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I卷(共60分)
    第I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第1至15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6至30题为历史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1.2022年,在湖北省学堂梁子遗址(又名郧县人遗址),考古人员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后命名为“郧县人”3号,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填补了元谋人与北京人之间的空隙。该遗址属于( )
    A.百万年人类史范畴B.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D.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2.下表所列考古遗存,最适合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
    A.贫富分化的出现B.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C.冶炼技术的水平D.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3.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陵园中有台湾同胞种下的“思源林”、华人华侨种下的“炎黄子孙林”、各族人民种下的“同心林”等,柏林郁郁葱葱。海内外华人华侨缅怀黄帝是因为他( )
    A.解除水患有功B.被尊崇为人文初祖
    C.打败蚩尤部落D.在阪泉击败了炎帝
    4.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此后,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形成了诸多族群归属于一个王朝的政治格局。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5.如图是“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该牛骨出土于河南安阳,长约12厘米,牛骨上刻有“癸酉贞日夕又食”字样。这件牛骨( )
    A.反映出商朝历法的逐渐完备B.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了日食
    C.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D.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6.春秋时期“蛮夷戎狄"深入中原与诸夏列国混居,原先常见的华夷交战,转变为华夷之间的交错融合。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原的族群分界已经相当模糊。这一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地主阶级发展壮大B.出现分裂割据局面
    C.礼乐制度日益完备D.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7.如图是出土于河北兴隆县的战国时期双镰铁范,这是一种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的农具铸造模具,铸件规整成本低。此类模具的出现表明,战国时期( )
    A.青铜铸造业技术发展B.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金属货币的广泛使用D.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现实,提出各自的治国主张。以下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治民无常,唯以法治。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
    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9.战国时期,魏、楚、赵、秦等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改革。从下表可以看出各国变法( )
    A.旨在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B.加剧了争霸战争的进程
    C.意在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D.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10.《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郑国渠的兴修B.都江堰的建成C.灵渠的开通D.驰道的修筑
    11.如图是东汉《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图。图中人首鸟身的扁鹊侧面站立,正在为病人针灸,扁鹊左手执针,右手把住病人的右手诊脉,病人身后尚有两人等待医治。这幅拓片体现出扁鹊( )
    A.使用切脉诊法治疗病人B.会尝百草认识治病药物
    C.主张治疗疾病顺乎自然D.强调人体血脉循行情况
    12.这部作品关注现实,涵盖了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收诗歌中,有体现团结抗敌情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也有记录农事生活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还有表达欢聚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它记载着古人对社会生活的歌唱,书写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据此判断,这部作品是( )
    A.《春秋》B.《战国策》C.《诗经》D.《离骚》
    13.如图是1991年中国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纪念邮票。票面是安徽省宿县的一座花岗岩雕像,造型古朴,气势雄浑,展现了农民英雄揭竿而起、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这张邮票是为了纪念( )
    A.涿鹿之战B.长平之战C.陈胜、吴广起义D.巨鹿之战
    14.西汉初年,府库空虚,财政困难。为此,统治者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同时对农民减轻田租,十五税一。规定,因饥饿而自卖为奴婢的人,一律免为庶人。这表明,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政策是( )
    A.依法治国B.民贵君轻C.整顿吏治D.休养生息
    15.孝文皇帝轻徭薄赋,丁男徭役减为3年征发一次,算赋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孝景皇帝时期,将田租降低一半,实行三十税一。这一时期百姓的租赋徭役负担较轻,各地官府的粮仓都堆满粮食,府库里堆满了钱财。材料描述的是( )
    A.武王伐纣B.平王东迁C.春秋争霸D.文景之治
    第II卷(共40分)
    第II卷共4小题,第31、32题为历史试题,第33、34题为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请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16.遗址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凝固的时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映射出一个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存在社会等级分化和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文明国家。这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宋姝《良渚古城: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实证之城》
    材料二
    (1)用材料一中良渚古城考古成果证明下面的两个观点(在横线上填写相应序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意义。
    观点A: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考古成果
    观点B: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出现同时掌握军权、神权、王权的国王。考古成果
    (2)根据材料二的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周为“统治四方”而推行的政治制度,并参照示例补充完整国宝“何尊”的史料价值。
    示例:
    ①科学价值:何尊铸造运用了泥范铸造法和青铜垫片技术。
    ②_____价值:整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铭文行列有序,体现笔画简洁和繁复书写的均衡感。
    ③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
    17.秦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王嬴政在建立统一国家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包括国家元首制度、中央政府机构和地方行政制度在内的中央集权制度。并迅速实现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的统一局面,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上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从此,强调天下一统和中央集权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理念的核心,中国历史的发展走上了一条与西方截然不同的道路。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
