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人教版)
    本试卷分卷一和卷二两部分。卷一为选择题,卷二为非选择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共8页。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注意事项:
    1.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2.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卷一(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大米酿酒 矿石粉碎B. 海水晒盐 红磷燃烧
    C. 铁锅生锈 馒头发霉D. 冰雪融化 干冰升华
    【答案】B
    【解析】
    【分析】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A、大米酿酒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矿石粉碎是物质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海水晒盐 指氯化钠由于蒸发溶剂而析出,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铁锅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馒头发霉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 、干冰升华都是物质的状态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2. 化学实验操作应严谨规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B. 吸取液体
    C. 闻气体气味D. 加热液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以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A操作正确;
    B、吸取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取液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倒置,以防试剂倒流腐蚀胶帽,故B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操作错误;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用外焰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中上部,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大约成45°夹角,故D操作错误;
    故选:A。
    3. 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 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 最终试管内的液面降至40ml刻度线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实验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若气密性不好,会引起误差,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白磷与空气中 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实验中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熄灭后,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否则导致氧气体积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130mL空气中氧气体积约为130mL×=26mL,最终量筒内水体积为50mL-26mL=24mL,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4. 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代表氧气
    B. 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C. t2时刻,开始有MnO2生成
    D. 高锰酸钾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二氧化锰对氯酸钾的分解起催化作用,高锰酸钾先分解,氯酸钾后分解。由图可知:b的质量比a的质量先减少,说明b是高锰酸钾,a是氯酸钾。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有氧气生成,随着高锰酸钾的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不断的增加。t2时刻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开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的质量开始增加,所以c是氯化钾。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c代表氯化钾,选项A不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质量减少,选项B正确;
    C、t1时刻高锰酸钾开始分解,就有二氧化锰产生,选项C错误;
    D、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5. 下列关于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 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要装满水
    B. 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应正放在桌面上
    C. 先盖好玻璃片,再把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
    D. 等导管口排出气泡,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要装满水,防止因集气瓶中含有部分空气而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故A正确;
    B、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后,应正放在桌面上,故B正确;
    C、如果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再盖好玻璃,会进入空气,使收集的气体不纯,所以应在水中就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中取出,故C正确;
    D、导管口刚开始排出的气泡是装置中原有的空气受热膨胀冒出,立即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开始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应该等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D错误;
    故选:D。
    6.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小,故选项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组,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D。
    7. 如图为小樱同学制作的某元素一种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内圈上的大球表示质子或中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B. 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C. 该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D. 该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质子数=核电荷数,所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故选项正确;
    B、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电子数为2。因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因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该模型表示一种氦原子,故选项错误;
    C、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正确;
    D、该原子的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选项正确。
    故选:B。
    8.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首次实现了可充型锂-碘电池的大容量长寿命循环。如图是锂元素和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属于金属元素B. 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C. 锂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D. 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锂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碘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碘原子序数为5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锂原子序数为3,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明矾用于净水主要起到吸附沉降的作用
    B. 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 地下水是一种无形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消毒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并加速其沉降,则明矾用于净水起到吸附沉降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地下水资源有限,是一种无形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自来水厂净水流程依次为沉淀(除去水中较大的难溶性杂质)、过滤(除去水中的难溶性杂质)、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死水中的微生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 2H-2个氢元素
    B. Fe2+-1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CO2-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故A不符合题意;
    B、Fe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不符合题意;
    C、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C符合题意;
    D、分子由原子构成,CO2中的数字“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中国酸菜的历史颇为悠久,制作酸菜的初衷是为了延长蔬菜保存时间。酸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下列有关乳酸(化学式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乳酸是一种混合物
    B.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一个乳酸分子是由12个原子构成的
    D. 乳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乳酸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A说法错误;
    B、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12,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说法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一个乳酸分子是由3+6+3=12个原子构成的,故C说法正确;
    D、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12,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2. 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性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以便泄漏时容易察觉。家用煤气燃烧的产物中不可能有
    A. CO2B. H2OC. SO2D. 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家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同时会掺入乙硫醇,这个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氢、氧、硫四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产物中也只含有这四种元素,不会含有氮元素,因此D选项错误;
    故选:D。
    13. 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y的值为63
    B. 物质M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不变
    D. 此反应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各物质的总质量,即:68+32=y+37−1,y=64,故选项错误;
    B、物质M反应前为0,反应后为64,因此物质M为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C、反应前硫化氢里的硫是−2价,反应后M是硫单质,化合价是0价,化合价发生变化,故选项错误;
    D、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34a:32b=68:32,a:b=2:1,反应物硫化氢、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氧化汞加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B。
