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第1页
    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第2页
    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8:诗词鉴赏--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落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两首诗分别刻画了两类不同的人物形象:《夜上受降城闻笛》刻画的是 ,《春夜闻笛》刻画的是 。
    2.两首诗都写因笛声而起思归之情,但所抒之情又有所不同,请写出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杨花”即柳絮,“子规”即布谷鸟,这两个意象渲染了令人伤感的气氛。
    B.“闻道龙标过五溪”传达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意思是: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
    D.“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因朋友降职而无比愤怒的心情。
    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5.首句中“ ”二字呼应题目中的“九日”,点明诗歌写于重阳佳节,而“无人送酒来”一句则传达出军旅途中诗人的 。
    6.鉴赏诗歌要注意核心意象,你从“故园菊”中,读出了哪些情感?
    与人交往,结为朋友,是需要真诚与爱心的。让我们一起跟随古人脚步,去感受友谊的情深意重。请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常常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称为“左迁”。
    B.首句写的是暮春之景,“杨花”含有飘零之感,“子规”含有离别之情。
    C.“五溪”指出被贬谪之地的偏僻,直接抒发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痛之情。
    D.诗人用丰富的想象使得诗歌气概超逸,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甲】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9.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 、 。体裁是 。
    10.(1)“落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2)“怜”可否改成“爱”字,为什么?
    11.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观沧海》和《天净沙・秋思》,完成各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两首诗歌均是描写景色的佳作:《观沧海》诗人描写了自己所见的实景,用“ ”描绘了水波荡漾之动态,用“竦峙”描绘了 之静态;《天净沙・秋思》开篇绘景,“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 的气氛,但“ ”一句看似与整首诗歌的景色特点不相协调,却能极大程度地反衬诗人此刻的心境,十分巧妙。
    13.《观沧海》《天净沙·秋思》这两首作品同是描绘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结合画线句具体诗句内容,分别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①,不信东风②唤不回。
    【注释】①子规:杜鹃鸟。啼血:形容鸟类啼叫的悲苦。②东风:春风。
    16.诗歌中点明暮春时节的意象有 、 。
    17.请运用第6题读诗策略(任选一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春风到洛城。
    18.这首诗描写的时节是( )
    A.早春B.仲春C.暮春D.初夏
    19.诗中“□”处,有人推测是“看”字,有人推测是“逐”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诗内容阐述理由。
    20.阅读下面的唐诗,补全对话。
    旅次石头岸
    张祜
    行行石头岸,身事两相违。旧国日边远,故人江上稀。
    水声寒不尽,山色暮相依。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
    小安:华华老师,我发现尾联中有一个直接表达情感的词语“(1) ”,这种抒情方式和我们刚学过的《天净沙·秋思》的末句一样,都是(2) 。
    华华老师:是的。对这首诗的情感,我们还可以通过诗题中(3)“ ”一词知道诗人身处异乡。他想起“旧国”“故人”,流露出(4) 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1.下面对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点题,内容上表明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结构上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照应。
    B.颔联中“两岸阔”的“阔”字描绘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着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在春夏之交,诗人停舟北固山下,眼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
    22.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根据提示,填写空白,完成对《次北固山下》格律的认知。
    四联:[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联)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押韵:“前”“悬”“年”“边”都是作为 ③ 的字,押平声韵。
    24.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句,“客路”点明人在旅途,与尾联“乡书”照应;“青山”点题,指“北固山”。
    B.全诗集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情景交融,既有对美景欣赏的欣喜和赞叹,更有淡淡的思乡悲情。
    C.颔联句,“两岸阔”的一“阔”字,视野开阔,写出恢宏阔大之“大景”;“一帆悬”的一“帆”字,聚焦船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D.这首诗,依照“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节奏诵读,音韵和美,顿挫有致,给人以美的律动和熏陶。
    25.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的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C.这首元曲前四写景句,描绘了一幅凄冷肃杀的深秋晚景图。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本首诗为诗人身处人生困境时的作品,刻画了① 的游子形象,并通过多个意象渲染出一种② 的气氛。
    (3)诗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述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6.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表达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感情。
    B.诗中描写海水和山岛,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C.诗中的两个“若”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借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诗的附文,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全诗以“① ”这个字统领全篇。开头两句直陈其事,交代观海的方位、地点、对象;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②“ ”一词写出了山岛的巍然,“丛生”“丰茂”写出草木的欣欣向荣,澹澹和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③ 气势;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④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27.对这首诗的赏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分别描写萋萋芳草和潺潺流水,一静一动。
    B.三、四两句以花香鸟语无人欣赏渲染了春行路上的冷清氛围。
    C.全诗句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春行图,具有丰富的意蕴。
    D.全诗情景交融,以哀景写乐情,表达诗人的惜春之意。
    28.简要分析“花自落”“鸟空啼”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溪居即事①
    [唐]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②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③。
    【注】①即事: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②系:拴,缚。③去却关:去掉柴门的扣子。却,助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
    29.“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描绘出溪居生活的 ;“春风”二字,不仅点明 ,也道出了船的动因。
    30.小陶最喜欢三、四句中的“疑”“急”二字,他在诗旁写下了一段批注,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我认为“疑”“急”二字别有生趣,描绘出了一个 的农村儿童形象。我是这样看出来的: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①酒,千壶百瓮花门②口。
    道旁榆英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注释】①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②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
    31.诗中描绘了盛唐时期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的风俗画,诗人来到凉州城中,看到了 的自然美景和老人 的场面,感受到边塞百姓 的生活。
    32.诗歌末句诗人戏问“摘来沽酒君肯否?”,如果你是老翁,会如何“戏答”呢?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33.甲诗首句中“杨花”指 ,次句中“龙标”指代 。
    34.两首诗都借意象“ ”来表达情感,但却有所不同。甲诗的感情基调是伤感的,乙诗的感情基调是 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36.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7.登临诗是指作者登临某处(亭台楼阁山等)而生发出某种情思的诗词。《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诗歌以“ ”字统领全篇,描绘了诗人登上碣石山见到的 的景象,表达了曹操 的雄心壮志。
    38.《观沧海》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均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情思。结合画线诗句分别说说作者想象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或志向?
