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专项练习(Word版附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3 大气效应(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3 大气效应(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时段内秋季12,湖泊冷岛效应出现的内因有,据图推测,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山东东营二模)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地区的增温幅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海冰的非融化季。有科学家认为云和水汽的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科学家不认同此观点。据此完成1~2题。
1.科学家们对云和水汽在北极增温中的作用存在争议,他们各自的依据是( )
①云和水汽可以阻挡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 ②云和水汽增加,导致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 ③云和水汽增加时,海冰融化吸收的热量增加 ④云和水汽增加会增强地面长波辐射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2.若云和水汽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则云和水汽对北极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弱的月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云和水汽增加,会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可以阻挡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①正确。云和水汽增加,会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导致大气向下的长波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②正确。因此科学家们对云和水汽在北极增温中的作用存在争议。根据①②可知,云和水汽增加,海冰融化吸收的热量不一定增加,也可能减少,③错误。地面长波辐射的影响因素是地面温度,云和水汽的增加不一定会导致地面温度升高,增强地面长波辐射,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海冰的非融化季,1月、4月、10月北极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海冰处于非融化时期,7月北极温度高,海冰处于融化时期,若云和水汽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则云和水汽对北极地表温度的影响最弱的月份是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4·山东青岛二模)“城市雨岛”是指城镇化过程中,因下垫面和大气状况的改变,城区降水多于郊区的现象。云南省楚雄市地处云贵高原,雨岛效应明显,城区及下风向的郊区降水显著增多,小雨、中雨时雨岛效应较显著,大雨、暴雨时较弱。下图示意楚雄市8个站点的海拔和年降水量(楚雄站位于城区,其他站点位于郊区)。据此完成3~4题。
3.受楚雄市雨岛效应影响显著的郊区站点是( )
A.紫溪山B.富民
C.吕合D.苍岭
4.与大雨、暴雨时相比较,小雨、中雨时楚雄市雨岛效应较显著的根本原因是( )
A.背景环流弱B.背景环流强
C.降雨量较大D.降雨量较小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周边郊区降水最多的是苍岭。云南省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苍岭位于楚雄的下风向,受雨岛效应影响最为显著,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4题,大雨、暴雨主要受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量大,西南季风强,使得城区和郊区降水差异小,城市雨岛效应不显著,即背景环流较强时;中小雨主要与城市下垫面和局部大气状况有关,城市和郊区降水差异明显,即背景环流较弱时,因此,其雨岛效应更明显。A正确,B错误;中小雨雨量较小,且降雨量大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C、D错误。故选A。
(2024·陕西西安二模)湖泊的冷岛效应表现为湖区气温低于湖区外气温。下图示意不同季节河北衡水湖湖区与湖区外温度差值(冷岛强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关于衡水湖冷岛强度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湖泊的冷岛效应强于白天
B.06:00左右冷岛效应开始增强
C.17:00之后冷岛效应逐渐减弱
D.04:00至06:00冷岛效应最弱
6.图示时段内秋季12:00至14:00,冷岛强度出现最大值,说明此时段衡水湖( )
A.湖区温度最高B.湖外温度最高
C.冷岛效应最强D.冷岛效应最弱
7.湖泊冷岛效应出现的内因有( )
①湖泊增温较慢 ②湖面蒸发降温 ③湖区外温度高 ④湖面风利于蒸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5.A 6.D 7.B
解析 第5题,冷岛强度指的是湖泊冷岛效应的强度,表示为同一时间湖区与湖区外温度的差值,湖区温度低,湖区外温度高,其差值为负值,则为冷岛效应。据图可知,衡水湖的冷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昼夜特征,即夜晚(21:00至07:00)的冷岛强度强于白天(08:00至20:00),A正确;冷岛强度四季都具有一致的日变化特征,06:00左右冷岛强度开始减弱,09:00 至16:00是冷岛强度的一个维持期,17:00之后冷岛强度逐渐增强,凌晨也是冷岛强度的一个维持期。冷岛强度最强出现在04:00至06:00,其数值的绝对值最大,B、C、D错误。故选A。第6题,冷岛强度指的是湖泊冷岛效应的强度,表示为同一时间湖区与湖区外温度的差值,湖区温度低,湖区外温度高,其差值为负值,则为冷岛效应。据图可知,秋季在12:00至14:00的差值为负,绝对值较小,说明冷岛效应最弱,D正确,C错误;无法判断湖区温度和湖外温度是否最高,A、B错误。故选D。第7题,湖泊的热容量大,增温较弱使湖区温度偏低,①正确;水面上摩擦力小,平均风速较大,有更大的水面蒸发和蒸发耗热从而具有降温效应,②④正确;湖区外温度高不属于湖泊温度较低的内因,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4·山西太原二模)根据观测手段的不同,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分为大气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和地面城市热岛效应(观测数据来源于遥感技术获取的地表温度)。我国西北地区某绿洲城市城区植被覆盖率大于郊区,下图为该城市2007—2017年大气与地面热岛强度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注:热岛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温度差值。
8.据图推测( )
A.①表示夜晚地面热岛强度
B.②表示白天大气热岛强度
C.③表示白天地面热岛强度
