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如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太阳直射点位置为( )
A. 23°26'N,11°56'EB. 23°26'S,168°05'W
C. 11°05'N,168°05'ED. 11°05'S,11°56'E
2. 假如上海该日是晴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昼长夜短,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B. 昼长夜短,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 昼短夜长,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D. 昼短夜长,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可知78°55'N刚刚结束极夜,太阳直射点纬度与极昼极夜最低纬度互余,可判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为11°05'S;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当地地方时12时,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1°56'E,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日为3月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上海昼短夜长,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北半球极地投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若图中阴影区为3月20日,非阴影区为3月21日,正确表示此时太阳光线的箭头是( )
A. 甲B. 乙
C. 丙D. 丁
4. 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为( )
A. 3月20日5时B. 3月20日13时
C. 3月21日5时D. 3月21日8时
【答案】3. C 4. C
【解析】
【3题详解】
由于该图是北极极地投影图,故地球应逆时针自西向东自转,阴影部分为3月20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而日期的分界线为180°经线和0时所在经线,根据自西向东越过180°经线减一天可算出,乙所对的经线为180°经线。根据阴影部分跨105°E,可算出75°W为0点,则105°E为12点,太阳应直射此经线上某一点,该经线与0时经线(75°W)相差180°,即箭头丙指向此经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为0°经线的时间,由75°W为0点(西五区区时),0°经线在75°W以东75°,时间多5个小时,所以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为3月21日5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2月8日11时43分,执行“上海浦东—三亚—哈尔滨”航线长航程运行能力验证试飞任务的C919飞机平稳降落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18°N,109°E)跑道上,正式开启“三亚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当日C919由上海飞往三亚,向南起飞时正值日出,太阳在驾乘人员的( )
A. 左后方B. 左前方
C. 右后方D. 右前方
6. 飞机在三亚机场降落后两小时内,机场信号塔影子( )
A. 由西北向东北移动,影长变短B. 由西北向东北移动,影长先变短再变长
C. 由东北向西北移动,影长变长D. 由东北向西北移动,影长先变短再变长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除极昼地区外,均日出东南,故飞机自北往南飞行,日出时太阳位于驾乘人员的左前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两地经度差可推算,飞机落地后(109°E位于120°E以西11°,地方时晚44分,降落时三亚时间是10时59分)的两小时内,三亚地方时大约在10:59到12:59,经过了正午,故太阳由东南方向移动到西南方向,信号塔影子由西北方向移动到东北方向,影长先变短,正午最短,再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题。
7.有关图示内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 P点的纬度不低于66.5°B. 此日北京的太阳可能从东南方升起
C. M地昼长大于N地D. P点的昼长为24小时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非阴影区为昼半球,图中的经度差是90°,则图示NPM纬线的夜半球跨90°,则其夜长为6小时,昼长为18小时,说明该半球昼长夜短为夏季,则极点及其周围昼长为24小时,为极昼,另一半球相反。图示不能确定P点的纬度不低于66.5°,A错误;如果图示为南半球,则北半球为冬半年,则此时北京的太阳可能从东南方向升起,B正确;图中M地和N地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则其昼夜长短相同,C错误;P点的昼长为18小时而不是24小时,D错误。故选B。
8. 香水百合是一种长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在自然状态下,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花期约3个月左右。下表为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在自然状态下,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 2月底B. 5月底
C. 8月底D. 11月底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得知,因为当日照时长长于14小时30分钟时香水百合才进入开花期,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必须香水百合在北京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最早在昼长开始大于14小时30分钟的时间。根据表中北京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将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知6月1日北京市昼长14时49分,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推知5月底北京市昼长开始大于14小时30分钟。故本题选择B。
9. 北半球晨线与昏线交点E点,E点纬度的年变化示意图,E点纬度变化与下列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 E点从①到②时,杭州的昼长逐日变长
B. E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夜差值变小
C. E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D. E点位于①③时,全球昼夜平分
