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度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良渚元素在杭州亚运会“无处不在”,除火种采集仪式选在良渚古城遗址外,杭州亚运会、亚残会的火炬、吉祥物及部分场馆的设计灵感也都来自良渚文化,实现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与现代体育精神的精彩碰撞。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活特征的( )
    A.使用陶器B.饲养家畜C.种植水稻D.使用铁农具
    2.相传,商的祖先名契,其母与同伴在水边洗浴,偶然见到一只燕子蛋,便取来吃掉,由此怀孕生契;周的祖先名弃,其母在野外偶然踩踏他人的足迹,因而怀孕生弃。两人之父均不详。上述传说主要反映( )
    A.部落发展经过了母系氏族阶段B.封建帝王自我神化王权
    C.宗法制以母系的血缘来定亲疏D.图腾崇拜始于商周时期
    3.《史记》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其中秦民“怯于私斗”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的( )
    A.推行县制B.废除井田制
    C.奖励军功D.什伍连坐法
    4.下表为先秦诸子思想结构模式图。由此可知,先秦思想家( )
    A.主张个人与社会统一B.探索社会秩序的重建
    C.彼此之间有相互借鉴D.具有浓厚的民本思想
    5.秦始皇为了强化北部边疆治理,修建了一条大通道,它从关中平原出发,一路北行蜿蜒至九原(今内蒙古包头)。据此判断,这个工程是( )
    A.郑国渠B.直道C.万里长城D.丝绸之路
    6.据统计,《史记》《汉书》所载西汉前期酷吏,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的延续B.治国理念的调整
    C.加强集权的需要D.经济发展的差异
    7.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且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分设刺史B.任用酷吏打击豪强
    C.均输平准D.铸币权力收归中央
    8.东汉后期灾异频繁,“妖言”屡生。相关史籍经常出现“妖言”快速传播,“吏民惊恐”“百姓奔走,转相惊动”“击鼓号呼相惊恐”等记载。例如汉安帝时期因谣言大洪水将至,引致人心惶惶,百姓扶老携幼背井离乡,四处逃离。汉桓帝时期洛阳宫殿无故起火,民间流言四起,认为是君主失德,招致火灾。这反映出( )
    A.迷信思想开始渗透到民间B.东汉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C.地方割据势力掌控了舆论D.君主对舆情的放任态度
    9.如图是西晋颁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的“晋归义羌侯”印文。据此可知,当时( )
    A.羌族完成了内迁的历史进程B.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D.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
    10.公元494年,孝文帝亲自主持祭祀太庙之礼,派人将祖宗牌位护送至洛阳。此外,孝文帝还营造了与太庙相配套的明堂,增添庙中的祭祀用品。每当遭遇重大事件时,孝文帝便会亲自告谒太庙,以期获得祖先的庇佑。孝文帝此举旨在( )
    A.推动民族交融B.维护鲜卑族传统C.提升统治权威D.营造改革的氛围
    11.佛典认为,双亲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并没有义务为父母奉献一切。而在公元4世纪的中国,则把孝敬双亲视为佛教教义之一,只有孝顺父母和忠于君主才可以得到善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佛教思想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释道融合渐成主流D.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12.据杜佑《通典》记载:“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据此可知,隋朝( )
    A.经济管理体系健全B.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众生活保障充足
    13.《新唐书·地理志》记载:“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 )
    ①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②实现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高度集权
    ③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④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4.820年,唐宪宗下诏:“自今以后,宜准例三年一定两税,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该举措的目的是( )
    A.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B.适应均田制发展的需要
    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5.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四次人文热潮,依次是“从‘神’到‘人’”、“从‘礼教’到‘个性’”、“从‘门第’到‘平民’”、“从‘道德’到‘功利’”。其中第二次人文热潮发生于( )
    A.商周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时期D.唐宋时期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考古证据与历史认知】
    材料一 根据历史记载,夏朝政权的中心范围是在今天的山西南部和河南西部,或者说河南中部这一带。这个区域也发现了很多考古学上的“文化”,最有名的就是二里头文化。很多人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朝的,但也有些人不太同意,说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商朝早期一些人或者是史前时代另外一些人留下来的。这里有争议,主要因为没有发现能够辨认的文字,如果有文字就可以说明问题。
    夏朝后面就是商朝。商朝没有问题了,它有文字——甲骨文,它的遗址也被发现,它的各种青铜器、墓葬都有发现。可以看一下夏和商的区别:夏中心区的位置比较靠西,而商的中心区比较靠东。历史上记载商朝由东方来的一批人建立,整个位置比较偏东,以后的周朝又比较偏西。中国古代文明中心有一个东西摇摆的过程,中国古代政权的战争也好,争夺也罢,在很长时间里也是东西对打而不是南北对打,和后来不太一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特征》
    材料二
