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第1页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第2页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长宁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答案(长宁区一模),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按要求填空, 按要求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2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运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5分)
    (1)见贤思齐焉,_________。(《论语·里仁》)
    (2)_________,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_________》)
    (3)小宁为某学者的新书发布会撰写新闻稿,看到当地优秀的青年学者和博学的老教授都来了,于是在新闻稿中引用《兰亭集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要求选择。(5分)
    (1)小宁看到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想起高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课文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于是就此进行了一番梳理。请你把他的梳理表格补充完整。(2分)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202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人工智能的相关成果及科学家。这次获奖的相关研究定义了一个理论上可以解决所有科学问题的范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限于生物、化学、物理等领域,其应用范围主要取决于如何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人工智能在生物、化学、医药等健康领域的潜力才刚刚崭露一角,未来还大有发展空间。
    ①确认现实世界是否有足够多的真实数据,训练和构建深度学习网络
    ②将特定领域的问题或数据抽象成人工智能可以学习和处理的形式
    ③再让人工智能经过深度学习网络,最后输出结果
    ④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其转变为人工智能可以处理的输入数据
    A.②①④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④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3—7题。(17分)
    暑假期间,小宁被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中的文学运用方式深深吸引。他决定阅读相关文章,进行一番学习和探究。
    从“西游文学”到“游戏文学”:《黑神话:悟空》的文学破局
    ①对已有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戏仿与重述,是游戏与文学结合过程中最常见、同时也是最原初的形式之一。这一方面可以降低玩家对游戏中叙事的理解与接受门槛,使了解作品的玩家能够快速代入游戏。从另一方面看,借用已有的文学作品显然还能够吸引非玩家群体加入到对游戏的关注与讨论中。这成为此次《黑神话:悟空》能够获得空前关注的原因之一。
    ②《悟空》的宣传语是“直面天命”,然而游戏本身并没有选择直接以《西游记》的故事开篇,而是以“天命人”的视角切入。故事讲述了在西行结束后,齐天大圣孙悟空陨落,玩家作为“天命人”在听取齐天大圣的故事之后,需要过关斩将,取回“大圣六识”,最终直面天命,迎来结局。无论《悟空》讲述的故事到底是否完全成功,都让我们看到:从“西游文学”到“西游游戏”,经典的文学与叙事符号始终会在鲜活的讲述中变化流动。
    ③在取材于“西游文学”的基础上,《悟空》本身的文学表达也是十分显著并且可圈可点的。游戏中的作品结构、台词脚本、人物判词、“影神图”故事以及作为民间讲唱文学的陕北说书,在解构与重述既有“西游文学”的同时,进一步营造出“黑神话”基调中的新西游故事,也使得这部游戏作品本身成为了一个文学载体;而文本、音乐、影像、玩家动作与游戏机制的交融更是成为了游戏的独特修辞,让《悟空》得以被视作特殊的游戏文学作品。
