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专题版)专题训练
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专题版)专题突破练11(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专题版)专题突破练11(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北京通州二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1500年前后已经开通,这条航线是最佳航线。但16、17世纪,英国人和荷兰人却在继续探索经高纬度的北大西洋到达美洲、经寒冷的北冰洋到达亚洲的新航线。英国人、荷兰人继续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原因是( )
A.为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B.为本国工业发展寻找原料
C.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威胁商路安全
D.西班牙、葡萄牙对最佳航路的垄断
答案D
解析为打破西班牙、葡萄牙人对欧洲—亚洲最佳航线的垄断,英国人、荷兰人出于商业竞争和国家利益的考虑,继续探索新航线,D项正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已经证明了地圆学说,A项错误;16、17世纪工业革命尚未开始,B项错误;C项是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排除。
2.(2024辽宁锦州期末)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纽芬兰岛;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航海图;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这些航线的开辟( )
A.实现了西欧人的寻金梦
B.建立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直接联系
C.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D.导致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人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故选C项;A、B、D三项都与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有关,排除。
3.(2024辽宁大连一模)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这主要表明( )
A.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形成
B.科技创新助力世界市场发展
C.商品是世界联系的纽带
D.英国对海外市场有严重依赖
答案B
解析“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体现了科技对世界市场的影响,B项正确;世界范围劳动分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已经形成,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中的贸易是双向的,无法得出“依赖”的结论,D项错误。
4.(2024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美国全国铁路网的形成使各个工业部门内有可能将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铁路公司为拉拢大主顾,不惜采取回扣、退款、优惠运费等手段。该学者意在强调美国铁路的发展( )
A.极大地拓展了商品销售市场
B.推动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C.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投资中心
D.增强了垄断资本的支配力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全国铁路网的形成,使得各个工业部门内有可能将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铁路与商品销售市场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没有数据对比,无法得出美国成为世界投资中心,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垄断资本的支配力,排除D项。
5.(2024山东威海一模)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大货币集团,它们分别以英镑、美元、法郎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这说明当时( )
A.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
B.世界经济领域动荡加剧
C.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
D.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萧条”背景之下,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三大货币集团,说明当时世界经济领域动荡加剧,故选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逐步走向自由化,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加重,排除D项。
6.(2024山东青岛一模)有学者指出:今天,跨国公司只要点击一下鼠标,就能使资本流动几千英里,并且在光纤电缆传送数字的时间里,把就业机会从一个半球送到了另一个半球。这些公司——其中有许多是美国公司——在全球寻找劳工成本最低、环境保护最薄弱的地方。材料的主旨是( )
A.信息技术加快了资本流动
B.寻找高利润是资本的天性
C.经济全球化发展利弊并存
D.美国的跨国公司引领经济全球化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经济全球化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这些国家带来环境破坏的风险,故选C项;A项只能概括材料的部分内容,排除;材料旨在说明跨国公司的双重影响,B项表述正确,但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美国的跨国公司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项说法错误。
7.(2024广东潮州二模)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出现了农业的彻底革命。英国乡村里的许多人变成雇佣劳动者,哪里有工作或工资较高,他们便往哪里去,他们随时可以找到工作。材料反映了( )
A.君主立宪制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C.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农村面貌
D.欧洲以外的地区尚不具备工业革命条件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农村的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故选B项;英国民主政体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但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农业的彻底革命使得农村人“随时可以找到工作”,而不是改变农村面貌,排除C项;题干说的是英国,没有涉及欧洲以外的地区,排除D项。
8.(2024安徽池州一模)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这一比重就增加到46.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
A.大力发展农业
B.工业化的逐步推进
C.积极筹备第一次世界大战
D.女性人口迅速增加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德国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这就要求大量男性进入工厂,因而女性不得不参加农业劳动,故选B项,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筹备战争表现在扩军备战,制定战争计划,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女性人口增长不是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9.(2024辽宁锦州期末)1876年,爱迪生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爱迪生发明工厂。该实验室招聘工程师,按照计划进行发明,然后将专利权出售给企业。爱迪生的实践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
B.电力技术改变了人类生活
C.垄断组织已发展起来
D.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爱迪生工业研究实验室,直接把科技发明转化为可以供企业使用的专利,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和生产紧密结合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不是其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垄断组织,排除C项;电力的发明与广泛使用标志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排除D项。
10.(2024江苏南通高三阶段练习)在工业革命中白手起家的新兴工业巨子们虽站到了财富的顶峰,但始终被以贵族文化为主导的英国社会视为“暴发户”。因此他们千方百计地效仿贵族的生活方式,视追求完全的“贵族化”作为目标,这腐蚀了他们的事业心和创业精神。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工业化导致奢靡之风盛行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观念
C.民主进程滞后于经济发展
D.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受贵族文化影响,其事业心和创业精神受到限制,说明传统观念制约经济发展,D项正确;奢靡之风在工业革命之前便存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对等级观念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民主进程无关,排除C项。
11.(2024河北保定一模)1969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在阿帕网制定的协定基础上,率先将美国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他州大学的四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组成局域网络。这一事件说明( )
A.信息革命得到美国科技界支持
B.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中心
C.电子计算机时代由此开始
D.美国信息技术与军事存在联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出于两极格局下冷战对峙的需要,将信息技术和军事相联系,信息技术服务于国防,故选D项;材料只有美国国防部对科技的重视,没有体现美国科技界对信息革命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其他国家科技革命发展的情况,无法说明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中心,排除B项;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排除C项。
