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A4,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下列四个温度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的正常体温约26℃
B.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C. 冰箱里保鲜层的温度约为﹣15℃
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36℃
【答案】B
【解析】
【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约37℃,故A不符合题意;
B.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故B符合题意;
C.冰箱里保鲜层的温度约为4℃,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会听到声音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 考场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人能听到的声音,都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在发声,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3)防止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生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详解】A.振动的物体都能够发声,但是不一定能听到,故A错误;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声源处减弱,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生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 )
A. 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B. 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样本抓取后,抛弃原有重物,实现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静止的
B. 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C. 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
D. 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面之间距离不断减小,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斗一号”和海底之间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故B正确;
C.“海斗一号”抓取样本后上浮,“海斗一号”和样本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故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故C错误;
D.“海斗一号”抛掉的重物下沉,“海斗一号”上浮,两者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故以抛掉的重物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5. 耍杂表演赤手从沸腾“油锅”中取物,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B. 这是可能的,油里面加了醋,醋使得油的沸点大大降低
C. 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D. 这是可能的,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沸腾“油锅”中取物,手却未烫伤,说明锅内液体沸腾时温度并不很高,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油中掺入醋,这种液体在温度很低时就沸腾,而且沸腾时温度越低,对“表演”越有利.表演时,因为醋的密度大,所以会沉在油的下面,上面的植物油吸收的热量主要是来自下面的醋,醋达到沸点后温度不再升高,上面的油达到醋的沸点后,不再发生热传递,温度也不再升高,所以当人从锅里取物时,手不至于烫伤.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不同的液体沸点是不同的,而且液体在沸腾时的温度是不再升高的,魔术师的手放在沸腾的“油”中,手不会烫伤说明这种“油”的沸点比较低.
6. 在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为了能很快的观察到碘的升华现象,又要防止碘熔化,下列加热方式合适的是(碘的熔点是113.7℃,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A. 浸入开水中
B. 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C.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D. 至于常温下的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AB、酒精灯火焰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这样碘容易发生熔化和沸腾现象,不利于研究碘的升华和凝华,用水浴法加热,水的沸点低于碘的熔点,碘不会发生熔化现象,但是可以发生升华现象,所以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可以确保碘不会熔化.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D、将被密封的碘颗粒放入冰水混合物或在常温下观察碘升华,速度太慢,效果不明显.故C、D不符合题意.
7. 根据下表列出部分金属熔点和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铁锅可以作为容器来熔化铜,铜锅不能熔化铁
B. 在-40℃时,水银温度计已不能使用
C. 灯泡的灯丝通常是用钨制成的,因为钨的沸点高
D. 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纯铁的熔点高于铜的熔点,所以铁锅可以作为容器来熔化铜,但铜锅不能熔化铁,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在-40℃时,水银是固态,不能用来测量温度,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钨的熔点比较高,所以利用钨丝来制作电灯的灯丝,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水银的沸点是357℃,各种金属的沸点都高于水银的沸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金属的沸点,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 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东运动
D. 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乙物体在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第2s末以后物体乙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物体的位置不再发生变化,保持静止状态,故A错误,A符合题意;
B.由图像可知,甲物体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第4s末,甲是匀速直线运动,乙静止,此时两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前2s内,在相同时间内,乙物体运动的距离大于甲,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西运动,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前4s内,相同时间内,甲、乙物体运动的距离相等,根据
所以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9. 如图所示,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下列选项中的物态变化与其不相同的是( )
A. 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
B.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
D. 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答案】ABD
【解析】
【详解】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消失,此时乙醚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A.清晨,人在户外呼出“白气”,是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水珠,故A符合题意;
B.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水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将手烘干,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寒冬,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雪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ABD。