    ——摘编自梁云《战国时代的东西差别——考古学的视野》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说明考古学对夏朝、商朝、战国历史认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战国时期秦国中央集权的证据。
    17.【制度革新与王朝兴衰】
    材料一 秦朝与隋朝均是历史上非常特殊的朝代。秦与隋均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开创者,其开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制度,不仅为后来的封建王朝基本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基本社会制度。……为什么这样两个有着巨大历史功勋的王朝,竟然短短的二世而亡了?无论是秦还是隋,于大乱之后实现国家的大一统都是不易的。而统一后建立的专制王朝,可以说至少在表面上是既“强”又“盛”的。这两种情况都极易使当权者陶醉和迷惑,也容易刺激其欲望扩张,诱使其做一些好大喜功之事。
    ——摘编自李玉梅《秦隋速亡原因的逻辑分析》
    材料二 唐代之所以出现两度盛世,固然与两位君主(唐太宗、唐玄宗)的英明密不可分,但制度原因则是其中关键。与中国所有王朝一样,唐代尽管也是实行帝制,但较之其他王朝,其制度设计及治理体系更为合理。
    ——摘编自陈良《略谈唐代兴盛的制度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朝和隋朝的相似之处,并以具体史实进行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的制度设计为何被认为更为合理。
    18.【社会经济与时代背景】
    材料一 《后汉书》卷32《樊宏传》载:(宏)父重,字君云,世善农稼,好货殖。重性温厚,有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能上下勠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赀至巨万,而赈赡宗族,恩加乡闾。
    《水经注》卷29《比水》载:“仲山甫封于樊……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可言,富拟封君”。
    《晋书》卷69《刁协附刁逵传》载:(刁逵)兄弟子侄并不拘名行,以货殖为务,有田万顷,奴婢数千人,余资称是。
    ——摘编自《乡村振兴:从魏晋时期士族庄园与中世纪西欧庄园中寻找启示》
    材料二 建安十五年(210年)交州治所移治番禺。黄武五年(226年),初置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治所番禺。六朝定都于建康(业),广州治所番禺距建康较近,北上逾大庾岭沿赣江入长江即达建康。并且,随着大庾岭道逐渐成为3-6世纪越过南岭的主要通道,岭南主要通道的东移,加上时江左人南下和军事上的需要,“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粤东沿海道也逐渐兴盛。魏晋南朝时,广州成为南海丝路的重要始发港。广州居三江之汇,北江、西江、东江交通方便,粤东海路也可达江左,故沿江和沿海多南迁之民。而居于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美,无疑成为南迁人口的聚居中心。随着岭南政治中心和交广两州的分置,加上广州政治清明,因此,广州治所番禺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都会。
    ——摘编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丝路的发展—广州:岭南陆上丝路的中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末至魏晋地主庄园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晋南朝时期广州番禺成为岭南政治中心和经济都会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李克建《儒家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就表格中的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儒家民族观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可知,良渚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时期的长江流域,而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陶器、饲养家畜、种植水稻都体现了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活特征,AB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商”“周”先祖知其母不知其父,可知其经历母系氏族个阶段,A项正确。商周为奴隶社会,封建帝王说法错误,排除B项;宗法制以父系的血缘来定亲疏,排除C项;材料强调“商、周”始祖诞生神秘色彩,不属于图腾崇拜,概念混淆,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56年(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勇于公战”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奖励公战,“怯于私斗”主要是由于实行什伍连坐制,乡邻之间可以互相纠察告发“违法”行为,若不揭发,十家连坐,D项正确;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秦民怯私斗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废井田是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土地的封建化,与秦民怯私斗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军功爵制是指按军功 (也包括事功)赐予爵位、田宅、食邑和封国的制度,极大地提高了秦国的军事战斗能力,与秦民怯私斗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从这一先秦诸子思想结构模式图可以看出,各位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途径和模式来实现目标,无论是偏重个人还是社会的协调观,无论是通过内在还是外在途径,都反映了他们对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的思考,试图探索出一种能够重建社会秩序的方法和理念,B项正确;图中主要体现的是思想家对社会秩序重建的探索,而非单纯主张个人与社会统一,排除A项;从模式图中难以直接看出彼此之间有相互借鉴,排除C项;材料重点在于对社会秩序重建的思考,并非突出民本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5.【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强化北部边疆治理,修建了直道,它是联结关中平原与河套地区的主要通道,B项正确;郑国渠属于水利工程,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万里长城属于军事防御工程,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项;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
