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高考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故不积跬步 荀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024.12
    考生注意:
    1.本练习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卷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3.答题纸与题目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 积累运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 ,无以至千里。( 《劝学》)
    (2)天下云集响应, 。(贾谊《过秦论》)
    (3)对于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这样写到:
    “ , 。”
    2.按要求作答。(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针对多元文化如何共处的问题,费孝通给国人开出的药方是“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 , , 。 ,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对人类先进文明保持文化容忍,同时认为学者们在建立文化容忍方面应该做出一些贡献。
    = 1 \* GB3 ① 从中国文化思想中提炼中华文化精华
    = 2 \* GB3 ② 既要对文化有“自知之明”.
    = 3 \* GB3 ③ 同时以广阔的心态学习其他文明
    = 4 \* GB3 ④ 强调中国人应该回到中国历史
    = 5 \* GB3 ⑤ 为世界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A.④②①③ = 5 \* GB3 ⑤ B.④① = 5 \* GB3 ⑤③② C. = 5 \* GB3 ⑤③④①② D.② = 5 \* GB3 ⑤①④③
    (2)高二语文学习共同体为高一年级学生学习《乡土中国》设定了阅读目标,你认为不适合的一项是( )。(2分)
    A.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文化特性
    B.学习一些社会学研究中观察社会的途径方法
    C.比较探究中西文化关于家族文化的演变规律
    D.反思家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二 阅读 70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近期,网络上虚假信息引发的不良事件时有发生,引起了小松的关注,他主动查阅了资料以加深对这个现象的认识。
    材料一:
    = 1 \* GB3 ①“伪事件”是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幻象》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为了实现传播故意制造出来的事件。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热门话题所包围,这个景点出圈了,那个明星出事了,大部分我们每天看到的五彩斑斓的热门新闻都属于伪事件。伪事件并非是全然的虚假,也拒绝对于既有真实的屈从,重点打造的就是与真实的暧昧关系。在如今的商业领域中,这样的广告伪事件也不少见。比如,矿泉水的广告告诉消费者,它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广告语非常精妙地体现了自身的天然性,不过有哪个品牌的矿泉水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呢?它没有说谎,没有,不过它把无足轻重的真话,打扮得花枝招展。有一些啤酒广告突出“蒸汽消毒”来体现啤酒的纯净感,也是同样的道理。
    = 2 \* GB3 ②伪事件成功的秘诀,就是用事实的暧昧,制造真相的赝品。伪事件在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人们仔细思考,而是希望人们顺着它的逻辑,迎合自己内心,完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让事件“说着说着,就成真的了”。
    = 3 \* GB3 ③在伪事件包围的环境中,容易形成“镜像效应”。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以为 其实 。人们做出的许多努力,只为扩张对这个世界的体验,为了让生活更有趣,更多样化,更激动人心,更多姿多彩,更有希望,但在浏览,传播的过程中,这些努力都只有反效果。
    (选自丹尼尔·布尔斯廷《幻象》,有删改)
    材料二:
    = 1 \* GB3 ①以新闻事实为本源的传播才是“新闻”传播,它是新闻规律内在要求的体现。在一般意义上说,职业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反映呈现或报道传播事实世界中的新闻事实信息,从而实现自身监测环境,守望社会,服务大众等基本职责或基本功能。
