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二(上)11月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关于有性生殖在进化上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现了基因重组B. 提高了繁殖速率
C. 加快了进化的历程D. 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
【答案】B
【分析】无性生殖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本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降低。
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可以使后代产生更大的变异,使后代产生新的性状,生活力比较强,更有利于适应环境,有利于种族的繁衍。
【详解】A、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A正确;
B、有性生殖的繁殖速率没有无性生殖快,B错误;
C、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从而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因此,能加快了进化的进程,C正确;
D、有性生殖使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丰富了变异的原材料,D正确。
故选B。
2. 抗生素对抵抗细菌感染造成的疾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种抗生素使用一段时间后,杀菌效果就会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变异,其中就有抗药性强的变异
B. 抗生素导致细菌产生抗药性并遗传到后代,导致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
C.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或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可避免细菌耐药性出现
D. 一生病就直接吃抗生素属于滥用抗生素,长期可能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
【答案】B
【分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
【详解】A、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有抗药性弱的变异,有抗药性强的变异,A正确;
B、细菌生长速度很快,在细菌的繁殖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变异,导致有的细菌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当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一代代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抗生素的杀菌效果下降,导致细菌出现了该种抗生素的耐药性,B错误;
C、频繁使用该同一类抗生素,会对细菌进行选择,具有抗药基因的细菌会被保留下来,导致细菌抗药基因频率上升,因此及时更换抗生素种类,可避免细菌耐药性的出现,C正确;
D、超级细菌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滥用抗生素是导致超级细菌产生的主要原因,D正确。
故选B。
3. 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基因控制)和红色(b基因控制)两种体色。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则该种群中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为( )
A. 18%,82%B. 36%,64%
C. 92%,8%D. 43%,57%
【答案】D
【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相关的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该种群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4%,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的基因频率=4%+1/2×78%=43%,b的基因频率=1-43%=57%,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4. 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还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基因库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的例子是( )
A. 雌孔雀鱼与雄孔雀鱼彼此相互影响,两者协同进化
B. 鸟类的选择性捕食受环境影响,鸟类与环境协同进化
C. 不同形态喙的地雀与对应的昆虫或植物发生着协同进化
D. 东莞角蟾与其捕食者在生存斗争中相互影响,协同进化
【答案】A
【分析】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详解】A、雌孔雀鱼与雄孔雀鱼属于同种生物,二者之间彼此相互影响不属于协同进化,A符合题意;
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鸟类的选择性捕食受环境影响,鸟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属于协同进化,B不符合题意;
C、不同形态喙的地雀与对应的昆虫或植物之间属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选择,属于协同进化,C不符合题意;
D、东莞角蟾与其捕食者在生存斗争中相互影响,属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选择,属于协同进化,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工人在经过长时间搬砖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但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泡中的黄色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B. 水泡的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是最高的
C. 水泡中出现红色是因为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渗出导致的
D. 水泡的出现和自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不断更新的
【答案】B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解】A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的含最高,A正确;B错误;
C、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因此为红色,水泡中出现红色是因为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渗出到组织液导致的,C正确;
D、“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D正确。
故选B。
6. 某同学登山后出现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缓解。查阅资料得知,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酸痛是因为乳酸积累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所致
B. 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只需通过组织液
C. 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内环境中进行
