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请考生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选题(35*2=70分)
    目前“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探测范围可达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图为“生命宜居带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
    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可观测宇宙
    2. 在图示的“生命宜居带”内,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植被生长状况B. 大气成分C. 温度条件D. 行星体积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望远镜探测范围可达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目前人类可以探测到的宇宙范围为可观测宇宙,属于目前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D正确;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的级别均低于可观测宇宙,不属于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地球生命存在需要有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及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主要取决于行星与恒星的距离。从图中可以看出恒星质量越大(辐射能量越大),“生命宜居带”离恒星越远,这说明可居住带行星的温度条件基本是相同的,故在图所示的“生命宜居带”中,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条件,C正确;植被生长状况不是影响生命的主要因素,A错误;图中不能显示行星体积、大气成分对生命的影响,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有: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期适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地球内部热量产生水汽,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拔高度B. 太阳高度角C. 天气状况D. 海陆位置
    4. 我国东部和西部年太阳辐射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
    A. 20°N附近B. 25°N附近C. 30°N附近D. 35°N附近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图可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随纬度升高而降低,说明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不同,而纬度不同,太阳高度角不同,太阳辐射量不同,B正确;海拔、天气、海陆位置均不随纬度变化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A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由图可知,30°N附近我国东部和西部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C正确,其他纬度差异均不如30°N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相对较低。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日凌晨,在大洋彼岸南半球上演了一次日环食天象。日环食是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形成太阳中心被遮挡,边缘明亮的现象。下图为日环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日环食发生时,太阳边缘明亮的光环是太阳的( )
    A. 光球层B. 平流层C. 色球层D. 日冕层
    6. 日环食发生时( )
    A. 太阳黑子数减少,天气异常B. 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C. 耀斑活动增强,产生“磁暴”D. 太阳风变的强劲,产生极光
    【答案】5. A 6. B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太阳大气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圆面就是光球层;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由于距离地球过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因此我们肉眼可见的太阳边缘明亮光环仍是由光球层发出的光,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日环食发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挡住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因此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减弱,B正确;日环食对太阳黑子、耀斑、太阳风等太阳活动影响较小,发生磁暴现象和天气异常、极光的可能性较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类能直接观测到太阳,是太阳的大气的光球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019年3月,一位攀岩爱好者在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鸡爪印”,经古生物学专家团队研究,确认为一亿九千万年前的恐龙足迹,是重庆境内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恐龙化石。“造迹者”可能是凶猛的大型食肉恐龙——中国龙。图为现场发现的恐龙足迹及中国龙复原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中国龙生活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
    A. 寒武纪B. 石炭纪C. 侏罗纪D. 第四纪
    8. 该恐龙足迹化石的形成过程依次为( )
    A. ③④①②B. ③①②④C. ④③①②D. ③①④②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中国龙可能是凶猛的大型食肉恐龙,中生代侏罗纪是恐龙生活的主要时代,C正确;寒武纪、石炭纪属于古生代,AB错误;第四纪属于新生代,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化石存在于沉积岩层中,与沉积岩形成过程类似。故其形成过程:首先,恐龙留下足迹,足迹硬化;其次,足迹被沉积物掩埋;第三,地壳下降,成岩作用,泥沙变岩石;最后,地壳抬升,差异风化,足迹出露,综上所述,形成过程为③④①②,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化石是遥远的地质历史时期各种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因此,化石就能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当时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状况,也就为人类了解生命的历史和地球上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2019年1月20日22时2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发生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距日喀则市区约141千米,市区有明显震感。下左图表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下右图示意青岛——日喀则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9. 这次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将经过( )
