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房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综合性学习,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二、名句名篇默写默写。
    (1)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古诗中有不少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你能想到的连续两句是:①______,②_____。
    (3)《〈论语〉十二章》在学习方面给我们很多启发,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
    2.一、基础知识综合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写作热情,引导同学们理解写作与生活的关系,班级准备开展以“热爱写作·学会观察”为主题的校园观察日记征集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准备】
    学习委员查阅资料后撰写了一份《观察指南》供大家参考,请你和同学一起帮他对文稿进行完善。
    观察指南
    观察是打开写作大门的钥匙。如何进行观察呢?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和记录。观察对象可以是自然界中的景物,如高邈的云宵、澄清的湖水、娇媚的花朵;也可以是我们身边的人物或场景,如谈笑风生的师生、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等。其次,利用“五感”——看、听、闻、尝、触,观察并感受细节。让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质地等等,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十分深刻。最后,描绘观察所得,记录情感体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语文观察日记与生物观察记录不同,它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恰当地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令人产生身历其境之感。
    (1) 学习委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点词语是否有错别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表达的是“极高的天空”的意思,所以“云宵”中有错别字。
    B. 因为表达的是“柔嫩、美丽、可爱”的意思,所以“娇媚”中有错别字。
    C. 因为表达的是“谈话时高兴而有风趣”的意思,所以“谈笑风生”中有错别字。
    D. 因为表达的是“亲身到过某个境地”的意思,所以“身历其境”中有错别字。
    (2) 有同学发现画线句的表达存在问题,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同学想知道文稿题目中“指南”一词的含义。你根据文段内容判断,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观察的依据B. 观察的准则C. 观察的方法D. 观察的方向
    3.【日记交流】
    经过持续一个月的观察,同学们纷纷完成了自己的观察日记。你们小组选出了一篇优秀日记准备在班级分享,请你参与小组成员的讨论。
    在初中的校园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教室旁边的白杨树。它十分独特。你看,它披着带有星点与水纹的外衣,静静地站在那里,显得那样的端庄。它的枝叶葱茏而繁茂。①那厚实的叶片,就像一个个张开的大手掌。②阳光也放弃与它们争抢,总是懒懒地卧在那些阔大的掌心里,于是树下就有了一片阴凉。霜降时节,叶片们贮蓄了整个秋季的能量,变得灿烂而金黄。③秋风一起,它们就化作一只只蝴蝶,快乐地追逐着风儿和阳光。它还特别包容。④不管是鸟儿的嬉闹,还是虫儿的打扰,它都永远敞开着怀抱,不急不恼,不声不响。这就是我喜欢的白杨树!它陪我淋过初秋的雨,吹过深秋的风,如今,我更期待看到它初雪中的模样。
    (1) 几名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产生了分歧,请你作出判断,在正确的读音上画“√”。 贮蓄(chǔ zhù) 模样(mú mó)
    (2) 下面是小组同学对文段中几个句子所用修辞方法及效果的分析,其中 有 误的一项是( )
    A. ①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了叶片厚实、阔大的特点,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 ②句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阳光被叶片遮挡形成阴凉的样子,侧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繁茂。
    C. ③句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写出了树叶在风中纷纷飘落的样子,蕴含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D. ④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赋予白杨树以人的动作行为及性格,表现了它坚强的特点。
    4.【活动总结】
    在活动的总结阶段,一位同学准备以PPT的形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活动感悟。下面是PPT最后一页的文字,请你帮他检查和完善。
    在本次活动中,我学会了多种观察方法。观察植物时,我采用了定点观察法。有时,为了捕捉观察对象的独特之处,我常常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它,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我采用了跟踪观察法,这让我对于身边的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也了然于心。正是通过无微不至的观察与随时记录,我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现在,面对作文题目时,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搜索枯肠了。______。
    (1) 你检查了文段中成语的使用情况。下列成语使用 不 恰 当的一项是( )
    A. 全神贯注B. 来龙去脉C. 无微不至D. 搜索枯肠
    (2) 他想在文段的结尾处添加内容,突出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请你用上“观察”“坚持”“基础”3个词写一句话,将文段横线处补充完整。