D. 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有利于缓解酸痛
【答案】D
【分析】人在剧烈运动时,细胞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导致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解】A、肌肉酸痛是因机体产生乳酸积累造成的,但由于血浆存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血浆pH下降并不明显,A错误;
B、肌细胞生成的乳酸进入肝细胞需要血液和组织液的运输,B错误;
C、乳酸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在肝细胞中进行,C错误;
D、肌细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脏转化为葡萄糖被细胞再利用,该过程促进乳酸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内环境中乳酸的含量,有利于缓解酸痛,D正确。
故选D。
7. 某同学进行“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自来水组为对照组,其它三组均为实验组
B. 30滴后不同材料维持pH稳定的能力呈现显著差异
C. 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
D. 加入0.1ml/L的NaOH的实验结果与上图基本相同
【答案】C
【分析】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到7.45之间。血浆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碳酸氢根和磷酸氢根等离子有关。
【详解】A、该实验中,自来水中无缓冲物质,pH变化明显,缓冲液中含有缓冲物质,pH变化不明便,结果已知,马铃薯匀浆和蛋清稀释液结果未知,因此自来水组和缓冲液组属于对照组,马铃薯匀浆组和蛋清稀释液组为实验组,A错误;
B、生物体维持pH相对稳定是有一定的限度,30滴后不同材料可能失去维持pH稳定的能力,B错误;
C、从图上看,两种生物材料维持pH的能力与缓冲液差不多,说明两种生物材料均表现出一定的维持pH稳定的能力,C正确;
D、加入0.1ml/L的NaOH的实验结果缓冲液、、蛋清稀释液、马铃薯匀浆pH稍微升高,而自来水pH明显升高,与上图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8. 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以下不属于稳态的是( )
A. 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
B. 正常人体血浆酸碱度接近中性,pH为7.35~7.45
C. 正常人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存在动态平衡
D. 种群数量在正常环境中能保持固定数值且稳定不变
【答案】D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不是处于固定不变的静止状态,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详解】A、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稳态,属于分子水平的稳态,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时形成癌细胞,A正确;
B、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B正确;
C、正常人的机体处于稳态,身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以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C正确;
D、种群数量在正常环境中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非是保持固定数值不变,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其轴突长而细
C. 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递到其他神经元
D. 神经元包括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两部分,它在神经组织中大量存在
【答案】D
【分析】神经元:是一种高度特化的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它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神经细胞呈三角形或多角形,可以分为树突、轴突和胞体这三个区域。
【详解】A、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
B、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其中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轴突长而细,B正确;
C、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C正确;
D、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D错误。
故选D。
10.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饭后不宜马上运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结束后心率并不能马上恢复到平静状态是因为激素作用时间比较长
B.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流向胃肠的血液减少,加重了胃肠负担
C. 饭后静坐,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加强有利于消化
D. 饭后静坐,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兴奋性减弱,解除了对胃肠活动的抑制
【答案】D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 运动结束后心率不能马上恢复到平静状态是因为神经调节作用时间比较短,而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
B、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流向胃肠的血液减少,从而加重胃肠负担,B正确;
C、饭后静坐,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这有利于消化,C正确;
D、饭后静坐,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兴奋性增强,解除了对胃肠活动的抑制,D错误。
故选D。
11. 一般的高速路都有限速规定,如车速最高不得超过120km/h,同时要与前车保持200m的距离。另外,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以下分析这种规定依据不正确的是( )
A. 由于不同人的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行车安全作出了以上规定
B. 兴奋在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太小不能及时反应
C. 酒精麻醉了脑干,使机体出现不协调,引起驾车不稳
D. 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
【答案】C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不同人的驾驶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行车安全,我国高速公路对车速和车距作出了相应的规定,A正确;
B、兴奋在传导和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突触等结构,涉及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等的转变,该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车速过快或车距太小不能及时反应,B正确;
C、控制躯体协调平衡的中枢位于小脑,酒精麻醉了小脑,使机体出现不协调,引起驾车不稳,C错误;
