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第1页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第2页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5扬州高邮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11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题。
    材料一:
    相较于《彷徨》《故事新编》这两部小说集而言,《呐喊》中蕴含的情感更加激昂,鲁迅将这本书定义为“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的作品,其中“批判”与“希望”的较量不分上下。他自觉在上一轮的“铁屋子”难题中已经失败过了,所以他怀着沉痛冷静下来,书写自己的反思,作为对一批更年轻、尚且充满勇气与信心的前驱者的警示,同时也是作为陪伴与慰藉。他自己处于长久的寂寞中,却见不得别人寂寞。鲁迅就是这样一名积极的消极主义者,他彻底地否定现有的制度与文化,认识到革命是多么的艰难,但又寄希望于一批又一批的先觉者醒来,一起撬开地狱的铁门。哪怕再失望也不会绝望,哪怕喉咙再嘶哑也要发出呐喊,这就是“呐喊精神”的核心所在。至今每当社会的病灶显露出来,各种灰暗与腌腊被拖带出来时,“呐喊精神”就会再一次地被强调,只有当有人愿意发出呐喊并召集一批勇士去斗争时,大众才不至于全然冷漠。
    鲁迅对冷漠可谓是深恶痛绝,从小康家庭坠入困顿后周边人的遽然冷漠、留学课堂上中国人对同胞被砍头的冷漠、办报时面对既无人赞同也无人反对的冷漠……这一切使鲁迅深切地认识到冷漠是摧毁希望的最致命武器。《呐喊》中蕴含的强烈的“反冷漠”主张体现了作者反思自己在社会的打磨下逐渐变得冷漠,猛然被真与善点醒,遂在心中竖起一记警钟,誓要用热火淬过的刀子反复将那些麻木的因子切割去。
    “反封建”“反传统”“反麻木”是《呐喊》的三大内核,也是联结、支撑起这部小说集的骨架。从《呐喊》开始,人们提起鲁迅时常常将其抽象为一个文化符号,使人自觉联想到冷峻的思考、犀利的批判、深邃的内涵。他始终是以半抽离的状态冷静而客观地审视着书写对象,寄寓在角色身上的情感绝不超出理性的界线,只要小说能够发挥出警醒世人的现实功用。
    有些人反鲁迅是因为觉得鲁迅多是批判和破坏,却没有提出具体的救世之道,缺少切实的建设。但其实比起告诉人们一百条并非适用于每个人的“金科玉律”,让所有人明确一个绝对是死路的方向或许更有价值,此乃“否定”之意义。鲁迅在《阿Q正传》中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所代表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软弱逃避的国民劣根性连根拔起,彻底否定人们在外来侵略与内部压迫下从奴性中获取安慰与快适的生存状态;在《药》中将英雄的牺牲与群众不关心、不理解的状态构成残酷的对比,否定了当时同群众脱节的革命态势;在《狂人日记》中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说成是写满了“吃人”二字的流血簿子,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而彻底地批判。而鲁迅之所以要在自己的否定与批判中加上“彻底”与“绝对”的砝码,也是因为他对改革推行之法和国民劣根性有无比精准的认识——“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当时,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告一段落,新民主主义政治尚未成熟,在这样一段政治运动的间歇期内,思想革命的热潮开始掀起。面对这股热潮,鲁迅并没有盲目跟从,而“常常是慢半拍到一拍”,先产生怀疑,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意识到了思想革命的巨大潜力与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后,他才投身其中。因此,他小说中中国思想革命的主题,便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时代的传声筒”了,而是与时代产生共鸣,这“一拍之差”中包含了对时代的剖析与反思。鲁迅将文学与国民精神联系起来,既要与旧社会、旧思想割席,也不会全然依赖新制度、新思想,以如椽之笔针砭旧中国的种种弊病,以直击灵魂的创作来达到“立人”的宗旨,因此他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一个个“深刻的现代中国的寓言”,把读者引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潜入精神深层,让读者去看自己眼中的世界,从而使读者“疑心到像是写自己,又像是写一切人,由此开出反省的路”。
    (摘编自吴芷婧《永不褪色的“呐喊精神”》)
    材料二:
    1933年3月,日本学者山县初男向鲁迅索赠小说,并要求作者题诗。鲁迅即分别就《呐喊》、《彷徨》各作自题五言绝句诗一首。对《呐喊》的题诗云: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明明只是想借小说来改良社会,并不想将自己的小说抬进“文苑”,却不料被人们视为“文苑”中人,便如同钻进了不期然的“文网”一般;而小说中表达的反抗和改造社会的热情又违背了社会的需求,违逆了社会的情绪,于是所遭致的各种各样的毁谩和攻击,几乎可以毁灭了自身,惟有这些文字空留在这书里作似乎已经过时的呐喊之声。这里有悲凉,但更有慷慨,在愤世嫉俗的陈词中流露出对于《呐喊》的战斗性以及独立特行风格的自我激赏。同时所作的《题〈彷徨〉》则谓:“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尚彷徨。”在“新文苑”与“旧战场”之间充当“一卒”,而且还“荷戟”,那情形当然是够悲壮和崇高的,可较之违抗“世情”的“呐喊”者来,却显得意绪彷徨,缺少了一种“独战多数”的精神气质。这首诗现在流行的版本最后一句为“荷戟独彷徨”,这“独”字当系鲁迅后来的改订,原作却是“荷戟尚彷徨”。一字之差,“尚”字的迟疑、无奈之态与“独”字的坚毅、刚强之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摘编自朱寿桐《〈呐喊〉在鲁迅文学中的地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彷徨》《故事新编》《呐喊》在“批判”与“希望”的较量不分上下,但《呐喊》蕴含的情感更激昂。