    6.【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原因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籍贯属于今陕西省、山西省的最多,河南省的次之,而属于今山东省、江苏省的较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地区有着深厚的法治传统和严格的行政管理体系,这导致这些地区在培养和管理官员方面有着独特的经验和传统。这种历史文化的延续使这些地区的官员((包括酷吏)数量更多,A项正确;西汉前期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治国理念并未调整,排除B项;集权是政治方面,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该时期的经济主要是小农经济,没有太大的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前期,政府各部门常常抢购物资,引起物价上涨;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汉武帝采取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了物资运输和市场物价的调控,打击富商大贾,C项正确;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郡守、地方“强宗豪右”和诸侯王国,而非针对题干中的问题,排除A项;任用酷吏打击豪强,与题干陈述的问题无关,排除B项;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针对的是当时币制混乱,郡国铸币使地方豪强实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与题干陈述的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可知,东汉后期谣言散播广泛,百姓不仅相信谣言,四散逃离甚至攻击君主品德,这反映出东汉政府公信力的下降,B项正确;“开始渗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早在先秦时期,迷信鬼神思想就在民间得到传播,排除A项;“地方割据势力”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君主的态度,排除D项。
    9.【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晋(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西晋给内迁少数民族酋长颁发印章,说明内迁少数民族归属西晋,反映了此时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项正确;仅凭材料内容,无法体现羌族是否完成内迁的历史进程,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西晋时期民族交融趋势加强,未体现内迁少数民族取代西晋政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氐族建立的前秦,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C
    【详解】据材料可知,孝文帝亲自主持祭祀太庙之礼,将祖宗牌位迁至洛阳并营造明堂、增添祭祀用品,遇重大事件会亲自告谒太庙以期获得祖先庇佑,这些行为旨在通过对祖先的尊崇和祭祀,提升自己的统治权威,C项正确;材料中孝文帝的这些行为主要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非推动民族交融,排除A项;孝文帝的这些行为并非单纯为了维护鲜卑族传统,实际上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排除B项;营造改革氛围与祭祀太庙等行为的目的不符,排除D项。
    11.【答案】A
    【详解】由材料可知,在佛教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佛教教义接受了中国的忠孝观念,反映了佛教思想的中国化进程,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佛教教义在不同地域的差别,而不是艺术内容的时代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儒释思想的融合,排除C项;儒学丧失正统地位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B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隋朝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等多处粮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如此丰富的粮食储备反映出隋朝农业生产得到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增加,B项正确;仅根据多处粮仓的粮食储备情况,不能得出隋朝经济管理体系健全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粮食储备,社会秩序较为稳定从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虽然隋朝有大量粮食储备,但属于官方储备,不能就此说明民众生活保障充足,排除D项。
    13.【答案】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唐朝。依据材料“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依据西北民族的特殊情况,在边疆设置都督府,施行羁縻政策,体现了统治者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 ,①正确;唐太宗施行羁縻政策,都督府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都督府的长官由西北部落首领担任,没有实现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高度集权, ②错误;唐朝施行羁縻政策,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是建立,③错误;唐太宗依据西北民族的特殊情况,在边疆设置都督府,施行羁縻政策,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④正确。据结论可知,①④正确。故选D项。