    A. 地壳B. 地幔C. 莫霍界面D. 古登堡面
    10. 据上右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圈层厚度与距海远近成正比B. ①圈层就是岩石圈
    C. 横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突然消失D. 岩浆主要发源于②圈层上部
    【答案】9. A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地壳是地球固体地表构造的最外圈层,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大陆上,且位于青藏高原上,所在地壳较厚,而震源深度为10km,小于17km,这次地震的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将经过地壳,A正确,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的平均深度都大于17km,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读如图可知,①圈层位于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应为地壳,地壳厚度并不与距海远近成正比,与海拔高度大致呈正相关,A错误;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①圈层位于岩石圈中,但不是岩石圈,B错误;横波仅能在固体物质中传播,莫霍面上下均为固体岩石,因此横波经过莫霍面时不会突然消失,C错误;图中②圈层位于莫霍面以下,应为地幔,一般认为岩浆主要发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②圈层)的上部,D正确。故选D。
    【点睛】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
    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约400千米高度与中国空间站分离,在距地面约10千米高度自动打开降落伞,保障其以安全速度着陆。如图为返回舱着陆后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处所在的大气层,其特点是( )
    A. 大气密度很小B. 对流运动旺盛C. 固体杂质较多D. 天气复杂多变
    12. 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位置在( )
    A. 平流层上部B. 平流层下部C. 对流层上部D. 对流层下部
    13. 返回舱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主要考虑该地区( )
    ①人烟稀少,安全性高②风力微弱,便于着陆
    ③植被茂密,环境优越④地形平坦,视野开阔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1. A 12. C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返回舱在约400 千米高度与中国空间站分离”可知,返回舱与空间站分离处所在的大气层为高层大气,其特点是大气密度很小,A正确;对流运动旺盛,固体杂质较多、天气复杂多变是对流层大气的特点,B、C、D错误。故选 A。
    【12题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位于中纬度地区,由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大致为12千米,返回舱打开降落伞的高度为距地面约10千米,在对流层上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属于内蒙古高原,该地人烟稀少,航天器着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安全性好,①正确;该地风力强劲,不利返回舱着陆,②错误;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植被稀疏,③错误;境内地势平坦开阔,视野开阔,适宜成为着陆场,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大气垂直结构是指大气根据温度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不同层次。大气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嫦娥六号月球车周身银光闪闪,耀眼夺目,实际上它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如图为嫦娥六号落月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背面( )
    A. 月壤更有科研价值B. 没有太阳辐射干扰
    C. 有真空和失重环境D. 地形更加复杂多样
    15. “嫦娥六号”月球车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其主要目的是( )
    A. 便于光学仪器跟踪和观察B. 吸收月面辐射,提供能源
    C. 减小温差,保护车内仪器D. 防止雨水对月球车的腐蚀
    16.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变化比地球大得多的原因是( )
    A. 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弱
    B. 月面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很弱,夜晚大气逆辐射很强
    C 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弱,夜晚月表热量散失慢
    D. 月球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月表热量散失快
    【答案】14. A 15. C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开启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施的样品采集任务”可知,嫦娥六号选择在月球背面着陆是为采集月壤,月球背面的土壤相比正面更加古老,为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更具有科研价值,A正确;月球背面是背向地球而非背向太阳,同样受太阳辐射的影响,B错误;月球各面都处于真空和失重环境,C错误;由材料可知,地形更加复杂多样不是此次嫦娥六号着陆月球背面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由材料“它外面包裹的这一层‘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联系已学可知,月球没有大气层保护,昼夜温差较大,包裹的“白银圣衣”是为了反射月球白昼的强光,降低昼夜温差,同时阻挡宇宙中各种高能粒子的辐射,来支持和保护月球车搭载的科学探测仪器,C正确;银色会反射光线,不利于光学仪器跟踪,与不利于吸收月面辐射,AB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没有雨等天气现象,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与地球相比,月球体积、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因此白天没有大气点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强;夜晚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表热量迅速散失,因此昼夜温差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千米,月球本身不发光,昼夜温差大。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完成下面小题。