    B.鲁迅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冷漠是摧毁希望最致命武器,所以《呐喊》中往往蕴含着强烈的“反冷漠”主张。
    C.面对掀起的思想革命热潮,鲁迅未盲目跟从,对尚未成熟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持怀疑、剖析与反思态度。
    D.《呐喊》的题诗既点出改良社会的目的,也写出因违背了社会需求,违逆社会情绪而遭遇毁谩的悲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铁屋子难题的失败、革命的艰难促使鲁迅书写自己的反思以表达对前驱者的警示、陪伴与慰藉。
    B.始终冷静客观地审视、对角色情感的理性控制往往让鲁迅的作品呈现冷峻、犀利、深邃的特点。
    C.《阿Q正传》《药》《狂人日记》都体现了鲁迅在《呐喊》中否定与批判的“彻底”与“绝对”。
    D.《题〈彷徨〉》由“尚”到“独”的改订,大约可以窥见鲁迅从失意无奈到坚毅刚强的心路历程。
    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中“呐喊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B.不断的毁灭,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立在地球边放号》)
    C.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4.茅盾曾这样评价《呐喊》的划时代性价值:“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5-7小题。
    春天
    张承志
    在东乌珠穆沁最偏僻角落的一个小山坡上,住着一个驼背的矮小老人。谁也懒得和他说话,也没有人下马到那个黑色的小毡包里坐坐。人们都忘了,这佝偻着背的矮老头曾经放过三十五年马,是个名震全旗的套马手。这一天那矮老头在空旷的草滩上踽踽独行。他偶尔看到新绿的大地尽头升起的热腾腾的白色蒸气时,总是慌慌张张地加快脚步。
    来啦,它来啦。老头自语道,它来啦,要下大雪啦。
    乔玛是被奶奶从睡梦里揪起来的。他满心不痛快地穿着袍子和马靴。当马倌既然是件又威风又舒服的事,当然在寻找马群时受点罪也就算不了什么。
    “带上雨衣,春天雪湿呀……”奶奶像是在自言自语,然后就打起鼾来。乔玛顺手抓起奶奶的破塑料雨衣,推门跨进了黑茫茫的雪夜。
    好凶的白毛风呐,他连着打了两个寒噤。真是见鬼啦,草地变绿了还下雪。马群一定顺风跑啦。
    乔玛追上马群时,大概已经是下半夜了。混浊的白毛凤拥赶着的马群嘶鸣驰骤,顺风惊逃。乔玛握紧套马杆子吆喊了一声,声音一出口就消失在漫天风吼里。他重重地抽了马一鞭。现在只有冲到马群前面,才能截住这些吓疯了的畜生,这么快地跑,很快就会顺风跑到乌拉益河。奶奶讲过,春天里脱了长毛的马群一冲进河水,就会一匹压一匹地冻死。
    在马群最前头,他看见了领头逃窜的安巴·乌兰!在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它的名字像雷一样响亮。在强悍的套马手的圈子里,它是一匹神马,没有人套得翻它,这简直是一匹巨大的白色恶狼。他纵马冲上去,怒骂着这匹领头顺风跑的马。他看见那马斜瞟着他,猛地把满颈拖着地的长鬃甩过头顶,像白色的旗子。
    风愈刮愈凶啦,这样跟着马群跑,会一直跑到西藏去的。一定要换匹快马,想办法截住马群。他发现了他最中意的黄骡马。他用最气派的姿势抖动了马杆,套索切过密密的飞雪,朝着黄骒马正前方的空中落去。这时,他听见一声可怕的马嘶。安巴·乌兰!他吓得哆嗦了一下,同时猛地竖起了马杆。它打算撞断他的马杆哪,白鬃儿马①愤怒地嘶吼着,闪电般地冲进了黑暗的雪夜。乔玛换上黄骡马,流星般追向远去的马群。
    天亮了。他全身都湿透了,风雪还在穷凶极恶地驱赶着马群。如果照这样扑向前方的乌拉盖河,四百多匹马的马群就会成堆成团地冻死、淹死在泥水里。乔玛抽打着黄骡马疾驰着,渐渐使马群奔向西南方向的芦苇地。
    前面就是乌拉盖河。他看见第一批到达的马群正扑通扑通地冲进河水,没有嘶叫一声就冻硬在那儿。他拼命地抡圆马杆子,把马群赶上木桥。木桥剧烈地晃着。他一眼瞥见了安巴·乌兰。它正伫立在死马堆上,注視着他。他害怕地避开了那儿马的目光。“它今天要杀死我和我的四百匹越了冬的马。我要再换匹马,黄骡马没劲了。”乔玛费了很大力气才套住他最快的杆子马,那匹新六岁的铁青马,细细的水流从脖子一直流到后腰,流进结冰的裤子。他觉得自己像是裸着身子。他看见黄骡马跑了几步就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乔玛想着:一夜半天我跟着马群穿过了东西两个乌珠穆沁旗的土地。这可是个可以大吹一顿牛皮的经历呢。等天晴了,我赶着马群回到家乡时,就这一路的景观和老人们谈谈……真奇怪,我一点也不冷,虽然风雪刮得比早晨更凶了……
    乔玛昏昏然地遐想着,信手挥着套马杆。他不可思议地望着自己的右手,那手是紫黑色的。
    乔玛已经把马赶得很密集,已经数清了儿马子和它们率领的每个骡马群。大约死了六七十匹马,剩下的这三百多匹马不会掉队的。他的心猛地一沉:如果风雪这样再刮一夜,那样就完啦。我会像黄骡马一样,默不出声地一头栽在雪地上。
