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能生长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部疾病重大致病菌。13C(一种稳定同位素)呼气试验检测被公认为检测Hp的有效方法。受试者通过口服13C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Hp就会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的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Hp分泌脲酶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B. 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13CO2是其细胞呼吸产生的
    C. 服用抗生素期间进行呼气试验会影响检测Hp结果
    D. 若呼出的该CO2被植物吸收,则该标记元素首先出现在C5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幽门螺杆菌为原核生物,其结构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除外原核细胞没有除了核糖体以外的各种细胞器;幽门螺杆菌能够生长在强酸环境下的胃部,受试者口服13C尿素胶囊后,幽门螺杆菌能够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CO2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因此可以通过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详解】A、幽门螺杆菌(Hp)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感染者吹出气体中的CO2是幽门螺旋杆菌分泌脲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的,不是感染者细胞呼吸产生的,B错误;
    C、抗生素可以用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因此服用抗生素期间进行呼气试验会影响检测Hp结果,C正确;
    D、若呼出的该CO2被植物吸收,CO2与C5固定形成C3,则该标记元素首先出现在C3中,D错误。
    故选C。
    2. 多肽链形成后往往需要加工,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后才具有生物活性。二硫键异构酶(PDI)可催化形成二硫键,少数蛋白质会出现自剪接过程,如图所示,一段内含肽被剪切后,两侧肽链连接起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经蛋白质自剪接后,形成新的肽键将两侧肽链连接起来
    B. 内含肽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C. 内含肽中①、②处对应的化学基团分别是氨基和羧基
    D. PDI作用后的蛋白质中肽键数量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A、由图可知,经蛋白质自剪接后,形成新的肽键将两侧肽链连接起来,A正确;
    B、内含肽中仍有肽键,因此变性后的蛋白质仍然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B正确;
    C、由图可知,内含肽中①、②处对应的化学基团分别是氨基(或-NH2)和羧基(或-COOH),C正确;
    D、PDI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对蛋白质中肽键数量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D。
    3. 冰冻蚀刻技术是将在超低温下冻结的组织或细胞骤然断开,依照组织或细胞的断裂面制成复模,用于电镜观察的技术。科学家常用冰冻蚀刻技术观察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和膜面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BF和PF侧均为磷脂分子层疏水侧
    B. 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依据是其上有糖被
    C. 图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磷脂的分布是对称的
    D. 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的方式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形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而膜上的蛋白质则和脂类层的内外表面结合,或者嵌入脂类层,或者贯穿脂类层而部分地露在膜的内外表面。磷脂和蛋白质都有一定的流动性,使膜结构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这一模型有两个结构特点:一是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移动;二是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蛋白质有的镶嵌在膜的内或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同时糖蛋白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糖蛋白所在一侧为细胞膜外侧。另一个是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详解】A、生物膜的磷脂层双分子层中,磷脂疏水端在膜中,亲水端在膜两侧,分析题图可知,BF和PF侧均为磷脂层的疏水侧,A正确;
    B、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类分 子,它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蛋白,或与脂质结合形成糖 脂,这些糖类分子叫作糖被。图示中BS侧表示细胞膜外侧,其上有糖被,PS侧表示细胞膜内侧,B正确;
    C、图中蛋白质的分布是不对称的,而磷脂的分布也是不对称的,C错误;
    D、由图可知,蛋白质分子以不同方式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D正确。
    故选C。
    4. 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b、c、g、h
    B. 成熟植物细胞渗透失水时会发生质壁分离,即a与d分离
    C. 植物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产生的CO2不是来自于h,而是来自于e
