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题目。
自然之景,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春天的雨,温柔而多情,驱走寒冬;夏天的雨,热烈而粗ɡuǎnɡ( )浇灌,大地吸收了无尽的暑气;秋天的雨,端庄而沉静,它既不倾盆瓢泼,所以不绵绵如丝,抑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的韵味;冬天的雨,不像北风那样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 )临人间,这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1)以上是宾小阳同学参加班级“跟着书本去旅行”主题活动时摘录的一段文字,他对语段中的两个词语把握不准,通过查阅字典 ,“莅”的读音是 。
(2)结合语段内容补全对话。
2.(3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茶馆》,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短篇小说合集。《荷花淀》和《白洋淀》是最负盛名的姊妹篇。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著回忆性散文集。该散文集虽然并非为少年儿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
3.(9分)七年级1班拟举办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交友故事】活动将进行“讲交友故事”的环节,请按照示例写出与故事相对应的人物。
示例:舍命之交——羊角哀、左伯桃
管鲍之交—— 、
知音之交—— 、
(2)【歌颂友谊】活动的一个环节为用一句话歌颂友谊,请按照示例的格式仿写一个句子。
示例:友谊如鲜花,我们共同欣赏,编制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
(3)【与友相约】好友李扬打算10月1日来找你,并于当天下午5点与你一道去风景区,他想让你帮忙约张清一起去,你在电话中跟张清说:“ 。”
4.(9分)古诗文名句填空。
诗歌寄托着诗人们不同的思绪和情怀。《观沧海》中的“(1) ,若出其中;(2) ,若出其里”展现出曹操的豁达胸襟与伟大抱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3) ”表达了李白对王昌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与关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遥怜故园菊,(4) ”寄托着岑参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江南逢李龟年》中的“正是江南好风景,(5) ”抒发了杜甫对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次北固山下》中的“(6) ?归雁洛阳边”抒发了王湾思乡情切,但是眼下却又不能回故乡的遗憾心情;《峨眉山月歌》中的“夜发清溪向三峡,(7) ”表达了李白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的恋恋不舍。《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8) ”寄寓了马致远羁旅他乡的孤寂愁苦和思念故乡的感情;《论语》中的“(9) 不舍昼夜”表现了孔子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5.(9分)读完《朝花夕拾》这本名著后,班级决定开展关于鲁迅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决定用鲁迅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活动开场背景。右图这幅草书如惊涛拍岸,气势磅礴。现在请你把诗句工整地抄写下来。
(2)“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是鲁迅先生回忆中的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情景。其实对课就是对对子,请用下面的四个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花香 室雅 不在多 何须大
上联:
下联:
(3)鲁迅写人常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请根据其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两处白描填写出对应的人名。
①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②她生得黄胖而矮……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4)活动中,班级组织了《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给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中你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二、阅读•理解(62分)
6.(5分)阅读下面这二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内蒙古境内。②回乐烽: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近。③芦管:乐器名
(1)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子路受教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子曰:“御狂马不释策①,操弓不反檠②;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③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栝④而羽⑤之镞⑥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
【注释】①策:马鞭。②檠(qínɡ):矫正弓弩的器具。③揉:使木弯曲或伸直。④栝(ɡuā):箭杆的末端。⑤羽:名词用作动词(zú):名词用作动词,装上箭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思而不学则殆
③好长剑
④栝而羽之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受学重问,孰不顺哉?