    39.曹操的登临诗《观沧海》胸怀广大、积极向上,下列诗句与之境界一致的是( )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杜甫)
    【丙】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0.诗歌的开篇写了“杨花”和“子规”两样景物,点明了事情发生在 (时节),渲染了 的氛围。
    4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2.首联的“客路”“行舟”,与尾联的“乡书”“① ”遥相呼应,写出了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思。颔联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如通过和风吹来,一叶白帆笔直悬挂这一小景把 ② 的壮阔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43.明代的胡应麟曾评本诗的颈联“绝妙千古”。为突显诗句的“绝妙”,朗读时应准确把握重音。请说说你想重读哪些字,并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定林所居
    [宋]王安石
    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
    临溪放艇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
    44.诗歌一、二句诗中“溪水”和“山”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5.“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作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宋]杨万里
    细草摇头①忽报侬②,披襟③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②侬:我。③披襟:敞开衣襟。
    46.全诗写作者傍晚游玩的情景,诗人描写了“ ”“ ”“荷花”“荷叶”等鲜明的意象,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表达出诗人 之情。
    47.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参考答案:
    1. 征人 迁客 2.第一首表达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对故乡的无尽思念之情。第二首诗人自称迁客,抒发的是迁客的归怨。
    【导语】这两首李益所作诗歌皆借“闻笛”抒怀。《夜上受降城闻笛》借边塞之景烘托征人思乡情;《春夜闻笛》以迁客视角,借雁北飞等意象,表达被贬谪后的伤感与盼归之意,各具韵味又情感深沉。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出塞外月夜的清冷孤寂之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在这样的环境下,芦管声响起,触动了征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从“征人”“尽望乡”可知此诗刻画的是戍守边疆的征人形象,他们身处艰苦的边塞,笛声引发了集体的思乡共鸣。
    《春夜闻笛》里,“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迁客”一词直接点明所刻画人物为被贬谪之人。“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人以洞庭雁北飞的景象,衬托迁客被流放他乡,渴望归返却不能的悲苦心境,生动地塑造出迁客形象。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理解。
    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诗的前两句“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极力渲染了受降城周边塞外环境的凄寒孤寂。这种恶劣的环境使得戍边将士们内心本就压抑的思乡之情更为浓烈。当“不知何处吹芦管”的乐声传来,“一夜征人尽望乡”,那芦管声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全体将士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这种思念是纯粹的、直接的思乡之情。
    而《春夜闻笛》中,“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诗人以迁客自称,迁客因被贬谪而远离家乡。“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诗人看到洞庭雁都能北归,自己却只能滞留他乡,借雁归之景抒发的是自己作为迁客,对被贬谪遭遇的哀怨以及渴望回归却无法实现的怨愤之情,情感更多了几分仕途不顺的悲怨与惆怅。
    3.D 4.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赋予明月人的情思,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担忧与牵挂。
    【导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3.本题考查诗歌理解与分析。
    D. “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昌龄远谪的关切与同情,选项理解有误。
    故选D。
    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让它成为自己情感的使者,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让它伴随着友人一直到那偏远荒凉的夜郎以西。这种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感染力,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跨越千山万水,直接传达给远方的友人。同时,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以及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同情和不平。整句诗充满了深情厚谊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5. 登高 孤单寂寞(惆怅、凄凉) 6.思乡之情,也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导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5.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及诗句理解。
    根据传统习俗,“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故首句中“登高”二字呼应题目中的“九日”;
    结合“无人送酒来”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没有人来送酒,表明军旅途中无人照顾与照看。通过无人来送酒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在重阳佳节思乡情切而又无人能够陪伴的孤寂感,反映出他在边疆军旅生活中无法和亲朋好友共度佳节的寂寞与惆怅。
    6.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可知,诗句的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故园”即家园、家乡的意思,表达了军旅途中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故园菊”被设想成“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紧紧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表达了对家乡百姓的关切同情。综上分析可知,作者以“故园菊”这一意象代指“长安故园”,表达军旅途中对故园的思念之情;以“怜”字传达出对战乱中长安百姓的同情;以菊“傍战场开”的想象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
    7.C 8.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担忧、同情。
    【导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虽未追叙与好友昔日相聚的情景和友谊,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把友情抒发得真挚感人。
    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分析。
    C.“直接抒发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痛之情”有误。诗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五溪”确实指出了被贬之地的偏远,但此句并未直接抒发诗人对友人被贬的悲痛之情,而是通过环境的描绘间接表达。
    故选C。
    8.本题考查情感主旨。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明月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让它成为自己情感的使者,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让它伴随着友人一直到那偏远荒凉的夜郎以西。这种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感染力,使得诗人的情感得以跨越千山万水,直接传达给远方的友人。同时,通过明月这一意象,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切之情,以及对友人被贬遭遇的同情和不平。整句诗充满了深情厚谊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9. 杜甫 岑参 绝句 10.(1)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包含了一个时代衰落的慨叹、悲叹。
