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 原卷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docx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四川省成都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提示:
    同学们,请使用0.5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2B铅笔填涂答题卡,简答题无特别要求的须分点作答;错别字、书写不规范会扣分;请保持一定的做题速度,按时完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按照中国的传统,学习哲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业,人人都应当读经书,正如在西方传统看来,人人都要进教堂。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得他们创作的哲学著作具有很强的暗示性。《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一个人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要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于一切哲学著作来说都是如此。这是由于语言的障碍。加以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的。只读译文的人,就丢掉了它的暗示,这就意味着丢掉了许多。
    一种翻译,终究不过是一种解释。比方说,有人翻译一句《老子》,他就是对此句的意义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这句译文只能传达一个意思,而在实际上,除了译者传达的这个意思,原文还可能含有许多别的意思。原文是富于暗示的,而译文则不是,也不可能是。所以译文把原文固有的丰富内容丢掉了许多。《老子》《论语》现在已经有多种译本。每个译者都觉得别人的翻译不能令人满意。但是无论译得多好,译本也一定比原本贫乏。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本身可以溯源于三十年代金岳霖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中所区分的“在中国的哲学史”还是“中国哲学的史”。尽管对人生意义、生活价值以至宇宙本源等等问题有同样的兴趣和探求,但中国并无西方的哲学(philsphy)。儒、道均是半哲学、半宗教。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宋明理学不仅有“半日读书”,明辨义理,而且还有“半日静坐”,修心养性。儒家的修、齐、治、平,主要不是在于进行哲学思辨,孔、孟、程、朱、陆、王也大不同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但自胡适、冯友兰用西方框架剪裁中国材料编写“哲学史”以来,随后又由侯外庐、冯契、牟宗三等人或用唯物唯心,或用范畴演进,或用“智的直观”等来阐释、编写,已形成了数十年来的学术常规。它在理出一套逻辑理路,廓清传统思想和概念的模糊含混、缺乏系统上大有功绩,却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最近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谓“哲学家”真正关切和论辩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现实政治,仍是政治文化,这便颇有异于牟宗三等现代新儒家以纯粹西方哲学模式描画出来的宋明理学。实际上,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及他人,不谈“礼”“仁”等政治思想,“哲学”即无从谈起。离开“不忍人之政”,孟子的“不忍人之心”无所着落。玄学和理学的种种“哲学”讨论,也总是紧密与现实伦常政治和个体修身教导缠在一起。所以,即使同样说“爱智”(哲学一词“本义”),中国所“爱”的“智”恐怕与希腊也并不全同。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①“中国有思想无哲学”,德里达近年访问中国重申这一断言,曾引起好些人作黑格尔式的理解而备感愤慨。其实,我认为:②无哲学,有何妨?
    从思想领域的语言说,这是如何更准确而不是套用西方框架来阐释传统,但又不回避使用以西方词汇为基本工具的现代语言。我们不必追随马一浮。马游学美国,且有译著,却拒绝现代通用语言,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等传统词汇来谈自己的儒家“六艺论”。此路难通,已成史实。所以,出路只能是: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从而注意更好地进行准确把握和解释阐说。“哲学”一词未可废,“本体论”“现象”“本体”“形而上学”“超验”等等也仍需采用,尽管中国向无“存在”问题,也少“超验”观念,“本体”与“现象”并不两分。相反,灵肉不分、一个世界、情理交融、天人合一以及重功能大于重实体,重过程大于重存在,申说“过犹不及”的“中庸”辩证法等等,却是来源于“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所在。揭示这些“本性”,了解自己传统,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摘编自李泽厚《思想史的意义》,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传统,中国人学习哲学就像西方人进教堂一样自然且重要,读哲学是为了使人得以成为人。
