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7 生物与环境(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7 生物与环境(Word版附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湖南郴州一模)多年观察资料表明,青海省祁连山雪豹猎食区域包括高山灌丛带、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高山针叶林带和高山草甸草原带,其中一个自然带是其主要猎食区域。春、夏、秋三季,雪豹常在灌丛带内活动,但只局限于外缘,从不深入灌丛内部。冬季雪后,雪豹的主要猎食对象迁徙至地表积雪最薄的自然带觅食,雪豹随之迁徙。据此完成1~3题。
1.雪豹的主要猎食区域是( )
A.高山灌丛带
B.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
C.高山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草原带
2.春、夏、秋三季的雪豹常在灌丛带外缘活动,原因可能是( )
A.该区域没有天敌B.增强猎食时的隐蔽性
C.该区域食物丰富D.躲避正午时的强光照
3.冬季雪后,雪豹的主要猎食对象迁徙至( )
A.高山灌丛带
B.永久冰雪高山裸岩及寒漠带
C.高山针叶林带
D.高山草甸草原带
答案 1.D 2.B 3.C
解析 第1题,春、夏、秋三季,雪豹活动局限于灌丛带外缘,说明主要的猎食区域不在灌丛带,A错误;与灌丛带外缘相邻的自然带可以是高山针叶林带,也可以是高山草甸草原带,高山草甸草原带无高大的植株,利于雪豹奔跑捕猎,而高山针叶林带则不利于捕猎,C错误,D正确;永久冰雪带常年冰雪厚度大,可猎食动物稀少,B错误。第2题,雪豹位于该区域食物链顶端,不只是这一地区没有天敌,其他区域也少有天敌,A错误;灌丛茂密,春、夏、秋三季枝叶较茂盛,可隐藏身形,B正确;灌丛带外缘面积较小,生物量少,不会是主要的猎食区域,C错误;灌丛低矮,不能很好地躲避中午光照,D错误。第3题,针叶林枝叶较其他自然带更茂密,能更好地遮挡雪粒降落到林下的地面,所以是冬季降雪之后积雪最薄的区域,“冬季雪后,雪豹的主要猎食对象迁徙至地表积雪最薄的自然带觅食”可知,冬季雪后雪豹的主要猎食对象迁徙至高山针叶林带,C正确。
(2024·湖南师大附中月考)5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南临气候温暖湿润的印度洋,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青藏高原持续上升,其气候与植被也发生了变化,但其热带森林仍有保留。下图示意某典型热带雨林植被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的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热带雨林植被仍可在青藏高原保留的主要原因是其分布区域( )
A.北有高山阻挡,南有季风深入
B.海拔高,光照强
C.北有河流流经,南有肥沃土壤
D.山谷深,气温高
5.若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保护该热带雨林群系,有学者建议种植在错那县,推测其理由是( )
A.降水较丰富
B.县域面积大
C.环境较稳定
D.人类活动少
答案 4.A 5.C
解析 第4题,受北部喜马拉雅山与青藏高原影响,来自高纬度的冷空气难以南下,且南部有温暖湿润的西南季风深入河谷,形成降水,水热条件良好,仍可保留热带雨林植被,A正确;海拔高、北有河流流经不会导致热量条件好,B、C错误;山谷深,水汽难以进入或盛行下沉气流,易形成干热谷地,D错误。第5题,错那县纬度更低,热量条件较好,生态环境较稳定,易形成茂密、生态结构更加稳定的热带雨林,有利于保护该群系植被,C正确;图示降水丰富的地区很多,图示区域人类活动都较少,A、D错误;热带雨林的生长关键是水热条件好,与县域面积大无关,B错误。
(2024·湖南株洲质量检测)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位于云南高原的东南缘,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海拔1 440—1 900米,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区植被基本由1980年以来人工种植的云南松纯林、自然恢复的常绿阔叶混交林构成,优势树种为云南松、清香木、香樟、滇青冈、锥连栎。下图示意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变化。读图,完成6~8题。
6.云南松混交林土壤含水率( )
A.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B.随深度增加旱雨季差异增加
C.深层土壤与纯林差异小
D.旱雨季的变化幅度比纯林小
7.形成云南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含水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量B.植被类型
C.岩石性状D.土壤性质
8.云南松的特点为( )
①喜光 ②根深 ③耐旱 ④耐寒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6.C 7.B 8.C
解析 第6题,云南松混交林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总体上是减少的,A错误;随深度增加旱雨季差异整体减小,B错误;深度在60厘米以下,无论雨季或旱季,土壤含水率与纯林差异小,C正确;与纯林相比,不同的土壤深度旱雨季的变化幅度不同,D错误。第7题,相同地区,降水量差异小,A错误;都是喀斯特地区,岩石性状和土壤性质相同,C、D错误;由于植被的类型不同,对雨水的截留和下渗有差异,导致土壤的含水率存在差异,B正确。第8题,位于云贵高原,光照条件好,说明其喜光;海拔1 440—1 900米,气候温凉,有耐寒特点;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缺乏,说明其耐旱。①③④对。喀斯特地区土壤较薄,根较浅,②错。C正确。