(4)你读懂孔子想要告诉子路的道理了吗?请写在下面。
(5)班级里的林林同学很聪明,觉得不需要向其他同学学习。请你委婉指出他的不足,并用《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虚心好学。
8.(14分)阅读下面的名著,完成问题。
(1)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
(2)《朝花夕拾》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
(3)“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
(4)选段(三)中所说的“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的“他”是谁?请结合具体事件说一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9.(12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手机依赖症
【材料一】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
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这种状况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
(摘自互联网)
【材料二】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摘自互联网)
【材料三】网友声音
安娜:饭菜上桌前,捧着手机边娱乐边等待;上桌后,而是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信;吃饭时,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现在的饭桌已经被手机“绑架”了。
木棉:没手机时,我还能记住重要的人的电话号码、生日等,现在,全靠手机来记,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时间就过去了,而原本计划在现实中要做的事却一件也没干。
向日葵: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上班也没啥心思,一有空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时间
野百合:最近手机玩得太多了,感觉视力、记忆力大不如前,有些时候甚至感觉头晕、头痛。
北方的狼:回家后,我一般都在网上,时尚、QQ、论坛、游戏……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娱乐更是如此。电脑逐渐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没有电脑的日子将会怎样度过。
(摘自互联网)
【材料四】专家观点
中国人平均每天要花158分钟在手机上,远超全球平均值的117分钟。中国人每天摸手机150次,除睡觉的8—9个小时
——王忠武
手机上瘾的人要学习如何“数字节食”,合理使用手机,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
——郁加凡
“手机依赖症”涉及心理学、医学、社会学等,消除并根治“手机依赖症”带来的弊病,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社区宣传在内的社会各界力量。
——鲁春晓
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比如在手机说明书的醒目位置,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
——毕爱红
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就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烦躁、抑郁等症状,不利于健康。
——孔屏
(摘自互联网)
(1)结合以上材料,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患上手机依赖症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去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寻求帮助。
B.由【材料二】的调查统计可知,该市上班族和学生族将近有一半的人每天使用手机3到5小时。
C.如今,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厂商应付完全责任。
D.现代的人压力大,人际交往频繁,手机成为大多数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
(2)请你仿照【材料三】的“网友声音”,进行跟帖,谈谈你对手机依赖的具体表现。
(3)从以上材料可知,过分依赖手机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采取哪些措施可预防“手机依赖症”。
10.(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爸爸那双手
韩继亮
①算起来,爸爸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记忆里十分清晰
②那是一双典型的农民的手。手背青筋暴突,手掌满是老茧,手指虽然不太粗壮,劳作的痕迹布满指尖。爸爸就是用这双手和妈妈一起历经风雨,把我们姐弟七个养大成人。
③我刚记事时,家里还有一点儿自留地,爸爸每天天不亮就从炕上起来,粮食不够吃,自留地的收成关系着全家人的温饱。晚上收工了,间苗除草。为了一家人的温饱,爸爸起早贪黑
④那时候,我家有十几个菜畦。大白菜是菜园里的主菜,夏末播种,然后挑到菜畦头,在菜根旁刨一个坑。他用一个破碗将肥料投放到坑里,一点也不嫌脏。这些活儿都是晚上收工后摸黑干的,爸爸早已轻车熟路
⑤家里的各种工具不到实在不能用的地步,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总会用他那满是老茧的双手,爸爸每天都会把所有怕雨淋的家什,收拾进厢房里或者盖好,或者修补扁筐的敲打声。这声音唱出了父亲的希望,也种进了我的心里。
⑥难度最大的活是从深深的水坑中打水浇菜。爸妈站在水码头两边的炕坡上,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弯腰将水斗舀满水,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就像风摆杨柳。水斗在爸妈手中绳子的牵动下,荡来荡去,将水准确地泼到码头上,总想试一试。爸爸就手把手地教我,告诉我如何不被绳子磨手,身体如何协调……这是爸爸对我最有耐心的时刻,爸爸握着我的一双小手,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我分明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⑦就这样,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能够和爸妈配合打水斗了。当时我别提有多自豪了,成就感满满的,也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⑧但我最难忘的却是学游泳的经历。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也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的。夏天,火辣辣的热,跟着爸爸一脚一脚地小心地往前走,水底泥滑,我摔了好几次,在水里惊慌失措。水齐腰了,好久才在远处冒出来。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游回来用他宽大的双手托起我的身体,像一条鱼一样浮在他的手上。跟着爸爸的指令,我来回游动起伏,渐渐地从他的手上游了出去,越游越远。
⑨爸爸那双手教会了我很多。虽然多年以后,除草施肥不再是我谋生的需求,家里的工具坏了再买,但是那满是老茧的双手忙碌的影子,如在眼前,时刻影响着我。
⑩茫茫人世间,有无数这样的双手一直在前面不辍劳作,相扶着他们的后辈
(有删改)
(1)文中写了关于爸爸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赏析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打水斗”本是件小事,但我当时感到很“自豪”,如何理解“自豪”?