    ④从《悟空》的热度与总体口碑来看,建立现代游戏作品与传统经典文学之间的联系所能实现的传播力度与影响效果是巨大的。从这一结果来看,《黑神话:悟空》通过挪用经典文学中的情节与符号来完成游戏的设计与制作,对于国产游戏发展及经典文学的现代传播而言都有一定的破局意义。但是,游戏中的文学运用方式显然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与讨论的地方。
    ⑤首先,是关于游戏究竟应该在何种范围内挪用、改编或重述已有文学作品的问题。玩家及其他接受群体总体上认可游戏借鉴中国优秀文学与文化传统来完成内容建构,但在游戏可运用与改编已有文学作品的角度、尺度上则普遍存在争议。如果将游戏仅视作是玩具意义上的游戏,那么对原著进行大刀阔斧地重述显然不是问题,因为游戏作为游戏时值得讨论的只有它本身的游戏性高低;但如果将游戏视作文学的载体,寄希望于游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广泛传播已有的优秀文化与积极观念,那么“原著党”的顾虑自然不无道理。
    ⑥其次,游戏是否一定需要包含文学成分,又应当如何完成自己的文学表达。前者需结合游戏媒介的发展沿革来看:曾经的国产游戏选择与文学合作,一方面是为提高“角色扮演”过程中故事表现力,另一方面则可从艺术性的角度遮蔽其技术与设计上的短板。今日的《悟空》技术上相较于过去的国产单机游戏已有成倍的超越,但它却仍未抛弃文学叙述,这与游戏逐渐向艺术靠拢的总体设计趋势相关。文学的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使其能够最快、最便捷地充当游戏中艺术性与作品性确证的一环,提升游戏的审美体验与价值表达。
    ⑦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经典文学是否只有借助现代游戏才能实现自身的破局?文学流通的商品化与经典文学接受的学院化无疑同时挤压着早期文学作为审美娱乐对象的存在形态与接受空间。于是,如陕北说书一般的民间口传文学要凭借游戏的爆火方能走进更多人的视线之中,而关于《西游记》原著细节的具体讨论也是在这一期间才更显集中,这对传统文学之命运而言的确让人略感唏嘘,但从另一角度看,游戏对传统经典文学的破局意义又是重要的。
    ⑧相比于作为学院必修与考核内容而存在的文本对象,数字游戏文学显然因游戏本身的玩乐性质而拥有了一层额外的娱乐性。相应的,作为玩家的阅读者也更易在这一接受过程中获得额外的愉悦性阅读体验。据此,借由游戏或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如今文学作品那种过于严肃的接受方式。因此,我们或许可以重估游戏文学的价值与潜能,来展望游戏与文学的更多可能。
    3.文章标题中“游戏文学”一词让小宁感到陌生,就本文看,以下最符合“游戏文学”形式特征的一项是( )。(3分)
    A.游戏文学是指在游戏剧情中对已有文学作品进行改编、戏仿与重述所形成的文学形式。
    B.从经典文学到游戏文学,经典的文学符号通过讲述中的变化流动才能在传播当中破局。
    C.游戏文学可以通过文本、音乐、影像、玩家动作与游戏机制的交融,形成独特的表达。
    D.游戏文学可以帮助经典文学克服流通商品化和接受学院化的固有缺陷,具有破局意义。
    4.以下是小宁描述的《黑神话:悟空》游戏中文学表达的几个特点,根据文意,其中受《西游记》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3分)
    A.游戏中的陕北说书是个亮点,由原著中的灵吉菩萨在黄风岭边弹边唱,引导玩家。
    B.游戏采用古典小说的“章回体”结构,各章节被命名为:火照黑云、风起黄昏等。
    C.角色台词有文学性,如“步履不停,便是得救之法——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D.游戏使用“影神图”系统收录登场角色,并配有赞诗和故事而形成“影神图故事”。
    5.作为热爱《西游记》小说的“原著党”,以下观点中,小宁最不可能接受的一项是( )。(2分)
    A.游戏应在尊重原著基础上对已有文学作品进行挪用、改编或重述。
    B.游戏作为一种娱乐形式,自由地改编已有文学作品是可以接受的。
    C.《西游记》原著在当下想要实现自身的破局,必须依靠游戏助推。
    D.关于《西游记》原著细节的具体讨论不应仅仅围绕游戏元素展开。
    6.作为“原著党”,小宁还指出,《黑神话:悟空》歪曲了《西游记》的原故事,其实不利于文学经典的传播。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展开分析,反驳他的观点。(4分)
    秀才曰:“我不是别人,我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我今来助和尚取经。此去百万程途,经过三十六国,多有祸难之处。”
    法师应曰:“果得如此,三世有缘。东土众生,获大利益。”当便改呼为猴行者。
    (节选自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
    三藏道:“我自救你,你怎得出来?”