    14.【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非论土著、客居,但据资产差率”可知,唐朝统治范围内,三年定一次两税,且不论何种人都要按照资产交税,这扩大了交税对象,有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项正确;均田制在780年实行两税法之初就被废除,排除B项;唐宪宗的目的是维护统治,增加税收,并非推动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施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这属于客观影响,并非唐宪宗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5.【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从‘礼教’到‘个性’”,可知中国在汉代确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初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从而转向追求“个性”。出现了“魏晋玄学”,C项正确;商周之际,西周确立礼乐秩序,完成了从“从‘神’到‘人’”的转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秦汉时期,确定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开始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唐宋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实行,社会流动性增强,完成“从‘门第’到‘平民’”的转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1)①夏朝:因为考古没有发现文字等,夏朝历史存在颇多争议;
    ②商朝:由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遗址、青铜器、墓葬等,商朝成为信史;
    ③战国:战国考古对于铜陶器物、墓葬、都城、货币等的大量发现,有助于后世学者比较秦与六国区别。(3点)
    (2)证据:①墓葬两极分化,国君墓规模远大于卿大夫墓,体现中央君主权威;
    ②国都直接统辖自然村落,显示中央对地方的高度集权;
    ③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④实行统一的“半两”钱,统制货币,体现经济集权;
    ⑤“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体现国家对土地的控制。(任答4点)
    【详解】(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夏朝、商朝、战国(中国)。据材料一“这里有争议,主要因为没有发现能够辨认的文字,如果有文字就可以说明问题”得出,因为考古没有发现文字等,夏朝历史存在颇多争议;据材料一“商朝没有问题了,它有文字——甲骨文,它的遗址也被发现,它的各种青铜器、墓葬都有发现。”得出,由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遗址、青铜器、墓葬等,商朝成为信史;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得出,战国考古对于铜陶器物、墓葬、都城、货币等的大量发现,有助于后世学者比较秦与六国区别。
    (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二“墓葬等级序列 多阶层、小间隔 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得出,墓葬两极分化,国君墓规模远远大于卿大夫墓,体现中央君主权威;据材料二“城内多数面积为宫殿、宗庙、官署”和“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得出,国都直接统辖自然村落,显示中央对地方的高度集权;货币,实行统一的“半两”钱,统制货币,体现经济集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政管理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废井田,开阡陌”,由秦国授田于百姓,体现国家对土地的控制。
    17.【答案】(1)相似之处:①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局面,统一六国;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局面,统一全国。
    ②制度的开创性。秦朝首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③皆因暴政速亡。秦朝因严刑峻法、大兴土木引发陈胜、吴广起义;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严重破坏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起义。(3点)
    (2)原因:①中央决策方面,设立议事堂,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三省六部制的完备;
    ②选官制度方面,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赋税制度方面,以庸代役,既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又有利于政府赋税收入。(3点)
    【详解】(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分别是秦朝中国、隋朝中国。根据材料一“无论是秦还是隋,于大乱之后实现国家的大一统都是不易的”可得,两者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诸侯纷争局面,灭六国,统一了全国,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根据材料一“秦与隋均是封建王朝的制度开创者,其开创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制度”可知,两者在制度上具有开创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开创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等,隋朝开创了科举制度、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等;根据材料一“为什么这样两个有着巨大历史功勋的王朝,竟然短短的二世而亡了”可知,两者都二世而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刑法严苛,统治者大兴土木,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陈胜、吴广起义,隋炀帝大兴土木,三次征伐高丽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引发起义。
    (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二“唐代尽管也是实行帝制,但较之其他王朝,其制度设计及治理体系更为合理”可知,需概括唐朝的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分析其积极影响,可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角度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在政治制度方面,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其中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工作效率;选官制度方面,实行科举制,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赋税制度方面,实行租庸调制,实行以庸代役的制度有利于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
