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第7—9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
B.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 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故A正确;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不仅仅是平行光,故B错误;
C.凹透镜的虚焦点与光心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故D错误。
故选A。
2. 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 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近视眼是由于光线呈在视网膜前方,应该佩戴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成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成像在物体的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线,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放大镜,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 如右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凹透镜
D. 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AC.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B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凸透镜的入射光线P,来自发光体,对应这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可能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折射光线a与入射光线P比较,经透镜后变得远离透镜的主光轴,变得发散,应该变得会聚,故A不符合题意;
B.折射光线b经透镜后平行于透镜主光轴射出,其入射光线应该过凸透镜的焦点,故B不符合题意;
C.折射光线c与入射光线P比较,经透镜后变得靠拢透镜的主光轴,变得会聚,偏折程度还没有到焦点,故C符合题意;
D.折射光线d经透镜后平行于过凸透镜的焦点,其入射光线应该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将一块橡皮泥压成薄片,它的质量变小
B. 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它的密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 航天员把家人的照片从地球带到空间站,照片的质量变小
D.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密度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将一块橡皮泥压成薄片,形状发生改变,质量不变,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但与物体的状态、温度有关,将一块蜡块切成两半,状态和温度不变,它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C.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航天员把家人的照片从地球带到空间站,位置发生改变,照片的质量不变,故C错误;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钢瓶中氧气的体积不变(等于钢瓶的容积),但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由可知,钢瓶中氧气的密度变小,故D正确。
故选D。
6.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它性质,下列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水在4℃时密度最小
B. 乙图中从A到E,湖水温度逐渐降低
C. 4℃以上的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D. 水在0∼4℃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水在4℃时密度最大,故A错误;
B.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即0,由图知从A到E,湖水的温度逐渐升高,故B错误;
C.由图像知水在4~10℃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根据可知体积变大,所以4℃以上的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故C错误;
D.由图像知水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密度越大,根据可知体积变小,所以水在0~4℃范围内,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7. a、b两个小球分别由ρa=4g/cm3、ρb=5g/cm3的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两球质量之比为ma∶mb=6∶5,体积之比为Va∶Vb=3∶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b球是空心的
B.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则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1∶4
C. 如果两个球是实心的,体积之比应该是3∶2
D. 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两球总质量相等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BD.由可得,甲、乙两种材料体积之比(即实心部分的体积之比)为
即大于两球的体积之比,若只有一个球是空心的,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的体积大于其材料的体积,故b球一定是空心的,a球一定是实心的;因为两球的体积之比为
Va∶Vb=3∶4
则可设a球的体积为3V,b球的体积为4V,由前面计算可知,b球材料的体积为2V,b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所以空心球的空心部分与实心部分体积之比为
将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装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则两球的总质量之比为
即两球总质量相等,故AD正确,B错误;
C.由前面分析可知,如果两个球是实心的,体积之比应该是3∶2,故C正确。
故选ACD。
8. 小红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把200g酒精用掉1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g/cm3
B. 体积相同的实心铝块和实心冰块,铝块质量是冰块的3倍
C. 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时,密度一定不变
D. 一个最多能装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酒精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200克酒精用掉100g,质量减小一半,密度不变,剩下酒精的密度为0.8g/cm3,故A正确;
B.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3倍,体积相同的铝和冰,根据m=ρV可知,铝的质量是冰的3倍,故B正确;
C.水和冰是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不同,故C错误;
D.酒精和水的质量相等,都是1kg,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根据可知,1kg酒精的体积大于水的体积,所以,最多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不能装下1kg酒精,故D错误。
故选AB。
9.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
A. 实验②中,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
B. 实验②中,像到透镜距离一定大于15cm
C. 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 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答案】BD
【解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
f=60.0cm - 50.0cm = 10.0cm
A.图乙中,物距为
u=50cm-35cm=15cm
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f<u<2f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即
v>2f=2×10cm=20cm>15cm
故B正确;
C.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
D.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
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注意,填空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