    (2)不可以,因为“怜”还有有怜惜、同情之意,对菊花的怜惜,对百姓的同情之情。 11.甲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盛世的怀念和对当前衰败世事的感慨。乙诗对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导语】这两首诗分别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和杜牧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它们都属于五言绝句。杜甫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在落花时节重逢故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重逢的欣喜与对往昔的怀念。杜牧的诗则在重九思乡的背景下,表达了战乱中对故土的忧思,通过对故园菊花的想象,表现了对家乡深深的眷恋。这两首诗都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不同的复杂情感。
    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能力。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盛世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安史之乱后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内涵极丰满,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表达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深深关切。全诗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10.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甲】诗“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落花”在诗中是对自然景物的实写,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诗人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乙】“遥怜故园菊”意思是: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故园菊花的深切同情和怜悯。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喜爱,更传达了诗人在行军途中对远方家园的怀念,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的忧虑。“爱”是喜爱、热爱,表达积极、乐观的情绪,与战争背景下的沉重情感不协调。
    11.本题考查情感主旨分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意思是: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这两句诗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意思是: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这两句诗写江南风景依旧美好,但人物已非当年,诗人借此抒发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落花时节的相遇,象征着青春不再,美好时光一去不返,诗人内心充满了伤感和无奈。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意思是: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诗人虽然想登高赏秋,但因身处军营,无人送来节日的酒;节日的气氛更加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意思是: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遥怜故园菊”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尤其是对故园菊花的牵挂,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应傍战场开”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忧虑。
    示例:《江南逢李龟年》 主要抒发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则主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忧虑、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军营中的孤独和寂寞。
    12. 澹澹 山岛耸立 凄凉 小桥流水人家 13.《观沧海》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地景象,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抒发了他渴望一统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天净沙•秋思》通过塑造夕阳下浪迹天涯的游子形象,表达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倦于漂泊的惆怅凄苦之情。
    【导语】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了浩瀚海景和山岛,表达了其志在东南,气吞山河的豪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通过枯藤、老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沧桑之感,反映出心灵深处的漂泊感。两者在景物描写上都极富画面感,但传达的情感截然不同。
    1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第①空,“水何澹澹”,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澹澹”写出了描绘了水波荡漾之动态。
    第②空,根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可知,意思是:“水何澹澹”,意思是海水波涛激荡,“澹澹”写出了描绘了水波荡漾之动态。海水水波荡漾,山岛耸立。“水何澹澹”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一静一动,充分展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竦峙”的意思是耸立、挺立,描绘的是山岛耸立的静态;
    第③空。根据“枯藤老树昏鸦”的意思: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可知,这是环境描写,渲染出傍晚的萧瑟、凄凉的气氛,衬托游子因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第④空,根据“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可知这句话通过简单的意象组合,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与前后文的凄凉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下文的“古道西风瘦马”,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足见这句诗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孤寂凄凉的心境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它成为“断肠人”心碎断肠之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气氛。
    13.本题考查分诗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这段话主要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展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仿佛大海孕育了日月星辰,创造了世间万物。这种宏大的景象象征着诗人渴望成就一番伟大事业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此外,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是夕阳向着西边缓缓的落下,漂泊在外,内心忧伤的旅人依然漂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这一句描绘了远在天涯的游子在夕阳下思念故乡的凄凉情景。“夕阳西下”象征一天的结束,也暗示着生命或旅程的暮色,而“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接表达了游子因身在异乡而感到的孤独与愁绪。通过这些景物与情境,诗人寄托了自己流离失所、思乡情切的心情。
