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如“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龙标”指的是王昌龄。
    B.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如“家父”“舍妹”“高见”“寒舍”都是谦辞。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D. 《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在使用,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诲人不倦”等。
    2.下列各项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是诗人对眼前景物的细致描绘,生动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磅礴气势。
    B. 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让人感觉行船之快,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本是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时过境迁,再次提起,不免勾起了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回忆。
    D.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故园菊”盛开在战火纷飞的家乡,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惆怅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3.默写,完成下面小题。
    ①树叶子却绿得发亮, ______ 。(《春》)
    ② ______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
    ③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 , ______ ”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
    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______ , ______ ”化月为人,以寄托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
    ⑤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______ , ______ ”两句写出了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人”无限的思乡情绪。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4.《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有着犀利的批判。请你从以下选项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作者的批判意识。
    ①《<二十四孝图>》
    ②《父亲的病》
    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
    5.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①( zhuāng),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lìn)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②(fǎng)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sè)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xī)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sè)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③。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化了(zhuāng) ______
    ②造(fǎng) ______
    (2)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莅(lìn)临
    B.吝啬(sè)
    C.淅淅(xī)沥沥
    D.干涩(sè)
    (3) 给文段③处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抖擞
    B.吞噬
    C.咄咄逼人
    D.气象万千
    (4)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5) 语境在理解词语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文段中“吝啬”一词的意思是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在这个语境中则是 ______ 的意思。
    6.七年级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专题学习活动。
    (1) 请仿照示例,设计一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探讨交友之道
    活动二: ______
    (2) 如果要交朋友,你想结交谁?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人,说说理由。
    鲁迅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
    7.文学作品阅读。
    秤砣消
    木兰
    ①“秤砣”可不是一般的物件。俗话讲,“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个中道理不言自明。还有谚语,“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个决心可就大啦!沉重,不易撼动,这都是民间赋予秤砣的涵义。但这天地间竟还有一种叫“秤砣消”的草药,它有多大的能耐?这就要从我的童年说起。
    ②父亲在乡镇工作的那几年,是我儿时在大自然的游乐场里玩得最“野”的时光。下河,上树,去大山里的每一处溶洞,乐此不疲。脸晒黑了是小事,裤子刮破了也是小事,只是在乡野里混久了不太讲卫生,脏了的小手照旧在身上乱擦乱搓。于是疹子一拨又一拨长出,全身奇痒无比,按捺不住把它抓破,又演变成一个个脓疱,每每疼得我心发慌、茶饭不思、眼泪巴巴。父亲气极,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母亲惯我宠我,每次都内疚万分:“都怪我,太忙了,没有好好看管她。我去采点秤砣消来。”在父亲的叱责中,“秤砣消”三个字无疑是我的救星。