10. 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 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 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答案】ACD
【解析】
【详解】用酒精灯对大烧杯加热时,烧杯中的水由于吸热温度逐渐升高,达到沸点,试管中的水吸收大烧杯中水的热,温度也会升高,达到沸点;烧杯中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以后,还在继续吸热,所以会沸腾,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时,与外面的温度相同,不能再吸收热量了,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故B不符合题意,ACD符合题意。
故选A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11~15题每小题2分,16题4分,共14分)
11. 如图所示为某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的场景。跑步过程中以城墙上的标语牌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若该地城墙全长为14.4 km,某运动员跑完全程用时约1.2 h,他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km/h。
【答案】 ①. 运动 ②. 12
【解析】
【详解】[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当以城墙上的标语牌为参照物,运动员的位置在变化,因此运动员是运动的。
[2]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他的平均速度约为
12. 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返回舱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其表面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为防止高温烧毁返回舱表面,故在其表面会涂一种特殊固体材料,此材料在熔化成液体后再______(填物态变化)成气体。整个过程中都要______大量的热(选填“吸收”或“放出”),起到保护表面的作用。
【答案】 ①. 汽化 ②. 吸收
【解析】
【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固体材料熔化成液体后再汽化成气体。熔化汽化都要吸收大量的热。
13. 为了实现“绿色冬奥”的目标,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实现了零污染制冰。原理如图所示,首先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在毛细管中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变成气体,此时在制冰管上方的平面上洒水,水在平面上______(选填“凝固吸热”或“凝固放热”)完成制冰;之后气体二氧化碳在压缩机的推动下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变成液体,完成一个循环。
【答案】 ①. 汽化 ②. 凝固放热
【解析】
【详解】[1]液体二氧化碳通过膨胀阀进入毛细管,变成气体,因此液体二氧化在毛细管中迅速汽化。
[2]水在平面上变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
14. 医用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从0℃到42℃,分度值是______,下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
【答案】 ①. 0.1℃ ②. 36.5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体温计分度值为0.1℃。
[2]由图可知体温计示数为36.5℃。
15. 冬天,同学们在门窗密闭的教室内上课,过一段时间后窗户玻璃变得模糊不清,是因为______(选填“室内”或“室外”)的水蒸气遇到窗户玻璃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
【答案】 ①. 室内 ②. 液化
【解析】
【详解】[1][2]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为小水珠附着在玻璃内侧上,使得玻璃变得模糊不清。
16. 目前,人们常采用摄氏温度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规定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______的温度为0摄氏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规律制成。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图______为体温计。若用这只未经向下甩过的体温计测一个人的正常体温,则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
【答案】 ①. 冰水混合物 ②. 热胀冷缩 ③. 甲 ④. 38.5℃
【解析】
【详解】[1]通常情况下,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100℃。
[2]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
[3][4]由图知:甲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甲温度计是体温计,此时的温度为38.5℃。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5℃,直接用来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38.5℃,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比较准确的;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不高于38.5℃,测量时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5℃。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7. 请你根据下表的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某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答案】
【解析】
【详解】根据每个时间点,找出其对应的温度值描点,连接各点即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
18.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车的速度为0.2m/s,乙车的速度为0.1m/s,请你在下图中画出它们s-t图象。
【答案】
【解析】
【详解】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t图像中是过原点的直线,甲车的速度为0.2m/s,即1s运动的路程是0.2m;乙车的速度为0.1m/s,即2s运动的路程是0.2m,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8题8分,第19题4分,第20题8分,第21题4分,共24分)
19. 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明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如图甲所示。
(1)安装实验装置时,小明应按照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也能让固体的温度变化______(选填“更快”或“更慢”)。开始加热后,为了使得海波受热均匀,有同学使用温度计不停搅拌海波,这样操作是______(选填“正确”、“错误”)的;
(3)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______;
(4)实验完毕后,小明将试管中的物质换成了水,然后继续使用相同器材加热,想要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之后,试管中的水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______。
【答案】 ①. 自下而上 ②. 受热均匀 ③. 更慢 ④. 错误 ⑤. 60 ⑥. 温度不变 ⑦. 不能 ⑧. 试管中的水达到沸点后就不能再从烧杯中继续吸热了(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1)[1] 实验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用外焰加热,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且不接触杯壁和杯底,因此实验器材的安装应“自下而上”。
(2)[2]水浴法是指将待加热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加热,其目的是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3]水浴温度比火焰温度低,也能让固体温度变化更慢,便于记录。
[4]为了使得海波受热均匀,有同学使用玻璃棒来搅拌海波,温度计不能用于搅拌。因此这样操作是错误的。
(3)[5][6]熔点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60℃,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7][8]由于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因此试管中的水虽然可以达到沸点,但不能从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故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