    14.初春。从“青山”“绿水”“潮平” “风正”“江春”等词语可以看出 15.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景物节令描写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近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出来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寒冬,蕴含着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导语】《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思乡佳作。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勾勒出恢弘阔大的江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尤妙,既写景又含哲理,新旧交替间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力量。全诗于壮丽景色描写中渗透淡淡的乡愁,情感真挚。
    14.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一、从“青山”分析色彩暗示:“青山”描绘出山脉呈现出一片青葱的景象。在冬季,草木大多凋零,山色往往比较暗淡、枯黄。而初春时节,随着天气逐渐转暖,草木开始复苏,山上逐渐有了绿意,“青山”这一描写符合初春时大自然开始焕发生机的状态。
    二、从“绿水”分析水色表现:“绿水”体现出江水清澈且泛着绿色。冬季的江水由于气温较低,水流相对较缓,可能会显得比较浑浊。而初春时,冰雪消融,水量增加,江水更加清澈,并且水中的藻类等生物开始生长,使得江水看起来呈现出绿色,这一描写暗示了初春的季节特征。
    三、从“潮平”分析潮水状况与季节关联:“潮平”表示潮水涨满。初春时,随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江河的水量逐渐增多,导致潮水上涨。这种潮水涨满的情况在冬季相对较少,因为冬季江河的水量受冰雪冻结等因素影响较大,所以“潮平”这一现象更符合初春的季节特点。
    四、从“风正”分析风的特点反映季节:“风正”意味着风向稳定、风力适宜。初春季节,大气环流逐渐调整,风向相对稳定,不像冬季的风那样凛冽多变。适宜的风力有助于帆船航行,这与诗中描绘的行舟场景相契合,从侧面反映出可能是初春时节。
    五、从“江春”分析直接点明季节:“江春”直接提到了“春”字,表明在江上已经有了春天的气息。这是最直接的表明季节为初春的依据,诗人感受到了江面上春天的到来,尽管旧年还未完全过去,但春天的气息已经悄然来临。
    15.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一、从炼字角度分析。
    “生”字的妙处:在“海日生残夜”中,“生”字运用得极为精妙。“生”有诞生、生长之意。残夜是黑暗即将结束但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海日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这个字将太阳拟人化,仿佛它具有生命力,主动地在残夜中孕育而生。就像新事物在旧事物的环境中顽强地产生,它不会被残夜的黑暗所压制,而是充满生机地成长,以不可阻挡的态势驱走黑暗,生动地体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入”字的妙处:“江春入旧年”里的“入”字也别具匠心。“入”有闯入、进入的意思。旧年代表着过去的、即将结束但还未完全消逝的时间,而江春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入”了进来。这一“入”字,写出了春天的活力和强势,它不顾旧年的束缚,强行闯入,就如同新的事物(江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必然会冲破旧事物(旧年)的限制,带来新的变化和希望,很好地传达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让读者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力量。
    二、从景物描写角度分析。
    残夜与海日的对比:诗中描绘了残夜和海日这两个不同的时间和景象。残夜是黑暗的、即将消逝的,而海日是明亮的、充满希望的。在残夜还未完全退去之时,海日已经从海上升起。这种对比鲜明的景物描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困难(残夜)还在,但希望(海日)已经出现。它象征着新事物(海日)虽然在旧事物(残夜)的环境中诞生,但却有着强大的力量去改变现状,预示着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趋势,给人以乐观积极的暗示,激励人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勇往直前。
    旧年与江春的对比:旧年象征着过去的时光,可能带着一些陈旧、衰败的气息;而江春则是充满生机、代表新生的力量。江春在旧年还未结束时就已到来,这一对比显示出新生事物(江春)的急切和不可阻挡。这体现了新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力量,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16. 残花 子规 17.示例一:从题目来看,“送”字蕴含作者对美好春光逝去的不舍和无奈之情。
    示例二:从意象来看,“残花”“子规啼血”等意象,描写三月的花谢了又开,春光犹在,可子规不停地啼叫,想竭力留住春光,表达惜春之情。
    示例三:从手法来看,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子规不停地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渐渐消逝的春光,表达惜春之情。
    【导语】这首诗描述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衰落却又再次绽放的残花,屋檐下每日往来的燕子,以及子规夜半持续不懈的啼声。诗人通过这些意象描绘出一种虽处于暮春,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
    16.本题考查诗中意象。
    点明暮春时节的意象有残花和子规。
    诗中的“三月残花落更开”提到了残花。三月已是暮春,花朵开始凋零,虽然还有再开的,但“残花”这一意象已经表明春天即将过去,是暮春时节特有的景象体现。
    “子规夜半犹啼血”中的子规是暮春时节常见的鸟类。子规常在暮春啼叫,它的啼声悲苦,仿佛在为春天的即将逝去而哀鸣,也点明了暮春的季节特征。
    17.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情感。
    上一题中提到的策略有看标题、抓意象、明手法。从这三个角度进行赏析。
    一、看标题。标题为“送春”,“送”这个字在古诗中常常带有一种送别、惜别的情感内涵。春天在古人眼中是美好的象征,“送春”就如同送别一位美好的友人一般。在这种情境下,作者自然而然地会流露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面对春天离去而自己无力挽留的无奈之感,故可得出“‘送’字蕴含作者对美好春光逝去的不舍和无奈之情”这一结论
    二:抓意象。“残花”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意象,花朵凋零残败,代表着春天的消逝。然而诗中又说“落更开”,虽然有花再次开放,但毕竟是残花,整体上还是给人一种春光渐去的感觉,这是暮春景象的一种体现,为惜春之情的表达奠定了基础。子规(杜鹃鸟)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哀怨、悲苦联系在一起,“啼血”更是形容其啼叫的悲苦。在诗中,子规夜半还在啼叫,仿佛是想要极力留住春天,尽管春光或许已经难以挽回。这种意象的使用,鲜明地表达出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所以“残花”“子规啼血”等意象,描写三月的花谢了又开,春光犹在,可子规不停地啼叫,想竭力留住春光,表达惜春之情。
    三、明手法。在诗的后两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中,赋予了子规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将子规啼叫,描述为它不相信春风不能被唤回,好像子规在主动地努力挽留春天。通过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地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因为子规的这种“不信唤不回”的坚持,实际上是诗人惜春情感的一种投射,诗人借子规的形象,把自己想要留住春天、珍惜春天的情感更加深刻地表达出来。故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子规不停地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渐渐消逝的春光,表达惜春之情。
    18.C 19.示例:我认为是“逐”字,“逐”是追逐的意思,妙在化虚为实(拟人的手法或化无形为有形均可),以梦逐春风到故乡的想象,巧妙地传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导语】《春兴》描绘暮春之景,杨柳成荫、残花流莺,尽显春末的清幽与寂寥。后两句以奇特想象,春风吹送乡梦归洛城,将无形乡思具象化。情景交融,借春日之景巧妙传达出浓郁的思乡情,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谐优美,为思乡佳作。
    1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诗的前两句“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描绘了时节特点。“杨柳阴阴”表明杨柳枝叶繁茂,已经形成浓郁的树荫,这不是早春刚发芽的状态。“残花落尽”更是关键信息,说明花朵已经凋零,而流莺穿梭其中,这种百花凋残的景象符合暮春的特征,不是仲春的繁花盛开,也不是初夏的特征,所以是暮春。
