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正确选项涂黑,不在答题卡上作答视0分处理。)
    1. 人体内环境稳态对于细胞的生存及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 内环境中合成的乙酰胆碱和激素等能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稳态的调节
    C.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都有分级调节机制
    D.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障碍,稳态遭到破坏时,酶促反应必然减慢
    【答案】C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递质、激素、免疫活性物质等参与,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乙酰胆碱和激素在细胞内合成,能作为信息分子参与稳态的调节,B错误;
    C、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都有分级调节机制,如神经系统中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内分泌系统中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分级调节,C正确;
    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D错误。
    故选C。
    2. 血钾是医学临床上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关K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体内血钾浓度可能比正常人高
    B. 体内血钾浓度高的患者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偏低
    C. 神经细胞膜上一般只存在一种运输K+的蛋白质
    D. 腹泻、大量发汗容易出现低血钾症,会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答案】C
    【分析】钾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静息电位由钾离子产生和维持,钾离子外流形成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产生和维持,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
    【详解】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容易出现溶血性贫血,细胞内钾离子释放到血液中,导致体内血钾浓度易比正常人高,A正确;
    B、静息电位的形成是神经细胞内钾离子顺浓度梯度外流的结果,体内血钾浓度高的患者钾离子外流量减少,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偏低,B正确;
    C、神经细胞膜上面不只存在一种运输K离子的蛋白质,如钾离子既可以顺浓度梯度向膜外运输,也可以逆浓度梯度向膜内运输,两个过程所需要的载体蛋白结构不同,C错误;
    D、腹泻、大量发汗容易出现低血钾,会影响机体内正常酸碱平衡,影响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D正确。
    故选C。
    3. 反射时是指从刺激作用于感受器到效应器出现反应为止所需的时间,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膝跳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
    B. 当手碰到火时,人感受到疼痛后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
    C. 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组成的
    D. 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可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
    【答案】D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A、缩手反射需要3个神经元参与,膝跳反射需要2个神经元参与,所以同等强度的有效刺激分别作用于同一人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感受器,缩手反射的反射时要长一些,A错误;
    B、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缩手反射为非条件反射,当手碰到火时,人会随即做出快速的缩手反射,以免被进一步烫伤,随后才会感觉到疼痛,B错误;
    C、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所以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组成的,C错误;
    D、突触前膜可以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也可以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若上一个神经元兴奋后,经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能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D正确。
    故选D。
    4. 在离体实验条件下,突触后膜受到不同刺激或处理后,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Cl-内流,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Ⅰ
    B. 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曲线Ⅱ会变为曲线Ⅳ
    C. 曲线Ⅱ的下降段是由于Na+以被动运输方式外流所致
    D. 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Ⅲ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一直维持正电位不变,此时突触后膜持续兴奋;Ⅱ突触后膜膜内电位增加逐渐变成正值,然后恢复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Ⅲ一直是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不兴奋;Ⅳ突触后膜膜内电位进一步降低,此时突触后膜抑制。
    【详解】A、P点时用药物促使突触后膜Cl-通道开放,大量Cl-进入神经细胞内,膜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膜电位变化不可能为曲线Ⅰ,A错误;
    B、若降低突触间隙中Na+浓度,则适宜刺激下,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小,但不会如曲线Ⅳ所示,B错误;
    C、曲线Ⅱ的下降段Na+通道关闭,K+通道开放,导致K+外流,C错误;
    D、P点时用药物阻断突触后膜Na+通道,导致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细胞不兴奋,膜电位变化应为曲线Ⅲ,D正确。
    故选D。
    5. 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答案】D
    【分析】分析图解,视网膜为感受器,视网膜感受暗信号后,作用于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支配的效应器为松果体;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抑制下丘脑的活动,属于反馈调节。
    【详解】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可知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细胞,抑制下丘脑的功能,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的过程,但是褪黑素作用的细胞不仅只有下丘脑细胞,它还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6. 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用话语表达思想
    B. 损伤发生在脑干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C. 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患者的缩手反射仍可发生
    D. 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
    【答案】B
    【分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书写性语言中枢(W)→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运动性语言中枢(S)→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
    听觉性语言中枢(H)→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
    视觉性语言中枢(V)→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详解】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能听、读、写,不能正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A正确;