    B. 当一部哲学著作有多种译本时,只要把一切译本都结合起来,就能够显示其原本的丰富内容。
    C. 数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学术常规,虽然在多方面大有功绩,但却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
    D. 马一浮拒绝使用现代通用语言,而坚持沿袭传统词汇来阐释儒家传统的方法已被证明行不通。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哲学语言不够明晰、富于暗示,这与他们表达思想的习惯和方法有密切关系。
    B. 中国哲学思想注重其实践性,与现实政治紧密相关,这一点和西方哲学思想有所不同。
    C. 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问世,表明中国思想学术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
    D. 研究并揭示“巫史传统”的实用理性的本性,可能有助于建立中国的现代性或后现代性。
    3. 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材料中冯友兰所说的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B.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四章》)
    C.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
    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4. 如何理解文中①、②两句话?请简要说明。
    5. 为什么中国古代哲学在现代很难得到准确阐释?请结合材料概括。
    【答案】1. B 2. C
    3. A 4. ①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②李泽厚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5. ①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②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③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方法走不通;④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围绕中国哲学的独特表达方式和翻译困境展开,指出其暗示性和实践性特质在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中显得模糊而系统性不足。材料一强调翻译者难以传达原著的丰富内涵,材料二讨论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以及在采用西方框架解释中国哲学时可能带来的失真风险。文章旨在反映对中国传统思想的重新阐释和理解,为构建文化现代性提供反思和探讨的空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一部哲学著作”错误。由原文“需要把一切译本,包括已经译出的和其他尚未译出的,都结合起来,才能把《老子》《论语》原本的丰富内容显示出来”可知,这句话只涉及《老子》和《论语》的译文情况,不能推广到所有文本。选项曲解文意,扩大范围。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表明中国思想学术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错误。由原文“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巨著也表明朱熹等所谓‘哲学家’真正关切和论辩的,主要并不在于形上心性,而仍在现实政治,仍是政治文化”可知,单凭这一例无法表明“中国思想学术界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原文还说到“这一切似乎表明,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所以选项属于强加因果。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了”可知,冯友兰认为“暗示性”是中国哲学著作表述风格。且“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A.明确说出君子应当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此项没有暗示性。
    B.这句话的意思是糅合黏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虚处,才有器皿的作用。此句以器皿为例,体现出“无”的价值,而且“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具有暗示性。
    C.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容易受到外物的侵蚀。具有暗示性。
    D.这句话的意思是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本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将世界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比作江湖河流之水,一去不返。具有暗示性。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
