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卷A(高二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解析版)-A4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卷A(高二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解析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形成五大湖雪带的风向可能是,甘肃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二地理(A)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对应的位置。
2.本试卷共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需要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
3.一律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进行答题,否责作答无效;严禁在试卷上做任何标记,否责视为作弊。
4.考试范围:选必一3-5章(占30%)、世界地理(含地球地图)(占30%)、中国地理(占40%)。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马德雷湖位于墨西哥湾沿岸,水体较浅,湖水盐度通常维持在50‰以上。完成下面1-2小题。
1.马德雷湖湖水盐度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即湖水盐度维持在50‰以上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导致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入湖河流携带大量盐分导致湖泊盐度高 ②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导致湖泊盐度高
③夏季降水量丰富导致湖泊盐度低 ④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导致湖泊盐度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帕德雷岛南口表层水流运动方向是( )
A.B.C.D.
【答案】1.B 2.A
【解析】1.入湖河流主要以淡水为主,携带的盐分较少,①错误;该地有时令河,时令河所在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该地纬度低,蒸发旺盛,湖水盐度高,②正确;该地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量丰富,盐湖获得大量的淡水补给,湖泊盐度较低,③正确,④错误。②③组合正确,所以选B。
2.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密度较大,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湖泊水位低于海洋水位,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方向均为由海向湖,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苔藓多生于阴湿环境,苔藓覆盖的地貌称为苔原(又叫冻原在冰岛语中意思是“无树的平原”)。苔原的足迹遍布了冰岛四分之一的土地,成为冰岛地貌的一大特色。无论是连绵的山坡,还是荒蛮的火山岩地,甚至在墙头、树干上,到处都生长着一层厚厚的苔藓,它比冰岛人先一步成为冰岛的拓荒者。图甲为冰岛区域图,图乙为苔原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苔原成为冰岛地貌一大特色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纬度较高,风力强盛
C.地壳运动活跃D.火山熔岩,土壤肥沃
4.苔藓对冰岛自然环境的改造作用有( )
①促进岩石分解,形成土壤 ②增加生物多样性
③抑制风沙扩张,发展旅游 ④调节气候,增温增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B 4.A
【解析】3.冰岛冬季长夏季短,全年低温潮湿,土壤冻结,不利于树木生长;苔藓类植物可以生长在火山熔岩区冷却的熔岩上,汲取水分和营养物质,其他植物不适宜在此生长;位于高纬度地区,风力强盛,苔藓植物为抵御低温、大风的气候,紧贴地面或岩石表面生长,滋生大片苔藓类植被。故B正确,因此排除A、C、D,选择B。
4.苔藓的生长、繁殖、更替能够改善区域土壤发育条件(促进岩石的分解, 形成土壤),故①正确 ;苔藓植被带为其他生物生存创造条件,如可作为鸟类及哺乳动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栖息繁衍场所等,故②正确;该地风沙活动少,故③错误;苔藓对该地的气候影响较小,故④错误。因此组合①②正确。因此A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读印度及其周边地区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5-6小题。
5.图示①②③④四城市中,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有关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旱灾害频繁,粮食严重短缺,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B.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小麦、玉米所占比重极低
C.棉花主要分布于气候较干旱的德干高原西北部
D.商品谷物农业为印度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答案】5.D 6.C
【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示①、②、③、④四城市分别是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新德里为印度的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孟买是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加尔各答是印度的麻纺工业中心,它们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不大,不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城市,ABC错误;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被誉为“亚洲的硅谷”,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D正确。故选D。
