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
专题06说明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说明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说明的内容和说明对象要区分开,找出一段的中心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说明方法:
常见的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 摹状貌
(二)说明顺序:
1、 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 ;
3、 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抽象到具体、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
(三)说明的结构层次:
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并列式 递进式
说明的语言:
生动 平实
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说明对象分为 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按照说明语言分为 生动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属于生动说明文)
说明文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1、文章开头引用一个故事的作用是什么?
(1)引出说明对象----------- (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够吸引读者。
2、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
一般需要从文中来找,可能有原话,也可能有一些词语来概括,需要我们去找,一般非常集中或者是非常明显的并列式句子存在。
3、结合内容解释什么是--------?
这是一个下定义的格式,首先需要格式要标准,即“----是--------”或者是“----------叫做-----”,中间的内容需要从文中找,可以找一些句子,也可以找一些词语进行组合排列,顺序是可以颠倒的。这些词语不一定在一个段落,也可能在几个段落中出现。
4、说明的内容和说明对象要区分开:
说明的内容指的是说明的具体的内容,比如“---的构成、原理、制造方法等等”
说明对象就是一个事物或者是事理。如说明对象是故宫博物院。
5、说明文中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举例子说明语言运用体现了准确性)
首先要分析这个词的意思,然后再说明在文中的内容,然后再说,如果去掉,就表明了--------,与事实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大约五千年前”这个句子中的大约能不能去掉。(大约表示的是不确定,也许差不多的意思,表明不一定是五千年前,如果去掉,就表示一定是五千年前,与事实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经过了长期大量的积累--”(长期表示时间之长,大量表示数量之多,在文中表明-------,如果去掉,就变成了----------,与事实不符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一般要回答出说明方法,还要回答出具体的内容方面的作用。
如:“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了----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了-----内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
“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进行对比,说明了-------内容。”
7、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充满着趣味性,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句子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一般我们要找那些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如拟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分析的时候,要先讲明说明方法或者是修辞手法,然后再从内容上进行分析。
如:“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更好地说明了-------,文章生动,具有吸引力。”
8、找出一段的中心句(或者是这一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一般这种问题,中心句就在开头或者结尾。一般有原话,尽量少用自己的话总结。
9、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种问题一般是针对时间顺序或者是空间顺序,因为文中肯定会出现明显的表示时间或者是空间变化的词语,只要找出这些词语来就可以了。
10、说明文标题的作用:
(1)运用了----手法(比喻 拟人 设问 引用等)(2)介绍了说明对象-----(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3)激发读者的兴趣。
11、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命题的形式通常有: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方法有:(1)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2)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3)依照常识回答。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习题演练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你首先会看到墙壁上挂着的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内,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刀砍、焚烧、刺戮、活埋、水溺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装的国民党军人,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 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中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戮”字如果不认识,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这个字是______结构。根据语境,我们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短文第三自然段加点的“趴”字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_”的句子是______句,在文章结构上起____________的作用。
5.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说说,“南京大屠杀” 的历史带给我们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利用来造福人类。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小小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7.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8.本文第3段告诉我们,蜜蜂探雷比警犬探雷“高出一筹”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9.蜜蜂为什么具有排雷的本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你从说明方法的角度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涂改液
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书写出现差错时,使用它能很快涂改错误,确实很方便,然而你是否意识到它散发出的刺鼻气味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涂改液的化学成分,北京市三名中学生在一位化学教授的帮助下,先后两次对涂改液的成分进行了测定,发现涂改液中含有二氯甲烷、三氯乙烷和对二甲苯等物质。据专家介绍,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织成分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
最近,中国消费者协会对市场上销售的79种牌号的涂改液进行了检测实验。检测结果表明,全部样品均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卤代烃和苯系物,并散发出刺鼻气味。实验证明,这类物质吸入人体内或粘在皮肤上,会危害人体健康,进入大气层后还会破坏臭氧层。因为涂改液必须具有易溶解、易干燥、易挥发的特点,所以尽管现在使用的涂改液溶剂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
11.“大中城市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而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这句采用了____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
12.说明文用词要准确。第三段中“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这句话中带点的两个字不能删去,因为________。
13.第三自然段中的“合适替代物”指( )
A.方便涂改文字的文具
B.安全无毒的文具
C.没有刺鼻气味的溶剂
D.有涂改效果并安全无毒的溶剂
14.张阳写作业时爱用涂改液,老师教育了他好多次,他还是改不了。你能根据本文的信息,告诉他用涂改液的危害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了解狼吗?
①狼属于犬科动物。头腭呈现尖形,耳尖且直立,鼻端向前突出,足长体瘦,尾巴常垂于后肢之间。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
②狼的嗥叫声尖厉、悠长,能传到十公里以外。它用嗥叫声来发泄情绪,确定领地,向敌人宣战,与同伴联络……真可谓“内涵丰富”。
③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
④狼的适应性很强。从高山到平原,从大漠到海滩,都有狼的足迹。生活在不同地域的狼,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较小。
⑤狼本性残忍。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伤时,其余的狼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死去同伴的肉。但它们对自己的幼崽则充满了爱,公狼母狼共同养育后代。母狼产崽后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外出找食,公狼就挑起一家生活的重担,既要负责喂养母狼和幼崽,又要在遇险时保护“家人”。成为父母的狼对幼狼更是关怀备至,它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幼狼免遭伤害.