    (1)写出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分别从图1、图2中提取一条相关联信息,说明从战国到秦的形势变化。(可从疆域、政治中心、军事防御、行政区划等角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秦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填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一律无效。
    遗址名称
    时间
    遗存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距今18000年
    大量水稻植硅石、陶釜残片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距今11000-9000年
    炭化粟粒和黍粒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距今11000-8500年
    炭化稻粒、稻壳
    诸侯国
    主导者
    改革变法主要措施
    魏国
    李悝
    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楚国
    吴起
    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秦国
    商鞅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国宝“何尊”整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铸造运用了泥范铸造法和青铜垫片技术。腹底铭文行列有序,体现笔画简洁和繁复书写的均衡感。“何尊”内底铸铭文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营建东都洛邑、祭祀武王的一系列活动。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止义民”,大意为居天下之中以统治四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与《尚书》等文献记载互证。
    ——摘编自《试论西周何尊图案和铭文蕴含的家国同构精神及当代价值》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郧县人发现于湖北,目前考古学家发掘出的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A项正确;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不属于一万年文化史范畴,排除B项;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不属于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排除C项;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距今1万年左右,出现原始农业,因此不属于原始农耕时代范畴,排除D项,故选A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炭化人工栽培粟和黍”“浙江义乌桥头遗址、炭化的稻米、稻壳”“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大量水稻植硅石、陶釜残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在这些遗址中,出现了水稻、粟、黍、豆类等农作物,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B项正确;早期古人类处于群居,尚未出现贫富分化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水稻、粟等农作物品种,而不是冶炼技术,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部落联盟,无法得出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帝被尊崇为人文初祖,他在文化、制度、科技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如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等,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解除水患有功是指大禹,排除A项;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这是他的重要军事成就之一。然而,黄帝被尊崇的原因远不止于此,他还在文化、制度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排除C项;黄帝在阪泉之战中击败了炎帝,这是他统一华夏部落的重要一步。但同样,黄帝被尊崇的原因还包括他在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排除D项。故选B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拒不接受传统的举贤禅让做法,取代禹生前推举的继承人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所以这个王朝是夏朝,A项正确;商朝、周朝、秦朝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题干“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癸酉贞日夕又食”可知,这件牛骨记载了商朝时期的日食情况,是研究商朝天文的宝贵史料,C项正确;牛骨上记载的是天文现象,无法推论出“历法的逐渐完备”,排除A项;牛骨上记载了日食情况,但是不能看出首次用确切日期记录,排除B项;牛骨上记载了日食情况,但是未体现总结了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根据材料“春秋时期“蛮夷戎狄"深入中原与诸夏列国混居,原先常见的华夷交战,转变为华夷之间的交错融合。到春秋战国之际,中原的族群分界已经相当模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叙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夷交战逐渐转变为华夷交融,戎狄蛮夷这些少数民族逐渐产生了华夏认同感,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发展壮大,排除A项;材料中重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交融,而没有涉及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确立的礼乐制度在逐步瓦解而非日益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据题干“出土于河北兴隆县的战国时期双镰铁范”和所学知识可知,双镰铁范是一种用于铸造铁农具的模具,这种模具能够大规模、重复性生产,说明铁农具的使用逐渐普及,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B项正确;双镰铁范材质是铁,不是青铜,排除A项;双镰铁范是铁农具,不是金属货币,排除C项;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用于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儒家学派 创始人孔子主张以德治国,所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属于儒家思想,D项正确;“治民无常,唯以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排除A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属于墨家观点,排除B项;“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属于道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据题干表格内容,魏国李悝“制定新法”即确立新制度,“发展生产、稳定市场”旨在发展魏国经济;楚国吴起“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即符合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对政治、经济权利的要求,“发展经济”旨在建立经济秩序;秦国商鞅“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即废除井田制,同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织”旨在发展经济。可见,题干表格所示各国变法均是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发展本国经济、军事力量,以在兼并战争中取胜,A项正确;战国时期各国的战争以兼并他国为主要特征,并非争霸战争,排除B项;战国时期,周王室的地位进一步衰落,各国变法意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并非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地位”,排除C项;题干所述各国变法措施并未涉及思想文化领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据题干“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和所学知识可知,蜀和天府指的是今天的四川,且题干描述的是农业发展,“水旱从人”说明的是农业发展得益于水利工程建设,位于四川的水利工程指的是位于四川成都平原的都江堰,该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B项正确;郑国渠是秦国在关中地区的水利工程,排除A项;灵渠位于岭南地区,是沟通长江和珠江的运河,排除C项;驰道是秦统一后修建的交通动脉,与水旱灾害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题干“的扁鹊侧面站立,正在为病人针灸,扁鹊左手执针,右手把住病人的右手诊脉,病人身后尚有两人等待医治”可知扁鹊在使用切脉诊法治疗病人,A项正确;尝百草认识治病药物是神农氏,排除B项;《黄帝内经》主张治疗疾病顺乎自然和强调人体血脉循行情况,排除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根据材料“体现团结抗敌情怀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也有记录农事生活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还有表达欢聚宴饮的'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知,该作品是《诗经》,C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西汉刘向编定,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C