12.(2024湖南衡阳二模)经济曾被视为一把摇椅,可以前倾,也可以后仰,但总是能可靠地回到原点。针对这一观点,凯恩斯认为经济更像是一把轮椅:在不可避免的混乱过后,需要政府的手来把椅子推回原处。以下符合凯恩斯论述的是( )
A.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B.政府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C.由私人机构解决失业救济问题
D.国家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答案D
解析国家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表现之一,与材料“需要政府的手来把椅子推回原处”相符,D项正确;实施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举措,排除A项;政府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和由私人机构解决失业救济问题都是减少经济干预,排除B、C两项。
13.(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21世纪初,随着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发达国家遭遇两个严重挑战:一是不再能够通过凯恩斯主义式的经济政策调节,为广大民众提供工作机会;二是不再有足够的国家能力从资本集团征税,从而丧失了为民众提供社会保障的能力。这说明( )
A.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应对“滞胀”
B.产业转移危及国家主权独立
C.发达国家丧失全球化主导权
D.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适时调整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产业大量向海外转移,发达国家原来国家治理的手段失灵,国家需要根据新的形势改革国家治理手段,故选D项;“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材料说明产业转移影响国家治理政策,与国家主权独立无关,排除B项;当今发达国家仍然主导着全球化,排除C项。
14.(2024福建厦门一模)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取得了一系列建设成就,如第聂伯河水电站、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莫斯科地铁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等。这些成就的取得( )
A.立足于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B.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威胁
C.着眼于保障反法西斯战争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材料所提及的建设成就侧重重工业,有利于增强国防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故选D项;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经济危机波及的是资本主义世界,排除B项;20世纪20年代并没有法西斯的局部侵略,排除C项。
15.(2024河北沧州一模)据统计,1950—1980年南斯拉夫整个社会产值增加5倍,按人口平均增加3倍,平均每年增长率为6.30%,工业产值增长11倍,农业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3.3%。这些成就的取得( )
A.表明南斯拉夫突破了苏联模式束缚
B.深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C.借鉴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得益于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建立
答案D
解析1950—1980年,南斯拉夫生产显著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调动了地方、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南斯拉夫没有照搬苏联模式,走上了一条社会主义自治道路,排除A项;南斯拉夫的成就与西方“和平演变”无关,排除B项;中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排除C项。
16.(2024河北邢台一模)20世纪70—90年代初,东南亚一些国家大力加强对各类农业初级产品的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实现了产业的升级;埃及则努力发展运河、劳务输出和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外汇收入,取得了一定成效。上述国家经济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是( )
A.调整产业结构
B.积极引进外资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强政府干预
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20世纪下半叶东南亚一些国家不断调整产业机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引进外资的内容,排除B项;发展重化工业面向的是国内经济,排除C项;材料没有突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干预力度,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2024江西高三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续表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金融全球化的阶段性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金融全球化的影响及启示。(8分)
参考答案(1)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是工业革命前期:亚欧之间的贵金属贸易扩展至美洲地区,出现了少数金融中心,但以欧洲为主。
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出现了全球性的金融组织,美元占据主导地位,排斥共产主义国家。
第三阶段是当代: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的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张,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金融体系。
(2)影响:增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国际格局的演变;增大了全球性的金融风险等。
启示:全面辩证地看待金融全球化的影响;确立对外开放意识,积极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现代国际金融增强了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新秩序,建立对金融风险的处置应对机制,防范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产生。
18.(2024广东惠州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15世纪传入中东地区。16世纪,咖啡馆在君士坦丁堡兴起,人们把咖啡馆视为休息娱乐和结交朋友的最佳场所。
17世纪,咖啡逐渐传播到欧洲,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
17世纪中叶以来咖啡馆又成为新型金融活动场所,来自不同商业阶层的人在这里充当股票经纪人,现代金融市场中某些制度的雏形便是在咖啡馆中诞生的。
17世纪下半叶伦敦的咖啡馆在政治变革过程中成为自由平等思想扩散的场所,促使英王发布《咖啡馆封禁公告》,引发资产阶级的强烈不满。
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适宜的气候让咖啡产量大增,价格下降,咖啡馆数量激增。
18世纪末,由于咖啡因具有缓解疲劳的功能,城市工人便将咖啡作为生活的调节剂,咖啡馆向大众化转型。
19世纪初,一批满足贫穷工人早餐需要的咖啡馆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咖啡实行配给供应,咖啡馆的经营受到重大打击。
20世纪50年代自由贸易的回归刺激了“浓缩咖啡革命”,造就了消费主义浪潮,让咖啡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21世纪以来,一些品牌连锁咖啡店在全球疯狂扩张。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
《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咖啡馆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近代咖啡馆的发展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
阐述:咖啡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其发展程度深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发展和对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和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加强,咖啡馆在欧洲上层社会流行。18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及其海外市场的扩大以及咖啡在美洲的种植,咖啡价格下降,促使咖啡馆数量激增。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进一步形成,咖啡贸易量大增,咖啡馆向大众化转型,满足了产业工人的需要。
总之,在世界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咖啡传播到世界各地。咖啡馆的普及化、大众化,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特征
工业革命前
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代
广度
亚欧之间长期存在贵金属流动,16世纪扩展到美洲
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制之外
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
制度化
金融中心数量少,商人和银行网络开始发展起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断增加
特征
工业革命前
布雷顿森林体系
当代
分层
通过一些小的中心组织国际金融;以欧洲为中心
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贸易
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贸易各处都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通史版)专题突破练11(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专题版)专题突破练2(Word版附解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历史(通用专题版)专题突破练3(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