    15.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A. 40:9B. 8:1C. 10:11D. 13:44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反应2A+5B═2C+4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则可假设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a、22a,又因为1.3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D,设同时生成C的质量为x,则

    则x=0.9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3g+B=0.9g+4.4g,故B的质量为4g,则反应中B、D的质量比为:4g︰4.4g=10︰11;故答案为:C。
    16. 下列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的是
    A. 木炭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制作防毒面具
    C.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制作润滑剂
    D.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切割玻璃
    【答案】C
    【解析】
    【详解】A、木炭可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木炭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B、活性炭能用来制作 防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有吸附性,不符合题意;
    C、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可用来做电极,符合题意;
    D、金刚石用来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较硬,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有以下几个步骤:①按要求装好仪器 ②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③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收集生成的气体。以上操作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A. ①③②④⑤B. ②①④③⑤C. ①④③②⑤D. ①②④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是①按要求装好仪器,然后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之后装入药品,以免装置漏气浪费药品。装入药品先加入固体药品,后加入液体药品,则③向反应器中放入块状石灰石,②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固液接触反应开始,之后⑤收集生成的气体。
    顺序为①④③②⑤,故选C。
    18. 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 蜡烛自下而上熄灭B. 软塑料瓶变瘪
    C. 石蕊溶液变红D. 气球上浮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既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又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软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减小,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紫色石蕊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反映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气球上浮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反映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9. 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夜晚煤气泄漏,开灯查找泄漏源
    B. 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水基型灭火器灭火
    C. 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 面粉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夜晚煤气泄漏,不应开灯查找泄漏源,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爆,发生危险,故选项错误;
    B、图书、档案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故选项错误;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达到了灭火的目的,故选项错误;
    D、面粉属于可燃物,其与空气充分混合,若遇到明火是可能引起爆炸的,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0. 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能源
    B. 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
    C. 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
    D. 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可减小灶具进风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能源,故A说法正确;
    B、煤炭中的硫元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所以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故B说法正确;
    C、乙醇具有可燃性,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故C说法正确;
    D、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是因为氧气不足,燃料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增大灶具进风口,增加氧气的量,促进燃烧,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卷二(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1. 现有下列物质:A.硫粉、B.氢气、C.红磷、D.铁丝、E.木炭。用序号填空:
    (1)燃烧后集气瓶内壁产生少量水滴的是______。
    (2)燃烧时有火焰,并产生有害、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______。
    (3)燃烧能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的是______。
    (4)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燃烧时火星四射的是______。
    【答案】21. B 22. A
    23. E 24. 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燃烧生成水,燃烧后的集气瓶内壁产生少量水滴,故选B;
    【小问2详解】
    硫燃烧时有火焰,生成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选A;
    【小问3详解】
    木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E;
    【小问4详解】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只能在纯氧中燃烧,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D。
    22. 如图甲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按要求填空。
    (1)图甲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
    (2)由1、2、3处3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图乙表示图甲中______(填表中序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得电子后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
    【答案】(1)质子数不同
    (2)MgSO4 (3) ①. 4 ②. Cl-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甲中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小问2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1处元素是氧元素,2处元素是镁元素,3处是硫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硫酸镁,化学式为:MgSO4;
    【小问3详解】
    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7,故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4处;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氯离子表示为Cl-。
    23. 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某同学用图乙所示的装置过滤黄泥水,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过滤后发现烧杯中的液体仍然浑浊,你猜想其中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答案】(1) ①. O2 ②. 氢元素和氧元素
    (2) ①. 引流 ②.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的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玻璃管b连接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化学式为O2;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通过实验可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2详解】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24. 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集气瓶底放水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二中,向冷水和热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品红,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______的实验结论。
    (3)实验三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该实验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3) ①. 遵循 ②.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一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则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小问2详解】
    实验二中,向冷水和热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品红,观察到热水中溶液迅速变红,冷水中溶液变色缓慢,即放入热水中的品红扩散速度速率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小问3详解】
    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实验C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故该实验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导致左盘质量偏少,故天平指针向右偏。
    25.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物质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物质C转化为F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1)H2O2 (2)可做燃料
    (3)
    (4)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E能反应生成B和D,B、D能相互转化,E可以是过氧化氢,B为水,D为氧气,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能相互转化,B能和C相互反应,C可以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B和A能相互转化,A和C能相互反应,A可以是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推断合理。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E为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H2O2;
    【小问2详解】
    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
    【小问3详解】
    A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C可以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物质C转化为F可以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可以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6.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釜底抽薪”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气体是______。
    (3)84°消毒液是家中常用的一种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为NaClO,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4)航天飞船发射过程中,常以液氢作燃料,液氧作助燃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26. 清除可燃物 27. 一氧化碳##CO 28. +1
    29.