    ③傍晚,母亲拔一身晚霞进屋。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用捣烂的草药将我的脓疱团团图住,仅露出丁点疱头。疱头在绿色的药坨坨中红红绿绿,煞是滑稽。或是疼,又或是觉得丑,我委屈至极,眼泪又吧嗒吧嗒掉下来。母亲心疼地低声安慰我:“这药是你外公传下来的,可管用了。别急,很快就会好了。”
    ④这些草药闻着就是个苦味,没有一点“卖相”。但是没过几天,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我年年长疱,母亲年年用此方,直到离开乡镇,我如父亲意愿一样“淑女”起来,再也不玩水,再也不爬树,自然不长疤,也用不着秤砣消了。但我仍然对秤砣消的功效念念不忘。
    ⑤大三那年,我的眼眶边无端长了个疖子,求医问药一个星期还是无计可施,半边脸肿得老高,疼得晚上睡不着。那时我的脆弱劲儿上来了,特别想念母亲,顶着个馒头似的脸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奔向母亲的怀抱。结果母亲只用了三天的秤砣消药方,就把疖子给平复了。那是我最后一次用到秤砣消。此后几十年,那些脓疱、疖子在我的脸上、身上没再留下过一点痕迹。
    ⑥前不久和朋友聊起草药,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秤砣消。我很想知道它的学名,也很想再去母亲当年采药的地方走走。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约她太阳落山、暑气稍消时陪我去郊外找找秤砣消。等我午睡醒来,已是日头偏西。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天气太热,太阳太大,她不想我去受热,便在中午时一个人采了秤砣消回来,我只管去她那里拿就是了。
    ⑦我一时满是心疼:“我的妈呀!我的妈呀!我不是要您采了秤砣消来,我是要您带我去看看秤砣消长在哪里,我要看它新鲜时候的样子!”母亲却不以为意地说:“它不就长在岩坎、田坎上吗?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很新鲜的!”母亲把采来的秤砣消放在我手中时,我心里很酸,也很心疼母亲。即使我已成人,她还像老牛护犊一样护着我。
    ⑧在一位老中医那儿,我终于了解到了秤砣消的学名——夜交藤。这夜交藤药用广泛,历代中医用来治疗失眠、痈疽、风疮疥癣等。而它的块根,则是广为人知的“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它让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
    (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文章第①段引用俗语和谚语,让读者对“秤砣”有了更真切的感知,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每次出疹子,父亲都会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由此可见,父亲并不爱“我”。
    C.第④段中“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这句话写出了“秤砣消”功效大。
    D.第⑧段中“我终于了解到了秤砣消的学名——夜交藤”,这句话中的破折号起到了解释说明的作用。
    (2) 请品味第⑧段加点词语的精妙之处。
    它让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
    (3) 请你谈谈对题目“秤砣消”的理解。
    8.文学作品阅读。
    故乡的竹林
    袁闻聪
    ①随着年岁的增长,关于故乡的记忆越来越模糊。唯有老屋后的那片竹林,始终清晰地印在脑海中。那是让我魂牵梦绕的儿时的乐园。
    ②老屋是几间破旧的茅草屋,因为时不时溺雨,父亲每年都要用夏天晒干的麦穗去修补屋顶。茅草屋后面是一片柏树林,再往前走便是那郁郁葱葱的竹林了。竹林从山脚下一条滑激的小河边层层叠叠地往上延伸,竹子一团团,一丛丛,像一个大家族,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③春天到了,青翠欲滴的竹叶首先唤醒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竹林。一场春雨过后,竹林下的土层里,开始陆陆续续冒出白白嫩嫩的小笋头。渐渐地,小笋头越长越高,还披上了一层一层黑白相间的笋壳,这便是“雨后春笋”了。
    ④春末夏初之际,母亲带我们兄妹几个,去竹林里把那些长得太密太挤的小笋子或用手掰,或用刀砍、剖,带回几大笝。回到家,剥去层层笋壳,露出白白胖胖的笋芯,用井水洗干净,切成薄薄的笋片,母亲给它们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玉兰片”。在锅里放上油盐,稍加热便倒入“玉兰片”翻炒几下,再加入音辣椒丝,不一会儿,一盘香喷喷、脆生生的炒竹笋便端上了饭桌。
    ⑤夏天到了, 嫩笋长高了许多,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夏天的夜晚,父亲和母亲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匆匆吃过晚饭,就带着我们到竹林里乘凉。微风掠过,竹叶窸窸窣窣,像在窃窃私语。阵阵凉意拂面而来,缓解了父母一天的劳累。夏夜的蝉子在林间此起彼伏地歌唱,像动听的乐曲,悠扬婉转,悦耳动人。透过茂密的竹叶望向天空,只见繁星点点,明月高悬。
    ⑥转眼到了秋天,春天的竹笋都已长成高大挺拔的竹子,像一排排列阵的士兵,俯瞰着脚下的花草。密密麻麻的竹叶由青转绿,也更加厚实了。成群结队的斑鸠、喜鹊带着一家老小飞到竹枝上修房造屋。不过几天工夫,就能看到不少精致的鸟巢。因为小鸟很多,我和几个小伙伴还曾淘气地在竹林边或院坝里,用簸箕和筛子设置陷阱捕鸟玩。秋天,还会出现一种以吸吮竹液为生的笋子虫,像蜻蜓和蝉子般大小,胖胖的,黄黄的,很是可爱,一点都不令人害怕。它们常常趴在竹枝上,把剑一样的嘴插进竹竿,吸吮竹子里的琼浆玉液,就像啄木鸟趴在树上啄树虫一样。
    ⑦冬天到了,竹叶是牛羊过冬最好的草料,竹叶、竹枝以及新竹脱落下的笋壳还是生火做饭最好的燃料,笋壳也可以用来做鞋。母亲常常会从竹林里收回几大筐笋壳,破碎的连同竹叶一起用来烧火做饭,完好、光滑、厚实的就用来做鞋。先抹掉笋壳背上厚厚的一层绒毛,再压平整,比着家里十多口人的脚掌大小,剪成大小不同的鞋底形状,然后层层叠叠地垫上母亲平日收集的各种旧布巾、旧棉花,接着一针一线地扎成结实牢靠的鞋底。
    ⑧每年临近过年,父亲都要到竹林里挖出地下盘根错节的竹疙瘩,堆放在院子一角晾干。等到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囤坐在一起烤竹疙瘩火。竹疙瘩经久耐烧,且无烟少尘,火光明亮。我们烤着温暖的竹疙瘩火,一起守岁一个通宵。
    ⑨就这样,在竹林的陪伴下,我走过了春夏秋冬,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少年。后来,我走出故乡,在外读书、工作,回家乡住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但我从没有忘记那片竹林。而今,闲暇时我总喜欢写关于竹的诗,画关于竹的画,更是常常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等古人咏竹赞竹的诗句激励自己。
