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A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A卷)(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试题
2024.1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改革开放以来,制鞋企业不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集聚。随着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制鞋产业逐渐衰落。21世纪以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50余家国内外知名制鞋企业在此建厂,年产各类鞋2000多万双,产品畅销全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制鞋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主要目的是( )
A. 降低生产成本B. 扩大市场范围C. 提高生产效率D. 加强企业联系
2. 上高县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制鞋企业在此建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劳动力丰富廉价 ②市场广阔 ③原料丰富 ④政策支持 ⑤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D. ③④⑤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普通制鞋业属于劳动指向型工业,其区位选择一般在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因劳动力成本占比较大,广东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因此制鞋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A正确;制鞋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集聚与扩大市场范围、提高生产效率无关,BC错误;制鞋业的产品没有较强的联系,因此集聚珠江三角洲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联系,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普通制鞋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较小,但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廉价,①正确,②错误;上高县离珠三角较近,位置较为优越,便于承接珠三角制鞋业转移,⑤正确;根据材料,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出台政策支持制鞋企业入驻,④正确;不能根据材料分析出上高县原料丰富吸引制鞋企业投资,③错误;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工业主导因素 ①运输环节: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在原料地附近,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的产业,布局接近消费地,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的产业,主导区位因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地面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之比。下图示意青海湖流域瓦颜山湿地气象观测站记录的有关气象数据的月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导致该地区不同时期地面反照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B. 土壤冻融C. 天气状况D. 地势起伏
4. 该地区大气长波辐射量通常多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环流输入热量B.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C. 冰雪覆盖反照率高D. 大气稀薄保温性弱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地面反照率是指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之比。读图可知,图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在2014.12-2015.03时间段较低,该时间段地面反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低,地面反照率较高。当冻土解冻后,土壤中的水分以液体状态存在,土壤液态水含量增大,这会导致地表反照率降低,液态水的存在增加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减少了反射回去的辐射量,B正确;太阳辐射、天气状况对地面反照率影响小,AC错误;同一地区,地势起伏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热源来自地面,通常情况下,大气长波辐射量通常应少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而该地区大气长波辐射量通常多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说明该地区的大气热量部分来自地面辐射以外的地方,可能大气环流从低纬输入热量,A正确;盆地地形不易散热,热量主要还是源自地面辐射,B错误;冰雪覆盖反照率高,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少,使得大气温度较低,热量主要还是源自地面辐射,C错误;大气稀薄保温性弱,大气温度较低,热量主要还是源自地面辐射,D错误。故选A。
【点睛】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照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照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照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平均反照率为10-35%,新雪面反照率最大,可达95%。水面反照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照率愈大。