    “中国有思想无哲学”是德里达访问中国时的话,德里达的“无哲学”是站在西方角度评论,结合“在西方哲学史课本中,无论亚里士多德或洛克,可以一字不提他们重要的政治思想;而在中国‘哲学史’的课本,无论孔、老以及他人,不谈‘礼’‘仁’等政治思想,‘哲学’即无从谈起”“玄学和理学的种种‘哲学’讨论,也总是紧密与现实伦常政治和个体修身教导缠在一起”分析可知,他认为中国不具备西方哲学的特点,因为中国哲学往往与政治思想、修身等联系在一起,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
    李泽厚说“无哲学,有何妨?”结合“在接受了一百年的欧风美雨之后,中国思想学术界在重新反思,在开始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传统阐释”“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从而注意更好地进行准确把握和解释阐说”等内容分析可知,他的话是站在中国的角度评论,认为中国哲学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没有必要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即使不纳入西方认为的哲学范畴,也没有妨碍。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的表达还是不够明晰”“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的特点,使语言障碍更加令人望而生畏”可知,中国古代哲学表达不明晰、具有暗示性,阅读时存在语言障碍。
    由原文“儒、道均是半哲学、半宗教。它们强调的是‘践履’,‘工夫即本体’不只是哲学命题,而更是实践法规”“已形成了数十年来的学术常规……产生了可能有失传统真相的问题”可知,中国古代哲学不只是哲学命题,更多是实践法规,用学术常规(西方框架)阐释会有失真相。
    由原文“坚持沿袭理、气、道、心等等传统词汇来谈自己的儒家‘六艺论’。此路难通,已成史实”可知,用传统词汇阐释中国古代哲学走不通。
    由原文“在接受普世性的现代哲学词汇和语言的同时,注意这些语言、词汇、概念、范畴使用到中国文化上所具有的局限和缺失”可知,普世性现代哲学词汇,使用到中国文化上会造成语言、词汇等方面的局限与缺失。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失之交臂
    欧·亨利
    人潮高峰时刻,来自诺姆①的人站在街角上。北极的风吹日晒使他的皮肤成了酱黑色。
    街上的嗓音像尼亚加拉瀑布的水雾似的劈头盖脸朝他扑来。来自诺姆的人把他淘到的金沙兑成了十万元现款,在纽约吃了一星期的蛋糕和啤酒,准备重新踏上奇尔库特②。
    六马路上,西伯尔—梅森百货公司的姑娘在匆匆下班回家的女售货员人潮中间。来自诺姆的人发现了她,他首先认为,那个姑娘美丽得不同一般。其次认为,她端庄优雅的姿态完全像平整雪地上的狗拉雪橇。第三个感觉是他当场确信,他迫切希望她成为他的女人。
    成百上千的女售货员涌到人行道上,但是来自诺姆的人忠于那个唤醒了他一颗雪藏已久的心的姑娘,便投入莺莺燕燕的洪流,跟上了她。
    她在街上敏捷地走去,没有左顾右盼,也不卖弄风情。她光滑的栗色头发梳成辫子;整洁的白衬衫和没有皱纹的黑裙子充分说明了两个优点——品味和俭朴。痴迷的来自诺姆的人跟在后面,相距十码远。
    西伯尔—梅森百货公司的姑娘,克拉丽贝尔·科尔比小姐,一阵小跑赶上了刚要离岸的轮渡。来自诺姆的人紧跟在她后面上了甲板。
    科尔比小姐在甲板客舱外面选了一个相当清静的座位。她由于睡眠不足而极度疲倦,昨晚,她参加了鱼类批发行业店员有油炸牡蛎招待的年度舞会,只睡了三个小时。
    今天白天特别烦人。顾客们过分挑剔;有些商品缺货,她挨了顾客的训斥;最好的朋友同另一个姑娘一起吃午饭,冷落了她。
    科尔比小姐正处于那些自食其力的女雇员们常有的放松和柔弱的状态。那种状态对于想追求她的男人最为有利,她此刻觉得非常困倦。
    一个皮肤黧黑、衣着非常高级、但穿戴得随随便便的强壮的男人来到她面前。
    “小姐,”来自诺姆的人彬彬有礼地说,“请原谅我冒昧,可是我——我——在街上看见了你,所以——所以——”
    “嘿!”西伯尔—梅森百货公司的姑娘抬起眼睛,尽可能冷漠地说,“你们这种调戏女人的人,难道真无法摆脱了吗?我从吃大蒜到用帽针,各种办法都试过了,还纠缠不清。你一边待着去吧。”
    “小姐,我不是那种人,”来自诺姆的人说——“说实话,我不是那种人。我刚才说过,我在街上看见你,我太希望认识你了,不由自主地跟了上来。在这个大城市里,如果我不主动搭话,恐怕再也没有机会见到你了。”
    在轮渡暗淡的灯光下,科尔比小姐机灵地打量了他一眼。不,他不像那种专门勾引妇女的人,他没有两面三刀的假笑和厚颜无耻的装模作样。他久经北方风雪的黧黑的脸上透出诚恳和朴实。她倒要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
    “你不妨坐下吧,”她打了一个哈欠,故作有礼貌地用手遮住嘴巴说,“不过你得记住——你得老老实实,不然我就叫服务员。”
    来自诺姆的人在她身边坐下。他非常喜欢她,她能对他产生兴趣吗?不管怎么说,他必须竭尽全力,加强他的要求。
    “我姓布莱顿,”他说——“亨利·布莱顿。”
    “你有把握说不是琼斯吗?”姑娘朝他凑过去,自作聪明地揶揄说。
    “我从诺姆来,”他急切而认真地接着说,“我在那里攒了不少沙子,随身带到这里来了。”
    “哦,是吗?”她带着可爱的轻松神情继续揶揄他说,“那你一定是街道清洁队里的了。我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你。”
    “我今天在街上见到你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到我。”
    “我在街上是从来不看别人的。”
    “可是我看到了你,我觉得从来没有见过有你这么一半美丽的人。”
    “我可以留下另一半吗?”