    天色又昏暗下来了。安巴·乌兰在领着马群跑,拖着马群去死。乔玛咆哮着,横马堵在安巴·乌兰前面,“滚回去,嘿依!”他高声喊着。安巴·乌兰笔直地对着他撞过来,铁青马闪在一边。乔玛明白这种凶恶姿势向他传达的意思。他感到结冰的袍子在粗糙地割伤着他的皮肉。他从牙缝里吹出一声难听的呼哨。铁青马嘶叫着,箭一般超过了安巴·乌兰,远远地冲上了南方的山坡。
    乔玛在山坡上扯转了马头。他沉重地跨下马背,铁青马一动不动地站在雪地上。它也死啦,这是乔玛骑死的第二匹马。他拖着套马杆,和冻僵的铁青马形成了一个门户。安巴·乌兰对准这个门来啦。来吧,我知道你从来都是穿门而过,你拉倒了牧人,掳走了马杆,然后低着头撒着野飞跑。他握紧了套马杆,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这么冷静、清醒和充满力量。
    柔软的柳木长杆在空中划了一个优雅的弧,牛筋绳圈分厘不差地朝他意念中的那个位置飞去。他在这一霎间用全部生命的力量猛地往后一坐。他吃惊地看见,一个身躯巨大的白兽像车轮一样在他眼前旋转着滚翻。巨兽颈上的白旗栽进雪地里,安巴·乌兰被摔倒啦。他痴痴地坐在雪地上微笑着望着安巴·乌兰,那白儿马子正惊慌失措地爬起来,害怕地一步步踱开。他幸福地笑了。
    乔玛静静地斜卧在雪地上。马群已经在树丛旁边吃草了。他慢慢地扯开了领口,他感到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脯。他觉得满心喜悦:我不单保住了马群,还摔倒了大名鼎鼎的安巴·乌兰。整个东乌珠穆沁草原都会知道我乔玛的名字。那红花姑娘会穿着那件淡红色的袍子,跳上我的马背,随我回家。
    牧人们从远在千里之外的坝上找回了乔玛和马群。在全东乌珠穆沁旗遇灾的上百个马群中,乔玛的马群损失最小。半个月后,公社为牺牲的牧马人乔玛召开了一个小追悼会。听说全旗一共死了十三个马倌。
    驼背老人默默地走出了毡包。大地一片新绿,暖和的风挟带着青草的苦味儿。
    它来啦,这老人自语着,春天来啦。
    (节选自《春天》,有删改)
    【注】①儿马:公马。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乔玛的视角,通过其心理活动来表现人与自然的冲突,渲染出紧张气氛,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B.小说追求象征化,在多个层面上运用象征手法,春天、风雪、白色的马、姑娘淡红色的袍子,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C.“他慢慢地扯开了领口,他感到暖融融的春风拂着胸脯”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暗示出风雪过后终于迎来春天,给人鼓舞。
    D.结尾交待了结局,并将乔玛的牺牲放置到全旗遭受风雪侵袭造成巨大损失的背景之上,显示其社会意义,突出了人物形象。
    6.关于文中开头、结尾刻画驼背的矮小老人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为故事奠定了略显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故事发生的环境以及人物的生存状态。
    B.老人看到升起的热腾腾的白色蒸气时,总是慌慌张张地加快脚步,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特殊反应,为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C.驼背老人最后的自语“它来啦,春天来啦”,意蕴丰富,这既是对过去的告别,也让人们对未来有了更多的希冀。
    D.作者在文章开头、结尾两次写到驼背的矮小老人,是为了反衬主人公乔玛,这样写也可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严谨。
    7.有人说:“张承志的《春天》以富有诗意的笔法揭示了青春的意义”,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揭示了哪些青春的意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8-12小题。
    材料一: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
    (摘编自(元)辛文房《白居易传》)
    材料二: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8.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应的字母。(3分)(3分)
    时A盗杀宰相B京师C汹汹D居易首上E疏F请G亟H捕贼
    9.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俄,不久,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定云墨色”中的“俄”意思相同。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与《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以”用法相同。
    C.箕,像簸箕一样张开腿,名词作状语,与《短歌行》“乌鹊南飞”的“南”用法相同。
    D.信,确实,实在,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意思不同。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二十岁时,声名不显,拜见顾况,顾况对他多有取笑,当看到其诗卷,不禁感慨自己失言。