    D. 植物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生命系统,b是它的控制中心,d是它的边界、可控制物质进出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a是细胞质,b是细胞核,c是细胞膜,d是细胞壁,e是细胞质基质,f是细胞器,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a是细胞质,b是细胞核,c是细胞膜,d是细胞壁,e是细胞质基质,f是细胞器,g是叶绿体,h是线粒体,则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b、g、h,A错误;
    B、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而a是细胞质,d是细胞壁,B错误;
    C、植物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即产生的CO2来自于e细胞质基质,C正确;
    D、植物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生命系统,细胞核b是它的控制中心,细胞膜c是它的边界、可控制物质进出,D错误。
    故选C。
    5. 昭通农村很多农户会散养土鸡,它的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土鸡中含有熔点低的饱和脂肪酸,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 土鸡血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可用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
    C. 通过高温杀菌、真空保鲜保存等技术,使土鸡制品保存时间更长
    D. 土鸡的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以及钙、磷、钾、铁、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脂肪: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有保温、缓冲和减压减少摩擦的作用。 (2)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3) 固醇: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饱和脂肪酸熔点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的是胆固醇,A错误;
    B、土鸡不属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有细胞核,不用来制备纯净的细胞膜,B错误;
    C、通过高温杀菌、液氮锁鲜保存和贴体包装等技术,防止杂菌的污染,降低呼吸速率,使土鸡制品保存时间更长,C正确;
    D、钙、磷、钾是大量元素,D错误。
    故选C。
    6. 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以便在世界各地鼓励母乳喂养并改善婴儿健康。母乳含适合新生婴儿的蛋白质、脂肪、乳糖、钙、磷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婴儿的小肠上皮细胞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n个肽键的某种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脱水缩合形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分子量会减少18n
    B. 该种免疫球蛋白至少有6个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S
    C. 若1分子该蛋白质彻底水解,将得到n+1个氨基酸
    D.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氨基酸间的结合方式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多样性。
    【详解】A、该蛋白质由4条肽链构成,同时形成了三个二硫键,该蛋白质含n个肽键,故形成一分子该蛋白质时分子量会减少18n+6,A错误;
    B、由该图信息可知,共含有3个二硫键,每个二硫键的形成,需要两个R基上-SH的参与,所以该种免疫球蛋白至少有6个氨基酸的R基中含有S,B正确;
    C、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由题图信息可知,共有4条肽链,所以彻底水解后可得到n+4个氨基酸,C错误;
    D、组成不同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的结合方式均为脱水缩合,不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D错误。
    故选B。
    7. 2017年9月,袁隆平院士在国家水稻新品种与新技术展示现场观摩会上宣布了耐盐碱的“海水稻”培育成果。与普通水稻相比,海水稻具备更为优良的耐盐碱性,其能在土壤盐分为3‰~12‰、pH为8以上的中重度盐碱地生长。下图是与海水稻耐盐碱性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注:SOSI和NHX为膜上两种蛋白质
    A. 图中Na+和H+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的运输方式均存在消耗ATP的主动运输
    B. 海水稻比普通水稻更耐盐的原因是海水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pH值更高,避免细胞渗透失水
    C. 当细胞主动运输Ca2+时,细胞膜上Ca2+载体与Ca2+在相应位点结合后,能催化ATP水解,完成载体蛋白的磷酸化
    D. 在抗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基本维持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
    1、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
    2、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3、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Na+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的运输方式都存在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都来自于膜内外H+的浓度差,A错误;
    B、海水稻比普通水稻更耐盐的原因是海水稻细胞的液泡中H+浓度pH更高,促进Na+进入液泡提高细胞液浓度,避免细胞渗透失水,B错误;
    C、当细胞主动运输Ca2+时,细胞膜上Ca2+载体与Ca2+在相应位点结合后,载体的酶活性被激活,催化ATP水解,磷酸基团与蛋白质结合,完成载体蛋白的磷酸化,C正确;
    D、在抗菌蛋白即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运往高尔基体,该过程内质网膜面积减小,D错误。
    故选C。