    “我想可以,你可以留下我所有的一切。我也许是你说的那种粗人,不过我待我喜欢的人会非常好的。我在那里的时候差不多收集了五千两沙子。”
    “天哪!”科尔比小姐装模作样地说,“那里肯定是个非常脏的地方。”
    那时候她的眼睛慢慢合上了。来自诺姆的人的声音认真而单调。此外,光谈沙子、清扫有多么沉闷!她把头靠在客舱墙板上。
    “小姐,”来自诺姆的人说,声音更认真单调了,“我从来没有见过比你更让我喜欢的人。我知道你现在不可能了解我,但是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赢得你的欢心?”
    西伯尔—梅森百货公司的姑娘的头慢慢滑了下来,靠在他的肩膀上。她实在困得不行,竟然睡着了,她狂喜地梦见了鱼类批发行业店员俱乐部的舞会。
    来自诺姆的先生双手合抱。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激动,但只把靠在他肩膀上的脑袋当作成功的先兆,他不能乘人之危,轻举妄动。
    一点小小的杂质使他满足的金子成分打了折扣。他在自己的财富方面是不是讲得过于直率?可是他太希望赢得她的欢心了。
    “我想说,小姐,”他说,“你可以信赖我。克朗代克一带,所有的人都认识我,我在那里拼死拼活干了三年。我一个人用不了那些沙子,我总盼望有朝一日能遇上合适的人,今天果然遇到了。有钱是件大好事,但是得到你最喜欢的人的爱情就更好了。小姐,假如你准备同一个人结婚,你希望他有什么呢?”
    “现钞!”
    科尔比小姐嘴里突然响亮地迸出这两个字,说明她正梦见自己站在百货公司的柜台后面。
    她的脑袋突然歪向一边。她醒了过来,坐坐直,揉着眼睛。来自诺姆的人已经不见了。
    “咦!我想我准是睡着了,”科尔比小姐说,“街道清洁队的那个人呢?”
    (有删改)
    [注]①诺姆,美国阿拉斯加西沃德半岛南面的一个小港市,是淘金热时期重要的城市。②奇尔库特,美国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育空之间的山口。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自诺姆的人在人潮中发现了科尔比小姐,并对她一见钟情,一路跟随着她。
    B. 科尔比小姐是一名普通的售货员,她在工作和生活中都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
    C. 来自诺姆的人迫不及待地向科尔比小姐告白,并极力表现自己的财富以求得青睐。
    D. 在这场谈话过程中,来自诺姆的人和科尔比小姐都没有真正理解彼此的话语。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来自诺姆的人在女售货员人潮中一眼看中科尔比小姐,使故事具有极大的巧合成分。
    B. 来自诺姆的人喜欢上科尔比小姐后就找她聊天、向她告白,可见他是个性格直率的人。
    C. “她带着可爱的轻松神情继续揶揄他说”运用了神态描写,刻画了科尔比小姐的形象。
    D. 小说将笔墨集中在社会小人物身上,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描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8. 小说的结尾体现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9. 小说的标题“失之交臂”意蕴丰富,请简要说明。
    【答案】6. C 7. D
    8. ①来自诺姆的人对科尔比小姐一见钟情,并向她真诚告白,期望赢得她的欢心,但小说结尾是来自诺姆的人突然不见了,可谓出人意料。
    ②来自诺姆的人内心渴望一段真挚美好的爱情,但科尔比小姐睡梦中的话让他误以为她是个迷恋财富的人,这让他感到失望,他的离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
    9. ①“失之交臂”本意指当面错失了机会,在小说中指科尔比小姐误以为来自诺姆的人是一个随意搭讪女性的清洁工,最终与爱情、财富失之交臂。
    ②“失之交臂”在小说中还指来自诺姆的人因误解而错失了与科尔比小姐结识彼此并建立起一段美好关系的机会。
    【解析】
    【导语】欧·亨利的《失之交臂》通过偶然相遇的事件,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命运中的错过。小说描绘了来自诺姆的富有但诚恳朴实的淘金者与疲惫的售货员之间短暂而错位的交流,展现了互不理解导致错过良机的内心纠葛。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和细节描写,突显人物内心的单纯与现实的复杂,故事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赋予了故事深刻的社会讽刺和人性色彩。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能力。
    C.“并极力表现自己的财富以求得青睐”错误,来自诺姆的人虽然提到了自己的财富,但并没有极力表现。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D.“富有浪漫主义色彩”错误,应该是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①来自诺姆的人对科尔比小姐一见钟情,他从刚一发现她,就认为那个姑娘美丽得不同一般……;他向她真诚告白,“我觉得从来没有见过有你这么一半美丽的人”……,急切地期望赢得她的欢心,甚至连自己都觉得对财富的讲述过于直率了,但小说结尾那个满心期盼得到科尔比小姐芳心的小伙子却突然不见了,可谓出人意料。
    ②来自诺姆的人渴望一段真挚美好的爱情,所以当他看到那个端庄优雅又简朴的姑娘时就格外珍惜;但当他满怀期盼地问出那一句“假如你准备同一个人结婚,你希望他有什么呢?”,却收到科尔比小姐在睡梦中的话“现钞!”,这让他误以为科尔比小姐是个迷恋财富的人,这让他感到失望,所以他的离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这出人意料结局增加了现实的无奈,富有幽默与讽刺意味,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与际遇的反思。小说中的巧合与误解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既表达了追求与期望的真挚情感,又揭示了城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孤独隔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失之交臂”意蕴丰富,首先要了解“失之交臂”的本意指小说的男女主人公当面错失了机会。
