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第1页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第2页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 古诗词鉴赏(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背默; 2,《钱塘湖春行》; 6,《雁门太守行》; 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理解背默
    (一)《唐诗五首》
    1、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雄奇壮观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4、《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野望》中点明“望”的时间、地点的诗句是: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6、《野望》中最能表现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的诗句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8、《野望》中描绘了恬静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9、《野望》中描写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的对偶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0、《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1、《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2、《野望》中描写秋天的静景的诗句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13、《野望》中描写秋天的动景的诗句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4、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抑郁的心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15、《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6、《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描绘黄鹤楼远景,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7、《黄鹤楼》中融情于景,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的诗句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8、《黄鹤楼》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9、《黄鹤楼》中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日暮 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清冷的思乡之情.
    2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
    22、《使至塞上》中形容征程漫漫,艰苦行程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3、《使至塞上》中暗示诗人政治生涯漂浮不定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4、《使至塞上》中抓住沙漠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描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被誉为"千古壮观〞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5、《使至塞上》中交代出使地点与目的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6、《使至塞上》中最能表现王维的“诗中有画”特点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7、《使至塞上》中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8、《使至塞上》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9、《使至塞上》中既言事,又写景,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0、《使至塞上》中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1、《渡荆门送别》中直扣主题,交代此行目的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2、《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3、《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4、《渡荆门送别》中表达游子对故乡思念依恋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5、《渡荆门送别》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6、《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7、《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8、《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9、《渡荆门送别》中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40、《钱塘湖春行》中点明春临西湖,并交代诗人游踪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1、《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2、《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句子是:乱花 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3、《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4、《钱塘湖春行》中表明作者看不足、赏不够,乐而忘返的留恋之情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5、《钱塘湖春行》中紧扣题目,表现诗人愉悦自得的情趣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6、《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7、《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草长莺飞、百花初绽的两组对偶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8、《钱塘湖春行》诗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五)课外古诗四首
    《庭中有奇树》
    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2、《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诗句是: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龟虽寿》
    1.作者用比喻的方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生命苦短的诗句(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3、曹操的《龟虽寿》: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一诗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然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的诗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赠从弟(其二)》
    1、刘桢的《赠从弟》中以山风的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的诗句(描写风狂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2、与陈毅诗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意境相似的句子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3、《赠从弟》刘桢:诗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4、诗中展示松柏意态从容、坚贞志节的诗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5、《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主旨句): 岂不罹凝寒 ? 松柏有本性。
    6、《赠从弟》中一问一答揭示松柏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的诗句是: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梁甫行》
    1、《梁甫行》一诗中突出边海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的句子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2、《梁甫行》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现自己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3、《梁甫行》写出了边海人民衣不遮体、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妻子象食兽,行止依林阻。
    4、《梁甫行》中通过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淘人们的恐惧与凄楚的句子: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三)《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的主旨句)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陶渊明《饮酒》中表现了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热爱自然,旷达胸襟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4.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饮酒(其五)》.在陶渊明《饮酒》组诗第五首(结庐在人境)中与“可意会,不可言传” (表现心与物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意境相似的句子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8.富含哲理,写出人生际遇实际只是人的一种感受的句子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9.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春望》(杜甫)
    1.写出望中之所见,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 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的: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杜甫的《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了诗人的优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
    6.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感时花施泪,恨别鸟惊心”。
    《雁门太守行》(李贺)
    1.诗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诗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3.诗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6.“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易水”二字使人联想起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7.“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渴望贤才,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称颂。
    《赤壁》 (杜牧)
    1.借古物兴感慨的诗句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运用议论手法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情绪以小见大,借二乔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重大影响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杜牧在《赤壁》中写设想中的东吴败亡,不从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着笔,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杜牧在《赤壁》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胜负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杜牧的《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作者夸大东风‛的作用,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中表现杜牧一反传统的看法,抒发奇想,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的两句诗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
    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四)课外古诗词诵读
    《浣溪沙》(晏殊)
    1.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8.时光流逝,不能倒流,人们无力挽回,经常用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诗表示慨叹。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 》 (欧阳修)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无风水面琉璃滑。
    《相见欢》 (朱敦儒)
    1.象征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并为全词奠定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的句子是: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2.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国土恐难收复的担忧、无奈、沉痛之情的句子是:中原乱,簪樱散,几时收?