    17. 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散失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18.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在地面覆盖地膜能够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向外辐散,A正确;覆盖地膜后地膜内的大气含量没有增加,不能起到增强大气逆辐射的效果,B错误;太阳辐射总量没有因为覆盖地膜发生变化,C错误;是否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要看地膜的颜色,如果地膜是透明的,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
    【18题详解】
    夏季时地温较高,不需要保持或增加地温,AD错误;地膜不能降低地温,C错误;苹果树下覆盖地膜,能够自下而上反射太阳辐射至苹果树底部和苹果底部,能够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使苹果着色均匀,B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B。
    【点睛】农业中地膜的一般作用:①保温(针对农作物生长期气温较低,以春播为主的地区);②保湿(针对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地区);③保土(针对我国降水较少,风力作用较强的地区)。 ④抑制杂草生长(多为黑色地膜,有效削弱光照,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⑤反射阳光,使果品上色更均匀(多为白色地膜,铺于果树下部,反射阳光,使得果品着色更加均匀)。
    下图示意热力环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图中气温最高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0. 若该图表示海陆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为白天,则甲为海洋B. 风从丁吹向丙C. 若为夜晚,则乙为陆地D. 甲地气流上升
    21. 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19. B 20. A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热力环流中,近地面气温高,气流垂直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低,气流垂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甲处等压面向上拱起,说明气压较高,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气压较低,因此甲处气温比乙处低;垂直方向,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则甲处气温高于丁处,乙处气温高于丙处,因此乙处气温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若该图表示海陆风,陆地比热容小于海洋,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处气流下沉为高压,甲为海洋,乙为陆地,A正确;若为夜晚,陆地因较海洋降温更快气温更低而形成高压,所以甲应为陆地,乙为海洋,C错误;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甲处气压高于乙,则丁处气压低于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风从丙吹向丁,B错误;甲处位于近地面,形成高压,气流应做下沉运动,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应受热膨胀上升,A错误;市区由于生产生活排放大量废热,导致气温高于郊区,所以市区气流应受热膨胀上升,C错误;近地面空气受热,气流应上升,D错误;夜间山坡处大气较同一水平面大气降温更快,冷空气沿坡面下沉,所以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山风),谷底冷气流不断堆积,抬升原有暖空气上升,山谷处应是上升气流,高空中受气压梯度力影响气流由山谷上空吹向山坡,形成热力环流,B正确。故选B。
    【点睛】山谷风是出现于山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
    滨海城市的山水格局布局,对小尺度区域大气环流形式有着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滨海城市与城市外界大气的交换。下图为我国四种不同山水格局滨海城市空气交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仅考虑大气热力环流对气温的影响,夏季降温效果最明显的城市类型是( )
    A. 依山傍水型B. 山水环绕型C. 平原面水型D. 众山环绕型
    23. 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 )
    A. 全年降水频率较高B. 夜晚更易形成逆温C. 山谷风发生频率低D. 大气质量指数偏低
    【答案】22. A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依山傍水型格局的城市,在海洋和山地热力性质差异下,夜晚在山风作用下,把森林和山坡的冷空气带到城市,降温效果较好,白天,海洋形成高压区,山坡和陆地气温高,盛行海风,较易把海洋冷空气输送到城市,因此,城市始终受冷空气影响,降温效果最好,A正确;山水环绕型城市被湿地分割,海风与山风被削弱,降温效果不如依山傍水型城市,B错误;平原面水型城市夜晚风从陆地来,没有明显的冷源,夜晚降温没有依山傍水型城市明显,C错误;众山环绕型城市容易受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的影响,降温效果差,D错误。故选A。
    【23题详解】
    与山水环绕型城市相比,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水汽受山地阻挡,进入城市的水汽量少,降水频率较低,A错误;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夜晚陆地方向山地冷空气下沉,暖空气抬升,夜晚较易形成逆温层,B正确;众山环绕型格局的城市四周为山体,受背景风影响小,山谷风发生频率较高,C错误;受地形影响,众山环绕型格局城市与外界大气交换弱,大气环境质量较差,大气质量指数偏高,D错误。故选B。
    【点睛】山谷风是由于昼夜山顶和山谷气压差不同造成。白天山顶受热形成气流抬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山谷受冷,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晚相反,形成山风。
    2022年5月31日,我国渤海海域盛行偏南风,下图是当日渤海附近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甲、乙、丙、丁四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25. 图示时刻长春的风向是( )
    A. 偏东风B. 偏北风C. 偏南风D. 偏西风
    26.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B. 地转偏向力C. 摩擦力D. 地面的冷热不均