    ①从科尔比小姐的角度看,科尔比小姐最初误以为来自诺姆的人是一个随意搭讪女性的游手好闲的人,斥责他“你们这种调戏女人的人,难道真无法摆脱了吗?……”;后来从交谈中又误以为他是一个清洁工;之后科尔比小姐在睡梦中的“回答”,让来自诺姆的人误以为科尔比小姐是个迷恋财富的人,最终与爱情、财富失之交臂。
    ②从来自诺姆的人的角度看,他最初认为科尔比小姐是一个端庄优雅又简朴的姑娘,渴望得到一段真挚美好的爱情,但满怀期待的询问“假如你准备同一个人结婚,你希望他有什么呢?”,却得到科尔比小姐在睡梦中的“答复”——“现钞!”,这让他误以为科尔比小姐是个迷恋财富的人,让他感到失望的离开,这就错失了他与科尔比小姐结识彼此并建立起一段美好关系的机会。
    这篇小说通过一场擦肩而过的邂逅,刻画了来自诺姆的淘金者和百货公司女售货员的短暂交集,展现了机缘与错失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注]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其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材料二: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则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节选自刘向《说苑·善说》)
    [注]斄:牦牛。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要断句,请选出需要断句的标号。
    今夫斄牛A其B大若C垂天之D云E此能F大矣G而不H能执鼠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瓠落无所容”的“容”与“整顿衣裳起敛容”(《琵琶行并序》)中的“容”意思不同。
    B. 规矩,指校正圆形、方形的工具。规,画圆工具,今指圆规;矩,画直角或方形的工具。
    C. “不辟高下”的“辟”同“避”,躲、设法躲开,与成语“不辟斧钺”的“辟”意思相同。
    D. “于是更应曰”的“更”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丁解牛》)中的“更”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惠子告诉庄子,自己把“五石之瓠”打破,不是因为它内中空虚而宽大的外形,而是因为它对自己无用,庄子批评了惠子这种固陋思想。
    B. 吴王之客在越人侵吴时凭借宋人之药裂地受封,庄子有对大葫芦“妙用”的认识,从这个角度上看,庄子和吴王之客在境界上是相似的。
    C. 面对惠子的质疑,庄子用狸狌捕捉猎物和被猎人捕获的事例告诉惠子,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没有遭遇真正的困境使然。
    D. 梁王让惠子说事时直接说,惠子就用解释“弹”的事例来说明自己这样说话的道理,梁王最终明白了惠子这样说话的真正原因。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2)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14. 材料一第1段通过“不龟手之药”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从多角度分析。
    【答案】10. AEG 11. D 12. C
    13. (1)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有五石容积的果实。
    (2)说话的人本来就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不知道的东西,现在您让我不打比方是行不通的
    14. ①宋人只看见世俗的小利,而看不到背后的“大用”。②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③做人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解析】
    【导语】文章借故事阐发观点,体现了庄子和惠子的哲学思考。第一则材料通过不龟手的药和大葫芦的例子,强调事物的价值在于如何运用,而非其表面的无用。第二则材料展示了惠子通过譬喻进行有效沟通,指出直接表达不如类比更易于理解。文章整体强调实用智慧和沟通方式的重要性,鼓励深入思考和创新运用,显示出对利用事物潜在价值的关注。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
    “斄牛”作整个句子的主语,为了表强调,其后A处可断开;
    “其大若垂天之云”主谓宾齐全,“垂天之云”作“若”的宾语,所以E处断开;
    “矣”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句,所以G处断开。
    故选A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动词,盛、容纳/名词,容貌神色。句意: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神情。
    B.正确。句意: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
    C.正确。句意:不躲避高下。/不躲避刑罚。
    D.错误。意思不相同。动词,改变、更改/动词,更换、替代。句意:在这时如果改变说法回答他。/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割断筋肉。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C.“那些认为自己的话大而无用的人是因没有遭遇到真正的困境使然”错误。材料一主要探讨“无用”的观点,即有用而早亡,如果狸狌没有用途就不会被猎人捕获。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贻”,赠送;“树”,名词作动词,培植,种植;“实五石”,结出有五石容积的果实。
