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08277/0-173394830108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08277/0-17339483011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五、七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6508277/0-173394830114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一年级下册五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一年级下册五 绿色行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教案设计,共3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平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年级 数学学科
《100以内的加减法
(一)(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备课
任教班级:________
教师姓名:___ _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加法》
—— 一共有多少本书?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
—— 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减法》
—— 哪个班级捐书数量多?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 解决校园读书节成果展中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 计算蓝宝石和金龟子的数量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
—— 计算金币和钻石的数量
一年级数学第五七单元《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
—— 计算小偷、银块和金块的数量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五、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单元
题目
第五、七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
快乐读书节 (单元任务)
课标
及课
程大
概念
分析
课标摘录:
课程大概念:
通过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理解计数单位的意义,感受运算的一致性,形成化繁为简,规范有序思考的能力。
学科大概念:
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相同数位对齐再加减是因为位值制,利用“数形结合”,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
学情
分析
1.认知经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口算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生活经验:实际生活中常进行数的计算,如购买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
3.策略经验:学生已经历过20以内的数的运算,学生已经有了计算方面的学习经验,并学会了用合适的方式计算进行简单的整十数的加减运算。
4.认知障碍和突破措施 :
认知障碍:两位数减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中当个位不够减需要十位退一当十,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规范。
突破措施:在快乐的读书节中,学习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及笔算方法,渗透“满10进1”“退1当10”,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思想,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
学习
目标
1.研读文本,能正确谁说出加减法的含义,总结出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说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2.通过摆小棒、计数器和列竖式等方式,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的笔算和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通过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
情境
设计
单元情境:为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浓郁书香溢满校园,让年轻心灵徜徉书海,学校开展了“感受文字之美,共享读书之了”为主题的读书节。在活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单元任务:解决在快乐读书节活动中,遇到的“统计阅读书目种类----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捐书数量----读书成果展---阅读绘本故事”一系列问题。
单元
学时
划分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
学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加法
一共有多少本书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
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2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减法
哪个班级捐书数量多?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你能解决在校园读书节成果展中出现的问题吗?
2
100以内两位数加法(进位、不进位)
你会计算蓝宝石和金龟子的数量吗?
2
100以内两位数减法(退位、不退位)
你会计算蓝金币和钻石的数量吗?
2
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你会计算小偷、银块和金块的数量吗?
3
单元四大结构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解决图画书和故事书数量问题,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2.借助教具解决图画书和科普书数量问题,总结出两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完成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加一位数” 和“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计数器、小棒、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为倡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让浓郁书香溢满校园,让年轻心灵徜徉书海,学校举行了“感受文字之美,共享读书之乐”为主题的读书节。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节活动,同学们正在收集阅读书目,你能帮忙算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吗?
活动一:两位数加一位数
图画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本)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2.多种方法探究你是怎么算的。
(1)数一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点数或者接着数)
(2)摆一摆、拨一拨:借助小棒摆或者计数器拨,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3)算一算:运用数的组成,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两位数加整十数
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有多少本?
(本)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2.多种方法探究你是怎么算的。
(1)数一数:想一想怎样数更简便?