    ⑩虽然远离了故乡的竹林,但竹从没离开过我的生活。这是我与竹蛄下的不解之堟。
    (选自《光明日报》)
    (1) 文章结尾写道:“这是我与竹结下的不解之缘”,文中“我”与竹结下了哪些不解之缘?请简要概括。
    (2) 文章第⑥段写斑鸠、喜鹊飞到竹枝上修房造屋,有何作用?
    (3)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嫩笋长高了许多,像亭亭玉立的少女,你挨着我,我挨着你。
    (4) 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蕴含的情感。
    唯有老屋后的那片竹林,始终清晰地印在脑海中。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9.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乙】
    子曰:“ 携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丙】
    子曰:“贤哉,回也!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谓颜渊①,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注】①颜渊,即颜回。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 ______
    ②乡人皆好之 ______
    ③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
    ④其不善者恶之 ______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C.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 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丙】简要概括。
    (4)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10.古诗阅读。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这首元曲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和感情朗诵?请说明理由。
    八、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作文。
    请以《 让我难以忘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④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ACD.正确。
    B.有误,“高见”是敬辞,不是谦辞。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辨析能力。结合自己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即可。
    文学、文化常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以及传统节日、敬辞、谦辞等。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答案】A
    【解析】A.有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想象的描绘。
    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诗歌内容理解的时候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
    3.【答案】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择其善者而从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答案:
    ①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注意“逼”的书写)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注意“择”的书写)
    ③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注意“雁”的书写)
    ④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郎”的书写)
    ⑤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注意“芦管”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4.【答案】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从题中给出的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阐述作者的批判意识。
    示例:《<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他本人在阅读“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的强烈反感。说这样的孝道故事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尖锐地批判了封建孝道的愚昧、残忍。
    答案:
    示例:《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解析】《朝花夕拾》文集以记事为主,前七篇反映作者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作品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5.【答案】【小题1】妆
    【小题2】访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指冬天南方的雨下得很少
    【解析】答案:
    (1)①妆②访。
    (2)A
    (3)C
    (4)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5)指冬天南方的雨下得很少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化了(zhuāng)”的“zhuāng”应写作:妆。
    ②“造(fǎng)”的“fǎng”应写作:访。
    (2)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莅(lìn)临”中的“莅”应读作“lì”;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有误,抖擞:意思是指振动,引申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饱满;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摆威风。用错对象;