    (2)“固”,本来;“谕”,说明;“譬”,打比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①这是惠子的故事和庄子的故事比照后得到的道理。惠子没有看到“五石之瓠”的用途,就像宋人没有看到“不龟手之药”的更大用途一样。
    ②由此可以明确表层意义,是宋人没有看到“不龟手之药”背后的“大用”;深层意义,相同的事物用法不同,其价值就不一样。
    ③哲学道理或方法论是要善于转换视角看问题,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不够坚固,无法拿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做臭椿。它那树干上有许多赘瘤,不合绳墨,它那枝杈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现在你说的那段话,大而没有用,大家都不相信。”庄子说:“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伏在那里,等待捕捉来来往往的小动物;它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是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这可以说够大的了,但是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辽阔空旷的原野,顺其自然地在树的旁边走来走去,自由自在地睡卧在树的下面;这样大树就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什么用处,又哪里会有什么困苦呢?”
    材料二:
    有门客对梁王说:“惠子说事情总爱用比喻,大王如果让他不用比喻,他就不能说事情了。”梁王说:“好。”次日梁王见到惠子,对惠子说:“希望先生说事情就直接说,不要用比喻。”惠子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的人在这里,他问你:‘弹的形状像什么?’如果回答说:‘弹的形状就像弹。’那他明白吗?”梁王说:“不明白。”惠子接着说:“在这时如果改变说法回答他:‘弹的形状像把弓,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会明白吗?”梁王说:“可以明白了。”惠子说:“说话的人本来就是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现在您让我不打比方是行不通的。”梁王说:“你讲得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枇杷
    白居易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火树风来翻绛焰,琼枝日出晒红纱。
    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
    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把人与物联系在一起:惜年华时看到了野枇杷,产生了同病相怜之思。
    B. 以“火”饰“树”,突出了枇杷之红之多,“翻”字使整个画面富有动感。
    C. “绛焰”“琼枝”“红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
    D. 颈联把山枇杷与桃李作对比,突出了山枇杷之美,表现了作者的欣赏之情。
    16. 前人评本诗末二句:“含蓄蕴藉,寄慨遥深。”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诗作加以赏析。
    【答案】15. C 16. ①末二句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②末二句表面写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既含有作者不被赏识、难受重用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③它托物抒怀,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十分含蓄。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写出了枇杷果的肥大红润”错误。三个比喻显示不出枇杷果的肥大,“绛焰” “红纱”是说枇杷果颜色鲜红,而“琼枝”则是写枇杷树叶。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诗的尾联“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意思是山枇杷因为扎根于深深的石底,所以没有机会移到人家,受人欣赏。
    作者此处对山枇杷拥有着美丽的容颜却不被世人所欣赏而感到惋惜,这里诗人运用了托物抒怀的手法,明里是说枇杷,其实是说的诗人自己。抱怨自己空有一身美好品质却在偏僻之所虚耗光阴,没有办法让所有人欣赏到。
    作者借对山枇杷的怜惜,实际是感慨自己不被朝廷重用,报国无门,其中既蕴含着对自己命运的伤感,又含有对当政者的不满。但作者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处理得非常巧妙,不说自己不被欣赏重用,而是说山枇杷不为世人所欣赏,把自己的情感深深寄托于对山枇杷的叙写之中,含蓄内敛,更富韵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一空1分,共10分)
    17. 根据提示默写文言诗文。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我夸耀常常只得一时风光,难以维持。《老子》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好说明这个道理。
    (3)《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树木为喻,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发展从基础开始这一道理。