(2)摆一摆、拨一拨:借助小棒摆或者计数器拨,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3)算一算:运用数的组成,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口算小窍门: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用所得结果加一位数。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游戏闯关:
闯关一:你说我算(1)小组4人为单位共同参与,1人出算式(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剩余3人快速说出计算结果,最快说出计算结果的人计1分。共出10道算式,最终得分最多者胜利。(2)胜利者说说快速口算的技巧。
闯关二:你说我拨
对桌两人各准备一个计数器,一人出算式(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另外一人快速拨出计算过程,计算正确的1分,两人轮流进行10次,最终得分最多者胜利。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为什么用加法?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对比这几种方法,找一找在计算时的共同特点?什么是整十数?怎样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如何快速的计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结果?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42页红点问题,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正确算式,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43页绿点问题,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思想。
学习任务:
导入:回顾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图画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在活动中运用学生动手摆一摆、拨一拨等方式探究不同方法的算理,学生明确数位与计数单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算理。
问题二: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有多少本?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理解计数单位的含义和不同,通过比较,进一步感受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的道理。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引导学生经历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操作探究(20分钟)
(1)计算图画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画一画,数一数,学生可以点数,也可以后继数数27、28、29,所以图画书和故事书一共有29本。
(2)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自主发现计算过程和道理:先算6+3=9,再算20+9=29。
(3)根据学生不同的算法与思考,可以根据三种方法的描述明确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解决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有多少本?学生自主列出正确算式,准备多种方法探究计算方法。数一数,在26的基础上接着往后数36、46、56,所以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56本。
(5)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自主发现计算过程和道理:先算20+30=50,再算50+6=56。
3.游戏闯关(10分钟)
1.你说我算:明确规则,3人抢算,共10道算式,得分最多者胜利。胜利者说出自己快速算出结果的技巧。
2.你说我拨:明确规则,一人出算式,另外一人快速拨珠子表示出计算过程。
4.点拨提升:(5分钟)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加整十数
(3)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加法
——一一共有多少本书
图画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 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有多少本? 方法一:接着数
方法二:摆小棒
26+3=? 26+30=? 方法三:计数器
方法四:数的组成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解决一班借书数量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
2.利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完成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计数器、小棒(小方块)、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在本次读书节活动中,各个班级阅读积极非常高,同学们从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书。读书节结束前一班和二班的同学想要将借阅的图书全部还回图书馆。你能算出各班一共要还多少本书吗?
活动一:一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选择喜欢的方法探究算法。
(1)摆一摆、拨一拨:借助小棒摆或者计数器拨,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2)算一算:运用数的组成,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口算小窍门:
1.把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加整十数。
2.把一位数分成一个和两位数能凑成整十数的数与另一个数,先凑成整十数,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二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说一说: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将你的计算方法写在下面:(多种方法)
演练批注: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利用活动一探究出来的方法巩固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巩固练习,同时提升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游戏闯关:
卡片游戏——组卡片成算式,并计算得数赢取卡片。
每组小朋友桌上的盒子中都有两捆卡片,一捆是两位数的卡片,一捆是一位数的卡片。
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卡片有:83、36、85、55、35、49、67、78、54
一位数的卡片有:9、6、7、8、5、4、3、2
游戏规则:同桌小朋友一起玩,一人出两位数卡片,一人出一位数的卡片,把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谁先正确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为什么用加法?个位满十以后怎样计数?怎样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对比这几种方法,找一找在计算时的共同特点?什么是整十数?怎样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如何快速的计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结果?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46页红点问题,引导学生借助学具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突出学具操作在探索算法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47页绿点问题,学生通过操作可以得出结论,在操作基础上也可以加强对算法的理解。
学习任务:
导入:回顾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一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让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利用已有认知经验,借助学具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引导学生先自己画图,把抽象的问题具象化,真正理解加法的意义。
问题二:二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最喜欢的算法解决“22+8”等于多少的问题,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然后班级交流,梳理算法。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时让学生有序的表达出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在本次读书节活动中,各个班级阅读积极非常高,同学们从图书馆借阅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图书。读书节结束前一班和二班的同学想要将借阅的图书全部还回图书馆。你能算出各班一共要还多少本书吗?
2.操作探究(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把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突出对算式意义的理解,再引导学生探究算法:“27+6”等于多少呢?
(2)学生能否说出活动1和活动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不和同点。
(3)把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加整十数。
(4)把一位数分成一个和两位数能凑成整十数的数与另一个数,先凑成整十数,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明确游戏规则:一位同学拿两位数卡片,另一位同学拿一位数卡片。2.同时出两张卡片,谁先算出得数,卡片就归谁。
4.点拨提升:(5分钟)
(1)两位数加一位数,先算个位上的,所得的数再与十位相加以及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口算小窍门:
1.把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加,再用所得的结果加整十数。
2.把一位数分成一个和两位数能凑成整十数的数与另一个数,先凑成整十数,再与另一个数相加。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加法
——一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一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二班一共借了多少本书?
27+6=? 22+8=?