    5.六、综合性学习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了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班级开展了“探秘中轴线,图文大闯关”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甲】
    北京中轴线,位于北京老城中心,全长7.8公里,是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建筑群。它北起① ,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② 、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共计15处遗产点。这些遗产点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材料二【乙】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展、传承于近现代,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均得到尊重与延续,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钟鼓楼及周边的街区,其肌理与历史功能形成于13世纪元大都时期并延续至今,为元明清三代北京中轴线位置与走向的延续提供了历史见证;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阳门,都是15世纪明朝迁都北京时建设的结果;再向南至永定门,其规划格局与主要建筑群形成于16世纪中叶。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中的其他建筑为20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但其规划格局依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居中对称的景观形态。
    材料三【丙】
    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华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中”表达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均衡有序。从选址看,中轴线坚持择中而居的原则,雄踞京城正中的位置,犹如一条城市脊梁,承担起都城的躯干。从布局看,中轴线两边的建筑,不仅左右对称,而且各个建筑单元有高有低,错落有致,极富中正平衡之美。从各建筑的建造命名看,也处处彰显着“致中和”的理念。如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用“和”字来命名。
    (1) 根据【图1】所示,在材料一的空白处分别填入相应的遗产点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和【图1】所示,下列对北京中轴线的建设顺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核心段——北段——南段B. 核心段——南段——北段
    C. 北段——核心段——南段D. 南段——核心断——北段
    (3) 请为每则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小标题,【甲】【乙】【丙】处依次是①___、②___、③___。 A独特的文化内涵 B.壮美的空间秩序 C.持久的生命力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6.五、名著阅读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这些人有的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的带给他情感的慰藉,有的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请从这些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写一则简介。要求写出他(她)与鲁迅的关系,他(她)的个性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情节。(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7.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语段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甲】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节选自朱自清的《春》)
    语段二
    推开天窗,倏忽落起雨来,泼响一片黛瓦,敲得瓦楞清响。我伸出脑袋,嗅嗅闻闻,空气中是淡淡的土腥味。惊蛰一过,在雨的召唤下,地上、地下的生命在层层叠叠的瓦隙间蠢蠢欲动。春雨细密,探出纤纤素手抚弄着屋宇上成排的黑键,轻轻地奏,沉沉地弹,徐徐地叩。苍茫的屋顶,从淅淅沥沥的迷离情调渐变到滂滂沱沱的淋漓恣肆。【乙】这雨,“卜落卜落”弹动屋瓦,飞溅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烟花。纷纷扰扰的击响与滑音罗织成网,铿铿锵锵敲打在屋宇上,从一片瓦吟到万片瓦啸,由远及近,就像古老的琴弦,即兴演奏起只属于中国的原始音律,一直从惊蛰响到清明。雨水沿着“鱼鳞”汇聚成溪,顺斜尖潺潺而下,给所有的屋檐挂上水晶帘幕……
    (取材于申功晶的文章)
    (1) 同样是写春雨,语段一以全景式的镜头选取了雨中的屋顶、雨中的植物、①_____等进行描写,语段二则以特写式的镜头描绘了②_____的景象。两位作者笔下的春雨不乏相似之处,如都具有③___等特点。
    (2) 请结合文意,分别分析【甲】【乙】两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乙】这雨,“卜落卜落”弹动屋瓦,飞溅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烟花。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站台是个洒泪的地方,至少对我和家人来说是如此。仿佛在站台的某个地方藏着一根看不见的针,只要我们一到站台上,这根神秘的针就不知不觉地刺破我们的泪囊,使我们的眼泪像大雨天房檐上的雨水一样哗哗地流下来。
    ②起初几次离家来京,我都是在儿子睡觉时或者在儿子去邻居家玩耍时悄悄走的。虽然事后儿子免不了会哭一两场,甚至睡梦中还哭着要爸爸,但我已经顺利地离开了家。
    ③去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则不同,儿子既不睡觉,也不去邻居家玩,而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他好像知道我晚上要走。他是怎么知道的无关紧要,关键是他小小的心灵怎样承受这件事,或者说他打算怎样阻止这件事。这是一件他不愿看到的事,又是一件注定要发生的事,同时还是一件他自感无力阻止的事。但,他要阻止,他不能让他亲爱的爸爸远行。他像传说中的英雄一样,单人独骑守住关隘——房门,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他的脊背紧紧抵着房门,说:“我不让你走!”神情那么严肃,语气那么坚决!他自己承担了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啊!我的心情既焦急又伤感。站在儿子的角度想一想,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我抱住儿子,把脸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的衣服吸去我的泪水。只有让眼泪流一流,我才能说出话来。