6.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明显,水旱灾害频繁,但耕地面积广阔,粮食基本自给,A错误;印度的恒河下游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恒河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内部大多以旱作农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因此印度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但小麦、玉米所占比重也较大,B错误;棉花对光照和晴天天气要求较高,因此印度的棉花主要分布于气候较干旱的德干高原西北部,C正确;水稻种植业是印度分布较广的农业地域类型,D错误。故选C。
在美国、加拿大边境的五大湖附近,有一个雪带从湖边开始一直朝下风向延伸达80千米,降雪量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大很多。2016年12月2日,暴风雪袭击美国纽约州的艾斯威尔,仅一场暴风雪,积雪深度就达66厘米。下图为五大湖雪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7-8小题。
7.形成五大湖雪带的风向可能是( )
①东南风 ②东北风 ③西南风 ④西北风 ⑤南风 ⑥北风 ⑦西风 ⑧东风
A.①⑤⑧B.②⑥⑧C.③⑤⑦D.④⑥⑦
8.下列最可能出现类似五大湖雪带的地区是( )
A.辽东半岛东南部B.山东半岛北部
C.台湾岛西北部 D.海南岛北部
【答案】7.D 8.B
【解析】7.依据材料信息“雪带从湖边开始一直朝下风向延伸”结合图中雪带位置可知,雪带基本位于五大湖区的南部、东南部、东部湖岸,说明形成雪带的风向以偏北风、西北风,偏西风为主,④⑥⑦正确;由于西北部、西南部、东北部、北部、西部基本没有雪带,说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南风、东风风力较弱,①②③⑤⑧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④⑥⑦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降雪主要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冬季,中国冬季以冬季风西北风为主。辽东半岛东南部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形成降雪的可能性很小,A错误;山东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西北风经过渤海后,携带大量水汽,在山东半岛北部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后形成降雪,B正确;台湾岛西北部和海南岛北部位于冬季风经过海域后的迎风坡,但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形成降雪的可能性较小,C、D错误。故选B。
图为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甘肃省干湿区划分图。据此完成下面9-11小题。
9.甘肃省( )
A.各干湿区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B.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
C.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肯定不同D.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一定相同
10.甘肃省半干旱区呈狭长条带状向西北延伸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植被覆盖D.地形地势
11.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甘肃省最适宜发展风力、光伏互补型发电产业的干湿区是( )
A.干旱区B.半干旱区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9.B 10.D 11.A
【解析】9.各干湿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A错误。由于气候条件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各干湿区的范围一般相对稳定,B正确。不同类干湿区降水量肯定不同,同一干湿区内降水量一定相同描述过于绝对,CD错误。故选B。
10.甘肃省南北方向海拔较高,受到地形地势的影响较大,中间干旱区向西北地区延伸,D正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植被覆盖不是主导因素,ABC错误。故选D。
11.风力、光伏互补型发电产业,适宜布局在风力大、光照充足的地方,干旱区降水少,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多大风,A正确。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降水量偏多,风力较少,光照相对不如干旱区,BCD错误。故选A。
乌玛公路在途经宁夏中卫时,有21km穿越腾格里沙漠腹地。为确保沙漠公路安全畅通,沿线构建了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风沙防护体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12-14小题。
12.生物防护带引种的植物最可能为( )
A.乔木B.灌木C.草本D.地被
13.推测公路两侧砾石带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火灾B.排泄雨水C.紧急避险D.路基散热
14.图中的箭头最可能指向( )
A.东南B.东北C.西北D.西南
【答案】12.B 13.A 14.B
【解析】12.图中公路穿越沙漠,生物防护带是最接近公路的植被,起到了阻挡风沙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草本和地被植株低矮,只能起到固定地表,不原地起沙的效果,不能阻挡风携带的沙吹向公路,CD错误;该地穿越沙漠腹地,相当干旱,乔木生长需水量大,存活较难,A错误;灌木根系深,能在干旱地区生存,植株有一定高度,能阻挡风沙,适合种植在公路边做生物防护带,B正确。故选B。
