统治、管理、治理;“责”,要求;“为”,做;(2)“苟”,如果,假如;“充”,扩充;“事”,侍奉。14[答案]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分)②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1分)[解析]由“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可知,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由此可见,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君子莅民”“以仁辅化”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
    参考译文:
    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因为做好了自己。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
    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答案]15.B16.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月亮以灵性和动感。(2分)《望月怀远》中的“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春江花月夜》中的“生”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4分)[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错。“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两个“生”字都赋予明月和海水以活力,赋予月亮以灵性和动感,有异曲同工之妙。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描述的是明月慢慢从大海上升起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也象征着诗人的情愫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生”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别有情趣。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小题,10分)17[答案]①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②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⑤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易错字词:致、至、樽、焉、省、也、惟。
    三、语言文字运用(17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18.B“无所适从”指不知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怎么办才好。“无法呼吸”指呼吸困难。这里没有这个意思。“体验”搭配福祉更合适。“手足无措”和后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呼应,“杠杆”和“统治”都可以,“杠杆”在这里用作动词,比“统治”更形象。
    19.A先惊吓后才有惊魂甫定一说,先外在的“视界”再内在的“俗情”。
    20.D。需要选出“通过权力或职位,治理天下,实现人生理想”的选项。(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21.上联:宇宙赴征程,迢迢星汉凭中继。下联:嫦娥辞故里,寂寂鹊桥通远天。解析:由于平仄+对偶,故上联:宇宙赴征程,迢迢星汉凭中继。下联:嫦娥辞故里,寂寂鹊桥通远天。
    22.齐高帝的意思是所有人放在一起比谁是第一,王僧虔故意曲解,违反了逻辑上的“同一律”(2分),把人分为了两类,让齐高帝和自己都得了第一,既保全了高帝的颜面,又保留了自己的尊严(2分),而且还没有违背自己眼中的事实,不因为对方高高在上就阿谀奉承,也没有为了无关体统的事就冒上犯颜,体现了较高的语言艺术。(2分)
    四、参考立意:①对于社会正面现象,要积极肯定、鼓励、赞扬,传达正能量。②对于不好的社会现象,要敢于指出、批评,促进社会进步。③适当地表达赞许和批评,激浊扬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审题指导

    相关试卷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pdf无答案,共8页。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pdf无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2023_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pdf无答案,共8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