    ④我给四岁的儿子讲道理,讲远行的意义。我不知道他是否听懂了,但我清楚他理解了我的行为,或者说他明白了我的远行是不可更改的。也许他认识到他继续阻止会使大家都陷入伤感之中,也许他不想让我也那么痛苦。离别的确是痛苦的,每次都是如此。儿子答应放我走,我答应让他到车站去送我。
    ⑤侄儿专门开车来送我,妻子和儿子坐上车送我到车站。晚上十点多的火车,到车站停车场时大约九点半,乘客还没开始进站。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把车停住,下车就站在车边等待。
    ⑥天下起了小雨,细细的雨丝从苍茫的天上织下来,织出更伤感的气氛。我让他们回去,因为下雨了。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放手,一定要看着我进站。我们站在小雨中。这是夏天很少见的温柔的小雨,也许小雨只是个序曲,大雨还在后边呢。【甲】黑沉沉的天空压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压在我们的心头上。
    ⑦开始进站了。在车站大厅,我蹲下来,再次拥抱儿子。我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我们的脸贴在一起。小雨把我们的脸都弄得潮乎乎、凉丝丝的。我感到一大滴雨落下来,落在我脸上,滚烫滚烫的。然后是一股温热的小泉,像虫子一样在我脸上拱,仿佛是在选择道路。我拍拍儿子的脊背,把他抱起来,交给他妈妈,他依偎在妈妈怀里哭着。
    ⑧我拎起行李,加入进站的人群中。我不敢回头,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在队列外与我平行着往前移动。到了进站口,我忍不住回头,发现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我朝他们挥手。【乙】在这个嘈杂的场所,儿子的哭声像一面旗帜在人群上空飘扬。
    ⑨“爸爸——”这喊声久久回荡在我耳畔,即使隔着辽阔的空间和久远的岁月。
    (作者赵大河,文章有删改)
    (1) 文章记述了去年夏天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一件小事,其中多次写到流泪,读来令人感动。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结构图补充完整。
    (2) 仿照下面示例,从文中画线句中任选一句,从重音的角度完成朗读设计。
    原文:我将儿子紧紧抱在怀里,我们的脸贴在一起。
    朗读设计:“紧紧”和“贴”应该重读,体现父子间的依依不舍之情。
    (3) 有同学建议用“依依离别意,浓浓父子情”作为文章的题目,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说明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9.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②,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③,饭落釜④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⑤?”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太丘曰:“尔颇有所识⑦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⑧,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诣:拜见。②进火:烧火。③箅:蒸食物用的竹屉。④釜:锅。⑤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滤出蒸熟。⑥糜:比较稠的粥。⑦识:指收获的知识。⑧更相易夺:互相改正补充。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 不 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客与太丘论议B. 过中不至 饭落釜中
    C. 尊君在不 尔颇有所识不D. 相委而去 俱委而窃听
    (2) 文言文因其笔法简洁的特点,往往会有所省略。请根据上下文,为下面两句的()处选择省略的内容。
    (1)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A陈寔 B.家君 C.尊君
    (2)( )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A元方 B.元方与季方 C.客与太丘
    (3)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两个语段为我们展现了元方这一人物的不同特点:【甲】文中的“①____”(用原文回答)体现了他的方正;【乙】文中,从对父亲“炊何不馏”这一责问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②_____;而从“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又可以看出他的③____。
    六、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0.三、诗歌鉴赏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 本诗起笔借“①_____”“②_____”两个典型景物,渲染了③_______的氛围。第二句由写景转入言事,正扣题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的字样。
    (2) 本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与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都是借月抒情,请说说两位作者分别借“月”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1.八、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其一,按要求完成作文。
    (1)亲爱的同学们,大家进入初中校园、开启中学生活已经两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你是否经历过成功或失败?你是否体验过感动或心酸?你是否有了新的发现与收获?请以“升入初中后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5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时景物美不胜收。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个季节?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将“我爱家乡的____”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 500-800之间,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海日生残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舍昼夜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残、罔、殆”等字词容易写错。