    B.白居易其母堕井而死,他却写了篇言辞浮夸华丽的《新井篇》,品行遭到质疑,后被贬江州司马。
    C.白居易的诗歌以诗经六义为主,不推崇晦涩艰难,后人评价其诗如百姓谈论农事,字句非常朴实。
    D.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声名远播,最擅长写诗,但其他体裁文章,却未能像诗歌一样被称赞。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杭州刺史。(4分)
    (2)关美刺者,谓之讽谕。(4分)
    12.材料二最后强调“居易其贤哉!”,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3-14小题。
    草茫茫——惩厚葬也
    白居易
    草茫茫,土苍苍。
    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
    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
    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鸟兔。
    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
    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两句描写了荒草茂盛、大地苍茫的景象,营造了荒凉凄冷的氛围,为下文张本。
    B.九、十两句通过描绘秦皇墓建造的规模之宏大,目的之荒谬,来暗讽厚葬做法的不可取。
    C.十一至十四句尽写秦皇墓被盗掘后的凄惨景象,以“可怜”一词表达诗人的痛惜之情。
    D.诗歌最后四句重在抒情,态度鲜明,节俭的人才能安稳,抒发诗人对“厚葬”的批判。
    14.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厚葬的行为作出了批判,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诗喜用青色,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写出将下雨时的黑沉阴郁,又用“______”表现天空的广阔无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其中写沦为金人统治的地区,一片祥和景象,百姓安于现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以其独特力量,感化我们的内心,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以鱼、鸟为比,“______,______”道出了无数人追求恬淡生活的心声。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
    在许多人的刻板印象中,环卫工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大,和读诗、写诗没有什么交集。正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诗人。环卫工读诗、写诗并非 甲 ,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而是带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完成普通劳动者在这个时代的自我书写,表达对生活的感触、对工作的感悟和对时代的理解。
    ①在平凡的世界里,②环卫工用自己的辛勤劳作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③工作既辛苦又忙碌,④为何环卫工还有闲情逸致写诗?⑤只有真正对写诗充满热爱,就会想方设法去做。⑥不仅读诗、写诗成为环卫工悦纳自我的途径,⑦还促使他们在诗歌中得到精神滋养。⑧环卫工读诗、写诗还加深了公众对环卫工群体及其工作的理解,⑨有助于增强环卫工的职业声誉和社会认同。
    不论是“外卖诗人”,还是“菜场作家”,抑或是读诗、写诗的环卫工,越来越多的普通劳动者在谋生之余,更多地注重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在经典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里,山东农民杜深忠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却始终对琵琶 乙 ,在朋友帮助下,他终于成功购置了一把琵琶。面对妻子的质疑、批评,杜深忠指着桌上的煎饼,愤愤地说:“人需要吃饭,他得活着。( A ),也需要哺养。”越来越多的环卫工爱上读诗、写诗,也是从诗歌中汲取精神养分。
    热爱照亮平凡人生,诗歌让环卫工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B ),但一些环卫工的精神生活却很富足。读诗、写诗作为一个表达的出口,让更多环卫工被看见、被听见、被发现;当环卫工的劳动得到更多的肯定和激励,他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制度保护和人文关怀。
    16.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7.文中标序号的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3小题,9分)
    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琵琶行》中细致描绘琵琶女精湛演奏技艺,交代她坎坷不幸的身世,表现她凄凉愁苦之情,寄寓诗人深切同情。诗人还借琵琶女的身世关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遭遇。
