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海南省部分高中高一(上)阶段性教学检测(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海南省部分高中高一(上)阶段性教学检测(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描述的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千锤万凿出深山B. 烈火焚烧若等闲
C. 吹尽狂沙始到金D. 烟笼寒水月笼沙
【答案】B
【详解】A.“千锤万凿出深山”只是将石头的外形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烈火焚烧若等闲”指的是可燃物质的燃烧,氧气转化为含氧的化合物,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符合题意;
C.“吹尽狂沙始到金”能体现出金化学性质不活泼,以单质的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把金从沙土中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烟笼寒水月笼沙”涉及烟、雾、分子运动等,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B. 液态C. 石墨D. 食盐水
【答案】B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详解】A.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为非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液态HCl为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故B符合题意;
C.石墨是单质,不是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食盐水为NaCl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 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B. Na2O常用作呼吸面具中供氧剂
C. NaCl常用作食品调味剂D. 漂白液常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答案】B
【详解】A.生石灰化学名称为氧化钙,它能吸收食品包装中的少量水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A正确;
B.Na2O与H2O、CO2反应不放出O2,不能作为供氧剂,Na2O2才是常用作呼吸面具中供氧剂,B错误;
C.食盐具有咸味,且能使细胞脱水,可以用作食品调味剂和防腐剂,C正确;
D.漂白液中含有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因此可以用于游泳池消毒,D正确;
故答案为:B。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
B.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共存,B错误;
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C错误;
D.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D正确;
故选D。
5.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B. 和的混合物中含离子总数为
C. 标准状况下,氩气中含原子数为
D. 常温常压下,和的混合气体中含分子数为
【答案】B
【详解】A.的物质的量为=0.2ml,而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Fe元素由0价上升到+2价,故0.2ml铁转移电子数为0.4NA个,故A错误;
B.中含有2个Na+和1个,中含有2个Na+和1个,则和的混合物中含离子总数为,B正确;
C.标准状况下,氩气的物质的量为0.1ml,氩气为单原子分子,含原子数为,C错误;
D.和的摩尔质量不同,常温常压下,无法计算和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D错误;
故选B。
6.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有关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详解】A.氯水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氯气pH值,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一体积水溶解两个体积的氯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氯气,可以使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B不符合题意;
C.干燥的氯气和干燥的有色布条一起,不褪色,说明氯气不具备漂白性,C符合题意;
D.氯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应用碱溶液来吸收尾气,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7. 部分含碳物质的“价—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和c都是有毒气体B. 能实现的转化
C. 和c反应只生成一种盐D. 可利用a的还原性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答案】B
【分析】a为碳单质,b是CO,c是CO2,d是H2CO3。
【详解】A.CO有毒,CO2无毒,A错误;
B.C不完全燃烧生成CO,CO燃烧或还原氧化物生成CO2,CO2溶于水生成H2CO3,能够实现转化,B正确;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盐,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冰箱中异味,不是还原性,D错误;
答案选B。
8. 胶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体的生命活动都与胶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B. 胶体中胶粒直径在之间
C. 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氨水可以制备胶体
D. 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
【答案】C
【详解】A.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分溶液和胶体,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胶体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之间,故B正确;
C.溶液和足量氨水反应,生成沉淀,故C错误;
D.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不同,直径大于100nm的为浊液,1nm~100nm的为胶体,小于1nm的为溶液,溶液中分散质颗粒直径小于,故D正确;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
9. 下列离子方程式符合实验现象且正确的是
A. 用醋酸浸泡水垢,水垢溶解:
B. 在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
C. 向锌粒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
D. 在溶液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产生银白色物质:
【答案】CD
【详解】A.醋酸和水垢中的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醋酸是弱酸,保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溶液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D。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铁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与氯气的量有关B. 钠与氧气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C. 将钠投入硫酸铜稀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D. 焰色试验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详解】A.铁在氯气中燃烧的产物为氯化铁,与氯气的量无关,故A错误;
B.金属钠与氧气反应在室温时反应得到氧化钠,在点燃时反应得到过氧化钠,故B正确;
C.钠先与硫酸铜稀溶液中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NaOH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会置换出铜单质,因此没有红色固体析出,故C错误;
D.焰色试验是原子中电子的跃迁引起的,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1. 在X溶液中滴加过量Y溶液(或通入过量Y气体),溶液的导电能力与图像不符合的是
【答案】A
【详解】A.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硫酸钠是强电解质,导电能力变化不大,A不符合;
B.氢氧化钡和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硫酸钡,二者都是沉淀,导电能力减弱到接近0,后硫酸铁过量,导电能力增强,B符合;
C.氢氧化钙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到接近0,后二氧化碳过量生成碳酸氢钙,沉淀溶解,导电能力增强,C符合;