    B.有误,吞噬:(动)吃掉。比喻侵占不属于自己的财物。用错对象。
    C.正确,咄咄逼人: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D.有误,气象万千: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壮丽而多变化。用错对象。
    故选:C。
    (4)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句子成分残缺,应改为: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
    (5)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结合语段的内容,“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文中指冬天南方的雨下得很少。
    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6.【答案】【小题1】广寻良师益友
    【小题2】
    【解析】答案:
    (1)示例:广寻良师益友
    (2)示例1:鲁迅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都在为民族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他的文字充满了对弱者的同情和对强权的批判。与鲁迅结交,我可以感受到他那份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励自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去,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示例2:藤野先生是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老师,他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学生则充满了关爱与耐心。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仅对鲁迅的学业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更在鲁迅遭遇困境时,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他对待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这种公正、包容的态度让人深感敬佩。
    ③范爱农是《范爱农》一文中的主角,他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深刻思想的知识分子。我非常欣赏他的直率和真诚。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范爱农不随波逐流,不阿谀奉承,而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敢于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种勇气和坦诚让我深感敬佩,也希望能从他身上学到这种不畏强权、坚持自我的精神。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仿照示例,围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设计,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符合中学生特点。
    (2)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能力。根据要求,从给出的人物中选择一个与他交朋友,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突出备选人物的特点。
    综合读写就是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7.【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CD.正确;
    B.有误,“我”每次出疹子,父亲都会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这也是父爱的表现,“由此可见,父亲并不爱‘我’”表述不当。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
    “消融”意思是融化;消失。根据“没过几天,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我年年长疱,母亲年年用此方”可知,在文中“消融”表面含义是指“我”身上的脓疮因为母亲敷的秤砣消而消失;深层含义是指母爱会解除我们在生活中遭受的困苦。
    (3)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简洁而富有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可能会好奇,“秤砣消”究竟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让作者如此铭记。“秤砣消”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从童年时母亲为“我”采得“秤砣消”治疗疹子,到成年后最后一次用到“秤砣消”治疗疖子,再到想要了解“秤砣消”的学名和生长环境,文章围绕“秤砣消”展开,使得文章结构紧凑。“秤砣消”是母爱的象征。文章中提到,“秤砣消”是母亲用爱呵护“我”成长的具体体现。母亲为“我”采得“秤砣消”,用它治疗“我”的病痛,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文章结尾处,揭示了“秤砣消”的学名是“夜交藤”,但作者仍然更愿意称它为“秤砣消”。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对童年时光的珍视。综上所述,文章以“秤砣消”为题,不仅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而且通过这个标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答案:
    (1)B
    (2)示例:“消融”表面指“我”身上的脓疮因为母亲敷的秤砣消而消失;深层含义是指母爱会解除我们在生活中遭受的困苦。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又很贴切地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抒发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恩与赞美之情。