⑤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 )给人们带来损失( )因此,长期以来( )狼被人们视为害兽( )大肆捕杀( )。由于捕猎过度,野生狼的数量锐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加拿大牧民发动灭狼运动后,虽然看不到狼的踪影了,但是红毛兔却迅速繁殖,大肆啃食牧草,导致牧场遭到洗劫,变成荒漠,政府只好花重金进口野狼将它们放入牧场。两年后,红毛兔的数量才得到有效遏制,畜牧业才得以恢复。
15.照样子,写出第③~⑤自然段的说明要点。
16.给第⑥自然段划“ ”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7.第①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通常”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自然段画波浪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作者说“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请你至少归纳出两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生态金字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吃绿藻……生物世界存在着一条食物链。当你察看食物链的时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物链越往______层,生物数量越______;而越往______层,生物数量越______。
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可蝗虫、尺嫚、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哺乳动物,都靠它生存。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又捕食蜘蛛,鹰吃山雀。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少,山雀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食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金字塔的底层,是生产者,顶端是消费者。
有位生态学家做过一个假设: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公斤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荀宿来生产饲料。最后的结果怎样呢?小孩重48公斤,牛重1035公斤,首宿重8211公斤。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首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0倍!
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负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负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20.细读1-2自然段,联系全文,将“上”“下”“多”“少”分别填入第1自然段的空格内。
21.根据3-4自然段的文字,将下图补充完整,来进一步说明“生态金字塔”。(写出每一级的内容)
2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白颊长臂猿
①白颊(jiá)长臂猿因为长有白色的脸颊而得名。它们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行动的时候,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双腿蜷曲,来回摇摆,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一次腾空移动的距离就有3米远,每次可以连续荡越8—9米。雌白颊长臂猿还让刚出生不久的幼仔把手脚抱在自己的胸前,带着它一起在森林的上空飞速行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旋转翻身”、“蜻蜓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所以被称为高空“杂技演员”。
②白颊长臂猿夜里睡觉也很有意思。它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差不多刚刚能够承受它的体重,给人一种随时都会跌下来的感觉。其实,这种奇特的睡觉方式对于它来说才是最安全的。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
③白颊长臂猿是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它的喉部长有喉囊,喊叫时,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极其嘹亮。它们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这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主要是在清晨和傍晚。每次鸣唱持续的时间都不一样,短的只有2—3分钟,长的则在20分钟左右。遗憾的是,它们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④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měng)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内。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云南勐腊县的白颊长臂猿总数约有500—600只,有时在县城中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目前却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23.白颊长臂猿被称为高空“杂技演员”,这是因为:( )
A.它几乎常年在树上生活,还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
B.它总是不顾危险,坚持在树上生活,令人惊心动魄。
C.它能表演很多杂技,还会把刚出生的幼仔抱在胸前。
D.它能在森林上空飞速前进,还能做出高难度的动作。
24.白颊长臂猿的睡觉方式对它来说是最安全的,这是因为:( )
A.它总是坐在一根又细又长的树枝的末端。
B.树枝刚好能把它挡住,偷猎者无法发现。
C.它睡觉的树枝又细又长,天敌一上去就会跌下来。
D.只要树枝轻轻晃动,它就会马上发觉,扬长而去。
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颊长臂猿是哺乳动物。
B.偷猎者能根据白颊长臂猿的歌声找到它们。
C.白颊长臂猿分布范围广泛,在云南很多县内都有。
D.白颊长臂猿每天鸣唱的次数一般与天气变化有关。
26.小明搜集到有关白颊长臂猿的一段资料:
白颊长臂猿特别喜欢鸣叫,而且鸣叫的形式丰富多彩。既有雄兽的“独唱”,也有雄兽和雌兽的“二重唱”,还有雄兽及其家庭成员的“大合唱”等等。
这段资料对你理解第( )自然段最有帮助。
A.第1自然段B.第2自然段C.第3自然段D.第4自然段
课外阅读。
我是电
我是电,哈哈!
喂!小朋友,我的本领可不小,人们缺我就会恼!我啊,既不是吹牛,也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没有我,人们的生活简直不堪设想。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动不了,广播成哑巴……
我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很久以前,一个叫富兰克林的人发现了我。后来又有好多勤奋的人利用科学的方法,把“火爷爷”“水奶奶”“太阳妈妈”的能量转变成了我。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
嘿,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的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同电相斥,异电相吸”。我通常是脚踩着铜丝前进的,最快时1秒钟飞奔30万公里,只有光伯伯的速度才能和我相媲美。
人们不了解我的秉性,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我,轻则麻木,重则身亡。你们在使用我时,可千万不能接错线路,也千万别弄破我穿的橡胶皮衫。我那家用器具上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将地线通入地下,安全性就大多啦!万一使用我时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
27.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不堪设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2)勾心斗角: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阅读本文时,你运用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至少写2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的家族分为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不同家族内部互相排斥,同一家族之间才能和睦相处。( )
(2)使用“我”时万一碰上了“我”,要先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 )
30.阅读时要学会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你从短文第3~6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有关“电”的知识?请用简洁的语言列举4条。
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开发小行星漫想
人类对小行星的研究由来已久。人们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了一线生机。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须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直径达1公里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据估计,一立方公里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其中仅镍一项,就足够人类消耗100年。
如此诱人的财富,人类自然不能等闲视之。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锭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翼面状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由于事先往金属块中充入了特殊的气体,使金属块呈海绵状,所以这种金属块可以漂浮在海面上。这样一个“天外来客”,一块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据计算:从一颗位置适当的小行星获取一吨自由铁,所花费的能量要比在地球上用高炉冶炼优质铁矿获得一吨铁所需的能量少。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31.“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就是_____,本文开头主要介绍了________和_______。