方法一:7+6=13 20+13=33 2+8=10 20+10=30
方法二:27+3=30 30+3=33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方法,解决借阅故事书数量问题,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问题的解决方法。
2.借助教具解决故事书和科普书数量不同问题,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3.完成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计数器、小棒(小方块)、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学校读书节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开展了爱心捐书活动,每个班级都捐赠了科普书和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班级捐赠的具体数量?
活动一:二班比一班多捐了多少本故事书?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摆一摆:借助摆小棒的方法,说出你的操作过程。
总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小数”列式求解。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列出算式。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理解“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三班捐的故事书比科普书少多少本?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利用多种方法探究算法。
(1)摆一摆、拨一拨:借助小棒摆或者计数器拨,说明你的操作过程。
(2)算一算:运用数的组成,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思考: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都是如何变化的?
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减。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三:二班比一班少捐了多少本科普书?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说一说:小组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将你的计算方法写在下面:(多种方法)
思考:两位数减整十数时,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都是如何变化的?
总结:两位数减整十数时,十位上的数字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计数器)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游戏闯关:
闯关一:算式走迷宫
规则:两人或多人游戏,每人一张算式迷宫图,从入口开始,计算算式的结果是下一步算式的开头,根据算式的结果找到出口的路线,先走到出口者获胜。
闯关二:火柴棒摆算式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摆火柴棒,摆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算式各一个,另一人用火柴棒摆出得数,摆对得1分,摆错得0分,完成后两人互换,继续进行,进行5轮,5轮结束后算总分,总分多者胜出。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解决“比一个数多几”问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怎样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对比这几种方法,找一找在计算时的共同特点?怎样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如何快速的计算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结果?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49页红点问题,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49页绿点问题,理解并从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解决课本第50页红点问题,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任务:
导入: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二班比一班多捐了多少本故事书?
通过学校的读书节开展,启发学生在活动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三班捐的故事书比科普书少多少本?
通过捐书数量的比较,启迪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三种方法,理解并从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问题三:二班比一班少捐了多少本科普书?
通过两个班级捐书数量的比较,启迪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两种方法,理解并从中掌握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学校读书节如火如荼地进行,一年级一班、二班、三班开展了爱心捐书活动,每个班级都捐赠了科普书和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班级捐赠的具体数量?
2.操作探究(20分钟)
(1)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完成,思考用圆圈表示故事书的意义;学生准确地用圆圈画出二班的故事书的数量;根据图片列出算式。
(2)学生自主列出正确算式,准备多种方法探究计算方法;数一数,在26的基础上接着往后数36、46、56,所以图画书和科普书一共56本。
(3)借助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自主发现计算过程和道理:先算20+30=50,再算50+6=56。
(4):摆小棒,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出2捆和8根,拿走6根,剩下几根即是少的数量。
(5)借助计数器,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出8个珠子,再从个位上去掉6个珠子,剩下的再用计数器读出来就是少的数量。
(6)利用数的组成,将28分成20和8,个位上的8与6相减等于2,再用20加2等于22。
3.游戏闯关(10分钟)
方法一:摆小棒,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用小棒摆出2捆和8根,拿走6根,剩下几根即是少的数量。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在十位上拨出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出8个珠子,再从个位上去掉6个珠子,剩下的再用计数器读出来就是少的数量。
方法三:利用数的组成,将28分成20和8,个位上的8与6相减等于2,再用20加2等于22。
4.点拨提升:(5分钟)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小数”列式求解。
(2)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时,十位上的数不变,个位上的数相减。
(3)两位数减整十数时,十位上的数字相减,个位上的数字不变。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会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减法
——一哪个班级捐书数量多?
二班比一班多捐了多少本故事书? 三班捐的故事书比科普书少多少本? 二班比一班少捐了多少本科普书?