    故选C。
    19.本题考查诗歌炼字。
    示例:我认为是“逐”字。首联“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呈现出暮春时节的景象,细雨初晴后,杨柳成荫,残花飘落,流莺啼鸣,此景已蕴含诗人淡淡的惆怅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怀,为思乡之情作了情感铺垫。“春风一夜吹乡梦”,表明春风触发了诗人的思乡梦,而“梦逐春风到洛城”一句,诗人的思乡之梦追逐着春风飘向故乡洛城,将无形的乡梦具象化,仿佛它有了生命与行动力,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强烈的思乡渴望,在空间上实现了从异乡到故乡的跨越,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可感可触,“逐”是追逐的意思,比“看”字更能体现出诗人那种难以抑制、急切浓烈的思乡之情,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为精妙,使诗歌的意境更具感染力与灵动性。
    20. 惆怅 直抒胸臆或直接抒情 旅(次、旅次均可) 思乡、怀人(伤感、孤独)
    【导语】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旅途漂泊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起初表达了身不由己的无奈,接着通过“旧国”“故人”引发乡愁。诗中的自然景色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尾联中的“惆怅”二字点出全诗主旨,结尾用飞鸟加深了哀愁的氛围。通过细腻的写景抒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1)在《旅次石头岸》的尾联“惆怅未成语,数行鸦又飞”中,“惆怅”一词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情绪状态。“惆怅”表达的是一种因内心纠结、失落、迷茫而产生的复杂情感。诗人在旅途中,面对着诸多思绪,当这种情绪还未能用言语表达成完整的话语时,又看到数行乌鸦飞过,这一景象更加深了这种惆怅之感,使得这种情绪直接传达给读者,没有任何掩饰或曲折的表达。
    (2)在《天净沙·秋思》的末句“断肠人在天涯”中,“断肠”直接抒发了漂泊游子内心极度的痛苦与思乡之情。这种直接将自己的情感用明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的方式就是直抒胸臆。同样,在《旅次石头岸》里,诗人用“惆怅”一词,也是直接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告知读者,不借助对景物的隐晦暗示或者借他人他事来间接表达,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绪状态。直抒胸臆这种抒情方式的好处在于情感表达强烈、直白,能够迅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3)“旅次”这个词在诗题中是非常关键的。“旅次”的意思是旅途中暂时停留的地方。这个词点明了诗人的处境,他正处于旅行之中,不在自己的家乡。与在家乡时的安定不同,旅途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孤独感和对熟悉环境的思念。从这个词就可以明确诗人身处异乡,从而为理解后面诗人对旧国、故人的思念之情奠定了基础,也暗示了整首诗蕴含的思乡念旧的情感基调。
    (4)诗中的“旧国日边远”,“旧国”在这里指的就是故乡。故乡在一天天地变得更加遥远,这种距离感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距离,更体现了诗人心理上的距离感。随着行程的推进,离故乡越来越远,心中的思念之情也越发浓烈。“故人江上稀”则是提到了老朋友,在江上往来的人当中,故人的身影越来越少。故人是故乡生活的一部分,与故乡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看到周围没有熟悉的故人时,诗人更加怀念过去在家乡与故人相处的时光。这两者相结合,诗人想起“旧国”和“故人”,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思乡念旧之情。这种情感是在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情境下,对过去熟悉的生活、人和环境的深深眷恋和怀念,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21.D 22.“正”字“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用“船行驶得很平稳”这种小景来传达出更加开阔的“江风的和缓”。(意思对即可)
    【导语】这首诗描绘了旅途风光和思乡情怀。前四句展现了开阔的景色和航行的顺利,表现出一种疏朗明快的氛围。颈联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蕴含哲理,象征希望与新生。尾联通过“乡书”“归雁”寄托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深沉。
    2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D.从“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知,此诗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本项的“在春夏之交,诗人停舟北固山下”表述有误 ;
    故选D。
    2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正”字在这里有“风顺”与“风和”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风势的平稳和强劲,寓意着在正确的方向上前进,同时也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描写风和帆的小景,传达出平野开阔、和风吹拂、波平浪静等大景的壮丽,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3.①颈联②对偶联③押韵 24.B
    【导语】《次北固山下》意境开阔。青山绿水间,潮平风正,海日初升,江春早至。既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又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23.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①诗的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是第三联,所以是颈联。
    ②“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两句也是对偶句,句式工整,“海日” 对 “江春”,“生残夜” 对 “入旧年”,所以也是对偶联。
    ③在诗歌中,押韵的字叫韵脚。这四个字分别位于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且它们的韵母相同“an”,读起来朗朗上口,起到押韵的作用。
    2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全诗主要是记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没有议论这种表达方式。诗人通过描绘旅途所见的北固山一带的壮丽景色,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来记事写景,又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表达思乡之情,所以该选项说有议论是错误的。
    故选B。
    25.(1)D
    (2) 漂泊孤独 凄清伤感
    (3)西边太阳又要落山了,黑夜的脚步正一步步临近。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导语】《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这首元曲真切地抒发了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愁和肝肠寸断的念家思亲之情,并非是“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和元曲内容与情感的理解。
    《天净沙·秋思》前四句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3)本题考查诗句画面的描述及思想感情的理解。
    首先需要找到要描绘的景物,如夕阳、天涯等,再翻译句子。第二步需美化语言,如修饰词和修辞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最后需要加入想象和联想来丰富完善整个画面,比如这两句诗中没有出现但已经包含在画面中的景象。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漫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断肠”一词直接点明了远行游子因为思乡怀人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悲苦之情。
    26.(1)A