32.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有些陨星几乎完全由铁和镍所组成,例如,位于美国北亚利桑那州沙漠中的直径达1公里的著名的陨星坑里的陨星,就是一整块巨大的铁镍混合物。( )
(2)据估计,一立方公里的小行星金属可能为人类提供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 )
33.第2自然段所写的主要内容是( )
A.一颗小行星就可能含有10万吨金属。
B.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
C.小行星是诱人的财富。
34.在文中选择合适的动词,概括开发小行星的步骤。
( )→( )→( )→( )
35.为什么说“开发小行星,实在是一件造福子孙万代的明智之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二十一世纪潜在的新能源——可燃冰
可燃冰一直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虽然多个国家努力研究,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尚不可行。2017年5月18日,中国成功试采可燃冰,让世界看到了希望。
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由于它含有大量甲烷气体,可以直接燃烧,因而俗称可燃冰。可燃冰通常存在于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呈分散状、结核状、层状或块状,其颜色因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等多种。
形成可燃冰,第一是要有低温,一般要求温度低于10℃;第二是要有高压,一般要求压力大于10兆帕;第三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天然气供给;第四是地层中要有充足的孔隙空间。
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即高纬度的永久冻土带或大陆架上的永久冻土带,它们主要是在低温和较低压力条件下形成的。已发现的极地可燃冰主要分布于北极圈内,例如加拿大北部、阿拉斯加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北部的永久冻土带。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主要蕴藏于大陆边缘水深较大的大陆坡、海山、边缘海深水盆地以及内陆海中。据透露,中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由于海洋的面积大于永久冻土带面积,而且气源供给更为充分,因此海底可燃冰的资源总量大于极地可燃冰资源量。
可燃冰里蕴藏着丰富的甲烷。中国科学家从水深1.2千米的海底提取出样品,计算出1立方米的可燃冰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然而,专家担心可燃冰产业化开采,会造成甲烷泄露。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海底可燃冰的分解可能造成海底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同时,可燃冰分解引起的海底地质灾害还会导致海底生态环境恶化而殃及海洋生物。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科学家预计,大约用10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36.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说明方法,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打比方 B.下定义 C.列数字 D.作比较
(1)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 )
(2)甲烷可能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 )
(3)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 )
(4)汽车加100升天然气能够行驶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燃冰理论上则可跑5万公里。( )( )
37.下列句子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就是可燃冰。
B.可燃冰大部分分布在极地地区,还有少部分分布在海洋中的海底。
C.全球可燃冰中蕴藏着大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甲烷。这意味着,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
D.可燃冰这种新能源的产业化开采,可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但人类有可能解决好它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
阅读短文,思考后面的问题。
雪的功能令人惊奇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日本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花粉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花粉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同样方法,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38.第②自然段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
39.下列句子中,( )是文中的过渡句。
A.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B.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
C.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
D.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40.梳理第④自然段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的手冻伤了,可以用雪水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不用其他药物。
B.我们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
C.邻居王阿姨得了红眼病,我可以建议她每天用清纯的雪水清洗。
D.小明的爷爷年纪大了,他经常提醒爷爷不能喝清纯的雪水。
41.短文主要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请梳理全文,简要概括其中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绿色千岛湖》节选
①千岛湖在浙江淳安县境内,逆水而上70千米,就是风光如画的黄山;顺水而下,经新安江、富春江,可以到达杭州的西湖。千岛湖正处在“黄金旅游线”的中心位置。千岛湖浩瀚赛太湖,秀丽比西湖。湖边群山环绕,湖面岛屿众多。湖岸上全是茂密的森林,奇山、异石、溶洞、瀑布、人文古迹错落其间。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②所谓“千岛”可不是夸张,实际上这里还不止1000个岛呢!即使水位最高时,湖面上也有1078个岛屿,大的几十平方千米,小的两三平方千米。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还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
③猴岛是千岛湖的“花果山”。当游船靠近小岛的时候,岛上的猴子纷纷跑到岸边,等待游人的食物。猴群中有一只身材魁梧、尾巴高翘的猴子,是这里的“齐天大圣”。在争夺王位的时候,它把另一只公猴打得落荒而逃。
④在清心岛上,有人工驯养的梅花鹿。它们围在游人身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游人带去的嫩枝嫩叶。如果你高兴,它们还愿意跟你合影留念。
⑤桂花岛,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岛上到处生长着野桂花。每年秋天,小岛就弥漫在一片芳香中。
⑥“鱼跃千岛湖”是千岛湖的另一景观。自千岛湖形成后,80多种鱼在湖中安了家,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链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捕鱼的场面非常壮观,一网下去,少的几十千克,多的几百千克。
⑦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其实出现才不到40年。这里原来是一片山地,1957年开始动工兴建新安江水电站。1959年,100多米高的电站大坝建成,把新安江的水拦住储蓄起来,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人工湖。它的蓄水量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当地无工业污染,湖水透明度高,水质清澈如鉴,属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水库淹没了不少山岭,露出水面的山巅就成了无数的小岛,所以水库叫千岛湖。
⑧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它发出的电力供应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工业城和长江下游的广大农村。经过水库的调节,两万公顷的农田免除了水患,旱地改为水田,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新安江的航运事业也得到了发展。山区的木材、竹材、茶叶等土特产品由水路源源不断地运了出来。水库养殖的鲜鱼,每年可供应市场几百万千克。
⑨千岛湖有开阔的水面,也有幽深曲折的湖湾。在湖的周围和岛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才使千岛湖更加秀美,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过去,由于湖水时涨时落,岸边土质瘠薄,干旱和水淹轮流逞威,一般的植物难以活成。林业科技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培育出了一个新树种,泡在水里200天也不会淹死,一出水面就又吐出新芽绿叶,这样才有了“水上森林”。“水上森林”又保护了岛上的水土,所以,如今千岛湖的森林才这样茂密。
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和谐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4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闻名遐迩: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荒而逃:____________________