琥珀是树脂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左图)被称为世界“琥珀之都”。该州琥珀埋藏于30~60米深的海岸附近矿土中,工人用海水冲洗矿土,使琥珀矿石浮于水面,然后按大小对矿石进行分拣,小矿石装入麻袋,大矿石用手工分拣。右图为加里宁格勒州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加里宁格勒州采用海水冲洗矿土的原因是海水( )
①密度大 ②温度高 ③纯净度高 ④容易获取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6. 加里宁格勒州适宜开采琥珀的时间及原因( )
A. 1~4月,降水少B. 1~4月,温度低
C. 5~10月,降水多D. 5~10月,温度高
7. 大矿石采用手工分拣的主要目的是( )
A. 应对市场风险B. 降低生产成本C. 提高产品收益D. 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利用海水冲洗矿土,使琥珀矿石浮于水面,说明海水密度大,利于湖泊矿石漂浮,①正确。加里宁格勒州位于沿海地区,海水较多,容易获取,④正确。图示地区纬度较高,海水温度较低,且冲洗矿土与海水的温度和纯净度关系较小,②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结合加里宁格勒州气候资料图可知,该地降水量季节变化较小,适合开采琥珀的时间与降水关系较小,AC错误。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琥珀开采需要工人手工作业,因此适宜开采琥珀的时间为温度较高的5-10月,D正确,B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大矿石一般较重,容易沉入水底,采用手工分拣可以提高产品收益,C正确。手工分拣对应对市场风险影响较小,A错误。手工分拣需要大量劳动力,成本较高,B错误。手工分拣生产效率较低,D错误。故选C。
【点睛】气候资料图的判断方法:(1)结合最冷月判断南北半球:最冷月在7月份是南半球,最冷月在1月份是北半球;(2)结合气温高低判断纬度:最冷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0-15℃为亚热带、小于0℃为温带,最热月均温小于10℃为寒带。(3)结合降水量确定气候特征:根据降水变化分为夏雨型、冬雨型、年雨型和少雨型。
海南省种植结构多样,全年都能进行农业生产,农业已经发展为海南经济的优势产业。水稻是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下表为海南省和湖南省2019年水稻生产的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造成海南省与湖南省水稻单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热条件B. 耕地面积C. 自然灾害D. 稻作熟制
9. 海南省水稻种植规模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种植结构多样,海南省的水稻种植以“一年一熟”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较小,水稻播种面积小,湖南省则以双季稻为主,这种种植制度的差异影响水稻的单产,D正确;水热条件、耕地面积、自然灾害不是影响单产差异的主要因素,AB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南省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成熟,因此夏季成为海南水稻种植规模最大的季节,B正确,其他季节降水较少,不利于水稻的生产,AC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冬季气温低,农作物不能生长,海南岛地处热带,冬季可再种植一代或两代,主要利用的是海南岛的热量条件。海南岛地处热带,终年积温高,生长期长达一年,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有收获;且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水丰富。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形地质图,EF为断层出露线,A、B、C是不同时代的地层,依次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处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山B. 背斜谷C. 向斜山D. 向斜谷
11. 图示区域的构造活动( )
A. 先褶皱后断层,断层线以北下降B. 先褶皱后断层,断层线以北抬升
C. 先断层后褶皱,断层线以北下降D. 先断层后褶皱,断层线以北抬升
【答案】10. B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A、B、C是不同时代的地层,依次由老到新,甲处的地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CD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甲处的等高线凸向高值处,属于谷地,因此甲处的构造地貌是背斜谷,A错误,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如图所示,断层线切断了图中的背斜构造,说明岩层先是受到挤压弯曲形成褶皱,形成背斜构造,之后地层断裂,形成断层,CD错误;在图中E、F处,断层线以北东西两侧的B地层都往海拔较低处移动,说明其在下降,故图示区域的构造活动先褶皱后断层,断层线以北下降,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背斜构造表现为岩层向上拱起,这种结构使得油气能够聚集在其中。油气密度较小,自然分布在位置较高的地方,而背斜的拱起形态正好满足了这一条件,使得油气能够储存在背斜的顶部和中部。背斜具有闭合的特点,上覆岩层能够有效地与外界隔绝,防止油气逸出。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成地下水,故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赤道式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与晷盘垂直,上端指向北天极。其测时原理是用晷针影子的移动来指示时间。下图是游客5月13日12时(北京时间)在某地拍摄的日晷图片(晷盘与地面夹角约为53°)。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该日晷可能位于( )
A. 乌鲁木齐B. 漠河C. 兰州D. 潍坊
13. 此日后一个月内,该地晷针影子的移动( )
A. 范围变小,速度变快B. 范围变小,速度不变