    3.朱敦儒的《相见欢》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的诗句是: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2.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3.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4.写回舟迷路的句子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二、古诗翻译
    1.《唐诗五首》
    《野望》: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黄鹤楼》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使至塞上》:乘单车去慰问边关,路上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钱塘湖春行》: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2.《古代诗词六首》
    《饮酒(其五)》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春望》国家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雁门太守行》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满天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辽远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赤壁》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 磨洗掉铁锈以后辨认出这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乔、小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渔家傲》天上云海茫茫,白云似波涛连接着蒙蒙晨雾。银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有千帆随云涛起伏。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浣溪沙》我独自填一曲新词品尝一杯美酒,时令、气候、亭台池榭依旧像去年,可是西下的夕阳几时才能回来?无可奈何中百花再残落,似曾相识的春燕又翩翩归来,我一人在弥漫着花香的园中小路上徘徊。
    三、《黄鹤楼》
    (一)主要内容
    1、首联扣题,神话起笔,吊古(仙人驾鹤经过)伤今(鹤去楼空)。
    2、颔联承上,抚今(黄鹤不复返)追昔(白云千年飘),抒岁月易逝、怅惘之情。
    3、颈联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历历树、萋萋草,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4、尾联抒情,描写夕阳西下、烟波浩渺之景,抒发思乡之情。
    (二)艺术手法
    1、虚实结合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前两联,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2、用典:昔人已乘黄鹤去
    由仙人乘黄鹤归去的传说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吊古伤今,写出了无限怅惘之情。
    3、寓情于景
    (1)颔联:选取了悠悠千载的白云,描绘了一幅空寂寥落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感。
    (2)颈联:描写了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三)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伤今思乡之情。
    2、作者情感与景象变化的特点。
    (1)诗人因景生情,由吊古到怀乡,先感慨而后生愁绪。
    (2)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四)语言赏析
    1、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描绘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2)运用手法:运用对偶手法,寓情于景,描写了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登楼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为引发诗人的乡愁作了铺垫。
    2、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运用典故,虚实结合,由仙人乘黄鹤归去的传说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吊古伤今,写出了无限怅惘之情。
    3、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描绘画面: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满怀愁绪。
    (2)写法角度:由景生情,借景抒情,借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抒发了诗人因远离故土而生发出的怀乡之情。
    4、炼字角度
    (1)空:首联中的“空”指只、只有,表达了现在鹤去楼空,重在写景;颔联中的“空”指空空的,空荡荡,表达了诗人因仙人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而导致的内心孤独、寂寞和惆怅之情,重在抒情。两个“空”字,抒发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2)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和草木茂盛的特点。
    (3)“黄鹤”连用:诗歌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是二、三句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4)愁:准确地表达了诗人 在日暮时分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愁绪。
    四、《使至塞上》
    (一)主要内容
    1、记叙:
    (1)首联交待出使任务及所到地点;(形单影只,孤寂心境)
    (2)尾联途中得知军情,显示出对边疆战事的关心,呼应首联,暗示战争胜利,赞叹都护。(自豪达观)
    2、写景:
    (1)颔联以蓬自比,以雁反衬(动态);(激愤抑郁,飘零之感)
    (2)颈联描绘宏大苍凉的边塞风光图(静态)。(意境雄浑、壮阔深邃)
    3、既言事,又写景,更寓情于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二)艺术手法
    1、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关,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2、用典:都护在燕然。
    以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已胜,流露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表示出对前方战事的关切,表达了自豪之情。
    3、寓情于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传神之笔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三)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孤独、郁闷和失意、飘零之感。。
    2、作者情感变化。
    (1)单车问边,形单影只,孤寂心境。
    (2)看到蓬草、归雁,激愤抑郁,飘零之感。
    (3)看到孤烟、落日,慷慨悲壮,苍凉孤寂。
    (4)得知前方胜利,赞扬都护,自豪之情。
    (四)语言赏析
    1、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描绘画面: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2)运用手法:运用对偶手法,寓情于景,以传神之笔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
    (3)构图角度: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奇美壮丽的风光。