    8. 短小芽孢杆菌合成的漆酶能将木质素碎裂成较小分子量的可溶性化合物和亚基,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制浆和造纸工业。下图表示野生型短小芽孢杆菌和突变型芽孢杆菌合成的漆酶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变体1和突变体2是由野生型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后形成的
    B. 该实验应先将漆酶与木质素分别保温,再混合后继续保温
    C. 野生型漆酶和突变体1漆酶的最适温度相同,说明二者空间结构相同
    D. 温度为70℃时,突变体2漆酶相对酶活性最高,是因为此温度时,酶提供的活化能最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1、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促使化学反应进行,但酶并没有给化学反应提供能量,而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发生。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2、图示三种菌合成的漆酶在最适温度时相对酶活性最高,高于最适温度或低于最适温度,相对酶活性都降低。
    【详解】A、野生型短小芽孢杆菌和突变型芽孢杆菌合成的漆酶不同,根本原因是合成不同漆酶的基因碱基序列不同,基因突变是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会改变碱基序列,又因为野生型短小芽孢杆菌和突变型芽孢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故突变体1和突变体2是由野生型基因突变形成,A错误;
    B、该实验探究不同漆酶相对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应先将酶与反应物分别保温,使酶和反应物分别处于对应温度下,再混合后继续保温,防止酶与反应物温度不同,混合后改变反应温度,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野生型漆酶和突变体1漆酶的最适温度相同,但低于最适温度和高于最适温度时,二者的相对活性不同,说明二者空间结构不同,C错误;
    D、题图显示,温度为70℃时,突变体2漆酶相对酶活性最高,因为此温度时,酶降低的活化能最多,而不是提供的活化能最多,D错误。
    故选B。
    9.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D/d)、花腋生和花顶生(B/b)是两对相对性状。某兴趣小组取纯合高茎花腋生和矮茎花顶生的植株杂交,F1均为高茎花腋生,F1自交,F2的表型及比例为高茎花腋生:高茎花顶生:矮茎花腋生:矮茎花顶生=264:36:36:64。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高茎对矮茎为显性,花腋生对花顶生为隐性
    B. 两亲本杂交过程中,需要在母本开花时去雄
    C. 若对F1测交,则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且比例接近1:1:1:1
    D. F2出现4种表型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配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纯种高茎和矮茎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说明高茎为显性,同理可知花腋生也为显性,A错误;
    B、豌豆是自花授粉,且闭花授粉植物,在进行杂交实验时要防止自花传粉,需要在母本开花之前去除全部雄蕊,B错误;
    CD、F1自交得到F2表型比例是264:36:36:64,则可推知两对等位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和D连锁,b和d连锁),但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有部分细胞发生了互换;F2中矮茎花顶生占64/400,可知F1产生的基因型为db的配子占8/20,而F1减数分裂产生的DB配子比例=bd配子比例,而互换产生的Db配子比例=dB配子比例,即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类型及比例均为DB:Db:dB:db=8:2:2;8,若对F1测交,则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型,但比例为4:1:1:4,F2出现4种表型的原因是F1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配子,C错误,D正确。
    故选D。
    10. 秀丽隐杆线虫的精细胞不含溶酶体,且成熟精子中的线粒体数量明显低于精细胞。我国科学家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首次鉴定到一种能特异性包裹线粒体的细胞外囊泡,并命名为“线粒体囊”。研究表明,生殖腺内的蛋白酶可以作为发育信号,依赖SPE-12和SPE-8等酶的作用,触发精细胞释放线粒体囊,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成熟精子中的线粒体数量明显低于精细胞可能与精细胞中发生细胞自噬有关
    B. 蛋白酶和SPE-12从合成到发挥作用经过的细胞器类型不同
    C. 线粒体的数量可能与精子的运动能力和可育性有关
    D. 细胞骨架维持着细胞的形态,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上图体现了细胞骨架可参与物质的定向运输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生殖腺内的蛋白酶可以作为发育信号,依赖SPE-12和SPE-8等酶的作用,使精细胞质膜出芽,将细胞内健康线粒体包裹其中,形成“线粒体囊”。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秀丽隐杆线虫的精细胞不含溶酶体,这说明秀丽隐杆线虫的精细胞中线粒体的清除不发生在精细胞中,而将线粒体通过线粒体囊运输到其他含有溶酶体的细胞中自噬,A错误;
    B、蛋白酶在精细胞外发挥作用,属于分泌蛋白,SPE-12在精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胞内蛋白,据此可推知:二者从合成到发挥作用经过的细胞器类型不同,B正确;
    C、“线粒体囊”的产生是精子中线粒体数量调控的重要机制,线粒体的数量可能和精子的运动能力与可育性有关,C正确;
    D、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线粒体囊的形成过程可知蛋白质构成的细胞骨架可参与物质的定向运输,D正确。
    故选A。
    11. 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 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 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 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可知吸引蛾类或蜂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是花冠颜色。