    古诗中描写秋天景象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答案】【小题1】A
    【小题2】
    让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质地等等,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小题3】C
    【解析】1.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
    A.正确。因为表达的是“极高的天空”的意思,应指“云霄”,云霄:极高的天空;
    B.有误,“娇媚”的意思是:形容撒娇献媚的样子;妩媚。根据句子中表达的是“柔嫩、美丽、可爱”的意思,因此,“娇媚”字形正确;选项中“所以‘娇媚’中有错别字”错误;
    C.有误,“谈笑风生”的意思是: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句子表达的是“谈话时高兴而有风趣”的意思,因此,“谈笑风生”字形正确;选项中“所以‘谈笑风生’中有错别字”错误;
    D.有误,“历”的意思是“经历,经过”;句子中表达的是“亲身到过某个境地”的意思,因此,“身历其境”字形正确;选项中“所以‘身历其境’中有错别字”错误;
    故选A。
    2.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成分残缺,“留下”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句末加上“的印象”;应改为:让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质地等等,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3.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指南”的意思是“辨别正确方向的依据或指导行动的准则”;根据“如何进行观察呢?首先,要确定观察对象……其次,利用‘五感’——看、听、闻、尝、触,观察并感受细节……最后,描绘观察所得,记录情感体验”可知,这里介绍了观察的方法;因此,这里的“指南”意思是观察的方法;
    故选C。
    3.【答案】【小题1】
    zhù mú
    【小题2】D
    【解析】1.
    本题考查易误读常见字。
    贮蓄(zhù xù):储存,积聚。
    模样(mú yàng):①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②表示约略的情况;③形势;趋势;情况。
    2.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D.有误,根据“它都永远敞开着怀抱,不急不恼,不声不响”和前文“它还特别包容”可知,这些语句表现了白杨树特别包容的特点。选项中“表现了它坚强的特点”说法错误;
    故选D。
    4.【答案】【小题1】C
    【小题2】
    在活动中,我们要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并坚持在生活中应用,为我们积累优秀的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解析】1.
    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正确。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根据语境“盯着它”可知,本句写我观察事物时精神很集中,“全神贯注”运用正确;
    B.正确。来龙去脉:比喻人、物的来历或事情的前因后果。根据语境“这让我对于身边的人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可知,通过观察我对人、事物了解得比较清楚,“来龙去脉”使用正确;
    C.有误。无微不至:没有一个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待人非常周到、细致。根据语境可知,本句写观察的细致,“无微不至”不符合语境,使用错误;
    D.正确。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诗文)。本句写通过观察,写作文时就容易了许多,不必在费力了,“搜索枯肠”使用正确;
    故选C。
    2.
    本题考查补写语句。
    根据题干要求,要写总结性句子,结合前文,围绕写观察日记的好处来写;根据“面对作文题目时,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搜索枯肠了”可知,此处应写观察对写作的好处的总结性语句,要用上“观察”“坚持”“基础”3个词语。
    示例:观察日记是一种记录生活、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为我们积累优秀的作文素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5.【答案】【小题1】
    钟鼓楼正阳门
    【小题2】C
    【小题3】
    B C A
    【解析】1.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结合图片及所给出的“向南经过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等内容可知,①空的地方对应图片最北面的“钟鼓楼”,故①空应填写“钟鼓楼”,②空对应图片上的“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与“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中间“正阳门”的地方,故②空填写“正阳门”。
    2.
    本题考查辨析材料。
    结合材料二“钟鼓楼及周边的街区,其肌理与历史功能形成于13世纪元大都时期并延续至今,为元明清三代北京中轴线位置与走向的延续提供了历史见证;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正阳门,都是15世纪明朝迁都北京时建设的结果;再向南至永定门,其规划格局与主要建筑群形成于16世纪中叶。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中的其他建筑为20世纪50至70年代建设,但其规划格局依然延续了北京中轴线居中对称的景观形态”及图片可知,北京中轴线的建设顺序为:北段(钟鼓楼、万宁桥等)——核心段(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南段(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故选C。
    3.