    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运用比喻手法,寓情于景,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关,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3、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运用典故,以东汉窦宪“燕然勒功”的典故,暗示前方战事已胜,流露出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表示出对前方战事的关切,表达了自豪之情。
    4、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点题,交待出使任务及所到地点,“单车”表达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心境,“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5、炼字角度
    (1)“单车”表达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孤寂心境。
    (2)“过居延”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写出了沙漠的广阔无垠。
    “孤”写出了边塞景物的单调,衬托大漠的雄浑。
    “直”写出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表现出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坚毅,突出塞上景色苍凉雄浑壮阔的特点。
    “长”写出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
    “圆”写出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表现塞上景色苍凉雄浑壮阔的特点。
    五、《钱塘湖春行》
    (一)主要内容
    1、首联点题,交代游踪,大处落笔勾勒景色:春水初涨,云脚低垂。
    2、颔联具体描写早春景色:早莺争树,新燕筑巢。
    3、颈联具体描写早春景色:乱花初放,浅草初生。
    4、尾联呼应首联,再点游踪,直抒胸臆,赞美早春美景。
    (二)艺术手法
    1、拟人:几处早莺争暖树。
    形象地描写出早春时余寒未尽,黄莺争落向阳枝头的状态,突出了早春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动静结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通过对莺燕动态化的描写和对花草静态化的描写,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和早春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3、寓情于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4、俯视仰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从仰视的角度来写高处争春的莺燕,从俯视的角度来写迎春的花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三)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和游春的喜悦之情。
    2、尾联直抒胸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语言赏析
    1、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描绘画面: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不知谁家新来看燕子正啄呢衔草,营建新巢。
    (2)运用手法:运用拟人、对偶手法,寓情于景,形象地描绘了早莺争树,新燕筑巢的早春画面,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和早春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描绘画面: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渐开渐多,让人目不暇接,马蹄在新生的野草里时隐时现,诗人信马由缰,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
    (2)运用手法:运用对偶手法,寓情于景,形象地描绘了乱花初放,浅草初生的早春画面,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和早春的生机活力,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3、炼字角度
    (1)“初平”准确地写出春水初涨,略与堤岸平齐的状态。
    (2)“低”写出白云低垂,与湖水相接的情景,生动地勾勒出了西湖早春湖水初涨时的情形。
    (3)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争”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写出早春时余寒未尽,黄莺争落向阳枝头的状态,突出了早春的生机活力。
    “几处”“谁家”准确地写出了早春时节鸟儿还少,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
    (4)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形象地写出早春时节各种花竞相开放的特点。
    “渐欲”“才能” 形象地描绘了乱花初放,浅草初生的早春画面,突出了早春的季节特点和早春的生机活力。
    六、《饮酒(其五)》
    (一)主要内容
    1、记结庐之事
    (1)记述自己生活状况:身居尘世,没有喧嚣。
    (2)自问自答,揭示原因:精神超脱,心灵宁静。
    2、写田园之景
    (1)东篱采菊,闲适自在; (2)飞鸟投林,怡然自得。
    3、抒隐居之情:对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
    真意: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二)艺术手法
    1、设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在一问一答中,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物干扰的原因:只要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即使身居闹市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给读者以深远的思考。
    2、寓情于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用简淡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东篱采菊,看飞鸟归林的画面,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
    (三)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诗人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1)怡然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对自然(田园)风光的喜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哲理: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揭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启示人们只有思想上远离世俗的喧嚣,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四)语言赏析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炼字角度: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相吻合。
    (2)运用手法:寓情于景,用简淡的语言描写了诗人在东篱采菊,见南山美景的画面,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描绘画面:傍晚时分,山林中云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回巢,飞归山林。
    (2)运用手法:寓情于景,用简淡的语言描写了诗人望云气升腾,看飞鸟归林的画面,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表达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
    (五)语言风格:淡而有味
    1、语言角度:“采”“见”等词,用词平淡,但经诗人锤炼,充满了生活情味,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
    2、选材角度:诗中描写的东篱、南山、菊花、飞鸟等景物,寻常可见,但经诗人组合,营造了一种闲远散淡的氛围,表现了诗人闲适自在、怡然自得的心境。