    B、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因此当损伤发生在脑干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下丘脑中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下丘脑损伤会导致生物节律失调,B错误;
    C、损伤导致上肢不能运动时,大脑皮层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而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缩手反射可以发生, C正确;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高级神经中枢会对低级神经中枢控制,而排尿反射是受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所以患者可能会出现尿失禁,D 正确。
    故选B。
    7. 下图是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图中①②表示物质,①会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相关推断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器官为胰腺,①可能是促胰液素,则②可能是胰液
    B. 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能是胰岛素,则②可能是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C. 若该器官是肝脏,①可能是胰高血糖素,则②可能是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D. 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则②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①②可通过血液运输,若该器官是胰腺,②不可能是胰液,因为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中。
    【详解】A、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外分泌液,产生后直接进入导管运输到小肠,不进入血液,A错误;
    B、若该器官为骨骼肌,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B错误;
    C、若该器官为肝脏,①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②可表示肝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C正确;
    D、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若该器官为垂体,①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D错误。
    故选C。
    8. 在房屋倒塌事故现场搜救到的被救者常表现出全身多处被挤压,肢体严重水肿。下列有关被救者身体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在缺少食物和水分的环境下,被困者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和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
    C. 救援时,为了维持被困人员的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大量矿泉水
    D. 被救人员的水肿可以通过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从而吸出组织液中多余的水分
    【答案】B
    【分析】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详解】A、肾上腺素可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血糖升高、瞳孔放大,提高人体应激能力,因此倒塌发生时,被困人员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应激能力,A错误;
    B、在缺少水分的环境下,细胞外液渗透液升高,大脑皮层渴觉中枢兴奋;在缺少食物的环境下,血糖浓度降低,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会兴奋,B正确;
    C、被困人员由于水分和无机盐被大量消耗,造成脱水和体内渗透压下降,为了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可让被救者饮用生理盐水,C错误;
    D、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因此不能静脉输入血红蛋白来增大血浆渗透压 ,应当静脉输入血浆蛋白,D错误。
    故选B。
    9. 如下图①-④表示甲刺激所引起的调节过程,乙表示参与调节的重要器官,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过程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实现
    B. 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乙→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C. 若甲刺激为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乙→垂体→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 若甲刺激为食物过咸,则在乙处下丘脑产生渴觉,且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乙表示下丘脑,①表示下丘脑的某些神经,②表示促激素释放激素,③表示促甲状腺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
    【详解】A、图中乙表示下丘脑,②促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发挥需要通过血液循环(体液调节)实现,A正确;
    B、若甲刺激为血糖浓度升高,则血糖升高的刺激下丘脑产生兴奋,支配胰岛B细胞活动,引起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引起血糖浓度下降,则“甲刺激→下丘脑→胰岛”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正确;
    C、若甲刺激是寒冷条件,则“甲刺激→下丘脑→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正确;
    D、若甲刺激是食物过咸,在大脑皮层处产生渴觉,而不是在下丘脑产生渴觉,D错误。
    故选D。
    10. 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若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并给予与术前相同的饲喂条件,则与术前相比,小鼠体内出现的变化是( )
    A. Na+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B. Na+重吸收减少,血浆渗透压上升
    C. 血浆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减少D. 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增加
    【答案】C
    【分析】一、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
    二、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由题意知,哺乳动物的肾上腺可分泌一种激素,促进肾脏对Na+重吸收,手术摘除小鼠的肾上腺后,该激素分泌量减少,Na+重吸收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两个峰分别代表胰岛素分泌的第一时相和第二时相(基线指24小时胰岛细胞持续分泌的微量胰岛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时相是储存的胰岛素快速大量分泌,细胞开始吸收葡萄糖
    B. 5~10min时机体内的血糖含量已恢复正常,胰岛素分泌减少
    C. 出现第二时相是因为胰高血糖素的增加使血糖迅速升高
    D. 参与血糖调节的信号分子不仅有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还有葡萄糖本身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在维持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可分为两个时相:第一时相是血糖升高开始的0~5min,胰岛B细胞贮存的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段是血糖升高后10~20min后,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
    【详解】A、由题图可知,在注射葡萄糖后的短时间内(0~5min内),胰岛素分泌量迅速增加且分泌量达到峰值,推测该过程中分泌的胰岛素可能是胰岛B细胞在注射之前就已经合成并储存的,但是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因此胰岛素不会大量释放,A错误;
    B、5~10min时只是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不能看出血糖含量已经恢复正常,B错误;
    C、第二时相是受到葡萄糖刺激后的10~20分钟,胰岛素合成酶被激活,胰岛素合成并释放,此时胰岛素含量相对稳定,C错误;