    (3)示例:文章围绕“秤砣消”展开,“秤砣消”是母爱的象征,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标题简洁而富有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围绕着“秤砣消”这种草药展开,记叙了作者儿时关于这种草药的回忆主要记叙了“我”因为在野外玩耍,浑身长出的脓包;母亲只用了三天的“秤砣消”药方就治好了“我”眼眶边长的疖子;母亲怕“我”受热,就一个人在中午采了“秤砣消”放在冰箱里等几件事,“我”来取。抒发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
    童年美食:春末夏初,和家人去竹林掰笋子,母亲做成“玉兰片”,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春末夏初之际,母亲带我们兄妹几个,去竹林里把那些长得太密太挤的小笋子……回到家,剥去层层笋壳……一盘香喷喷、脆生生的炒竹笋便端上了饭桌。”夏日乘凉:夏天夜晚,和父母在竹林乘凉,享受微风、蝉鸣和星空。“夏天的夜晚,父亲和母亲忙完了一天的农活……到竹林里乘凉。微风掠过……夏夜的蝉子在林间此起彼伏地歌唱……透过茂密的竹叶望向天空,只见繁星点点,明月高悬。”童趣游戏:秋天和小伙伴在竹林边或院坝里用陷阱捕鸟,观察笋子虫。“秋天……我和几个小伙伴还曾淘气地在竹林边或院坝里,用簸箕和筛子设置陷阱捕鸟玩……秋天,还会出现一种以吸吮竹液为生的笋子虫……”生活燃料与鞋子材料:冬天,竹叶、竹枝、笋壳用作牛羊草料、燃料和做鞋的材料,过年烤竹疙瘩火守岁。“冬天到了,竹叶是牛羊过冬最好的草料……母亲常常会从竹林里收回几大筐笋壳……做成结实牢靠的鞋底……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烤竹疙瘩火。”精神激励:长大后写关于竹的诗、画关于竹的画,用古人咏竹赞竹的诗句激励自己。“而今,闲暇时我总喜欢写关于竹的诗,画关于竹的画,更是常常用……古人咏竹赞竹的诗句激励自己。”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增添生机与活力:从内容上看,斑鸠、喜鹊等鸟儿在竹枝上筑巢,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这些鸟儿“成群结队”地带着一家老小来到竹林,“不过几天工夫,就能看到不少精致的鸟巢”,展现了竹林是众多生物的栖息之所。众多生命在竹林中活动,使竹林显得更加热闹和富有活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蓬勃生机。
    体现生态环境良好:这一描写侧面体现了竹林生态环境的良好。只有在一个生态稳定、环境适宜的地方,才会吸引众多鸟类前来筑巢栖息。竹林为鸟类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场所和丰富的食物资源,如文中提到竹子的生长状态良好,“密密麻麻的竹叶由青转绿,也更加厚实了”,这种良好的竹林生态环境也暗示了故乡自然生态的和谐。
    丰富童年生活场景: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和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来说,鸟儿筑巢引出了作者和小伙伴们淘气地捕鸟玩的情节。这丰富了作者童年在竹林中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儿时的童真童趣。这些在竹林中的活动是作者童年记忆的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竹林生活的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笋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笋高挑、优美的姿态;“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嫩笋以人的动作和情感,写出了嫩笋生长得茂密、拥挤的状态,表现出嫩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笋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唯有”强调了在随着年岁增长、故乡记忆越来越模糊的情况下,只有老屋后的那片竹林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深刻,突出了竹林在“我”心中的独特地位;“始终”表示一直、不间断,体现了竹林在“我”脑海中的记忆从未消失,表达了“我”对竹林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
    答案:
    (1)春末夏初,和家人去竹林掰笋子,母亲做成“玉兰片”,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夏天夜晚,和父母在竹林乘凉,享受微风、蝉鸣和星空。秋天和小伙伴在竹林边或院坝里用陷阱捕鸟,观察笋子虫。冬天,竹叶、竹枝、笋壳用作牛羊草料、燃料和做鞋的材料,过年烤竹疙瘩火守岁。长大后写关于竹的诗、画关于竹的画,用古人咏竹赞竹的诗句激励自己。
    (2)斑鸠、喜鹊在竹枝上修房造屋,为竹林增添了生机与活力,使竹林的画面更加生动丰富。展现了竹林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突出了竹林生态环境的良好。
    (3)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嫩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笋的喜爱之情。
    (4)“唯有”突出了竹林在“我”心中的独特地位;“始终”表示一直、不间断,体现了竹林在“我”脑海中的记忆从未消失,表达了“我”对竹林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忘怀之情。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通过回忆故乡老屋后的竹林,描写了竹林在不同季节的美景以及给“我”的童年带来的欢乐和生活的帮助,表达了“我”对故乡竹林的深深眷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感。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9.【答案】【小题1】每天,喜欢、赞赏,却,代词,他
    【小题2】D
    【小题3】略
    【小题4】略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②句意:乡里的人都喜欢他。好:喜欢、赞赏。
    ③句意: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而:却。