    (4)《十二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识别好学之人的标准,即要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并且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
    (5)《将进酒》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能的肯定和非凡的自信。
    【答案】 ①. 春江潮水连海平 ②. 海上明月共潮生 ③. 自伐者无功 ④. 自矜者不长 ⑤. 合抱之木 ⑥. 生于毫末 ⑦.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⑧. 就有道而正焉 ⑨.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⑩. 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生、伐、矜、毫末、材。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根据统计数据显示,②32%的成都网友表示自己去过都江堰,18%的成都网友表示自己还将再次前往都江堰玩耍。③都江堰坐落于成都西部岷江之上,是中国最出名的水利工程之一。④这座古老的无坝引水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漫长的尝试与实践发展而成的,⑤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江水跳跃奔流——“卷起千堆雪”,我的心与波涛一同澎湃,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可是,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的天地?何处有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原生态的都江堰水质干净、水流不断,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寻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如今,他们就靠立在伏龙观前的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18. 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语病,请分别指出其所在句子的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 有人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我仿佛快要窒息,无处安身,失去生命之泉,没有可供自由呼吸的天地和可供安枕的绿洲”。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8. 第一处:语句①,修改为“根据统计数据”或“统计数据显示”。
    第二处:语句④,修改为“而是在漫长的尝试与实践中发展而成的”或“而是通过漫长的尝试与实践发展而成的”。
    19. ①原文运用比喻,将“我”比作“快要窒息的鱼”,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清水对“我”的重要;改句将比喻省去,削弱了表达效果。
    ②原文三个“何处”构成排比,增强语势,突出了清泉和绿洲频频告急,我们将无处安身的现状;改句采用散句,难以突显无处安身的急迫感。
    ③原文使用问句,加强语气,加深忧患之情,增强语句感染力,引人深思;改句使用陈述句,直观、简短,感染力不足,难以引人深思。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结构混乱,语句①句式杂糅,“根据……显示”不能同时用,可以修改为“根据统计数据”或“统计数据显示”。
    二、成分残缺,语句④“而是漫长的尝试与实践发展而成的”,可以修改为“而是在漫长的尝试与实践中发展而成的”或“而是通过漫长的尝试与实践发展而成的”。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运用比喻修辞,用鱼儿离开水的状态形容“我”对清泉、绿洲的渴求,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清水对“我”的重要性;而改句将比喻省去变成“我仿佛快要窒息”,表达直接,缺少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原句“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的天地?何处有可供安枕的绿洲?”连用三个“何处”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和感染力;内容上,“生命之泉”“自由呼吸的天地”“绿洲”一气呵成,有一种清泉和绿洲频频告急而产生的紧迫感,突出了我们将无处安身的现状。而改句表述句式松散,语气平淡,难以突显无处安身的急迫感
    原句“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的天地?何处有可供安枕的绿洲?”连用三个反问句,强化语气的同时,也强调突出了我们将无处安身的忧患意识,增强了语句感染力,更容易引发读者思考;改句使用陈述句,直观、简短,语气平淡,感染力不足,难以引发读者的警醒和思考。
    20.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的推理判断,它包含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21.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3年,受多方面驱动因素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产销量持续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显著成绩有哪些原因呢?