    【详解】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导致两物种之间不会交叉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
    B、甲主要靠蛾类传粉,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但并不会导致A基因突变加快,B错误;
    C、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内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本身不含A基因)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发生改变 ,C错误;
    D、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释放的挥发物质没有改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推测花冠颜色为白色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释放的挥发物,D错误。
    故选A。
    12. 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编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遗传病。图1为pH基因两侧限制酶MspI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图2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为确定未出生的④号胎儿是否患该病,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MspI酶切后电泳分离,并利用荧光标记的pH基因片段与酶切片段杂交,得到DNA条带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疾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 推测④号个体为苯丙酮尿症患者的概率为100%
    C. ②号个体19Kb的DNA条带中含有正常的pH基因
    D. 此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③为患病女孩,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②、③号分别为杂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
    2、根据题意和图3电泳DNA条带分布情况可知,①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含有正常pH基因,一条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③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都是异常隐性pH基因;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②号个体体内含有一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19Kb的DNA条带。由此可知,②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一定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则19Kb的DNA条带就含有正常pH基因。④号个体体内含有的两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所以可能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也可能含有正常pH基因,所以④号个体可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概率各为1/2。
    【详解】A、该疾病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B、④号个体为pH基因杂合体的概率为1/2,B错误;
    C、③号个体患病且体内含有两条23KbDNA条带,都是异常隐性pH基因;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②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一定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则19Kb的DNA条带就含有正常pH基因,C正确;
    D、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编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O2的酶为RuBP羧化酶。该酶能够促进下图中两个方向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受到O2与CO2浓度比值的影响。其中RuBP羧化酶能够催化C5与氧气的反应,由此产生的C2化合物进入线粒体并释放CO2的过程,被称为光呼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O2浓度较高时,C5和CO2反应消耗NADPH和ATP
    B. 夏季晴朗的中午出现“光合午休”时,植物光呼吸的强度会有所增强
    C. 某些植物通过光呼吸会使叶绿体中CO2的浓度增加,进而抑制O2与C5结合
    D. 光呼吸的结果会导致光呼吸减弱,该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答案】BCD
    【解析】
    【分析】图中,当氧气浓度高,RuBP羧化酶催化C5与O2反应,当二氧化碳浓度高,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反应。
    【详解】A、C5和CO2反应属于二氧化碳的固定,不消耗NADPH和ATP,A错误;
    B、夏季晴朗的中午,温度很高,导致气孔大量关闭,CO2难以进入叶片组织,致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抑制,进而使光反应速率减慢,从而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会明显减弱。此时叶肉细胞中O2浓度较高,CO2浓度较低,故光呼吸强度会增强,B正确;
    C、由于光呼吸能够产生二氧化碳,使叶绿体中CO2的浓度增加,进而抑制O2与C5结合,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C正确;
    D、光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减少氧气浓度的同时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会导致光呼吸减弱,该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CD。