    七、《春望》
    (一)主要内容
    1、首联:起笔写景,望中所见巨大反差: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2、颔联:承上启下,感时恨别,移情于物,看花溅泪,听鸟惊心。
    3、颈联:转写家人,战火持续,思念亲人。
    4、尾联:落笔自身,白发稀疏,苍老之态,忧国伤时念家悲已。
    (二)艺术手法
    1、反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以乐景反衬哀情,花本美丽,但因伤心国事,诗人见花反而落泪;鸟鸣悦耳,但因思念亲人,诗人听后反而心惊,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思念家人的感情。
    2、寓情于景(融情于景、移情于物):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首联:通过描写春天长安城中荒芜破败,人烟稀少,乱草丛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颔联:因伤心国事,诗人见花盛开反而落泪;因思念亲人,诗人听鸟鸣叫反而心惊,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思念家人的感情。
    3、借代、夸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烽火”代指战争,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痛苦;“抵万金”突出了战乱时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表达了忧国伤时,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思想感情:
    1、全诗围绕“望”字,描写了诗人在国破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已的感情。
    2、忧国伤时:(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3)烽火连三月
    3、念家:(1)恨别鸟惊心 (2)家书抵万金。
    4、悲已: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语言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炼字角度:
    “破”形象地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写出了城市里人烟稀少、乱草遍地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2)运用手法: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春天长安城中荒芜破败,人烟稀少,乱草丛生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寓情于景,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反衬哀情,花本美丽,但因伤心国事,诗人见花反而落泪;鸟鸣悦耳,但因思念亲人,诗人听后反而心惊,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思念家人的感情。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描绘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破败不堪的国都,满头白发的诗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已经稀疏得无法插簪了。
    (2)运用手法:运用动作、外貌的细节描写,借搔头的细节,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刻画出诗人忧愁苍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忧国、思亲、悲己的心情。
    (五)语言风格:沉郁顿挫
    1、沉郁:感情的悲慨、浓郁、深厚。
    《春望》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深沉悲慨。
    2、 顿挫: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
    《春望》中反复以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主要是融情于景,从起笔写远景的山河草木,到近景的花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将宏大的家国之悲、身世之痛,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
    八、《雁门太守行》
    (一)主要内容
    1、首联:白天,写兵临城下,戒备森严,渲染战前紧张氛围,表现将士临危不惧的气概。
    2、颔联:黄昏,从听觉、视觉角度描写秋色之美丽,反衬战争之惨烈。
    3、颈联:夜晚,写援军乘夜奔袭,渲染悲壮气氛。
    4、尾联:抒情,用黄金台、玉龙剑的典故,抒发将士们誓死奋战、报效朝廷的决心,含蓄点明主旨。
    (二)艺术手法
    1、比喻、夸张、对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用“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借阳光下铠甲的金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色彩对比鲜明,运用夸张,把敌军的来势凶猛与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进行对比,渲染了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了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2、用典:
    (1)半卷红旗临易水:借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既交代了作战的地点,又增添了战争的悲壮色彩,表现了诗人对无所畏惧、紧急驰援前线的将士们的敬佩、关切、担忧之情。
    (2)报君黄金台上意:借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含蓄地点出诗作的主旨。
    (三)思想感情:
    1、全诗描写了一场悲壮惨烈的边关战争,高度赞扬了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抒发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誓死报国的情怀。
    2、主旨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四)语言赏析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炼字角度:
    “压”“摧”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和守城将士的处境艰难,表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
    “开” 借阳光下铠甲的金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展示了我军将士严阵以待、英勇应战的画面。
    (2)运用手法:用“黑云”比喻敌军气焰嚣张,借阳光下铠甲的金光显示守城将士的英姿,色彩对比鲜明,运用夸张,把敌军的来势凶猛与守城将士的严阵以待进行对比,渲染了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了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
    (3)描绘画面:城头上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守城将士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1)描绘画面:战斗的号角声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暮色中凝为紫色。
    (2)运用手法:视觉与听觉结合,从听觉角度表现战争的规模,从视觉角度表现战争的惨烈。用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形势,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描绘画面:夜寒风大,驰援的将士们半卷着红旗,长途奔袭,轻兵夜进,悄悄临近易水;秋霜浓重,战鼓声音低咽,将士们士气高昂,伺机突袭。
    (2)运用手法: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既交代了作战的地点,又增添了战争的悲壮色彩,表现了诗人对无所畏惧、紧急驰援前线的将士们的敬佩、关切、担忧之情。