    本题考查分析内容,选择标题。
    ①空,结合【甲】“这些遗产点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均衡对称的景观韵律与壮美秩序,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可知,这一部分内容侧重讲北京中轴线的空间秩序,所以选择标题“壮美的空间秩序”最恰当。故选B。
    ②空,结合【乙】“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展、传承于近现代,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均得到尊重与延续,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可知,这一部分重在介绍北京中轴线在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中展现的生命力,选择标题“持久的生命力”最恰当。故选C。
    ③空,结合【丙】“北京中轴线承载着中华文明‘致中和’的精神追求。‘中’表达的是不偏不倚,‘和’追求的是均衡有序”“如故宫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用‘和’字来命名”可知,这一部分介绍中轴线承载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选择标题“独特的文化内涵”最恰当。故A。
    6.【答案】阿长也叫长妈妈,粗俗、没有文化、却又有自己朴实,真诚,善良的一面,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她踩死过鲁迅喜爱的隐鼠,但是她又拥有着一副热心肠。她观察到鲁迅非常想要拥有《山海经》,还送给了他一本。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一位老师,鲁迅极为尊敬他。他虽然外表上有些不修边幅,但是治学严谨,没有民族歧视。他很关心鲁迅的学业,经常帮助鲁迅指导笔记的修改。鲁迅从这位老师的身上不仅仅是学习到了知识,更是学习到了老师的高尚品质。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
    先从《朝花夕拾》中众多人物里确定要写的那一位,比如长妈妈、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明确其与鲁迅的具体关系,这是介绍的基础部分。然后回忆书中对该人物的描写,提炼出其主要的个性特点。比如长妈妈善良、朴实但又有些迷信;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等,用简洁准确的词语来概括表述。找出能体现该人物上述个性特点的典型情节。像长妈妈给鲁迅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展现她对鲁迅的关爱;藤野先生帮鲁迅修改讲义体现他对教学、对学生的认真负责等,把情节简要描述出来,与个性特点相呼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范爱农,他是鲁迅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性格耿直又有些孤傲,他命运坎坷。起初鲁迅与他在日本留学时相识,两人曾因一些观念问题产生误会。回国后,范爱农历经生活磨难,常借酒消愁,最终落水而亡,让鲁迅深感痛惜与无奈。
    7.【答案】【小题1】
    雨中的人春雨细密时间长
    【小题2】
    甲:“笼”字有笼罩、聚拢的含义。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屋顶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雨雾弥漫在屋顶的样子,突出了雨雾的朦胧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雨雾的喜爱和赞美。
    乙:使用“弹”“溅”等动词,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春雨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滴落在瓦片上,雨珠弹跳的样子,突出了春雨淋漓恣肆、活力四射的情趣,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解析】1.
    【导语】这两段文字通过不同风格的描写展现了春雨的独特魅力。语段一采用全景式的描写手法,选取屋顶、植物和乡村生活场景,展现出春雨带来的宁静与生机盎然的乡村景象。语段二则通过细腻的特写,细致入微地刻画雨滴敲打瓦片的声响,赋予春雨音乐般的节奏和诗意,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氛围。这两段文字虽风格不同,但都捕捉了春雨柔和、细密、生机勃勃的特点。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一空:根据语段一“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可知,文中描写了雨中的人。故填:雨中的人。
    第二空:根据语段二“推开天窗,倏忽落起雨来,泼响一片黛瓦,敲得瓦楞清响”“春雨细密,探出纤纤素手抚弄着屋宇上成排的黑键”“这雨,‘卜落卜落’弹动屋瓦,飞溅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烟花”可知,该语段主要围绕着雨落在屋瓦上以及雨弹奏出的各种声响、营造出的景象等进行细致描写,重点聚焦在雨本身以及其与屋瓦相关呈现出的状态,也就是着重对春雨落于屋瓦这一局部的、特写式的景象展开描述。故填:春雨落于屋瓦。
    第三空:根据语段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可知,春雨如细丝般细密;“一下就是三两天”体现出春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根据语段二“春雨细密,探出纤纤素手抚弄着屋宇上成排的黑键”可知,点明了春雨细密的特点。根据“一直从惊蛰响到清明”可知,春雨持续时间长。由此可知,两位作者笔下的春雨都具有细密、时间长的特点。