15-10=5(本) 28-6=22(个) 45-20=25(个)
8+6=2 40-20=20
20+2=22 20+5=2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小数”列式求解。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摆一摆的方法,解决校园读书节成果展中的问题,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
2.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完成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口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小棒、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学校举行“读书节成果展”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学校展出了很多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一: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一年级展出9幅作品,二年级展示出30幅作品,三年级展出38幅作品;二年级有8人在观看作品,三年级有24人观看作品。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多种方法探究。
借助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说出你的探究过程。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1.根据信息列出正确算式。
(本)
2.多种方法探究。
算一算:借助小棒摆一摆,运用破十、平十、退位减法等方法探究,说出你的计算过程。
(1)破十法。
(2)平十法。
(3)退位减法。
演练批注: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利用活动一探究出来的方法巩固提升。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巩固练习,同时提升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游戏闯关:
闯关一:看谁先到火车站。
闯关二:数学游戏
准备两位数的卡片若干张,学生分成甲,乙两组,每组准备一位数字的卡片若干张,教师举出一张,甲组举出一张,乙组求差,乙组举出一张,甲组求差,看哪组做的又对又多。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什么叫做退位减法?加法和减法有着怎样的关系?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如何快速的计算出十几九的结果?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52页红点问题,通过摆小棒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53页绿点问题,通过摆小棒操作与抽象算理数形结合的方式突破退位的算理。
学习任务:
导入: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画?
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含义,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能说出“比一个数多(少)几”就是求这两个数的差是多少,用“较大数”-“较小数”。
问题二: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通过捐书数量的比较,启迪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三种方法,理解并从中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学校举行“读书节成果展”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学校展出了很多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操作探究(20分钟)
(1).每个学生根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找出二年级作品与一年级作品的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
(2)通过摆小棒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
(3)参考活动一的解决过程,相信学生,在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24-8的口算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具看图。
(4)组织交流,探究算法,在交流时要抓住“4不够减,怎么办”这一关键问题,理解破十法、平十法与退位减法的解决依据。让学生上台展示说清思路。
(5)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第三种方法。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游戏进行时让学生将获得的算式记录下来,并写好计算过程。
4.点拨提升:(5分钟)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用减法计算,用“大数—小数”列式求解。
(2)两位数减一位数,就要先十位退1当10,整十的两位数不用加个位,非整十两位数减完要加上个位上数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会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一读书节成果展?
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展出多少幅作品? 二年级比三年级少来了多少人?
30 - 9 = ? 24 - 8=?
方法一:10-9=1 20+1=21 方法一:14-8=6 10+6=16
方法二:30-10=20 20+1=21 方法二:24-10=14 14+2=16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先从个位上减起,当个位上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借一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再减,同时十位上的数要减去1。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在阅读绘本故事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探究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和进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计数器和列竖式等方法,解决蓝宝石、金龟子数目的问题,总结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和进位)的计算方法。
3.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通过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小棒、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在过完读书节后,全校掀起了浓浓的读书热潮,一年级1班的同学们选择了一本共读书目,叫做《小偷们的黑暗银行》。
活动一:一共有多少个蓝宝石?
银行职员把10颗蓝宝石装进了1个袋子。蓝宝石大盗罗宾汉之前存的是15颗,也就是1袋子和单独的5个蓝宝石,新带来的是11颗,也就有1袋子和单独的1颗蓝宝石。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蓝宝石呢?
1.请在上面情境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2.一共有多少个蓝宝石?列出算式。
(个)
3.小组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对所列算式进行解答,并将操作过程在下面方框中表示出来。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一共有多少金龟子?
又一天,一个埃及装扮的小偷走了进来,他要存放黄金金龟子。“你的金库原来有4袋9个金龟子,现在你又拿来了3袋7个。”一共有多少金龟子呢?
1.请在上面情境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
2.一共有多少个金龟子?列出算式。
(本)
3.思考:个位上大于10了,该怎么办?
4.小组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对所列算式进行解答,并将操作过程在下面方框中表示出来。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游戏闯关:
闯关1:最强大脑
提前将标有0-9的卡片下发至学生,老师给定6个数字,学生用这6张卡片摆出正确的加法竖式,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将会得到小星星一枚。
如给定数字:1、2、3、5、6、7,则可列竖式:12+53=67.(若需要重复的卡片可与同桌合作)
闯关2:眼疾手快
四个人为一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其他三人根据所写的算式快速利用手中的小棒将其摆出并算出答案,算的最快的同学获胜,然后再由下一个同学进行写算式,其他三人再进行摆小棒操作
(组长进行统计,进行四次比赛,获胜次数最多的同学可兑换相应的奖品)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进位、进位)有哪些?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如何用竖式计算呢?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64页红点问题,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算理。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72页红点问题,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进位的两位数加法算理。
学习任务:
导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个蓝宝石?