(4)如果想把这篇文章推荐给杂志社,你建议投哪个栏目?说说你的推荐理由。
A.岁月钩沉
B.工匠技艺
C.人间亲情
三、表达•交流(50分)
11.(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只要关注生活,让我们刻骨铭心,因为那是美丽的、芬芳的、让人愉悦的……
请以“寻常的日子也飘香”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自定立意。
②作文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运用(38分)
1.【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粗ɡuǎnɡ”写作“粗犷”,“莅临”中的“莅”读作“lì”。
(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病句和文化常识。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浇灌”是动词。
画线句关联词误用,应改为: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抑或淅淅沥沥。
“家父”“家君”是对人陈自己的父亲。
【解答】(1)犷;lì
(2)①美不胜收
②咄咄逼人
③动词
④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
示例:令尊 谦称自己的父亲
【点评】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2.【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茶馆》是老舍创作的话剧。
B.有误,“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C.有误,《白洋淀纪事》是孙犁创作的小说,并非只有小说。
D.正确。
故选:D。
【点评】文学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甄别。
3.【分析】(1)本题考查名人事例的积累。要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准确填出其中的主要人物。
“管鲍之交”指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家人表示不满,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后来,管仲当了大官,每次打败仗时总是先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鲍叔牙却说:“管仲家中有老母要照顾,并非他怕死。”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是齐王的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的老师。后来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纠被杀,小白即位,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大王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绝对是个可用之才。“齐王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当上了盟主。该故事告诉我们朋友间要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知音之交”是指俞伯牙和锺子期之间的故事。一夜,伯牙乘船游览,弹起琴来,这时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锺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锺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如今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一直流传,诉说着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故事。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首先明确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清楚例句的句式特点,按照例句的格式写,语言准确通顺。如:友谊如音符,我们共同聆听,谱写成一章章动听的乐谱。
(3)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题干要求,弄清对话的详细内容,表达准确通顺即可。要在电话中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使对方明白,并注意用口语形式。如:张清,您好!我是XX。李扬今天约我们下午5点一起去老乐山风景区,他让你去高铁站接他,时间是下午3点30分,别忘了哦!再见。
【解答】答案:
(1)管仲,鲍叔牙,锺子期。
(2)友谊像音符,我们共同聆听。
(3)示例:你好,是张清吗。李扬约我们今天下午5点一起去风景区,别忘了哟!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4.【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1)日月之行
(2)星汉灿烂(易错字:灿)
(3)随君直到夜郎西(易错字:郎)
(4)应傍战场开(易错字:傍)
(5)落花时节又逢君
(6)乡书何处达
(7)思君不见下渝州(易错字:渝)
(8)断肠人在天涯
(9)逝者如斯夫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做到正确书写。
5.【分析】(1)本题考查作品抄写。作答时应注意易错字“横、眉、冷、俯、孺”的正确书写,同时,在抄写时应注意保持字迹工整。
(2)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仄起平收等。根据仄起平收的规则,可知“何须大”应放在上联最后面,“不在多”与之对应,应放在下联最后面;根据语义可知“室雅”与“何须大”相关联,“花香”与“不在多”相关联,因此上联是“室雅何须大”,下联是“花香不在多”。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把握。
①空:根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寿镜吾老先生的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可知,这里描写的人物是鲁迅的老师寿镜吾。②空:根据《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对阿长的描写“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可知,这里描写的人物是阿长。
(4)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可任选一篇《朝花夕拾》中的文章,结合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3)①寿镜吾②阿长(长妈妈)
(4)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了鲁迅先生进入三味书屋前后富有童趣的事。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它可以丰富我们对童年的体验。
示例二:《阿长与<山海经>》在这篇文章里我真切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令人敬佩。
【解答】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3)①寿镜吾②阿长(长妈妈)
(4)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讲了鲁迅先生进入三味书屋前后富有童趣的事。有温暖的回忆,它可以丰富我们对童年的体验。
示例二:《阿长与<山海经>》在这篇文章里我真切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理解(62分)
6.【分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解答】(1)本题考查再现诗句画面的能力。作答时,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用生动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如果没有找到,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后两句的意思是: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答案:
(1)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烽火台上月光皎洁。(描绘出两个比喻句“沙似雪”“月如霜”)(3分)
(2)“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结合诗句内容答题。(3分)
译文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7.【分析】译文:
甲: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乙: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指教。”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句意: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殆,疑惑。
③句意:喜好长剑。好,喜爱。
④句意: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羽,装上箭羽。
(2)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故可断为: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3)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故,旧的知识;新。句意:温习学过的知识,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②重点词:孰,谁。句意:从师学习,怎么会不顺利呢?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由甲文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而加之以学问,也要注重学习。
(5)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
结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句可这样劝说:林林,要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答案:
(1)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②疑惑。
③喜爱,爱好。
④装上箭羽。
(2)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②从师学习,重视发问?