13.当地位于沙漠腹地,降水稀少,没有排泄雨水的需求,B错误;紧急避险带需从道路中分流,而不是沿道路平行延伸,C错误;砾石带在路基两侧,延伸12米,若为了散热没有必要修建这么宽,D错误;沙漠地区气候干旱,过往车辆多,容易因事故或者火种丢弃发生草原火灾,砾石带隔开公路和植被,又起到阻燃作用,故主要功能为防止火灾,A正确。故选A。
14.根据图示可知,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主要是高立式阻沙栅栏和高立式大风格沙障和生态景观林带的宽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阻沙和固沙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差异,在该地冬季风(西北风)强劲,且穿越腾格里沙漠,东西部沙源均丰富。西北风影响下的风沙活动多,需要严密防范;夏季风(东南风)力较弱,东部防护带稍窄,因此推测图中左侧为西北方向,右侧为东南方向,箭头所指为东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国家及区域尺度粮食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一课题组以省为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与统计工具,分析了199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总体特征、地域格局演变特征及这些变化对区域粮食供需格局的影响。下图为1999~2003和2014~2018两个时段全国、南方、北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材料中两个时段相比( )
A.各种作物总量都增加
B.作物总量增加值排序为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
C.同种作物南北方相比,北方玉米产量增加最多
D.产量增加的作物中,南方增量大于北方
16.南方与北方玉米总量增幅差异的原因可能是( )
①南方耕地减少 ②东北耕地增加潜力大
③北方复种指数大幅度提高 ④东北玉米种植面积增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5.C 16.C
【解析】15.各种作物中,水稻、小麦、玉米总产量增加,豆类和薯类产量降低,故A排除;各种作物总量增加值由大到小依次是玉米、小麦、水稻、豆类、薯类,故B排除;各种作物南北方相比,北方增量大于南方,北方玉米增加最多,故C正确,排除D。故选择C。
16.北方玉米主产区在东北三省,尤其是吉林省。与南方耕地面积差异不大,故①排除;北方玉米总产量远大于南方,可能性最大的是东北耕地增长潜力大,东北玉米播种面积增多,故②④正确;复种指数与热量有关,短期内不会有较大的变化,故③排除。故C正确,故排除A、B、D,选择C。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在战国时期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0%,之后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只有6.5%。现在经过人们几十年的努力,这里生态环境有所改善,“陕西苹果”这一绿色果品已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年均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
(1)推测战国时期以前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土壤特征。(4分)
(2)简述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3)简要说明黄土高原发展林果产业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6分)
【答案】17.(1)气候湿润,降水丰富;(2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2分)
(2)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变得崎岖;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减产;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患频发;气候变干,降水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任答3点得6分,每点2分)
(3)大面积种植林果树木,可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水旱灾害的作用,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任答3点得6分,每点2分)
【解析】(1)由材料可知,战国时期以前,黄土高原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植物蒸腾作用强烈,水汽较为丰富,降水较多,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较多,腐殖质层较厚,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2)植被覆盖率急剧下降后,涵养水土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受流水的侵蚀地形变得崎岖,沟壑纵横,不利于发展生产活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壤贫瘠,耕地面积减少,农业减产;泥沙随流水进入河流,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变差,水患频发;植物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大大减弱,气候边干,降水减少,生产、生活用水困难。
(3)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林果树木,增加植被覆盖率,树木可以拦截泥沙,减少风沙活动;植被覆盖率提高,增加森林的截流作用和下渗作用,增加地下水的水量,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植被可以调节局部气候,减少水旱灾害的发生,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快行冷锋是指移动速度较快的冷锋,锋后冷气团移动速度远远大于暖气团移动速度,使暖气团强烈上升,形成的锋面坡度较大。下图示意亚洲某区域2021年12月6日某时刻等压线分布,受气流叠加影响,我国北方多地经历了快行冷锋过境。下表示意北京2021年12月6日0:00~10:00气象要素变化,其中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1)简述我国北方此次快行冷锋的形成过程。(6分)