    2.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甲】句“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中的“笼”字,本义有笼罩、遮盖、聚拢之意。在这句话里,把雨雾当作有自主行为的事物,仿佛是它主动去将屋顶笼罩起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精准地刻画出雨雾弥漫于屋顶周围,营造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氛围,就好像给屋顶披上了一层若有若无、如梦似幻的轻纱,让整个画面极具美感和诗意。由此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般充满美感的雨雾景象的由衷喜爱与赞美之情。
    【乙】句“这雨,‘卜落卜落’弹动屋瓦,飞溅起珠玉,使瓦上生出烟花”,其中“弹”“溅”这两个动词,是的描写动作的词语,在这里通过拟人的手法,把春雨当作能够弹奏、能够让水珠飞溅的人一样。春雨落下,打在屋瓦上,雨滴就像灵动的手指在屋瓦这一排排“黑键”上弹奏,然后又高高地弹起、飞溅开去,如同珠玉般晶莹,还营造出如同烟花绽放般绚烂的奇妙景象,生动且形象地展现出春雨落下时那充满活力、酣畅淋漓、肆意洒脱的状态,充满了独特的情趣,从这样细致且富有感染力的描写中,能够深切体会到作者对春雨的那份喜爱与赞美之意。
    8.【答案】【小题1】
    (1)家中;(2)儿子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3)车站大厅;(4)“我”回头,发现他们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
    【小题2】
    示例:甲句:黑沉沉的天空压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压在我们的心头上。
    甲句“低”和“压”都要重读,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压印的气氛,也衬托父亲和儿子面临分别时心里的难受,表现出父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小题3】
    我同意用“依依离别意,浓浓父子情”作为文章的题目。
    (1)这个题目,概括了文章内容,文章讲述的是父子在车站离别的事情。
    (2)这个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体现了文章深厚的父子感情。
    (3)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赞美了父子之情。
    (4)这个题目,是文章的线索,贯穿了全文。
    (5)这个标题,角度新颖,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1.
    【导语】本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不舍之情。尤其是儿子坚持不让父亲离开这一情节,充满了孩子天真而坚定的爱,让人感动。文章整体情感真挚,语言朴实,细节丰富,巧妙地传达了离别的无奈和对亲情的珍视,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自己的亲情经历。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③段“儿子既不睡觉,也不去邻居家玩,而是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他好像知道我晚上要走”“站在儿子的角度想一想,我的眼泪就涌出来了”概括可知,空①处地点可填写:家中。
    根据第⑤段“晚上十点多的火车,到车站停车场时大约九点半,乘客还没开始进站”,第⑥段“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放手”概括可知,空②处事件可填写:儿子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根据第⑦段“在车站大厅,我蹲下来,再次拥抱儿子”“我感到一大滴雨落下来,落在我脸上,滚烫滚烫的。然后是一股温热的小泉,像虫子一样在我脸上拱”概括可知,空③处地点可填写:车站大厅。
    根据第⑧段“到了进站口,我忍不住回头,发现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我朝他们挥手”概括可知,空④处事件可填写:“我”回头,发现他们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
    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朗读情感把握。
    根据甲句前后文“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放手,一定要看着我进站。我们站在小雨中。这是夏天很少见的温柔的小雨,也许小雨只是个序曲,大雨还在后边呢”分析可知,此处情节是儿子送别我时搂着我死死不愿意松手,再根据甲句“黑沉沉的天空压得很低,好像是直接压在我们的心头上”分析,此处是运用了环境描写,朗读时应重读“低”、“压”,从而更好地作用是烘托沉重的氛围,表现出父子分离时的难舍难分,和依依不舍。
    根据乙句前后文“到了进站口,我忍不住回头,发现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我朝他们挥手”分析可知,此处情节是我走入进站口回头看到妻子与儿子,为我送行,我眼泪忍不住流出,再结合乙句“在这个嘈杂的场所,儿子的哭声像一面旗帜在人群上空飘扬”分析,朗读时应重读“哭声”“飘扬”,从而突出儿子的哭声之大回响在大厅内和我的心头,表达出父子分离的难过,伤感。
    3.