    那猴道:“这山顶上有我佛如来的金字压帖。你只上山去将帖儿揭起,我就出来了。”
    (节选自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
    7.本文第⑤⑥段从不同角度讨论了游戏中的文学运用方式。小宁作为“原著党”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想在作者的公众号里留言。请你替他完成这则留言。(200字以内)(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麻果记
    铁凝
    ①我小时,一个麻果月饼的故事,父亲在我们耳边重复过无数遍,我竟然没有觉出它的乏味,每次听来还能以它展开些新的联想。
    ②父亲讲这故事,总是先从麻说起:这麻,是一种草本阔叶植物,分为朽麻和线麻,朽麻打绳,线麻捻线。麻是麻秸的皮,劈时要到河里去沤,沤时很臭,朽麻最臭。或许是他从小生在农村的缘故,讲起麻来才能使你身临其境。故事的开篇没什么听头,父亲讲麻主要是引出麻的果实——麻果,那是朽麻上的果实。朽麻长得齐房高,叶呈桃圆形,碗样大。当一阵火星般的黄色小花撒向天地之后,便是这麻果的出现。麻果像一簇朝天的小酒杯,制服扣子般大小,“杯”口如一朵平面多瓣的花。瓣中嵌着乳白色的麻籽,剥开嚼嚼,有淡苦味儿,但清香。麻籽成熟后,由白变黑,“酒杯”炸开,它们被弹入大地,来年一齐破土而出。
    ③于是中秋时,乡间女人总是采下一朵麻果,用它来点缀这天烤烙的月饼。这月饼的外形虽同于真正的月饼,但远不具月饼的价值,它只是那些购不起月饼的人家一种节日的替代,实则发面火烧矣!如果多一点豆馅或枣泥,再以麻果做印,便是更好的替代了。
    ④父亲从来没有讲过他对这天月亮的记忆,在他的印象中这天最美的是下午那明丽的天空,和乡村大道上那盛开的“老鸹喝喜酒”——一种藕荷色的小喇叭花。大概那是因为这时奶奶正在灶前劳作吧,又是因了这天下午那明丽的天空,和那路边“老鸹喝喜酒”的盛开,使他执拗地认为,最好吃的不是细馅果子月饼,而是这钤有麻果印记的火烧。我常看到一个神气的男孩一手举着这火烧,跳过一棵棵“老鸹喝喜酒”在明丽的天空下奔跑,然后钻进一片朽麻地里找他的伙伴去海阔天空。
    ⑤历史前进得毕竟太快了,转眼间我们的周围变成了另一个天地。当年我回家时进出市里的那条荒凉的城郊大道,现在已是商店林立。至于说到中秋时那月饼盛况,你会觉得那简直成了生产厂家和顾客的共同奢侈了。可父亲由于厌甜的胃口,对月饼这东西总是给以贬义。然而我却觉得父亲对各路月饼的淡漠,还是基于他的麻果火烧。那麻果总是随着这天下午的天空在他脑海中出现吧,虽然我也感受过这日下午天空的明丽,但我毕竟没有亲自尝过麻果火烧,甚至连朽麻都没有觅见。
    ⑥后来我无数次地进山,无数次地出省,总不忘记去询问那朽麻,却总未得见。
    ⑦一次我凭窗而立时,却发现了意外:一簇阔叶植物正从院子里堆着的煤山的边缘蹿出来,几片碗大的桃形圆叶在逆光下显出格外的活泼,几朵火星般的小花就在黑颜色里闪烁。我凭着过人的视力还发现,它的枝干上分明有几个朝天的“酒杯”——呀,朽麻!我迅速跑下楼去,跑进这三角形院子,来到这麻的跟前。一点儿不错,房样高的枝干,桃样的阔叶,火星般的花序,酒杯样的麻果。
    ⑧我采下一个麻果,回家请父亲验证。父亲惊异地问我是哪儿来的,我指给他说就在窗外,就在眼前。他说,这麻果刚长出,还柔软,里面连籽都不曾有。成熟变硬要到中秋节,现在还不到阴历七月。我说,今年中秋节咱们也烙麻果月饼吧,哪知父亲却显得冷漠了。他说,想想罢了,真做出来你们倒不一定吃了,那不就是火烧嘛。
    ⑨我不知父亲为什么一下子对麻果失去了兴致,他指的“你们”又是谁。也许是专指我,也许是对一代人的泛指。他一定在想,为什么要拿这久远的想象来冲击眼前呢?难道父亲真的捋胳膊挽袖子为我们做下这火烧后,我担保就不去月饼风景里奔跑了吗?到头来被冷落的或许还是这填了些豆和枣的面饼子,虽然它有我久觅不到的麻果作钤记,当今我们也不再需要这东西来作补充。这时父亲的淡漠,也许是对他从前那热烈想象的冷落吧。
    ⑩然而,世间哪有不被冷落的热烈呢,热烈应该和想象同步才是。
    ⑪让麻果永远是麻果吧!还有我未曾见面的“老鸹喝喜酒”。
    (有删改)
    8.第②段和第⑦段的画线句都以火星为喻体,却各有其妙,请加以赏析。(4分)
    9.“老鸹喝喜酒”这种花在文中多次出现,分析其作用。(4分)
    10.第⑩段画线句先用反问语气,后用趋向平缓的语气,通过语气变化传递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请加以赏析。(4分)
    11.小宁发现,本文以麻果月饼的故事开篇,且以麻果月饼贯穿全文,于是主张以“麻果月饼记”为题,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由。(4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李商隐
    其一
