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检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g未衰变, BCD 9.ACD 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且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B.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或斥力,则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镜子破了之后破损处分子间距离过大,引力太小而不能复原
D.“一叶小舟烟雾里”是因为烟雾在空中弥漫,烟雾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则
A.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决定
B.光子的能量与光子的频率成正比
C.光电效应现象反映光的粒子性,说明光没有波动性
D.光子说中的光子与牛顿微粒说中的微粒相似
3.如图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b→c过程的压强p随摄氏温度t变化的图像,其中ab平行于t轴,cb的延长线过坐标原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过程,所有气体分子的运动速率都减小
B.过程,单位时间撞击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加
C.过程,气体体积保持不变,向外界放热,内能增加
D.过程,气体膨胀对外界做功,从外界吸热,内能增加
4.霓虹灯发光原理是不同气体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发出能量各异的光子而呈现五颜六色,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已知可见光光子能量范围为1.63eV~3.10eV,若一群氢原子处于n=4能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为可见光
B.这群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可见光
C.辐射出的光中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发出的光的频率最大
D.氢原子从n=4能级向n=2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出的光去照射逸出功为3.2eV的金属钙,能使金属钙发生光电效应
5.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a、b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折射现象(α>β).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光束b的频率比光束a低
B.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束a比光束b小
C.水对光束a的折射率比水对光束b的折射率小
D.若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则光束b的临界角比光束a的临界角大
6.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图像。假设将甲分子固定于坐标系的原点,甲、乙两分子间距离为r,r轴上有一点P横坐标介于r1、r2两点之间(图上未标出)。不考虑其他分子的影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r>r1时,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斥力
B.若乙从P点由静止释放后,分子势能可以大于0
C.r>r2,r减小时分子间作用力对乙分子做正功
D.将分子间距r由r1增大到r2时,分子力逐渐增大
7.在近代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实验和理论相互推动,促进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对下列图示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卢瑟福通过甲图所示的实验,发现了质子
B.康普顿在乙图所示的实验中,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C.贝克勒尔研究丙图中的放射线,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戴维森和汤姆孙利用电子束穿过铝箔得到的丁图图样,证实电子具有波动性
二. 不定项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8.根据分子动理论,气体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氧气分子在0℃和100℃温度下分子运动速率分布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时,所有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B.不论温度有多高,速率很大和很小的分子总是少数分子
C.图中两条曲线与横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
D.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9.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下图中①、②两直线分别是金属A、B发生光电效应时的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B的逸出功比金属A的小
B.①、②两直线的斜率均为
C.当用频率为的光分别照射两金属A、B时,A中发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小
D.当入射光频率v不变时,增大入射光的光强,则遏止电压增大
10.2017年1月9日,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工程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大多数原子核发生反应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如核裂变、核聚变、β衰变等。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为,经过3次α衰变、2次β衰变
B.是α衰变方程,是β衰变方程
C.是核裂变方程,也是原子弹的核反应方程之一
D.钍的半衰期为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0.2g未衰变
第Ⅱ卷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1 . (7分).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我们通过宏观量的测量间接计算微观量。
(1)本实验利用了油酸分子易在水面上形成________(选填“单层”或“多层”)分子油膜的特性。
(2)某同学实验中先取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和油酸,制成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测量并计算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后,接着又进行了下列操作:
A.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在水面上自由 地扩展为形状稳定的油酸薄膜
B.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油酸薄膜的面积
C.将玻璃板盖到浅水盘上,用彩笔将油酸薄膜的轮廓画在玻璃板上
D.向浅盘中倒入约2 cm深的水,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该同学做完实验后,发现自己所测的分子直径d明显偏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将滴入的油酸酒精溶液体积作为油酸体积进行计算
B.油酸酒精溶液长时间放置,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C.水面上痱子粉撒得太多,油膜没有充分展开
D.计算油膜面积时,将不完整的方格作为完整方格处理
(4)将1 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 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得1cm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该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测得所形成的油膜面积是 0.16 m2。由此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12.(8分)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前,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用测量头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2)如果用激光器做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______。
(3)用测量头测量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条纹中心,如图1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条纹中心,如图2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则相邻两个亮条纹的间距是______m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3)的前提下,如果已经测得双缝的间距是0.300mm,双缝和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______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共39分)
13.(12分)如图所示,半圆玻璃砖的半径R=9cm,折射率为n=,直径AB与屏幕垂直并接触于A点.激光a以入射角i=30°射向半圆玻璃砖的圆心O,结果在水平屏幕MN上出现两个光斑.(已知sinC=,C为光线从玻璃进入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
(1)作出光路图(不考虑光沿原路返回);
(2)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
14.(13分)足够长的玻璃管水平放置,用长19cm的水银封闭一段长为25cm的空气柱,大气压强为76cmHg,环境温度为300K,将玻璃管缓慢顺时针旋转到竖直,则:
①空气柱是吸热还是放热;
②空气柱长度变为多少;
③当气体温度变为360K时,空气柱长度又是多少?
15.(14分)原子弹和核反应堆都利用了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前者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后者却能用来发电为人类造福。用一个中子轰击,可发生裂变反应生成和,并释放出几个中子,已知每个中子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的质量,质量亏损1 u相当于释放931 MeV的能量,光速。
(1)请写出上述裂变中的核反应方程;
(2)求一个在裂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的表达式(用表示);
(3)若某原子弹装料为60 kg的,其中大约有1.2%发生裂变,真实的裂变情况有很多种,假设发生的都是上述裂变反应,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求这颗原子弹释放的能量约为多少Me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 B 3. B 5.CA 5.C 6.C 7.D
二,多选题
8. BCD 9.ACD 10.AC
三、实验题
11. (1)单层 (2)DACB (3)AC (4)6×10-10
12.(1)B (2)滤光片和单缝 (3)1.61 (4)
13.答:解析:(1)光路图如图所示.
(2)设折射角为r,根据折射定律和光路的可逆性可得:
n=,
解得:r=60°,
由几何知识得△OPQ为直角三角形,
所以两个光斑PQ之间的距离为:
PQ=PA+AQ=Rtan30°+Rtan60°=12cm.
答:(1)光路图如右图所示.
(2)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为12cm.
14. ①空气柱放热;
②空气柱长度变为20cm;
③当气体温度变为360K时,空气柱长度又是24cm。
15.答案:(1)
(2)
(3)
解析:(1)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该核反应方程为
(2)反应前后质量亏损为
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得
(3)一个在裂变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由题意可以求出释放能量为
这颗原子弹中发生裂变的铀235的质量约为
铀235的摩尔质量M约为235 g/ml,所以
代入数据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