    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
    根据第③段“我抱住儿子,把脸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的衣服吸去我的泪水”,第⑥段“儿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放手,一定要看着我进站”,第⑦段“我感到一大滴雨落下来,落在我脸上,滚烫滚烫的。然后是一股温热的小泉,像虫子一样在我脸上拱,仿佛是在选择道路”,第⑧段“我忍不住回头,发现他们就站在不远处,眼泪顿时冲撞着眼眶。我朝他们挥手。在这个嘈杂的场所,儿子的哭声像一面旗帜在人群上空飘扬”概括可知,本篇文章主要叙述了儿子不愿我离去,以及送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表达了父子之间深厚的亲情和不舍之情,使用“依依离别意,浓浓父子情”作为文章题目可以有概括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表达文章情感的作用;“父子离别”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结构紧凑严谨;“依依离别意,浓浓父子情”作为文章题目,朗朗上口,角度新颖,可以吸引读者兴趣。
    9.【答案】【小题1】B
    【小题2】
    A B
    【小题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诚实学习认真记忆力强
    【解析】1.
    【导语】文章通过两个小故事展现了元方在不同情境下的突出表现。第一个故事中,他面对客人的无礼指责,运用理智且坦率的话语捍卫了父亲的尊严,展示了他的方正和机智。第二个故事则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好学的天性,通过认真聆听父亲与客人的对话,增长了见识。元方的聪慧不仅表现为应对得体,还体现在对新知的灵活掌握与应用。文章以简洁的笔法,生动刻画了元方的性格与成长。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和;
    B.中午/中间;
    C.同“否”;
    D.丢下,舍弃;
    故选B。
    2.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1)结合“待君久不至,已去”可知,友人发怒是因为陈太丘没有等待他就走了,因此他骂陈太丘“非人哉”。陈太丘名陈寔,友人直呼其名,表现了他的愤怒。故选A。“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不符合友人愤怒的情绪。
    (2)结合“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可知,元方和季方负责生火做饭,这句省略的主语应为负责生火做饭的“元方与季方”。因此选B。
    3.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这句话体现了元方的方正,即他理直气壮地指出友人的失信与无礼,表现出一个孩子对诚实与礼貌的坚持和捍卫。
    结合【乙】文“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可知,当父亲陈太丘询问为何饭变成糜时,元方与季方并没有隐瞒,而是诚实地承认因为偷听大人与客人的谈话而忘记加竹屉,这表明他们在犯错后有诚实面对的品质。
    结合“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可知,能够在听完并记住陈太丘与客人的全部谈话内容,并表现出理解且能完整表达出来,这也显示出元方的学习认真和记忆力强。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10.【答案】【小题1】
    杨花子规凄凉
    【小题2】
    李白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助夜空的明月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谊深挚。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借景抒情,借助月亮、霜、江枫、渔火等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1.
    【导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表现了李白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关切与忧愁。诗人以花落、子规啼的凄凉景象作为开篇,引入友人被贬的消息,接着以投寄愁心给明月的意象,传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陪伴的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
    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明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景物,“杨花”“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杨花”即柳絮,给人一种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鸟,其啼声哀婉凄切,给人一种悲痛之感。作者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声凄惨的子规,渲染了凄凉感伤的氛围,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2.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作者要把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寄托给月亮,让月亮捎给远行的友人。将月亮人格化,充当了传情达意的使者。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一个深夜时分的景象。画面中有不断西落的月亮、啼声凄切的乌鸦、满天的寒霜,以及江边的枫树和渔火,表现了诗人在他乡漂泊、孤寂难眠的愁苦情感。张继在江边的凄凉夜景中,通过明月烘托出天寒地冻的萧索,与自身愁苦的心境形成共鸣,表达了在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11.【答案】(1)例文:
    升入初中后的一件事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升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在这段充满新奇与挑战的日子里,发生了许多难忘的事,其中那次班级演讲比赛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得知要举办演讲比赛时,我内心十分纠结,既渴望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又害怕在台上出糗。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我还是报了名。
    准备的过程可不轻松,演讲稿我改了又改,力求每句话都精准有力。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教室里对着空座位练习,从语气的抑扬顿挫到表情的自然流露,我都反复琢磨。