    ④句意: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之:代词,他。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故断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结合“贤哉,回也!一草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的意思“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多么有贤德啊”,可见颜回是一个安贫乐道、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看出他安贫乐道;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时,按时;习,温习。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②中重点词语有:为,替;信,诚信。句意为: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答案:
    (1)①每天。
    ②喜欢、赞赏。
    ③却。
    ④代词,他。
    (2)D
    (3)颜回是一个安贫乐道、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以看出他安贫乐道;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可以看出他勤奋好学、积极进取。
    (4)①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②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
    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是很愉快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乙】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子贡问道:“乡里的人都喜欢他,怎么样?”孔子说:“不可以。”子贡又问:“乡里的人都厌恶他,怎么样?”孔子说:“不可以。不如乡里的好人都喜欢他,乡里的坏人都厌恶他。”
    【丙】孔子说:“颜回多么有贤德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多么有贤德啊!”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本题考查诗词朗诵。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漂泊的游子凄苦愁楚之情。所以应该用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
    答案:
    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因为这首曲子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解析】《天净沙•秋思》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11.【答案】例文:
    故乡小河让我难以忘怀 我的故乡三面环山,静雅清幽,村中有一条小河曲曲弯弯而过,承载着故乡的民俗风情。
    一到春天,小河就热闹起来,两岸斜坡上小草露出了头,黄花、红花、白花争奇斗艳,一眼望去,河岸就像五彩缤纷的锦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彩霞落到地面了呢!花间还夹杂着青青的草,有的能叫上名,有的叫不出名。小河中间的芦苇往上抽出了“剑”,青嫩嫩的。早上,露珠在苇叶上来回滚动,映着天上的朝霞,珍珠一样,惹人喜爱。不知哪儿来的苇喳喳鸟,不大,却叫得欢实,不停嘴。还有一种拇指般大小的翠绿色的鸟,争相在苇丛上垒窝。它的窝是把马尾线头、羽毛、细草茎缠在一块做成的,半球形,可精巧呢!过不多久,窝里便伸出了嫩黄的小嘴儿。
    有一次,爷爷看到一只小鸟落到地下的草丛里,大鸟直叫,叫声尖厉凄惨。爷爷小心翼翼地捡起小鸟并把它放到窝里,大鸟便不叫了。之后,每逢我同爷爷从这里路过,大鸟便在爷爷肩头盘旋欢叫,像是在感谢他呢!爷爷对我说要爱护动物,它们是人类的朋友!我听后点点头。
    小河里的芦苇荡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我偷偷看过猫头鹰在芦苇上垒窝孵鸟。爷爷说,要保护夜猫子,它叫得不好听,却逮老鼠,是好鸟!苇子刚冒尖时,抽出的苇芯可当哨子吹,苇叶也可卷成哨子,把柳条折下,拧下柳皮也可当哨吹,苇哨柳哨苇叶哨齐鸣,奏响了动听的乡土交响乐!
    夏天,我和爷爷一起到小河边逮蝌蚪,小东西黑黝黝的,尾巴一摇一摆,可好看啦!那天中午我到河岸边掏螃蟹,不料手指头被螃蟹钳子夹住了,疼得哭起来,爷爷按住螃蟹的上盖用手一弹,它松开了,我的手被夹出了红印子。
    快到中秋节了,我们全家乘车回故乡给爷爷奶奶送节礼,老人喜得合不拢嘴。夜里,草丛里蛐蛐一直在叫,不知名的鸟也偶尔鸣叫一声,怪吓人!萤火虫俗名白白萝萝,有首儿歌这样说,白白萝萝,南边是你哥哥,穿着红鞋打着裹脚!我逮了许多放瓶里,忽明忽暗的,可好看啦!玩够就全放了,这虫儿不慌,慢慢地飞走了!
    离开故乡已经三年多了,故乡的小河时常浮现在我的梦中。故乡的小河啊,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1审题立意。“让我难以忘怀”强调了经历的难忘性;“从稚嫩走向成熟”指出了经历的作用和意义。需要先补充题目,所填内容应能体现经历的特点,如“难以忘怀的瞬间”“难以忘怀的挫折”“难以忘怀的旅行”等。可从成长感悟立意,通过难忘的经历,表达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如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友情、懂得感恩等;也可以从自我提升方面立意,如讲述经历如何促使自己从稚嫩走向成熟,如一次失败让自己学会坚强,一次成功让自己更加自信;还可以从人生价值方面立意,从经历中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通过帮助他人的经历,体会到付出的快乐和人生的价值。2选材构思。可选择个人经历,结合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如第一次独自旅行、参加比赛失败、与朋友闹矛盾后和好等;也可以选择身边故事,通过讲述身边人的难忘经历,从中获得启发,如家人的奋斗故事、同学的励志经历等;还可以选择社会现象,结合社会热点或历史事件,阐述对成长的影响,如观看奥运会运动员的拼搏,感悟坚持的力量等等。本题适合写成记叙文,开头设置悬念或运用引人入胜的开头方式,引出一次难忘的经历;中间详细叙述经历的过程,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突出经历的难忘之处;结尾总结经历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升华主题。
    这是一篇充满童真童趣的文章,写得活泼有趣,妙趣横生。文章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善于运用具有地方色彩的俚语,极具生活气息。如苇喳喳鸟,长虫戏蛤蟆,夜猫子,白白萝萝的儿歌等。另外,文章多处使用判断式的感叹句,如“可精巧呢”“是好鸟”“可好看啦”“怪嚇人”,感叹词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得以充分表达,读起来新鲜生动,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