    【解析】
    【小问1详解】
    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小问2详解】
    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小问3详解】
    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1;
    【小问4详解】
    液氢燃烧释放热量,可作为航天飞船发射的燃料,氢气燃烧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7题10分,第28题12分,共22分)
    27. 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并模拟自然界中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1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用该套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则实验时所需的药品名称是______。
    (3)为制得的水溶液,应从装置C的______(选填“m”或“n”)端通入。
    (4)将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铁架台 (2) ①. A ②.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n (4)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1的名称是铁架台;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 CO2 时,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用该套装置还可以制取氧气,则实验时所需的药品名称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小问3详解】
    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n端通入,这样可使二氧化碳与水充分接触;。
    【小问4详解】
    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故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收集到的气体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2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方案并进行实验(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方案一】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如图甲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
    ③推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至白磷露出水面;
    ④停止推入空气,关闭K,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
    (注:实验过程中长颈漏斗下端始终在液面以下,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现象与结论】
    (1)步骤______(填序号)能观察到白磷燃烧起来。
    (2)分析对比步骤②和③,可得出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对比两次产生的实验现象还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______。
    (3)步骤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
    【方案二】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加热b处与c处的正中间,当处白磷燃烧时,a处白磷和c处红磷均不燃烧。
    【分析与讨论】
    (4)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
    A. b处白磷燃烧,a处白磷不燃烧
    B. 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C. 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
    (5)图甲与图乙装置比较,哪个更好?理由是______。
    【答案】(1)③ (2) ①. 与氧气接触 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锥形瓶内氧气消耗,压强降低 (4)C
    (5)图甲,图甲装置是密闭系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步骤③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使白磷与氧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白磷燃烧;
    【小问2详解】
    ②装好药品,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迅速注入80℃的水至刚好浸没白磷,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③挤压注射器,向锥形瓶内推入空气,锥形瓶内水面下降;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若把80℃的水换成20℃的水,重复步骤②和③,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的另一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问3详解】
    步骤④中锥形瓶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氧气,锥形瓶内氧气消耗,压强降低,液面上升;
    【小问4详解】
    A、b处白磷和a处白磷都与氧气接触,b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a处白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b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达到了着火点,b处白磷燃烧,c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是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C、a处白磷不燃烧,c处红磷不燃烧,无法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故选C;
    【小问5详解】
    图甲与图乙装置比较,图甲装置更好,因为图甲装置是密闭系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四、计算应用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29题7分,第30题7分,共14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步骤等,只写最后结果不得分)
    29. 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它与水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现将85g含杂质的氢化钙固体样品放入100g水中,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77g。
    (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原固体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答案】(1)8 (2)设原固体样品中CaH2质量为x。
    x=84g
    样品中的CaH2的质量分数= ≈98.8 %
    答:原固体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是98.8 %。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为逸出气体的质量,为:100g+85g-177g=8g,故填:8。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30.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2.5g进行测定实验,现将10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气体的总质量如下表所示。请计算:
    (1)m的值为______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的质量。
    【答案】30. 3.3
    31.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x
    x=10g
    答: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10g。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五次加入盐酸后,前两次,每次都增加1.1g二氧化碳,第四、五都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第三次没有完全反应,也增加1.1g,所以m值是3.3g进行分析;第三次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3.3g,第四次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是4.4g,但是第五次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碳质量不再增加,说明第4次盐酸和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m的值为3.3g;
    【小问2详解】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二手烟”也会危害身体健康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种类改变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氢原子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氧原子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硫原子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气体的总质量/g
    1.1
    2.2
    m
    4.4
    4.4

    相关试卷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