43.第⑥自然段采用了( )、( )的说明方法。
44.文中重点介绍了哪些岛屿?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短文先写__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
46.认真阅读文章第⑩自然段,说说它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昆虫的“鼻子”——触角》,完成习题。
昆虫的“鼻子”——触角
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聚集而成的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军师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
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并相当重要的作用。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聚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嘤嘤声,知道雌蚊的呼唤;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示。他们模拟昆虫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选自“瑞文网”,略有改动)
47.短文以“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开头有什么作用?( )
A.增强文章的科学性,说明昆虫的触角作用大
B.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了解昆虫触角的兴趣
C.增强文章的准确性,说明人类对昆虫触角的研究深远
D.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说明昆虫的触角对人类生活影响大
48.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是哪一项?( )
A.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
B.仿生学家根据报警器发现了昆虫触角很灵敏。
C.昆虫全凭它头上的触角判断周用是否存在危险。
D.昆虫外形各不相同,但触角都长在头上很相似。
49.下列哪个例子能够体现出昆虫触觉灵敏?( )
A.苍蝇逐臭B.蟑螂逃跑C.蚂蚁聚集D.雄蚊听声
50.最后一段“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示”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
A.无数蚂蚁在江边聚集成六个大字
B.不同种类的昆虫有不同形态的触角
C.昆虫的触角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
D.昆虫的触角上分布着许多不同功能的感觉器官
51.短文主要介绍了昆虫触角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介绍这种特点?请结合文中信息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
提到蜻蜓,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不是烈日下翩翩起舞的优美身姿?看!在前方不远处,有一只蜻蜓正忽闪着四片晶莹透亮的翅膀,自如地在水面上飞行,就像一位优雅的空中舞者。
如果仔细观察蜻蜓的翅膀,你会发现每一片前端都有一小块与众不同的区域,它们被称为翅痣(zhì)。翅痣较重,可以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 )缺少翅痣,空气阻力( )会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蜻蜓便会失去平衡。蜻蜓能够成为捕猎手,这些翅痣可是功不可没的呢!
“嗡嗡—”有一只苍蝇飞入了蜻蜓的视线范围内,此时此刻,苍蝇还毫无察觉。突然,优雅的舞者化身“绝命飞行员”。只见它以每秒44次的速度扇动翅膀垂直起飞,以每秒20米的速度快速冲向猎物。与此同时,苍蝇发现敌情,然而自带雷达的“飞行员”早已锁定了它。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苍蝇打算改变航向的时候,“飞行员”已经将其擒(qín)获了。一场狩(shòu)猎圆满成功,“飞行员”降落在一根草茎上,开始享用美食。它们经常在飞行过程中用餐,不过偶尔也会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停下来细细品尝。
你是不是注意到蜻蜓漂亮的大眼睛了?蜻蜓可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它一共有3只单眼和2只复眼,而每只复眼都有2万到3万只小眼组成。借助复眼,蜻蜓可以上、下、左、右无死角巡(xún)视。任何猎物只要进入它的视线范围内,就会被它锁定。( )如此,蜻蜓的复眼( )是天生的测速仪,只要眼前有物体移动,每只小眼都会捕捉一幅画面传给大脑,经过信息处理,蜻蜓能准确判断出猎物的运动速度,并预测它的运动轨(guǐ)迹。正所谓“知己知彼(bǐ),百战不殆(dài)”,能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sù)。
小小的蜻蜓拥有高超的捕猎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它们专门吃蚊子、苍蝇以及其他的小昆虫,而且一只蜻蜓平均每天能捕食1000多只。更让人惊叹的是,蜻蜓捕猎的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狮子的四倍。就这方面而言,科学家称它们是地球上最致命的猎手,是自然界里最成功的捕食者。
52.为短文拟一个题目,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蜻蜓B.捕猎高手—蜻蜓C.蜻蜓的翅痣和复眼
53.将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
不仅……还…… 如果……就……
5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在本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蜻蜓翅膀上有翅痣,其主要作用是( )
A.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B.能准确预测猎物的行动轨迹
C.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D.准确判断出猎物的运动速度
56.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小小的蜻蜓拥有高超的捕猎水平,几乎是天生的害虫“收割机”。( )
(2)更让人惊叹的是,蜻蜓捕猎的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狮子的四倍。( )( )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
新型冠(guān guàn)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在显微镜下,该病毒有着带有小突起的外形,看上去像王冠,因而得名,现已证实为一种新发急性传染性疾病。
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也有一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而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就形成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则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也就是说,在密闭环境中病毒仍可以存活传播。相较普通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该病毒有一定的潜(qián qiǎn)伏期,一般为1-14天,大多数患者会在感染3-7天后出现相应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的潜伏期也有可能传播病毒。
目前确诊新冠肺炎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试剂和抗体检测试剂。以核酸检测为例,主要通过咽拭子取样,即用一个特制的“棉签”,伸入口咽沾取一份分泌物作为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检测,通常1天内检测者可知结果,一般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绝大多数为未感染者。
57.请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58.请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59.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新冠肺炎?请分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0.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新冠肺炎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61.划线句中词语“一般”和“大多数”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在文中再用波浪线画出一处这样的句子。
6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针对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你的生活经验,我们可以怎样做减少病毒的传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63.第①自然段中“低头族”是怎么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分析第①自然段是如何引出“微信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第⑤自然段中加点的“减弱”能否换成“消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近期,姐姐成了“微信控”,“晒”“刷”不断。她说:“手头工作不忙的时候就会拿出手机浏览一下微信,如果不看一眼,总觉得少点什么。”请你运用上文中的知识,分析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并向其列出“微信控”的主要危害。
参考答案:
1. 戈 11 左右 杀 2.体会到了我们要自强,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欺负,我们只有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会阻止被侵略的事情发生。 3.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4. 过渡承上启下 5.指一个地方几乎没人居住,很萧条的样子,只剩下野鬼在唱歌。形容当年大屠杀后,境况特别凄惨、血腥,一点人气都没有,只有无数的冤魂在哀嚎。 6.我们要永远记住我们中国人曾经被欺凌的那段历史,勇敢拼搏,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每一个中国人都牢记国耻,但曾经的耻辱并不是留到现在让我们去憎恨,仇恨并不美好,我们要的是和平,不是战争!