(4)一个人即使再有才能,也要注重学习。
(5)示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加以改正,林林,要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8.【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选段(一)中提到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选段(二)“赫胥黎”“特竞天择”等。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以动物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因此。
(3)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背景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名著的内容熟悉。鲁迅走上“写作”的道路,是他在日本留学时;再加上国人的麻木刺激到鲁迅,走上用文学救国的道路。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结合“黑瘦的面貌”可爱而至是藤野先生,从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没有民族偏见。从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从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验。从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答案:
(1)《山海经》《天演论》
(2)《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
(3)①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认为中国人考到60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②当他看到一部关于中国人被斩首的幻灯片的时候、表情麻木。于是他决定回国弃医从文。
(4)藤野先生。事件一: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没有民族偏见。事件二:藤野先生为“我”纠正解剖图。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9.【分析】本题是关于“手机依赖症”的材料阅读。第一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第二题考查理解概括材料内容,第三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四题考查理解运用。
【解答】(1)A.有误,由“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不是每天。
B.正确。
C.有误,由“智能手机厂商要尽到社会责任”材料可知,但并不是应付完全责任。
D.有误,由“长期下去,应是“一旦没有手机,如焦虑、抑郁等症状”,才会“不利于健康”。
故选:B。
(2)解答此题注意围绕“对手机依赖的具体表现”即可,比如我们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也用于上网查资料。
(3)结合材料一“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影响考试,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学习和工作,就会出现情绪波动、烦躁,长期下去;结合材料三“整天都与电脑面对面,娱乐更是如此,我不再迷恋外面的世界。
(4)提建议或办法,一不可脱离材料,要有可行性。依据[专家观点]中的“把视线转移到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中”“需要来自包括媒体报道,指出过度使用手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可提出具体可行的办法、医学,还可提出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办法等。
答案:
(1)B
(2)我们对手机依赖程度普遍较高,主要是因为放松和通信需要。
(3)①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③影响人际关系等。
(4)①媒体、社区、危害等广泛宣传;③手机上瘾的人要强迫自己将视线转移到其他方面;④让心理咨询机构对手机上瘾者进行心理辅导等。
【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10.【分析】文章叙述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和蔬菜、修补工具、教“我”打水斗、教“我”学游泳,表现了爸爸对家人的爱,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激和爱。文章语言质朴生动,以“爸爸那双手”为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解答此题,再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利用生产小组上工前的时间打理自留地的庄稼”“那时候,爸爸早已轻车熟路、蔬菜,爸爸从来不会一扔了事,将那些工具修修补补”可概括出:爸爸修补工具,告诉我如何不被绳子磨手,身体如何协调”可概括出:爸爸教“我”打水斗,也是在爸爸的帮助下学会的”“爸爸看到我羡慕的神情,我不再惊慌。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赏析语言。“他们的双手拽着拴在水斗上的两根细绳,一会儿起身将水斗荡起”是对爸妈动作的描写,写出了爸妈打水动作熟练,从中也能看出爸妈劳动的艰辛、协调飘逸,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出爸妈动作娴熟,表达出对爸妈的赞美之情,总想试一试”的原因。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结合“大概在十一二岁的时候,“打水斗”虽是件小事,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有一种成就感。结合“切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可知,也真切体会到劳动的辛劳。学会了打水斗,“我”为此感到很自豪。据此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以“爸爸那双手”为线索、修补工具、教“我”学游泳,点点滴滴小事传递的是爸爸对家人的爱,把我们姐弟七个养大成人”“为了一家人的温饱,隔着那厚厚的老茧,文章侧重表现浓浓的亲情,“技艺”指富于技巧性的表演艺术或手艺,文章不适合推荐给AB栏目。