(2)推测北京市冷锋过境时间,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北京市12月6日2:00~6:00气温变化的原因。(6分)
【答案】18.(1)6日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势力强,移动速度快;(2分)区域东北部出现低压中心,并在低压槽处形成冷锋;(2分)高压驱动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与低压槽处冷锋叠加,形成快行冷锋。(2分)
(2)过境时间:6日6:00~10:00。(2分)理由:该时段内,气温、露点迅速下降,说明受北方干冷空气过境影响;(2分)气压上升,说明有冷高压入侵。(2分)
(3)该时段是快行冷锋过境前。(2分)由于快行冷锋冷空气移动速度快,锋面坡度较大,(2分)使锋前的暖气团被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导致冷锋过境前温度上升。(2分)
【解析】(1)结合文字材料“受气流叠加影响,我国北方多地经历了快行冷锋过境。”及图中等压线分布情况可得出,6日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势力强,冷空气南下,移动速度快;由图中等压线分布情况可知,区域东北部出现低压中心,并在低压槽处形成冷锋;高压驱动冷空气向东南方向移动,与低压槽处冷锋叠加,两股冷空气相遇,发展成快行冷锋。
(2)冷锋过境时,原本受暖气团控制的北京受干冷的冷气团影响,表现出温度、湿度下降,气压上升的天气特征。结合表1可知,6日6:00~10:00时段内温度、露点下降,说明受北方干冷空气过境影响;气压上升,说明有冷高压入侵,符合冷锋过境特点。因此北京市冷锋过境时间为6日6:00~10:00。
(3)北京市12月6日2:00~6:00,该时段是快行冷锋过境前,由于冷空气移动速度快,锋面坡度较大,势力强劲,使锋前的暖气团被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空气快速压缩,导致冷锋过境前增温,形成锋前增温现象,使得气温上升。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俄罗斯滑雪运动开展较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将滑雪运动与旅游相结合,衍生出“冰雪旅游”。自2012年以来,俄罗斯滑雪场数量显著增加,外来游客数与本土滑雪者人次稳步上升,但其旅游产业链条仍需完善。截止2018年,共有大约226个具有滑雪道、经营良好的滑雪场,下图为俄罗斯滑雪场分布图。
(1)分析俄罗斯西部地区滑雪运动可以广泛开展的主要位置条件。(6分)
(2)从地形角度分析俄罗斯形成较集中的滑雪场分布区域的原因。(6分)
(3)根据所学,分析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途径。(6分)
【答案】19.(1)因素:地处高纬,温度低,(2分)降雪多,积雪厚;(2分)离大西洋近,西风带来大量降雪。(2分)
(2)原因:西部为东欧平原,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相对较多,市场需求大;(2分)乌拉尔山和阿尔泰等地地形起伏大,有自然地形坡度,滑雪条件好;(2分)且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厚度大。(2分)
(3)途径: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加东部地区滑雪场的可达性;(2分)针对中国、日本、韩国等游客需求,开发国际滑雪旅游市场;(2分)发展冰雪旅游文化交流、产品贸易等产业。(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俄罗斯西部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冬季积雪保存条件好;从相对位置来说俄罗斯西部地区距离大西洋近,受大气环流中西风的影响显著,冬季降雪量大。
(2)读俄罗斯滑雪场分布图可知俄罗斯形成较集中的滑雪场分布区域是俄罗斯西部地区和乌拉尔山和阿尔泰等山地地区。俄罗斯西部主要是东欧平原,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人口分布较稠密,且交通便利,人们对滑雪的需求大;乌拉尔山和阿尔泰等地为山地,山地地形起伏大,有自然的地形坡度,具备天然滑雪条件;且山地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利于积雪的保存,积雪厚度大。
(3)由材料可知俄罗斯东部地区冰雪产业目前发展较为滞后,俄罗斯东部地区发展冰雪产业的途径可以从基础设施、市场等角度分析。例如途径:东部地区地形较为崎岖,交通不完善,可以通过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增加东部地区滑雪场的可达性;扩大消费市场,针对较近的中国、日本、韩国等游客需求,开发国际滑雪旅游市场;延长产业链,发展冰雪旅游文化交流、产品贸易等产业。
时间
6日0:00
6日2:00
6日4:00
6日6:00
6日8:00
6日10:00
平均气温(℃)
3.4
3.1
7.1
8.8
3.8
2.1
露点(℃)
0.5
0.6
0.5
0.6
-1.0
-13.1
气压(hpa)
1022.3
1022.5
1023.1
1023.5
1026.3
1027.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卷C(高二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解析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弧后盆地的主要成因是,此时的珀斯沿岸,潮滩植被的耐盐碱性排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卷B(高二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下列关于乙、丙两地的正确判断是,该山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卷C(高二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原卷版)-A4,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范围,弧后盆地的主要成因是,此时的珀斯沿岸,潮滩植被的耐盐碱性排序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