    14. “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和萎缩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发病原因尚未被完全弄清,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TDP-43蛋白从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核逸出并在细胞质中积聚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研究人员通过小鼠细胞实验发现,一种令蛋白质磷酸化的激酶IKKβ(磷酸化酶IKKβ)的过度表达不会影响TDP-43蛋白在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的正常功能,但能够分解在细胞质中积聚的TDP-43蛋白。这将有助于研发抑制这种神经元变性疾病恶化的新疗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酸化酶IKKβ可使相关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 细胞质中的磷酸化酶IKKβ可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 修复TDP-43蛋白在细胞核中的功能和减少其在细胞质积聚是“渐冻症”的治疗思路
    D. 磷酸化酶IKKβ的合成、加工、运输需要的具膜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渐冻症”是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全身肌肉无力和萎缩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TDP-43蛋白从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核逸出并在细胞质中积聚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
    【详解】A、根据题意,磷酸化酶IKKβ能够催化在细胞质中积聚的TDP-43蛋白的水解,蛋白质结构改变是磷酸基团结合蛋白质所致,A错误;
    B、核孔具有选择性,且题干中“一种令蛋白质磷酸化的激酶IKKβ(磷酸化酶IKKβ)的过度表达不会影响TDP-43蛋白在运动神经元细胞核中的正常功能,但能够分解在细胞质中积聚的TDP-43蛋白”推测该酶分布在细胞质中,不能自由通过核孔,B错误;
    C、根据题干“TDP-43蛋白从运动神经元的细胞核逸出并在细胞质中积聚导致运动神经元死亡”可知,修复TDP-43蛋白在细胞核中的功能和减少其在细胞质的积聚可作为治疗“渐冻症”的思路,C正确;
    D、磷酸化酶IKKβ是一个蛋白酶,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D错误。
    故选C。
    15. 逆转座子是一类可以通过“复制一粘贴”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DNA元件。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们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核酸酶结构域切开DNA双链,再通过逆转录酶结构域逆转录合成cDNA,将R2基因序列重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粘贴”过程),完成“增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R2的“复制一粘贴”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
    B. 28S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与T2噬菌体相同
    C. 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
    D. R2的“复制一粘贴”过程不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
    【答案】ABD
    【解析】
    【分析】DNA甲基化若发生在基因转录的启动子序列上,则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序列的识别与结合,进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详解】A、根据题中信息可知,逆转座子R2的复制涉及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其“复制”过程需要在细胞质中完成,A错误;
    B、28S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为RNA和蛋白质,T2噬菌体化学成分为DNA和蛋白质,B错误;
    C、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若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则会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C正确;
    D、在“复制一粘贴”过程中有核酸酶的作用,又生成新的DNA片段,因此会发生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形成,D错误。
    故选ABD。
    16. 鼢鼠擅长在地下打洞,还收集各种植物和草类的种子,这导致牧草的产量大大下降,并影响农作物的存活率。鼢鼠皮毛的颜色有灰色和白褐色,分别由基因H、h控制。对不同时段(T1、T2)的草原和农田中鼢鼠的相关基因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据图可知,T1~T2时间段内农田中的鼢鼠发生了进化
    B. 若让T1时草原中的鼢鼠进行自由交配,则子代灰色鼢鼠中杂合子可能占4/7
    C. 农田和草原中鼢鼠的基因频率不同,是因为长期地理隔离后形成了生殖隔离
    D. 农田中的鼢鼠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使农田中鼢鼠的H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CD
    【解析】
    【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A、据图可知,T1时间段,农田鼢鼠HH=0.6,Hh=0.3,hh=0.1,可得H=0.75,h=0.25 ,T2时间段,农田鼢鼠HH=0.1,Hh=0.7,hh=0.2,可得H=0.45,h=0.55 ,T1∼T2时间段内农田中的鼢鼠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说明农田鼢鼠发生了进化,A正确;
    B、T1时草原中的鼢鼠基因型频率为HH=0.3,Hh=0.6,hh=0.1,则此阶段雌雄草原鼢鼠经减数分裂产生3/5H、2/5h的雌配子和3/5H、2/5h的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子代灰色鼢鼠H-占比21/25,杂合子Hh占比12/25,则子代灰色鼢鼠中杂合子占比为12/21=4/7,B正确;