D、我国法律已禁止“酒驾”,是因为酒精会对神经系统产生麻痹,使反应速度减慢,而且酒精会麻醉人的小脑导致驾驶动作不协调,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故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酒驾、醉驾是违法行为,D正确。
故选C。
12. 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后迅速起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起跑动作的产生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
B. 该反射的完成有多个神经元参与
C. 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只有听觉中枢
D. 起跑反应的快慢取决于小脑兴奋的程度
【答案】B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详解】A、起跑动作的产生是条件反射,即之前有过该经验,A错误;
B、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故该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先后兴奋,B正确;
C、调节起跑动作的神经中枢除了听觉中枢,还有躯体运动中枢、语言中枢等,C错误;
D、小脑是调节运动协调平衡,与起跑反应的快慢无关,D错误。
故选B。
13. 研究人员利用离体的蛙坐骨神经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甲~丁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a、b处膜外均为正电位
B. 图乙指针偏转是由a处Na+内流引起的
C. 图丙中a、b处膜外分别为负电位、正电位
D. 图丁指针不发生偏转的原因是a、b均恢复静息电位
【答案】C
【分析】刺激点在a点左侧,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当兴奋传到a点时,a点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与b点之间产生电位差,导致电流表向左偏转,如图乙,接着兴奋传到b点时,b点表现为外负内正,与a点之间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电流表的指针向右偏转如图丙,紧接着b点恢复静息电位,a、b两点之间的电位差消失,电流表指针恢复到初始状态,如图丁。
【详解】A、图甲中没有受到刺激,a、b处膜外均为正电位,指针不偏转,A正确;
B、图乙指针偏转是由a处Na+内流速率增大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引起的,B正确;
C、图丙指针向右偏转是由于b处Na+离子内流引起的a、b两点产生的电位差,根据指针偏转方向,可知a、b处膜外分别为正电位、负电位,C错误;
D、图丁指针不发生偏转的原因是a、b均恢复静息电位,a处K+外流与b处K+外流速率相等造成的,D正确。
故选C。
14.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去甲肾上腺素经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
B. 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相同的
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
D.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的兴奋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
【答案】B
【分析】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详解】A、去甲肾上腺素可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A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和不同的受体结合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B错误;
C、由题意可知,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会作用于突触前膜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该过程属于反馈机制里面的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的兴奋传递速度存在突触延搁现象,比在神经纤维上要慢,D正确。
故选B。
15. 科研人员给小鼠持续注射可卡因,获得毒品成瘾模型鼠。停止可卡因注射后,分别检测不同小鼠大脑皮层运动区部分神经元的突触数量,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突触前神经元借助化学信号向树突传递信息
B. 成瘾时维持大脑兴奋需摄入的可卡因将减少
C. 运动可能通过恢复突触新生来减弱毒品依赖
D. 该研究结果可为运动戒毒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答案】B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结构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突触结构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故突触前神经元借助化学信号向树突传递信息,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毒品成瘾时,导致新生突触减少,则神经细胞的敏感性降低,成瘾时维持大脑兴奋需摄入的可卡因会增加,B错误;
C、根据图示可知,对毒品成瘾的模型鼠进行慢跑训练可使突触的数量增加,因此运动可通过恢复突触新生来减弱毒品依赖,C正确;
D、根据图示可知,毒品成瘾的模型鼠进行慢跑训练可使突触的数量增加,该研可为运动戒毒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D正确。
故选B。
16. 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进行的操作不包括( )
A. 在兔饱足状态下注射药物B. 测定血糖含量
C. 测定尿液是否含糖D. 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答案】C
【分析】本实验目的是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而胰岛B细胞的功能是合成分泌胰岛素,降血糖。因而应选取饱足状态下的兔(血糖含量高)进行实验,实验观测指标为:血糖浓度、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来判断STZ是否成功的破坏胰岛B细胞。
【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在兔饱足状态下即血糖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其分泌增多,因此应在兔饱足状态下注射药物,便于检测胰岛B细胞是否被破坏,A不符合题意;
B、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若胰岛B细胞被破坏,胰岛素不能分泌,则血糖水平会升高,因此可通过测定血糖含量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B不符合题意;
C、家兔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一次性吃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也可能是肾脏重吸收能力病变,一般不作为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的观察指标,C符合题意;
D、为了准确判断胰岛B细胞是否被破坏,需要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机体的生长、发育受激素的调节。在生产实践中,常采用特定的方法调节机体的激素分泌,或者外源给予激素改变体内激素含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以下措施中,属于外源给予激素的是( )
A. 延长光照时间以促进母鸡产蛋
B. 改变光照时长以促进动物提前换毛
C. 阖割雄性动物以提高肉质
D. 皮下埋植激素缓释药物调节动物生殖周期
【答案】D