(2024·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某校的地理兴趣小组暑假在太行山研学实践,发现太行山南麓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侧柏是当地主要的人工造林树种。侧柏易发芽、侧根多、耐干旱、耐瘠薄。他们分别选取当地海拔、坡度、坡向相近的四地进行研究,观测植被的郁闭度(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种植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枯落物厚度。下表示意观测数据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9.与枯落物厚度呈正相关的是( )
A.植被郁闭度B.种植密度
C.平均胸径D.平均树高
10.样地人工林中,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11.为充分发挥人工林的生态功能、提升林地质量效益,该地最应当( )
A.提高林木密度B.引进速生树种
C.及时抚育间伐D.适时引水灌溉
答案 9.A 10.D 11.C
解析 第9题,植被郁闭度越高,枯落物厚度越厚,两者呈正相关,A正确;①④对比,种植密度以及平均树高与枯落物厚度均没有明显相关性,B、D错误;②③对比,平均胸径与枯落物厚度也没有明显相关性,C错误。第10题,对比表格数据可知,④地人工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最大,虽然种植密度较低,但郁闭度和其他地区比有明显优势,说明④地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综合效益最好,D正确。第11题,人工林的生态功能与林木密度并没有明确的正相关,提升林木密度对发挥生态功能作用不大,A错误;引进速生树种容易造成物种入侵,破坏原有生态环境,B错误;及时抚育间伐既能保持林木的防风滞尘、保持水土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林木的经济效益,C正确;侧柏耐干旱,当地为太行山南麓,属温带季风气候,不需引水灌溉,D错误。
二、综合题(共16分)
12.(2024·湖南大联考)(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等)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枯落物厚度等因子影响林下灌草层植被的生长。林下枯落物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从而促进林下灌草的生长,但林下枯落物过多则会将种子与地面隔绝,降低林下灌草的生物量。某研究团队以东北地区某距离村镇及道路较近的森林为研究区,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林下灌草的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区林下灌草受光照因素影响,生长速度呈现出与森林明显不同的季节变化,且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
注:坡位是指一个地形坡似剖面的上下位置,上坡位靠近坡顶,下坡位靠近坡脚。
(1)推测并说明研究区林下灌草生物量的季节差异。
(2)分析研究区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的原因。
(3)说明谷底、平坡和平地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的共同原因。
答案 (1)早春时节,林冠层稀疏,林下光照充裕,灌草迅速生长,生物量快速增加;夏季,随着林冠层逐渐郁闭,林下光照减少,灌草生物量增加减缓;秋冬季节,气候变冷,林下灌草生长停滞,生物量衰减。
(2)高海拔处林冠层郁闭度低,林下光照充足,利于灌草生长;研究区距离村镇、道路近,低海拔处放牧、采集等人类活动多,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少。
(3)谷底、平坡和平地利于集水和泥沙沉积,土层深厚,水肥条件较好;土壤生产力高,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
解析 第(1)题,研究区林下灌草生物量的季节差异主要从林下的光照条件推测。第(2)题,研究区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的原因主要从光照、人类活动等角度分析。第(3)题,谷底、平坡和平地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的共同原因主要从土壤肥力等角度分析。样地
郁闭度
种植密度/
(株/hm2)
平均胸
径/cm
平均
树高/m
枯落物
厚度/cm
①
0.80
12 420
5.00
3.9
2.4
②
0.76
6 000
6.58
4.2
2.0
③
0.60
5 040
6.90
4.6
1.7
④
0.80
3 360
8.10
6.2
2.3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2 风(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是,图中,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在,制造雪卷的风应该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4 湖泊(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荆南四河的地势特征为,夏季龙巴萨巴湖容易溃决,是因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湖南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