答案:
(1)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蔬菜;爸爸教“我”打水斗。
(2)示例一:这句话通过对爸妈动作的描写,写出了爸妈打水斗动作熟练。
示例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爸妈打水斗的姿态比作“风摆杨柳”、姿势优美。
(3)示例:“打水斗”虽是件小事,但“我”学会了打水斗,有一种成就感,“我”通过学打水斗,“我”为自己能够替爸妈分担一些劳动的艰辛感到很自豪。
(4)示例:我建议投C栏目。理由:文章叙述爸爸起早贪黑打理自留地的庄稼和蔬菜、教“我”打水斗,既写出爸爸的勤劳能干,字里行间流露着温暖的亲情。
【点评】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要在把握整体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引申。
三、表达•交流(50分)
11.【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前面有一段提示性的词语,帮助我们一下打开思路,本题目写作难度较大。题目中的“寻常”“日子”“飘香”是审题的关键词。“寻常”意为“平常”,就是要写生活中普通常见之事;“日子”这个词意味着点点滴滴的时间、各种各样的故事组合而成的一段生命的经历,因而最好写多件事;“飘香”是最关键的一个词,也是确立主题、筛选材料的主要依据。“飘香”意味着某种或喜悦、或温暖、或感动的情感体验。“寻常的日子也飘香”就是要通过生活中普普通通、司空见惯的点滴小事,触动自己的心灵,并借助细腻的文笔表达出“人人心中皆有”的情感体验。 可以“日子”为线索,叙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回忆寻常的日子里发生的不平凡的往事,表达对亲朋故旧的思念之情;也可以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借助历史名人的经历阐述“寻常的日子也飘香”的内涵,但不论叙述、抒情、议论、说明,都要紧扣“日子”展开。
【解答】【例文】
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时光如流水,数千日子不经意地从身旁悄悄流走,细细品味时,那熟悉的馨香扑面而来,如此醉人。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射入窗帘中,倒映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翻开那本书,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清泉石上流”的惬意,上有黄鹂深树鸣”的幽寂,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长河落日圆”的荒凉……我沉浸在书香中,碰撞着……读一本好书,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正午,艳阳高照,反射出道道炫目的光辉,大家围坐在饭桌前,一边说说笑笑,偶尔也捎带一些八卦,他们享受着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他们享受着家人健康平安的知足之乐,狼吞虎咽地享受着饭菜带给我的快乐…热腾腾的饭菜,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傍晚,太阳西下,悠闲地漫步在湿润松软的乡间小路上,还混着些淡淡的草香,随风摇曳,一时间。那青翠欲滴的草丛中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野花,黄的,白的……一簇一簇地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绿色画卷,还有那走在回家路上的黄牛、厚重的喘气声,掷到不远处的潭水中,溅起一朵小水花,悠闲恬静的乡村生活。
一本书、一次聚餐,简简单单。如一杯清茶;如一首老歌;如一抹阳光!
【点评】读书是寻常的,家庭聚餐是寻常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何尝不也是一种寻常的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双眼睛就是小作者心灵的窗户。文章朴实而不失优美,平淡又不失细腻。我们也从这寻常的日子里闻到了浓郁的馨香。黎小塘同学
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表示一定的意义。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两个成语替换,这两个成语依次是:① 、② 。语文学习还要注意每个词语的词性,如“浇灌”的词性是③ 。
宾小阳同学
谢谢赐教,我又重新读了这段话,发现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正确的表述应为:④ 。
黎小塘同学
语文学习应注重交流,本阶段我们学习了一些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刚刚你说的“谢谢赐教”中“赐教”就是一个敬辞 ”(填一个),“家父”“家君”的意思是⑥ 。
选段(一)
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
哦!原来世界上竟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噶也出来了。
选段(三)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每天使用手
机时间
比例
依赖手机的原因
比例
1小时以下
19.23%
通信需要
21.15%
1到2小时
21.15%
放松需要
42.31%
3到5小时
44.23%
上网查资料
19.23%
5小时以上
15.38%
生活无聊空虚
17.3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名著阅读,古诗文专题探究,理解与感悟,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部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表达•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拼音和语境填写汉字,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古诗文默写,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