    【答案】24. A 25. C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由图可知,四地的等压线最密集的是甲,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长春以北为低气压,受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西北方向,结合北半球大气运动受到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影响,所受合力的方向为偏北方向,所以图示时刻长春的风向是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是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它是促使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A正确,地面的冷热不均是根本原因,D错误;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是影响风的因素,不是直接原因,BC错误,故选A。
    【点睛】对于风向而言,一般分为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两种。近地面的风,会同时受到三个力的影响: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二是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三是摩擦力。这三者综合起来进行力的合成,就形成了近地面的风,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7. 14时,丁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南风B. 偏东风C. 偏北风D. 偏西风
    28. 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C.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29. 与14时相比,20时丙地区风力( )
    A. 风向不变,风力变大B. 风向不变,风力变小
    C. 风向改变,风力变大D. 风向改变,风力变小
    【答案】27. C 28. C 29.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的分布,丁地位于高压脊南侧;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为从北指向南,北半球向右偏转,为偏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8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时图中M处等压线和丙地等压线稀疏程度几乎一样,水平气压梯度力相差不大,但M处风从海洋吹来,摩擦力较小,因此风更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两幅图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之间的气压差相同,与14时相比,20时丙地区等压线更密集,因此,20时丙地区水平气压差更大,风力更大,BD错误;两幅图风向一样,均为偏南风,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内蒙古的哈素海是黄河河道变迁形成的外流淡水湖泊(河流发生裁弯取直,河流改道,原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湖泊面积约32平方千米,蓄水面积年内变化很大。后来,人们通过修水渠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建堤坝等措施,使哈素海逐渐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下图示意哈素海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哈素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
    A. 海陆间循环B. 陆地内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生物大循环
    31. 哈素海逐渐成为一个面积稳定的人工湖,体现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降水B. 地下径流C. 下渗D. 地表径流
    32. 哈素海的形成体现出的水循环地理意义主要是( )
    A. 地下径流向海洋输送有机物B. 地表径流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C. 大气降水不断促进水体更新D. 植物蒸腾加剧湖泊面积缩小
    【答案】30. A 31. D 32. B
    【解析】
    【30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哈素海属于外流淡水湖泊,故其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循环。 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1题详解】
    人们通过修水渠引黄河水定期补给、建堤坝等措施,使得哈素海入湖径流明显增多,出湖径流有所减少,湖泊面积得到稳定,可知人类活动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而不是降水、地下径流和下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黄河径流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使得河流改道,被废弃部分形成哈素海,体现出地表径流对地表形态不断进行塑造的水循环地理意义,B正确;并没有体现地下径流向海洋输送有机物 、 大气降水不断促进水体更新、植物蒸腾加剧湖泊面积缩小,ACD错误。故选B。
    【点睛】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的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径流等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水相不断转变的过程)。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3. 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
    A. 温度、盐度、密度B. 密度、温度、盐度
    C. 温度、密度、盐度D. 盐度、密度、温度
    34. 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海水的( )
    A. 温度约为36°CB. 纬度约为12°N
    C. 密度约为1026kg/m3D. 盐度约为36‰
    35. ③在甲处达到最低值的主要原因是( )
    A. 受地表径流影响B. 降水少,蒸发旺盛
    C. 纬度低,气温高D. 受藻类植物影响
    【答案】33. A 34. D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海水年平均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②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变低,海水密度变大,③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A正确,BCD错,故选A。
    【34题详解】
    根据图片,图中②曲线数值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曲线,大西洋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最高出现在12°S左右,盐度约为36‰,温度约为23℃,密度约为1024kg/m3,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5题详解】