    甲 。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提供丰富的购车补贴方式,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乙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支持。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以及充电速度的加快,都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性能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电机控制系统、轻量化材料和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显著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性能。
    丙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从上游锂、钴等关键原材料的开采供应,到中游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再到下游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系统。
    尽管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充电基础设施不够普及、电池续航里程过短及回收不当等,都成为了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此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风险,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带来了潜在影响。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观点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甲.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乙.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丙.产业链(系统)完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甲.后文提到政府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采取了如提供购车补贴、延续优化购置税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核心体现的是通过政策来助力产业向前发展,可概括为“政府提供政策扶持”。
    乙.后文重点阐述了锂离子电池等关键技术在多方面的进步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整体性能提升起到的作用,突出了技术带来的助力,让汽车在各方面得以升级,可概括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
    丙.后文主要讲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从原材料开采供应,到核心部件制造,再到整车生产销售,呈现出完整的产业链状态,可概括为“产业链(系统)完整” 。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是什么?《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现代汉语词典》上说,礼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鄙视礼仪、视讲礼为虚伪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讲礼者占便宜、讲礼者吃亏受困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今天还需不需要重视“礼”?对此你有什么见解?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仔细辨析概念,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礼之用,大哉
    礼,内涵丰富且意义深远。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它涵盖了仁、义、忠、信等诸多道德准则,引导人们明辨是非善恶。孔子曾言:“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强调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这便是仁体现。
    礼是行为准则。从日常举止到社交活动,都有相应礼节。《礼记》中提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小到见面的微笑、点头,大到国家祭祀等大典仪式。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挑衅,以礼相待,处处避让,展现出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风亮节,其行为遵循了“礼”这一行为准则。在人际交往中,握手的力度、眼神的交流、交谈的用词和语气等都体现礼。在正式社交场合,座次安排、发言顺序等行为准则也是礼的具体表现,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社会交往的有序性。
    礼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在古代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关系通过礼来确定。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礼,如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平民有平民之礼,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避免了社会阶层的混乱。周公制礼作乐,为西周社会建立了稳定的秩序,保障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在现代社会,礼依然维护着社会秩序,法律法规其实也是广义上礼的一种延伸,各种规章制度、社会公德等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运行。
    礼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不同民族、国家都有独特的礼仪文化。“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我国传统的婚丧嫁娶之礼,蕴含着民族对生命、家庭、家族延续等深刻理解。这些礼仪在世代相传中,承载着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审美等,是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部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延续下去。
    对于中学生而言,礼的教育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要尊师重道,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认真倾听老师的教诲,这是最基本的礼仪。课堂上遵守纪律,积极回答问题,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尊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知识传授。同学之间要礼貌相处,不使用侮辱性语言,尊重彼此的差异。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要以礼为先,冷静沟通,避免冲动行事。
    在家庭中,对父母长辈要有礼貌,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关心长辈的身体和生活。尊重家庭成员的隐私,不随意翻动他人物品。
    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秩序,比如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等。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着得体,展现出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可以通过参加一些传统文化活动、礼仪讲座等,深入学习和理解礼的内涵,将礼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成为有修养、有道德的新时代青年。
    礼之用,大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题的关键在于对“礼”的概念和作用的辨析。材料引用《论语》和孟子的话,表明“礼”强调和谐与礼让,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而《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显示“礼”是一种社会契约,基于习俗和共识建立。接着,材料论述现代社会中轻视礼仪的现象,由此引出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依然需要重视“礼”?答案当然是:需要。
    文章的核心问题是“今天还需不需要重视‘礼’”,所以文章应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可以从“礼”的定义与价值、现代社会中的现象以及自身的立场来进行论述。
    礼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从长远看,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生活中,礼貌和礼仪能够减少误会,增加信任,形成良好的社会互动氛围。而忽视礼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获取一时的便利和便宜,但长期来看,损害的是信任体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于构建现代文明社会,仍需重视礼仪。
    具体写作时,文章结构可如下:在开头段,通过引用经典定义解释礼的概念,运用材料中的《论语》、孟子的言论以及《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首先解析“礼”的内涵。接下来阐述礼的重要性和作用,结合现代社会现象反思忽视礼仪的风险,探讨“礼”的实质是促进和谐与社会秩序,论证强调重视礼仪,从而提升个人和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的重要性。以“礼”的长远价值为切入点,论证重视“礼”在现代社会中的必要性。
    立意:
    1.重拾礼仪,筑牢和谐社会的基石。
    2.礼与理:现代社会的道德命题。
    3.礼仪的失落与重建。

    相关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