    (3)炼字角度:“半卷红旗”细节描写连夜奔袭之状;“鼓寒”声音的细节描写,表现天气的寒冷,渲染悲壮的气氛。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借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含蓄地点出诗作的主旨。
    (五)语言风格:工于设色
    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
    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黄金、玉龙。
    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面,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渲染了战争的悲壮气氛,衬托了将士们视死如归、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九、《赤壁》
    (一)主要内容
    1、记叙:凭吊古迹,发现折戟未销,辨认前朝遗物。借物起兴,自然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议论:托古讽今,怀古伤今。感慨周瑜的胜利不过是“东风”之力,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二)艺术手法
    1、借物起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借一件折戟,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2、以小见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表现战争的胜败,以小见大,含蓄、形象地表达了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三)思想感情:
    1、诗歌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
    2、 “东风”含义:
    (1)实指自然界的东风;(2)特指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3、哲理:时势造就英雄。(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四)语言赏析
    1、描绘画面: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沙里沉埋着一支铁戟,历经岁月,铁还没有完全销蚀,诗人把它拿起来磨洗一番,仔细辨认发现它原来是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2、人物描写: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运用动作描写,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形象描写出一个在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
    3、易考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小见大,用两个美女的命运来表现战争的胜败,含蓄、形象地表达了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赏析格式、要点:手法+情感+哲理
    (五)语言风格:于寻常处见深刻(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淡)
    折戟沉沙铁未销:折戟,点出了此地曾是战场,有过历史风云变幻;折戟沉沙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用语平实却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的“认前朝”和抒怀做铺垫。
    十、《渔家傲》
    (一)主要内容
    1、上片写景:描写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浪漫境界。
    (1)梦中所见:海天相接的壮阔景象
    星海茫茫、天河流转、风帆舞动。
    (2)梦中所闻:美好归宿的愿望。 回到帝所,天帝垂问。
    2、下片抒情:对现实生活的苦闷,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词人对答:日暮途远,感叹作诗无用。
    感叹自己空有才华,但战乱年代,身为女子,诗文无用,
    (2)词人愿望:厌弃现实,追求理想境界。 大鹏展翅飞往三山。
    (二)艺术手法
    1、想象: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云海茫茫,晓雾弥漫,星河流转,风帆舞动,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性,虚实结合,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2、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奔向海外仙山,寻找幸福的愿望。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三)思想感情:
    1、这首词通过记梦,描绘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的浪漫境界,抒发了对现实的苦闷和厌弃,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现实的苦闷: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1)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
    (2)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
    (3)有怨嗟,有感慨,有对现实的厌弃,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
    3、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四)语言赏析
    1、炼字角度:
    (1)接、连: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晓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2)转、舞:将词人在风浪中颠簸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性,虚实结合,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3)嗟、谩、报:
    “嗟”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显现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词人对人生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
    “谩”流露出词人内心的哀怨惆怅,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报”是对上文中“问”字的回应,给人以笔断意连、一气呵成之感。
    (4)归:好像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又回到天帝身旁;表达词人经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2、想象: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云海茫茫,晓雾弥漫,星河流转,风帆舞动,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性,虚实结合,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3、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
    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自己能够像大鹏鸟一样乘风高飞,奔向海外仙山,寻找幸福的愿望。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4、描绘画面: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天上云海茫茫,层层叠叠的白云就像奔涌的波涛,和漫漫的晨雾连接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空中的银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着云涛起伏。
    (2)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看,大风刮起来了,那搏击长空的大鹏正乘着风振翅高飞。作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她大声疾呼:大风啊,你不停地吹吧,把我的小船吹到海外的仙山去吧!