    D、参与血糖调节的信号分子不仅有相关激素,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神经递质,还有葡萄糖本身,D正确。
    故选D。
    12. 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体温下降幅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寒冷是引发失温症的主要原因,夏季运动不会发生失温现象
    B. 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调节功能增强所致
    C. 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
    D. 轻度和中度失温时,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抵御寒冷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C
    【分析】人体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
    (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详解】A、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所以夏季运动若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也可能会发生失温现象,A错误;
    B、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神经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所致,B错误;
    C、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散热增加,C正确;
    D、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来抵御寒冷,应通过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的方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故选C。
    13.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杀伤(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 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 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
    【答案】C
    【分析】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遗传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作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叫作特异性免疫。这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它们共同实现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大基本功能。
    【详解】A、自然杀伤(NK)细胞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不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A错误;
    B、自然杀伤(NK)细胞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抗肿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视功能,B错误;
    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属于细胞因子,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的活性物质,C正确;
    D、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的活性物质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D错误。
    故选C。
    14. 免疫检查点是指在免疫细胞中表达的能调节免疫激活程度的一系列分子。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它既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又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自身免疫病
    B. 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C. 人工合成PD-1抗体可用于治疗癌症
    D. 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可逃避T细胞识别,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答案】D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 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 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 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但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会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
    【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免疫检查点可以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激活,由此可知免疫检查点可以防止因免疫细胞过度激活而引发的自身免疫病,A正确;
    B、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是典型的免疫检查点,可以通过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不对该细胞触发免疫反应,若过度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会导致T细胞过度活化,引起过强的免疫反应,B正确;
    C、癌细胞会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人工合成PD-1抗体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阻断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和癌细胞上的PD-L1结合这一信号通路,使活化的T细胞能识别并裂解癌细胞,可用于治疗癌症,C正确;
    D、若敲除癌细胞中PD-L1基因,癌细胞无法表达PD-L1,活化的T细胞可以识别癌细胞,使癌细胞无法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D错误。
    故选D。
    15. 一名甲状腺疾病患者某抗体检测呈阳性,该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
    B. 该抗体的靶细胞位于垂体上
    C. 该患者TSH分泌增多
    D. 该患者免疫自稳能力异常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状腺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详解】A、抗体可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从而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而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因此该患者可能有怕冷、反应迟钝等症状,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该抗体可与TSH竞争TSH受体,阻断受体功能,说明该抗体的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B错误;
    C、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这会导致垂体分泌的TSH增多,C正确;
    D、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抗原物质不产生免疫反应,该病是抗体对甲状腺细胞的受体产生了免疫反应,说明该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异常,D正确。
    故选B。
    16. 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包括( )
    A. 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B. 与抗原特异性相结合
    C. 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 降低血糖浓度
    【答案】A
    【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详解】A、催化蛋白质水解形成多肽的酶是蛋白酶,蛋白酶不存在于血浆中,A正确;
    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浆中,B错误;
    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物质是抗原,抗原可存在于血浆中,C错误;