    曲线③表示海水平均密度,从图中看甲大致位于18°N附近,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海水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所以海水密度较低,C正确;该海域陆地较少,径流注入较少,A错误;该海域蒸发旺盛,但降水较多,B错误;海水盐度与藻类植物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二、综合题
    36. 读图1“大气垂直分层图”,图2“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____,气温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点是____。
    (2)写出图2中下列辐射的名称:③____。
    (3)读图2分析,倡导低碳生活,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可以使( )
    A. ①减弱B. ②增强C. ③减弱D. ④增强
    (4)北京市郊区利用温室大棚种植香蕉、木瓜等南方水果。在温室大棚内,对于____(填图2中数字)来说,温室大棚或玻璃几乎是“透明”的,可以大部分进入温室内。但对于____(填图2中数字)来说,温室大棚和玻璃却是不“透明”的。
    【答案】(1) ①. 地面(长波)辐射 ②. 随海拔升高(高度增加)气温降低(下降)
    (2)大气逆辐射(大气的保温作用) (3)C
    (4) ①. ① ②. ②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图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1联系已学可知,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靠近地面的一层,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③是由大气发出,方向向下指向地面,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为大气逆辐射。
    【小问3详解】
    导低碳生活,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从而导致③大气逆辐射减弱,C正确。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①太阳辐射、④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和②地面辐射影响不大,ABD错误,故选C。
    【小问4详解】
    读图2联系已学可知,在温室大棚内,太阳短波辐射①可以透过玻璃(或塑料薄膜)进入温室内,增强室内地面辐射,当地面辐射②在向外传递热量时,被温室大棚阻挡了大部分热量,因此几乎是不“透明”。
    37.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图1为我国西南某山区的传统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1)如图,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单项选择题)
    A. B.
    C. D.
    (2)图1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单项选择题)
    A. 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 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 增加房屋前后温差D. 降低夜晚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3)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答案】(1)D (2)C
    (3)
    【解析】
    【分析】本题以“穿堂风”为背景,设置3道小题,涉及热力环流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升温快,降温也快,而山林比石质地面温度变化小,AB错误;若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昼夜温差最大的是昼夜均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昼夜温差最小的是昼夜均阴,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综上所述,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中的D,最小的是A。D正确,C错误。故选D。
    【小问2详解】
    读图1结合已学知识,石质地面比热容较小,吸热放热速度较快,可以使房屋前后温差增加,从而增强穿堂风,C正确;地面平整不一定增强穿堂风,排除A;石质地面空隙较大,会增加下渗,排除B;石质地面晚上温度较低,便于纳凉,但其主要作用不是为了增强穿堂风,排除D。故选C。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石质地面相对于山林来说,比热容更小,在白天吸热更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山林相对于石质地面来说,比热容更大,在白天吸热更慢,空气相对冷却且下沉运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最后完成热力环流。绘图如下:
    38. 下图为某区域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____。
    (2)图中M处参与水循环类型是____。
    (3)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水循环的____(甲/乙/丙/丁)环节施加影响,其主要目的是____(单选)。
    A.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C.增加下渗 D.增加蒸发
    (4)说明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下渗和地表径流的的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2)陆地内循环 (3) ①. 丙 ②. A
    (4)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循环的环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甲是水汽输送,乙是降水,丙是地表径流,丁是蒸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M处只有蒸发和降水,没有与海洋之间存在互换,应为陆地内循环。
    【小问3详解】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到北方地区,改变了地表径流,图中显示丙为地表径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也就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与下渗与蒸发无关,不能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问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问4详解】
    绿色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城市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对水循环环节影响:水的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会加大城市内涝。

    相关试卷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阆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阆中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自贡市蜀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