    5、天帝形象:
    慈爱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
    作用:反映了遭逢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孤独无依的词人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康以及人生美好归宿的渴望与追求,自然地引出下片内容。
    (五)语言风格:气魄雄壮的豪放风格,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屈原《离骚》、庄子《逍遥游》以至神话传说谱入宫商,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度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名家点评
    黄苏评此词: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梁启超评此词: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词》中语。
    十一、《浣溪沙》
    (一)主要内容
    1、上片因今思昔:
    (1)描写景物:新曲、杯酒、旧亭台、夕阳西下。
    (2)感情变化: ①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②对年华将逝的伤感, ③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期望。
    2、下片借景伤今:
    (1)描写景物:落花、归燕、香径。
    (2)感情变化:①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奈,②对燕子归来的喜悦,③物是人非,独自徘徊的孤寂伤感
    (二)艺术手法
    1、对比: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新”是唱新词,“旧”是旧亭台,新词旧景的对比,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情思。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去”的是落花,“来”的是新燕,在来去的对比中,突出了词人对时光易逝的感伤之情。
    2、寓情于景:
    词中通过对夕阳、落花、归燕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和对美好生活的眷恋.
    注意格式:选取了……景物,描绘了……景象,表达了……情感。
    (三)思想感情:
    1、全词寓情于景,描写了词人填词饮酒的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抒发了词人对世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感慨。
    2、全词的感情变化:
    上片:①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②对年华将逝的伤感,
    ③对美好事物能够重现的期望。
    下片:①对春花消逝的怜惜无奈,
    ②对燕子归来的喜悦,
    ③物是人非,独自徘徊的孤寂伤感
    3、哲理:
    美好的事物终会消逝,同时会伴随着其他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虚无。
    (四)语言赏析
    1、炼字角度:
    (1)独:独自,写出了词人独处时的孤寂伤感,伴随着萧条的春色及光阴流转,生出无限的悲凉,突出词人的孤独寂寞与凄凉之感。
    (2)徘徊:动作描写,反映了词人心绪不宁,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2、意象角度:
    (1)落花:暮春之景,表达惜春的伤感和无奈。
    (2)归燕:表达时光易逝,物是人非之感。
    (3)酒、旧亭台、夕阳:点明地点时令,描绘出暮春时节傍晚时分独自饮酒的景象,营造出伤感的气氛,寓情于景,抒发了对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感。
    3、易考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寓情于景,“花落去”“燕归来”对比鲜明,描绘了暮春时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具有音乐美。同时给人哲理的启示:美好的事物终会消逝,同时会伴随着其他美好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虚无。

    相关试卷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8 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8古诗文阅读复习原卷版docx、专题08古诗文阅读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作文(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

    这是一份专题07 作文(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新闻类作文训练;2,叙事类散文训练;5,自选任务,拓展任务,保持客观与真实,虚实结合,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6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06 散文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考点梳理与专项训练(统编版),文件包含专题06散文阅读复习原卷版docx、专题06散文阅读复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