    暂凭尊酒送无憀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其二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注】①无憀,即无聊。
    1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第二句巧用双关语,与第四句相呼应。
    B.《其二》前两句用拟人手法,状柳之饱含情意。
    C.两首诗以同一视角展开叙写,内容却富于变化。
    D.两首都是离亭伤别、借柳寄慨之作,笔调婉曲。
    13.“春风争拟惜长条”这句,有人理解为春风愿意让人折,也有人理解为春风不愿让人折。你认为哪种理解更适切?请结合这两首诗简述理由。(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山涛传
    ①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遇阮籍,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曰:“巨源在,汝不孤£。”
    ②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部河南从事。与宣穆后有中表亲,是以见景帝。帝曰:“吕望欲仕邪?”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
    ③晚与钟会、裴秀并申款昵。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各得其所,而俱无恨焉。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转北中郎将,入为侍中,迁尚书。以母老辞职,表疏数十上,久乃见听。
    ④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所奏甄拔人物,各为题目,时称《山公启事》。
    ⑤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及永宁之后,屡有变难,寇贼飙起,郡国皆以无备不能制,天下遂以大乱,如涛言焉。
    ⑥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节选自《晋书》)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康后坐事( ) (2)时人欲危裴秀( )
    15.结合文意,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以二人居势争权,涛平心处中。( )
    A.治理 B.担任 C.处于 D.居住
    (2)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 )
    A.推举 B.施行 C.列举 D.科举
    16.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1分)
    A.耳 B.哉 C.焉 D.矣
    17.第⑤段画线部分有五处需加句读,请用“/”标识出来。(5分)
    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
    18.将第④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
    19.联系本文内容,从为官和交友两个方面,分析山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两方面各取一个主要特点即可)。(4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0—22题。(11分)

    ①臣窃以常平仓始于汉之盛时,贱则贵而敛之,恐伤农也,贵则贱而散之,恐伤民也,虽唐虞①之政,无以易也。而青苗②者,唐衰乱之世所为也。所为青苗,苗青在田,贱估其直,收敛未毕,而必其偿,是盗跖③之法也。今以盗跖之法,而变唐虞不易之政,此人情所以不安,而中外惊疑也。
    ②伏惟陛下观天地之变,罢青苗之举,归农田水利于州县,追还使者,以安民心,而解中外之疑。
    (北宋·范镇《请罢青苗法疏》,有删节)

    ①臣伏睹近降中书札子四十道散下诸路,约束分俵④青苗钱,不得抑配⑤人户,并召情愿者,特申前诏耳,非臣前所奏之谓也。
    ②异时下户之举息者大率千家才数十百家,今又尽驱而予之钱,是天下之下户皆举息矣。天下之下户既皆举息,则其心乃常恐乎公上之责其偿而莫宁其志也。且始之予之也,则人莫不愿其得;及责其偿,则岂能如予之之愿乎?臣恐官廪一散,若贷粮之不时得收,文移愈密,而天下多事矣。
    ③且富民有道,在于节费,节费有道,在于减兵,减兵有道,在于以渐。为之十年,则岁积缗钱五百万矣。积而不已,以之为国则国用足,以之治民则民力宽,何用遣使汲汲于聚敛而取怨于天下之民乎?