【分析】激素的化学本质主要有三类:第一,蛋白质及多肽类,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都属于这一类,不可口服;第二,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第三,固醇类,比如性激素。
【详解】A、延长光照时间属于光信号,不是外源激素,A错误;
B、改变光照时长不是补充外源激素,B错误;
C、阉割雄性动物会导致雄激素分泌不足,不属于提高外源激素,C错误;
D、皮下埋植激素属于外源激素,D错误。
故选D。
18. 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l/L
B. 胰岛B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分泌激素甲
C. 激素乙能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
D. 血糖的平衡受到神经与体液共同调节
【答案】D
【分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调节降低血糖含量;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调节提高血糖含量。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
【详解】A、正常人的血糖含量为3.9~6.1mml/L,A错误;
B、胰岛B细胞通过主胞吐泌激素甲(胰岛素),B错误;
C、激素乙能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C错误;
D、血糖平衡是受下丘脑的神经调节,也受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调节,即血糖平衡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 结果,D正确。
故选D。
19. 寒冬时节某健康人在25℃的空调室进入10℃的环境中工作,图表示该人体散热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段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
B. 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
C. c~d段皮肤血管逐渐收缩
D. 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
【答案】B
【分析】体温调节:体温偏低时,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将兴奋传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促进产热);同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促进机体产热。
【详解】A、a~b段在25℃环境中人的体温保持在37℃,人的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正确;
B、b~c段健康人在25℃的空调室进入10℃的环境中,由于环境中温度下降,散热加快,汗液分泌减少,B错误;
C、c~d段人体经过神经调节皮肤毛细血管收缩,骨骼肌战栗,减少产热,C正确;
D、d~e段人体体温维持在37℃,此时人的产热量等于人的散热量,此时散热热率大于a~b段,此时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D正确。
故选B。
20. 运动会上,1500米赛跑项目属于中长跑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下列有关中长跑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员听哨声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B. 运动中血液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只是体液调节
C. 长跑会感到疲劳,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控制该行为的中枢部位是大脑皮层
D. 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体现了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答案】B
【分析】一、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基本方式是反射。二、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只是起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详解】A、运动员听哨声出发后心跳加快,肾上腺素分泌,肾上腺素的分泌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完成的,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故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正确;
B、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其调节方式是体液—神经调节,B错误;
D、长时间跑步会感到疲劳,但运动员仍能坚持跑完全程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控制的结果,C正确;
D、激素经过体液运输起作用,速度较慢,作用时间较长,运动停止后,部分肾上腺素等激素仍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作用,导致心跳不能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体现了激素调节的特点,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是甲与其他四种生物β-珠蛋白前 40个氨基酸的序列比对结果,字母代表氨基酸,“.”表示该位点上的氨基酸与甲的相同,相同位点氨基酸的差异是进化过程中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生物β-珠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可能比氨基酸序列差异更大
B. 位点上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对维持β-珠蛋白功能稳定可能更重要
C. 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物种间进化关系
D. 五种生物相互比较,甲与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除了免疫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外,还有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等方面的证据。
【详解】A、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可推测不同物种的生物β-珠蛋白的基因序列差异可能比氨基酸序列差异更大,A正确;
B、不同生物的β-珠蛋白某些位点上的氨基酸相同,可推测这些位点上未发生改变的氨基酸对维持β-珠蛋白功能稳定可能更重要,B正确;
C、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通过比对氨基酸序列等分子生物学证据与化石等证据结合能更准确判断物种间进化关系,C正确;
D、相同位点氨基酸的差异数可反映生物的亲缘关系,五种生物相互比较,甲与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为11个,而乙和丙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数为13个,故甲与乙的亲缘关系并非最远,D错误。
故选D。
22. 2017年,科学家研制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人造子宫”来抚育早产的羊羔。此外,还申请进行人造子宫临床试验,希望为人类早产儿提供更好的医疗帮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造子宫中的电解质溶液相当于羊羔的内环境
B. 血氧交换系统中的O2可参与羊羔的神经调节
C. 人造子宫有望实现患有子宫疾患的女性怀孕生子的愿望
D. 人造子宫不能满足胎儿与母亲的情感交流,应禁止研究
【答案】C