    (2) 观 竦峙 辽阔和宏伟 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导语】《观沧海》是曹操的佳作,全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开篇,借山海之景抒发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日月星汉的描绘,更显其博大胸襟,是建安诗歌中的典范之作。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A.有误。由“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他借大海之景,抒发的是一统天下的雄心和包容宇宙的胸襟,而非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因此,将本诗情感归结为“爱国忧民”是不准确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第一空:由题干信息“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所作,全诗以某个字统领全篇”可知,此空要求找出统领全诗的字。结合诗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可知,全诗是围绕“观”海这一行为展开的,诗人通过“观”来感受大海的壮阔与自身的豪情,因此此空应填“观”。
    第二空:由题干信息“中间六句写所观之景,某词写出了山岛的巍然”可知,此空要求找出描述山岛巍然的词语。结合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可知,“竦峙”一词准确地描绘了山岛高高耸立、巍峨挺拔的景象,因此此空应填“竦峙”。
    第三空:由题干信息“澹澹和洪波涌起,显示了大海的某种气势”可知,此空要求概括大海的气势。结合诗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诗人通过描绘海水的波动、山岛的耸立、草木的茂盛以及洪波的涌起等景象,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宏伟,因此此空可以填写“壮阔和宏伟”。
    第四空:由题干信息“最后借助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情感”可知,此空要求概括诗人的情感。结合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知,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将大海与日月星辰相联系,展现了大海的无限包容与壮阔,从而表达了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因此此空可以填写“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27.D 28.诗句中的“花自落”“鸟空啼”之景相照应,以乐写哀,以闹衬静,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从而抒发了诗人面对大好河山的寂寞之感。
    【导语】《春行即兴》描绘出宜阳城下春草繁茂、涧水乱流之景。芳树花自落,春山鸟空啼,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面对山河荒芜的惆怅之情。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深沉。
    27.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本项“以哀景写乐情”有误。
    故选D。
    28.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情感。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意为: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漫,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和“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无限寂寞之感。
    29. 恬静、平和 时令 30. 热情淳朴、天真可爱 小童以为是有客人来了,急忙去掉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疑”“急”二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儿童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展现了他的热情与天真。
    【导语】这首诗描绘了溪居生活的闲适与幽静。船只未系而被春风吹入钓鱼湾,展现出自然随意的情趣。而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忙去开柴门,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机智和对来客的热情好客。诗歌通过简练的语言和轻松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场景。
    29.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意思是:篱笆外面不知是谁家没有系好船只。春潮上涨小船被吹进了钓鱼湾。
    凡是有河道的地方,小船作为生产和生活必需的工具,是一点不稀奇的。但“篱外谁家不系船”句,却于平常中又显出不平常来了。似乎作者于无意中注意到了生活中的这一琐事,故以此句开首。“谁家”即不知是哪一家的。因为“不系船”,船便被吹进“钓鱼湾”。
    “春风”二字,不仅点时令,也道出了船的动因。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飘进钓鱼湾来。不系船,可能出于无心,这在春日农村是很普通的事,但经作者两笔勾勒,溪居的那种恬静、平和的景象便被摄入画面,再着春风一“吹”,整个画面都活了起来,生气盎然,饶有诗意。据此填空即可。
    30.本题考查重点词句的赏析。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的意思为:有一位小孩正玩得高兴,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村里来了客人,急急忙忙地跑回去,去把柴门打开。
    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解脱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维妙维肖,十分传神。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写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通过对小童行为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通过小童的热情迎接,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积极评价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31. (道旁)榆荚巧似钱 (七十仍)沽酒 安乐(幸福、美好) 32.示例:请你一壶又何妨!(你的钱是假钱,我的酒可是真酒。)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老翁在花门卖酒的场景,表现出边塞生活的繁荣和朴实。诗人以轻松幽默的戏问和榆英比作钱的巧妙比喻,营造了轻快的气氛,反映了盛唐时期边塞地区经济的活力及生活的富足与闲适,展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
    3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一空,从“道旁榆荚巧似钱”可知,诗人看到了道路两旁的榆荚,它们形状精巧如同铜钱,展现出一种独特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
    第二空,“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描绘出一位七十岁高龄的老人仍在花门楼前卖酒的场面,众多的酒壶和酒瓮体现出老人经营的规模,表现出老人劳作的情景。
    第三空,“道旁榆英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意为: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由此可见,从老人卖酒和榆荚似钱这一充满趣味的对话可以感受到,边塞百姓的生活是安乐、幸福的,有自己的营生,生活氛围轻松。
    32.本题考查拓展运用。题干要求填写老翁“戏答”。此诗写诗人在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对卖酒老人的诙谐戏问,展现出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根据主题和诗歌诙谐、幽默的格调,合理想象,填写符合语境的内容即可。
    示例:一壶美酒迎贵客,榆钱一串也无妨。
    33. 柳絮 王昌龄 34. 明月 豁达/乐观
    【导语】王维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柳絮飘落与杜鹃啼鸣的萧瑟景象,表达对友人贬谪的无奈与愁思;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则借沅水与青山传递情感,虽表达离别,情感基调却显得豁达乐观,以明月象征两地情谊不断,寄托对故友的祝福与关怀。两首诗皆以自然景物寓意深刻的人事变迁,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
    33.本题考查诗歌词语的理解。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杨花”通常指柳絮,其中蕴含时序流转和离愁别绪的象征意义。“龙标”是对地名的指代,具体指的是被贬官至龙标(今湖南省怀化市黔阳县)的王昌龄。
    34.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感情基调的理解。“明月”在两首诗中都被用作寄托思念的意象。
    甲诗通过“杨花”“子规”和“明月”等意象,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忧愁,同时寄托希望与祝愿。