    ④伏乞检臣前奏,罢青苗钱,归农田水利于州县,而召还使者,则天下幸甚。
    (北宋·范镇《再请罢青苗法疏》,有删节)
    【注】①唐虞:即唐尧和虞舜的并称,传说中的上古贤君。②青苗:即青苗法,又称常平新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给农民贷款贷粮,农民在夏秋两季收获时归还,并缴纳利息。③盗跖:春秋末期大盗,相传生性贪婪残暴。④分俵:分施,分给。⑤抑配:强行摊派。
    20.对甲、乙两文内容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认为,用青苗法代替常平仓,会导致国内外的惊疑和动荡。
    B.乙文认为,青苗法在实施时,是强制摊派的,皇帝应下诏约束。
    C.甲乙两文指出,青苗法的根本问题是从民间聚敛财富,容易造成民心不安。
    D.作者认为,甲文所提主张已被采纳了部分,因此再奏乙文,以便继续申述。
    21.分析甲文的论证方法。(4分)
    22.乙文就废止青苗法的奏请进一步论述了理由。请任选其中一条,从支持青苗法的立场写一段话进行反驳。(5分)
    三、写作(70分)
    23.激情对于行动,是利大于弊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10分)
    1.(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且放白鹿青崖间;梦游天姥吟留别(3)群贤毕至,少长咸集。(5分,每空1分)
    2.(5分)(1)(2分)①简洁②魔幻(2)(3分)D(选B得1分)
    二(一)(17分)
    3.(3分)C 4.(3分)D 5.(2分)C
    6.(4分)答案示例:《西游记》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故事基础上演化而来,将秀才直接改编为猴子,并增加了唐僧解救猴子的情节。可见,经典文学在传承过程中,会在鲜活的讲述中变化流动。《黑神话》中的西游故事,其变化也与此相近,不宜用“歪曲”直接否定。而西游故事在游戏的改编中逐渐丰富情节、深化内涵,同样有利于传播。
    评分说明:对材料进行合理分析,形成对该问题的基本看法,2分;基于这种看法,合理而明确地反驳观点,2分。
    7.(5分)答案示例:我认为,游戏在运用文学原著时,固然可以适当改编,但仍应保持原著的基本风貌和思想内核。游戏固然是供人娱乐的玩具,为了提升娱乐效果而改编原著有其合理性。但是游戏改编和运用文学原著,它便同时也是文学载体,应承担起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文学中优秀文化与积极观念的功能。同时,即便在技术和设计上已经十分优秀,游戏也应当包含文学成分。尤其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可以提升游戏的审美体验与价值表达,有利于游戏作品的发展与进步。
    评分说明:应从小宁“原著党”的立场出发展开评论,否则以3分为上限。能从“原著党”的立场出发展开评论,2分;能分别针对⑤⑥两段的内容论述观点,各2分。给到满分为止。
    二(二)(16分)
    8.(4分)答案示例:第②段画线句是文中第一次描述麻果,以火星喻花,略带有说明性,写花谢果出,夸饰了花谢速度之快,描绘出麻果出场的隆重,巧妙表现出“我”更关注父亲所讲故事中的麻果的心理;第⑦段画线句以火星为喻体,写出朽麻花再次出现时在黑煤衬托下的远视状态,虽小但醒目,自然传递出“我”发现朽麻时的惊喜之情。
    评分说明:两处赏析,每一处2分。
    9.(4分)答案示例:(1)扩展了人物活动空间,丰富了乡村忆旧的内容。本文借助“老鸹喝喜酒”,描绘了更广阔的与父亲相关的乡村生活图景,使乡村大道、明丽的天空、灶前劳作的奶奶,都自然汇聚到这幅图景中。(2)烘托了人物心理,寄托了作者情思。这种花的盛开,烘托出彼时父亲精神的愉悦,寄托了作者对曾经美好的事物难以再现的遗憾。(3)增添了趣味性。这个名称充满乡土气息,带有童真童趣,不仅让“我”印象深刻,也容易吸引读者兴趣。
    评分说明:每点2分,意近即可,给到满分为止。
    10.(4分)答案示例:前半句表示认清了一切记忆中美好过往终将随时代的变化归于平淡的事实,用反问句表达,语气强烈,强调其不可逆,理性认识与无奈、失落等情绪交织。后半句既表明认识到父亲当年讲述故事时也不免伴有想象的成分,又表明要存续那份美好也要留有想象的空间,不必也不能在现实中复现那份美好,思绪复杂,却用趋向平缓的语气道出,更有张力。
    评分说明:前后半句的赏析各2分。每半句赏析时,能合理阐释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给1分;能结合语气变化进行适切的赏析,给1分。
    11.(4分)答案示例:不同意。本文虽然以麻果月饼的故事开篇,但该故事是以麻果为叙事核心展开;麻果月饼确实贯穿了全文,但其名称时而切换为麻果火烧,并非一以贯之,一以贯之的只有麻果;文中人物的情感主要寄托在麻果而非饼或火烧上,只有麻果作钤记的月饼才是父亲童年的美好记忆,没有麻果作钤记就失去了独特性,记忆就不会深刻,也会丧失很多童趣。因此,本文以“麻果记”为题更合适。
    评分说明:每点2分,给到满分为止。如果回答“同意”,也可视其理由酌情给分,以2分为上限。
    二(三)(7分)
    12.(2分)C
    13.(5分)