【答案】B
【解析】北半球晨线与昏线交点E点,就是纬度圈与晨昏圈的切点,E点可能是出现极昼,也可能出现极夜,E点从①到②时,直射点可能南移,也可能北移,因此杭州的昼长可能逐日变长,也可能逐日变短,A错误;相同道理,E点从④到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移动,也可能向南移动,C错误;E点位于①、③时,E点纬度为66.5°,则直射点的纬度应为23.5°(回归线),全球各地昼夜差异最大,D错误;E点在③点时,纬度为66.5°,直射点纬度为23.5°,北京的昼夜差值最大,E点④时,直射点在赤道,北京昼夜平分,昼夜差值最小,因此E点从③到④时,北京的昼夜差值变小,B正确。故选B。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进行天文观测,下图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北京时间12时16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面小题。
10.通过天文观测,该兴趣小组试图求出北极星光线与当地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范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21.5°至68.5°B. 66.5°至90°
C. 66.5°至113.5°D. 90°至113.5°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范围为21.5°-68.5°,北极星光线为45°,则与之构成平角的另一个角为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21.5°时,α=135°-21.5°=113.5°;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8.5°时,α=135°-68.5°=66.5°。综上所述,该兴趣小组试图求出北极星光线与当地正午太阳光线之间夹角α的年变化范围为66.5°至113.5°,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 美国东北部地区2021年1月31日晚逐渐飘起雪花,2月1日暴风雪愈演愈烈,纽约市的积雪厚度为43厘米,大雪给地面铺上洁白的“厚毯子”。下图为大气的热力作用图,这件“厚毯子”使气温普遍下降,主要原因是( )
①积雪覆盖地面,热量不能传递给大气
②积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使得气温下降
③雪面辐射要比地面辐射低
④雪面反射作用强,将太阳光反射回宇宙空间
A. ①②B. ②④
C. ②③D. ①④
【答案】B
【解析】这件“厚毯子”也就是积雪。积雪虽然覆盖地面,但地面辐射仍然存在,有热量传递给大气,①错误;融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使得大气温度下降,②正确;对于雪外大气来说,雪面辐散就是地面辐射,相对雪下地面辐射而言,雪面辐射可能比地面辐射小,但不是气温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③错误;积雪为白色,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就会下降,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22年巴基斯坦气候异常,4~5月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同期高5~8℃,6月中旬开始,该国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而同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强大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干旱少雨。下图示意巴基斯坦地形、城镇及洪水受灾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往年相比,2022年巴基斯坦气候异常表现在( )
A. 全年高温冰雪融水多,河流水位高涨
B. 东北信风偏强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C. 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降水偏多
D. 副热带高气压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3. 2022年巴基斯坦洪水受灾区经济损失严重的主因是( )
①冰雪融水大量增加②降水总量异常增加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城镇密集经济较发达
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①②④D. ②③④
【答案】12. C 13. D
【解析】
【12题详解】
巴基斯坦纬度较低,无大规模冰川积雪分布,A错误;东北信风从内陆吹来,较为干燥,难以形成大量降水,B错误;西南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暖湿水汽,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会使该地降水偏多,C正确;该国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降水应比正常年份偏多,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巴基斯坦纬度较低,无大规模冰川积雪分布,①错误;根据上题可知,西南季风偏强移动路径偏北,该地降水异常偏多,②正确;巴基斯坦的城镇及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地区,排水不畅,③正确;读图可知,巴基斯坦城镇密集,经济较发达,因此损失严重,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选D。
小明多次随老师赴内蒙古草原上的达里诺尔湖流域开展研学考察。他发现:湖泊北部湖畔为达里诺尔火山群熔岩台地,湖盆南侧较高处存在浪蚀线。湖泊盐度较高,但湖中多为淡水鱼类。继续向东,有一条名为耗来河的极窄河流,河道终年有水,流量稳定。图为该地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耗来河水的主要来源是( )
A. 达里诺尔湖水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D. 积雪融冰
15. 依据小明研学发现,针对达里诺尔湖,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湖泊堰塞形成B. 湖盆地壳下沉
C. 湖水曾经外流D. 湖区气候变干
【答案】14. B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达里诺尔湖盐度较高,说明其湖水只进不出,应该在河流下游,不会是耗来河的水源地,A错误;河道终年有水,流量稳定,由此说明其水源不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应该是地下水,从图中可知多伦诺尔湖中有泉眼,证明地下水是其主要来源,B正确;河流所在位置是内蒙古地区,降水稀少,而且不稳定,与河流流量稳定的水文特征不符,C错误;积雪融水不会形成稳定的水源,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湖泊北部湖畔为达里诺尔火山群熔岩台地,湖盆南侧较高处存在浪蚀线,说明湖盆相对下沉,而且湖泊所在位置四周高中间低,说明不是原有河流堰塞形成,A错误;由题干湖盆南侧较高处存在浪蚀线,得出湖盆下沉,B正确;湖泊盐度高说明所在位置地势低,不会外流,C错误;没有湖区气候变干的依据,D错误。故选B。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对天山1号冰川开展监测。下图示意天山1号冰川消融量和融水径流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融水径流量小于冰川消融量的部分,主要是( )