D.④表示夜晚大气热岛强度
9.曲线④出现负值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植被类型B.全球变暖
C.下垫面性质D.城市海拔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该绿洲城市城区植被覆盖率和空气湿度大于郊区,白天郊区增温比城市快,城市热岛强度弱甚至出现冷岛效应(热岛强度为负值),夜晚郊区降温比城市快,城市在夜晚出现热岛效应。大气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比地面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小,夜晚的热岛效应强于白天,所以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夜晚地面热岛强度、夜晚大气热岛强度、白天大气热岛强度和白天地面热岛强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9题,曲线④出现负值说明出现冷岛效应。由上题可知,白天城市地面出现冷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是该绿洲城市城、郊下垫面性质差异较大,植被覆盖率和空气湿度城区大于郊区,白天郊区增温比城市快,城市热岛强度弱甚至出现冷岛效应,C正确;主要影响因素与植被覆盖度有关,与植被类型关系不大,A错误;全球变暖和城市海拔与曲线④出现负值关系不大,B、D错误。故选C。
(2024·内蒙古通辽二模)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山体效应对山体的林线(山地森林带的最高界线)有显著影响,山体内外温差越大,山体效应越强。下图为北美内华达山山体效应模型图(T1为山体内部近地面大气温度,T2为山体外部同高度自由大气的温度)。据此完成10~12题。
10.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
A.山体内部降水少,天气晴朗,获得太阳辐射多
B.山体内部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
C.山体内部植被稀疏,热容量小,升温快
D.山体内部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11.有关该地山体效应强弱的季节变化及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
A.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
B.冬季强于夏季,冬季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太阳辐射总量多使得山体增温显著
C.夏季强于冬季,夏季夜长昼短,热量散失少,内外温差大
D.冬季强于夏季,山体内部冬季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内外温差大
12.有关a林线和b林线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外侧受太平洋水汽影响,降水多
B.a林线山体外侧低于内侧是因为内侧为向阳坡,光照条件好
C.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D.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
答案 10.B 11.A 12.C
解析 第10题,山体效应主要指隆起地块的热力效应,形成相同海拔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现象。对流层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是地面,山体基面海拔越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热量越多,气温就越高,因此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高的原因是山体内部地面海拔高,地面辐射传递给大气的多,B正确;与降水量、植被、地形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第11题,夏季强于冬季,夏季晴天多,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使得山体地面辐射强,与冬季相比,夏季山体内部比外部气温更高,A正确;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总量多,B错误;夏季夜短昼长,C错误;山脉为南北走向,与冷空气风向一致,山体内部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D错误。故选A。第12题,根据图中方向判断可知,a林线山体外侧朝向东,处于来自太平洋湿润气流的背风坡,降水并不多,且降水多有可能导致林线较高,A错误;东西坡向不分阳坡和阴坡,B错误;b林线山体外侧高于内侧是因为外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利于植被生长,C正确;山体内侧受山体效应影响热量条件好,林线应该高,D错误。故选C。
(2024·广东梅州二模)“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指湖泊),从中得到水汽和热量,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图1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受“大湖效应”影响,美国部分地区遭受罕见的暴风雪。据此完成13~14题。
图1
图2
13.图1中( )
A.降水多少由①气流强弱决定
B.②强弱受太阳辐射影响很弱
C.③降水过程类似暖锋过境
D.④为受热后抬升的高空冷气流
14.图2中,出现降雪量最大的月份和地点可能是( )
A.1月,甲地B.5月,乙地
C.9月,丙地D.12月,丁地
答案 13.C 14.D
解析 第13题,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空气中水汽含量及气温的影响,①气流的强弱会影响该地区的温度,对降水量有一定影响,但不能决定其大小,A错误;②环节为湖面蒸发,其强弱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强,B错误;读图可知,③为在冷暖气团交汇处,暖气团主动爬升、冷气团被迫形成环流后退的过程,类似于暖锋过境,C正确;④为高空冷空气的水平运动,不存在受热抬升,D错误。故选C。第14题,图示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南下,途经五大湖时增湿,空气水汽量增加,在湖泊的下风向(丙地、丁地)形成降水,甲、乙两地降雪量相对较小。同时,9月和12月相比,12月冷空气势力更强,降雪量更大。故选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4 湖泊(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泉水出露带的地质构造可能是,普莫雍错水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2 风(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降风风力最强的时间段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通用版)热考情境专项练 热考5 水量平衡(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80年以前,伊塞克湖,太湖平原洪水期水平衡状况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