    C、农田和草原中鼢鼠的基因频率不同,但两者还可能是同一物种,要判断两者之间是否形成生殖隔离,可将两者进行交配,观察是否能产生可育后代,C错误;
    D、基因重组不会使基因频率改变,基因突变发生概率较低,农田中鼢鼠的H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主要是由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选CD。
    三、非选择题
    17. 图甲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种生理过程,其中A~E为生理过程,图乙表示在密闭恒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30℃)小室内测定的a、b两种不同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能够为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有_____(填字母),B过程中能为三碳化合物还原提供能量的物质_____(填名称)。
    (2)图乙中,若一天内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则平均光照强度在_____klx以上才能使a植物处于生长状态。在光照强度为Z时,相同时间内b植物制造的葡萄糖是a植物的_____倍。

    (3)图乙中,M点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水肥充足,则限制其速率的外界因素最有可能的是_____。
    (4)当a处于P光照强度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
    【答案】(1) ①. C、D、E ②. 三磷酸腺苷和还原性辅酶Ⅱ
    (2) ①. Y ②. 0.7 (3)二氧化碳浓度
    (4)大于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代表光反应过程,B代表暗反应过程,C、D、E代表有氧呼吸。
    【小问1详解】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需要的ATP来自呼吸作用产生,据图可知,C、D、E代表有氧呼吸过程,故甲中,能够为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有C、D、E,B过程中能为三碳化合物还原提供能量的物质是三磷酸腺苷和还原性辅酶Ⅱ。
    【小问2详解】
    据图乙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mg·m-2·h-1,若一天内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夜晚的消耗量为12×2mg·m-2·h-1=24mg,则白天净光合积累量应为12×2mg·m-2·h-1=24mg,则平均光照强度在Yklx以上才能使a植物处于生长状态。图中光照强度为Z时,a、b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分别是8mg•m-2•h-1、6mg•m-2•h-1,呼吸速率为2mg.m-2.h-1、1mg.m-2.h-1,故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分别是10mg•mm-2.h-1、7mg•m-2.h-1(可以代表葡萄糖的制造速率),所以a、b植物制造葡萄糖的速率之比为10:7,则相同时间内b植物制造的葡萄糖是a植物的0.7倍。
    【小问3详解】
    图乙中,M点后光合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水肥充足,则限制其速率的外界因素最有可能的是二氧化碳浓度。
    【小问4详解】
    当a处于P光照强度时,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即植物的呼吸强度等于叶肉细胞的光合强度,由于植物根部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18. 图1是细胞发生胞吞、胞吐、细胞自噬过程的示意图。①~⑤是细胞内的结构,a~d是细胞排出或吞入的物质,b是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1,细胞器④的功能有_____;细胞器④分解后的产物的去向有_____。
    (2)a、b、c、d物质的吞入和排出,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参与。细胞中这一膜泡运输过程需要依赖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以及生物膜具有_____的结构特性。
    (3)研究发现,细胞中一些驱动蛋白的“头部”可结合和水解ATP,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头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驱动蛋白沿着细胞骨架“行走”,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如图2所示。
    据题分析可知,驱动蛋白具有的功能有_____(答出两点);题述头部的物质运输方式能将“货物”转运到指定位置,说明包裹“货物”尾部①600的囊泡和要与之融合的膜结构之间存在_____机制。
    【答案】(1) ①.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 ②. 被细胞再利用、排出细胞外
    (2) ①. 需要 ②. 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运输和催化 ②. (特异性的)信息识别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①~⑤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溶酶体、自噬体。溶酶体的功能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原体;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如果细胞可以利用,则被细胞再利用;若细胞不能利用,则被排出细胞外。
    【小问2详解】
    a、b、c、d物质的吞入和排出,需要细胞膜上相关蛋白质的参与,例如需要相关膜蛋白的识别。细胞中这一膜泡运输过程需要依赖生物膜成分的相似性以及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性。
    【小问3详解】
    据题分析可知,驱动蛋白头部可结合和水解ATP,说明其可催化ATP水解,尾部可与包裹“货物”的囊泡结合,说明其可运输物质。包裹“货物”的囊泡只能和特定位置的膜结构相互融合,说明这一运输机制中存在膜与膜之间的信息识别。