    = 2 \* GB3 ②在现实新闻传播活动中,在对待新闻事实这个源头问题上,不同传播主体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具体情境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水平,新闻规律实现态度和能力。在新闻事实范围内,存在着新闻性强弱差异或新闻价值大小不同的新闻事实。衡量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的大小强弱,从源头上说,首要的就是看新闻媒体能否经常性地捕捉到更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要看传播主体是否经常性地自觉积极传播新闻事实信息。如果新闻媒体一味从自身的传播需要出发,偏向关注自己想关注但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一些事实,偏离社会主体欲知,未知而又应知的重要事实,那就等于在传播活动的起始阶段造成了传播需要与收受需要之间的错位,那就无异于从源头上埋下了失去影响力,引导力,公信力的“祸端”。
    = 3 \* GB3 ③“伪新闻”,失实新闻,虚假新闻等是在新闻源头上就开始完全违背新闻规律要求的典型表现。在实际的新闻传播活动中,有些传播主体不仅不传播新闻事实信息,而且会从自身的暂时利益出发,以各种故意的或非故意的方式传播非新闻事实信息,甚至策划,制造失实的,虚假的新闻事实信息。在呈现形式上,制造出来的虚假新闻总是比真实事件更加有趣,更繁复,更引人入胜。与传统新闻媒介时代相比,在新兴媒介环境中“伪新闻”现象相当普遍甚至泛滥。新闻组织主体和个体出于各种政治的,经济的,商业利益的或是价值偏好的原因,大量传播那些琐碎无聊的所谓新闻事实信息,放大,膨化那些本无多少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事实要素和细节,制造出五花八门的新闻噱头和娱乐化景观,而一些真正应该关注的新闻事实,新闻要素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了,湮没了。如此种种做法,满足的基本上是社会大众的虚假新闻需要,而非真实新闻需要,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娱乐至死的泥潭,诚如有人所言,“在信息和交流渠道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世界被撕裂为色彩斑斓的娱乐碎片”。
    (选自杨保军《新闻出版规律论》,有删改)
    3.在材料一第 = 3 \* GB3 ③段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内容。(2分)
    4.下列现实问题中,与材料二的论述最不相关的一项是( )。(2分)
    A.大众普遍的手机依赖
    B.人性深处的猎奇心理
    C.媒体赞助商的商业立场
    D.不断涌现的新兴媒介
    5.能够依据两则材料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有浏览,点赞,转发行为导致了“伪新闻”“伪事件”。
    B.非职业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普遍现象。
    C.短视频中调侃,戏谑的元素,满足人休闲娱乐的需求。
    D.假新闻和伪事件给大众带来辨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成本。
    6.材料一第 = 1 \* GB3 ①段中作者说,啤酒广告也是同样的道理,请加阐释。(4分)
    7.小松依据两则材料,以“如何拒绝虚假信息”为题在班会上发言,请你为他拟一个提纲。(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艰深的哲学 傅菲
    = 1 \* GB3 ①马鞍嵌在两座很矮的山冈之间。针叶林从山冈披下来,青青黛黛,一棵巨大的泡桐突兀而出,树冠如蘑菇云。即将日落,一只被人遗弃的褐毛土狗,站在泡桐树下,仰起头,呜昂呜昂地叫。山冈向北延伸,是脉脉松林。
    = 2 \* GB3 ②最早进来的是挖掘机。据说修一条公路,要打通那个山梁。有十二台挖掘机在挖土,从山梁上往下挖。运土车盘着树林,运土到另一个山坳,翻斗倒土,黄黄的土尘扬起来。挖了七个来月,山梁不见了,山成了断山。男人们用洋镐,挖起炮碴,堆在路边,女人用簸箕装满,挑到坑洼处填起来。女人蹲下身子,扁担压在肩上,扎稳脚,缓缓支起身子,挑起来,抖一抖肩,迈开脚,挑走。那一担炮碴,少说也有一百六十斤。
    = 3 \* GB3 ③这条新开的路,暂时无处相通,是一条死路。与公路相通,还隔了一座山。另一路工人在开掘隧道。一日,朋友对我说:“我们去看看他们怎么挖隧道吧?还没见过挖隧道呢。”去的路上,遇见了一群女工下班。我问她们:“你们还要回去做饭吧?”她们脸黑乎乎,工装裹着湿湿的泥浆,有说有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听到我们的问话,一哄而笑。
    = 4 \* GB3 ④被填土抬高的山坳,亮起了一盏灯。我们沿着运土的路,去了山坳。见工棚搭建在一块平地上,门口晃着一盏灯。一条褐毛土狗卧在灯下,汪汪地叫,伸出舌头。工棚里,一个女人在炒菜,一个男人就着一碗花生米在吃酒。工棚很小,只放得下一张床,一个煤气灶和两张小凳子。菜放在行李箱箱面上。女人的后腰扎了一件深蓝的衣服,在炒腊肉,辣椒很呛鼻。灯挂在竹竿上,是充电的应急灯。男人看了我一眼,说:“要喝酒吗?”