    乙诗通过“青山一道同云雨”的自然景象,以及“明月何曾是两乡”的意象,借“明月”强调无论身处何地,心灵总能相通,显得舒缓和豁达。表现出与友人的相知与惜别中的达观情怀,与杨花落尽、子规啼的伤感离情形成对比。
    35.示例:潮水涨满,浩渺无垠的江面变得更加宽阔。江水平静地流淌着,两岸之间的距离似乎也被拉得更远。江风吹拂,一条船悬挂着高高的白帆,在江面上平稳地行驶着。 36.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的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句式工整,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导语】《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35.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描绘诗歌画面时,要抓住诗句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首先明确诗句中的意象:潮水、两岸、风、帆。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最后抓住意象特点,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流畅的语言再现画面。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和风吹拂,风向不偏,那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高桅杆之巅。
    36.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江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注意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日”和“春”赋予了人的情态,通过“生”和“入”这两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海日和江春在旧夜和旧年中的动态变化。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有趣,还巧妙地传达了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理趣。海日的升起和江春的到来,都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降临,这种意境的营造,使得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这两句诗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从结构上看,“海日”与“江春”、“生”与“入”、“残夜”与“旧年”都形成了对偶关系,使得诗句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对称。这种对偶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还使得诗句在表达上更加凝练、有力。同时,对偶手法的运用也进一步强调了海日和江春在旧夜和旧年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使得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37. 观 水势浩大,山岛挺拔,草木茂盛(或“宏伟壮阔”) 一统天下 38.示例:《观沧海》想象了大海吞吐日月星汉、包蕴万物的画面,抒发了自己一统中原的志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象了兄弟一起插着茱萸登高的画面,抒发了自己的思亲思乡之情。 39.甲
    【导语】曹操的《观沧海》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其宏伟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诗中“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通过节日思亲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怀念,两首诗都运用丰富的想象,抒发了各自的情感和志向。
    37.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赏析。
    (1)《观沧海》开头“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登临的地点是在碣石山,“观”字统领全篇,这个字不仅点明了诗人的行为——观看沧海,也引出了后续对沧海壮丽景象的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他所看到的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他看到大海之后的想象之景。
    (2)根据题干提示“诗人登上碣石山见到的……景象”可知,这里可以填写诗人所绘景象的具体内容,也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概括景象的特点。根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知,诗人看到了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山岛上树木丰茂,生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涌起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是一幅宏伟壮阔的场景,据此可以填写:水势浩大,山岛挺拔,草木茂盛(或“宏伟壮阔”)。
    (3)《观沧海》是曹操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表达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8.本题考查对诗句画面的描绘。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据此可知这一句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宏阔(或壮丽)景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出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想象的是自己不在场的兄弟登高的画面。九月九日,即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登高望远、祈福避邪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结伴登山,佩戴茱萸以驱邪避祸。“遥知兄弟登高处”一句,便勾勒出了这样一个节日习俗的场景,在兄弟们遍插茱萸的热闹场景中,却因为少了诗人自己而感到一丝冷清和遗憾。
    通过这一想象场景,王维抒发了自己身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深切情感。重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共度佳节的日子,但诗人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亲人相聚,只能通过想象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是深沉而真挚的,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
    39.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及情感的理解。
    《观沧海》的境界是:胸怀广大、积极向上。
    【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宽广胸怀,以及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气概。这与《观沧海》中曹操的胸怀广大、积极向上的境界是一致的;
    【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句诗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表达了诗人在晚年漂泊无依、孤独凄凉的心境,与《观沧海》的意境不符;
    【丙】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出自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主要表达了诗人在行军途中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样与《观沧海》的意境不符;
    故选甲。
    40. 暮春 冷落,凄凉,凄冷,萧瑟,悲伤,哀愁 41.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当成使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思念和关心之情。
    【导语】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描绘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表达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惋惜与思念。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运用拟人手法,寄托愁思于明月,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无奈的情感。
    40.本题考查诗歌意象。