C. 范围变大,速度变快D. 范围变大,速度不变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赤道式日晷晷盘与地面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根据材料,该地晷盘与地面夹角约为53°,因此该地的纬度为37°N,乌鲁木齐、漠河纬度高于37°N,AB错误。根据赤道式日晷的原理,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每个时辰下又分为八刻,每刻15分钟,图中晷针影子指向巳时的第七个刻度,根据时辰对照表,巳时为9时—11时,因此此时为当地时间10:45,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2时,说明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时15分,约18个经度,其在120°E的西侧,则该地经度为102°E,潍坊的经度比102°E大,D错误,所以该地经纬度为(37°N,102°E),兰州符合,C正确。故选C。
【13题详解】
赤道式日晷是用晷针影子的移动来指示时间,白昼时间越长,影子的移动范围越大。此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不断往北移,兰州市昼长夜短,且白昼不断变长,则该地晷针影子的移动范围变大,AB错误;题意可知,晷针影子移动的速度与太阳视运动速度相同,太阳视运动速度与地球自转运动速度相同,地球的自转速度(除极点外)每小时15°,所以晷针影子的移动速度不变,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口处涨落潮时水体表层和底层盐度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落潮相比,涨潮时河口处水体表层盐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河水流动更快B. 河水径流量更大C. 海水温度更低D. 海水顶托作用强
15. 涨潮与落潮时河口处水体运动情况是( )
①涨潮时底层水体先涨 ②涨潮时表层水体先涨
③落潮时表层水体先退 ④落潮时底层水体先退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答案】14 D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与落潮相比,涨潮时海水水位上涨,河口处受海水的顶托作用较强,河流水难以流动到海洋中,导致河水堆积在河口处,水体表层盐度较低,D正确。涨潮时河流流动速度变慢,A错误。河流径流量在涨潮时变小,B错误。盐度降低与海水温度高低无关,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结合等盐度线的分布图可以看出,涨潮时水体底层盐度大于表层,说明涨潮时海水自底层开始向陆地方向流动,底层盐度先涨,①正确,②错误。落潮时水体底层盐度大于表层,说明涨潮时海水自表层开始向海洋方向回退,表层盐度先降,③正确,④错误。故选A。
【点睛】读等值线图主要分析数值及递变规律、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值线的疏密程度、等值线的弯曲承德和等值线的局部闭合等方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产生活中各种热源排放的烟、气体等形成的烟体,被风吹动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称为烟羽。烟羽的形状受大气温度层结影响,可分为扇型(从俯视角度看,外形呈扇形)、漫烟型、波浪型等。下图示意两种烟羽扩散类型。
(1)推断扇型烟羽出现时当地大气运动特点。
(2)日出之后,该地烟羽逐渐由扇型向漫烟型转变。分析该地漫烟型烟羽形成的原因。
【答案】(1)扇型烟羽出现时,垂直方向上空气对流较弱,水平方向上风力较小,风向稳定。
(2)日出之后,随地面温度升高,近地面的逆温层逐渐消失,烟羽以下的空气对流逐渐加强,烟尘蔓延。此时排放口上方大气仍然存在逆温,烟羽无法向上扩散。在风的吹拂下,形成漫烟型烟羽。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烟羽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大气的运动有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湍流三种方式。水平运动:即风,是大气运动最常见的形式。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或下沉。湍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形式。大气中的湍流通常是由于气流受到各种不均匀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的,比如地面的粗糙度、建筑物等障碍物对气流的阻挡和扰乱,会使气流的速度和方向发生不规则的变化。如图所示,扇型烟羽在垂直方向的扩散很小,在水平方向上保持一定侧向扩散,致使烟羽形如一张开的扇子,因此当扇型烟羽出现时说明垂直方向上空气对流较弱,水平方向上风力较小,风向稳定。
【小问2详解】
如图所示,漫烟型烟羽在垂直方向上扩散很小(说明烟羽以上的垂直方向上空气对流受到抑制),但向下交换迅速,使烟雾在下层充分扩散。日出之前,地面由于降温快,温度较低,近地面和高空出现了“上热下冷”的逆温现象,大气比较稳定,烟羽呈扇形,日出之后,随地面温度升高,近地面的逆温层逐渐消失,烟羽以下的空气对流逐渐加强,烟尘蔓延,但此时排放口上方远离地面升温慢,逆温层还未消失,大气较稳定,空气对流运动弱,烟羽无法向上扩散,在风的吹拂下,形成漫烟型烟羽。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乡融合发展(下图)可以消除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交流沟通障碍,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小城镇是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成城乡互促、共生共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1)指出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在吸引乡村人口方面的优势。
(2)说明小城镇在城乡融合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小城镇距离乡村更近,易于兼顾农事活动,生活成本更低。
(2)小城镇生产成本较低,吸引城市资金、人才,承接产业转移;缓解城市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乡村人口的收入;通过技术支持等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化的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文信息,与城市相比,小城镇的生活成本较低,乡村人口在小城镇生活可以节省不少开支。小城镇距离乡村较近,方便乡村人口照顾家庭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小问2详解】