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对齐数位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能做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一共有都多少金龟子?
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从个位加起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能做到用竖式计算,从个位算起。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在过完读书节后,全校掀起了浓浓的读书热潮,一年级1班的同学们选择了一本共读书目,叫做《小偷们的黑暗银行》。
2.操作探究(20分钟)
(1)每个学生根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找出蓝宝石和金龟子用到的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竖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参考活动一的解决过程,相信学生,在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15+11和49+37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具看图。
(4)组织交流,探究算法,在交流时要重点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说清思路。
(5)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竖式计算。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游戏进行时让学生将获得的算式记录下来,并写好计算过程。
4.点拨提升:(5分钟)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计算时从个位算起的意义。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会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
————你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法吗?
一共有多少个蓝宝石? 一共有多少个金龟子?
15+11= ? 49+37=?
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在阅读绘本故事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探究100以内两位数减法(不退位和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计数器和列竖式等方法,解决金币、钻石数量的问题,总结100以内两位数减法(不退位和退位)的计算方法。
3.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通过游戏闯关,应用两位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小棒、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在过完读当晚,银行职员准备离开时,来自加勒比的海盗们一窝蜂地挤进银行,“快!我们老大过生日,我们需要金币!”银行职员只好坐下来,为海盗们取出金币……
活动一:加勒比海盗在银行里还剩多少个金币?
1.图中有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2.加勒比海盗在银行里还剩多少个金币?列出算式。
(个)
3.我们已经学习了借助小棒、计数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你能尝试用它们来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吗?将操作过程在下面方框中表示出来。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忍者要存多少枚钻石?
黑夜中还有一个人特别引人注目,因为他的名字和他的装扮一样令人印象深刻:忍者。忍者偷到的是钻石。
1.忍者要存多少枚钻石?列出算式。
(本)
2.思考:个位上2减5不够减,怎么办呢?
3.小组讨论,尝试用多种方法对所列算式进行解答,并将操作过程在下面方框中表示出来。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游戏闯关:
闯关1:火眼金睛
教师出示写有竖式的卡片,同学们发挥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到竖式中的错误,大声说出来,然后在练习本上进行改错,找的又快又对的同学可积一颗星。积星最多的小组可以进行抽奖。
闯关2:纸牌游戏
规则:
同桌两人为一组,第一人先抽两张纸牌(数字1-9)组成一个两位数,第二人也抽两张纸牌组成一个两位数,然后计算两个数的差,算对的同学,就得一面红旗,不同答案就检查谁对谁错。
(温馨提示:抽到纸牌后,可能会组成不同的两位数喔,抽一次纸牌,列出多个减法算式的同学可以找老师兑换礼品。如:A同学抽到1和6,B同学抽到2和3,则可以列:23-16=7,61-23=38,61-32=29)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退位、退位)有哪些?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吗?如何用竖式计算呢?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两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对应课本第69页红点问题,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退位的两位数减法算理。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76页红点问题,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退位的两位数减法算理。
学习任务:
导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加勒比海盗在银行里还剩多少个金币?
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对齐数位的意义,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能做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忍者要存多少钻石?
通过摆小棒或拨计数器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从个位减起的意义,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能做到用竖式计算,从个位算起。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在过完读当晚,银行职员准备离开时,来自加勒比的海盗们一窝蜂地挤进银行,“快!我们老大过生日,我们需要金币!”银行职员只好坐下来,为海盗们取出金币……
2.操作探究(20分钟)
(1)每个学生根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找出金币和金钻石用到的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竖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参考活动一的解决过程,相信学生,在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74-52和52-15的计算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具看图。
(4)组织交流,探究算法,在交流时要重点交流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说清思路。
(5)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竖式计算。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游戏进行时让学生将获得的算式记录下来,并写好计算过程。
4.点拨提升:(5分钟)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计算时从个位算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
————你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减法吗?