D.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到接近0,后氢氧化钡过量,导电能力增强,D符合;
答案选A。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答案】CD
【详解】A.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含钠元素,但不能证明不含钾元素,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若无紫色,才能说明不含有钾元素,A错误;
B.酸Z可能为H2SO4,硫酸和能反应生成CO2无色无味气体,但硫酸的酸性比强,B错误;
C.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由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盐酸具有酸性,能使试纸变红,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试纸褪色,说明氯气已收集满,C正确;
D.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为CO2,或都能与H+反应生成CO2,则溶液中可能含有,D正确;
故选CD。
13. 白色固体X可能由中一种或多种组成。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一定不含B. X一定含和
C. X可能含和D. 白色沉淀Y为
【答案】B
【分析】取少量X溶于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Y,含Cu2+溶液显蓝色且Cu(OH)2是蓝色沉淀,说明X不含有,该白色沉淀为Mg(OH)2或MgCO3,则X一定含有,取少量X,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Z,该气体为稀盐酸与反应生成CO2气体,X一定含有;
【详解】A.白色沉淀Y可能是Mg(OH)2或MgCO3或两者的混合物,则X可能含有NaOH,A错误;
B.根据分析,X一定含和,B正确;
C.取少量X溶于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Y,含Cu2+溶液显蓝色且Cu(OH)2是蓝色沉淀,说明X不含有,C错误;
D.白色沉淀Y可能是Mg(OH)2或MgCO3或两者的混合物,D错误;
故选B。
14. 某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实验a可知,还原性:
B. 和反应需要酸性环境
C. 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 实验e中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CD
【详解】A.在铜粉中加入溶液,加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Cu不能将Na置换出来,可知还原性:,A正确;
B.由实验d可知,含有稀硫酸的溶液变蓝色,即铜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而只有铜和过氧化氢的溶液不变蓝色,即不发生反应,说明和反应需要酸性环境,B正确;
C.由实验bc可知,铜和稀硫酸加热不反应,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硫酸铜,说明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C错误;
D.实验e中反应物为Cu、稀H2SO4、O2,生成物为CuSO4和H2O,消耗1个氧气转移4个电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5. 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理量之间的桥梁,也是化学计算的核心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某气体的化学式为,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体积为,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所含中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
(3)室温下,可移动的光滑活塞将某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分为两室,向A室中充入的混合气体,向B室中充入,此时活塞的位置如图所示。
①A室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该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②若将A室中混合气体点燃,恢复至室温后,活塞停留在刻度___________处。
【答案】(1) ①. ②. 28
(2) ①. ②.
(3) ①. 2 ②. ③. 3
【小问1详解】
在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某气体的化学式为,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1×4=28;
【小问2详解】
由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与的质量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30:68=15:34,由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个含中子数为14-6+16-8=16,1个含中子数为32-16+(18-8)×2=36,所含中子数之比为16:36=4:9;
【小问3详解】
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VA:VB=nA:nB,向B室中充入,则4:2=nA:1,解得nA=2ml,则A中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l;实验测得A室混合气体的质量为,假设该混合气体中和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l和yml,则x+y=2,16x+32y=56,解得x=0.5,y=1.5,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5:1.5=1:3;
②A室混合气体为2ml,有0.5ml和1.5mlO2,由方程式CH4+2O2=CO2+2H2O可知,0.5ml消耗1.0mlO2,则氧气过量,完全反应恢复至室温,此时A中气体含0.5ml CO2和0.5mlO2,B中是1mlN2,则体积比为1:1,则活塞停留在3位置。
16. 苏打三兄弟(小苏打、苏打和大苏打)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常用作糕点、饼干、馒头等的膨松剂,其原理是受热分解生成和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性氧化物”或“酸性氧化物”)。天然的弱碱性水中含有小苏打,因而也称为苏打水。世界上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出产天然苏打水,苏打水可中和过量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苏打的化学名称为碳酸钠,又俗称___________。制作皮蛋时,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大苏打的化学名称为五水硫代硫酸钠,又俗称海波,化学式为。
①酸性条件下大苏打不稳定,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和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工业上,大苏打常用作棉织物漂白后的脱氯剂,发生反应:,则X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酸性氧化物 ②.
(2) ①. 纯碱 ②.
(3) ①. ②.
【小问1详解】
受热分解生成和CO2,W为C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苏打水中碳酸氢钠可中和过量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即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又俗称纯碱,和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酸性条件下大苏打不稳定,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单质和气体,结合原子守恒,产物还有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由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X为。
17. 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氯气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的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盐酸表现的性质有_____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溶液先变蓝色,后变无色。经检验:最终被氧化成碘酸,蓝色变无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实验完毕后,取装置D中溶液经传感器收集、处理数据,探究次氯酸光照分解产物。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随着光照时间延长,氯离子浓度增大
b.随着光照时间延长,溶液酸性增强
c.随着光照时间延长,产生量增多
d.光照下,由于水分解从而导致体积分数增大
【答案】(1)除去氯气中的
(2) ①. ②. 还原性、酸性
(3) ①. 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②.