    = 5 \* GB3 ⑤我摆了摆手,说:“看见山上有灯,就上来了,看看。”女人说:“你们饭早。”她和她男人有浓重的贵州沿河口音。炒了腊肉,她又炒了一个螺蛳,摆上碗,陪她男人喝酒。酒是用塑料壶装的,只剩下壶底不多的酒。她摇了摇壶,说:“明天再打一壶酒来。”她倒了一半的酒给男人,余下的一半倒进了自己碗里。
    = 6 \* GB3 ⑥我问:“你们怎么住山上呢?其他工人都住在村里。”男人说:“守一下工地,一个月可以多两百块钱,还可以省下房租。来回一算,一个月可以多出四百多块钱呢。”工棚是木板搭建的,四处漏风,我掖了掖大衣领子。“门口这条狗,我熟。它以前常在山梁上叫。”我继续搭话。女人说:“这条狗好可怜,腿骨被人打断了。”女人精瘦,肩膀却结实,也宽。看得出,她是一个有着好气力的女人,也是一个舍得一身好气力的女人。
    = 7 \* GB3 ⑦这对夫妻是第一批来工地做事的工人。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四个老乡,做了不到三个月,老乡就走了,去了别的工地。他们要日结工资,工头不肯。工头说,日结工资给你们,你们就去赌,一分钱存不了,你们老婆孩子苦死了。老乡想打母狗炖狗肉吃,被这个精瘦的女人拦住了,说:“母狗也是一家之母。”土狗便一直跟着她。
    = 8 \* GB3 ⑧冬雨来,风吹得紧。针叶林泛起黄褐色。有几个工人等不了雨歇,回贵州过年去了。住在工棚的那一对夫妻,一直在。工头补他们每人每天一百元,守工地,还送了二十斤谷烧给他。他不打算回家了。“一年了,还没回过家,想孩子了。”说着说着,女人哭了起来。褐毛土狗昂着头看着她哭。它瘸着腿,在她身边转着身走,像个惊慌失措的孩子。
    = 9 \* GB3 ⑨过了正月,工地开始忙碌起来了。路两边建排水系统,二十米一个密井,水管互通。女人们下到窨井,掏泥巴,用簸箕吊上来。男人们吊簸箕,泥巴水淋下去,嘟嘟嘟,淋得井下人全身湿透。女人戴着绿色安全帽,像一只只青蛙落在井里。一天可以掏四个窨井,掏一个窨井两百块钱。加加班,还可以多掏两个。
    = 10 \* GB3 ⑩一天,我看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叔,站在村头流眼泪。我问他:“家里出什么事了?”“现在的孩子怎么啦?我不理解。”老叔说,“我外孙从小跟着我,我女儿女婿在浙江的工地做事,就这么一个外孙,我也宠着。孩子除了玩手机,还是玩手机。现在他读高一了,学校不让带手机,他就说他不读书了。让我在这儿等他,接他回家,再不去学校了。我这个外孙没救了。”老叔边说边捶打自己胸膛。
    ⑪我一时无语。等了约半个小时,孩子背着一个包,来了,边走路边看手机。我拉着孩子的手,陪着老人走,走到工地。女人在掏窨井,男人在吊泥巴。一个女人满脸黄泥浆,露出一双眼睛,看我们。我对孩子说,你的父母就像他们一样在赚钱养家。你不读书,就是糟蹋你父母。孩子并未抬头,说,你带我来工地干什么。
    ⑫油桐花开了,一层层地翻涌。新路铺了沥青路面,绿化树初发幼叶,斜坡上,撒下去的草籽长出了草芽。工地撤退了。那些工人去了别处的工地。有时,我领着在食堂做事的辜师傅一起去散步。他满意自己的生活,是一个无忧无虑的人。我却相反。他安慰我:“你什么也不缺,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⑬我是过着满足的生活,但我是一个对未来充满忧虑的人,虽然,我对自己的未来会什么样,根本无所谓。我常想起住在工棚里的那对夫妻,身处泥淖,面目干净。我也想起那些男人和女人,那位老叔和他的外孙。人需要有热盼地活下去。所处的环境恶劣,又算得了什么呢?咬咬牙,活。很多人是这样活下去的:这也是最艰深的哲学。
    8.第 = 2 \* GB3 ②段画线部分的语言颇有特点,请加以赏析。(3分)
    9.赏析第 = 3 \* GB3 ③段画线句的细节描写。(4分)
    10.文章多次写到“褐毛土狗”,分析其作用。(4分)
    11.在班级网站学习讨论区中,小松批评文中第⑪段对于孩子的描述缺少亮色,削弱了全文对主旨的表现。请你写一则回帖表达你的认识。(5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
    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2.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写了归隐途中所见景色和车马动态。
    B.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表现了作者决意于归隐的态度。
    C.颈联用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意象,营造清冷而悠远的意境。
    D.对写景与抒情,本诗更注重后者,全诗深情蕴藉含蓄,真切动人。
    13.有人评价这首诗“超然”,也有人不同意。你支持哪种看法?请阐述理由。(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19分)
    材料一:
    EQ \\ac(○,1)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①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公子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EQ \\ac(○,2)行过夷门,见侯生②,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③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改)
    材料二:
    EQ \\ac(○,1)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EQ \\ac(○,2)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
    (选自唐顺之 = 4 \* GB3 ④《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注〕①公子:魏无忌,即信陵君。②侯生:侯嬴,信陵君门客。③晋鄙:战国时期魏国将领。 = 4 \* GB3 ④唐顺之,明代儒学大师。作此文时,正值宦官专权,结党营私,祸国殃民,帝王大权旁落。
    14.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侯生乃屏人间语( ) (2)余所诛者( )
    15.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2分)
    (1)无所辞
    A.言辞 B.告别 C. 辞让 D.推托
    (2)夫强秦之暴亟矣( )
    A.屡次 B.极端 C.危机 D.急躁
    16.可填入材料一第 = 2 \* GB3 ②段方框内的一项是( )。(1分)
    A.则B.安 C.且 D.顾
    17.给材料一第 = 2 \* GB3 ②段波纹线加上四处句读,请用“/”标识出这四处合适的位置。(4分)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8.把材料一第 = 2 \* GB3 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9.有人认为,材料二对于信陵君是否有罪的判断前后矛盾,你是否同意?结合材料一的阅读请加以分析。(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3分)
    李芝龄先生诗集后跋
    清代 梅曾亮
    = 1 \* GB3 ①芝龄先生诗集若干卷,曾亮既校读毕,而做跋其后曰:
    ②诗至今日,难言工矣。言唐者容,言宋者肆,汉魏者木,齐梁者绮,矜其所尚,毁所不见,舌未干而名磨灭者,不可胜数也。【甲】然则孰探其所从生?曰:空而善积者①,人之情也,习而善变者,物之态也,积者日故,变者日新,新故环生,不得须臾平,而激而成声,动而成文。【乙】
    ③今以吾一人之身,俄而廊庙,俄而山水,俄而斋居,俄而觞咏,将拘拘然类以居之,派以别之,取古人之所长而分拟之,是知有物而不知有我也。若昧昧焉不揣其色,不别其声,而好为大,曰不则其境隘,好为庄,不则其体俳,好为悲,不则其情荡,是知有我而不知有物也。【丙】知有物而不知有我,则前乎吾后乎吾者,皆可以为吾之诗,而吾如未尝有一诗,知有我而不知有物,则道不肖乎形,机不应乎心,日与万物游而未尝识其情状焉,谓千万诗如一诗可也。
    ④然则诗恶乎工?曰:肖乎吾之性情而已矣,当乎物之情状而已矣。审其音,玩其辞,晓然为吾之诗,为吾与是物之诗,而诗之真者得矣。【丁】夫水之恃源也,饮一勺而知海味,其性全也。日月旁魄于三十八万七千里之外,而一隙容其光,神不穷于分也。今先生其性情深厚得之天,其鉴彻万类得之人,情足以充其词,才足以穷其趣,故于诗有兼长而无二弊,读者其以是而求之。
    〔注〕①空而善积:贫穷的人善于积存财物。
    20.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分)
    故无我不足以见诗,无物亦不足以见诗,物与我相遭,而诗出其间也。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1.以下选项与第②段所强调的观点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B.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C.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D. 夫诗之至善者,文与质备,道与艺合。
    22.第 = 3 \* GB3 ③段作者是如何论述“物”“我”关系的?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4分)
    2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中以“水”与“日月”为喻的意图。(4分)
    三 写作 70分
    24.有人说,分歧比共识更有意义。对此,你是否认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800字。
    答案
    1.(1)故不积跬步 荀子
    (2)赢粮而景从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1)B (2)C
    3. 我们以为自己看到了更大,更远的世界,但其实我们都在照镜子,看到的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期望。
    4.A
    5.D
    6.【答案示例】和矿泉水广告的原理一样(1分),啤酒广告的“伪事件”打造了与真实的暧昧关系(1分)。这种广告突出“蒸汽消毒”,并非全然虚假(1分),但是所有啤酒几乎都会经过这样的程序(1分),它只是粉饰了无足轻重的真实,迎合受众的心理(1分)。
    7.【答案示例】
    = 1 \* GB3 ①学会辨析传播主体,相较于个体传媒,首先采信职业新闻媒体的传播.
    = 2 \* GB3 ②学会辨识信息传播动机,探究事件,新闻的价值和媒体之间有无利益关系.
    = 3 \* GB3 ③学会多渠道印证,全面了解信息全貌,比较信息.
    = 4 \* GB3 ④警惕有娱乐化倾向的事件和新闻.
    = 5 \* GB3 ⑤尝试突破认知边界和舒适圈,关注自身认知喜好之外的信息.