    D、血浆中的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能降低血糖的浓度,D错误。
    故选A。
    第Ⅱ卷(填空题,共52分)
    17. 搭桥手术全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常用于改善和治疗冠状动脉阻塞或狭窄,旨在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手术过程中需时刻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肌酶(心肌细胞中的酶类物质)等关键生理指标,并使用体外循环机(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帮助患者维持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体外循环机中氧合器和血液泵功能的配合主要用于维持内环境中______浓度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______(填理化性质)的稳定。
    (2)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能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由此推测,它能够抑制______(填部位名称)的活动,从而起到麻醉维持的作用。
    (3)若在搭桥手术期间,患者出现伤口处大量失血,医生需要给予抗凝药物、稳定血压药物以及输血或输液治疗。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可维持细胞内外______的平衡。
    (4)若监测到血浆中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则表明______。
    【答案】(1)①. O2 ②. pH
    (2)大脑皮层
    (3)渗透压
    (4)心肌细胞受损
    【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平衡、温度等。
    【小问1详解】体外循环机中的氧合器模拟了肺的功能,提供氧气。而血液泵则模拟了心脏的功能,推动血液循环。该机器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生理指标,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及时排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故有助于维持pH。
    【小问2详解】依托咪酯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剂,它能够抑制大脑皮层的活动,使患者处于无痛、无意识状态。依托咪酯通过与神经元与肌肉间突触处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兴奋)传导至骨骼肌,从而使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进一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小问3详解】输液时使用生理盐水或等渗液体是为了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避免细胞因过度失水或过度吸水而受损。
    【小问4详解】心肌酶是心肌细胞中的酶,若血浆中心肌酶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心肌细胞受损。
    18. 已知心率与多种离子的跨膜运输有关。当心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除Na+、K+通道变化外,钙离子通道开放且持续时间较长,Ca2+顺浓度内流。
    (1)心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Ca2+内流的方式为______。
    (2)心室肌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分为五期(0、1、2、3、4期),如图1所示。0期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2期称为平台期,是影响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的主要因素,该期膜电位下降缓慢的机制是Ca2+内流和______外流形成电位动态平衡。
    (3)心脏的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控制,其中副交感神经会释放乙酰胆碱(Ach),交感神经会释放肾上腺素。心肌细胞膜上具有多种物质的受体,如乙酰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药物阿托品和心得安是两种受体阻断剂。对两组健康家兔分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配制的阿托品和心得安各4次,给药次序和测得的平均心率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乙酰胆碱与心脏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两种药品中可作为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的是______(填“阿托品”或“心得安”)。
    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强度不是等同的,由图可知,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被药物抑制对心脏的影响更大,判断依据是______。
    ④为了实验的严谨性,还需设置对照组,具体做法是______。
    【答案】(1)协助扩散
    (2)①. 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②. K+
    (3)①. 增大 ②. 心得安 ③. 从第1次给药开始,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注射心得安后心率的下降幅度 ④. 对健康家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其心率变化情况。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小问1详解】当心肌细胞发生动作电位时,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则Ca2+的跨膜方式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是顺浓度梯度扩散,为协助扩散。
    【小问2详解】0期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此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分析主要离子流动示意图可知,2期所对应的离子流动是Ca2+缓慢内流和有少量K+缓慢外流,因此形成该期膜电位特征的主要机制是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电位动态平衡。
    【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乙酰胆碱是由副交感神经释放的,与心脏受体结合,使心肌细胞的收缩受到抑制,心率减慢,说明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据图可知,注射阿托品后心率加快,可使家兔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中毒症状;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使心跳加快,注射心得安后心率减慢,说明其是肾上腺素受体的阻断剂。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从第1次给药开始,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注射心得安后心率的下降幅度,图中最后一次测得的心率比对照组高,说明副交感神经作用被药物抑制对心脏的影响更大。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原则,为了实验的严谨性,还需设置对照组:对相同数量的健康家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由于图示实验测定了8次心率,故需要对对照组也进行8次测定。
    19. 生长激素对软骨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调节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以下问题:
    (1)据图可知,______细胞具有GH的受体。GH作用于这些细胞后,作用效果并不相同,说明______,从而引起调节过程有差异。
    (2)研究人员将正常小鼠和IGF-1基因缺失小鼠分组饲养后,检测体内GH水平。据图预测,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水平应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正常小鼠,理由是______。
    【答案】(1)①. 软骨细胞和肝脏 ②. 不同细胞上受体的种类或数量不同(或者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不同)
    (2)①. 高于 ②. IGF - 1对垂体分泌GH有负反馈调节作用,IGF - 1基因缺失小鼠无法产生IGF - 1,不能对垂体分泌GH进行负反馈调节,所以体内GH水平高于正常小鼠
    【分析】据图可知,IGF-1的分泌受到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的调节,当IGF-1的含量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GH),因此IGF-1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特点,GH和IGF-1作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