【分析】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食物的消化吸收,需要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氧气进入内环境、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需要通过呼吸系统才能完成;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排泄系统来完成。总之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直接相关的系统有消化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详解】A、人造子宫中的电解质溶液提供的液体环境相当于母羊的子宫,子宫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血氧交换系统中的O2用于细胞呼吸,不参与羊羔的神经调节,B错误;
C、胚胎的发育需要子宫提供营养物质和环境,人造子宫有望实现患有子宫疾患的女性怀孕生子的愿望,C正确;
D、人造子宫虽然不能满足胎儿与母亲的情感交流,但可以实现某些患有子宫疾患的女性怀孕生子的愿望,可以进行研究,D错误。
故选C。
23. 下表是两位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液化验单的部分结果。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促进作用加强可导致其分泌TSH的量较高
B. 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原因之一
C. 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可为判断病变部位提供参考
D. TRH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的分泌,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稳态
【答案】A
【分析】一、表中患者1部分数据,该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可能患有甲状腺肿大;二、表中患者2部分数据,该男子的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TSH低于正常值,可能是垂体受损,也可能是下丘脑受损。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患者1低浓度的甲状腺激素对垂体抑制减弱可导致其分泌TSH的量较高,A错误;
B、TSH可以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患者2体内TSH水平低于正常值,可能导致甲状腺激素低于正常值,B正确;
C、给患者2静脉注射TRH后检测TSH的含量,若TSH恢复正常,说明患病部位在下丘脑,若TSH不能恢复正常,则患病部位在垂体,C正确;
D、TRH能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能抑制垂体分泌TSH,因此TRH和甲状腺激素都能调节TSH的分泌,有利于精细调控,维持机体稳态,D正确。
故选A。
24. 下图1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上。图2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b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
B. 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c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
C. 排尿刺激尿道感受器兴奋,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负反馈
D. 刺激神经元d,逼尿肌收缩,结合图2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大于S5
【答案】C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详解】A、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b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即信号不能上传至大脑皮层,从而失去控制作用,A正确;
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沿着反射弧传导,在神经元c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B正确;
C、排尿刺激尿道感受器兴奋,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C错误;
D、刺激强度需要足够大才能引起兴奋,刺激神经元d,尿道内括肌收缩,结合图2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大于S5,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8分)
25. 100多年前,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游历,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进行研究,发现这些鸟与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某种鸟(后称达尔文地雀)有着相似的特征,下图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据图回答:
(1)上图体现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_____学说。后人研究发现,13种地雀来自同一祖先(数千年前的达尔文地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研究证据是_____。
A.化石 B.胚胎学 C.比较解剖学 D.分子生物学
(2)岛上的13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但仍属于不同物种,原因是这些地雀之间存在_____。
(3)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描述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几种地雀形成的过程为_____。(选择以下文字和箭头来描述: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变异、选择)
(4)若该海域只有一个岛屿,还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吗?为什么?_____。
【答案】(1)①. 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 ②. D
(2)生殖隔离
(3)地理隔离→变异→选择→生殖隔离
(4)不会,因为个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答个体之间没有地理隔离,可以进行基因交流。)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加拉帕戈斯群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化石一般最少都要经过上亿年才能形成,13种地雀的祖先生活在数千年前,所以化石不是最有利的研究证据,A错误;
BC、这13种地雀的胎学 胚胎及比较解剖学 差异都不对,不能作为研究的证据,BC错误;
D、 13种地雀的祖先生活在数千年前,可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是否来自同一个祖先,此方法最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D。
【小问2详解】生殖隔离是判断是否为同一物种的标志,所以岛上的13种地雀在羽色、鸣叫、产卵和求偶等方面极为相似,但仍属于不同物种,说明它们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小问3详解】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则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加拉帕戈群岛上的几种地雀形成的过程是:地理隔离→变异→选择→生殖隔离。