加勒比海盗在银行里还剩多少个金币? 忍者要存多少枚钻石?
74-52= ? 52-15= ?
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当10,与原来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教学反思
学程
备课
学习目标:
1.在阅读绘本故事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探究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通过摆小棒、计数器和列竖式等方法,解决小偷、银块和金块数量的问题,探究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梳理,通过游戏闯关,应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培训:
1.准备好学习设计与指导文本、小棒、课本、数学本、铅笔、橡皮。
2.调整好状态,集中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好。
【情境任务】请读绘本故事《小偷们的黑暗银行》:就在这时,令银行职员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银行外面,警车呜呜叫,带头的警官竟然是那个埃及小偷
活动一:警察抓住多少个小偷?
一共有60个小偷在黑暗银行存钱,今天刚好有23个没来,到场的又跑掉17个,警察抓住多少个小偷?
1.警察抓住多少个小偷?列出算式。
(个)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将竖式写在下面方框内。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二:阿里一共存了多少个银块?
1.阿里一共存了多少个银块?列出算式。
(个)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将竖式写在下面方框内。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活动三:银行里还有安妮多少个金块?
1.银行里还有安妮多少个金块?列出算式。
(个)
2.小组讨论,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将竖式写在下面方框内。
演练批注: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经验数一数、算一算。
2.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进行操作,摆出计算的过程。
3.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但是自己总结不出相应的方法。
游戏闯关:
故事PK赛要求:请结合生活实际讲一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数学故事,将故事内容画在下面方框中,并进行解答。
演练问题梳理汇集:
如何用竖式计算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呢?
【学习任务创造】(楷体11)
教材链接:(楷体5号)
学程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实现本节任务:
活动一解决课本第81页红点问题,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连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活动二解决课本第81页绿点问题,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连加混合运算的方法。
活动三解决拓展问题,通过列竖式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学习任务:
导入: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加减法,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一:警察抓住多少个小偷?
找到有效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连减”。能做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问题二:阿里一共存了多少个银块?
找到有效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连加“。能做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问题三:银行里还有安妮多少个金块?
找到有效的数学信息,帮助学生学会竖式计算的方法,说出算理,总结计算方法。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能做到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习过程实施】
1.情境感知(5分钟)
就在这时,令银行职员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银行外面,警车呜呜叫,带头的警官竟然是那个埃及小偷
2.操作探究(20分钟)
(1)每个学生根据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数学信息,找出所有用到的数学信息,并列出算式。
(2)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列竖式计算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参考活动一的解决过程,相信学生,在学生列出算式后,鼓励学生独立寻找60-23-17、15+27+12和56+24-15的竖式计算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具看图。
(4)组织交流,探究算法,在交流时要重点交流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上台展示说清思路。
(5)注意解题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观察这几种算法之间的联系,重点理解竖式计算。
3.游戏闯关(10分钟)
1.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游戏,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游戏进行时让学生将获得的算式记录下来,并写好计算过程。
4.点拨提升:(5分钟)
(1)两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2)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3)两位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习领导力提升】
A理解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算理,熟练掌握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举一反三。
B理解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算理,能够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会用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C理解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两步计算的算理,会计算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A层帮助B1B2层明确每个典型题对应的重点内容,并总结每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B层通过合作能对题目进行分析,并从课本例题课后题中找到同类题型,帮助c层同学明确题目所对应的考察内容;A层同学针对以上问题归类总结,梳理出每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构建一般模型。
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二)
————你会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吗?
警察抓住多少个小偷? 阿里一共存了多少个银块? 银行里还有安妮多少个金块?
60–23–17 =? 15+27+12= ? 56+24-15= ?
计算连加或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列竖式计算时,可以把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2024)一年级下册三 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任务,情境感知,操作探究,学习任务创造,学习过程实施,学习领导力提升,游戏闯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2024)一年级下册七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重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一年级下册七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堂达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