1.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①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②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③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④数清所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戮”是左右结构的字,部首在右边,“戈”字部;部首有4画,除部首外有11画。根据“35 万人惨遭屠戮”可以猜出它的意思是:杀。
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句子“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趴在橱窗里。”可知“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陈列在橱窗里的“助广”军刀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无比愤恨之情,暗示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
3.本题考查中心句。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本文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是: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图片和文字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引起下文,南京大屠杀惨案的具体案例。
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从划线句子可以看出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尸骨陈列室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引起下文整个大院悲凉气氛。
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得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可知“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几乎没人居住,很萧条的样子,只剩下野鬼在唱歌。文中指大屠杀后,境况特别凄惨、血腥,一点人气都没有,只有无数的冤魂在哀嚎。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历史了解。
本题结合历史和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即可,注意要符合历史,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记住我们中国人曾经被欺凌的那段历史,勇敢拼搏,为祖国献出一份力量。
7. 触雷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 排雷的紧迫性 8. 容易训练 工作更吃苦耐劳 寻找“猎物”更准确 9.因为蜜蜂的嗅觉十分灵敏,可以识别多种细微气体。他们经常群体出动,工作起来更有效。 10.请你另举一个利用动物本能或运用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可以使说明文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通过具体数字,表现语言的准确性,更具说服力。有些事物为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往往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作用是: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说明了排雷的紧迫性;“年约有2.6万人因触雷而死或致残”说明了触雷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
8.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第②自然段中的“与警犬相比,蜜蜂除了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外,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可以看出原因有三个:容易训练、工作更吃苦耐劳、寻找“猎物”准确性高。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根据“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这种昆虫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远远比狗更有效。”可知因为蜜蜂的嗅觉十分灵敏,可以识别多种细微气体。他们经常群体出动,工作起来更有效。
1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的要求是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真实性,周密性,简练明确;文学性说明文还要求生动性、形象性。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例如:在举例子的说明角度提出问题:提出其他仿生学造福人类的事例。
在作比较的说明角度提出问题:第③自然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种说明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11.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涂改液使用率高的特点 12.可能会有部分改变,删去的话就是没有改变,从而体现出说明文的准确性 13.D 14.涂改液中的有害物质,在使用后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甚至会危及生命。
11.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物的方法。列数字进行说明可以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通过“中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在80%左右”“小学生的使用比例则高达95%以上”等一系列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了涂改液在中小学生中的使用情况,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式,说明涂改液已经成为使用率较高的学生文具,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12.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严谨性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先说明词语的意思,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再说明删去此词句子的意思,最后强调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说明涂改液成分可能会有部分改变,删去“大的”两个字说明涂改液成分没有改变,所以不删去“大的”两个字更能体现出说明文的准确性。
13.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根据上下文分析,全文说明了涂改液中的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应当予以改善的问题,并且提出“尽管作为涂改液溶剂的卤代烃和苯系物对身体有害,但在未找到合适替代物之前还要沿用,因此,短时间内国内市场上的涂改液成分不会有大的改变”,说明作者想要寻找的合适替代物是完全无毒的涂改液,即“具备涂改液特点的无毒物质”。
14.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
解答时,先把握选文大意,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其危害,根据“它们非常容易挥发游离于空气中。一旦被人吸入,会引起慢性中毒,使血液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使人头疼、恶心,吸入量过大,会危及生命”这句话可以概括出答案。
15. 智商高 适应性强 本性残忍 16.。,。,,。 17.不能,因为通常是指一般情况下,去掉了就表示所有狼都是这样。生活地域不同,狼的毛色存在差异,不一定所有的狼都是背部呈黄灰色,路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如果删掉,语言就缺少严谨性和科学性,所以不能删。 18. 作比较 将我国北方的狼和南方的狼进行了比较,对比突出了我国北方的狼和南方的狼外形有差异的特点 19.①狼能通过多种方式与伙伴沟通;②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基本不会上当受骗。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③自然段“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知,狼的智商高;结合第④自然段“从高山到平原,从大漠到海滩,都有狼的足迹。”可知,狼的适应性很强。结合第⑤自然段“在极其饥饿的情况下,当狼群中有一只狼受伤时,其余的狼会一拥而上,咬死它并瓜分掉死去同伴的肉。”可知,狼的本性残忍。
1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应用。
结合内容理解,这是三个句子,首先说“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再写“狼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遭到“大肆捕杀”。每个句子句末用句号,中间停顿用逗号。即:狼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狼经常捕食家禽家畜,给人们带来损失。因此,长期以来,狼被人们视为害兽,大肆捕杀。
17.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通常”指一般;平常。阅读句子“它的毛色因生活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通常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可知,这句话中的“通常”一词,如果删掉就不准确了,因为生活差异不同,狼的毛色存在差异,不一定所有的狼都是背部呈黄灰色,略混黑色,而腹部毛色发白。“通常”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阅读句子“我国北方的狼毛长而厚,体形较大,而南方的狼毛短而稀,体形小”可知,这句话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北方的狼”和“南方的狼”作比较,其作用是说明我国南方的狼与北方的狼外形有差异的特点。
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中第③自然段“狼能通过留下气味、发出叫声、肢体动作等方式与伙伴沟通。”可知狼能通过多种方式与伙伴沟通。“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猎人设下的陷阱,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很难让它们上当受骗。可见,狼是一种智商高的动物”概括可知狼生性多疑,行事机警,基本不会上当受骗。
20.上 少 下 多 21.