(4)
(5)d
【分析】装置A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气,装置B除去挥发出的HCl杂质气体,装置C氯气和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和KCl,淀粉溶液变蓝,装置D为氯气和水反应,装置E用来吸收尾气氯气;
【小问1详解】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氯气混有挥发出的HCl杂质气体,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HCl;
【小问2详解】
装置A的烧瓶中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生成氯化锰、水和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l生成氯气过程中氯元素化合价升高,HCl表现还原性,HCl生成氯化锰过程中表现酸性;
【小问3详解】
氯气是有毒气体,能与碱液反应,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问4详解】
氯气和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碘单质和KCl,生成碘单质使淀粉溶液变蓝,后变无色,是过量的氯气氧化最终生成成碘酸,氯气被还原为Cl-,则蓝色变无色的原因是:;
【小问5详解】
a.氯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随着光照时间延长,氯离子浓度增大,a正确;
b.HClO是弱酸,分解后生成强酸HCl,则随着光照时间延长,溶液酸性增强,b正确;
c.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随着光照时间延长,产生量增多,c正确;
d.光照下,由于HClO分解从而导致体积分数增大,d错误;
故选d。
18. 使用(稀)四种物质实现下列转化(在水溶液中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E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G是___________。
(2)西汉时期利用反应i制备单质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反应ⅱ制备单质丙,该反应中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
(4)反应ⅱi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2)
(3)
(4)
(5) ①. ②.
【分析】铁的金属活泼性比Cu强,则反应i为Fe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SO4,则A为CuSO4,金属甲为Fe,C为FeSO4,金属乙为Cu,反应ii为Fe和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B为H2SO4,丙为H2,反应iii为FeSO4和NaOH反应生成Fe(OH)2和Na2SO4,D为NaOH,F为Fe(OH)2,E为Na2SO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H)3,Fe(OH)3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G为Fe2O3;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E为Na2SO4,G为Fe2O3;
【小问2详解】
反应i为Fe和CuSO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FeSO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ii为Fe和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还原产物是H2;
【小问4详解】
反应iiiFeSO4和NaOH反应生成Fe(OH)2和Na2SO4,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反应iv为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为Fe(OH)3,Fe(OH)3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G为Fe2O3,反应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氧化剂是O2。
19. 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处理。以含少量的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交叉分类法,属于___________。
(2)写出“除杂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做氧化剂的优点是___________(从环保角度考虑)。
(3)设计实验证明滤液1中不含:___________。实验室中分离沉淀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填名称)。
(4)“合成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每生成转移___________个电子。
【答案】(1)钠盐(或高铁酸盐)
(2) ①. ②. 还原产物为,无污染
(3) ①. 取少量滤液1,滴加溶液,不产生红褐色沉淀 ②. 烧杯、漏斗、玻璃棒
(4) ①. ②. 或
【分析】过氧化氢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加入NaOH溶液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NaCl,过滤得到滤液1为NaCl,氢氧化铁和NaCl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
【小问1详解】
在水溶液电离出Na+和,根据交叉分类法,属于钠盐(或高铁酸盐);
【小问2详解】
“除杂池”中过氧化氢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2++H2O2+2H+=2Fe3++2H2O,Fe2+失去电子,过氧化氢中O原子得到电子,反应转移2个电子,用单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和方向:,做氧化剂的优点是还原产物为,无污染;
【小问3详解】
可向滤液1中加入NaOH溶液,由Fe3++3OH-=Fe(OH)3↓,若不产生红褐色沉淀,证明不含,设计实验方案为:取少量滤液1,滴加溶液,不产生红褐色沉淀;实验室中分离沉淀的操作为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小问4详解】
“合成池”中氢氧化铁和NaClO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降低至-1价,生成5ml水时转移6ml电子,则生成转移或个电子。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测定氯水的
收集氯气
证明氯气没有漂白性
吸收尾气中的
选项
X
Y
A
B
C
D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火焰呈黄色
溶液中含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B
向中加入某酸的溶液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Z的酸性比弱
C
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集气瓶口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已收集满
D
向某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将产生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溶液中可能含有
实验
操作及现象
①
取少量X溶于水,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Y
②
取少量X,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Z
实验
操作及现象
a
在铜粉中加入溶液,加热,没有明显现象
b
在铜粉中加入稀硫酸,加热,没有明显现象
c
在铜粉中加入浓硫酸,加热,缓慢反应,最终溶液变蓝色
d
在实验b中加入双氧水,溶液变蓝色;在实验a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不变蓝色
e
在实验b中通入空气,发现溶液逐渐变蓝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检测(一)化学试题,文件包含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检测一化学试题pdf、化学·海南高一年级阶段性教学检测一简答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海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阶段性教学检测(一)(期中)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页。
这是一份海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教学检测(一)(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查范围,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