结合题干材料,小城镇可以承接大城市的部分产业转移,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小城镇作为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载体,可以促进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吸引部分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减轻大城市的人口、环境等压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小城镇的繁荣可以带动周边乡村的发展,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通过产业联动、 技术扩散等方式,提高乡村的经济水平和生活质量。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费尔干纳盆地内部地势平坦,中部土壤类型为粉砂黏壤土,南、北边缘为粉砂壤土。盆地内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有“中亚果蔬盆”之称。下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位置。
(1)从农业灌溉角度,分析地形对费尔干纳盆地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研究发现,该地区通过灌溉提升了土壤含水量,显著改变地表的蒸散发和能量平衡,调节地—气水热交换的强度,从而改变当地局部小气候。
(2)5~9月,与盆地南北边缘相比,盆地中部降温幅度大。从土壤质地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受灌溉影响,盆地周边山地降水明显增多。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盆地地形,西低东高,有利于西风深入形成山地降水;山体高大,积雪和冰川广布,春季积雪融化,夏季冰川融化,为农业发展提供稳定的灌溉水源;盆地地形有利于灌渠的规划,实现自流。
(2)盆地中部为粉砂黏壤土,与盆地南北边缘的粉砂壤土相比黏粒比例大,孔隙度小;蓄水、保水性能强;毛管作用强,实际蒸发量大,地表气温下降幅度大。
(3)灌溉导致空气水汽含量增加,盆地降温明显,白天与周边山地温差增大,局地环流增强,降水增多。
【解析】
【分析】本题以菲尔干纳盆地为资料,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土壤、影响降水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灌溉条件主要从灌溉水源和引水两个角度来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位于中亚,为温带大陆气候,且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口可知,地形有利于西风深入形成地形雨,加上周围高山冰川和冬季积雪多,所以春季季节性积雪和夏季冰川融水多,都为农业提供了稳定而充足的灌溉水源条件;且由周围山地向盆地内部平坦区引水可以自流,有利于引水渠的规划和建设。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中部土壤类型为粉砂黏壤土,南、北边缘为粉砂壤土”可知,与盆地南北边缘的粉砂壤土相比,中部土壤黏粒比重大,土壤空隙小,蓄水、保水能力强,土壤水分含量多;而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蒸散发量的主要因素,所以盆地中部蒸发量大,吸收大气热量多,地表气温下降明显。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降水条件主要有水汽、冷凝和凝结核;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灌溉导致蒸发量增加,使大气水分含量增加,使得盆地内部降温明显,同时盆地和周围山区温差增大,导致盆地和周围山地环流增强,降水增多。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库消落带是指水库周期性蓄水或泄洪导致水位升降,使水陆衔接地带的土地周期性淹没和出露而形成的干湿交替地带。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坡地地貌变化过程。
(1)简述从A阶段到B阶段消落带的植被演替过程。
(2)分析B阶段消落带滑坡、崩塌现象多发的原因。
(3)分析C阶段消落带地貌趋于稳定的原因。
【答案】(1)蓄水前,消落带的植被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结构复杂;蓄水后,多年生植被逐渐消失,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结构趋于简单;随着土壤流失,岩石裸露,植被几近消失。
(2)蓄水后坡地岩土经长期浸泡,消落带原有陆生植被死亡,根系腐烂,固结作用减小;在风和船舶航行产生的波浪的拍击下,库岸不断被侵蚀,坡度增大;坡地岩土含水量增加,稳定性降低。
(3)经过多年的强烈侵蚀,消落带坡地的松散堆积物被侵蚀殆尽,露出下覆基岩,消落带下部泥沙淤积,坡度逐渐降低,坡地地貌基本稳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三峡水库消落带坡地地貌变化过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滑坡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蓄水前,土壤及坡积物较多,植被生长环境较好,该地位于我国南方长江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区内植被丰富多样,消落带的植被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包括落叶阔叶林等,结构复杂;蓄水后,在消落带内,随着水库水长期浸泡和侵蚀,消落带内土壤和植被不断被侵蚀,土层变薄,植被生长环境变差,多年生植被逐渐消失,以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结构趋于简单;经过流水不断的侵蚀,随着土壤流失,岩石裸露,植被几近消失。
【小问2详解】
滑坡是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滑坡、崩塌的原因有①地质不稳定,岩石易破碎;②地势起伏大;③降水多且强度大;④植被覆盖率较低。根据B阶段消落带内的地理环境特点分析滑坡、崩塌多发的原因:由图可知,在B阶段强烈侵蚀期,蓄水后坡地岩土经长期浸泡,消落带原有陆生植被死亡,根系腐烂,固结作用减小,土壤较疏松;在风和船舶航行产生的波浪的拍击下,库岸不断被侵蚀,坡度增大;坡地岩土含水量增加,稳定性降低;坡地上的堆积物在较陡的斜坡上滑落或滚落,形成崩塌、滑坡。
【小问3详解】
省份
项目
海南
湖南
水稻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
34.0
47.5
水稻播种面积(千公顷)
2297
3855.2
水稻产量(万吨)
126.5
261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昌邑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A卷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卷,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卷docx、地理答案202411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