    B.《致云雀》一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C.《哦,香雪》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的山村带来的波澜,既表现了封闭环境中的香雪淳朴中也有虚荣,又突出了她追求现代文明的自尊、执著和勇敢的性格。
    D.《归园田居》诗中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等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诗人的点化,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20.下列课内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安时期的作品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慷慨悲凉,史称“建安风骨”。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的通常是现代白话。
    C.闻一多,“新月派”代表诗人,在诗歌创作上提出了“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主张,其作品《红烛》《女神》都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
    D.“新乐府运动”由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倡导,主张恢复诗歌与汉乐府时一样的讽喻时事、传递民情的作用,因用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写作,故名新乐府。
    2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訇然中开訇然:形容声音很大虚室有余闲余闲:余暇,空闲
    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守拙归园田守拙:持守愚拙的本性
    B.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水澹澹兮生烟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失向来之烟霞向来:原来须行即骑访名山须:需要
    C.虎鼓瑟兮鸾回车回:回转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蔽
    渌水荡漾清猿啼渌:清澈忽魂悸以魄动悸:猛然惊醒的样子
    D.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暧暧远人村暧暧:迷蒙隐约的样子
    封狼居胥封:封赏声暗问弹者谁暗问:低声询问
    五、整本书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呐喊》中的节选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①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
    ……
    “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
    ②他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③凉风虽然拂拂的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却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从劳乏的红肿的两眼里,发出古怪的闪光。这时他其实早已不看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
    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⑤他既已表同情于教员的索薪,自然也赞成同寮的索俸,然而他仍然安坐在衙门中,照例的并不一同去讨债。至于有人疑心他孤高,那可也不过是一种误解罢了。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22.根据《呐喊》整本书阅读,并结合文本选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中对外貌的细致描写暗示出康大叔的刽子手身份;两个“嚷”字也传神地刻画了其蛮横、愚昧、麻木的特点。
    B.②中“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运用反语,讽刺了赵七爷的不学无术;读《三国》写出其精神的贫乏与空虚。
    C.④中从“欢喜、凄凉”到“恭敬”,情感态度上的变化,深刻揭示出封建思想、制度对闰土精神的压迫和摧残。
    D.⑤中虽然同情、赞成索薪者,却仍“安坐”,既写出方玄绰矛盾复杂的心理,也刻画出其懦弱、自私的看客形象。
    23.材料③中的“他”是谁?“反封建”是《呐喊》的主题内核之一,材料③是如何表现这个主题内核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家乡的各色人物、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都承载着我们丰富的记忆与情感。
    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4.11