    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的好朋友王昌龄被贬官龙标,作者听说这个消息后,写下这首诗歌来表达对好朋友的关心和问候。诗歌的第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意为: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本句写景,同时点出暮春时节这一时令,“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定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诗人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心情。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融情入景,渲染出无限伤感悲凉的氛围。
    4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为: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这句诗中,诗人李白因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忧愁。诗人无法与友人同行,于是把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这里把明月当作有情感、有能力传递情感的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明月在天空中运行,不受距离限制,诗人想象明月可以带着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一路陪伴友人直到夜郎以西。这种奇妙的想象,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以及关心,让这份情感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浪漫色彩,也更能打动读者。
    42. 归雁 江面 43.示例:重读“海日”和“江春”,因为这两个词描绘了黎明时分太阳从江面升起、春天到来的景象,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导语】诗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对故乡的思念融入其中。首联的“客路”“行舟”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呼应,表现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颔联通过小景“风正一帆悬”传达出大景“潮平两岸阔”的壮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颈联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以时间的流逝和新旧交替的自然现象,蕴含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尾联则通过“乡书”和“归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
    4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一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诗人“行舟”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将诗人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第二空。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思是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春潮涌动,江水烟波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江面壮阔大景也表现出来了,第二空可填“江面”。
    43.考查对词语的重语。
    朗读诗句,重读的词语是需要强调的表示情感或主题的词语。
    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海日”和“江春”象征新生和希望,分别与“残夜”和“旧年”形成对比,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可重读“海日”和“江春”0。
    也可重读“生”与“入”字。这两个字使海日与江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生”“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因此可以重读这两个字。
    44.蜿蜒曲折 高 45.诗人在山野中尽享“溪鸟山花”等美景,闲适而自得。
    【导语】王安石的《定林所居》描绘了一个宁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屋舍被溪水和竹林环绕,山水在白云间显得悠远。诗人通过“临溪放艇依山坐”的闲适姿态,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闲适与宁静,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满足。
    44.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屋绕湾溪竹绕山”的意思是:房屋被溪水环绕着,竹林环绕着青山,写出了溪水的曲折;“溪山却在白云间”的意思是:溪水和高山又直插白云间,写出了山势之高。
    所以,诗歌一、二句描绘了溪水曲折环绕、山势高耸的特点,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
    4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溪鸟山花共我闲”表现了诗人置身于自然之中,与溪鸟、山花共享闲适时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联系“屋绕湾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可知,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通过“溪鸟山花共我闲”一句,表现诗人在山野中尽享“溪鸟山花”等美景,情感闲适而自得。进而也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46. 细草 西风 对夏季傍晚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47.示例一:到了傍晚,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你瞧!那荷花还深深躲在碧绿的荷叶底下不愿露面呢!
    示例二:虽然已经到了傍晚,那些娇嫩的荷花还是害怕天气的炎热,低着头在碧绿的荷叶下躲躲藏藏,不敢抬起脸来呢!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时分荷池的景象,展现了微风拂过、荷花荷叶摇曳的生动画面。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荷花以情感,表现出其在暮色中仍感炎热的情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句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情趣。
    46.本题考查对意象的提取及由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下不愿露面。
    通过刻画“细草”“西风”“荷花”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夏季傍晚美景的欣喜之情及对大自然的喜爱。
    4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意思是已经是傍晚时分,可是娇嫩的荷花还是嫌天气太热,以至于低着头藏在碧绿的荷叶下。
    根据诗意和描述画面的要求,这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可拟写为:傍晚时分,天气依旧炎热。荷花像是也在为暑气发愁,它们微微低垂着面庞,羞涩地躲藏在那如碧伞般的荷叶中间,似乎想以此来躲避这恼人的酷热。荷叶像是体贴的卫士,将荷花紧紧护在其中,整个画面充满了夏日的意趣。

    相关试卷

    专题16:小作文--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16:小作文--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语言表达,片段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语言的表达与应用--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07:语言的表达与应用--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名句名篇默写--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

    这是一份专题06:名句名篇默写--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提升专练,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名句默写,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古诗文默写,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古诗文填空,默写古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