22. 作比较 列数字 举例子 让人更容易理解“生物链越往上层,生物数量越少;而越往下层,生物数量越多。”这个事实。
20.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由文中“杂草是数量最大的生物了”“而这些食植物性的动物,其数量也较大。”“吃肉的食肉性动物,比食植物性的动物少得多。”可知,食肉动物是生物链的最上层,数量最少。杂草是食物链的最下层,数量最多。所以,生物链越往上层,生物数量越少;而越往下层,生物数量越多。
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文中“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食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可知,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第二营养级是食草动物,第三营养级是食肉动物。
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和好处。
句中“地上一平方米”“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甲虫”和“鹰”的采食范围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而文中列举甲虫和鹰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生物链越往下层,生物数量越多;而越往上层,生物数量越少,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不仅使人们更容易就能理解“生物链越往下层,生物数量越多;而越往上层,生物数量越少”这个事实,而且更有说服力。
23.D 24.D 25.C 26.C
23.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般,有时在半空中还能做出‘旋转翻身'蜻蜓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所以被称为高空杂技演员”可知,白颊长臂猿被称为高空“杂技演员“,这是因为它能在森林上空飞速前进,还能做出高难度的动作。故选D。
24.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句子“因为如果有天敌入侵,只要树枝轻轻晃动,睡在上面的白颊长臂猿马上就会发觉,立即就会轻舒猿臂,扬长而去”可知,白颊长臂猿的睡觉方式对它来说是最安全的,这是因为:只要树枝轻轻晃动,它就会马上发觉,扬长而去。故选D。
25.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A、B、D正确。
C.有误,白颊长臂猿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内。故选C。
26.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全文可知,第3自然段白颊长臂猿的叫声,小明搜集小明搜集到有关白颊长臂猿的一段资料与该段内容相关,有助于对该段内容的理解。故选C。
27.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8. 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阅读,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去读 29. × × 30.电的来历;电的家庭成员;电传递的媒介及速度;电的危害及避免方法。
27.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这里可以结合上下文分析。
(1)结合“如果没有我,人们的生活简直不堪设想。城市会瘫痪,工厂得停工,电灯不能亮,电车动不了,广播成哑巴……”等内容可知,如果没有电,结果无法想法,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结合“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可知,勾心斗角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28.本题考查对读书方法的了解,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很多,如:读时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回读;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阅读;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去读等,学生根据自身积累写出两个即可。
29.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1)说法错,第四自然段“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的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我们有一个特别古怪的脾气:同一家族的内部,彼此勾心斗角,互相排斥,而不同的两个家族之间却能和睦相处,互相吸引”可以得到答案。
(2)说法错误,结合结尾段“万一使用我时碰上了我该怎么办呢?第一,切断电源;第二,给碰上我的人进行人工抢救。”可以得到答案。
30.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注意认真阅读原文分析。
仔细阅读短文第3~6自然段可知,结合第三段“我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等内容可知,该段介绍了电的来历;结合第四自然段“还得向你介绍介绍我们的正电荷家族和负电荷家族”等内容可知,该段介绍了电的家庭成员;结合第五自然段“你们在使用我时,可千万不能接错线路,也千万别弄破我穿的橡胶皮衫。我那家用器具上还多了一根“尾巴套”,那便是地线。使用时将地线通入地下,安全性就大多啦”等内容可知,该段介绍了电传递的媒介及速度,第六自然段介绍了电的危害及避免方法。
31. 陨星 碳质陨星 硅质陨星 32. 举例子 列数字 33.B 34. 选择 开采 加工 推入 35.因为小行星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31.本题考查了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可知,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就是陨星,本文主要介绍了碳质陨星和硅质陨星两种陨星。
32.本题考查了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判断能力。
结合内容理解,(1)从“例如”可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2)从“69亿吨铁,8亿吨镍,4000万吨钴和800万吨铜”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3.本题考查了对段落内容的理解能力。
注意分析题干,要求概括这一段落的主要内容,AC都不是重点,而且A的表述也有问题。所以第二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专家们根据现有技术水平,制定了一个开发小行星的方案。故选B。
34.本题考查了了内容信息的筛选能力。
结合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首先选择一个大小适中的小行星,用航天飞机发射一种配有挖掘设备的飞行器,登上小行星开采自由金属;然后把金属锭送往宇宙空间工厂加工成阻力较小的冀面状物体,让它们能够半飞半落地穿过大气层而不致熔化。最后用空间拖船把金属块推入地球大气层轨道,溅落到指定海面”可知答案。
35.本题考查了了内容理解能力。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人们根据对‘拜访’地球的小行星即陨星进行化学分析,发现碳质陨星的含碳量很高,还含有高达20%的水分。这就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了一线生机”“硅质陨星含有丰富的无需加工的自然铁,典型的硅质陨星中大约10%的重量是铁金属,其中还混有镍”可知,因为开发小行星可以为人类获取大量的金属,还可以为人类今后的移居提供一线生机。
36. B C C C D 37.D
36.考查了说明方法分析能力。
(1)“可燃冰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解释可燃冰,运用下定义的手法。
(2)从“25倍”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从“约280万亿到2800万亿立方米”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从“300公里,而加入100升”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汽车和可燃冰相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7.考查了对原文语句的理解。
A.文章第二段关于可燃冰的定义是“一种由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和水组成的外形像冰的白色固体物质”,而不是仅仅有天然气(主要是甲烷)形成的。故不正确。
B.原文表述为“可燃冰有的分布在极地地区”“另一种则广泛分布于海洋中的海底”,对于可燃冰在各地的分布数量则未做说明。选项中“大部分”“少部分”的说服错误。