A. 蒸发损失B. 蒸腾损失
C. 下渗损失D. 冻结损失
17. 冰川消融量中补给高山草甸水量占比高的年份,融冰期( )
①时间较长②时间较短③气温变化幅度较大④气温变化幅度较小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冰川附近地区高寒,蒸发量较少,A错误;冰川的附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植被覆盖率低,蒸腾作用弱,B错误;雪线附近高山荒漠土,地面多砾石,质地粗松,土壤孔隙度大,透水性强,即消融水容易下渗,C正确;科考人员从5月到10月,水位计的传感器记录河源的测井中水位变化计算出流量变化。这个时间冻结较少,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冰川消融量中补给高山草甸水量占比高的年份,水热条件较好,高山草甸生长良好,说明暖季时间相对较长,①正确、②错误;融冰期时冰川消融量中补给高山草甸水量占比高,高山草甸生长良好,土壤含水量较大,土壤热容量加大,土壤温度的变化减小,导致气温的变化幅度较小,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A、C、D错误;B正确。故选B。
受陆地和海水环流运动等因素的影响,墨西哥湾内部海水盐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下图是墨西哥湾及附近水域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排序是( )
A. 甲乙丁丙B. 甲丁丙乙
C. 丁甲丙乙D. 甲丁乙丙
19. 下列关于墨西哥湾东南部海域洋流性质及流速比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暖流,乙大于丙B. 暖流,丙大于乙
C. 寒流,乙大于丙D. 寒流,丙大于乙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甲地纬度最高,蒸发最小,且周边数条河流注入大量淡水,甲的盐度最低;乙地和丁地,虽然丁地纬度更低,蒸发更大,但是丁地有河流注入大量淡水,因此乙地盐度高于丁地;丙地纬度较低,无河流淡水注入,暖流流经,盐度最高,因此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乙丁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从洋流空间分布看,该海域均属于墨西哥湾暖流,因此洋流性质为暖流,CD错误;洋流流速受陆地轮廓影响,乙处海域狭窄,受狭管效应影响,海峡处洋流速度相对较快,丙处洋流速度相对较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圣劳伦斯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大西洋海湾,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其表层海水盐度2.7%~3.2%,较同纬度大洋偏低,冬季冰封.纽芬兰岛7月平均气温10℃~15℃,其东部沿海夏季多雾.下图为“圣劳伦斯湾位置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导致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偏低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充沛②寒暖流交汇③地表径流注入④反复结冰融冰
A. ①②B. ①④
C. ②③D. ③④
21. 纽芬兰岛东部海域的洋流( )
A. 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B.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偏转
C. 属于副热带大洋环流D. 对沿岸地区的增湿作用显著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同纬度大洋西岸受盛行西风控制,降水较多,该地位于大洋东岸,降水较少,①错误;寒流盐度低,暖流盐度高,导致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偏低的原因是受到拉布拉多寒流影响,而不是寒暖流交汇处,②错误;圣劳伦斯湾海有圣劳伦斯河注入淡水,导致海水盐度较低,③正确;反复结冰融冰会使海水盐度降低,④正确。综上所述,③④正确,故选D。
【21题详解】
纽芬兰岛东部海域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其形成受极地东风的影响较大,A错误;洋流自北向南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偏转,B正确;纬度较高,属于副极地大洋环流,C错误;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减湿作用,D错误。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退(海冰较常年减少)会导致海峡水流通量增加,北上水流减少。冰进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9月达到最大,2月达到最小,据此可推断( )
A. 海水结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B. 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
C. 海水融冰速度9月最快,2月最慢D. 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快
23.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短期内将导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①秘鲁外海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 ②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
③秘鲁外海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 ④秘鲁沿岸地区异常干旱
A. ①③B. ①④
C. ②③D. ②④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的海冰面积在2月最小,是因为2月海水气温高海冰融化快导致,而不是结冰速度慢,AC错误;9月份海冰面积最大,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为融冰期,耗时约5个月,而结冰期为2-9月,时长约7个月,所以海水结冰速度总体上比融冰速度慢,海水融冰速度总体上比结冰速度快,B正确,D错误。故选B。
【23题详解】