    【小问1详解】GH通过体液运输,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于有其受体的靶细胞,如软骨细胞,肝脏细胞;GH作用于这些细胞后,作用的效果并不相同,说明不同细胞上受体的种类或数量不同或者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途径不同,从而引起调节过程有差异;
    【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垂体分泌的GH可促进肝脏细胞分泌IGF-1,IGF-1过多时会抑制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有负反馈调节作用,IGF-1基因缺失小鼠不能产生IGF-1,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故IGF-1基因缺失小鼠体内GH含量高于正常小鼠。
    20. 组织纤维化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最终表现形式,研制针对纤维化细胞的安全疫苗成为近年来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发现,A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却在纤维化细胞中检测出了A蛋白成分。
    (1)以A蛋白设计疫苗,可以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______,后者分泌细胞因子促进______免疫来对针对组织纤维化细胞进行预防和治疗。
    (2)科研人员基于上述思路设计了A疫苗,并研究了其对组织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①已知药物C可引发肝脏纤维化,为了研究A疫苗对组织纤维化的预防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如图1所示。图中实验组先后注射的物质分别为_______。
    ②为了研究A疫苗的治疗效果,研究人员做了相应实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中①③⑤和②④⑥组细胞在实验处理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可能是_______。最后从各组小鼠的肝脏中获取_______(免疫细胞)进行体外细胞裂解实验。实验中选用淋巴瘤细胞、肝细胞作为材料的目的是______。
    (3)研究人员的工作为组织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了疫苗设计的新靶点,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予以支持,其中包括______(至少说出1个方面)。
    【答案】(1)①. 辅助性T细胞 ②. 细胞##细胞免疫
    (2)①. A疫苗、药物C ②. ①③⑤组未用A疫苗处理,②④⑥组用A疫苗处理 ③. 细胞毒性T细胞 ④. 观察A疫苗对正常肝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的影响
    (3)疫苗的安全性、疫苗的长期有效性、疫苗在不同个体中的适用性、疫苗对不同组织纤维化的效果等
    【分析】据题意“A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却在纤维化细胞中检测出了A蛋白成分”,以A蛋白设计疫苗,可以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辅助性T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T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组织纤维化细胞,该过程为细胞免疫。
    【小问1详解】以 A 蛋白设计疫苗,可以通过抗原呈递细胞激活辅助性 T 细胞,刺激其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作用于细胞毒性 T 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为记忆 T 细胞和新的细胞毒性 T 细胞,新形成的细胞毒性 T 细胞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组织纤维化细胞,该过程为细胞免疫;
    【小问2详解】已知药物C可引发肝脏纤维化,结合题图可知,实验为验证A疫苗对肝脏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药物C,故实验组先后注射的物质分别为A疫苗、药物C;据题意,A疫苗能引发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将组织纤维化细胞裂解死亡,由图可知②、④、⑥组的裂解率较①、③、⑤组高,故②、④、⑥组为A疫苗免疫过的细胞。故为研究A疫苗的治疗效果,分离获得未用A疫苗免疫过的小鼠的淋巴瘤细胞、肝细胞和肝纤维化细胞并编号为组①、③、⑤,分离获得用A疫苗免疫过的小鼠的淋巴瘤细胞、肝细胞和肝纤维化细胞并编号为组②、④、⑥,并从各组小鼠的肝脏中获取细胞毒性T细胞进行体外细胞裂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疫苗能显著提高小鼠肝纤维化细胞的裂解率,对小鼠(正常)肝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的裂解率几乎无影响;为观察A疫苗对正常肝细胞和淋巴瘤细胞的影响,实验中选用淋巴瘤细胞、肝细胞作为材料;
    【小问3详解】研究人员的工作为组织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疫苗设计的新靶点,但是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予以支持,其中包括:①疫苗是否损伤小鼠的其它正常组织;②疫苗对小鼠不同组织的纤维化预防及治疗效果是否相同;③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持续时间的长短等。
    21.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酸性环境(pH2~4.5)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液(碱性)的分泌,胰液进入小肠中发挥消化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种免疫方式具有的特点是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当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据图分析,该过程受神经一体液调节和_______调节的共同调控。
    (3)食糜(从胃离开进入小肠的半固体物质)会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体液调节,理由是_______。
    (4)胰液进入小肠中会中和盐酸,从而建立起有利于小肠中消化酶作用的pH。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_______(填“富含”或“缺乏”)“S细胞。
    【答案】(1)生来就有(或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等合理答案均可)
    (2)神经
    (3)①. 不属于 ②. 食糜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是食糜直接刺激细胞,不是通过体液运输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4)缺乏
    【分析】一、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例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
    三、据图可知: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胃腺细胞和胃窦又连接着传出神经。
    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由于经过胃的消化,是酸性的)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使其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
    【小问1详解】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小问2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胃窦G细胞分泌胃泌素,通过体液调节运输到胃腺细胞;胃腺细胞和胃窦又连接着传出神经。所以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
    【小问3详解】 食糜促进促胰液素分泌的过程,食糜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是食糜直接刺激细胞,不是通过体液运输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所以不属于体液调节。
    【小问4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由于经过胃的消化,是酸性的)刺激小肠上段黏膜处的S细胞,使其释放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而食物经过小肠上段后,食物中的酸性被中和了,进入小肠下段将没有刺激作用,所以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推测小肠下段缺乏S细胞。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2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