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知识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3河南濮阳一模)有学者认为,明政府并不关心中外贸易发展状况,如何“怀柔远人”,使“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才是其最为重要的目标,形成了有朝贡才有互市、有朝贡才有贸易的局面。这表明明朝( )
A.外贸繁荣带动对外开放
B.海禁与朝贡贸易相配合
C.政府一直禁绝民间贸易
D.国内长途贩运不断发展
2.(2023江西南昌一模)明清时期,文人创作了许多英雄传奇小说。明代熊大木的《杨家将传》、清代钱彩编次的《说岳全传》,以宋代史事为题材,虚实结合,大胆虚构和夸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爱国英雄形象。此类小说(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开启了文学创作的全新潮流
C.体现了民族意识的逐渐觉醒
D.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
3.(2023陕西渭南一模)秦汉时期,官吏分为“长吏”(朝廷命官)和“少吏”(低级官吏),少吏虽然职位和俸禄较低,但名目与人数众多,有关规定和限制也很严格,如下表所示。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
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嬗变
B.君主专制统治的效能遭到削弱
C.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缓解
D.官僚政治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
4.(2023四川南充二模)北宋以后的农民战争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参加起义的不只是农民、流民等,其成分也包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盐贩、茶贩等,战争分布地域也由北方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提出了要求政治平等的口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流动的加强
C.重农抑商的瓦解
D.经济重心的南移
5.(2023河南高三上学期测评)《齐民要术》中的记载“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镞”,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耢”强调锄、犁、耢配合作业。这主要表明( )
A.农业耕作效率较大提高
B.小农经济规模发展受限
C.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D.北魏农业文明领先世界
6.(2023河南郑州二模)中国手工业者自唐宋以来就有行帮,它不是维护劳动者利益的组织,而是封建国家强加于手工业者的一种编制。到了明清时期,行帮已成为手工业者长期习惯了的组织,因而具有更大的约束力。按照行帮的规定,原料分配、产品规格、学徒帮工的人数、销售的市场和产品的价格都要受到限制。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
A.新的经营方式发展存在阻力
B.缺少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
C.手工业的管理制度相对完善
D.封建国家垄断手工业市场
7.(2023河南高三联考)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当地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形成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B.削弱了周王室贵族的实力
C.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使礼乐文化成为族群共识
8.(2023江西南昌二模)汉代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下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这类画像石( )
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
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
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
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
9.(2023江西上饶二模)有学者认为,明朝内阁在一定时间内发挥过作用,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
A.内阁利于正确决策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发挥辅政功能
D.权力结构混乱无序
10.(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荀子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倡“分田而耕”。这在当时有助于( )
A.赢得争霸战争的胜利
B.阻碍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奴隶主贵族统治
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11.(2023四川蓉城高三联考)唐后期以来的许多知识分子,有的从儒家经典著作中吸取其抽象的义理,有的把佛道作为异端加以排斥,更有人援法入儒、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儒学复兴的文化觉醒
B.学术思想的派别林立
C.程朱理学的道统观念
D.三教合流的和谐共存
12.北宋时期,“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沈括感叹“泄中国之钱于北者,岁不知其几何”。北宋政府虽明令禁止“铜钱出外界”,但“法禁虽严,奸巧愈密”,铜钱外流难以遏制。北宋铜钱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
A.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
B.榷场互市及走私猖獗
C.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D.朝贡贸易及笼络诸番
二、非选择题
13.(2023安徽宣城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沟通“天人关系”最为重要的路径是“善恶”,尤其是大善大恶。这在《史记》中有明确表述,例如“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非者,天报之以殃。”
——摘编自高希中《司马迁历史人物评价理念试析》
材料二 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洪承畴(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清军入关前在松锦战役中战败,被俘降清)一直比较受人关注。自他死后至今的300多年间,物议纷然,评价不一。
材料三 1996年,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会议认为:“洪承畴作为清朝统治集团的重要谋臣,在为满族夺取全国统治权、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完成统一中国大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摘编自冀震宇《社会变迁、文献解读与洪承畴
“贰臣”形象的演变——兼论历史人物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依据司马迁的人物评价标准评价汉武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洪承畴不同时期评价不一的原因。
(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中“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为什么?