    19. 某被子植物(2n=24)花的发育和双受精过程如图所示。精子起源于花药中的花粉母细胞,1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小孢子后,每个小孢子先后经历双核期、三核期(即成熟的花粉粒)。卵细胞的形成发生在子房内的胚珠中,图A表示胚珠中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2n),图B出现了4个大孢子(n),一段时间后有3个会消失。①表示同一个细胞产生的2个子细胞,最终F内含有8个子细胞。双受精指的是1个花粉粒中的2个精细胞,其中一个与卵细胞结合生成受精卵,将来发育为胚,而另外1个精细胞则与2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为胚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有1对等位基因控制大孢子的形状,则在图A~F中,图_____能直接验证分离定律,理由是_____。
    (2)有2对等位基因各自控制小孢子的大型和小型、红色和白色2对性状,用显微镜直接观察某一花药中形成的所有小孢子,若观察到_____则可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3)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如图所示)。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细胞增殖的_____时期。若基因型为Hh的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子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
    (4)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后,胚乳细胞也会进行有丝分裂。该部分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_____条。
    【答案】(1) ①. B ②. 大孢子母细胞经图B过程产生4个大孢子相当于产生配子的过程,可直接体现等位基因的分离
    (2)4种不同类型小孢子且比例接近1:1:1:1。
    (3) ①. 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 ②. HHh和h 、Hh
    (4)72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小问1详解】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在图示中,图A表示胚珠中有1个大孢子母细胞(2n),图B出现了4个大孢子(n),若有1对等位基因控制大孢子的形状,图B表示减数分裂形成不同形状的大孢子,因此图B过程能直接验证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单独分析每一对性状,花粉母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小孢子为大型:小型=1:1,红色:白色=1:1,若两对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则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自由组合,即若出现大型红色:大型白色:小型红色:小型白色=(大型:小型=1:1)✖(红色:白色=1:1)=1:1:1:1,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染色体桥发生在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的过程中,所以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题意,基因型为Hh的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之前,H/h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H基因或h基因,含h基因的染色体着丝粒正常分裂,形成两条含一个h的子染色体正常移向细胞两极。若H基因所在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粒间任意位置发生断裂,若断裂点位于两个H基因之间,则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上均含一个H基因,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是Hh,若断裂点位于两个H基因的同一侧,则产生的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含有两个H基因和0个H基因,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HHh和h。
    【小问4详解】
    受精极核是由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形成的,所以它的染色体数目是36条,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后,胚乳细胞中染色体也是36条,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72条。
    20. 近年来“汉服文化”出圈,以蚕丝为原料的传统服饰更是深受民众喜爱,带动了蚕养殖的发展。已知蚕(2n=5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雄蚕成活率高,产丝量也比雌蚕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蚕短体(A)对正常体(a)为显性,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基因A纯合的胚胎致死。取短体蚕个体若干连续自由交配,F2中正常体蚕占_____。
    (2)蚕卵壳颜色受sch基因控制,单个sch基因突变使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且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孵化而死亡,而雄蚕卵壳仍为黑色且在高温条件下能正常孵化。
    ①推测sch基因位于_____(填“Z”“W”或“常”)染色体上,且该突变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突变,作出上述2个判断的理由是_____。
    ②巧克力色卵壳蚕在常温下可正常孵化。现有各种卵壳颜色的蚕供选择,请设计杂交方案确保繁殖的子代均为雄蚕。简要写出思路:_____;该方案虽然提高了雄蚕比例,但过多使用会降低养殖效率,原因是_____。
    【答案】(1)1/2 (2) ①. Z ②. 隐性 ③. 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说明发生了隐性突变;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说明雌蚕只有一个sch基因,且位于Z染色体上 ④. 让巧克力色卵壳雄蚕与黑色卵壳雌蚕杂交,子代在高温条件下孵化 ⑤. 该方案会导致子代雌性个体死亡,使种群雌性比例下降,降低蚕的出生率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由于基因型AA个体胚胎时期致死,则短体亲本的基因型为Aa,自由交配产生的F1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2∶1,F1产生的配子中A占1/3、a占2/3,雌雄随机交配后,F2中基因型占比为AA(死亡)占1/9,Aa(短体)占4/9,aa(正常体)占4/9,故F2中正常体蚕占1/2。