    = 6 \* GB3 ⑥回到真实的生活中获得更为丰富,真实的体验。
    8.【答案示例】画线句使用短句,形成一种比较快速的节奏,凸显工人劳动的节奏,又连续密集地使用“压”“扎”“支起”等动词,精确写出运土的重劳力特点,整体风格简洁有力量,表现运土工人的勤劳肯干不惜力。
    9.【答案示例】“黑乎乎” “洁白的牙齿”的细节这一黑白强烈对比中表现出女工们在艰苦的劳动中仍对生活充满乐观。这一场景让人忍俊不禁,有强烈的画面感,狼狈中带有喜感。
    10.【答案示例】多次写褐毛土狗,从被人遗弃,到遭人毒手险些丧命,到被女人救下,好不容易活下来,(1分)土狗因此对女人充满依恋,衬托出女人的善良仁慈(1分),褐毛土狗的遭遇穿插于文中,与描写工人们的艰辛生活的内容相照应,(1分)丰富了生命的内涵,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主题,生存艰辛,拼命活着。(1分)
    11.【答案示例一】
    小松,我认为你的观点有失偏颇。文中描写孩子沉溺于手机,无心学习,工地辛勤劳作场景看起来也没有触动他,(1分)恰恰是丰富了文章主旨的表达(1分),文章旨在表现生活的艰难,以及在艰难中咬牙坚持的生活哲学。(1分)结合全文看,无论是工地工人的赌博,打狗,还是孩子的沉沦,都是艰难生活的一部分,(1分)文章没有美化事实,而是用生活的真实来显示“艰难”,(1分)孩子的现状揭示工地上的工人辛苦劳作,未必换来他们热盼的结果,但是即便这样,人们还是在生活中咬牙坚持着,显示了主旨的丰富性,令人回味。(1分)
    【答案示例二】
    小松,我认为你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1分)文中描写孩子沉溺于手机,无心学习,工地辛勤劳作场景看起来也没有触动他,(1分)这个留守孩子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代表了广大类似经历孩子的生活现状。(1分)由此看来外出打工者辛勤劳动的结果也许并不美好,那么支撑劳动者咬牙支撑下去的动力就显得不足。(1分)这样的描写使“生活——艰深的哲学”失去了意义。(1分)
    12.D
    13【答案示例】(5分)
    同意,全诗情感超然。首联以清川草泽之景,衬车马之“闲闲”,从容不迫,尽显归隐途中感受到的超脱悠然之感,接着以流水有意,暮禽归巢,写诗人执意归隐的超脱,颈联中荒城古渡显得凄清,而落日秋山的明丽画面又流露诗人还是超脱了落寞情感,而显得洒脱旷达,自然过渡到结句,以“闭关”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人事和官场。作者在嵩山之下自由自在,闲适自得,实有超然之感。
    不同意,全诗情感并不超然。
    首联和颔联以清川草泽之景,衬车马之“闲闲”,并以流水有意,暮禽归巢,写诗人执意归隐,的确悠然闲适之感,然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的意象,却构成了一幅充满黯淡凄凉色彩傍晚野外的秋景图,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直至结句,以“闭关”表示要与世隔绝,在闲适的归隐心态下,不难窥见作者内心的失意,落寞和无奈。因此并不超然。
    14.(1) 使退避,退避,退,(2)责备
    15.(1)D (2)B
    16.D
    17.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8.【答案示例】现在赵国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却想到同秦军去拼死,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
    19.【答案示例】:前后不矛盾。一开始说信陵君“无罪”是从“窃符救赵”的结果出发做出的判断。赵国是魏国的屏障,救赵就是救魏,乃至救六国,因而信陵君“窃符救赵”是保全六国的义举。
    而后认为他“有罪”则是从“窃符救赵”的动机出发做出的判断。唐顺之认为信陵君的动机只是为了平原君,眼中没有赵王,也没有社稷。这一说法虽与历史上人们认识不同,却是出于当时的政治现状,借古讽今之言。
    20. B
    21. C
    23.【答案示例】作者先阐述“知有物而不知有我”“知有我而不知有物”的两种弊病的表现,前者将只看到古人的长处,分门别类地去模仿,后者只关注自我的爱好和情绪。接着在此基础上论述两者的后果,前者将失去自我的特色,后者则写千万首诗也不能表达自己内心。两者的对比,鲜明地揭示出物我必须合一才能创作好诗的观点。论述语言整散结合,颇有力度。
    24.【答案示例】
    作者以“水”与“日月”为喻,生动形象地赞美李芝龄先生作诗之工(1分)。水一勺知味,日月一隙容光,在于其源头充沛广博(1分),先生才情充沛,来自于天,人,因此能兼有肖乎性情,当乎物状的长处(1分),作者借此喻此阐释了“物我统一”的诗歌创作观。(1分)

    相关试卷

    2025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0页。

    2024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答案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上学期期末(高考一模)语文试卷含详解,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