C.原文表述为“以目前的消费速度,可燃冰储量可以满足80至800年的全球天然气需求”,这一事件发生的前提是“以目前的消费速度”。选项对原文理解分析不正确。
D.选项与原文的理解分析正确。
38. 列数字 作比较 39.C 40.D 41.制冷、空气净化、保健。
3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结合文章内容“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结合句子中“相当于”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过渡句是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过渡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一般在文章里出现,在两个内容的接驳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读全文,可知“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是过渡句,引起了下文,衔接上文。
4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第四自然段内容“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可知答案。
4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内容“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水是水经过蒸发后重新凝结而成的冰状水,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质,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可知答案。
42. 声名远播,远近皆知。 形容战败后仓皇逃命。 43. 列数字 举例子 44.猴岛,猴子会到岸边等待游人的食物;清心岛,梅花鹿会围在游人身边吃枝叶;桂花岛,桂花飘香。 45. 千岛湖由来 岛屿特点 千岛湖开发 46.第⑩自然段是全文的升华,起画龙的作用,告诫我们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不要违背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4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闻名遐迩:声名远播,远近皆知。文中指千岛湖的名胜古迹十分有名。 落荒而逃:形容战败后仓皇逃命。文中指“齐天大圣”把另一只公猴打得仓皇逃命。
4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第⑥自然段中“80多种”属于列数字,“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链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属于举例子,说明了千岛湖的鱼种类非常多。
44.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结合文章内容,简单概括岛屿的特点即可。文中第③段介绍了猴岛,写了岛上的猴子会吃游人的食物,它们之间还会争夺王位;第④段介绍了清心岛,写了人工驯养的梅花鹿和人类相处和谐,还会合影;第⑤段介绍了桂花岛,写了秋天一到,桂花飘香。
4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文章第①②段先介绍了千岛湖的由来,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③到⑥段写了千岛湖各色景观的特点;⑦到⑨写了千岛湖的开发,电力供应、航运、“水上森林”,与自然和谐共处。
46.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⑩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段,“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是文章的主旨,千岛湖的美丽和特别,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人类在开发上也理应与自然保持和谐,不破坏生态环境,共创美好未来。
47.B 48.A 49.B 50.D 51.昆虫触角的特点是形态各异、功能多样。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这种特点,例如介绍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还列举了蟑螂逃跑说明昆虫触角的触觉功能,列举了雄蚊听声说明昆虫触角的听觉功能。
47.本题考查文章开头段的作用。文章开篇讲了“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昆虫的触角(引出蚂蚁,从而对昆虫触角加以说明)。所以这道题选择B。
4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选项出自文章的第5自然段“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这句话;B选项应该是“仿生学家发现了昆虫触角很灵敏从而发明了报警器”;C选项“昆虫全凭它头上的触角判断周围是否存在危险”这句话太绝对,通过整篇文章的阅读,我们发现昆虫的触角有多种功能,每个昆虫的触角用途也都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D选项“昆虫外形各不相同,但触角都长在头上很相似。”根据文章第3自然段“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说吧:蟋蟀的触角像一簇小胡子,蝴蝶的触角像两个小鼓槌……”这句话可知,D选项错误。所以这道题选择A。
4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题干中要求“体现出昆虫触觉灵敏”,那就要关注文章的第6自然段,举例说明“触觉灵敏”的例子就是“蟑螂逃跑”,所以选择B。
5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示”中的“此”指上文的内容,上文讲述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昆虫的触角上分布着许多不同功能的感觉器官”,所以这道题选择D。
5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以及说明方法的作用。短文主要介绍了昆虫触角的两个特点:形态各异和功能多样,总结时注意提炼概括;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选择其中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如:昆虫触角的特点是形态各异、功能多样。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介绍这种触角嗅觉特点,例如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
52.B 53.如果……就…… 54.蜻蜓能准确判断出猎物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所以捕猎的成功率很高。 55.C 56.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5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拟题能力。
首先要了解标题的作用。常见作用为: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揭示主旨、交代主要人物、比喻义或象征义、设置悬念。
认真阅读可知,第一段引出说明对象是蜻蜓;第二段写了蜻蜓翅膀上的翅痣是使它能够成为捕猎手的重要原因;第三段具体描写了蜻蜓捕猎和享用猎物的过程;第四段写了眼睛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最后一段写了蜻蜓超高的捕猎水平。据此,最恰当的题目为B。
53.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缺少翅痣,空气阻力”和“会使蜻蜓的翅膀向后弯曲,蜻蜓便会失去平衡”是假设关系,故用“如果……就……”。
5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和抓取文章内容主要信息的能力。
学生作答时要注意描写对象和特点等。
结合题目“本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和文中“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能准确把握猎物的动向,是蜻蜓成为捕猎高手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得到答案:蜻蜓能准确判断出猎物的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所以捕猎的成功率很高。
55.本题考查学生抓取文章内容主要信息的能力。
学生作答时要多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关键点。
结合第二段“翅痣较重,可以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可知,蜻蜓翅膀上有翅痣,其主要作用是在蜻蜓飞行时减少空气阻力。故选C。
56.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说明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等。