    1.A(是《呐喊》在“批判”与“希望”的较量不分上下)
    2.C (《药》并没有彻底绝对的否定)
    3.D
    4.①《呐喊》中所蕴含的批判力与反思力能切割掉麻木的因子,点醒人们心中的真与善;②《呐喊》以直击灵魂的方式针砭旧中国的种种弊病,为读者开辟出反省的路;③《呐喊》蕴藏的不因诋毁谩骂而动摇、始终保持“独战多数”的精神给后人无尽的鼓舞。(每点2分,共6分)
    5.C (“心理描写”“暗示出风雪过后终于迎来春天的意思,给人鼓舞”错误,应是描写乔玛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动作和生理错觉,表现他释然的心理,充满悲壮意味。)
    6.D(文章写牧场老人不是为了反衬主人公。)
    7.①青春是美好的,为人们所向往,却常有严寒和冰冻,常常面临严峻的考验;②青春意味着庄严的责任,就如同乔玛,当马倌虽然是件威风的事,但也意味着要在寻找马群时受点罪,甚至面临死亡的危险;③青春充满激情、勇气和力量,无惧困难,就如同乔玛只身在风雪之夜去寻找马群,不惧严寒,屡次挑战并最终制服烈马;④青春要有奉献精神,青春在奉献和牺牲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辉,就如同乔玛最终用生命换来了马群的安全。(每点2分,任意3点6分)
    8.B D F
    9.D (“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也是确实,实在的意思)
    10.B(白居易其母堕井而死,他却写了篇言辞浮夸华丽的《新井篇》只是流言)
    11.(1)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言事
    :进谏,1分; 见:被,1分; 除:担任,1分; 句意1分)
    (2)有关歌颂或讽刺的(诗歌),(我)把它称作讽喻诗。(美:歌颂、赞美,1分;刺:讽刺、指责,1分;译出大意给2分。)
    12.①才能:作乐府和诗歌百余篇讽喻时事受到皇帝赏识;②品行:宰相被杀、河朔暴乱后能屡次勇于言事;③人生态度:触怒奸党,遭遇排斥贬谪后,寄情山水,恬淡自安。(1点1分)
    13.D (“诗歌最后四句重在抒情”错误,应为“诗歌最后四句重在评论”。)
    14.①秦皇墓当年建造时的辉煌与奢侈与最后被盗掘毁坏的结局,形成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厚葬者没有好下场。②秦皇墓因厚葬而遭祸,而汉文帝墓因简朴而完存至今,“一凶一吉”对比,表明厚葬的危害。(每点3分)
    15(1)云青青兮欲雨 青冥浩荡不见底
    (2)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16.甲:不务正业; 乙:念念不忘
    17.⑤“只有”改为“只要”或者“就”改为“才”;⑥“不仅读诗、写诗成为环卫工悦纳自我的途径”改为“读诗、写诗不仅成为环卫工悦纳自我的途径”;⑨“增强”改为“提升”或者“提高”。
    18.A:精神也需要吃饭; B:也许物质生活并不够丰富
    19.C(“虚荣”错)
    20.A ( B.“‘新诗’不讲究格律,不讲究押韵”说法错误。新诗分为用白话写成的自由体诗和用文言写成的旧体诗。旧体诗讲究格律、押韵,如《沁园春·长沙》。 C.“其作品《红烛》《女神》都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说法错误。《女神》不是闻一多的代表作,而是郭沫若的代表作。 D.“‘新乐府运动’由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倡导”说法错误,主要倡导者应是白居易、元稹等。)
    21.A (B 须:等待 C 悸:因惊惧而心跳 D封:登山祭天,以纪功勋。)
    22.D(“写出方玄绰矛盾复杂的心理”错。)
    23.陈士成(1分);通过外貌和精神状态的描写表现主题内核;(1分)“越加灰白的脸色”“两眼发出的古怪闪光”“眼前泛泛游走的乌黑圆圈”写出再一次科举失败后内心的绝望,精神的崩溃(1分),从而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控诉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内核(1分)。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 ,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有一次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材料二:
    评论:白居易在元和、长庆年间,与元稹都很有名气,最擅长写诗,其他体裁文章,未足称佳,诗多至数千篇,为唐以来所没有的。他自己说:“有关歌颂或讽刺的,叫做讽喻诗;歌咏性情的,叫做闲适诗;碰到事情有感而发的,叫做感伤诗。其它的为杂律诗。”又自讽说:“世人所钟爱的只是杂律诗,他们看重的,正是我所轻视的。至于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现在读他的诗文,的确如此。审视白居易,最初竭力直言,在天子面前为政局的安危诤谏,希望以此立功,虽然中道被斥贬,但后来更为坚定不衰。呜呼,白居易是个贤达的人哪!

    相关试卷

    2025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扬州中学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监考人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3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