德雷克海峡发生冰退时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增加,海峡西侧水位降低,北上水流减弱,则秘鲁寒流势力减弱,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②正确;秘鲁寒流减弱,南美洲大陆西岸地区降水量增加,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③正确,④错误;与信风无关,①错误。故选C。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质因素B. 地形因素
C. 气候因素D. 植被要素
25. 4—6月份,导致该河流深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温 ②降水 ③河床侵蚀 ④地壳运动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答案】24. A 25. B
【解析】
【24题详解】
读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图可知,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河岸直立,河床较深,说明可能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作用明显所致;两侧河岸形态接近一致,说明两岸侵蚀差异小,河床岩性相同,且抗侵蚀能力较强,A正确。一般来说,植被因素对河面宽度影响较小,结合以上分析,地形和气候因素可排除,BCD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变高,水量较大,流速持续加快,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加强,对河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侵蚀,泥沙淤积量减小,河流深度加大,①③正确;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②错误;地壳运动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影响河水深度变化的因素,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该地在震旦纪期间为一片浅海海滨,在海相沉积作用(海洋环境下,近海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下发育成各类岩石矿体。进入古生代发生了燕山运动,伴有火山喷发活动,原有岩石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现在的灵壁石。下图为灵壁石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 灵璧石按成因所属岩石类型以及形成过程搭配错误的是( )
A. 甲—④B. 乙—⑤
C. 丙—⑥D. 丁—②
27. 形成灵璧石的地质作用过程由先到后依次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
C. ⑤④⑥D. ⑤⑥④
【答案】26. D 27. D
【解析】
【26题详解】
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我们可以看到,乙是由沉积物形成的,故乙为沉积岩;丁是岩石圈各岩石均可形成的,可判断为岩浆;丙由丁形成,判断为岩浆岩;故综合判断甲应为变质岩。材料中的灵璧石是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应为变质岩,故灵璧石对应的岩石类型应为变质岩甲,其形成环境是在海相沉积形成的沉积岩后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的,形成环境符合的为④,甲—④搭配正确;乙是由沉积物形成的,乙—⑤搭配正确;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丙—⑥搭配正确;丁为岩浆,②为外力作用,岩浆无法直接通过外力作用形成图示地貌景观,丁—②搭配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27题详解】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可判断,①③为重熔再生作用,②为沉积作用,④为变质作用,⑤为固结成岩作用,⑥为岩浆喷发冷却作用。从材料中我们可知灵璧石的前身是海相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沉积物形成沉积岩的过程,从图中来看,应为⑤;进入古生代发生了构造运动,并伴有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属岩浆喷发冷却作用,应是⑥;而后沉积岩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灵璧石应属变质作用,应是④。故其正确形成顺序应为⑤⑥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柴达木盆地东缘构造运动活跃。早期,随着板块挤压,现今乌兰盆地地区由北向南流动的辫状河道沉积开始广泛发育,水系向东流入现今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带。之后因鄂拉山的隆升,水系逐渐分离。中新世晚期,牦牛山剧烈隆起,山南的查查盆地构造形成。下图示意桑达木盆地东缘地质构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 结合材料判断图示区域地理景观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宗务隆山、茶卡盐湖、查查盆地、鄂拉山
B. 宗务隆山、鄂拉山、茶卡盐湖、牦牛大断裂
C. 宗务隆山、茶卡盐湖、鄂拉山、查查盆地
D. 茶卡盐湖、宗务隆山、鄂拉山、牦牛大断裂
29. 对柯柯盐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地壳运动是( )
A. 牦牛大断裂活动B. 牦牛山隆升
C. 宗务隆山的隆起D. 鄂拉山隆升
【答案】28. C 29. D
【解析】
【28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描述:随着板块挤压,现今乌兰盆地地区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开始形成,可推断出此时乌兰盆地北部区域地势较高,河流可能发源于宗务隆山南坡,宗务隆山形成于此次板块挤压抬升,时间比较早;根据材料中:早期形成的河流向东流入现今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带,说明区域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水分能不断在共和盆地的低洼地带汇聚积累,盐分不断富集,形成茶卡盐湖;材料中:之后因鄂拉山的隆升,水系逐渐分离,再之后中新世晚期,牦牛山剧烈隆起,山南的查查盆地构造形成。所以总体先后形成顺序应该是:宗务隆山、茶卡盐湖、鄂拉山、查查盆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因鄂拉山的隆升导致独立的乌兰盆地形成,水系逐渐分离,无法东流逐渐积水成湖,盐分富集形成柯柯盐湖,因此鄂拉山的隆升起到关键作用,D正确;牦牛大断裂活动与牦牛山隆升是在中新世晚期形成,发生晚于柯柯盐湖的形成,AB错误;宗务隆山的隆起时间最早,此时乌兰盆地还未形成,因此对柯柯盐湖的形成作用较小,C错误。故选D。
30. 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地层界线,P、O、R、S、T为不同地层的代号。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B处沿m1n1和m2n2两线的竖直方向地质地形剖面图可能为( )