    终于,比赛的日子来临了。看着前面的同学一个个自信满满地上台,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手心里全是汗。当主持人叫到我的名字时,我深吸一口气,硬着头皮走上了讲台。站在台上,望着台下那一双双眼睛,我紧张得大脑一片空白,原本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仿佛一下子消失了。我愣了几秒钟,就在这时,我看到了同桌向我投来的鼓励目光,还有老师那带着期许的微笑,瞬间,一股力量涌上心头,我慢慢平静下来,演讲稿的内容也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我开始演讲了,声音越来越洪亮,情感也越来越充沛。台下的同学们都专注地听着,还不时为我鼓掌。演讲结束后,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心中满是喜悦和自豪,所有的紧张与付出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这次演讲比赛,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更让我明白了,只要勇敢迈出那一步,克服内心的恐惧,就能收获成长,它也成为我初中生活中一段无比珍贵的回忆。
    (2)
    例文:
    我爱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承载着我满满的眷恋与深情。
    当第一缕秋风悄然拂过,家乡的大地便开始了它神奇的变幻。田野里,金黄的稻穗沉甸甸地低着头,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一阵微风吹过,稻浪滚滚,此起彼伏,仿佛一片金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农民伯伯们穿梭其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手中的镰刀飞快地舞动着,收割着这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那爽朗的笑声和着稻穗的沙沙声,奏响了一曲美妙的田园交响乐。
    果园中,更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丛中偷偷地向外张望;黄澄澄的梨子你挤我碰,争着向人们展示自己饱满的身姿;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玛瑙似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果农们忙碌地采摘着果实,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进果筐,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从额头滚落,却丝毫掩盖不住他们眼中的喜悦与满足。
    山林间,枫叶渐渐变红,似火如霞。漫步在林间小道,脚下是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秋天在轻声吟唱。抬头望去,那一片片红枫在蓝天的映衬下,美得让人陶醉。偶尔有几只松鼠在枝头跳跃嬉戏,它们忙碌地收集着松果,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着准备,给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家乡的秋天,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雪,仿佛触手可及。阳光也变得柔和起来,暖暖地洒在大地上,给万物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夜晚,明月高悬,繁星点点,那清冷的光辉洒在田野、山林和村庄上,给家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我爱家乡的秋天,爱它的丰收与喜悦,爱它的绚丽与多彩,爱它的宁静与祥和。它是大自然赐予家乡最美的礼物,也是我心中永远无法忘怀的美好记忆。
    【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题目是“升入初中后的一件事”,明确限定了时间范围是升入初中后,且只能写一件事,重点在于通过这件事体现出初中生活给自身带来的某种感受、收获或成长等。立意上要积极向上,比如可以从一次成功的竞选展现自己的勇敢与成长,或是从一次考试失利后的奋起体现坚韧等。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要求为记叙文,那就需要有具体的事件经过、人物和情节等。选材时,可以从校园学习生活角度,如参加一场激烈的学科竞赛,自己如何精心准备、在赛场上的紧张应对等;也可以从校园人际交往方面选材,像和新同学闹了矛盾后又重归于好的故事;还能从校园活动入手,例如参与运动会自己努力拼搏的过程等。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同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详解】(2)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我爱家乡的____”这是一篇以描写家乡季节为主题的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明确所写季节,立意在于通过展现家乡特定季节的独特风貌、特色活动、蕴含情感等,表达对家乡及该季节的喜爱、赞美与深深眷恋,挖掘季节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生活记忆或个人成长印记,从而让读者感受到家乡季节的魅力以及其对作者心灵的深远影响,唤起读者对家乡与自然的情感共鸣。
    第二,文体及思路开头部分可以情景交融引入,描绘一幅与所选季节相关的家乡标志性画面,可借景抒情,奠定对家乡季节热爱的情感基调,吸引读者进入情境。主体部分要注重描写,可以对自然景观描写,家乡的一草一木皆可入文,同时需要对人文活动叙述,春天可以写家乡的春耕景象,冬天则可讲述家乡的年俗活动,通过年俗细节展现家乡冬天的温馨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注意文章中情感体验的抒发,在描述景观与活动过程中,穿插自己的情感变化。结尾时,可以运用抒情总结式,抒发对家乡季节的深情,总结全文。也可以展望期待式,表达对家乡季节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这份情感的珍视,使文章余韵悠长。
    学习之道
    课文原句
    读书与思考要有机结合
    ①________,②________。
    学习兴趣很重要
    ③_________,④_______。
    要珍惜时间
    逝者如斯夫,⑤______。

    相关试卷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第四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句名篇默写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回民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回民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