20.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
(1) 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温度是______°C。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中的a图线。由a图线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持续吸热,温度______。
(3) 另一位同学使用相同装置,仅将水的质量减少,其他条件不变,根据实验数据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4) 结合图表丁,分析本实验中应选用______液体温度计。
【答案】 ①. 89 ②. 保持不变(或不变) ③. B ④. 水银
【解析】
【分析】
【详解】(1)[1]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89℃。
(2)[2]由a图线知道,水的沸点是98℃;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
(3)[3]由于液体上方的气压不变,则液体的沸点不变。又因为液体质量减少,吸热升温变快,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变短,故b符合。
故B正确。
(4)[4]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酒精的沸点是78℃,水银的沸点是357℃,水银的沸点高于沸水的温度,所以测沸水的温度要选水银温度计。
21. 以下是探究声音的特征的实验: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______;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选填“振幅”或“频率”)决定的。
(2)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______(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______(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响度会逐渐变小,振幅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频率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 ①. D ②. 频率 ③. 钢尺 ④. 响度 ⑤. 低 ⑥. 见解析 ⑦. 变小 ⑧. 不变
【解析】
【详解】(1)[1]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2)[3]将一把钢尺紧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
[4]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变大,响度变大。
[5]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
[6]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得很慢,即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 Hz,所以人耳听不到。
(3)[7] [8]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幅变小,响度也逐渐变小,但是音调不变,所以频率不变。
22. 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___________有关;
(2)通过 ___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的控制(选填“多少”或“表面积”) ___________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答案】 ①. 表面积大小 ②. AC ③. 表面积 ④. 不正确
【解析】
【详解】(1)[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空气流速和液体的表面积。比较A、B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所以比较上述两图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2]要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应该控制水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相同,所以可选用AC两图进行比较。
(3)[3][4]要想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质量的关系,应保持水温度的高低、水表面积的大小、水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均相同才行。小明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设计的环节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所以他的实验结论是不正确的。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3. 今年暑假小明一家自驾去丽江旅行。从昭通到丽江的距离大约是765 km,他们自驾车8:30从昭通出发前往丽江,在当日17:00到达丽江,如果小汽车行驶途中以108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895 m的一座桥梁,小汽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30s。求:
(1)小汽车从昭通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合多少m/s?
(2)他家小汽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答案】(1)90km/h,25 m/s;(2)5m
【解析】
【详解】解:(1)小汽车从昭通到丽江所用的时间
t=17:00-8:30=8.5 h
小汽车从昭通到丽江的平均速度
(2)小汽车的过桥速度
v1=108 km/h=30 m/s
由得小汽车过桥通过的路程
s1=v1t1=30 m/s×30 s=900 m
小汽车长度
s车=s1-s桥=900m-895m=5m
答:(1)小汽车从昭通到丽江的平均速度是;合;
(2)他家小汽车的长度是5m。
24. 据统计,全国发生的车祸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超速引起的!为此,昭通市近年来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一种是“定点测速”,即监测汽车在某点的车速;另一种是“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若监测点A、B相距24km,全程限速,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B的速度分别为108km/h和118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求:
(1)采用“定点测速”,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被判超速?并说明理由?
(2)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
(3)若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则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是多少分?
【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12min
【解析】
【详解】解:(1)因为120km/h>118km/h>108km/h,所以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
(2)这辆轿车在该路段所用时间
则轿车在该路段的速度
因
v=144km/h>120km/h
所以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3)确保通过AB路段区间测速不会被判超速,此时最大速度v1=120km/h,由得,小轿车通过AB路段时间最短是
答:(1)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不会被判超速,因为120km/h>118km/h>108km/h;
(2)这辆轿车在该路段会被判超速;
物质
水银
金
铜
钢
纯铁
钨
熔点(℃)
﹣38.8
1064
1083
1515
1535
3410
沸点(℃)
357
2850
2360
2670
2750
5900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t/℃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2
56
60
液体
酒精
水银
凝固点
-117 °C
-39 °C
沸点
78 °C
357 °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地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原卷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试卷中用到的g均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物理试题,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