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D. ②④
【答案】A
【解析】m1n1一线上,由题图右侧关于新老岩层的提示可知,岩层由新到老的顺序为P-Q-R-S-T,由沉积岩的层理构造性质可知,较新的岩层应在较老的岩层之上,②错误;沿m1n1一线的竖直方向地质地形剖面图应为①;由图中等高线可知,m2n2一线上,地势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降低,岩层中部新、两侧老,属于向斜构造,故m2n2一线的竖直方向地质地形剖面图应为③,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分值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的风称为冰川风。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被高山环抱。实验人员沿河谷底部设置了甲、乙、丙3个站点,测得3个站点白天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其中甲站点测得的偏南风明显强于乙、丙两站点。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下图为绒布河谷南北剖面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三个站点白天测得的偏南风形成原理。
(2)分析甲站点的偏南风强于乙、丙两点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
【答案】(1)冰雪面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冰川风)。
(2)白天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谷地气压较高,产生向南运动的气流,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受到的阻挡更明显,距冰川最近的甲站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
(3)白天谷地盛行谷风,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吸引南侧冰川风北下,从而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冰雪面表面光滑,反照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还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下降,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所以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流动;根据图中的指向标可知,此时形成偏南的冰川风。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白天,绒布河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收缩下沉,谷地形成高气压,气流向南运动,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抵消,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距离冰川风距离较远,受到阻挡作用,风力较小;而甲站距冰川最近,所以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
【小问3详解】
由第2题及所学知识可知,白天谷地盛行谷风,由“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可知,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从而使南侧冰川风北下,这样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并且加强了偏南风。
3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气候学上以夏季(雨季)与冬季(干季)降水量之差大于200毫米,且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率超过40%的地区作为季风区。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板块向北漂移了约20°,使其北部逐渐进入了热带辐合带(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范围。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是南赤道暖流的一部分,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的移动,其流通性变弱。下图示意当前澳大利亚位置及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化。
(1)分析新生代以来澳大利亚北部季风区1月份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
(2)推测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对澳大利亚北部沿岸7月海洋生物的影响。
【答案】(1)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热带辐合带位置偏南,该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暖流带来的海水聚积,海水温度升高,蒸发水汽增多;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输送来更多的水汽。
(2)该海区水温升高,气压降低,7月海区与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加剧了东南季风;东南风在北部沿海吹离岸风,上升流加强,海洋生物增多。
【解析】
【小问1详解】
1月份直射点南移,风带气压带也随之南移,热带辐合带南移,该区域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新生代以来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的北移,陆地岛屿阻挡了赤道暖流,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暖流带来的海水聚积,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蒸发增强,海水蒸发水汽增多;随着风带气压带南移,东北信风南移偏转成西北风,从海洋上输送来更多的水汽,降水丰富。
【小问2详解】
新生代以来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的北移,陆地岛屿阻挡了赤道暖流,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减弱,暖流带来的海水聚积,该海区水温升高,气压降低,7月海区与陆地之间的气压差增大,加剧了东南季风的势力;东南风在北部沿海为离岸风,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大量流失,上升补偿流加强,海底营养盐类物质上泛,促使浮游植物大量繁殖,为海洋生物提供丰富的饵料,海洋生物增多。