(1)打比方:用比喻的方式,生动具体地介绍事物特点。结合“收割机”等内容可知,句子把蜻蜓比作害虫的“收割机”。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从数量的角度来说明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把事物地相同、相反地特点拿出来进行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点。
结合“成功率超过95%”“两倍”等内容可知,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蜻蜓捕猎的成功率超过95%,是大白鲨的两倍,是狮子的四倍”可知,句子将蜻蜓捕猎的成功率和大白鲨和狮子的成功率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7.guān qián 58.新冠肺炎 59.①“新冠肺炎”名称的由来。②新冠肺炎的症状。③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④新冠肺炎的检测方式。 60. 作比较 列数字 传染性强 有潜伏期 61.不能。“一般”说明了并不是该病毒潜伏期都是1-14天,也有特殊情况。“大多数”表明大大部分,但并不是绝对的,不是指全部的。如果去掉就改变了原文的意思,与事实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而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也有一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62.出门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勤消毒。
57.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新冠肺炎xīn guān fèi yán。
潜伏qián fú。
58.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方法:(1)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题目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2)根据文章主旨提炼出题目举例:《丰碑》(3)利用相关的景或物做题目举例:《荔枝》、《半截蜡烛》(4)代表性时间、地点做题目举例:《景阳冈》、《十六年前的回忆》(5)用主要人物或事件做题目举例:《凡卡》、《顶碗少年》
根据文章讲述主要的事物,我们可以拟定一个“新冠肺炎”的题目。
5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在显微镜下,该病毒有着带有小突起的外形,看上去像王冠,因而得名”可知讲述了“新冠肺炎”名称的由来。
结合文章内容“新冠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等句子可知主要讲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
结合文章内容“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可知主要讲述了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
结合文章内容“目前确诊新冠肺炎的检测方法有核酸检测试剂和抗体检测试剂。”可知主要讲述了新冠肺炎的检测方式。
60.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作比较是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结合句子“相较普通肺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更强”可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
结合句子“一般为1-14天,大多数患者会在感染3-7天”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现了新冠肺炎有传染性强、有潜伏期的特点。
6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寻找关键句子。
一般:指一样,普通,总体上。
大多数:远超过多数、大部分的含义。
“一般为1-14天”说明也有特殊情况的存在,“大多数患者会在感染3-7天后出现相应的症状”说明也有其他患者在这个时间段是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果去掉就改变了原文的意思,与事实不符,原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结合句子“需要注意的是,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的潜伏期也有可能传播病毒。”中的“有可能”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62.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学生联系文章内容,结合实际生活经验,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即可。
结合文章内容“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可知我们出门应该佩戴好口罩。
“而飞沫沉积在物品表面,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鼻腔、眼睛等黏膜,导致感染就形成接触传播”可知应勤洗手,勤消毒。
63.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
64.先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引出“低头族”,再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什么是“控”,最后引出什么是“微信控”。 65.不能,“减弱”是表示程度降低,“消除”是指不存在了。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微信控”的症状减轻,并不能完全让其消失。“减弱”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66.导致姐姐如此现状的心理原因是,希望能通过微信满足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同时找到归属感。其危害有:1.消弱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2.有损视力,伤害颈椎。
63.本题考查从第①自然段中提取关键信息。
解题时先了解第①段写什么,再分析“低头族”是怎么形成的,从文中“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可以看出,“低头族”的形成是人们逐渐习惯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了。
64.本题考查对第①自然段的内容理解。
第①自然段先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现在的人们不管是吃饭还是朋友聚会,都已经习惯各自低头摆弄手机,再把手机微信比作一个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从而引出“低头族”,再通过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解释什么是“控”,什么是“微信控”。总结第①自然段通过举例子、打比方及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引出“微信控”。
65.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解题时先回答可以不可以,再说出“减弱”与“消除”的意思,最后分析换词之后句子意思及表达效果是否发生变化,最后总结用词的准确性。
66.本题属于综合实践。
解题时需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文中找出人们迷上手机微信的原因以及“微信控”所带来的危害,再把这些原因及危害运用到此题中去,句子通顺,理由充分即可自然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说明要点
外形特点
叫声尖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在保护生态平衡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3作文写作-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应用文写作-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标题,称呼,问候语,正文,祝福语,署名,日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5记叙文阅读鉴赏-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部编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按时间顺序分段,按空间及方位转换顺序分段,按文章的结构分段,反问,排比,设问,对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