    【详解】依据题干“安徽省宿县”、“农民英雄揭竿而起”的信息以及图片中的“公元前209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900多个贫民去戍守渔阳,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兵变,史称大泽乡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地点是现在的安徽省宿州市蕲县镇,C项正确;涿鹿之战是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不符合题干“农民英雄揭竿而起”的信息,排除A项;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不符合题干“农民英雄揭竿而起”的信息,排除B项;巨鹿之战是项羽率领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战役‌‌,地点是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与题干“安徽省宿县”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凋敝,百姓生活困苦,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相应的减免徭役及兵役,D项正确;依法治国是法家的治国理念,是秦朝采用的治国理念,汉初采用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排除A项;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这个民本思想不属于“治国政策”,排除B项;整顿吏治是政治方面的统治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百姓的租赋徭役负担较轻,各地官府的粮仓都堆满粮食,府库里堆满了钱财”可知,文帝重视农业,轻徭薄赋。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说明文帝和景帝采取了减免田租的措施,文景之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增强,这一统治局面史称“文景之治”,D项正确;武王伐纣是指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纣),最终建周灭商的历史事件,排除A项;平王东迁是东周初期周王室把都城由镐京迁到洛邑的历史事件,排除B项;春秋时期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6.(1)A:①B:②;意义:证实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2) 制度:分封制 ②:审美(艺术、美学);历史价值:何尊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也见证了青铜文明的繁荣。
    【详解】(1)观点A:据材料“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可知,考古成果①是莫角山宫殿区约20万千克炭化稻米遗址,说明这一时期稻作农业比较发达,能反映良渚时期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能反映出统治者较强的调动和组织生产者的能力,①符合题意。
    观点B:据材料“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出现同时掌握军权、神权、王权的国王。”可知,考古成果②是出土的玉琮、玉钺等,玉琮和玉钺在良渚文化中分别象征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玉琮‌是良渚文化中最重要的玉器之一,象征着神权和祭祀,玉琮通常由统治阶级和贵族使用,玉钺‌则是军事统帅权的象征,代表着君权和军事力量,这说明良渚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出现同时掌握军权、神权、王权的国王,②符合题意。
    据材料“良渚古城遗址映射出一个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以稻作农业为经济基础、存在社会等级分化和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文明国家。这标志着中华5000多年的文明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可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这证实了中华文明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将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动力,这也让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2)政治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周王室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故西周为统治四方而推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价值:从材料“整器造型庄严厚重,纹饰精美,铭文行列有序,体现笔画简洁和繁复书写的均衡感。”可知,这是重点描述何尊的外观造型,体现的是审美价值,或称美学价值或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据所学可知,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它见证了当时青铜文明的繁荣。
    17.(1)公元前221年
    (2)政治: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地方上全面推行郡县制。
    经济: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
    文化: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的经济交流;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从疆域上奠定了此后中国发展的基础。
    【详解】(1)时间:根据所学知识,公元前 221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咸阳为都城。
    变化:根据题干提示可从疆域、政治中心、军事防御、行政区划等方面分析。
    如:疆域:从图1可知,战国时期并列多个诸侯国,如齐、楚、燕、韩、赵、魏、秦等,各国相互独立,战争不断;从图2可知,完成对各诸侯国的统一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秦朝是第一个统一的疆域广阔的国家。变化:体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疆域更稳定;
    政治中心:从图1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各自的政治中心,如齐国临淄、楚国郢都等;从图2可知,秦统一后,定都咸阳,咸阳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变化:政治中心由分散到统一;
    军事防御:从图1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防备彼此及外敌,彼此之间有许多军事防御工事,如各国都有为防御匈奴修建的长城;从图2可知,秦朝统一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分散的长城连接起来并进行扩建,形成了更完善连贯的秦长城。变化:军事防御由分散到连贯;
    行政区域:从图1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有各自的行政区域划分,说明原有的分封瓦解;从图2可知,秦实行郡县制,由中央派遣官员进行管理。变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角度确定后,表述正确,符合图片及史实即可)
    (2)举例: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多种措施。政治: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九卿”。在地方上,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经济:战国时期,货币不统一,不利于全国的经济发展。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文化: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这对秦统一后的国家治理很不利。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令丞相李斯等人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影响:政治: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经济:货币的统一,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文化: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提取信息
    形势变化
    图1;图中列出多个诸侯国,如齐、楚、燕、韩、赵、魏、秦等,这些国家相互独立,经常进行战争。
    从分裂到统一;疆域更为稳定
    图2:图中显示了一个统一的秦朝,秦始皇完成了对其他诸侯国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图1:图中提到多个都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由分散到统一
    图2 :显示秦朝都城咸阳,实现了国都统一,咸阳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图1 :图中各个诸侯国为了防御外敌如匈奴而修建了长城,相对较为分散。
    军事防御长城由分散到连贯
    图2 :图中原先分散的长城被连接和扩建,形成了更为完善连贯的长城
    图1 图中战国七雄兼并战争不断,说明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图2:图中有桂林郡、象郡等郡,说明郡县制已扩展至新征服地区。

    相关试卷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