3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省长安河为汉江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该河中有一处河心洲,河心洲的北面有块巨大的岩石,当地人称之为“犀牛背”,犀牛背对洪水有分流作用,使四分之三的洪水流入西边河道。河心洲对岸的老城村经常遭遇洪水。下图示意河心洲与老城村位置也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
(1)简述图中河心洲的形成过程。
(2)解释洪灾发生时自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
(3)分析该地洪水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长安河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河水携带大量泥沙与碎石;水流流经犀牛背时,受其阻挡,犀牛背南侧水流速度减缓;河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河心洲。
(2)河道弯曲度大;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3)长安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犀牛背上游来水量大;受犀牛背分流影响,大部分洪水流向老城村一侧;老城村位于长安河的凹岸,洪水期水位明显增高,老城村经常遭遇洪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心洲的形成主要是泥沙沉积形成。需要从物质、泥沙、流速降低、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长安河在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河水携带大量泥沙与碎石,据图可知,当水流流经犀牛背时,受其阻挡,犀牛背南侧水流速度减缓,导致河水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从而形成河心洲。
【小问2详解】
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可从图中看出一个是凹岸,一个是凸岸,水流速度和地转偏向力都不同。据图可知,长安河河道弯曲度较大,且东侧为凸岸,西侧为凹岸;根据水流惯性,与东侧相比,西侧流速较快,因此水位迅速上涨,明显高于东侧。
【小问3详解】
据材料可知,陕西省长安河为汉江支流,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老城村遭遇洪水的季节应为其雨季即夏季。长安河流域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犀牛背上游来水量大;据材料可知,犀牛背对洪水有分流作用,使四分之三的洪水流入西边河道,受犀牛背分流影响,大部分洪水流向老城村一侧;而老城村位于长安河的凹岸,洪水期大量水流过来,水位明显增高,因此老城村经常遭遇洪水。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潟湖是指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七里海潟湖位于渤海的近岸,其形成与波浪相关。1883年,周围洪水涨溢,七里海湖水骤然猛涨,在东北处将沙坨峪冲开形成新开口,湖、海相通,海水涌入。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随着七里海区域开发不断增强,区域内部天然湿地面积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养殖池、稻田)。下图示意七里海及其周围土地利用状况。
(1)七里海潟湖的形成原因。
(2)说明1883年以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的变化,并描述其过程。
(3)分析20世纪70年代湖口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4)近些年来,七里海潟湖不断萎缩。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疏通、改造潮汐通道进行整治,请说明其理由。
【答案】(1)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湾与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封闭式的七里海潟湖。
(2)盐度由小变大(低变高)。原为淡水湖,湖水含盐量小,东北角有新开口后与渤海相连,海水随潮沙等涌入七里海,湖水含盐量增大。
(3)入湖河流整治后,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加之湖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淤积形成湖口三角洲。
(4)疏通、改造潮沙通道泻湖与外海水体交换速度加快;泥沙在湖内及潮汐通道内的淤积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减少,湖面增加。
【解析】
【小问1详解】
题目中信息提到,“潟湖是指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闭形成的湖。七里海潟湖位于渤海的近岸,其形成与波浪相关”,原来此处应为一浅水海湾,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当堆积大于侵蚀时,堆积体不断抬高,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湾与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封闭式的七里海潟湖,由于陆地淡水的不断汇入,盐度不断降低,成为淡水湖。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湖泊的水文特征。根据材料可知,七里海曾是一个淡水湖,说明初期盐度低,后由于滦河洪水倾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由于海水倒灌,导致后期盐度增加,因此盐度由小变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三角洲的成因,三角洲成因从泥沙来源、河流作用和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从泥沙来源来说:读题干“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五条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可知,通过整治,河道畅通,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从河流作用来分析,由于河水流速变缓,搬运能力下降,泥沙不断淤积;从湖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河流入湖口地势低平,湖水起到顶托作用,加速泥沙淤积,从而逐渐形成三角洲。
【小问4详解】
通过疏通的方式,改造潮沙通道泻湖与外海水体交换速度加快,带走部分泥沙,减小泥沙淤积的速度,泥沙在湖内及潮汐通道内的淤积速度减缓,泥沙淤积减少,湖面增加,减缓七里海潟湖的萎缩趋势。
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6
18:06
6月1日
4:48
19:37
9月1日
5:43
18:46
12月1日
7:18
16:5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