    18.【答案】(1)特点:聚族而居;财产丰厚;田宅广阔;多种经营;荫蔽人口;自给自足。(任答3点)
    (2)原因:①三江交汇,地理环境优越;②南方经济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③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④中央政府的扶持和地方官民的努力;岭南地区政局长期相对平稳。(任答4点)
    【详解】(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汉末至魏晋(中国)。据材料“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可知,聚族而居;据材料“能上下勠力,财利岁倍,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可知,财产丰厚;据材料“至乃开广田土三百余顷。其所起庐舍,皆有重堂高阁”可知,田宅广阔;据材料“又池鱼牧畜,有求必给。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可知,多种经营;据材料“奴婢数千人”可知,荫蔽人口;据材料“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可知,自给自足。
    (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两晋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广州居三江之汇,北江、西江、东江交通方便,粤东海路也可达江左,故沿江和沿海多南迁之民。”得出,三江交汇,地理环境优越;据材料“六朝定都于建康(业),广州治所番禺距建康较近,北上逾大庾岭沿赣江入长江即达建康。并且随着大庾岭道逐渐成为3~6世纪越过南岭的主要通道,岭南主要通道的东移,加上时江左人南下和军事上的需要,‘百姓乃从海道入广州’,粤东沿海道也逐渐兴盛。”并结合所学得出,南方经济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据材料“魏晋南朝时,广州成为南海丝路的重要始发港。”得出,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据材料“随着岭南政治中心和交广两州的分置,加上广州政治清明,因此,广州治所番禺成为岭南的政治中心和经济都会。”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央政府的扶持和地方官民的努力;岭南地区政局长期相对平稳。
    19.【答案】
    示例论题:唐朝开明的民族观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论述:唐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秉承华夷平等的民族观念发展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对于不同的少数民族政权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突厥,在军事手段征服的基础上,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进行管辖;对于吐蕃,采取和亲和会盟的措施加强联系;对于西北的回鹘和东北的靺鞨采取册封的方式……通过这些措施,唐朝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这些措施也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民族观念,有利于民族交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总而言之,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互相影响,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详解】
    根据材料设问条件的限定,以选择一个时期为例。根据材料“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较为开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论题:唐朝开明的民族观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论述首先总论唐朝统治者采取开明民族政策,然后列举唐代和少数民族突厥、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交往采取的不同措施的史实,论证开明民族政策背景下,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最后进行总论升华,民族观念和民族政策互相影响,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目标途径
    利己主义
    偏重个人的协调观
    偏重社会的协调观
    利他主义
    内在途径
    杨朱模式
    老庄模式
    孔孟模式

    外在途径
    韩非子模式

    荀子模式
    墨子模式
    六国
    秦国
    铜陶器物群演变
    连续性
    战国中期发生断裂
    墓葬等级序列
    多阶层、小间隔
    两极分化,国君墓与卿大夫墓规模落差巨大
    都城形态
    分内外城,外城有居民区、工商业区
    城内多数面积为宫殿、宗庙、官署
    城址等级序列
    国都以下逐级递减
    缺乏中小城市,国都之下直接为自然村落
    货币
    形态和铭文多样化
    统一的“半两”钱
    时期
    儒家民族观的表现
    先秦时期
    与早期夷夏思想相比,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族观在承认差别、对立和碰撞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出了礼分华夷的标准,大力倡导“化夷”“变夷”的思想
    两汉时期
    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汉儒把封建帝王与四夷的关系比作手足关系,把天子和四夷酋长界定为君臣关系,将华夏与四夷、中原与边境看作一个整体
    隋唐时期
    彰显胡汉一家、华夷无隔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民族思想,诸如“夷狄亦人耳”“胡越一家,自古未有”“虽云华夷,欢若亲戚”等语言不胜枚举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期中联考 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封泥与文书】,【民族国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