【小问4详解】因为个体间能进行基因交流(或答个体之间没有地理隔离,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所以该海域只有一个岛屿,不会形成这么多种地雀。
26. 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检查,看检测指标的检查结果值是否低于或超过参考范围值,以了解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请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生化报告单中每种成分都有一个参考范围值,这说明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_____的状态。
(2)某人血液检查结果发现,其总胆固醇值、总胆红素值等超过正常范围值,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的。目前普遍认为,_____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3)请在下图方框内用箭头画出体液中液体的流动方向_____。
(4)假设你是医生,你发现你的儿童患者身材矮小,你猜测其可能患侏儒症而不是患呆小症,你该开哪些检查项目来验证你的猜测?_____。(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动态平衡
(2)①. 有一定限度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
(4)检测其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甲状腺激素含量、检测智力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
【小问1详解】血液的生化指标是指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健康人的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小问2详解】某人血液检查结果发现,其总胆固醇值、总胆红素值等超过正常范围值,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小问3详解】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淋巴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淋巴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故图中体液中液体的流动方向为:
【小问4详解】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呆小症,而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会患侏儒症。某儿童患者身体矮小,可通过检测其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含量、甲状腺激素含量、检测智力等来推测原因。
27. 某研究小组以某种哺乳动物(动物甲)为对象研究水盐平衡调节,发现高盐饮食后一段时间内,该动物尿量明显减少并出现主动饮水行为;而大量饮用清水后,尿量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哺乳动物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_____,渴觉中枢位于_____。
(2)请从水平衡调节的角度分析,动物甲高盐饮食后尿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用文字加箭头表示)。
(3)短时间内摄取了大量水,可能导致“水中毒”现象。其原因可能是:短期内摄取了大量水,会使摄入水的总量_____(答“大于”或“小于”)排出水的总量,导致机体_____,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
【答案】(1)①. 下丘脑 ②. 大脑皮层
(2)动物甲高盐饮食→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尿量减少
(3)①. 大于 ②. 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细胞也会随之吸水胀大,甚至破裂
【分析】水盐平衡的调节∶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大量饮水→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增加。
【小问1详解】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所有的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小问2详解】动物甲高盐饮食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
【小问3详解】人体短期内摄取了大量水,会使摄入水的总量大于排出水的总量,导致机体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随之胀大,甚至破裂,进而机体会表现出“水中毒”的相应症状。
28. 记忆最初在海马(大脑皮层的一个区域)中形成。雌鼠在老年期会出现海马萎缩,从而导致记忆功能减退。为研究这一现象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的关系,科研人员利用正常雌鼠和性成熟时切除卵巢的雌鼠(GDX雌鼠)进行相关实验,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大脑还有_____、_____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小鼠雌激素的分泌受到_____轴的分级调节。
(3)据图分析,影响雌鼠海马中突触数量和海马体积的因素是_____;推测GDX雌鼠中年期会出现记忆障碍,依据是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提升GDX雌鼠海马细胞的_____能力,进而增加成熟海马细胞的数量。结合上述结果,请提出一种延缓老年期雌鼠记忆减退的建议_____。
【答案】(1)①. 学习 ②. 语言/情绪、
(2)下丘脑-垂体-卵巢
(3)①. 年龄和卵巢 ②. GDX雌鼠中年期海马体积减小,突触数量减少
(4)①. 增殖和分化 ②. 补充雌激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分析】人脑的高级功能: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小问1详解】大脑的高级功能有学习、记忆、语言和情绪等。
【小问2详解】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其分泌雌激素,小鼠雌激素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分级调节。
【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青年和中年的正常雌鼠的海马中突触相对数量比老年正常雌鼠更多,青年和中年正常雌鼠的海马体积比老年正常雌鼠更大;性成熟时切除卵巢后,中年GDX雌鼠的海马中突触相对数量(以及海马体积)与老年GDX雌鼠相同,中年正常雌鼠的海马中突触相对数量比中年GDX雌鼠的更少,中年正常雌鼠的海马体积比中年GDX雌鼠的更大,因此,影响雌鼠海马中突触数量和海马体积的因素是年龄、卵巢。GDX雌鼠中年期会出现记忆障碍,依据是相比正常雌鼠中年期,GDX雌鼠中年期海马体积减小,突触数量减少。
【小问4详解】进一步研究发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显著提升GDX雌鼠海马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进而增加成熟海马细胞的数量。结合上述结果,以及实验结果可知补充雌激素、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都可以延缓老年期雌鼠记忆减退症状。
甲状腺激素含量
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
患者1
低于正常值
高于正常值
患者2
低于正常值
低于正常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丰湖高级中学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一(上)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高一(上)1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