    【小问2详解】
    ①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单个sch基因突变后,雄蚕卵壳仍为黑色,说明sch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而雌蚕卵壳变为巧克力色,说明雌蚕只有一个sch基因,即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②突变后巧克力色雌卵壳蚕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孵化而死亡,但雄蚕卵壳仍为黑色且在高温条件下能正常孵化,巧克力色卵壳蚕在常温下可正常孵化,要确保繁殖的子代均为雄蚕,则实验思路为:让巧克力色卵壳雄蚕(ZZ、隐性纯合子)与黑色卵壳雌蚕(ZW、显性个体)杂交,并让子代在高温条件下孵化即可确保子代繁殖的均为雄蚕;该方案虽然提高了雄蚕比例,但过多使用会导致子代雌性个体死亡,使种群中雌性比例下降,降低蚕的出生率,影响养殖效率。
    21. 茄子花色、果皮色等性状是育种选种的重要依据,研究人员对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展开研究。
    (1)纯种紫花和白花茄子正反交,F1均为紫花,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_____是显性性状,且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F1自交后,F2的紫花:白花=3:1,可推断茄子花色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茄子的果皮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研究人员用纯种紫皮茄子与白皮茄子杂交得到F1,F1均为紫皮,F1自交,F2的紫皮:绿皮:白皮=9:3:4基于此结果,同学们提出果皮色形成的两种模式,如图1所示。
    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_____(填“模式一”或“模式二”),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角度阐明理由_____。
    (3)花青素是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天然色素,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过程,如图所示,该现象可以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_____。花青素含量过高时会通过_____,从而维持花青素相对稳定。
    【答案】(1) ①. 紫花 ②. 分离
    (2) ①. 模式一 ②. 按照模式一,F1(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皮(A_B_):绿皮(A_bb):白皮(aaB_和aabb) =9:3:4,符合实验结果;按照模式二,F1(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皮(A_B_和A_bb):绿皮(aaB_):白皮(aabb)=12:3:1,不符合实验结果。
    (3) ①.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 负反馈调节
    【解析】
    【分析】1、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图1,模式一:A基因合成A酶,B基因合成B酶,前体物质在A酶作用下转化成绿色物质,再在B酶作用下转化为紫色物质。基因型A_B_的个体同时具有A酶和B酶,表现为紫色;基因型A_bb具有A酶不具有B酶,表现为绿色;基因型aaB_不具有A酶,不能合成绿色物质,B酶无法发挥作用,表现为白色;基因型aabb无A酶和B酶,表现为白色。模式二:A基因合成A酶,B基因合成B酶,前体物质在A酶作用下转化成紫色物质,前体物质在B酶作用下转化成绿色物质。基因型A_B_的个体具有A酶,A基因能够抑制B基因,故没有B酶,表现为紫色;基因型A_bb具有A酶不具有B酶,表现为紫色;基因型aaB_能够合成B酶,表现为绿色;基因型aabb无A酶和B酶,表现为白色。
    2、分析光信号诱导花青素形成过程:强光作用于MBW复合物,经过信息传递,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表达,在花青素合成酶作用下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花青素,花青素含量过高时会作用于SM2,进一步抑制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从而维持花青素相对稳定。
    【小问1详解】
    纯种紫花和白花茄子正反交,F1均为紫花,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F1自交后,F2的紫花∶白花=3∶1,可推断茄子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茄子的果皮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用纯种紫皮茄子与白皮茄子杂交得到F1均为紫皮,F1自交,得到F2的紫皮:绿皮:白皮=9:3:4的性状分离比,再结合两种模式,模式一:F1(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皮(A_B_):绿皮(A_bb):白皮(aaB_和aabb) =9:3:4,符合实验结果;模式二:F1(AaBb)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皮(A_B_和A_bb):绿皮(aaB_):白皮(aabb)=12:3:1,不符合实验结果,因此,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模式一。
    【小问3详解】
    图示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为:花青素合成酶基因表达合成花青素合成酶,花青素合成酶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花青素,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图示花青素含量过高时会作用于SM2,进一步抑制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是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关试卷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A4,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 D,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