14.(2023江西南昌一模)中国古代史书编撰的体裁与体例类型多样,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各具特色的史书编撰体裁与体例(节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史学史》
注:体裁是史书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典制体、纪事本末体、学案、评论等,体例则是史书的内部结构。
请你以一名史官的身份,就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体或某一阶段编撰一部史书,说明你的史书撰写体裁与体例,并概述史书的内容。(要求:书名明确,准确说明体例与体裁,内容表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
1.B 由材料可知,朝贡贸易的政治目的大于商业目的,明朝在对外交往中以宣扬国威为目的,实行海禁政策,故选B项;明朝的海禁政策阻碍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排除A项;海禁是严格限制民间对外贸易,而非绝对禁止,“禁绝”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外贸易情况,与国内贸易无关,排除D项。
2.D 由材料可知,明清小说渗透了儒家的忠孝思想,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故选D项;科举制以考取功名为导向,与英雄传奇小说无关,排除A项;“开启”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3.D 由材料可知,秦汉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官员选拔、任用体系,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选D项;材料与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无关,排除A项;“少吏”制度提高了君主专制统治的效能,排除B项;仅从低级官吏的选拔和管理无法推知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排除C项。
4.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农民战争中有盐贩和茶贩等的参与,其中,战争地域也扩展到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参与起义的阶层和范围都在扩大,故选A项;北宋时期社会流动的加强是由于科举制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社会流动加强一定程度上导致流民增多,爆发起义,但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重农抑商政策在清末新政时期才瓦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会促使起义地域发生变化,但是材料中的起义不仅是地域发生了变化,排除D项。
5.C 由材料可知,我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项正确。
6.A 由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行帮对市场有明确具体的限制,体现出对市场的控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了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故选A项;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行帮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但并不缺少萌芽的条件,排除B项;行帮体现出手工业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而非完善,排除C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封建国家并未完全垄断手工业市场,排除D项。
7.C 根据材料可知,周朝分封制下,分封对象率领氏族与被征服地区的氏族“组成新的族体”,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故C项正确;分封制是一种对地方的间接管理方式,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西周礼乐文化是国家推广的主流文化,但结合当时对地方的控制状况,尤其是交通交流有限,成为“共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8.B 由材料可知,力士勇猛无畏,击败狮子并挥臂挡住狂奔而来的牛,这类描绘力士斗兽的画像石在汉代有很多,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故选B项;材料中的牛为斗牛,不能说明其用于农业生产,不能印证铁犁牛耕的发展,排除A项;画像石描绘了力士斗兽的场景,没有涉及社会矛盾,排除C项;中国古代绘画在魏晋以后注重意境,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但更多情况下却助长了皇帝的惰性”,反映了内阁在皇帝“懈怠”时发挥辅政功能,故选C项;内阁通过票拟获得了建议权,决策权在皇帝,排除A项;内阁的建立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并非皇帝权力日趋衰落,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权力结构混乱无序,排除D项。
10.D 由材料可知,商鞅和荀子都承认土地私有,这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春秋时期是争霸战争,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土地私有不利于强化奴隶主贵族统治,排除C项。
11.A 材料整体信息是知识分子对儒学的发展和佛道的排斥与吸收,结合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主动发展完善儒家思想,对抗佛教、道教的影响,力图恢复儒学的地位,故选A项;材料信息强调的是思想内容的变化,未涉及学术派别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关于道统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表现出儒家知识分子对抗佛教、道教的信息,排除D项。
12.C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铜钱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故选C项;题干中提到的铜钱外流还包含“海外东南诸番国”,所以战争失败的巨额赔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榷场互市主要是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贸易,东南方向的铜钱外流不符合,且北宋时期东南地区没有走私猖獗,排除B项;朝贡贸易有可能导致铜钱外流,但是笼络诸番主要不是靠铜钱,而是靠中国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排除D项。
13.参考答案 (1)汉武帝改变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国家治理,拓展了国家疆域;但是,他也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任人唯亲以及穷兵黩武。
(2)清军入关后百余年间:清朝需要借助明朝降将的力量完成灭明和统一。
乾隆年间:满汉民族矛盾已经趋弱,时局相对稳定,急需树立忠君观以巩固统治;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利用儒家学说道义,以规范臣民的行为,纲常名教准则得到重视。
民国初期:推翻了清朝统治,对投降者自然评价不高。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灭国亡种的危机,对汉奸变节者痛恨。
(3)不认同。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关于洪承畴的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但忽视了历史人物的道德评价;并可能掺杂了地方人情庇护的主观意图。
认同。这种评价看到了洪承畴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明将降清,属于民族内部问题,不应该以此道德绑架,评价洪承畴不该受到儒家正统观念和民族主义情绪影响。
14.参考答案 示例
史书:纪传体断代史《明史》
说明:分本纪、表、志、列传四个部分记载明代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276年的历史。以本纪的形式对明代的皇帝记事,以列传形式对明代文臣武将的事迹进行叙述,对明初藩王世系列表,以志的形式对明代天文历法、职官、选举、赋役等进行叙述,全方位展示了明代的全貌。
项目
内容
选拔资格
家赀限制;年龄限制;道德和才能标准;文字知识和晓习律令方面的限制;对特殊群体的限制:如贾人、吏坐赃者及其子孙等
升迁制度
以保举制、察廉制、功次制为主,辅之以孝廉、贤良方正、茂才、捕格群盗尤异等升迁方式
社会待遇
赐钱、赐金;赐爵、赐肉、赐酒、赐食;增俸;休假
时期
评价
清军入关后百余年间
功臣,受到清政府的褒奖
乾隆年间
被钦定为“贰臣”,受到贬抑
民国初期
大体延续乾隆时期的评价
抗日战争时期
被视为“汉奸”,大受挞伐
史书
体裁与体例
内容
《春秋》
编年体:按照年、月、日顺序逐条记载史事
以鲁国史为主,但不限于鲁国史的范围,记载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的春秋时期史事
《国语》
国别体: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顺序分国别叙述
内容基本上是春秋时期史事。编撰体裁虽是国别体,但以编年记事的方式叙述各诸侯国的史事
《史记》
纪传体通史: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通典》
典制史: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以制度分门立目
记事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制度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专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