    答案示例1:前一种理解更适切。这样理解,两首诗更见曲折翻转之妙。《其一》先用暗喻方式教人莫折,然后以生死衬离别之痛,直言可折,翻转之大渲染了离情之悲。《其二》又有大的翻转,提出即使要折也只折一半,留一半用于迎归,使诗意更进一层。两首诗连续翻转,不仅情致曲折深刻,且给人以新奇之感。
    答案示例2:后一种理解更适切。这样理解,两首诗对柳的基本态度更有一致性,避免了情感的割裂。《其一》第二句已经说“莫损”,尾句的“惜”字与此照应,移情于春风,强调人不忍离别,春风又何尝不是,劝人莫折。《其二》则切换到柳的视角,劝人即使要折也要留一半,诗意更进一层,也重申了诗人惜柳“莫折”之意。这样理解,两首诗情意相通,一致中又富于变化,更有整体美感。
    评分说明:两种选择都可以。整体描述理由,2分。结合两首诗具体描述理由,4分。给到满分为止。
    二(四)(19分)
    14.(2分)(1)因…犯罪,触犯法律(1分);(2)使…危险,伤害,加害(1分)。
    15.(2分)(1)C(1分) (2)A(1分) 16.(1分)D
    17.(5分)答案示例:涛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帝称之曰/天下名言也/而不能用
    评分说明:标错一处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8.(5分)答案示例:有人向皇帝说山涛的坏话,所以皇帝亲笔写诏书告诫山涛,但是山涛做事一如既往,一年之后众人的议论和情绪才(逐渐)平息。
    评分说明:谮,手诏,自若,寝,倒装及省略句式,共5点,1点1分。
    19.(4分)答案示例:在为官方面,山涛有识见。他在皇帝下诏停止军役后,仍然提出不应削弱州郡武备,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在负责选拔人才时,他对人才甄选也很有见地。在交友方面,山涛重情义,值得信赖。他为保裴秀,不惜得罪权臣。嵇康给儿子的遗言也能衬出这一点。
    评分说明:对两方面形象特点的概述各1分,分析各1分。为官方面还可以从秉持自己主张,不轻易动摇的角度分析。交友方面还可以从处世圆融的角度分析。
    二(五)(11分)
    20.(2分)C
    21.(4分)答案示例:甲文将常平仓和青苗法相对比,指出常平仓调节物价,兼顾农事和百姓,堪比尧舜的善政;而青苗法压低粮价,又急于收债,是剥削百姓的盗跖之法。两相对比,突显两种政策差异之大,表明青苗法对百姓和朝廷都不利,应该停止。
    评分说明:对比,1分;常平仓分析,1分;青苗法分析,1分;结论,1分。
    22.(5分)
    答案示例1:乙文指出青苗法扩大了举息范围,不仅贷款可能无法及时收回,追讨时文书的繁杂还会造成更多社会问题。这并不符合实际。首先,皇帝已下诏禁止强行摊派,举息百姓多出于自愿,举息范围未必扩大。其次,贷款贷粮的归还都在收获时,百姓已有偿债能力,官府可以组织有序收取。因此,乙文担心的情况不会发生。
    答案示例2:乙文认为,富民的方式在于节省开支,比如可以通过减兵来实现财富积累。这种看法有失偏颇。首先,减兵虽然节约开支,但也会削弱国家的军事实力,使国家面临危险。其次,财富积累需要“开源”和“节流”并行,不可有所偏废。因此,所谓减兵以富民的对策,并不合理。
    评分说明:乙文理由概述,2分;反驳,3分。从其他角度反驳,也可酌情给分。
    三(70分)
    23.评分标准
    一类卷(63-70分)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52-62分)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39-51分)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21-38分)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意或选材不当,中⼼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项即五类:
    脱离题意。(2)⽂理不通。(3)全⽂不⾜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作者
    颁奖词
    赫尔曼·黑塞
    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和高尚的风格。
    欧内斯特·海明威
    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__①__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人们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
    加西亚·马尔克斯
    他的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糅混着__②__与现实,反映出一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通过凝练、透彻的意象,他为我们提供了通向现实的新途径。

    相关试卷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填空,按要求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要求填空,按要求选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